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
中国唐朝第十二位皇帝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淳,后改名纯,唐顺宗李诵长子,唐德宗李适的孙子。中国唐朝第十二位皇帝(除去唐殇帝,805年—820年在位)。
人物生平
幼时经历
大历十三年(778年)二月十四日,李纯(原名李淳)出生于长安的大明宫(“东内”)中。李纯出生时,正是曾祖唐代宗李豫的晚年。他出生的第二年,祖父德宗李适即位,父亲李诵被立为太子。李纯是李诵的长子。
李纯六七岁的时候,唐德宗把他抱在膝上,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德宗惊奇并且喜欢他。作为当时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很契合实际,李适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增添了几丝喜爱。
登基为帝
李纯幼时经历了泾师之变,促使其过早成熟。贞元四年(788年)六月,十一岁的李纯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
贞元九年(793年),时为广陵王的李纯娶了郭氏为妻。郭氏,是尚父郭子仪的孙女,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母亲是代宗女升平公主。他们成婚后,李诵因为郭氏母贵,父祖有大勋于王室,对郭氏儿媳表示无比的宠爱。李纯自己对这位妃子似乎也不怎么冷落,因为,贞元十一年(795年)时,也就是他们婚后两年,郭氏就生了儿子李宥(后改名李恒)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六日,封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权勾当军国政事,代理监国之任。八月四日,李纯得到顺宗李诵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
削平藩镇
李纯是个奋发有为的皇帝,他即位后,“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感动敬慕不已,以至手不释卷,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致理”,都当作效法的榜样。为了纠正中央朝廷日益削弱、藩镇权力膨胀的局面,提高宰相的权威,他将“军国枢机,尽归之于宰相”,“能用忠谋,不惑群议”,任用了一批才能卓著的宰臣。如李吉甫反对宦官操纵朝政,力谏攻打淮西;杜黄裳坚决主张讨刘辟,以法度整肃诸侯,铲平藩镇;裴垍请贬李纯最宠幸的宦官吐突承璀,罢其军权。元和初年平定吴蜀地方叛乱,励精思理,裴垍总机务,甚称中旨。他还举荐了李绛崔群韦贯之裴度李夷简等人,其后他们相继拜相;李绛运筹分化河北,不战而收魏博,又主张京西北神策军割隶当道节度使以防吐蕃,还上疏营救朝臣柳公绰白居易等人;武元衡、裴度坚决支持李纯讨伐淮西,其中裴度还挂帅至前线督战平淮西。崔群也以直言有名一时。
此外,李纯还提拔了一些理财之臣,如李巽、程异、李鄘、王播等,使沉重的财政危机得到缓解(以上内容具体参见“为政举措”部分)。朝廷得以专心处理藩镇割据的问题。
讨刘辟
永贞元年(805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病死,支度副使刘辟自称留后,阻兵自守,并要求朝廷同意他兼领三川(即西川、东川、山南西道)。李纯不许。刘辟发兵围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梓州,对抗朝廷。李纯旋即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率领步骑兵五千作为前军,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率领步骑兵二千作为次军,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共同讨伐刘辟。同年,高崇文克成都,擒刘辟,将其押解至长安,连同其族党一起诛杀。
除李锜
