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书院
向社会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型组织
高山书院(GASA,高山大学),由长城会创始人文厨于2016年发起成立。书院以“科学复兴”为愿景,以“没有受教,求知探索”为理念,以“公心大用,智识生活”为共识,引导企业家、创业者及各界知名人士学习科学,同时向社会传播科学精神科学知识
书院简介
高山书院(GASA)是一个以“科学复兴”为使命,以“没有受教,求知探索”为理念,以“公心大用,智识生活”为共识,引导企业家、创业者及各界知名人士学习科学,同时向社会传播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的学习型组织。
这是一个热爱科学、终身学习的群体,也是一个自组织、共建设的群体,更是一个纯粹有趣、公心大用的群体。
跟随国内外科学家,用科学真理探索人类发展终极目标。聚焦前沿研究,生物基因、人工智能材料太空等未来趋势一网打尽,用学科跨界打破思维定式。GASA终身学习服务,线上内容更新+线下社群活动,一次入学,一生探索。
高山书院(GASA)意从《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所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未来领袖的新型大学,由长城会创始人文厨于2016年发起。 以“科学复兴(New Scientific Renaissance)”为愿景,以“没有受教,求知探索(No Education Only Learning)”为校训,每年与30名学员一起身体力行,走遍科学重镇,探索科学精神
发展至今,高山书院(GASA)校董会扩编至11人,课程板块覆盖信息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通识与本地化等四大领域,科学家导师高达112人,优秀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学员达百余名。探索足迹遍布美国、中国、以色列、印度、希腊、土耳其、意大利、英国等不同国家与地区。
高山书院推崇身体力行,与全球顶级科学家一起走遍科学重镇,去到科学发生的地方感受科学的魅力。自2016成立至今,高山书院已聚集了268名成员,探访科学足迹的行程超过36万公里。
高山书院实行推荐、邀请制,如您对高山书院感兴趣,欢迎联系您认识的高山人为您写推荐信,填写报名表。如您没有认识的高山人或有其他任何疑问,可咨询高山书院。
高山特色
聆听世界级科学家的洞见
与301位世界级的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科学家们共享思想自由的科学探索时光。同学们与科学家互为师生,平等共建。
在科学第一现场沉浸式学习
从科学溯源之地希腊到科技前沿圣地硅谷,从贵州“中国天眼”到四川锦屏山地下2,400米的暗物质实验室,高山书院没有校园,我们跟随科学家一起游走全球科学重镇。8年里,高山人在地球上的行程超过了388,470公里,相当于绕地球9.7圈。
与睿智的同行者一起终身学习
高山书院不颁发毕业证,我们在这里终身学习。303位高山同学共建了超过5,332个小时的科学时光,我们让科学永远保持进行时。
书院导师
学术管理委员会
2024年
主席:郭毅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
成员(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崔屹,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
郭毅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
蒋昌建,著名主持人、复旦大学副教授
鲁白,著名神经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祁燕小米集团高级顾问
文厨,高山书院创办人兼校长
吴军,畅销书作家、硅谷风险投资人
夏志宏,数学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杨培东,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周忠和,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首晟(特别致敬),斯坦福大学教授,高山书院创始校董
顾问委员会
毛淑德清华大学教授,天文系主任
周海宏,音乐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美学家,前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慧眼”首席科学家
导师语录
精英该学的是什么呢?是这个时代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就是科学。这个时代的逻辑是由科学制造的,科学是这个时代隐秘的密码。学科学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更多的是理解这个时代的本质,引领时代。——吴国盛
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真、善、美。真是科学的精髓,即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科学探索一定要有诚信,要有合作精神和批判精神;而美,则是指一种生活态度,科学发现的过程是美的。以科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美的。科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所带来的快乐,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鲁白
“高山”是什么?对我这个学地质的人来说,它就是“很高的山”,见证了地球变迁的沧桑,虽然未见得富含金银宝藏,但一定隐藏了无穷的自然奥秘;然而对其他人来说,或许很容易想到成语“高山仰止”。
在我看来,高山书院不仅是一座等待我们探索的高山,那里有科学的殿堂,自然有无穷知识的宝库;它也是一座让我们每个人心中懂憬的高山。
无论是学员还是老师,在这个节奏超快的时代,停住脚步,在科学的指南与文明的光辉照耀下,用多维的视角审视周边的世界和前行的方向,探索人生的意义。——周忠和
未来科学科普怎么做?谁都不知道,但我认为其中一条核心的内容是文化,现在的回顾性的范式并不能解决科学产生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文化的问题。今天高山在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在塑造一种科学文化。——张文宏
很久没听课了,跟着高山听课真的是学到了好多东西。在同学们中间, 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希望,大家都有一颗自由的心,都有着独立的精神, 那一定会向前走很远。 ——郭毅可
科学可以使我们超出自身,超越现实的世界,去认识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拓展我们的想象。 ——薛澜
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
