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埈镕(
朝鲜语:이준용,1870年—1917年),
朝鲜王朝后期王族,
朝鲜日治时期的贵族。
字景极,
号石庭,松亭,本贯
全州李氏,是
兴宣大院君李昰应的嫡孙、完兴君
李载冕之子,
朝鲜高宗李熙之侄,同时又是高宗和
闵妃的政敌。他深得祖父
大院君的宠爱,1886年和1887年曾被
袁世凯试图拥立为王,未遂;1894年
甲午更张以后跻身中枢,窥伺王位,并与
大院君联络清军与东学党驱逐
日本人。1895年春被捕下狱,流放
乔桐岛,不久后赦免,同年冬东渡
日本留学。其后因
朝鲜政局变化而无法回国,漂泊外国长达10余年。1907年高宗退位之际归国,封“永宣君”。
日韩合并以后,于1912年承袭其父
日本帝国公爵爵位,称“李埈公”。1917年去世,由堂侄
李鍝过继给他而承袭爵位。后被
韩国政府认定为亲日反民族行为者。
人物生平
出身背景
同治九年
庚午(1870年,
朝鲜高宗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李埈镕出生于
朝鲜首都
汉城(今
韩国首尔)
云岘宫。他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既是
国王高宗
李熙的近亲侄儿,又出身当时朝鲜最显赫的家庭。他是
李载冕与丰山洪氏所生之子,亦是
朝鲜王朝的摄政者——
兴宣大院君李昰应的嫡孙。李埈镕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他的性格与乃父
李载冕大相径庭,而接近于祖父
大院君李昰应,并且他自幼就受
大院君的格外宠爱。大院君将这个孙子比作千里驹,故取乳名“马本”。
光绪六年(1880年,高宗十七年)四月七日行
冠礼,取名埈镕,字景极,号石庭。同年五月十六日迎娶
礼曹判书洪奭钟之长女为妻。他由
儒生兼
大院君的家臣许煜发蒙。
李埈镕成长之时,正值
朝鲜国内外局势波云诡谲之际。李埈镕3岁那年,他的婶婶
闵妃就将
大院君赶下台,从此引发了
大院君和
闵妃之间无休止的政治斗争。光绪二年(1876年,高宗十三年),
朝鲜与
日本签订《
江华条约》,打开了国门,日本势力开始进入朝鲜。光绪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李埈镕的伯父
李载先被大院君一派试图推戴为王,取代高宗,结果事泄失败,李载先被
赐死。光绪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六月,朝鲜爆发
壬午兵变,大院君幕后指挥,李埈镕的家庭教师许煜也参与其中。大院君成功利用兵变赶走
闵妃,上台执政,但一个月后即被前来干涉的
宗主国清朝军队逮捕,押往
中国软禁。闵妃集团卷土重来,许煜亦被朝鲜政府抓获并
凌迟处死。此时大院君庶长子
李载先已死,嫡长子
李载冕愚钝柔弱,且与
闵妃集团关系不错,又传言世子
李坧没有生育能力,故朝鲜国内外反对高宗和闵妃的势力都将目光投在了大院君的爱孙李埈镕身上,希望以李埈镕取代被闵妃蛊惑的高宗。于是,此后的李埈镕屡次成为反对势力废黜高宗的赌注。
屡涉阴谋
光绪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二月,
大院君回国的传闻在
朝鲜流播,人心浮动,
庆尚道甚至有人欲起事,推戴李埈镕为王。高宗和
闵妃对此甚为忧虑,多次派韩圭稷等人出入
日本公使馆请求保护。不过
