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处地名,位于泗水上源附近。《
绎史》卷五引《
归藏》云“
蚩尤登九淖
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据说蚩尤活动在
青丘一带,而
蚩尤墓自古就在
菏泽、
巨野一带,可能此地是
黄帝处死蚩尤一带。可见青丘国在豫鲁交接一带的
菏泽。
考古
青丘、青丘国、青丘山当指一处,位于
中原地区的东方。
“青”的本义是指颜色(黑、绿、深蓝)。《
说文》:“青,东方色也。
木生火,从生丹;
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进一步说,“青”字里的“丹”,乃是一种具有神奇变化的东西;我国古代掌握炼丹术的
方士,大多在
东部沿海地区。青出于蓝胜于蓝,揭示的是一种变化和提炼过程;“精”字有变化、提炼之意,二者均是取自“青”字符的变化内涵。
《
海外东经》记述东方的
人文地理,青丘位于朝阳谷之北(包括东北、西北方位),
黑齿国之南(包括东南、西南方位)。
《大荒东经》记述东方的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青丘国位于
黑齿国、
明星山之间,与
白民国和嬴土国相邻。
《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
空桑,
黄帝杀之于青丘。”蚩尤为东方
九黎族首领。空桑为古代相当显赫的地名,亦位于东方;
《东山经·东次二经》记述的第一座山即空桑山,根据42平方米巨画《
帝禹山河图》(五藏山经地理复原图),空桑山位于
山东省
淄博一带。
《
禹贡》九州之一的青州,其地望位于
山东丘陵;而
青州之名的“青”字,当亦源自古老的地名青丘。
综上所述,青丘为地名,青丘国指居住在青丘的人们建立的方国,其地理方位均位于中原地区的东部。由此可知,现存版本《南山经·南次一经》记述的青丘山,当系错简,其原本应编排在《东山经》内,相对来说比较可能是在东次四经内。
《东山经》其他三条山脉均自北向南排列(经文为“又南”,偶有“又西南”),其中东次三经有一处山为“又东水行”方向,表明其是海岛;唯独东次四经的排列方向既包括自北向南,也包括又东南、又东北、又东等方向。由于青丘山属于“又东”方向,因此符合东次四经诸山排列之中。
青海湖的“湖”为重
叠字,乃后人所加;同理青丘山的“山”也是
重叠字,亦为后人所加。事实上,《五藏山经·西山经》有昆仑丘,据此可知青丘山原本亦应为青丘。居住在昆仑丘的黄帝族的保护神
陆吾为九尾虎;依理推之,居住在青丘的九黎族、
东夷族的保护神为九尾狐。
值得注意的是,《五藏山经·东次二经》的
凫丽山记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龙蛭,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可见帝禹时代的东部地区居民,确实有供奉类似九尾狐的图腾动物的风俗。
“青丘”其名取自
客观存在的一处特殊
地形地貌的地方。“青”,指该地形的颜色黑色而多变;“丘”,指该地形为四方高而中央低。
查地图可知,山东省
潍坊市的西面有
青州市,
淄博市北面有地名
高青,
胶州湾有青岛市,
日照市的南面有
赣榆(又名青口,现属
江苏省)。
其中,
青州市原为益都县,1986年
撤县设市,
现有人口月100万,当地有
北辛文化、
龙山文化等遗存,表明这里远在4000年~7000年就有先民生息。青岛市所在地古为渔村,宋元开始有船舶停港;鸦片战争后,为防列强侵扰,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建置设防,如今已发展成拥有人口700万的大城市(包括7个市区、5个
县级市)。不知上述区域是否有类似青丘的地貌。
深入考察山东丘陵(包括周边地区),或许能够找到这处神秘的地方“青丘”,它应该是当年九黎族和东夷族的圣山,正如昆仑丘是黄帝族的圣山,
不周山是共工族的圣山一样。
江苏
赣榆县有
青口镇,或许与青丘国有关。青口镇南距
连云港60公里,北距
日照安东卫80公里,此为古时青丘国所在地。
关于青丘国的位置还有一说,那就是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的一带:
中国自古就有分野的说法,即天上的
二十八宿和人间的地域相对应,而二十八宿又与一动物对应,比如
室火猪,心月狐,即
室宿的分野是猪,
心宿的分野是狐狸。而室宿的分野是河南的北部,河南北部古代就有一个豕韦国,是一“豕”为图腾的国家;以此类推,那么心宿的分野是以狐狸为图腾的国家,而心宿的分野是宋国,即是河南的东部,山东西部的
菏泽一带。
青丘国顾名思义是以丘为地貌的地方,尽管古代地形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是翻开古代的地图,依然在此地听到许多以丘命名的地方,比如