一、信息科学模块
-覆盖人工智能、计算机、通讯、数字多媒体等领域
二、物质科学模块
-覆盖物理学和化学两大领域,包含新能源纳米量子空间探索
三、生命科学模块
-覆盖基因科学、脑科学、环境等领域,包括生物制药基因工程
四、通识和本地化模块
-覆盖科学史、方法论、人文科学以及与游学当地特色结合的课程
五、数学模块
-覆盖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与统计等领域,以及与工程领域等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
经典课程
一、国际
部分课程导师
Carolyn Bertozzi(卡罗琳·贝尔托齐),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和化学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Randy Scheckman(兰迪·谢克曼),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UC伯克利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教授,兼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培东,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崔屹,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
部分课程导师
Wilhelm Huck,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荷兰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物理有机化学教授,曾任剑桥大学高分子化学教授,2016年获得斯宾诺莎奖
Dick Swaab(迪克·斯瓦伯),阿姆斯特丹大学脑科学教授,荷兰大脑研究学院院长
Hendrik Floris Cohen(H.弗洛里斯·科恩),科学史学家,前莱顿布尔哈夫博物馆馆长;乌特勒支大学比较科学史教授
部分课程导师
细野秀雄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元素战略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铁基超导发现者;2021年诺奖提名,被认为是日本最接近诺奖的材料学家
坂口志文,日本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大阪大学荣誉教授,京都大学荣誉教授;调节T细胞的先驱,曾获盖尔德纳国际奖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17 年荣获克拉福德奖
森和俊,日本生物学家,京都大学教授,未折叠蛋白反应研究的先驱。曾获得日本人首座威力奖、盖尔德纳国际奖邵逸夫奖、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及生命科学突破奖
北川进,化学家,京都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紫綬褒章表彰,日本首位英国皇家学会(RSC)德热纳奖得主
部分课程导师
吴军,著名学者,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互联网搜索专家,丰元创投创始合伙
John O'Keefe,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籍神经科学家,以发现海马体中的位置细胞而闻名。2013年获奥基夫获霍维茨奖
Nicholas Chrimes(尼古拉斯·柯瑞思),英国作家,曾就职于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任菲茨威廉博物馆讲解团主席,剑桥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国际畅销书《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作者
部分课程导师
Michael Sandel迈克尔·桑德尔),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哈佛最著名公开课《公平与正义》讲师
Jeannette M. Wing(周以真),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哥伦比亚大学常务副校长,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Robert Desimone(罗伯特·戴西蒙),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所长,大脑与认知科学系教授
何川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2017年获保罗-马克斯癌症研究奖,获2023年度沃尔夫奖 ,“RNA表观遗传学” 研究领域的发起人之一。
二、国内
部分课程导师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
朱茂炎,德国哥廷根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进化遗传学家
部分课程导师
部分课程导师
陈大可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
张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学”号科考航次首席科学家
部分课程导师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慧眼”首席科学家
岳骞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首席研究员,工程物理系暗物质学科点负责人,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物理科学部负责人
毛淑德,清华大学教授,天文系主任
部分课程导师
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永平,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长、研究员
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三、特别策划课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游学,而是一次科学朝圣之旅。高山书院学术管理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亲自设计课程并全程授课,按照历史上科学重心转移的顺序,游走全球6大科学重镇:古希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
探访科学故地,遍寻科学足迹,讴歌科学先贤,传播科学精神,践行“科学复兴”的使命,用科学真理探索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
部分课程导师