大院君即将回国的传言很快消释,故高宗和闵妃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这是最早的拥立李埈镕的阴谋。这一年十月,发生了
开化党领导的“
甲申政变”,李埈镕曾被开化党人授予
洗马的职位。光绪十一年(1885年,高宗二十二年)八月
大院君归国之际,李埈镕被除授童蒙教官之职,为其踏入官场之始。光绪十二年(1886年,高宗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明朝崇祯皇帝忌日),高宗依例前往
昌德宫后苑
大报坛行望拜礼,随后举行名为“忠良科”的
科举考试,李埈镕在这次考试中及第,初授
奎章阁待教。
当时
朝鲜的
宗主国清朝全面加强对朝鲜的干涉与控制,执行这一政策的则是驻扎朝鲜总理通商交涉事宜
袁世凯,而高宗和
闵妃则欲摆脱清朝控制,故
袁世凯对高宗和闵妃很不满。袁世凯一向主张利用
大院君来对抗高宗和闵妃,他在
甲申政变发生时就建议放回大院君,光绪十一年(1885年,高宗二十二年)又亲自护送大院君归国,并盛赞大院君为“东方第一人才”。史载“
袁世凯留镇数岁,习闻云岘(
大院君)为人,及东还乃往见之,以为缓急尚可仗也,倾心相交”。袁世凯既与大院君勾结,李埈镕遂再次卷入阴谋的漩涡中。光绪十二年(1886年,高宗二十三年)七月,发生了第二次
朝俄密约事件,袁世凯趁机向清政府建议“先派水师,稍载陆兵,奉旨迅渡,废此昏君,另立李氏之贤者”,他所说“昏君”是引俄拒清的高宗
李熙,而“李氏之贤者”正是李埈镕。其叔父
袁保龄还与他商议如何“构乱召变”来让
大院君上台摄政。清
直隶总督兼
北洋大臣李鸿章虽然原则上同意袁世凯废黜高宗、拥立李埈镕的计划,但顾虑到国际间的反应而犹豫,再加上高宗以及清朝驻俄公使
刘瑞芬均称无密约之事,此事便不了了之。但
袁世凯仍不死心,他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高宗二十四年)又开始策划废黜高宗,拥立李埈镕,并让
事大党人
闵泳翊参与。闵泳翊却把袁世凯的计划抖搂给高宗、
闵妃及
美国驻朝公使丹士谟(Hugh Anderson Dinsmore)与朝鲜政府的美籍顾问德尼(Owen Nickerson Denny)等人,导致
袁世凯拥立李埈镕的计划再次流产。据
德尼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高宗二十五年)所撰的《清韩论》(China and Korea)中披露其计划为:“先打着防范外夷的幌子让朝鲜士兵在
江华岛操练,袁世凯将对这些士兵一一审查,以便他们能在关键时刻容易认出他们的指挥官。然后在
云岘宫大门点火,作为痛恨闵妃集团的大院君追随者起事的信号。这群暴徒攻击王宫时,袁世凯如1884年(
甲申政变)那样出现,指挥前面提到的士兵,在平定暴徒的伪装下入宫废黜
国王并将他带出王宫,接着宣布李埈镕为继承人,由
大院君摄政,直到李埈镕达到亲政年龄为止。”但
袁世凯和
李鸿章则对外辩解说是
闵泳翊造谣中伤,否认这一阴谋存在。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高宗三十年),
大院君又企图利用东学党来浑水摸鱼,扶李埈镕取代高宗,但没有成功。
所幸的是,李埈镕并未由于这一系列阴谋而丢掉性命,一是因为这些阴谋还没完全浮出成形就自动流产了,故未留下把柄;二是因为有
袁世凯的撑腰。李埈镕的仕途也没有受到影响,在这期间历任艺文馆检阅、