元和二年(807年)夏,在夏州杨惠琳、蜀中刘辟被平定后,藩镇极为恐惧,多数请求入京朝见。镇海节度使李锜(淮安王李神通的后代)也感到不安,请求入京朝见。李纯允许。等到该入朝时,李锜上表声称身染疾病,请求延缓到年底再入京朝见。宰相武元衡主张削藩,以为不可放纵。李纯也认为应行威令。十月五日,李纯颁诏征李锜为左仆射,命御史大夫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不接受。于是李纯削除了李锜宦爵及属籍,以淮南节度使王锷统诸道兵为招讨处置使,征宣武、义宁、武昌兵,加上淮南、宣歙的军队出宣州,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诸道兵马一同讨伐李锜。在官军日益逼近之际,镇海军内部发生了分化,兵马使张子良等人反正,挥部攻入镇海军治所京口(今江苏镇江),活捉了李锜。李锜被押往长安,腰斩于街市。唐廷把没收的李锜家的财产赐给了浙西的百姓,用以代替他们当年的租赋。
讨成德
元和四年(809年),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逝世,其子王承宗袭位。李纯闻讯,准备派人接任,如若王氏不从则派兵征讨,以革除河朔诸镇世袭的弊端。宰相们认为河北诸镇旧弊积重难返,加上各镇盘根错节,不可轻率从事。但宦官吐突承璀为争取权力,以王承宗进攻德州(今山东陵县)为由,说动了李纯下令征讨。之后战事进展不顺,劳师糜饷,久讨无功。此时王承宗也有些捉襟见肘,提出以缴纳贡赋、接受朝廷委派官吏,作为妥协条件。李纯见无力再征讨,以此为台阶,正式任命他为成德节度使,撤走了征讨部队。淮西之乱平定前后,李纯准备再次对成德镇采取行动,王承宗以悔过自新、遣送质子、交割二州版图为条件,主动谢罪。王承宗死后,军中推戴其弟王承元为留后。王承元不敢世袭职位,主动请求唐廷更换节度使,被授为义成军节度使。
定义武
元和二年(807年)十月,义武军节度使张茂昭入朝,请求在朝任闲散官职,由唐廷改命他人为节度使。自安史之乱以来,河朔藩镇割据,断绝朝贡、父死子继,只有张茂昭请求举家入朝。河北各藩镇交相派使者前来劝阻,张茂昭都不肯听从。宪宗本来没有同意张茂昭的要求,在他又上表四次后,才于元和五年(810年)十月命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前往代替张茂昭。张茂昭入朝后,受到李纯的厚待,被任命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河中节度使
收魏博
元和七年(812年)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怀谏被任为副大使,知军务。田怀谏年仅十一岁,不能主军,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等人。李纯与宰相商议魏博事务,打算任命左龙武大将军薛平为郑滑节度使,以控制魏博。李吉甫请求起兵讨伐田怀谏,李纯也表示支持;但李绛认为田怀谏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肯定控制不了局面,因此朝廷对魏博不需要采取军事行动,应厉兵秣马,“坐待魏博之自归”。待魏博军内部发生动乱之后,对胜利者“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各镇见状主动归顺,达到“不战而屈人兵”的目的。李纯听后,转而赞同他的提议。不久后,魏博军内果然发生了哗变,士卒拥戴田兴(田弘正)取代了田怀谏。田兴主动率六州之地归顺唐廷。十月,李纯得到魏博监军的报告,便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十一月,他又派知制诰裴度携带一百五十万缗钱前去犒赏魏博士卒,免除六州百姓免除一年的赋税徭役。据说魏博军士受赐之后,“欢声如雷”。
平淮西
主词条:唐平淮西战争
元和九年(814年)九月,彰义(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
