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鼎
元朝名将、潞国公
郑鼎(1215~1277),元宪宗赐名也可拔都, 泽州阳城(今属山西)人。元朝名将,官至湖北道宣慰使,领平阳太原万户。卒赠中书右丞,谥忠毅,后加赠宣忠保节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潞国公,谥忠肃。
人物生平
征讨四川
郑鼎幼年父母双亡,能自立,读书晓大义,不妄言笑。长大,勇力过人,尤善骑射。初为泽州、潞州辽州沁州千户
元太宗六年(1234),跟随塔海绀卜征伐四川,攻二里关及散关,屡立战功,还屯陕西。不久,宋将余玠烧绝栈道,以兵围兴元(今陕西汉中),郑鼎率众修复栈道,大败宋兵,解兴元之围。
元太宗七年(1235),迁阳城县军民长官。
平定大理
元宪宗三年(1253),随忽必烈征伐大理,自六盘山临洮,入吐蕃境,抵雪山。山路崎岖阻塞,舍骑徒步,曾背负忽必烈以行。敌据险要,郑鼎力战败之,忽必烈壮之,赐马三匹。至金沙江波涛汹涌,忽必烈临水傍危石,立马观之。郑鼎谏阻说:“此非圣躬所宜。”郑鼎亲扶下马,忽必烈嘉奖之。大理平,师还,以郑鼎殿后,全军而返。入朝,元宪宗问以时务,郑鼎敷对详明,元宪宗嘉纳之,赐名也可拔都。
进攻鄂州
元宪宗九年(1259),赐白金千两。随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攻破大胜关、台山寨,擒其守将胡知县。郑鼎乘胜独进,陷于泥潭中,伏兵突出,郑鼎击杀三人,余众遁去。忽必烈急召郑鼎还,使者上报,忽必烈说:“为将当镇重,不可恃勇轻进。”于是分御卫士三百人,以备不虞,且告戒说:“自今非奉命,毋得轻与敌接。”秋九月,忽必烈驻跸长江北岸,命诸将南渡,先至者举烽火为应。郑鼎首夺南岸,众军完成渡江。进围鄂州,郑鼎战益力。别攻兴国军,遇宋兵五千,力战破之,生擒其将桑太尉。郑鼎责以懦怯、不忠,斩之。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以功迁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原两路万户阿蓝答儿浑都海叛乱,郑鼎率本道兵讨之。
中统二年(1261),郑鼎统领征西等军,戍守雁门关,迁河东南、北两路宣抚使
中统三年(1262),改授平阳、太原两路宣慰使
至元三年(1266),为平阳路总管。时值大旱,郑鼎下车而下雨。平阳地狭人众,经常乏食,郑鼎导汾水,以溉民田千余顷,开潞河鹏黄岭道,运输上党之粟。兴修学校,厉风俗,建横涧故桥以便行旅。平阳的人民纷纷感激郑鼎。
不幸溺亡
至元七年(1270),改任佥书西蜀四川行尚书省事,率兵巡视东川。过嘉定府(今四川乐山),遇宋兵,与战江中,擒其将李越,获战船。
至元八年(1271)五月,改军前行尚书省事。
至元十一年(1274),从伐南宋
至元十二年(1275),镇守黄州。夏四月,改任淮西宣慰使。
至元十三年(1276),加昭毅大将军,赐白金五百两。
至元十四年(1277),改任湖北道宣慰使,仍领平阳、太原万户,移镇鄂州。夏五月,出讨蕲州、黄州二州反元力量,战于樊口,舟覆溺死,年六十三岁。
至元十七年(1280),董文忠等上奏:“郑也可拔都遇害,其叛人家属物产,宜悉与其子纳怀(郑制宜)。”元世祖从之。赠中书右丞,谥忠毅。后加赠宣忠保节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潞国公,谥忠肃。
轶事典故
至元十四年(1277),鄂州人傅高谋反,郑鼎怀疑城中大姓皆与傅高勾结,欲尽杀戮之。佥行中书省贾居贞不从。郑鼎外出讨贼,留其部将,约定等他还军,内外合发,尽戮城中大姓。郑鼎败,溺死,鄂人始免于难。郑鼎一时名将,独以此事为人所责难。
亲属成员
父:郑皋,曾任金朝忠昌军节度使
弟:郑廷瑞,官至平阳太原万户。
次弟:郑甫,未冠时郑鼎带着入见元世祖,元世祖伟其仪状,命给事左右。郑甫勇略绝人,读书,善骑射,随郑鼎西征有功。历任阳曲长子、阳城、潞、平棘五县尹,有惠政,迁平定州、潞州同知,不从长吏铁冶课税,改邠州知州,授玺书,仍任前职,兼管民万户。致仕,卒。
子:郑制宜
侄子:郑昂霄,郑甫之子。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6 16:3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