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经是《道藏》中的一类经文,代表作品有《道德经》、《
庄子》、《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等。
阅读丹经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凡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
丹道有五派之说,包括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
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
内丹是以
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
鼎炉,
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
从中华道教
宗祖轩辕
黄帝求道于
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
《
道德经》、《文子》、《
列子》、《
庄子》、《
内业》、《心术》、《
楚辞·远游》,以及
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
阅读研习
有效阅读丹经,对于研习
丹道,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
一、明理解惑。这是解决“我们在做什么”的问题,明确丹道的旨趣所在。
二、辨法修真。这是解决“我们该寻求什么”的问题,帮助大家辨别正邪,直入真途。但是,对真正有志实践丹道者来说,阅读是不能取代实际修习的。
丹道是一门必须身体力行的学问,除了实修,别无登真之路。
总而言之,有效的阅读丹经,对研习丹道大有裨益。
阅读范围
理论上,我们应该阅读尽可能多的丹经,但广泛阅读必须与重点阅读相结合。
广泛阅读就是以解析的方法,快速了解丹经的关键内容,了知其大略,可以增长见识,提高鉴别能力,也是
修性之一途。
解析丹经的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大家可以参考。
而重点阅读,则是要精研某些丹经,反复诵读,最好能烂熟于胸,以供修习之用。
所以,所谓应该阅读哪些丹经的问题,实际是指应该重点阅读哪些丹经。
选择丹经阅读,是个相对来说比较个性化的问题。
因为个人喜好不同,又或传授不同,也有其它原因,都可能导至大家选择的结果不同。
我们提供的只是一种方案,同时也会给出我们的理由。
大体而论,除《
周易参同契》外,丹经当以宋元时期的为主(包括五代时期),明清时期的为辅。
宋元时期的丹经大都
宗承古意,含蓄积淳,读来饶有意味,是我们最为推荐的,当然明清丹经也不应忽略。
宋元时期的丹经大都存于《道藏》之中,也有个别失收的,如
赵友钦《
仙佛同源》。
有的朋友认为宋元时期的丹经晦涩,我们的理解则不同。
上一节我们提到说,
丹道的理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框架-应用”模式。
在一个框架下,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实际应用。
这一点,丹道与中医是类似的。
实际上,二者同受
数术之学的影响,“框架-模型”的特点,正是禀承其质。
既然是框架,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包容性。
因此越重要的丹经,往往越不会直说其事,最明显的莫过于《
周易参同契》和《
悟真篇》了。
“
参同”一词,不是很有些“框架-应用”的味道吗?这些丹经的重点,在于传道,即
丹道之框架。
在这里,我们给研习丹道的朋友们一个建议,不要急于追求什么下手法,应该多参详丹理,领悟丹道之博大精深处(甚至不少丹经诗词,其本身的文采,也是甚为可观的),之后再寻法诀,自然得心应手。
宋元时期以前的道经道
书丹经,《道德经》、《列子》、《庄子》和《
周易参同契》是必须重要研读的。
宋元时期的道经道书丹经,我们推荐一些主要的如下:
《还源篇》
《丹髓歌》
《
紫清指玄集》(
玄关显示密论、
修仙辨惑论、谢陈仙师寄书词首段、必竟
恁地歌、快活歌可作重点)
以上宜熟研,另外《吕公泌圆春丹词》、《
崔公入药镜》、《
破迷正道歌》、《
周易参同契发挥》、《悟真篇注释》、《
悟真篇注疏》、《悟真篇三注》等可以
同参。
明清时期的丹经,可以先看如下几篇:
这些都是丹经主流,历代都很重视,基本已囊括
丹道大端。
《道藏》中还有很多丹经,各有其价值存在,可作为下一步研习的内容,以领略丹经的
变化万端,于中寻见其宗,也是一大乐事。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备两本《
道藏提要》(最新版是第三版)、《中国道教史》(四卷修订本)之类的工具书,以便随时检索。
分门别类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作法,基本上自道教产生已来,对
道经、道书、丹书的分类工作就没有停止过。
而对
丹道、丹经进行分类,则主要是从南宋开始,主要原因是两宋是丹经的高产期。
但就而言,我们看到的,还主要是对丹道即道派的分类,对丹经的条析分类,则很不充分。
应该说,这些分类方法,对研习丹经没有太多的帮助,反而会产生很多混淆。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全真
南宗这样的提法,但实际上所谓金丹南宗,跟全真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正因为分类方法的不明晰,使许多入门者分不清方向,有苦难言。其实只要不受俗成的分类影响,通过自身认真阅读、体会丹经原文,我们大致可以分源流,辨别宗派。
当然,古文这一基本功,多少还是必需的,真正的工夫,是没有偷懒的余地的。
数术认识
数术之学,也即所谓的阴阳干支、四象五行、星宿
刑德等等学问,在中国古代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远超乎当今人们的想象。
远至天道运行,近至人道吉凶,都渗透着数术的身影,
丹道亦不能
自免。
数术之学的特点,在于用一个不是太复杂的框架,建立起了一个天地运行的动态模型。
那么于丹道而言,数术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其要领又是什么呢?
我们说,数术实际是整个丹道的大背景,其影响无处不在。没有数术之学,也就没有丹道之学。
而数术之学的精要,则在于《易》。
在前面谈丹道祖经时,我们没有提到《周易》,并非轻视《易》在丹道中的作用。
《易》之道,有象,有理。易理通过十翼特别是
系辞传(其它九翼同样重要)的发挥,是人们较为容易看到和参研的。
而
易象的精妙之处,则除部分专门学者之外,大部分人多未能体见。
对丹道而言,最重要的易象,莫过于《复》卦。
《复》之初九,象征一阳初起,其
彖传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说得实在是太好了!
