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
湖南省辖
地级市,简称潭,因盛产
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总的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高,中部、东部地势低平。截至2023年,全市辖2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2023年末,湘潭市常住人口270.12万人。
历史沿革
湘潭历史悠久,境内已知的最早居民村落遗址,为公元前4400年—前3300年间的大溪文化时期遗址,位于湘潭县老虎坑和堆子山。湘乡市岱子坪遗址亦属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间的龙山文化时期村落遗址。
商周时期,市境为
荆楚之地,越文化的影响较大。从出土的文物看,这里是
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交汇融合地区。
战国后期,楚从
黔中郡划出
长沙郡,湘潭市全境属长沙郡。秦统一中国,郡属仍旧。
西汉,
刘邦封
吴芮为
长沙王,继而
刘发为长沙王,湘潭全境属
长沙国。
东汉初,建
湘乡县,划入
零陵郡,境内余地属长沙郡。
建安二十年(215年),蜀、
吴划势力范围,零陵郡属蜀,长沙郡属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袭
荆州,市境遂均属吴
衡阳郡,郡治在今湘潭县古城乡。
晋,市境属衡阳郡,郡治仍在今湘潭县古城乡。当
东晋从荆州析出
湘州时,境属湘州。
隋,市境属
潭州长沙郡。唐
天宝八年(749年),从隋代的湘潭和衡山两县北部调整出新的湘潭县,并将县治移至洛口(今
易俗河镇)。
五代时期,市境为南方马氏所建
楚国属地,隶潭州
长沙府。
宋朝,市境属
荆湖南路潭州。
南宋,湘潭县城迁往今湘潭市城正街。
元贞元年(1295年),湘乡、湘潭县均升为州,均属
湖广行省湖南道
天临路。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7月,经
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改湘潭县城关区为湘潭市,隶属由
岳阳迁至湘潭的长沙专署(1952年10月改名为湘潭专署),
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3年4月,政务院批准湘潭市为省辖市,由湘潭专署代管。
1980年10月,湘潭市革命委员会改名为湘潭市人民政府,同年湘潭市改为省直辖市。
1983年8月,湘潭地市合并,将其原
湘潭地区的
浏阳县划归
长沙市,
醴陵、
攸县、
茶陵、
酃县划归
株洲市,湘潭、湘乡两县划归湘潭市。湘潭实行
市管县体制。全市辖湘潭、湘乡两县和
雨湖、岳塘、湘江、板塘、郊区五个区。
1984年,将湘潭县的
银田镇和
韶山区划出设立县级韶山区,由湘潭市管辖。
1986年,湘乡县改市,仍由湘潭市辖。
1992年,湘潭市
城郊区由雨湖、湘江、岳塘、板塘、郊区五个行政区以湘江为界调整为雨湖、岳塘两个行政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5年8月12日,
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72号):将湘潭市人民政府驻地由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路迁移至湘潭市岳塘区芙蓉路。
2009年,根据湘潭市政府决议,将面积138平方千米的响水乡成建制划归雨湖区,由九华示范区托管,雨湖区面积由74平方公里扩大为212平方公里。
2010年,将
响塘乡、
姜畲镇成建制划归雨湖区,雨湖区的面积增加到451.39平方千米,由全省35个行政区中的第32位提升到11位,两年时间面积扩大5倍多。
2012年3月20日,湘潭市委决定将湘乡市龙洞镇的7个行政村和金石镇的2个行政村成建制划归
韶山市,调整后,韶山市的面积由原来的211平方千米增加到247.3平方千米。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湘潭市下辖2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雨湖区、
岳塘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另设有湘潭高新区、经开区、综合保税区3个国家级园区和天易、湘乡等5个省级园区。市政府驻地岳塘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湘潭市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中游,与长沙、株洲各相距约40千米,成“品”字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58′—113°05′,北纬27°20′55″—28°05′40″,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湘潭市东西最大横距1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1千米;北连
宁乡市、
望城区、
长沙县,南与
衡东县、
衡山县、
渌口区交界,东接
株洲市区、
渌口区,西与
双峰县接壤。全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湘潭市总的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高,中部、东部地势低平,但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反差强度不大,近80%的面积在海拔150米以下。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俱备。市域内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属伪山、
衡山、涓水盆地相间的盆岭山系,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较高,有
韶峰、
褒忠山、
昌山、
晓霞山四山为主体的中低山环绕;中、东部地势低平,有湘江和涟、涓两水为主体的水系分布,全市以“四山一江两水”为骨架组成了向东北开口的山丘盆地地势。市区座落于盆地开口处湘江下游的河谷平原上。最高点位于西部的褒忠山,海拔793米。最低点在昭山脚下的金马洲,海拔30.7米。大致可以分为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构造侵蚀剥蚀中低丘陵地貌、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地貌三种地貌类型。
气候
湘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秋干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640—1700小时。热量资源富足,平均气温16.7—17.4℃。降水量较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为1200-1500毫米。
水文
湘潭市属
湘江水系。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有
涓水、