淮西节度使驻于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自李希烈以来,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李纯自平蜀之后,便想攻取淮西。宰相李吉甫也力主取淮西。李纯准备讨伐淮西,张弘靖请求事先为吴少阳停止上朝表示哀掉,给他追赠官爵,派遣使者前去吊丧,赠送助丧的财物,等淮西出现了对朝廷不恭顺的行迹,然后以兵力相加。李纯听从了他的建议,先礼后兵,遣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吊祭。吴元济不迎敕使,发兵四出,屠舜阳,焚叶,掠鲁山、襄城,关东震骇,李君何不得入而还。李纯决意讨淮西,十月,以忠武节度副使李光颜为节度使;以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督诸道兵讨吴元济。
淮西战事连着山东、河北割据势力的存亡,吴元济纵兵抗衡,王承宗、李师道暗中配合,给予政治声援和军事援助,淮西之役,是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吴元济遣使求救于恒、郓,于是王承宗、李师道数上表请赦免吴元济。李纯不答应,李师道派大将率二千人趋寿春,声言助官军讨吴元济,实际上在军事上制肘官军。李师道又派刺客数十人,驱使盗贼数十人攻击河阳转运院,杀伤十多人,焚烧聚集于此的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一时间“人情恇惧”,群臣多请罢兵,李纯坚决削藩,不许罢兵。
诸军讨淮西久未有功,元和十年(815年)五月,李纯遣御史中丞裴度前往行营宣慰,观察用兵形势。裴度回朝后,分析了淮西必胜的形势,并推荐李光颜为将。不久,李光颜败淮西兵于时曲(陈州殷水县西南),淮西兵大溃。同时,裴度还多次奏陈山南东道节度使、淮西招抚使严绶不是将帅之才,不堪平叛重任,最后宪宗在年底罢去严绶节度使、招抚使等职。李师道又派出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和裴度。结果,武元衡被刺死,裴度也受重伤。长安因此大骇,朝士未晓不敢出门。早朝,李纯在御殿久等,班犹未齐。诏中外所在搜捕,于是京城大索。朝臣有的请求罢裴度的官,表示退让,以安抚王承宗、李师道之心,李纯怒道:“如果罢免裴度,这就是让奸计得逞,朝廷纲纪如何整顿?朕任用裴度一人,足以击败这两个乱臣贼子。”当裴度因所受刺伤向朝廷请求告假二十余日时,李纯下诏派卫兵到其私宅值夜守卫,内宫使臣接连前往其家问候探询。裴度伤好以后,李纯召裴度入宫对话,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裴度向李纯进策:“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业已讨之,两河藩镇跋扈者,将视此为高下,不可中止。”李纯与裴度在削藩见解上完全一致。
李纯曾询问群臣讨伐吴元济是否妥当。朝臣多认为还是罢兵赦罪为上策;翰林学士钱徽萧俛等纷纷对策延英殿,想借此使朝廷罢兵。惟有裴度声称吴元济不可赦免。元和十一年(816年)六月,蔡州行营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讨淮西大败于铁城,仅以身免。宰相们以为宪宗必定厌倦用兵,想以停止征讨应答。众宰辅在延英殿刚要启奏,李纯说:“一胜一负,是兵家的常态。若是王师就不该失败,那么自古以来朝廷用兵还有何难?屡屡无所不能,就不应留有这号凶贼。今天只论此次用兵该与不该,以及朝廷决断处置是否妥当,众卿只须在关键问题上做出处理。将帅有不合适的,撤去,毋须迟疑;兵力不足的,迅速给予接应。怎么能够因一个将领的失利,就阻止既定的大计?”于是宰臣不敢再言罢兵,平淮之计得以推行。
元和十二年(817年),官军讨伐淮蔡,四年不克,“度支供饷,不胜其弊,诸将玩寇相视,未有成功”,李纯也以此为忧,宰相李逢吉王涯等人以劳损军力、耗费财赋为由,意欲罢兵。裴度回答:“臣请自往督战。”次日,在延英殿重议此事。待李逢吉等出殿后,李纯与裴度,对他说:“卿确能替朕出巡吗?”裴度匍伏流泪说:“臣与此贼誓不两全!”李纯也为之动容,随后命他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蔡州刺史之职,任彰义军节度使及申、光、蔡州观察使,兼任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八月初,裴度前往淮西,李纯亲自为裴度送行。裴度驰赴前线,成为了实际上的统帅,以郾城为治所。当时,诸道军中都有宦官监军,进退不由主将,“胜则(宦官)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百端”。裴度当即奏请免去监军,使诸将得以不受拘束,专掌军事,作战有功。裴度治军,“军法严肃,号令画一”,使官军接连取得胜利。