然而真正体现天地之心的,并非《复》卦本身,而是《坤》《复》之间!
看过《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的朋友应该有留意到,在一些版本的圆图中,下方标有天根,上方标有月窟的字样。
而天根的位置,正在《坤》卦与《复》卦之间的地方。
为什么前贤以《坤》《复》之间喻天地之根呢?
而《复》卦则是阳气初生
之卦,有大地逢春,万物待发之象,所谓
生意盎然就是指的这个景象。
然而造化的奥秘,并非在此初生之阳气,而在于从阳气消隐,到阳气滋起的这段过程,这一段过程是人们无法观察到的,难以用语言表达。
但睿智的圣人,却认识到此过程才是天地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因此用
易象将之生动的表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坤》卦和《复》卦之间的意象。[1]《系辞》所说的“生生之谓道”,《道德经》所说的“
天地根”、“归根”、“复命”,《
列子》所说的“机”,都是讲的这个天地生生不息之道,也正是
丹道所本之道。生生,即是纯阳。
《周易》先天之学,起创于北宋
邵雍,尧夫先生在《
伊川击壤集》中有一首著名的《观物吟》,其中
段云:乾遇巽时
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此诗虽非指示丹道修习,然而如能常诵此诗,体其精义妙动之处,绝胜于兀坐十年之功!
数术的内容,有的精深,有的则刻板乃至迷信,我们必须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不能过于夸大其作用,也不宜忽视其应有的价值。
特别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是古代《日书》这样非常初级,且有些死板的数术应用,也反映出一种精神,那就是“范围天地”、“把握阴阳”的数术精神。
这种精神本身,就生生之道的最好表现。
先人们这种质朴而深邃的智慧,令人肃然起敬。
如果朋友们确实有志于
丹道,那就绝不能避难畏艰,因离坎阴阳、四象五行、龙虎铅汞这此术语而
止步不前!
注释:
[1]《
参同契》所说的“晦朔之间”,所指正为《坤》《复》之间。契文中还对阳气初生的过程,作了让人称绝的描述和阐释,体现了丹道独有之特质。
转录其文,以尽其意: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神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
鄞鄂,凝神以成躯。
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于是仲尼始鸿蒙,乾坤得
洞虚。稽古当元皇,关睢建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用芽滋。又云:晦朔之间,合
符行中。溷闷
蒙鸿,
牝牡相从。滋液润泽,
施化流通。
解析丹经
丹经隐语众好,大都比喻,要想入室窥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比喻也好,隐语也好,基本还是有一定规则的,并非
杂乱无章。
而这些规则,为我们理解丹经提供了可能性。
同时,一些丹经,如《
规中指南》,也对
丹道理法作了准确的提炼,使我们在寻找解析丹经的方法时,少走了不少弯路。
我们的解析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采用框架的模式,一是趋向于以最小单位丹经而非以作者或流派为解析对象。
先说第一点。
我们解析丹经的框架,由五部分组成,它们是:
鼎炉、药物、火候、
关窍和理法特点。
《规中指南》在其内丹
三要篇中,脂出了玄牝、药物、火候为丹道修炼的三个关键,可谓得法。
我们的框架,就是在《
规中指南》的基础上,扩充而成。其中,内丹三要中的玄牝,我们改称为关窍。
三要之外,另增鼎炉作为丹法要素之一。
理法特点,则是一个辅助性的内容,用以揭示某部丹经较为独特的地方。
下面对框架的五部分简要的作一个介绍:
鼎炉:或泛称鼎器,是炼丹的器具。丹经中有以
鼎炉为不同的两样东西,比如以乾坤为鼎器。也有鼎炉混一的,比如以太虚为鼎炉。
安炉立鼎是
丹道工程的第一步,大家应有充分的认识。
药物:金丹和产生金丹的物质,都可称为药物,二者有区别,但同等重要。丹经中更多的是讨论产生金丹的两种物质,称呼很多,有真阴与
真阳、
真铅与
真汞、离与坎、
龙与虎、乌与兔、金公与木母、夫与妻、
水与火、日与月等等,还有以戊己真土为药物的,不管怎样称呼,药物都可归于“阴、阳”两个字。但有的丹经特重阳的一面,其所说药物,仅指称属阳的那个物质,比如以
先天一气(真铅)为药物。另外,阴阳、
龙虎、
铅汞之间的搭配,丹经也有许多差别。
火候:火候有两种。一是采取火候,是指使产生金丹的阴阳物质发生和合作用的手段。一是温养火候,是指金丹产生后直到脱胎神化的过程的消息控制。火候的具体内容为
丹道隐秘,颇难发掘。而就仅就火候过程长短,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丹经也可谓众说芬芸,有说百日的,有说三百日(十月)的有说九十日的,有说三十日的,有说千日(三年)的,从中我们也可看出丹法的千差万别。
关窍:关窍的定义很难下,因为丹经中提到关窍,所指非一,而是各有其性质。这一点与药物之各异名不同。丹经中提到的各类关窍也很多,较重要的有:玄牝之门、戊己之门、
玄关一窍(玄牝窍、
玄窍、玄关窍、气穴、神气穴等均为其异名)、肾间一点等等。其中,玄牝之门和玄关一窍,当是
丹道最重要的关窍,但二者是一还是异,丹经各有其说。
理法特点:一部丹经或某些丹经,有其区别于另一些丹经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理法特点。
比如,气液相生是一些丹经的特点,
先天一气又是另一些丹经的特色。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留心的地方。
有了上面所说的框架,我们就可以像填表格一样,对众多的丹经进行解析。
当然,丹经千差万别,有的过于简略,可能无法填满五项。而有的又篇幅较大,析看不易,需要努力做功课。
甚至有的丹经内容前后矛盾,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了。
再说我们解析方法的第二个特点。
解析丹经而不考虑其流派,有两原因。
一是通常所说的派别,大多不是以丹经的理法内容为基础划分的,无法真实反映丹经的特点,反而可能产生错误的先入之见。
二是前面我们提到的丹经框架表一旦出来,作一个索引,流派自然可以一目而见,你可以看到,可能有
玄关一窍派、
先天一气派等等,诸如此类,这样得出的派别,是有充分解析基础的,最为可据。