陈大可,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
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周海宏,音乐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美学家,前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薛澜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终身学习平台
在高山,没有“毕业”的概念,终身学习的大门对所有高山师生敞开。
高山课程体系采取“5+2+N”的模式。即在学籍内,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安排,任意选择5次国外+2次国内正式科学大课的课程学习,而在科学大课之外,可以无限次(N次)参与高山“终身学习”模块的各种学习活动。
“终身学习”的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兴趣课、特别策划课,定期组织的思享课、高山夜话、科学家宴等等。
校友活动
科学课程之外,高山师生们在同学会的协助下,还自发组织了很多校友活动,如同学走访&分享、高山年会、健康计划、线上分享、兴趣社群等等。
为什么来到高山书院,高山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体会:
来高山放空自己,重新刷新,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喜欢在这种多元的同学圈中学习和发现新的东西。
——梁信军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高山书院2017级同学
我之所以以来到高山,是希望能够跟一群有趣的人一起,学习一些我好多年没有再想过,也不太可能会接触到的事情,一个跳出商业之外换个角度看世界的机会。
学习科学可能对商业没有直接的用处,但对于让我们认清世界、认清自己有很大的帮助。也许复兴的正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自己。
——萧泓完美世界CEO,高山书院2017级同学
其实在科学家身上,你会看到那份天真、纯粹和超脱,高山的同学也是如此,我很喜欢和这样的人在一起。
——陈冰,弘源资本创始合伙人,高山书院2019级同学
作为文科教授,我希望来到高山改变身上的标签,培养科学素质。
——蒋昌建,复旦大学副教授,著名主持人,高山书院2018级同学
我来高山学习科学,就是为了能在低头做事之余,多抬头看路。高山的学习经历,我总结成三个“有”:有心、有趣、有用。
从课程设计到学习安排,所有的体验都很感动;一些“意外”的思享课、兴趣课,也总是思考良多,欢乐无限;课程内容、知识结构、朋友圈层,都有“有用”的收获。而我最为认同的,是高山终身学习的理念。
——罗柳仪,正平资本创始人兼CEO,高山书院2018级同学
人是要不断地走出舒适区,不断地把学习变成一种常态。高山的课程涉及很多不同学科,需要不停地从一个学科的领地走到另一个学科的领地。
在这里,优秀的导师科学家们不仅是你看未知世界的指引人,更是与你一路同行的探索者。师生间的互动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洞察世界能力。
——段苏函,Austral澳创资产管理董事长,高山书院2018级同学
可能创业者比较容易自以为是,因为你在公司里听到的都是好话,来到高山才会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无知。
如果有机会,我也会非常愿意带我的孩子来参加高山的课,并不是想带他们去旅游,或仅仅听院士们讲课,重要的是他会看到有这么多人在一起探索,在求知,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有着渴求和好奇心,这才是人最宝贵的东西。
——罗旭纷享销客创始人兼CEO,高山书院2018级同学
高山的定位独树一帜,超越了功利性的商业追求,和我以前见到的企业家进修班的目的都不一样。
科学这个定位顺应时代,中国商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成功的企业家应该会出现超越商业目的的更高追求。
——黄宣德,京东集团高级顾问,高山书院2021级同学
高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大家庭,不管是在科学,还是在商业、艺术方面,高山的老师和同学都能提出非常犀利的问题,这为我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打开了新的创作源泉。
——泰祥洲,艺术家,高山书院2022级同学
无论做企业还是搞科研,不可避免的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在高山,大家可以和大科学家一起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探索事物的本质,让人从中获取启迪,以洞察时势,破解困局。
——颜菁,汇先医药创始人兼董事长,高山书院2021年张首晟奖学金获得者
高山中,有精心设计终身延续的课程体验,更能遇见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有趣灵魂。这里能让自己从马不停蹄的繁忙中短暂跳出,投入到另一个维度的放空与思考碰撞,一段裨益身心的旅程。
——王世全,非夕科技创始人兼CEO,高山书院2022年张首晟奖学金获得者
文厨既不是一个科学家,也不是一个文学家,但他是一个有理想的连接人。他连接了一群优秀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并且真正在推动科学发展和科学普及,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正事儿”,是我们这个时代倡导的,也是这个时代每个人需要的。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高山书院2023级同学
我平时很少上游学班,效率低,不如读一本来得快。那为什么我还是要出来上课?因为跟不同的人一起,来到某个特定的场所,我们能获得很多不可统计的域外信息,域外信息给大脑所造成的冲击要比纯文字大得多。
——樊登帆书APP创始人兼首席内容官,高山书院2024级同学
张首晟奖学金
主词条:张首晟奖学金
为缅怀高山书院创始校董张首晟教授而设立。每年向社会公开招募对科学具有浓厚兴趣、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85后创业者。高山书院希望能够借助“张首晟奖学金”,以科学之名相遇,用科学的力量和高山人的热情与奉献精神,带他们仰望星空,为实现梦想助一臂之力。
张首晟(1963-2018),高山书院学术管理委员会创始委员、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
高山书院成立之初,张首晟教授给予帮助良多,为“科学复兴”使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为继承和发扬教授在科学事业上的探索精神,把“科学复兴”的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经与教授家属商议后,高山书院决定从2019年开始,设立“张首晟奖学金”,以此怀念张首晟教授,致敬他一生所醉心的科学事业。
