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主动脉夹层、
肺栓塞(
PE)、
气胸、
心包炎、
心包填塞和
食管破裂等,其中ACS在这些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
心肌梗死(
AMI)的误诊率在3%~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约0.5~1/10万人,如果误诊其
死亡率超过90%。PE的发病率大约70/10万人,
自发性气胸发病率2.5~18/10万人,食管破裂发病率是12.5/10万人。2009年,北京
急性胸痛注册研究,共入选5666例患者,结果显示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其中ACS占27.4%,主动脉夹层占0.1%,PE占0.2%。如何快速、准确诊断和鉴别ACS及其他致死性胸痛的病因,成为
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病因及常见疾病
引起胸痛的原因常包括下述疾病: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炎、
急性心包炎、
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瘤、
主动脉窦瘤破裂、
夹层动脉瘤、
肺梗塞:肺动脉高压和
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5.其他
鉴别诊断
胸痛需要鉴别的疾病很多。其伴随症状多有提示意义。需要重点鉴别的疾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PE)、
张力性气胸等高危疾病。
1.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包括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和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其中,后两种类型统称为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典型的
心绞痛位于
胸骨后,呈压榨性、紧缩感、憋闷或烧灼感等,可放射至颈部、
下颌、
上腹部、肩部或左前臂,一般持续2~10分钟,休息或
含服硝酸甘油后3~5分钟内可缓解。
诱发因素包括劳累、运动、饱餐、寒冷、情绪激动等。UA胸痛诱因与性质同前述,但是患者活动
耐量下降,或在静息下发作,胸痛持续时间延长,程度加重,发作频率增加。心肌梗死的胸痛持续时间常>30分钟,硝酸甘油无法有效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大汗、
呼吸困难等表现。但是,老年、
糖尿病等患者症状可不典型,临床中需仔细鉴别。UA患者一般没有异常的临床体征,少数可出现心率变化,或由于
乳头肌缺血出现
心脏杂音。心肌梗死的患者也可无临床体征,部分患者可出现
面色苍白、皮肤湿冷、
发绀、
颈静脉充盈怒张、
低血压、
奔马律、
肺部啰音等。新出现的胸骨左缘
收缩期杂音要高度警惕
室间隔穿孔;部分患者可合并
心律不齐,出现
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
心动过速,特别要警惕
室性心动过速和
心室颤动。
2.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
血管壁内,造成主动脉剥离或破裂。约有半数的主动脉夹层由
高血压引起,尤其是急进型及
恶性高血压,或者长期未予控制及难以控制的
顽固性高血压。
遗传性血管病变如
马凡综合征、
主动脉瓣二瓣畸形、
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
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以及血管炎症性疾病包括
Takayasu动脉炎、
贝赫切特综合征、
梅毒等均是引起主动脉夹层的高危因素。其他如医源性因素包括导管介入诊疗术、
心脏瓣膜及
大血管手术损伤,或是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的破溃,健康女性
妊娠晚期也是导致本病的原因。患者常以骤然发生的剧烈胸痛为
主诉,其性质多为刀割样、撕裂样或
针刺样的持续性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可伴有烦躁、面色苍白、大汗、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现。胸痛的部位与夹层的起源部位密切相关,随着夹层
血肿的扩展,疼痛可随之向
近心端或
远心端蔓延。患者其他伴随
症状及体征也与夹层累及的部位相关。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可导致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反流,查体可闻及主动脉瓣杂音:夹层破入心包引起
心脏压塞。倘若夹层累及
无名动脉或
颈总动脉,可导致
脑血流灌注障碍,而出现
头晕、
嗜睡、
失语、
定向力障碍、
肢体瘫痪等表现;血肿压迫
锁骨下动脉可造成
脉搏短绌、双侧
收缩压和(或)脉搏不对称的表现。夹层累及
腹主动脉或
肠系膜动脉,可伴有反复的
腹痛、恶心、呕吐、
黑便等症状;累及
肾动脉时,可引起腰痛、
少尿、
无尿、
血尿,甚至
急性肾衰竭。临床中主动脉夹层的分型方法较多,常用的为
DeBakey分型与Standford分型。其中,DeBakey分型将同时累及
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者归为Ⅰ型,仅累及升主动脉者为Ⅱ型,仅累及降主动脉者为Ⅲ型,前二者同归属为StandfordA型,是主动脉夹层中较常见也是最为高危的类型,需要
外科迅速干预。
3.肺栓塞
肺栓塞包括
肺血栓栓塞症、
脂肪栓塞综合征、
羊水栓塞症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为最常见类型,通常肺栓塞所指的即为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血栓来源,多发生于下肢或骨盆
深静脉。因此,肺血栓栓塞症的
危险因素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同,包括原发和