有一些丹经,可以确定为作者本人之作,或为其弟子所编,比如《
悟真篇》、《
紫清指玄集》等,但更多则是托名之作,比如《青华秘文》。
排除因托名丹经而可能产生的错误理解,是我们忽略作者,以丹经为解析对象的原因。
但要说明的是,我们并非不重视作者,实际上,我们都应该感谢和敬重丹经的作者和编辑者。
只是在解析丹经时暂避这个问题,待有了充分的阅读积累后,自然会有分晓。
再有,有的丹经可能由于编辑原因,将两种或更多的丹经编在了一起,比如《还丹复命篇》中有误编入的《丹髓歌》。
这就促使我们要将后者剥离出来,作为独立对象解析。
这叫以最小单位丹经作为解析对象。
以上方法,供大家参考。
丹经派别
从大的方面看,北宋,特别是宋真宗崇道之后,是内丹经典暴发的时期,也是内
丹道的成熟期。
北宋以来,产生的丹派非常之多,但我们只要关注那些理法比较系统、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派别,进行分类,则丹经大致可分为丹道祖经、早期丹经、西山流派、悟真流派、紫
清流派和后期丹经。
1、丹道祖经
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
《道德经》和《
庄子》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
2、早期丹经
我们可以把北宋初年之前,包括五代、唐、隋、南北朝、三国和东汉以前,这些年代产生的
丹道经典称为早期丹经。
同时,我们也将未受西山流派、悟真流派影响的北宋丹经,归为早期丹经。比较著名的有《
周易参同契》、《吕公泌园春丹词》、《真人高象先金丹诗》以及清静、
内观、心印诸经等。
3、西山流派
主要经典包括《
钟吕传道集》、《
灵宝毕法》、《西山群仙会真集》,受西山派影响的丹经非常之多,最典型的是《
大丹直指》,紫清派也颇承西山派之说。
西山派的提法,
潘雨廷先生在其《
道藏书目提要》中多次论及。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华阳子施肩吾,与唐代的栖真子施肩吾同名但非一人。
4、悟真流派
北宋
张伯端于1077年最后完成《
悟真篇》,这是内丹史上的重大事件,丹法因《悟真篇》而大畅其风。
悟真派的经典自然是《悟真篇》,受其影响的丹经比比皆是,难以枚举,其注疏更是续出不绝。
如《悟真篇注释》、《
金丹四百字》、《金液还丹印证图》、《悟真篇三注》、《
仙佛同源》、《
金丹大要》、《
大道论》及《
道书十二种》等等,皆重要丹经。
所谓金丹南宗,实即紫清派。
该派系由南宋
白玉蟾及其主要弟子所创,白玉蟾与
朱熹同时人。
白玉蟾有取于西山、悟真二派,而有别之,独标
玄关一窍之说及凝神气穴之法,最为丹家所重。
紫清派主要经典较多,有《
紫清指玄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还源篇》、《丹髓歌》、《金丹四百字》和《
翠虚篇》等,本派丹经和受其影响的丹经也很多,如《
金丹大成集》、《
中和集》和《
周易参同契发挥》等,而后期丹经则大部分
宗承其玄关一窍之说。
6、后期丹经
陈致虚是
丹道集大成者,他完成了丹经创造期的最大综合,也是宋元丹经创造期结束的标志。
其后所产生的丹经,特别是明以后产生的丹经,我们统归于后期丹经。
这一时期的丹经,大都承前人之说而扩充,基本不出上述三派的范围。
全真心性修炼的工夫,自陈致虚大倡其说之后,逐渐在后期丹经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后期丹经较重要的经典有《
方壶外史》、《金丹正理大全》、《
金丹真传》、《
性命圭旨》、《
张三丰先生全集》、《周易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
道书十二种》、《
古书隐楼藏书》、《园峤内篇》、《
证道秘书》和《
乐育堂语录》等。
以上挂一漏,简略勾述了丹经流派的大致情况。
最后要强调的是,丹经的分派,实际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
在之后的文章里,我们将更关注于从丹经本身的特质,包括
鼎炉、药物、火候、
关窍和理法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类研习。
《
悟真篇》最后完成的时间应是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悟真篇》后序写成),文中笔误,特此更正。
丹经隐语
[
一炁]一炁,指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真一之炁。是指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末判之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称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人人身。欲求长生,须保此炁。老子《道德经》曰:“
道生一”,即为生此一炁。
[一阳]即
一阳初动。修炼者经过一定的功夫,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
生炁,此生炁即为阳炁,称为一阳,又称一候。在《周易》而言,其封象为“
震为雷”(一阳爻生于二阴爻之下)或“地雷复”(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此一阳爻,即代表一阳初动之炁,又称
一阳来复。王重阳《
五篇灵文》曰:“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炁发生,神明自来,谓
一阳生而为复也。”
[黄芽]先天一炁最初产生之时,其炁萌动,至微至细。仿佛种子入土之后,刚刚拱出的嫩芽,虽然微小,但是蕴含
无限生机,故称“黄芽”。其他异名甚多,如金芽、黍米、
刀圭、一点、一粒、
些子、丹头等,均言其极微小而极珍贵。
[黍米]黍米,是以其极小的形状作为比喻,言其极精极微的意思。在
丹道指先天发生的清阳之炁,虽然至为精微,但是却可以点化全身阴质,脱胎换骨,故其效力无比。这一名词,乃由
外丹引用而来,在外丹里面,原本是指药物的用量。如丹书云:“黍米之丹,居然能够点铁成金。”这里是指外丹所用的
丹头,意思是说用黍米船极小的药力,居然收到极大的功效。而在内丹上面,黍米二字就是一个纯粹的比喻,因此不可看作吃饭的米粒,而求之于有形。张紫阳真人在《
金丹四百字》中言:“