弘文馆副应教、
刑曹参议、
成均馆大司成、
弘文馆副提学、
奎章阁直提学、
承政院都
承旨、
吏曹参议、检校直提学等职。他的野心也日益膨胀,到
甲午年间终于浮上水面。
甲午谋逆
光绪二十年(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
朝鲜爆发
东学党起义,引发清军和日军先后出兵朝鲜,在
朝鲜半岛形成对峙。
日本为挑起中日战争,先发制人,于同年六月二十一日(
阳历7月23日)凌晨袭击朝鲜王宫
景福宫,挟持高宗与
闵妃,控制了朝鲜政府。与此同时,
日本人又扶植
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执政,李埈镕迅速活跃于朝鲜政坛。他自日军入朝以来,就派人与日本驻朝公使馆联络。在六月二十一日
日本公使馆一等书记官杉村濬来到
云岘宫说服大院君上台时,
李载冕与李埈镕父子出门迎接,李载冕显得有些惊慌狼狈,而李埈镕却微笑着主动与杉村濬握手,大有借助日本势力达到自己目的之意。果然,在日军攻占景福宫的第二天,即六月二十二日,李埈镕就派大院君一派的骨干——内务参议李源兢带了废妃
教旨的草案来日本公使馆,征求
日本人的同意。李埈镕认为高宗
李熙孱弱,世子
李坧性无能,最大的障碍便是
闵妃,因此他企图借日本人之手除掉
闵妃,为自己的篡位铺路。其后李埈镕又来日本公使馆两三次,都是商讨废妃之事,终究没能得到
日本人的首肯。大院君当时已经原谅了对他垂泪认罪的
闵妃,怨气稍解,因而废妃阴谋很可能出于李埈镕自己的主张。虽然废妃阴谋没有得逞,但李埈镕并未因这次挫折而止步,继续与其同党策划夺权篡位。
开国五百三年(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鲜政府成立军国机务处,启动
近代化改革——
甲午更张。大院君试图将李埈镕安插进改革的中枢机关军国机务处,但被高宗所拒绝,为此将大院君派系的李泰容增加进去,作为补偿。七月十五日,朝鲜实行官制改革,李埈镕被擢为内务协办,兼任亲军统卫使。由于内务大臣
闵泳达迟迟不出仕,李埈镕实际上是内务衙门的一把手,由此他得以跻身中枢,并控制了人事权和兵权。当时,
大院君与
日本人及亲日开化派矛盾渐深,再加上他认定日本会输掉
甲午战争,故一面写信并派密使通款
平壤清军,一面又派郑寅德、朴世纲、朴东镇、
许烨等人煽动南方的东学党,试图南北夹击,里应外合,消灭
日本人及
亲日派。李埈镕也参与其中,并图谋借机行废立之举。李埈镕还与
美国顾问具礼(Clarence Ridgely Greathouse)、
李仙得(Charles Le Gendre)等商议训练军队作为夺权力量,又与亲清的
英国总领事
禧在明(Walter Caine Hillier)联络。但是清军很快就在八月中旬的
平壤之战中败北,退回
中国,于是
大院君和李埈镕派人连夜撕掉
日本人在
汉城张贴的捷报,并散布清军战胜的消息,同时加紧催促
东学党起义。大院君一派的如意算盘是:“派统卫营、龙虎营、总御营、虎贲卫把守宫阙,乃挥大众而入,尊奉主上为上王,废
中殿、
世子,迎埈镕即宝位,尽戮
开化党,方是自主之政。”并确信“今日物望皆属于老
大监,况又
东学以上奉国太公之说倡起者也,若使挥动几十万众,卷土而来,真所谓人众胜天,日兵虽动,亦无奈何也”(“老大监”和“国太公”都指
兴宣大院君)。而拥立李埈镕之谋似乎也得到了大院君的同意。
但是,大院君、李埈镕祖孙煽动东学党的形迹被亲日派
李允用、