十月十四日,唐随邓节度使李愬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祐、李宪领牙队三千人作为前锋,李进诚率三千人作为后军,出军东行,直奔吴元济营垒蔡州。当时出现非常大风雪,把旌旗都刮裂了,李愬冒着风雪,率军日夜兼行,于十五日四鼓时分突袭至蔡州城下,“无一人知者”。官军迅速攻下蔡州(参见词条蔡州之战)。吴元济走投无路,只得请降,被押送往长安,于十一月斩首。自此,淮西长达三十多年的割据状态被解除。
进讨李师道
唐朝廷对淮西的用兵,使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感到威胁,就采用声言助官军讨伐吴元济,实际上支持吴元济的两面派手法,企图巩固自己的地位。唐朝平定淮西之后,李纯削藩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朝廷处于优势。李师道对此深感恐惧,初欲献地归顺朝廷,并以长子入侍为质,后来举兵叛唐。
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李纯调遣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前往讨伐。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淄青军内部矛盾激化,其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死李师道,淄、青、江州地为朝廷平定。
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入朝,并两次贡献大量绢帛、金银、马匹,要求留在京师。李纯以韩弘守司徒,兼中书令,另以吏部尚书张弘靖充任宣武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讨伐李师道有功,李纯以其兼侍中。为了向李纯表示忠心,田弘正让他的兄弟子侄都到朝廷做官。
以上情况,都说明李纯在削弱藩镇势力,加强朝廷集权方面是有显著成绩的。
前明后暗
在和各藩镇的战争中,李纯重用宦官,竟任命心腹宦官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将军、兼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等要职,作为统帅带兵出征。一次,李纯因弓箭库使刘希光贪赃一事牵连吐突承璀,遂将其外放为淮南监军。事后,他问李绛:“朕将吐突承璀任为外官怎么样呢?”李绛答道:“外界想不到陛下忽然能够这么做。”李纯说:“此人只是一个家奴而已。以往,朕觉得使唤他的时间很长了,所以因私情恩宠而宽宥了他。倘若他有违纪犯法的行为,朕抛弃他,就如丢掉一根毫毛一般轻易!”
在长期的心力煎熬中,为取得精神支柱,李纯崇信了佛教。在他的晚年,他将凤翔(今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佛骨迎到了长安,掀起了王公贵族、黎民百姓竞相施舍奉养的热潮。刑部侍郎韩愈上疏,恳切诤谏。李纯勃然大怒,准备对韩愈处极刑。裴度等奏言韩愈忠直,李纯才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此外,为了求取长生不老之药,李纯又信了道教。元和十三年(818年),他下诏征求方士。宠臣皇甫镈向他推荐了一个名叫柳泌的人,配制长生药。次年,李纯开始服用长生药,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经常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
身罹不测
李纯的元妻是唐代宗长女升平公主郭暧郭子仪第六子)的女儿郭贵妃。李纯是代宗的重孙,按辈分郭贵妃应是其表姑,二人联姻属于典型的政治婚姻。郭贵妃生下了李纯的第三皇子遂王李宥(即后来的唐穆宗),另一位后妃纪美人则生下了皇长子邓王李宁。李宥身份比李宁尊贵,年齿仅小两岁,但李纯却弃贵立长,在元和四年(809年)决定册立李宁为太子。元和六年(811年)底,李宁薨逝。此后,围绕着新太子的人选,朝廷内外分为了两派:李纯宠爱的宦官吐突承璀一派策划立澧王李恽(本名李宽)为继承人;宦官梁守谦王守澄,以及大部分朝臣,则攀援郭氏名门,建议立郭贵妃所生的遂王李宥(即后来的唐穆宗李恒)。李纯虽然同意册立李宥为太子,但迟迟不肯立郭贵妃为皇后。这样,皇储问题尽管解决,而太子李宥的地位仍不巩固。