张首晟奖学金”面向优秀的、热爱科学的年轻人开放,获奖者将获得全额学费资助参加高山书院正式课程,跟随高山书院同学们一起,去全球探索科学的奥秘。
高山公益
高山同学基本都是企业家、创业者及社会各界具有影响力的领军者,作为在社会上奋斗的顶梁柱,独善其身之余,也希望能兼济天下,对社会创造价值。
于是高山提出“影响影响影响”的口号,是希望让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去影响更多有影响力的创业者、企业家,共同推动“科学复兴”,把科学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心中。
科学公益直播
2019年底,新冠疫情突发,高山书院第一时间积极行动,在全网发起“科学公益直播”,用49场公益直播,为疫情中的大众科普病毒相关科学知识,在线学习量达2304万人次,用科学知识安抚了大众面对未知而慌乱的心。
科学相对论
2020年底,高山书院科普节目“科学相对论”在荔枝播客上线,最具人间烟火气的16位科学大咖,每周都来跟大家闲聊趣谈,话题从“科学家为爱疯狂”到“太空旅行”、“AI永生”......无所不包,成为了30万科学爱好者的守护陪伴。
25℃科学
2021年,科普新知识栏目“25℃科学”启动,邀请了21位顶级科学家,就当下的热点问题为公众进行科学解读,让“高冷”与“硬核”的科学知识“走下神坛”,深入人心。
COP15种子采集行动计划
2021年,高山书院资助“COP15种子采集行动计划”等多个科学项目。高山书院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合作,开展珍稀濒危物种采集保存和DNA条形码分析工作。
为了对特殊生境下物种的种质资源(比如属“极危”的植物大花石蝴蝶竹生羊奶子)进行有效保存,2021年初,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库在北京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的支持下,联合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对蒙自市周边的多个天坑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于2021年6月17日在无人机侦测和专业攀岩团队的协助下,通过绳降的方式,对红河州蒙自市一处直径超过100米、深度约60-100米的大型天坑开展了种质资源的调查和采集工作。“这是种质资源库运行14年来,社会力量首次参与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工作。”在这个天坑内,采集队还采集到报春花属秋海棠属石蝴蝶属球兰属等多种珍稀物种的种质资源。
张文宏无“核”计划
2021年,高山书院资助张文宏医生的“无‘核’计划”等多个科学项目,助力有影响力并想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的人。
“无核”计划,全称高山汇道前沿科学交流与技术推广合作项目,该项目依托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正在开展的耐药结核病短程治疗系列项目(计划为300位患者提供免费或者部分免费药物和免费监测),对项目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家庭在治疗期间提供爱心关怀服务包,进行人道主义帮扶救助。
高山希望“无核计划”的设立,能够为边远山区的患者们提供一个高治愈率、超短程的治疗方案,为他们提供爱心关怀服务包,给他们的健康和生活增添一份信心与决心。
高山科学经典
主词条:高山科学经典
2022年,高山书院发起科学文化传播公益项目——“高山科学经典”项目,邀请知名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为公众甄选并解读100本科学经典书籍,让科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00本科学经典,100位导读科学家,自2022年4月23日起,每周六晚八点,穿越时空、感受大师之智与科学之美。
“高山科学经典”希望能通过科学经典书籍和科学家与学者的导读,唤起更多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让科学精神惠及民族, 以科学之“光”,“启”迪民族。
2022年“4·23”世界读书日,“高山科学经典”公益科普读书项目正式对外推出,百余位科学家和社会贤达为公众导读经典科学书籍,每周一期,风雨无阻。高山科学经典203位科学家和学者,为2亿+观众带去了带来了足足100期节目、100本著作,展现了100种科学维度,分享了超过100份知识与智慧。
2022年4月23日,高山书院在北京古观象台举行的“科学36.5°C”发布会上发布了100本书籍目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清华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神经科学家鲁白,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等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首位开启导读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选择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作为高山科学经典的第一部导读读物。
2023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高山科学经典”公益读书项目成立一周年。高山书院联合徐家汇书院举办了“光启丨高山科学经典一周年”特别读书活动,韩启德院士在一周年特别活动中导读科学经典《众病之王:癌症传》,并与张文宏医生、吴国盛教授展开圆桌讨论。
复旦大学张文宏教授从证据出发,解读《枪炮、病菌与钢铁》,并与蒋昌建进行对谈,新东方创始人兼董事长俞敏洪以视频形式分享了他对于这本书的“阅读感想”。
2024年3月23日,“高山科学经典”100期收官庆典特别读书活动在上海科学会堂圆满落幕。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神经科学家鲁白,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主任吴家睿,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一起导读《创世纪的第八天》。
近两年的时间里,在高山科学经典的平台上,21位院士、182位知名科学家和学者,为2亿+公众导读了100部经典名作。
科学传播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路径,高山希望更多人因此拥有理性的力量,用自己的影响去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人获得心灵和思想的自由。
参考资料
高山书院.高山书院.
关于GASA大学.高山书院.
课程特色.高山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3 14:31
目录
概述
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