涟水河为主要支流。涓水起源于双峰县马鞍山一带,河宽70—100米;涟水为湘江一级支流,流经涟源、娄底、湘乡,于湘潭河口注入湘江;湘江位于市域东部,总体上水流平缓。地表水体较大的有水府庙水库,是娄底市城区主要供水水源地,也是韶山灌渠的供水地,属于省级湿地保护区。此外有花石、瓦叶塘、上石坝等小型水库。
自然灾害
湘潭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水灾、地质灾害、病虫灾害、风雹灾害、冷冻灾害、雷电灾害、外来生物侵害。2005年,全市农作物受旱37537公顷,其中水稻受旱24447公顷,旱作物受旱13090公顷。全市308村民小组3.48万人、2.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全市普遍发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害面积1368333公顷次,成灾面积286.67公顷,损失粮食3.7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2019年7月8日以来,湘潭市遭受暴雨袭击和历史特大洪水,湘潭市湘潭县、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的36个乡镇(街道)发生洪涝灾害。截止7月11日22:45,据初步统计,湘潭市受灾人口达7637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247公顷,其中绝收面积60公顷;倒塌房屋88户199间,严重损坏房屋20户49间,一般损坏房屋236户873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765.4万元。
土壤
水稻土是湘潭市境域主要耕作土壤,共有110110公顷。根据土壤分类,水稻土划分为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漂白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4个亚类,境域共有28个土属、105个土种;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红壤、紫色土、山地黄壤、潮土、山地草甸土。红壤是境城分布最广的一类土壤,共有红壤亚类、黄红壤亚类、红壤性土亚类3个亚类,面积239330公顷,分布于6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区;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湘潭县涓水两侧部分地区和湘乡市东郊、泉塘部分岗地。此类土壤呈鲜明的紫红色,面积9845.67公顷,根据石灰岩在土壤中的淋溶情况,分酸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山地黄壤面积733.6公顷。主要分布于湘乡市6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垂直分布于红壤之上;潮土面积200.8公顷,主要分布在湘潭县石潭、湘乡东郊、虞塘、泉塘和雨湖区、岳塘区湘江沿岸地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湘潭市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2015年全市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7.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45亿立方米,地下水6.3亿立方米。湘江和涟水、涓水都流经湘潭。
生物资源
湘潭市现有森林植被以人工林为主,树种类型多样,用材林有杉木、马尾松、樟木、稠木、楠木、百乐等16种;经济林有油茶、油桐、棕、乌桕、桑、茶叶、桃、李、梅等15种;引进树有湿地松、国外松、火炬松、水杉、池杉、意大利杨、黑荆等。农作物资源丰富,可供栽培的粮食、油料、纤维及其他经济作物上千种。其中,粮食作物50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00多个品种。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达到40多种,畜禽中的沙子岭猪、壹天石羊为优良的地方品种。
截至2019年1月,湘潭市共有1078种野生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有4门6纲153科498属779种,主要有半夏、木瓜、玄参、青木香、白芷、乔附、黄精、粉葛等。园林植物有142科559种,境域种子植物属的成分有明显的交汇和过渡特征。热带成分分布(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161属,主要有杜英属、算盘子属、黄檀属、岸豆藤属、冬青属等泛热带成分,以及含笑、山胡椒、山茶、木荷、青冈医等热带亚洲分布。北温带成分分布134属,主要有松属、、蔷薇属、绣线菊属等。截至2023年5月,有水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香果树、大叶榉树、花榈木、金荞麦、野大豆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8种。
动物
2005年湘潭市境域有野生动物21目78科100多种,主要有苍鹭、白鹭、池鹭、牛背鹭、夜鹭、绿头鸭等。
截至2019年1月,湘潭市共有244种陆生野生动物。至2023年5月,小灵猫、彩鹮、黄胸鹀、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种,豹猫、红隼、蓝喉蜂虎、小鸦鹃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6种。
土地资源
湘潭市土地资源具有耕地、水面和丘陵地较多较好的优势。2015年有耕地12.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3%,全市人均占有耕地447平方米。土地质量好,利用率高,水稻土、红壤、菜园土分布较广,有利于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和大农业的开发。
矿产资源
湘潭市已发现矿种38个(计亚种45个),其中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9种(含亚种),均纳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上表矿区44个,大型矿床7处,中型11处,小型26处。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排全省第一位有冶金用白云岩、陶瓷土、水泥用砂岩;排全省第二位有耐火黏土、水泥配料用黏土;排全省第三位有锰、海泡石;排全省第五位有石膏、熔剂用灰岩、矿泉水。已发现的38种矿产中,除煤、锰、铁、铜、铅、锌等6种外,其余32种均为非金属矿产。湘潭市矿产资源具有贫矿多、富矿少、规模小,上储量表矿产少,但储量集中等特点。湘潭市优势矿种为锰和海泡石。锰矿主要分布于雨湖区,其次为湘潭县、湘乡市;海泡石主要分布于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已探明的矿产中煤、锰、石膏、冶金用白云岩等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海泡石、水泥灰岩、玻璃用砂岩、冶金用白云岩等矿种资源较充足、潜在价值较大。
森林资源