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就是说内丹所采取的先天真一之炁,至精至微,如同黍米一样小,须要一粒一粒,逐渐积累,才能慢慢炼成金丹大药。《金丹四百字》又言:“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这里是说先天根源,其质甚微,如同黍米之大,然而却可以生化万物。得此妙药,才可以超神入化,了生脱死,成就大道。
[半黍]黍米之义,见上条。半黍之义,则言其更加微小。比喻在内丹的修炼之中,精杰神的变化至微
至纫,非常精妙,故用半黍,愈见精妙。
[
丹头]丹头,在
外丹而言,是指
烧炼之时用作点化神丹的药物,如同点豆腐之卤水一般。在内丹而言,是指用作点化全身阴质的先天清阳之炁。《翠虚篇·金丹诗诀》云:“丹头只是先天炁,炼作黄芽发玉英。”[
活子时]子时即半夜11点至1点之间,此时太阳开始从北方升起。喻之人身,即为
一阳初动之炁,从下元(北方)氤氲升起,与太阳初生之子时相同。又因此
一炁之发生,未必就在真正时间上的子时,故称为活子时。崔希范真人《入药镜》日:“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即指活子时而言。
伍柳派丹法以外肾兴起之时,称为活子。
[
一部之神]中华道家认为,人身各个关节部位,均有神居而主之。统领全身所有众神的宗主,乃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称为一部之神。泥丸之内,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加上中央一位,共为九宫。九官之中共有九位
神主之,中央方圆一寸之处,乃为泥九之神所居之处,此即人身众神之总管。修炼之人只要存想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寿遗龄。《黄庭内景经》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
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即指此处。
[一斤]一斤,又称二八。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人在下生之时,秉受天地之炁360株,合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秉受父母之炁24株,共为384株,乃为
易象封爻之数(64封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株数。所谓古制一斤,即为16两,分为两个8两,故称二八。
丹道在人身阴阳二杰之配合,犹如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等。如果火大则水少,水大则火小,故此必须各有半斤之数,才能共合一斤,补足人身本来元炁之数。否则便有伤丹之虞,所以便以二八为喻。一说二八为金半斤,水半斤。金半斤为元炁,水半斤为元精,比喻在有质无质之间,即丹书所谓“神水”。
[神水]神水,又叫做“
灵泉”。在内丹比喻为先天元精,乃由先天
一炁所化。虽然已成为液,但是又非
浊质之精。好像人身上的真液,可以自动的上下周流,乃由
真炁所化而来,虽然成液,但是又非纯粹下流之水。此液之中,其实含有先天一炁的作用,故此称为神水,修炼内丹,此为真正药物。
[
二候]
一阳初动之时,称为一候。此时药苗尚嫩,故不可采。而至其炁渐生,最为盈盛之时,犹如十五之月亮,正是圆满之候,乃为不老不嫩之时,称为二候,此时正可采药。王重阳《
五篇灵文》:“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
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柳仙宗》又称为“
二候采牟尼”。
[三彭]三彭,又名
三尸、
三尸神、三尸虫等,包括上尸神、中尸神和下尸神。三尸神皆为人身之阴神,即
阴气。道书上面说,上尸神名为彭候,在人头内,令人愚痴呆笨,没有智慧。中尸神名为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妄想,不能清静。下尸神名为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图男女饮食之欲。一说三尸神住在人之后三关,即尾间、
夹脊、
玉枕之内,使人无法修道。必须以自身阳炁,打通三关,方可驱逐三尸,去除魔障。
[
斩三尸]“三尸”即是“三彭”,前面已有解释。中华道家修炼须要斩除三尸,才能去掉阴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诵经的方法,有
符咒的方法,有
守庚申的方法,有服
丹药的方法等等。在中华道家修炼学而言,惟有修持内炼功夫,培养自身阳炁,炁足之后,聚于
丹田,而后冲开三关,直透骨髓,才能永远赶走
三尸。三尸一去,阴魔自消。阴魔消除,阳炁自来。此步功夫,称为“斩三尸”。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三寸]三寸,又曰“
三寸气”,三寸指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三寸即是指呼吸之气。一刻功夫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一个昼夜共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4刻,共为96刻。古代人所用的历法,规定一个昼夜共为100刻。张紫阳真入在《
金丹四百字》序言中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共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炁既凝,婴儿
显象,玄珠显象,
太乙含真。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干之数。”即是说修炼之人,可以用极短的时间,得到极长的寿算。三万六干之义,即指一年之刻数。三丰祖师亦云:“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
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
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
[五芽]五芽,又称
五牙,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之
生炁。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此
五炁通人身五脏之炁,故采此五炁,可补五脏。《道藏》之中,有“服五芽炁法”。[丹]丹,分为内丹和