安駉寿等人发觉,他们派李秉辉打入在南方煽动东学党的大院君党羽中,并搞到了郑寅德奉李埈镕之命交给东学党的密函。
安駉寿在八月二十六日夜将该密函交给日本公使馆,李允用、安駉寿还打算处置相关人员。大院君闻讯后极为震怒,在八月二十九日借口
李允用对他行新式军礼不合体统而将其罢黜,并在同日拜访日本公使馆,希望日本不要被阴谋诡计所蛊惑,而且请求日本推迟派兵镇压东学党,他也将任命李埈镕代替
朴定阳为
报聘大使访问日本,作为加深自己与日本亲密关系的举措。李埈镕亦向日本人解释道:“近来闻得我国人有制造企图离间大院君一家与日本公使馆之种种谗言者,试举其二、三:第一,所谓余怀有欲夺王位之逆心;第二、所谓心向
支那、谋对日本不利;第三,所谓勾通并煽动东学党;第四,所谓引入外人训练亲兵;第五,所谓勾结外国人等事。但此等皆为毫无根据之虚传,余甚感为难。”日本公使
大鸟圭介则就罢黜
李允用一事指责大院君和李埈镕,迫使大院君撤销对李允用的处分,大鸟便认为
大院君祖孙已经悔改,没有深究下去。化解了日本人的疑虑后,李埈镕也就顺便辞掉了报聘大使的职位,继续在国内策划篡位阴谋。
丧权失势
除掉亲日开化派本来就在
大院君和李埈镕的阴谋之中,经此风波后他们更加痛恨亲日开化派,决心暗杀
金弘集、赵羲渊、
金嘉镇、金鹤羽、
安駉寿、
俞吉濬、
李允用诸人。而首当其冲的则是法务协办金鹤羽,他从未屈服
大院君的淫威,公然与大院君、李埈镕祖孙作对。本来李埈镕作为内务大臣,将人事权攒在手里,金鹤羽却提议
地方官的升降调转由内务衙门单独决定有弊病,应该经
议政府同意后由总理大臣奏荐,这项提议得到军国机务处的通过。李埈镕再任内务协办已无意义,遂辞去该职,专任统卫使。由此李埈镕对金鹤羽怀恨在心,此后金鹤羽又屡次妨碍李埈镕行事,于是李埈镕让亲信田东锡招募刺客崔亨植等人,在
开国五百三年(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十月初三日夜暗杀了金鹤羽。就在李埈镕不可一世之时,日本以
井上馨代替
大鸟圭介出任驻朝公使,并全面加强对朝鲜的干涉。井上馨到任后一面调集日军镇压
东学党起义,一面将
大院君和李埈镕祖孙视为障碍,决定将其铲除。井上利用大院君致
平壤清军的密函和李埈镕煽动东学党的密函,在十月中旬逼
大院君下台,李埈镕也不得不于十月二十六日和十一月二十一日两度请辞统卫使之职,改任闲职
宗正卿。随后他一度被任命为驻日
公使,但没有赴任。
李埈镕虽然下台了,但其阴谋篡位与暗杀金鹤羽两事却是没暴露出来的隐患,故终日提心吊胆。
井上馨也并未放过李埈镕,命警务顾问武久克造暗中调查李埈镕暗杀金鹤羽、煽动东学党、废黜高宗与
闵妃等阴谋的详细证据,高宗和闵妃每次接见井上馨时也都会诉说李埈镕的图谋不轨。从日本归来任内务大臣的
朴泳孝本来就与大院君和李埈镕有隙,再加上欲讨好闵妃,故也支持惩治李埈镕。于是李埈镕成为众矢之的,处境岌岌可危。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正月下旬,有一个叫曹龙承的人因图谋暗杀内务大臣
朴泳孝和法务大臣
徐光范的嫌疑而被捕,审讯他的过程中牵出来高宗柱、田东锡等一干大院君与李埈镕的党羽,于是大院君和李埈镕祖孙在上年所策划的阴谋便逐渐清晰了。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朴泳孝、
徐光范奏请问李埈镕之罪,二十六日由警务官
李圭完从
云岘宫中逮捕了
李埈镕,并设特别法院予以彻查和审判。朴泳孝、徐光范原打算以谋逆和杀人二罪将李埈镕判处
死刑,大院君听说后立刻赶到