元和十四年(819年)末,因服食金丹,李纯已衰弱不起。到了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他取消了元旦朝会,群臣都颇感危惧。二十七日,义成军节度使刘悟来朝,于麟德殿得到赐对。刘悟出宫后说:“陛下身体平安。”朝廷内外才稍稍安定。当日夜间,李纯在长安大明宫中和殿被宦官陈弘志等谋害,享年四十三岁。陈弘志、王守澄等对外谎称李纯服长生药而死,并与中尉马进潭、梁守谦、刘承偕、韦元素等合谋拥立李恒登基,即唐穆宗。吐突承璀及李恽也被杀死。五月,群臣为李纯上谥号为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同月,葬于景陵
大中三年(849年),李纯之子唐宣宗李忱为他加谥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李纯在位期间,先后任用了一批年轻有为、忠谠有才干、力主削藩、反对宦官干扰军政的宰相,以此平息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
李纯周围还有一批极言直谏,维护政治清明的大臣。如翰林学士、左拾遗白居易反对宦官吐突承璀挂帅出征,主张国家征战责成将帅;东台御史元稹纠劾不法,与中使抗争;刑部侍郎韩愈,谏止李纯迎佛骨佞佛等。
经济
李纯任用裴垍为相,采取措施,减轻江淮人民的赋税负担。裴垍责令天下留州送使物,请一切用省估。其观察使,先税所理州以自给,不足部分征收所属州的税。由是江淮人民稍苏息。
李纯又任用李绛为相,李绛在北边营田养兵,减轻财政开支。元和七年(812年),李绛奏振武、天德左右良田可万顷,请释能吏开置营田,可以省费足食,李纯准奏。李绛命度支使卢坦经略,四年时间,开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千余万斛,岁省度支钱二十余万缗,边防依赖之。
李纯还委任了一批理财的宰相,如元和元年(806年)以李巽为度支盐铁转运使,李巽充使一年征课所入达到刘晏征收最高年份,第二年过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万缗。“旧制,每年从江淮运送五十万斛米到河阴,但长期以来达不到这个数目,只有李巽领转运使的那三年达到了”。元和四年(809年),李巽上奏章荐举彬州司马程异(王叔文党,八司马之一)吏才明辨,请以为扬子留后,李纯准许。程异复为扬子留后、淮南等五道两税使,江淮钱谷之弊,多所铲革。元和四年(809年)三月,以河东节度使李鄘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元和六年(811年)四月,盐铁转运使王播奏:江淮河岭以南、兖郓等盐院,在元和五年收入卖盐价钱六百九十八万五千五百贯。到元和六年(811年)天下大稔,米斗有值二钱者。
军事
文教
在整顿政治的同时,李纯对教育也进行一些整顿,使官学有所振作,其措施较为重要的被后世归纳为以下四项:
历史评价
韩愈:“帝时继位,顾瞻咨嗟。惟汝文武,孰恤予家。既斩吴蜀,旋取山东。魏将首义,六州降从。淮蔡不顺,自以为强。提兵叫欢,欲事故常。始命讨之,遂连奸邻。阴遣刺客,来贼相臣。方战未利,内惊京师。群公上言,莫若惠来。帝为不闻,与神为谋。乃相同德,以讫天诛。……始议伐蔡,卿士莫随。即伐四年,小大并疑。不赦不疑,由天子明。凡此蔡功,惟断乃成。既定淮蔡,四夷毕来。遂开明堂,坐以治之。”
李翱:“伏以陛下即位十五年矣,乃元年平夏州,二年平蜀斩辟,三年平江东,斩锜、张茂昭,遂得易定,五年擒史宪诚,得泽、潞、邢、(洺),七年田宏正以魏博六州来受常贡,十二年平淮西,斩元济,十三年王承宗献德、棣入税租,沧景除吏部,十四年平淄青,斩师道,得十二州。神断武功,自古中兴之君,莫有及者。”