外丹。中华道家最早从事外丹
烧炼,即用金石草木等物质炼丹,以为
服食之用。内丹名词来源于外丹,内丹是以人身
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又名大丹、
圣胎、道胎、婴儿等。
[
还丹]还即返还,即是把自己丧失的三宝精炁神,通过修炼,培补亏损,还归自己身中,进一步炼成内丹,坚固形体,做到青春不老,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还仅仅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在中华道家通过修炼,不仅可以便自己的肉体生命得到完善,更加可以通过天人感通,不断深化自己的道力,达到《
庄子》所云“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高妙境界,而可做到“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
乌肝]乌肝,在修炼之中,指轻清上升之元炁。王重阳《
五篇灵文》谓:“真炁上腾,升入乾官,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日乌肝。”
[兔髓]兔髓,在修炼之中,指
丹田发生之元精。王重阳《五篇灵文》谓:“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免髓。”
[
金乌玉兔]
金乌,代表太阳,在封象为离,在人身象征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封象为坎,在人身象征元炁。
[五等仙]中华道家修炼,将仙分为五种品位,即
鬼仙、
人仙、
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谓鬼仙,指只炼心性,或者尚未得到真正口诀,不能修成
纯阳之体,因而只出
阴神,名为灵鬼。名虽为仙,其实乃鬼,但是能够通灵,与平常之鬼不同。鬼仙
住世,约可存在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五百年后就要投胎转世才能存在。所谓人仙,虽然外表和人没有区别,但是能够免去老病死的痛苦,可以长生住世。所谓地仙,是指修炼层次在人仙之上,已可达到寒暑不侵、饥饿无害的程度,虽然还没有做到出
阳神,但是已经能够免去衣食住行的负担,可以自己控制生死。所谓神仙,是指阳神已经修成,有了神通变化,能够升迁自如,已了生死大事。脱弃躯壳,飘然独立,聚则成形,散则为炁。所谓天仙,则从神仙的品位,再求向上一层的功夫,超出人类所在的环境之外,别有天外之天。而且可以做到“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可与宇宙同存,乃为中华道家修炼之最高境界。仇兆鳖《悟真篇十家注》中引翁渊明注释,论述五等仙最为简明:“仙有数等:阴神至灵而无形者,
鬼仙也;处世无疾而多寿者,
人仙也;
飞空走雾,不饥不渴,寒暑不侵,遨游海岛,长生而不死者,
地仙也;变化无质,隐显莫测,或者或少,至圣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龟莫能测者,天仙也。”以上五等,皆须以真修实证印验之,不可以世俗凡情拟议之。
[六时]六时,又名为“
六候”。道家修炼,将人身任督之周天分布为十二地支,后面督脉为子、丑、寅、卯、辰、巳,前面为午、末、申、酉、戊、亥。因其合于
十二时辰,故此前后各称为六时,而又各分为六候。后面六时,谓之进阳火,属阳用九。后面六时,谓之退
阴符,属阴用六。用以说明人身一炁升降之变化,及其火候抽添之运用。
[七门]七门,即是天门泥丸、地门尾间、中门
夹脊、前门明堂、后门
玉枕、楼门咽喉、房门绎宫等七处门户,乃为修炼之重要
关窍,
五脏六腑皆系于此。《
黄庭经》云:“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却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即指此七门。
[
八素]按照道家《黄庭经》的说法,大脑之中,共有九神居之,周围有八个,即四正四隅之神,围绕正中泥九之神,此八神总称为“八素”。
[
七返九转]七返九转,又称
七返九还,是中华道家修炼学的专有名词,是用易数来比喻内修之道。按照易学《河图》的说法,五行生成之数为: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
成金,地十成土。其中一三五七九为生数,共计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为成数,共计三十之数。二十五生数与三十成数相加,共计五十有五。天一生水,自肾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则五行生数,三阴而二阳;地六成水,自肾为起,水六,火七,木八,
金九,土十,此则五行成数,三阴而二阳。人身之中,即具五行生成之道。水为肾,而肾得一与六;火为心,而心得二与七;木为肝,而肝得三与八;金为肺,而肺得四与九;土为脾,而脾得五与十。五脏之中,每脏各有阴阳之分。其中成数之最大者,乃为七与九两个阳数,因为天九为一成数,天七为一成数。而此阳数,即代表人身之阳炁。修真之土,始则交媾
龙虎,而采取身中之阳炁,以点化全身阴质,成就纯阳之体。心七之数,乃属心神,心火下降,即七返于中元而入于下田,结就大丹,乃曰“
七返还丹”。而又以九为肺之数,肺属金生水,水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数乃喻元阳之炁,以此阳炁周流全身,使阴消而阳长,谓之“
九转还丹”。
[九转还丹]九为阳数之极,代表人身阳炁,是说以阳炁点化全身阴质,修成
纯阳之体。又称为
乾健之躯,乃借《周易》
乾卦皆为
阳爻之象。乾属金,九又为金之成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故称九转,才能炼就大丹,并不是说一定要转九次。而此阳炁,正是人身日渐损失之物,经过修炼回归吾身,故曰九转还丹。
[
丹田]丹田,有上、中、下三丹田之分,因其均在人体的前面,又称为前三田。一般只指
下丹田,乃为道家结丹之地。如同种子播种于田地,自然生根、长叶、成苗、开花,结为成熟果实。道家内丹,亦同此理,故此名为丹田。
[下丹田]下丹田,又名下田、
炁海、炁穴、
元海、
沧海、生门、
土釜、坤宫、北海、
蓬壶、
造化炉等。位于脐下一寸三分此处所言脐下,乃为流行的一种误传,因为脐下还在肚皮表面,所以不对。其实是平躺着的脐下,即脐内,方才正确,方圆一寸二分,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处为结丹之所。