截至2023年5月,湘潭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2.51%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052万立方米,主要有红春、青冈栎、南方红豆杉等珍贵树种。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湘潭市常住人口为2726181人。
2023年末,湘潭市常住人口270.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8.72万人,城镇化率66.16%,比上年末提高0.58个百分点。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6%,下降0.27个百分点;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比重为62%,提高0.0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22%,提高0.22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湘潭市主要少数民族人口有土家、苗、蒙古、侗、回、瑶、满、壮等民族。
政治
领导信息
友好城市
经济
综述
2023年,湘潭市地区生产总值2741.8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6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381.46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177.76亿元,增长4.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474元,增长5.2%。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6.7:50.4:42.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54.5%、40.5%。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3%。
2023年,湘潭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1%。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增长3.3%,非国有投资增长6.6%。分投资方向看,民生工程投资增长16.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5.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7%,工业投资增长16.0%。
2023年,湘潭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69元,比上年增长4.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05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56元,增长6.4%。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上年的1.75缩小为1.71。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770元,增长4.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652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133元,增长5.5%。
2023年,湘潭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04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税收收入83.56亿元,下降4.0%;非税收入40.48亿元,增长0.1%。上划中央收入73.77亿元,增长18.9%。上划省级收入11.85亿元,增长479.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75亿元,增长5.9%。全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222.27亿元,增长10.0%,占全部支出比重达77.8%。其中,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教育支出分别增长9.4%、10.6%、15.4%、16.7%。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3年,湘潭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3.01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138.92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17.48亿元,增长11.1%;牧业产值125.68亿元,增长1.8%;渔业产值20.34亿元,增长5.1%。
2023年,湘潭市粮食种植面积169.5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产量121.00万吨,增长2.3%。全年油料种植面积39.0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3%;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58.80千公顷,增长0.9%。油料产量6.60万吨,增长10.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1.40万吨,增长2.9%。
2023年,湘潭市猪、牛、羊肉类总产量23.69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猪肉产量23.04万吨,与上年持平;牛肉产量0.37万吨,增长8.8%;羊肉产量0.28万吨,下降9.7%。年末生猪存栏172.86万头,比上年末下降7.8%。全年生猪出栏314.30万头,下降0.1%;牛出栏2.97万头,增长5.0%;羊出栏17.47万头,下降5.9%;家禽出笼1620.55万羽,增长15.5%。禽蛋产量4.82万吨,增长6.2%;牛奶产量0.05万吨,下降37.5%;水产品产量10.72万吨,增长4.9%。全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76万亩。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6处,投入资金13.78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336万立方米。
第二产业
2023年,湘潭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6.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9%。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1%。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3.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7%。