令狐楚:“配天维唐,伊祁同光。应道为帝,元元之系。圣人有作,孝子善继。显赫十朝,总齐四裔。执其大象,司彼左契。武烈诞敷,文明下济。出潜离隐,或跃未融。亲则盘石,封殊翦桐。承祧黄屋,主鬯青宫。礼乐尽在,讴歌荐至。轩皇倦勤,传付神器。太母侍养,亲临宝位。怡声下色,先意承志。家令敢言,天子屏贵。明明出震,业业承乾。其仁如山,其智如泉。理析坚白,学探幽元。挥毫雾动,掞藻霞鲜。所持者俭,所宝者贤。刑靡不省,赏无不延。冕旒迎日,圭璧祈年。涕谒宗庙,臣朝昊天。天纵神圣,日跻孝敬。鸿名再加,宝历一定。穷人屡赈,名士交聘。兽爱触邪,草怜指佞。梯航修贡,鳞羽遂性。河色呈符,山声告庆。编书辩谤,创殿思政。甘节必称,苦言终听。棱威之远,德政之盛。霜雪宪章,风雷号令。夏台齿剑,上党纳井。赵际宅心,邺中听命。谁能去兵,王者有征。玉垒雾廓,金陵镜清。狐鸣上蔡,蚁聚东平。伏锧就戮,回戈受烹。始以止杀,归于好生。恢恢不失,荡荡难名。信及隐微,道存溥博。走马斯却,昆虫咸若。调其玉烛,徇以木铎。混同车书,远颁正朔。范金合土,大兴太学。清跸鸣銮,将登高岳。四维既张,五刃已藏。蛮夷戎羌,敢不来王。天下清净,朝廷乐康。会冠剑以高宴,戏鱼龙于广场。有严有翼,无怠无荒。俗皆臻于寿域,人自为于羲皇。日出入兮安穷极,云飞扬兮无处所。瑞方瞻乎凤来,灾忽闻于鹳语。谓百年之可卜,嗟九龄之不与。当凝旒而下临,奄脱屣以轻举。万姓哀其考丧,千官怀其后抚。封人犹祸于南山,帝子已号于北渚。”
路随:“伏以宪宗皇帝承十一叶之基运,荡六十年之妖氛,神功燀於无外,元化光於有截,语俭德则渐浣濯以垂训,言忧勤则躬日昃而忘倦,广聪明则惟恐其不闻,纳忠谏则咸许其自达,群臣荷宽裕之德,黔首饱慈惠之仁。今之举盛烈者,贞观、开元、元和而巳,诚宜垂诸简牒,焕彼缣缃。”
蒋系:“自贞元十年已后,朝廷威福日削,方镇权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间细务,多自临决,奸佞之臣,如裴延龄辈数人,得以钱谷数术进,宰相备位而已。及上自籓邸监国,以至临御,讫于元和,军国枢机,尽归之于宰相。由是中外咸理,纪律再张,果能剪削乱阶,诛除群盗。睿谋英断,近古罕俦,唐室中兴,章武而已。任异、镈之聚敛,逐群、度于籓方,政道国经,未至衰紊。惜乎服食过当,阉竖窃发,苟天假之年,庶几于理矣。”
五代
欧阳修:“宪宗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慎,志平僭叛,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自吴元济诛,强籓悍将皆欲悔过而效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则其为优劣,不待较而可知也。及其晚节,信用非人,不终其业,而身罹不测之祸,则尤甚于德宗。鸣呼!小人之能败国也,不必愚君暗主,虽聪明圣智,苟有惑焉,未有不为患者也。”
司马光:“宪宗削平僭乱,几致治平,其美业所以不终,由苟徇近功,不敦大信故也。”
苏辙:“唐玄宗、宪宗,皆中兴之主也。……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于朝,而畿甸之外皆为畔国,将以求治,则其势尤难。虽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所以失之者一道也。……盖中人可以上下,此三君(李纯与唐玄宗、齐桓公)者,皆中主耳。……及玄宗,初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后用张说源乾曜张九龄;宪宗,初用杜黄裳、李吉甫、裴垍、裴度、李绛,后用韦贯之、崔群。虽未足以方驾房、杜,然皆一时名臣也,故开元、元和之初,其治庶几于贞观。……宪宗之世其害未究,故祸止于其身。然方镇之强,宦官之横,遂与唐相终始。……太宗之恭俭,所忍无几耳,而福至于不可胜尽;玄、宪之淫佚,所获无几耳,而祸至于不可胜言。”
李纲:“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淮蔡雄藩联四郡,千里公然旅拒。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往督全师威令使,擒贼功名归愬。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
明清
卓中:“在昔唐之宪宗,励精于始,号称贤君,而终迎佛骨,梁之武帝,始虽勤于政事,终有佞佛之惑,臣等不知惟此二君,永孚于休乎。”
孙承恩:“志感时艰,治慕祖烈。好谋惟明,成功惟决。强梗效顺,纪纲遂张。允毅允臧,中兴煌煌。”
李默:“汉武征西域而海内虚耗,唐宪复淮蔡而晚业不终。”
陈懿典:“宪宗知人善断,可谓明哲之主。信李绛、裴度之为忠而不能尽用其言,恶吉甫、于頔之为奸而不能远之使绝所为,君子难进,小人难退,即英主亦有所不能决者也。到定河北,克淮蔡,且善任将,几治平矣。惜死于阉宦之手,阉宦之为害也甚矣。唐之所以代乱者靡不由此,然则明断如宪宗亦且不免,况庸主乎?”