[
中丹田]中丹田,又曰中田、土釜、
黄庭、
中黄、规中等。中丹田在心下三寸六分,直下与脐门相对,相距三寸六分。乃为虚空一穴,方圆一寸二分,藏有先天真一之秃。丹成之后,此处为养丹之所。
[
上丹田]上丹田,又称泥丸、
琼室、上田、紫府、上宫、天宫、昆仑、
玉京山、
须弥山等。按照丹经的说法:由两眉之间入内,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乃是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神。丹成之后,此处为出神之所。
[
绛宫]绛宫,又称赤帝宫。绛宫属于心的部位,乃为心下一窍。心肾二炁相通,即由此窍。心属火,其色赤,医家称为
君主之官,所以叫做“
赤帝官”。
[黄房]黄房,又称土釜。在心之下脐之上,处于二者之中间位置,即是中丹田之所在。中央为土,土色为黄,故称黄房。
[
中宫]中宫,在心窝之下,肚脐之上,乃中丹田之所在。有时
下丹田亦称为中官,因其居于人体之中。
[坤宫]坤为土,其色为黄,又称
黄庭宫,即指下丹田部位。王重阳《
五篇灵文》:“坤宫,乃人身中黄庭宫是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之前,脐轮之后,
中虚之窍,真空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脑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两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炁之宫,故曰坤官。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
[三关]三关,指人身背后的三处
关窍,又称后三关。
丹道周天开通之时,首先需要冲开三关。又一说以炼精化炁为初关,炼炁化神为中关,炼神还虚为上关,亦曰三关。
[
尾闾]尾闾,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末端之一段,处于谷道之上方,是督脉起始之第一关。
[
夹脊]夹脊,又名双关、辘轳关,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骨第十一节之下,与内肾相对。针灸上名为
脊中穴。一说与
中丹田相对。一说为两
肘尖相对连线与脊椎相交处。
[
玉枕]玉枕,为后三关之一。位于
玉枕穴之下,在脑后枕骨之处,即脑后
高骨枕头的地方,前面约与上鹊桥相对。
[
黄庭]黄庭,亦名规中、庐间。一指
下丹田。因其黄色为土,正为结丹之土地。而且黄色又处人身之正中,犹如“田”字之中心。陈樱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中解释说:“‘黄’乃土色,
土位中央居。‘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示中空之意。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笔者注:即
丹田所在之地)。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神仙口诀,重在
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
黄庭’也。”一指
中丹田,即心下肾上之所,亦为人身之中。
[药]中华道家修炼学,以精、炁、神
三宝,作为上品药物,故此三宝均可称之为药。但是在不同的修炼阶次,药有不同的含义。如在炼精化炁阶段,则以先天元精之发生称之为药。在炁杰化神阶段,则以先天
一炁之来临称之为药。在
炼神还虚阶段,则以不神之神之虚无称之为药。
[小药]
丹道在炼精化炁的阶段,须待静极生动,
活子时到来,阳生药产,先天元精发生,称为小药。这时一般运用
小周天的功夫,采此小药。小药又称为外药,必须生而后采。
[大药]“大药”的意思,是在采小药的功夫完成之后,阳关止闭,这时等到“
六候”到来之景,采取先天一炁,即为大药。大药又称内药,必须采而后生。采过大药,即可点化全身阴质,成为
纯阳之体,故此大药又称大丹。
[六候]六候,即大药产生之时的六种征兆。乃为
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
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等。此时的景象,又称为
正子时。
[性命双修]中华道家修炼学,性命二字的含义甚广。如理、神、意、念、德等,均可归于性;而法、息、炁、精、形、功等,均可归于命。总的说来,凡是属于精神生命方面的,都称为性;凡是属于肉体方面的,都称为命。作为人的本体生命而言,精神和肉体二者,本来就不可分离,分之即死,所以中华道家修炼
不死之道,特别强调性命双修。张三丰真人云:“炁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日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炁,则曰真命。”即是说真性就在命中,而真命就在性中,这里是指性命本体而言。如果是在修炼功夫而论,性命双修的含义,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分离,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偏废。所以吕
纯阳真人云:“只
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
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
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并且中华道家一贯反对忽视肉体方面的修炼,张紫阳真人云:“饶君了梧
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
无漏作真人。
[
刀圭]刀圭,原是古代的药物度量单位。刀,指
古代钱币,形状如刀,又称
刀币。圭,在古代指重量而言,十粟重为一圭,十圭重为一株,三百八十四株为十六两(即过去的一斤);在古代容量而言,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刀圭原为古人量取药物的用具,又称为
方寸匕,今人则用药匙。《政和证类本草》引用南朝梁陶弘景《
名医别录》:“凡
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