2023年,湘潭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钢材1098.40万吨,比上年增长1.6%;汽车21.49万辆,增长50.6%;交流电动机832.25万千瓦,下降8.6%;发电量135.01亿千瓦时,增长5.1%;家用燃气灶具82.06万台,增长4.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股份制企业103.31亿元,增长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94亿元,增长73.6%。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工业行业大类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21.95亿元、17.85亿元、14.26亿元、12.15亿元和10.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77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0%。
2023年,湘潭市建筑业增加值24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8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59.4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81.52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3年,湘潭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75.10亿元,比上年增长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7.25亿元,增长8.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6.10亿元,增长15.7%;金融业增加值113.29亿元,增长6.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7.07亿元,增长14.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64.83亿元,增长8.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6%。
2023年,湘潭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5.0亿元,比上年下降0.8%。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24.34亿元,下降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0.66亿元,增长1.4%。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754.61亿元,下降1.5%;餐饮消费额130.39亿元,增长3.5%。
2023年,湘潭市进出口总额368.77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出口242.78亿元,下降10.3%;进口125.99亿元,增长22.1%。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34.07亿元,下降5.4%;加工贸易出口7.29亿元,增长75.9%。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26.25亿元,增长49.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59亿元,增长7.4%。
2023年,湘潭市实际利用外资4971.1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5.4%。其中,第二产业3939.28万美元,下降12.8%;第三产业1031.88万美元,下降52.0%。实际到位内资963.22亿元,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33.34亿元,增长37.4%;第二产业610.6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319.19亿元,增长15.5%。
2023年末,湘潭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01.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70.31亿元,增长12.9%;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15.12亿元,增长32.4%。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65.60亿元,增长3.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14.19亿元,增长2.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335.85亿元,增长3.7%。
2023年,湘潭市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51.99亿元,增长4.0%;财产险保费收入26.63亿元,增长31.0%。原保险赔付支出32.64亿元,增长30.8%。其中,人身险赔付支出13.88亿元,增长28.1%;财产险赔付支出18.77亿元,增长32.9%。
2023年,湘潭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0.42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21.2%;快递业务量6845.68万件,业务收入5.16亿元,分别增长38.7%和15.0%。电信业务总量32.12亿元,增长21.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3.17万户,增长5.5%;移动电话用户339.36万户,增长5.8%。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49.43万户,增长11.5%。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末,湘潭市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8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7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5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1家。全年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登记数20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38.98亿元。全年专利授权量414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37件。工矿企业、大专院校专利授权量分别为2500件和1197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5%。年末有检验检测机构90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4个。特种设备生产单位45家,特种设备27011台。重点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6.6%。参与制定国省标准18项,组织制定地方标准10项。提供地理空间数据成果2867.2GB。