潘永圜:“宪宗聪明果决,得于天性,选任忠良,延纳善谋,卒能取灵夏,清剑南,诛浙西,俘泽潞,平淮古,复齐鲁,于是天下深根固蒂之盗,皆颡入朝。百年之忧一旦廓然,而怠于防微,变生肘腋,悲夫!”
张彦士:“人主处富贵之极则求长生,非真有帝王德度。宪宗一中主耳,何能不为所惑,一惑于此,众正不能不退,群邪不能不进,亦天衰唐祚,故使之惑而不悟,卒为金丹所毙,岂偶然哉?”
赵翼:“以横取于民者,仍还之民。此法最善。宪宗英主,其说易从。”
翟蔼:“宪宗立,平夏、平蜀、平吴、平淮西、平淄青,宏正入朝,承宗削地,刘总归命,恢然中兴之美也。……宪宗中兴,威行两河。……幸以天子聪明英武,夙兴夜寐,惕厉忧勤,延揽群臣,虚心访问,思所以削僭乱致太平之略。”
近现代
刘体仁:“世皆知太宗出宫女三千人,形诸歌咏称为盛德。是宪宗自知色荒之戒,尤贤于太宗也。宪宗非多内宠者,终其世未闻女宠之盛。则上之不立郭后,特忌其为汾阳之孙门宗强盛,惧后有吕武之祸耳。英主深心,岂常人所可测哉?”
陈寅恪称赞“宪宗为唐室中兴之主,其为政宗旨在于矫正大历、贞元姑息苟安之积习,即用武力削平藩镇,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元和廷议用兵淮蔡之时,宪宗总持于上,吐突承璀之流主张於内,而外朝士大夫持论虽有异同,然其初未必遽有社会阶级之背景存乎其间也”。
岑仲勉一方面称赞“宪宗英武,视肃、代、德稍胜,故元和之治,陵驾中唐”,另一方面在论及李纯对宦官的态度时说,宦官稍有离轨他“即令杖杀,未尝不奋其刚断,振彼朝纲;然宠任吐突承璀,始终不悟,卒死小人之手,复何闵焉”。
刘曼春:“唐中后期历史上两大问题,一是宦官专权,一是藩镇割据。宪宗以削藩为己任,却不以铲除宦官为己任,而是信任依靠宦官,维护宦官神策军中尉的军权。宪宗削藩胜利,却败死于宦官专权。”
赵文润拜根兴:“中国人历来推崇唐宪宗,赞扬他的胆略和气魄,能在大唐帝国江河日下的衰败中,掀起削藩的浪潮,重振大唐的声威,使盛唐文化重放光彩,实属不易。”
崔瑞德费正清等:“宪宗是一位重实干的坚强的君主,他抓住时机采取了干预的政策。……宪宗的又一个特点是,他没有从纯军事角度去看待藩镇的问题。他认识到,要削弱诸镇独立行动的能力,同样需要作出制度的改变。的确,他的改革旨在增强中央的权力而不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但直到9世纪的最后25年,除了河北几部分外,这些制度改革使中央政府得以在全帝国重新树立决定性的制度,从而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轶事典故
不立皇后
据《旧唐书·后妃传》所载,李纯在位时,后宫嬖幸之女颇多。他考虑到贵妃郭氏出身显族,担心她成为皇后后,将不容许自己有后宫之宠,因此迟迟不立皇后。研究者指出,李纯之所以不立后,“所顾忌的并不是皇后擅政,很可能是所谓的外戚擅权问题”。从李纯开始,唐以后的皇帝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相继效法,也都没有立皇后。这一时期史书上所称的皇后,其实都是她们的儿子当上皇帝以后加封的。
有志河湟
李纯曾查看天下地图,见到安史之乱后丢失的河湟旧地,“赫然思经略之”。一次,翰林学士李绛从容规劝李纯不要聚敛钱财,他解释道:“如今河南、河北数十个州,都是国家的政教法令所不能施及的,河、湟地区的数千里土地,还沦于左衽(意指为异族所占),朕日夜想着洗雪祖宗的耻辱,但财力不够丰足,所以不得不积蓄聚敛啊。不然,朕在宫廷中的花费极为俭约,多储藏财物又有什么用呢!”到了大中时期,唐军趁吐蕃内斗衰落之机,收复河陇三州七关之地,李纯的第十三子唐宣宗李忱感叹道:“宪宗曾经念及河、湟,大业未成而就谢世。如今该述祖宗的显赫,应商议献上顺、宪二庙谥号,以此夸耀显示于后世。”