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明董谷《
碧里杂存》上“
刀圭”:“前在京师买得古错刀三枚,京师人谓之长钱。……其钱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壁之形,中一孔即
贯索之处。盖
服食家举刀取药,仅满其上之圭,故谓之刀圭,言其少耳。”这里所说的服食家,即指道家的
外丹服食者。刀圭最初用于外丹,以说明药物取量,又以量少喻其珍贵。以后引申进入内丹,是说水火二炁,会聚于
中宫丹田。中宫为脾属土,
真水聚此为己土,真火聚此为
戊土,阴阳二土合而为圭。水火二炁配合之后,产生先天之炁,先天之炁发生之时,其量虽少,而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以点化全身,脱胎换骨。《金药秘诀》日:“刀圭者,乃刀头
圭角,些子而已。”
[饮刀圭]《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曰:“咽液服炁为饮刀圭。”指在修炼之时,口中所产之津液,和丹田所生之元炁。咽此液、服此炁,即为饮刀圭。
[
调息凝神]调息凝神,属于中华道家修炼的人手功夫。调息为命功,凝神为
性功,二者不可分离,故为性命双修之人手功夫。张三丰真人论之颇详,曰:“‘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人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勤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炁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
天灯而照
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炁,相会于炁穴中也。”又曰:“心止于脐下曰凝神,炁归于脐下日
调息。”又曰“大凡打坐,须要
将神抱住炁,意系住息,在
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炁,与外来之炁,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
夹脊双关,而上游于
泥丸,
旋复降下
绛宫,而下入于丹田,神炁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
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
玄关即不远矣。照此
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此为中华道家修炼,筑基之时,最重要的人手功夫。
[
勿忘勿助]勿忘勿助,是指在修炼之中,对于身体内景的变化,保持自然的口诀。张三丰真人云:“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丹经又云:“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为功夫。”意思是说,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
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像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
[
鼎炉]鼎炉最早是
外丹所用的名词,鼎为烹炼
丹药之用,炉为炼丹火力之需。后来引入内丹,在炼精化炁的阶次,以下
丹田为鼎,而以心火降下为炉;在
炼神还虚的阶次,以坤腹为炉,而以乾顶为鼎。
[
鼎器]鼎器有二解:一指炼外丹所用的
炉鼎,一指炼内丹所用的炉鼎(一般指
下丹田)。[
铅汞]铅汞,又称为黄芽、白雪等。在外丹修炼而言,铅汞乃为两种实际的矿物质,或是两类矿物质的代名词。因为铅性易沉,汞性
易飞,故此以铅制汞,使其凝结,则铅不沉而汞不飞,而
外丹成。在内丹修炼而言,铅汞就是两个比喻。因为心火易升,故以汞喻之;肾水易流,故以铅喻之。心火上升,则人之妄念迭起,元神不安;肾水下流,则人之情欲不节,败精伤炁。必得使心火下降,薰蒸
肾水,使其与心神为一,化炁而上升,则心火不升,而肾水不流。如是则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神炁合一,生命可以自主。
[
无根树]在道家修炼学,以无根树喻之为人。因为人身生机,如同大树,但是脚下无根,道家修炼则以炁为根。张三丰祖师撰有《
无根树》词二十四首,即以此喻人身修炼。
[曲江]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坤腹乃下元肾位,肾属水,故以江为喻,即
丹田。丹田受神意下注,则如太阳照月,月受日华,而至十五,乃成阳满之候。
吕祖《
指玄篇》:“曲江月现水澄清”,又《沁园春》:“曲江上,见月华莹净。”张三丰《
无根树》:“望曲江,月里分明见太阳。”即是此义。
[
两弦]两弦,比喻人身
任督二脉。
任脉在前,又称为前弦;督脉在后,又称为后弦。在运行周天之时,神炁盈溢,如同月亮上弦、下弦之状。任督二脉,一说任脉起于
会阴而止于唇下,督脉起于会阴而止于上唇;一说任脉起于下丹田而止于上鹊桥,督脉起于
下丹田而行至上鹊桥。二说均以督脉之路线长于任脉,故此丹经又有“前弦短,后弦长”之说。
[三宝]中华道家以道、经、师为三宝,修炼必须遵循之。道指修道,经指读经,师指师授。经言:“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又有天、地、人三宝之说,道谚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炁神,会用三宝天地通。”修炼之中,以精炁神为人身三宝,作为内丹的基本药物,又称“
上药三品”。或以耳、目、口称为三宝,见《
周易参同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精炁神]中华道家修炼,将“精炁神”称为人身三宝。《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精炁神为人身修炼之三品上药,彼此互相依存,三宝若失其一,人即死亡。又有先天三宝与后天三宝之说,先天三宝即先天真一之精、先天真一之炁和先天真一之神,又称为元精、元炁和元神,后天三宝即呼吸气、思虑神和交感精。修炼所用,为先天三宝;常人所用,为后天三宝。后天三宝,乃由先天三宝变化而来,故此修炼之时,须将后天返为先天。后天三宝转化为先天三宝,则大丹可成,而生死可了。
[精]在修炼学而言,分为
先天之精与
后天之精两种。先天之精,又称元精,实指先天