教育事业
2023年末,湘潭市有普通高校11所。研究生招生5775人,在校生17272人,毕业生4767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教育)招生55064人,在校生182047人,毕业生43983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353人,在校生20902人,毕业生5963人。普通高中招生13743人,在校生43833人,毕业生14216人。初中招生27767人,在校生80024人,毕业生20792人。普通小学招生29443人,在校生171579人,毕业生27743人。在园幼儿6480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0%。发放高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本专科生)3817.95万元,资助高校学生(本专科生)19448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769.20万元,资助中职学生7692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4396.44万元,资助中职学生36637人次。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30633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283.05万元。
文化事业
2023年末,湘潭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纪念馆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9.58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国家级2项、省级27项、市级42项、区县级59项。
医疗卫生
2023年末,湘潭市有医疗卫生机构2442个。其中,医院85个,妇幼保健院6个,乡镇卫生院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32个,村卫生室126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所6个。卫生技术人员23661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968人,增长3.5%;注册护士11356人,下降0.2%。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411张,下降5.0%。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7053张,下降6.5%;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3173张,增长2.0%。
市直医院
湘潭市中心医院(三级甲等)、湘潭市一医院(三级甲等)、湘潭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湘潭市二医院、湘潭市三医院、湘潭市五医院、湘潭市六医院、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四医院)、
湘潭市口腔医院、韶山医院等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湘潭市有体育场地8056个。其中,体育馆3座,运动场445个(含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馆),游泳池59个(含游泳跳水场馆),各种训练房405个(含综合房及专项训练房)。开展全民健身项目45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0个。
社会保障
2023年,湘潭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26万人。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3.4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83.49万人,离退休人员26.8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2.8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6.31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2.8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4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5.5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6.5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9.79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4314人。
2022年,湘潭市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39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0.73亿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4.12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51亿元。年末各类养老机构床位1.11万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40亿元,累计为国家筹集福彩公益金10704万元,其中为市本级筹集福彩公益金1878万元。接受现金捐赠和物资捐赠金额220万元。圆满完成10件22项省重点民生实事和10件16项市重点民生实事。其中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6925个,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个,提质改造农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145.69千米。
交通运输
概况