商丘、蔡丘、犬丘、楚丘、
陶丘等等,更让人惊奇的事情是,据《
左传》记载,菏泽
东明县一带竟然有一个青丘,是著名青丘
会盟的地方,可见菏泽、商丘一带古代是以丘陵为地貌的地方。
据《
太平寰宇记》和《
元和郡县志》均载:“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
离狐。”而古代的
离狐县在山东省
菏泽市一带,至少到唐代这里依然是神狐出没的地方。
据《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
空桑,
黄帝杀之于青丘。”据说
蚩尤活动在青丘一带,而蚩尤墓自古就在
菏泽、
巨野一带,可能此地是黄帝处死蚩尤一带。
可见青丘国在豫鲁交接一带。
传说
大
禹等人再继续前进,来到了君子国的北面,到了青丘国。而到这个国家是需要经过那长有虎身、八足、八尾、八个脑袋的水神吴所居住的朝阳之谷的。青丘国的人也种植五谷,纺织丝帛。这个国家出产一种狐狸,四只脚,九条尾巴。每当天下太平时,它们便出现在人间,以显示天下的祥瑞。据说禹在
涂山娶妻之前遇见的那只九尾狐,就出自这个国家。
就在朝阳谷北边的青丘国。这个国家的百姓都以五谷为主食,穿的也都是丝帛织成的衣服者这青丘国中长着四只脚,九条尾巴的狐狸。原来就是九条尾巴的老狐狸成道的地方。 他和大荒中有一名叫
奢比尸:神住在一起,而身形似兽,面孔似人,耳朵似狗,两
耳垂各挂着一条
青蛇的这个神就是奢比尸。 青丘国附近,还有 天山上住着的神
帝江。帝江远远看去,身形似黄色的皮囊,近看起来,他的皮肤红如火,长有6只脚和四只翅膀,非常精通歌舞。
这个青丘之国物产丰饶,四季如春,不但居住着神的子民,也繁衍声息着各种各样的妖怪种族。在那连绵起伏的山峦中,也居住着少量的人类。这里和凡间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在这里没有任何固定的法则,不论是妖怪、神民,还是人类都是以各族的族规为距,虽然有少许的杀戮,但也只限于部族与部族之间的世仇,从未影响过其它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强者为尊,强大者往往什么都是对的,这是每个居住在这里居民都明白的道理,是必须遵守、也是不得不遵守的条约。
青丘国中,
九尾狐族在这里有着绝对的地位,没有任何的种族敢轻视九尾一族,即使是上古遗留的强大神民。九尾狐族精擅各种攻击和幻变的法术,他们又以家族为单位的生活在青丘各地,各个家庭间一呼百应,虽然说是分散居住,除了距离远了点外,合群体居住在一起没有任何区别。如果单纯的从实力方面而言,在青丘国内可以说没什么种族可以一争高下。
九尾狐族在青丘国中,有着如同人间皇族一般的地位,各个部族都对九尾狐一族非常的尊敬。同时九尾一族也是最为高傲的种族,他们很少与外族的人来往,而能与九尾狐一族成为朋友的“人”,可以说比稍弱凤毛麟角。即使是中华国内的人去邀请他们去议事,他们也是只派几个代表在其中巧妙的周旋,从不过多的介入到里面,特别是一些关于各族仇杀的问题。也因此九尾一族得到了很多同样高傲种族的尊敬。
九尾一族,按照修为的深浅分为四种,分别是灵、妖、魔、仙、天;灵狐最弱,
妖狐次之、魔狐再次,仙狐是为最强。至于
天狐,更是传说中的存在,而远古的天帝之一:东皇太一。在青丘国中基本上是不可能见到的,所以仙狐则算是青丘国中最强大的一种高级生灵。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
遗址
青丘国故址寻踪
根据《
山海经》及部分文献资料的零散记载,可知青丘国是从黄帝至夏朝初期一处非常重要的方国或古邑。对青丘国
地理位置的确定,不仅为我们今后深入探讨黄帝、蚩尤、
后羿、
禹等几位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范围;寻找发现《山海经》中部分山川地理、古邑名称的方位;对澄清夏禹时期王畿东部疆域与方岳间分野等相关问题,均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虽有学者对青丘国地理方位有推证,但因举证材料不充分,终未成为定论。综合部分文献资料的记载及本人多年来实地调查的感悟,笔者以为青丘国故址当在山东境内的泗水上源一带。理由如下:
一、青丘国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七证
《
绎史》卷五引《归藏》云“蚩尤登九淖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地名“空桑”应是求证青丘国地理位置重要的依据材料之一。
张守节《
史记正义》曰:“《
帝王世纪》云:‘黄帝自
穷桑登帝位,后徙
曲阜。’穷桑在
鲁北,或为穷桑即曲阜也。”王子襄《泗志钩沉》云:“穷桑在鲁北,泗水之阳,循水北山南而东,数十里皆穷桑地。循水南而东,数十里皆空桑地。”《山海经·东山经》云:“《东次二经》之首曰
空桑之山。北临