人际关系
家族
后妃
子女
人物争议
关于李纯之死,新旧《唐书》都较明确的记载了是遭遇宦官陈弘志等弑杀所致。此说已为学界定论。但历代以来,有一些研究者也认为,唐穆宗李恒与他的母亲郭贵妃(懿安郭皇后)是李纯遇弑的幕后主使。如明末清初史家王夫之认定“则弘志特推刃之贼”,“宪宗之贼非郭氏、穆宗而谁哉?”近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有类似观点。1992年,黄永年发表了《唐元和后期党争与宪宗之死》一文,在肯定穆宗、郭贵妃谋害李纯的基础上,将此事同元和后期党争联系起来,认为穆宗是元和逆党的真正主凶。赵文润拜根兴在《唐宪宗》一书中指出:(1)李纯死后,穆宗并没有处罚弑帝的凶手陈弘志,反而在不久后外放他为江南重镇淮南的监军,使其逍遥法外;(2)穆宗即位之初,对“常侍禁中,参预机密”的兵部郎中薛放、驾部员外郎丁公著“欲以为(宰)相”,只是二人坚决推辞才作罢;(3)翰林学士杜元颖在李纯死后一年三迁,位至宰辅。从这种特别的荣宠来看,所谓的李纯“遗诏”,“很可能是出自这位‘手笔速敏’的翰林学士之手”。(3)在即位后不几天,穆宗就下令杖杀柳泌及僧人大通,流放宫内方士,远贬与这些人有关的皇甫镈李道古,借以表明其父是服食丹药而死的;(4)李纯尸骨未寒,穆宗就“极尊尊亲亲之义”,册封其母郭贵妃为皇太后,陈列仪典于宣政殿庭,大讲排场。对郭家也极其眷顾,进爵追封,荣显无比。(5)李纯死时才十一岁的十三皇子李忱,“颇得穆宗逆谋的细节”,因此在他身居大位之后,对五朝太后郭氏改变历朝态度,“奉养礼稍薄”。由此,他们认为:“这些事实,足以说明穆宗曾参与杀父阴谋。”孙永如、岳纯之等人也赞同穆宗弑逆之说。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穆宗“元和逆党”之说不能成立。
后世纪念
李纯死后,于元和十五年(820年)六月下葬景陵。景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三合乡金炽山(丰山)义隆村附近。据《蒲城县志》载,陵墓占地20顷30亩,今长3279.5米,宽105.4米,陵前有石人10对,石马5对,石狮1对,石鸵鸟1对,独角兽1对,还有华表、石碑等文物。在石刻中,石狮、石鸵鸟、独角兽等较为突出,石雕优美,体材高大,气势雄壮。此外,景陵还有懿安郭皇后、孝明郑皇后等陪葬陵,附葬于景陵之南。蒲城共有五座唐帝陵,在历史上只有景陵每年春、秋二季设祭,以此来纪念他的历史功绩。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景陵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景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形象
史料索引
旧唐书》卷14~卷15
唐会要》卷1
新唐书》卷7
资治通鉴》卷237~卷241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09: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