法院门口跪坐痛哭,不肯回家;
骊兴府大夫人闵氏(李埈镕的祖母)也入宫向高宗哭诉,甚至摆出要
上吊的架势,再加上总理大臣
金弘集的反对及日本公使
井上馨的劝告,李埈镕得以免除一死,改为流放
乔桐岛十年。他的同党朴准阳、高宗柱、李泰容、田东锡、崔亨植则被判
绞刑,韩祈锡、金国善、
许烨等人被流放。至此,
大院君的势力完全瓦解,李埈镕的政治生命实际上也结束了。
李埈镕被判刑后,
大院君也遭软禁。李埈镕被押往
乔桐岛时,大院君突然走出
云岘宫,要追李埈镕去乔桐,被警务厅阻拦后又转去
汉城郊外的
孔德里别庄居住。五月十二日又试图前往乔桐,被制止而返。闰五月初五日,处分李埈镕的
朴泳孝因谋逆事件而倒台,六月十二日,李埈镕被特赦,结束了2个多月的流放生活,回到孔德里与
大院君一起居住。是年八月二十日,发生了日本人暗杀
闵妃的
乙未事变,大院君参与其中,与
日本人所拟的协议中就有“李埈镕留学日本三年”一项。
乙未事变以后,又以高宗命令的形式让李埈镕赴日留学。李埈镕离开孔德里,准备好行囊搭船出发,但各国公使认为当此事变发生、人心不稳之时,宗亲出国留学是不合适的,于是新任日本办理公使
小村寿太郎劝止了李埈镕的留学行动,而后李埈镕又从孔德里回
云岘宫居住。十月中旬,
乙未事变后新成立的亲日政府地位稍稳固之后,便害怕李埈镕又重施故技,谋划政变颠覆政府,因此
小村寿太郎又劝大院君一家送李埈镕到日本留学以避嫌。
大院君颇不乐意,屡屡拖延,
李载冕曾提出让李埈镕以
公使的身份赴日,但因小村反对而作罢,最终同意他们送李埈镕去日本留学。开国五百三年(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十一月十日(
阳历12月25日),李埈镕低调动身赴日,临行前
大院君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汝当如桓(文)公十九年而不归来矣!”两年多以后,
兴宣大院君去世。
亡命日本
建阳元年(1896年)1月3日,李埈镕抵达
日本,在听说国内颁布
断发令的消息后也断发易服。李埈镕渡日名为留学,其实无异于不容于国内而出奔日本的
政治避难,实际上他也没在任何学校念书过。特别是建阳元年(1896年)2月11日“
俄馆播迁”,亲日政权垮台,又有大批
亲日派亡命日本,
大院君亦再遭软禁,李埈镕的回国更是遥遥无期。关于他在日本的生活,其
神道碑有这样一段描述:“
国事犯诸人皆聚
东京,日夜相征,逐论本国政界之变,慷慨忧叹,公(指李埈镕)独杜门谢客,口不言朝廷得失,惟以大院王、兴宣王妃两丧不能奔哭为终身之恨”。但事实上,李埈镕与
国事犯们的来往相当密切。当时
朴泳孝等人出奔于前,
俞吉濬等人亡命于后,日本便成为朝鲜“逆贼”们的渊薮。而又有两名王族即李埈镕与义和君
李堈滞留日本,使那些国事犯们把宝押在他们两人身上,由此分化为主张推戴李埈镕的
俞吉濬派和主张推戴李堈的
朴泳孝派。所以李埈镕仍在觊觎王位,不过地点由国内换到国外。朝鲜国内也不时有关于李埈镕回国篡位的捕风捉影,如建阳元年(1896年)8月就有前警务官李世镇告发玄映运等将奉李埈镕回国夺权,不过很快查明这是诬告而已。其后又传闻朝鲜政府派出大量刺客,企图暗杀李埈镕、
李堈及其他亡命者以斩草除根,李埈镕遂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乃决定离开
日本这个阴谋之地,于
光武元年(1897年)8月25日化名“中山太郎”,前往
英国。
李埈镕在
欧洲的英国和
德国游览一圈后,于光武三年(1899年)1月从英国返回