食水……。”“食”与“泗”古音不分,“食水”当为“泗水”之语讹。流经
泗水县、曲阜市境内的泗水之阳古为穷桑之域,其阴为空桑之地。按常理推论,黄帝在穷桑登帝位的前后,亦是对外拓展疆土的重要时期,因穷桑和空桑分别位于泗水即食水的上游的南北两岸一带,黄帝杀蚩尤于青丘之地当距空桑或穷桑之域不远,此为青丘国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证一。
《
帝王世纪》云黄帝母
附宝:“生黄帝于
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
曲阜县东北六里。”黄帝在泗水之阴的寿丘生人,而后在泗水之阳的“穷桑登帝位”,再后又徙空桑之地与寿丘毗邻的曲阜,因此“穷桑”和“空桑”均在泗水上游段,故可将它们看作是同一个区域。穷(空)桑是黄帝发迹创业的根据地,更应是其早期活动的主要地点之一,因此可推证出《抱朴子·地真篇》载“黄帝东至青丘,过风山”的地点,应在穷(空)桑之域的东境附近。此为青丘国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证二。
《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
山海经》云:“青丘国,其人食
五谷,衣丝帛,其狐九尾。”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可知,
尧舜时期,是我国雨季繁多、大水洪荒的
高峰期,山区与平原犬牙交叉的地带无疑是这一时期古人避水患、宜五谷、植桑麻的最佳之所。五谷、桑麻、
六畜是人类生活的
必需品,从
泰山周边地区的
滕州北辛、
泰安大汶口、泗水尹家城、兖州王因、
章丘城子崖、
济南大辛庄等遗址,被古人长期居住上千年或几千年的
文化现象,亦可间接证实《
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的真实性。
《史记·
货殖列传》:“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
山海经·海内东经》:“泗水出鲁东北而南。”泗水发源于泗水县东区的
陪尾山下。《曲阜市志·水文》:“
沂河,古称
沂水,曾名庆源河,泗沂河,为别于
临沂地的沂河,亦称
小沂河。”古沂水发源于
邹城市东北境的凤凰山北麓,向西流至曲、兖交界的处
金口坝入泗水南转河段。因沂水和泗水上游均为东西流向,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的情况与“青丘国,其人食五谷,衣丝帛”的情况相同,再加之前文所述青丘国距空桑不远,此为青丘国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证三。
《
荀子》:“羿者,天下善射者也。”神话传说中的羿为
东夷部落首领之一,其主要活动区域当在东夷。在古代,汶泗流域地处东夷腹地,泗水上游两岸的穷(空)之域,曾是黄帝发迹创业之所,因此可推知羿“缴大风于青丘之泽”的地点,与《
绎史》卷五引《归藏》说“蚩尤登九淖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的地点应是同一区域。此为青丘国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证四
亘古流今的黄河,东奔入海时,因受泰山的阻挡,古时在
鲁西、
豫东地区有来回摆尾的历史,北至天津,南至
淮河的平原、水泽便是广袤的黄泛区,这一点已被学界普遍认可。《史记·
殷本纪》:“古禹、
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泗),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
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依据“西为河”的记载,可叫人联想到舜、禹时期,黄河在鲁西或豫东地区曾有向东南方向流经的一段经历。“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一语,则透露出了古代的“四渎”之间,不仅人口稠密,而且更应是大禹治水的主战场和建都立业之所在。已有学者考证“东为江”是指泗水,如
杜金鹏先生在《先商济亳考略》一文中谈到:“若云系指古泗水,也许更妥切些”;贾庆超、
彭庆涛等学者在《邹鲁文化研究·史前卷》中也把“东为江”理解为“泗”。
《吕氏春秋·求人篇》:“禹东至博术之地……鸟谷青丘之乡,黑齿之国。”竖亥是
健行人,一步是指多远距离,暂时还很难考证。青丘国在夏禹时期位于
夏朝王畿东极之地,与“四渎”之中的“东为江(泗)”地望一致,此为青丘国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证五。