一炁。后天之精,又称浊精,乃为交媾之精。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先天之炁异名颇多,有坎、
坎男、金水、
真水、月魄、兔脂、婴儿、
老郎、铅、黑铅、
丹母、
玉蕊、虎弦炁、
白虎、白雪、金液、水虎、金华、
龟精、黄芽、
月中兔、潭底日红、白郎君、白头老子、兔髓半斤、九三郎君、上弦水半斤等。
[神]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两种。先天之神,又称元神,乃属不神之神。后天之神,又称
识神,是为思虑之神。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甚多,有离、木炁、日光、
日魂、金乌、乌髓、姥女、青娥、
真汞、木液、火汞、
火龙、真火、
流珠、
红铅、朱砂、交梨、玉芝、
水银、日中乌、龙弦杰、赤风髓、砂里汞、离之炁、山头月白、青衣女子、
碧眼胡儿、
乌肝八两、二八
姹女、下弦火半斤等等。
[炁]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炁,即为内炁,亦为元精。后天之气,乃为呼吸之气。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亦多。称为元炁、
元阳、清阳之炁、先天
一炁、正阳之炁等等。
[心神]心神,又称魂灵、元性、本性等。在
丹道修炼之中,所用非心中所生之后天意念,乃为先天不神之神,又称为真意。[
金乌玉兔]
金乌,指太阳。玉免,指月亮。在修炼学而言,太阳为离,
离为火,火即心、意、神、性之代名词;月亮为坎,坎为水,水即肾、炁、精、命之代名词。[婴儿姹女]姹女为离,即属心神;婴儿即坎,即属肾炁。
[
三不起]从前道家为了安心修炼和专一凝神,规定有“三不起”之说,即:一打坐不起,二诵经不起,三吃斋不起。此时无论什么人来,都可以不起身,而来者也不应打扰。
[三华聚鼎]三华指精、炁、神三宝之精华,即先天元精、元炁和元神。鼎即丹鼎,指
丹田。三华聚于丹田,作为药物,可以成丹,称为三华聚鼎。
[三花聚顶]又名三化聚顶。指经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
炼神还虚之修丹过程,可以修成
阳神,冲顶而出。《
中和集》云:“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花聚顶。”
[
三昧真火]人身心肾二炁,聚于丹田之中,便有三昧真火之说。即心火、
肾火和丹田之火,总称为三昧真火。一说为膀肮之火,《真仙秘传火候法》:“心为之
君火,而曰上昧;肾为臣火,而曰中昧;膀肮为之民火,而曰下昧。三炁聚而为火,故而为炁,故日三昧真火。”
[
三魂七魄]道家认为,肝藏魂,肺藏魄,肝神有三,肺神有七,故日三魂七魄。见
丘处机《
摄生消息论》:“肝中有三神,名日爽灵、胎光、幽精也。夜卧及乎旦,
叩齿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情炁爽。”“肺为脾子,为肾母。下有七魄如婴儿,名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辟臭,乃七名也。夜卧及
平旦时,叩齿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脏。”又依“格书”之数:左三右七,左为东方属肝,右为西方属肺,故日三魂七魄。
[
和合四象]人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炁,以配五脏。
肺系为金,肝杰为木,肾系为水,心杰为火,脾炁为土。金能生水,
肾水为
后天之精,因而以
肺金代表先天元炁;木能生火,心火为后天之神,因而以
肝木代表先天元神。
丹道须
将神炁二者,会合于中宫脾土之内,使神聚合一,凝结成丹。肺金、肝木、肾水、心火四者,称为四象。四者会聚于中宫脾土,谓之
和合四象。
[
五炁朝元]
五炁指五脏之炁,元指元海
丹田。五炁朝元,即是将五脏之炁凝聚于丹田之中,以修内丹。
[五龙捧圣]五数属土,在人身为脾,脾土为真意。圣指大药,捧圣指大药过关。五龙捧圣的意思,即是说在
采大药之时,全凭真意运用,以过大关。
[
玄关]玄关,又称为玄牝、玄牝之门等。是中华道家修炼之中,最为玄妙的一大机关。丹书云:“道有三干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不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干六百门。”即是说知此玄关一窍,即可明白修炼之总机关。
[
橐龠]对于修炼而言,人之肺与丹田之间,犹似存在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惟
修真者知之,称为“橐龠”,为道家秘传之
关窍。人在胞胎之时,此“橐龠”相通上下,连接脐带,从生母呼吸受炁,那时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并未形成口鼻呼吸,
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丝毫隔阂,谓之“
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变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案南管失去作用,也就逐渐
迷塞了。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天地之间岂有
橐龠乎,虚而不屈”,即指此管。此处乃为肺呼吸与
丹田之间的通道,即是后天之气与先天之系接通的路线,故此在修炼之中,至关重要。
[重楼]重楼,指气管,古人认为有十二节,故此又称为十二重楼。
[全文完]
注释:
[1] 《
参同契》所说的“晦朔之间”,所指正为《坤》《复》之间。契文中还对阳气初生的过程,作了让人称绝的描述和阐释,体现了丹道独有之特质。转录其文,以尽其意: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神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
鄞鄂,凝神以成躯。
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于是仲尼始鸿蒙,乾坤得
洞虚。稽古当元皇,关睢建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用芽滋。又云:晦朔之间,合
符行中。溷闷蒙鸿,牝牡相从。滋液润泽,
施化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