日本。李埈镕一回日本,就又卷入了政斗和阴谋之中。他在回日本不久便参与反对严
贵人(后来的
纯献皇贵妃)升后的运动,并在同年4月给其父
李载冕捎信说:“如严
尚宫出身微贱者,乃得国王宠遇之奇货,奸臣辈为得地位,企图册立其为王妃,故此际苟与王室有关系者,宜反对之可也”。李埈镕反对严氏升后,主要是害怕她做了
皇后以后为了确保其所生之
李垠继承皇位而对自己不利。与此同时,
韩国国内又审理了一桩权衡大、张允相等人图谋废黜高宗、推戴李埈镕的案件。此外,当时亡命日本者中的
安駉寿和权滢镇回国自首,本来罪不至死,但法部大臣李裕寅却在光武四年(1900年)5月擅杀安、权二人,事后为了罗织罪名,称安、权二人参与了李埈镕在
甲午年的逆谋。于是处分李埈镕一事被重新提起,金声根、
赵秉式、申箕善、尹容善等朝廷大臣相继上疏请诛李埈镕。李埈镕遂再度成为韩国的舆论焦点,并被扣上罪人的帽子。韩国政府多次要求驻日公使
李夏荣召还李埈镕以回国治罪,但因日韩两国间无
引渡条约且李埈镕拒绝回国而无能为力。随后韩国政府又在光武四年(1900年)6月30日派军部参谋官洪承河、金彰汉二人渡日暗杀李埈镕。光武六年(1902年)10月又发生了韩国军人金亨燮行刺李埈镕未遂的事件。因此李埈镕在
日本的生活充满了危险,而他本人极度警惕,自回日本后就在
千叶县深居简出,所以
刺客们都没有得手。这年日本政府流放了图谋废黜高宗的
俞吉濬,故李埈镕、
朴泳孝等亡命者的行为有所收敛,他们所策划或涉入的各种阴谋也随之中止了。
归国生涯
日俄战争以后,随着
日本控制了
大韩帝国,李埈镕回国一事得到转机。但由于高宗不允诺,所以李埈镕等亡命者归国也迟迟得不到落实。
光武十一年(1907年),
朴泳孝先回国,既而在韩国统监
伊藤博文的斡旋下,李埈镕也潜回国内,于同年7月14日抵达
釜山,7月19日进入
汉城。当时正值日本人与
亲日派逼高宗退位、汉城爆发反对高宗退位的群众骚乱之际,故李埈镕为避开乱局而在泥岘日本旅馆住了一夜,其后李埈镕回到
云岘宫。纯宗即位后,
李完用等即于8月7日立严
贵妃所生之英亲王
李垠为
皇太子,以杜绝李埈镕趁机篡位的可能。
隆熙元年(1907年)8月14日,纯宗赦免了李埈镕,同年9月12日,又封李埈镕为“永宣君”,11月底授陆军
参将,以随员的身份侍奉父亲
报聘大使
李载冕访问日本。李埈镕归国后“日以声色自娱,不问家国事,世目以荡子,或疑其韬晦”。隆熙三年(1909年)2月
韩国统监府的报告则显示李埈镕重燃掌权野心,频频与李根澔、
李根泽兄弟谋议推翻
李完用,自己来做
首相,为此将赴日与日本诸大官会晤以寻求支持。这也是最后一个关于李埈镕野心的记录。
总的来说,归国后的李埈镕离开
韩国政坛,以社会活动为主。在当时
爱国启蒙运动蓬勃展开、各种学会相继兴起的背景下,他参与了大东学会与畿湖兴学会,并且热衷于教育事业,多次撰文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特别重视
师范教育,曾写道:“现今天下列邦,莫不以文明富强争衡争权,惟独我韩最野最昧、最贫最弱,以招邻侮而不能自振者,何也?人民不多而然欤?疆土不广而然欤?二千万人众不为不多,三千里土地不为不广也。但无
诱掖指导之一条方针,至于此惨况悲境者也,此兴学会之所由设也。……以为文明富强,在于学校,全国之内,虽面面设学,村村建校,若无新旧参互可师之人,乡先生、
村学究依旧教授,从事于枝叶之文、口耳之学,是徒设
学校而已,焉有实地上一步前进之望欤?是以
师范教育为兴学之急先务。”他在隆熙二年(1908年)春与