获得性两大类危险因素。呼吸困难及
气促是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见于80%的肺栓塞患者。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惊恐甚至
濒死感,可能与患者
低氧血症有关;
晕厥或
意识丧失可以是肺栓塞的首发或惟一症状。患者
呼吸频率增快是最常见的体征,可伴有
口唇发绀。
循环系统的体征主要为急性
肺动脉高压、右
心功能不全及
左心室心搏量急剧减少。常见心动过速、
肺动脉瓣第二心音(P2)亢进或分裂、颈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
三尖瓣反流产生的心脏杂音、右心奔马律、
肝大、
肝颈静脉回流征、下肢
浮肿等体征。少数患者可有
心包摩擦音。血压下降、休克提示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下肢肿胀、双侧周径不对称、
腓肠肌压痛提示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多数
急性肺栓塞患者
血气分析PaO2<80mmHg伴PaCO2下降。
血浆D-二聚体<500ug/L,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栓塞。
4.张力性气胸
张力性
气胸是指较大的
肺气泡破裂或较大较深的
肺裂伤或
支气管破裂,裂口与
胸膜腔相通,且形成单向
活瓣,又称高压性气胸。吸气时空气从裂口进入胸膜腔内,而呼气时活瓣关闭,腔内空气不能排出,致胸膜腔
内压力不断升高,压迫肺使之逐渐萎陷,并将
纵隔推向健侧,挤压健侧肺,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胸膜腔内的高压空气若被挤入纵隔,扩散至
皮下组织,形成颈部、面部、胸部等处
皮下气肿。临床上,患者极度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缺氧严重者,发绀、烦躁不安、昏迷,甚至窒息。体格检查,可见伤侧胸部饱胀,
肋间隙增宽,呼吸幅度减低,可有皮下气肿。
叩诊呈高度
鼓音。听诊
呼吸音消失。
胸部X线检查显示胸膜腔大量积气。肺可完全萎陷,气管和心影偏移至健侧。
胸膜腔穿刺有高压气体向外冲出。抽气后,症状好转,但不久又见加重,如此表现亦有助于诊断。严重
胸部损伤如张力性气胸
征象出现迅猛,可能有支气管断裂,应迅速抢救,乃至
剖胸探查。张力性气胸需立即排气,降低胸膜腔内压力。
检查
传统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cTn、CK-MB、
肌红蛋白等一系列反映
心肌细胞坏死的
生物分子。近年来,多种新型
生物标志物如缺血修饰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①肌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内
恢复正常。②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I于11~
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这些心肌
结构蛋白含量的增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③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
对
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测定应进行
综合评价。如肌红蛋白在
AMI后出现最早,也十分敏感,但
特异性不很强;cTnT和cTnI出现稍延迟,而特异性很高,在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测定为阴性则6小时后应再复查,其缺点是持续时间可长达10~14天,对在此期间出现胸痛,判断是否有新的
梗死不利。CK-MB虽不如cTnT、cTnI敏感,但对早期(<4小时)AMI的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D-二聚体是交联
纤维蛋白在
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
降解产物,为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可作为急性肺栓塞的筛查指标。D-二聚体<500ug/L,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3.心电图
所有因胸痛就诊的患者均需进行
心电图检查,首份心电图应在接诊患者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是诊断缺血性胸痛的重要手段。
超声心动图也是一项诊断胸痛患者的重要无创检查,如果发现新发的室壁矛盾运动、主动脉内出现游离内膜瓣、右心扩张并
室间隔左移呈“D”字形等,可有助于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对于其他非致命性胸痛,如
应激性心肌病、
心包积液等,超声心动图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心脏负荷试验包括平板
运动试验、负荷超声心动图、负荷心肌核素
灌注显像。各类负荷试验均有助于协助排查缺血性胸痛,但是,对于存在
血液动力学障碍、致命性胸痛及严重的
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情况禁忌选择心脏负荷试验。
胸片适用于排查呼吸系统源性胸痛患者,可发现的疾病包括
肺炎、纵隔与
肺部肿瘤、
肺脓肿、气胸、
胸椎与
肋骨骨折等。心脏与大血管的轮廓变化有时可提示患者主动脉夹层、心包积液等疾病,但缺乏特异性。
7.CT
普通胸
腹部CT扫描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其清晰的成像对于大部分胸腹腔疾病可提供直观的
诊断依据。注射
对比剂选择性
CT血管成像,已经成为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胸痛相关疾病的首选确诊检查,也成为筛查
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治疗原则
根据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