《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郭璞注曰:“太平则出为瑞也。”《今本竹书纪年》:“帝禹
夏后氏……又有白狐九尾之瑞。当尧之时。舜举之。”“有狐,九尾”与“白狐九尾”当是青丘国特有的
九尾狐之瑞象。禹不仅因治水有功,而且还很可能有“九尾狐”之瑞象,才被舜举而荣登大宝的。
《
孟子·离娄下》:“
舜生于
诸冯,迁于
负夏,卒于
鸣条,东夷之人也。”泗水上源在东夷地区腹地,这里不仅是大禹治水的主战场“东为江(泗)”之地,也是舜帝发迹的故乡。在以仙神文化盛行的
上古时代,禹所具的“九尾狐”之瑞象,很有可能是承袭了舜所见吉瑞之象而衍生的。此为青丘国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证六。
俗语云:“天富有四海。”《古本竹书纪年》:“(夏)柏杼子征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此句中的“东海”在当时可理解为是夏朝东部的疆域。《左传·襄公四年》:“昔有夏之际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
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后羿夏初曾代夏政使“(
太康)乃失邦”[2],“柏杼子征于东海”应是收复被后羿所夺之国土或向夏境东部地区扩大疆域面积。“一狐九尾”和“九尾狐”应是青丘国同一种物象。四渎之中的“东为江(泗)”在夏邦王畿之东境,这与“柏杼子征于东海”的地望一致,此为青丘国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证七。
二、九尾狐应是一座山体的外貌形状
王国维先生在《
古史新证》中指出:“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清,史实之中因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
山海经》则是这其中最具有
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记事怪诞而著称的《山海经》所描述的诸神,如《大荒东经》中“八首人面,虎身十尾”的
天吴神;《海内西经》中“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的
开明兽等等,自《山海经》问世以来,便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据古
动物化石和
考古挖掘的部分动物骨骼标本来看,并没有发现《
山海经》中所论述的神兽、怪鸟等形体,因此,可以判断《山海经》中的部分神兽、怪鸟、怪鱼等不是真实存在的活动生物。《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古代统治者有祭祀山川的习俗,民间中偶存的山神庙、水神庙、龙王庙等即是此种习俗的延续。故而,笔者以为《山海经》中的部分仙神,应是当时某些方国所在地山川地理的外貌特征或者是方国所崇拜的图腾,如:《海外北经》中的“九首人面,
蛇身而青”的相柳神,可理解成是一座山体的山首某部分有九个像人面一样的山头,它们共同有一个像蛇身一样起伏的山体;《南山经》中“凡鹊山之首,自
招摇之山以至
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则透露出了该山系中,十座山体都有像鸟身一样的形状,山首部分均有一个像龙头形状的山头等等。在数字中“九”有大或多的含义。同样,我们可以把《山海经》中青丘国的九尾狐,理解为是一座山体的外貌形体,即青丘国域内有一座山的前半部分像狐头和狐身的组合体,后半部分或有九个并排或有九个连续不断的余脉为其狐尾的象征。
三、青丘之泽和九尾狐山之位置
《
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
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
喻权中先生在《羿与畴华之野考》(见《
中国上古文化的新大陆》)一文中推证 “畴华之野”位于汶泗流域的
新泰市和泗水县一带。”羿、舜时代相近,又同为东夷人,“畴华之野”当与“青丘之泽”相距不远,或与舜活动的区域相邻或是同一地区。黄帝时期青丘国与空桑相近(见前文),因此可推证出羿“缴大风与青丘之泽”的“泽”与舜“渔
雷泽”的“泽”是同一
古泽之概率是存在的,即青丘国域内必有一古泽为佐证。《墨子·尚贤下》:“是故昔者舜耕于
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伏羲考》中以为“
舜”发迹于泗水县东境的
历山、
雷泽湖一带。
雷泽湖位于
泗水县境东
历山北4公里处,北与青龙山相邻。
