收入分配
资源划分的经济制度
收入分配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收益总额进行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即利息、所得税净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的分割。收益分配的构成,广义上是企业收入的分配;狭义上是税后利润的分配。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体制中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一项制度安排
理论依据
按劳分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时间里,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的认识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当时的社会分配以绝对平均主义为主,形成了“吃大锅饭”的组织分配方式,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公有制经济逐渐确立主体地位,收入分配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逐渐转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直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按劳分配”制度。
公平与效率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转向城市,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职工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经济绩效的提高挂钩、企业内部扩大职工工资差距,在企业内部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与此同时,推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因一系列工资增长机制持续扩大,基尼系数在80年代中期以后基本处于差距持续扩大的阶段。这一时期率先取得理论进展的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讨论。周为民和卢中原率先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与此同时,更多的研究者也倾向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随后,党的十三大首次允许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其他分配方式”从“按劳分配”的补充分配方式逐渐演变成与“按劳分配”这一主体并存。2000年以后分配政策的重点有所调整,分配原则逐渐向兼顾效率与公平转变,在合理收入差距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发展,是从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来的、进一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重大举措。
制度调整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逐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居民收入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完善政府再分配政策调节机制,提出了“两个同步”“两个提高”的目标;同时,要求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尤其是保障所有国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初次分配中不断消除分配不公的各种基础,同时增强再分配过程中的公平分配职能,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收入差距
演变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并最终形成单一的公有制,收入分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以城乡分割为基础,以平均主义为特点,演变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城乡内部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甚至趋于平均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转型加快推进,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总体趋势上出现了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原因
政府实行城市偏向型政策,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一种不公平的经济发展战略带来的,是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经济体制带来的,是多种不公平的公共服务政策带来的,因而是一种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受教育水平也是影响收入差距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因素。主要是因教育和工资相关性以及教育回报率的增加导致工资收入的不平等加剧,而教育不平等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作用,地区间工资性收入差异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而农村工资性收入水平又主要与各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有关。竞争性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在劳动力市场上,表现为企业和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日益成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措施
为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应改进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调整全国特别是农村的税收政策,使城乡居民在税收上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有效发挥政府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加强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作用,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普惠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歧视;建立合理的资源税垄断利润调节税、国有企业分红、土地流转等制度,规范和调整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关系。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根据我国城市住户调查收入分组资料,计算出的基尼系数1978年为0.18,1996年为0.424,突破了警戒线,2004年为0.496。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在1978年差距不大,过于平均;1978年以后,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开始拉开;到1996年,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用基尼系数分析居民收入的差异,是一种比较普通的方法。其特点:一是方法本身具有科学性。基尼系数的计算是将社会经济现象数学化了的办法,能从整体上反映居民集体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二是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精确、灵敏,可以反映差异程度细微的和连续的变化。三是基尼系数在经济工作中可以作为一个综合经济参数,纳入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之中。四是基尼系数在国际上应用广泛,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横向比较,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五个不等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等于社会主义分配方式
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不可能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分配形式,而只能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所以,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二)按劳分配不等于每个劳动者都能通过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但是,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存在着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价值规律仍然起作用。这样,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在现阶段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人劳动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转化为社会劳动的个人劳动才能获得劳动报酬。许多企业产品积压、工人下岗,不是这些企业的工人没有提供劳动,而是个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因而变成一种无效劳动。无效劳动是不能获得劳动报酬的。
第二,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是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实现的。个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市场,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个人劳动恰好等于社会劳动,这样等量劳动就能获得等量报酬;个人劳动不能全部甚至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样等量劳动就不能获得等量报酬;实现的社会劳动大于个人劳动,这时劳动者就能获得一个超额的报酬。
第三,按劳分配在同一企业中是明显的,但在整个社会中就显得含糊不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有独立的物质利益,职工不直接向社会提供劳动,而是向企业提供劳动,从企业中获得劳动报酬,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由于各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同,所以就整个社会看,按劳分配就显得含糊不清。
(三)劳动收入不等于按劳分配收入
在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公有制经济企、事业单位职工按劳分配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经营风险收入中经营者凭借复杂劳动而获得的劳动收入。由于按劳动分配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非公有制基础上获得的劳动收入均不属于按劳动分配的收入。
(四)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
剥削收入是指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的剩余价值。这种剥削收入毫无疑问是一种非劳动收入。在现阶段,我国居民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按资金分配的收入。这部分资金是居民过去劳动收入的积累,不能视为剥削收入;同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股票交易等存在着巨大风险,这部分收入实际上是对经营者抓住机遇、果断决策等付出巨大智力代价的报酬。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报酬,如工资和薪金是对付出劳动的报酬,租金和赁金是对提供地产或者一段时间内转让其他实物资本的回报,提供货币就能得到利息等,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再次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生产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包括收入税、财产税社会缴款社会福利、其他转移收支
热点调查
截至2021年3月8日19时,在新华网推出的2021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共有78万网民参与投票,其中“收入分配”以94582票位列第一,再次成为网民最关心的话题。收入增长牵系民生福祉,收入分配事关千家万户。2021年是新华网连续第二十年推出两会热点调查,细数历年大家关心的热点可以发现,收入分配共有十六次位列第一。在评论区,“收入分配”吸引了近9万网民留言互动,其中,工资合理增长、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等话题的参与度靠前,网民的活跃度也最高。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7 22:42
目录
概述
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