2023年,湘潭市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74.9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0%。货物运输总量0.74亿吨,增长1.1%;货物运输周转量74.61亿吨公里,增长4.0%。旅客运输总量299.99万人次,增长16.2%;旅客运输周转量3.08亿人公里,增长11.4%。民用汽车保有量48.7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2%。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5.67万辆,增长3.0%。民用轿车保有量30.76万辆,增长3.2%。
航空
湘潭至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路程仅需1个小时,可直飞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曼谷等大中城市。远期规划建设长株潭第二机场——韶山机场。
铁路
湘黔线横贯市境,
京广线在市区经过,
洛湛线在市境西北经过。10余家大型企业各有铁路专线与这两大主干线相通。境内设有湘潭站、
湘潭东站(货运站)、湘乡站和韶山站四个站。2012年12月26日改扩建工程基本完工的湘潭站和湘乡站恢复客运,硬件条件得到很大提升。全面完工后的湘潭火车站将提升为规模始发站,现已开通往广州的始发列车,计划开通8对始发列车。
长株潭城铁于2010年6月开工,在湘潭境内设昭山,荷塘,板塘,湘潭四站,已于2016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2010年3月26日开工建设的沪昆客运专线铁路通过雨湖区,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并在雨湖区响水乡与韶山市永义乡设
湘潭北站与
韶山南站,远期还可能引入
渝厦高铁。其中湘潭北站定位为具备始发站功能的
长株潭中心站,按3台7线、站房1.2万平方米规模建设,长沙地铁3号线也将延伸至湘潭北站。
2014年12月16日,
沪昆高铁长沙至
新晃段开通运营,
湘潭北站正式运营。
2023年,湖南首条“跨城”
地铁开通运营,长沙、湘潭实现地铁系统互联互通。
公路
公路方面,民国二年(1912年)兴筑了
长潭公路”,
湘潭湘江一桥是湘江上第一座公路大桥,1996年建成的京港澳高速长潭段是湖南省第二条高速公路。湘潭与长沙、
株洲形成省内最便捷的公路网并合组为国家
公路运输枢纽。全市在建城际铁路1条:长株潭城际铁路,在建高铁一条:
沪昆高铁;7条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上瑞高速公路、长潭西高速公路等,在建高速公路两条;两条国道:G320国道、G107国道;5条省道,在建干线公路4条,市境内铁路三条:
京广线、湘黔线、洛湛线。截至2011年底,全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达7756千米。全市通车公路
路网密度为155千米/百平方千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居湖南省第2位。
国道:G107(北京—广东深圳)、G320(上海—云南瑞丽)
在建、待建高速公路:长株潭南外环高速、长株潭西外环高速等
曲折的湘江将湘潭城区自然地分为了三部分:河西、河东与易俗河,因此过江通道对于城区交通尤为重要。自从1954年湘黔铁路湘江大桥通车后,湘江上陆续建成了十多座跨江大桥,它们也成为了湘潭城市的景观,从上游起,依次为:京港澳高速公路大桥(跨湘潭株洲界)、芙蓉大桥(五大桥)、二大桥、下摄司大桥(在建)、杨梅洲大桥(六大桥、筹建)、一大桥、三大桥、沪昆铁路桥、沪昆铁路复线桥、长株潭城际铁路桥、莲城大桥(四大桥)、沪昆高速公路桥、昭华大桥(七大桥)、沪昆高速铁路桥(跨湘潭长沙界)。另外,干支流上有小型桥梁若干,例如建于清初的唐兴桥,还有一些用于组织陆路立体交通的桥梁,如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段主要为湘潭特大桥,共长12.95千米、双马互通立交桥(在建)。
水运
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湘江穿过市区,截止至2009年末,上起马家河、下至昭山湾,全长42以里的湘潭港拥有易家湾、谭家湖、大埠桥、铁牛埠港区、九华港区(河西中心港区)、河西港区、易俗河港区、寒鸡港等多个港区。至2009年底,湘潭共有泊位55个,其中500吨以上的泊位有17个,1000吨级泊位增加到了10个。2010年港口年吞吐量达到1164万吨。
公共交通
2013年湘潭市政府启动公交资源整合,市区公交公司整合为2家,并陆续更换新型环保公交车280台。现有公交车900余台次,经营47条线路,实行全年一票制(即高档空调车起价每人次2元)。市区运营出租车1400辆,起步价2千米内6元,超出2千米每千米增加2元。2013年,湘潭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率先在九华启动建设,7月份将全面完成工程建设、安装和调试工作并投入使用,确定5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1100台崭新的自行车投入使用。同年12月30日,韶山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也开始试运行,首期共布局了11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核心景区2个站点),360辆公共自行车。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说为此地因处
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
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
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
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
湘潭县。
湘潭市境内自
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
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
石潭镇古城村)。自唐移湘潭县治于洛口(今湘潭县
易俗河镇)基本确立今湘潭市区和湘潭县的境域有1200余年。湘潭境内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迟在距今5000年前。
语言文化
湘潭方言(湘语-新湘语-老湘语)与长沙方言接近,主要流行新湘语,其次为老湘语,新老湘语差异较大,无法沟通。其中,新湘语受官话冲击大,易懂,而老湘语保留了古楚语特点,难懂。湘潭许多地区是新老湘语的交融代,其中,湘乡话是老湘语的代表,湘乡话通行于古湘乡地区,包括现今的湘乡市,双峰县,娄星区以及涟源的一部分。
湘潭话
湘潭方言,又称为湘潭话,属于
湘方言新湘语的一支。狭义的
湘潭方言指湘潭市区的方言,湘潭市区的方言与湘潭县话有所区别。
湘潭话属于典型的湘方言,但内部存在差异。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区话为代表,入声独立,阳低调读浊音。本片包括湘潭市区,
湘潭县除
青山桥乡以外的乡镇以及韶山的银田,永义,如意,杨林乡,另一种是以湘乡话为代表,属于湘方言娄邵片,入声归派,古全浊声母今大多数读浊音。湘潭方言有6个声调,入声独立,去分阴阳,基本与长沙方言一致。
湘乡话
湘乡方言,又称为
湘乡话,属于