《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吴晗先生在《<山海经>中的古代故事及其系统》[3]、
徐中舒先生在《〈山海经〉和“黄帝”》中[4],分别以为《山海经》是一部集体的创作,作者非一时一地一人,这样就不能排除《大荒东经》中的“青丘国”与《南山经》中的“青丘之山”是同一地望的可能。
青丘国之域不仅要有一古泽即舜渔之雷泽为证,同时也须有一座九尾狐形状的山体为证,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水经注》:“洙水西南流,盗泉水注之。泉出
卞城东北卞山之阴。”舜渔于雷泽的雷泽湖位于泗水支流洙水的下游,南距历山4公里,西距古卞城3公里,北距卞山(今青龙山)2公里。据笔者多年的
实地考察,卞山即今青龙山南部的山体形状应是青丘国九尾狐山的象形。该山座落于今
新泰市和泗水县交界处,山阴从西至东是新泰境内的
韩家河、郗家峪、盗泉峪、西石井、东石井等村邑;山阳从西至东依次为泗水县境内的青龙庄、蒋家村、韩家村、小李家庄、贺庄、龙王崖、东城、七家庄等村落。
青丘之山最高海拔448米,东西长约6公里有余。从山体的南部看,青龙庄一带的山首部分应是狐鼻、狐头的形状(见图片1);从狐首向东至韩家村、小李家庄和贺庄村北之间的大峪庙山口处是狐身之象形;贺庄大峪庙山口向北凹进一百八十度的大山坳,可以看作是狐身与狐尾部分的
分界线(见图片2);从大峪庙山口东至七家庄北连续排列从大至小的九个山头,应是狐之九尾喻意;至于狐身部分主体山脉下部向南延伸的四个小山梁,应是九尾狐四足之会意。
因卞山冬季树木落叶,
野草山体变化为黄白色,这也许是“白狐九尾”之瑞象的反映。“婴儿”和“孺子”古时可理解为是同一概念,卞山即青龙山即九尾狐山南距古卞邑仅4公里,《南山经》中对九尾狐山“其音如婴儿”的描述,与《
礼记·檀弓上》中“弁(卞)人有母死而孺子泣者”的记载风俗亦有所相同,这也无疑会叫人产生一些联想,它应是该域之中某种古老风俗的文献记载。
四、青丘国遗址所在地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论述,从大概的情况可推证青丘国故址位于泗水上源即
雷泽湖和卞山即九尾狐山附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雷泽湖即今
贺庄水库西岸的
龙王崖村西和卞邑之间,有一座东西长约1500米的一座山丘(海拔不足200米),当地还有部分老年人称其为“九尾狐岭”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对应北部九尾狐形状的卞山沿革古名所至。另外,卞邑驻地几位耆老传说“龙王崖曾三改村名,最早叫青丘庄,二改盘石庄,后改龙王崖。”为什么叫青丘庄已无人知晓,这也许与该域中古地名传承的情况有关吧。
蒋家村、韩家村、小李庄是一处较大的遗址区,面积大约有五、六万平方米,从地层中裸露的陶片标本看,含有大汶口、龙山、岳石和商、周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因素。至于龙王崖(旧址)
因修水库时已沉入库底,文化成因暂时无法知晓。夏朝初期及其以前是万国林立的时代,一处聚落遗址就应该是一处方国。从该遗址区中文化组因分析,符合黄帝至夏朝时间段的文化对应关系。
山有四面,观察九尾狐山体形状的最佳角度是南部的蒋家村、韩家村和小李庄之间不足两千米宽的地段,青丘国故址当位于观察九尾狐山最佳之处。龙王崖与韩家村、小李家庄分别位于洙水故道南北两岸,因古代村落在不同时期多有近迁之实,再加之当地人多言龙王崖的始主是从洙水北岸韩家村迁去的传闻,故笔者以为蒋家村、韩家村、
小李庄遗址区和
龙王崖遗址,都可能是青丘国故址所在地,即蒋家村、韩家村和小李家至遗址区是青丘国前期故址,龙王崖是青丘国后期遗址之所在。
文献
《
隋书·炀帝下》记有:“又青丘之表,咸修
职贡,碧海之滨,同禀
正朔。”
唐代学者
徐坚等人编辑的《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
青丘。”
《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有:“有
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郭璞注谓:“太平则出而为瑞。”
《
山海经·南山经》记有:“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
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需,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山海经·海外东经》记有:“青丘国在其(朝阳之谷)北,其狐四足
九尾。一曰在朝阳北。帝命
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