李址镕、李载克等创立了“敦明学校”,该校初为皇族子弟而设,后来渐渐向全社会开放,招收了100多个儿童,李埈镕甚至亲自典卖家产资助该校。他还主张送宗戚子弟到
日本留学。另外,他在隆熙二年(1908年)参与了李载觉任总裁的商工勤务社,担任总顾问,隆熙三年(1909年)夏与
金允植、
李址镕等结成政友会,同年末又与
俞吉濬再次组建商务会,任
顾问。李埈镕还在隆熙三年(1909年)8月加入了亲日团体“神宫奉敬会”,其后又当选为该会的总裁。隆熙四年(1910年)7月,李埈镕创建神宫,以
天照大神置于中央,
檀君和
李成桂配于左右,并亲自执笔
上梁文。同年8月签订《
日韩合并条约》,
朝鲜半岛成为日本
殖民地,李埈镕的“永宣君”封爵被取消,成为李熹公(即
李载冕)爵位的继承人,而且领取了
日本人赐予的16.8万元恩赐金。
大正元年(1912年,纯宗五年)9月,李熹公去世,李埈镕承袭其
公爵爵位,改名李埈,称“李埈公”。大正三、四年(1914、1915年,纯宗七、八年)间为参与
昭宪皇太后葬礼及其一周年祭与祝贺
大正天皇加冕而三度前赴
日本。
大正六年(1917年,纯宗十年)3月22日,李埈镕因
心脏病与
肾脏病并发而在
云岘宫结束了他的一生。据记载他的葬礼“仪卫宏壮,观者不胜杂沓,葬仪用
明朝辅国公之例,
日本天皇赐金万元,龙出陆、海军全部来卫,远胜于李熹公葬时”。李埈镕生前只在晚年与其
妾金顺赫生有一女李辰琬,而没有子嗣,云岘宫也后继无人,时人认为是
大院君虐民所招来的报应。为此不得不由
李堈之子
李鍝(李埈镕堂侄)过继给他为
养子并继承爵位。
轶事典故
家族成员
历史评价
李埈镕是
朝鲜高宗和
闵妃最大的政敌,他随祖父
兴宣大院君而浮沉,一生卷入了各种阴谋的漩涡中,最终在
日本的统治下歇下阵来,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大概由于李埈镕的性格与气质不像父亲而像祖父,故颇具人格魅力,“素有人望”。许多人也看好他,如日本驻朝公使
大鸟圭介称李埈镕“年仅二十五岁,颇具有为之气象”,
日本《日日新闻》驻
汉城特派员评价李埈镕是“朝鲜最有才能的年轻人中的一个”,
英国驻日公使萨道义(Ernest Mason Satow)于
建阳元年(1896年)2月在
东京与李埈镕会谈后谓其为“有能力的人物”。不过接触过李埈镕的日本德川幕府遗老
胜海舟则认为他“极为多疑,非贤者也”。
韩国历史学家吴瑛燮教授评价道:“李埈镕的一生如同一场展现潜在的最高统治者地位的悲剧。从开港以后到高宗退位期间,李埈镕被反政府势力与维新势力作为高宗和
王世子的对立者而受到注目,同时他也受到了高宗及其支持势力不断的牵制与监视。他有成为国王的必要能力与资质,集周边人士的支持与期待于一身。当然他没能登上自己和祖父梦寐以求的王位,最后也只停留在对立者的位置罢了。因此李埈镕的生涯如实地表现出王朝体制下有能力的王族所经历的挫折和苦恼是怎样的。”
李埈镕曾在
甲午更张期间有过联络清军与东学党抗日的举动,但由于他在
日本生活多年,晚年转向亲日,接受日本的爵位与恩赐金,与日本殖民者过从甚密。所以在2006年被
韩国政府下属的亲日反民族行为真相纠明委员会认定为亲日反民族行为者,与其父
李载冕一同列入亲日反民族行为106人名单中。2008年又在民族问题研究所发表的《
亲日人名辞典》收录预定者名单中榜上有名。李埈镕的嗣孙李清不服韩国政府对李载冕、李埈镕父子的判决,提出上诉,但被
法院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