湘方言老湘语的一支,是最具代表性的老湘语之一。
湘乡话通行于古湘乡地区,包括现今的湘乡市,
双峰县,
娄星区以及涟源的一部分(1952年以前一直是一个县)。据查证,湘乡话话是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两个古语之一,湘乡话属古楚语。
民俗文化
在中国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城市里富有地方个性的传统自发性民俗渐趋少见,例如春节期间的
舞龙舞狮表演,端午节期间在湘江举行的众多队伍参赛的并吸引大量观众的龙舟比赛等等。传统的湘潭
花鼓戏、湘潭
湘剧、皮影戏在电视电影的时代面临着生存的威胁。湘潭地区民间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
唢呐演奏和山歌。湘潭县青山桥的民间唢呐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也是湘潭市唯一的入选项目。
现依然盛行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
三月三、
清明节、
端午节、
七月半、
中秋节、
小年等。春节时盛行送春、接春和送财神、接财神。三月三保存
上巳节“地菜子煮鸡蛋”的传统;七月半(即中元节)农村接老祖宗的魂魄回家,贡品侍奉,烧钱纸,俗称“七月半接老客”。
赛龙舟在湘潭历史悠久。明代,湘潭是湖南商业巨镇,号称“湖南第一大码头”,湘潭各码头和商会为了显示经济实力,祈求风调雨顺、人兴财旺,端午前会筹集资金修补龙舟或打造新船,积极组织社团人员参加龙舟竞渡。随着河运文化的孕育,便有了湘潭独具特色的龙舟文化。
麻将、扑克为城乡居民所喜好,除此之外,大众娱乐活动主要由大众传媒或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提供。李清德等人所表演的
湘潭方言脱口秀是通过传媒引起广泛关注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形式,它以较“土”的湘潭方言为形式,以农村或城市中下阶层的生活趣闻和自嘲性的社会观察为内容,体现了新世俗文化的一种复苏。
饮食文化
水是湘潭的灵魂,以湘江及其支系出产的食材资源构成了湘潭菜“土、特、时、鲜”,湘潭菜肴鲜辣浓香,在烹调技艺上,以炒、腊、蒸、煨、煎、烧见长。湘潭人有三伏天吃“鸡”的习俗,并且荷塘药膳土鸡入选“味道湖南”名菜。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的影响,创造出湘潭湘莲、沙子岭猪、壶天石羊、马家河黑山羊、湘潭矮脚白、九华红菜薹等多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
非遗保护
截至2022年底,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28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9大类,国家级2项、省级16项、市级46项、县级64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2人。
地方象征
湘潭市市树是樟树,樟树四季常青,是优良的行道树、绿化树。
市花:菊花
湘潭曾是全国菊花种植的三大重要产地之一。当时,全国有菊花300多种,湘潭市保种的品种就有100多种。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1986年,菊花确认为湘潭市的市花。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风景名胜
截至2021年3月,湘潭市有8个自然保护地(不含韶山、昭山两个风景名胜区和湘江湘潭段野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缩减为7个,落图面积20792.3公顷,比整合优化前增加了0.5%。7个自然保护地分别为:湘潭县齐白石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湘潭县隐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湘乡市东台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湘乡市黄公略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湘乡市褒忠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湘乡市水府庙国家湿地自然公园、昭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
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潭市湘乡市东山办事处东林村六组,于1992年10月在东山林场的基础上被批准建立,2009年4月批准免费开放。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为340.5公顷,辖东台山、塔子山、狮子山、蜈蚣山,界定国家级二级公益林总面积338.3公顷,占总面积的99.3%,立木蓄积2.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95.45%,木本植物有63科187种,草本植物1000余种。主要绿化树种有松、杉、樟、枫、银杏、桂花、楠木、玉兰等。动物有穿山甲、猫头鹰、鼬、蛇、啄木鸟、大山雀、竹鸡等。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湘潭市两型示范景区”称号等;2017年被列入湖南省首批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2019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126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0694公顷,是湘中地区人工与天然结合的城郊湿地、湖南省水源战略保护区,湘潭市农田灌溉、人畜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兼备防洪减灾、发电、渔业生产等生态与社会经济功能。截至2022年,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有147科802种高等植物以及200多种动物,其中维管束植物802种、鱼类56种、爬行动物30种、鸟类125种、哺乳动物21种。并且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另外白琵鹭、小天鹅、白头鹞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达15种。
湘潭旅游景区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
韶山为代表,以
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
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
湘潭农博园和
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
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
名优特产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