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
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地级市,地处黄河上游,东北隔甘德尔山鄂尔多斯搭界,南与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盟,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全市辖3个市辖区。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5.62万人。
历史沿革
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击败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收复河南地(辖境今巴彦淖尔盟乌加河以南、鄂尔多斯高原),将原有九原郡改为五原郡,又增设朔方郡,郡治在三封县(今巴盟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的陶升井,又称麻弥图库庙古城)。朔方郡下设10县,在今海勃湾地区设置沃野县。元狩三年(前120年),筑沃野县城(今海勃湾区北新地古城)。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南匈奴浑邪王附汉后,乌达地区为武威郡之北境地。
东汉末年到三国十六国时期,活动在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号称“五胡”,大多进入长城以南,移居黄河流域。他们互相争战或者与中原王朝较量,形成长时间战乱局面。魏晋时,今乌达地区为西部鲜卑所据,南北朝时为前凉后凉北凉所割据。
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羯族石勒强盛起来,尽得黄河流域中、下游广阔地区,建立后赵国。今海勃湾地区属后赵之朔州朔方郡。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后被前秦、前燕所取代,河水以西归前秦,为氐族苻坚所统治。海勃湾地区属前秦朔方郡。后秦皇初二年(395年),羌族姚兴部兴起,夺得前秦西部地区,称为后秦。姚兴在北部广阔地区设朔方郡,辖今海勃湾地区。太元十六年(391年),魏王拓跋魏攻打朔方郡(辖今巴盟南部和伊盟北部)的铁弗部刘卫辰。卫辰被打败后部众四散,辖地尽失,变成魏的统治地域。义熙三年(407年),匈奴族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强盛,在今伊克昭盟、陕西北部地区建立夏国,建都于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俗称白城子),辖地曾北达黄河,置幽州于大城(今伊盟杭锦旗东南),占有今巴盟南部、鄂尔多斯高原。胜光四年(431年),夏国被北魏拓跋鲜卑族所灭,辖境归北魏。
时,海勃湾地区属突厥汗庭之西境,为东突厥游牧地。仁寿二年(602年),属肃州,治所在福禄(今甘肃酒泉)。
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绥、银、丰、胜等州属关内道。关内道的灵州是隋朝灵武郡管辖地区,是黄河由南向北的东岸狭长地带,包括今鄂托克旗西部、鄂托克前旗西部及海勃湾地区。乌达地区,隋属甘州,治所在永平(隋改名张掖,今甘肃张掖)。八世纪安史之乱后期至九世纪中叶曾属吐蕃
时期,西北地区兴起的党项族趁宋、辽连年交战之际,据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宋建隆元年(960年),给党项羌李彝兴以太尉称号,李彝兴向宋贡马三百匹,以示归顺。从此,今伊盟地区的绝大部分(辖今海勃湾地区)遂入宋朝版图,但仍为党项李所有。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今海勃湾地区为西夏灵州之地,乌达地区为西夏贺兰山防区。
元朝,在全国设置一个中书省,十个行省,省下设路、府、州、县。当时,乌海地区为宁夏行省中兴路管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中兴路为宁夏路,治所在今银川市
时,乌达地区为甘州、肃州二卫的边外地。洪武九年(1376年),立宁夏卫,后升为镇,辖今海勃湾地区,隶属于陕西都司,归中央右军都督府管理。建文四年(1402年),蒙古鞑靼瓦剌各部强盛起来,构成对明朝北方边境的严重威胁。天顺六年(1462年),蒙古鞑靼酋长阿勒淖尔与毛里孩进驻伊克昭盟地区。嘉靖中(1552—1566年),达延汗之孙衮弼里克墨尔根承袭济农爵位,名其部落为鄂尔多斯。
天聪九年(1635年),该部首领额瞵臣归附清朝,统领鄂尔多斯地区。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将鄂尔多斯地区划为6旗,实行盟旗制,海勃湾地区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鄂托克旗)之西北境。康熙二十六年(1697年),始设阿拉善和硕特旗。今乌达地区属阿拉善旗管辖。
民国时,宁夏扩军使兼辖阿拉善和硕特旗,后直属蒙臧委员会。民国三年(1914年),鄂托克旗归绥远特别区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宁夏省政府成立后,在磴口正式设县。随后又擅自将沿黄河南到石嘴山、北至河套,长约200千米的狭长地带划入磴口县(包括乌海地区)。民国十九年(1930年),绥远省政府在黄河以东鄂托克旗地区设立野沃设置局,后改为沃野县,辖今海勃湾地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占领沃野县,划归宁夏,改名陶乐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3日,鄂托克旗和平解放。9月7日,鄂托克旗人民政府成立。当时,海勃湾地区属鄂托克旗第三区(阿尔巴斯)。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和硕特旗和平解放。当时,乌达地区为该旗宗别立巴嘎的一部分。
1950年3月31日,成立阿拉善和硕特旗自治区人民政府,隶属宁夏省
1954年4月25日,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辖阿拉善旗磴口县
1955年9月,宁夏省制撤销,自治区改归甘肃省管辖,后又改为甘肃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4月13日,将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改为巴彦淖尔盟,乌达地区仍归巴盟阿拉善旗所辖。
1955年2月,海勃湾地区建立伊克昭盟桌子山矿区办事处,隶属伊盟。
1958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阿拉善旗乌达镇。
1959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桌子山矿区办事处,建立矿区人民委员会,隶属伊克昭盟
1961年7月9日,国务院第111次全体会议通过,批准建立乌达市和海勃湾市。10月1日,正式成立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分别隶属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
197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乌海市。
1976年1月10日,乌达市和海勃湾市正式合并成立乌海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海勃湾。下辖乌达、海勃湾、拉僧庙3个县级办事处。
1979年12月,将3个办事处改设为区,同时,将拉僧庙办事处更名为海南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乌海市辖3个市辖区,即海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市人民政府驻海勃湾区滨河街道市府大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西南部、黄河沿岸、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南缘,其地理坐标在北纬39°15′~39°52′,东经106°36′~107°05′之间。乌海市北、东与鄂尔多斯市为邻,西与阿拉善盟接壤,西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交界。黄河由南向北沿海南区西边、海勃湾区与乌达区中间,再沿海勃湾区西边纵穿流过,黄河水面在乌海市境约40平方千米。东倚桌子山,与鄂尔多斯高原毗连;西靠贺兰山,与阿拉善草原接壤;南与“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相邻;北与内蒙古粮仓河套平原相望,南北长约8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基本地形地貌特征是“三山两谷一条河”。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甘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黄河沿甘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乌海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乌海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乌海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乌海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乌海总面积的10%。
气候
乌海市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可见光照资源丰富。多年平均9.6℃,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36.6℃,多年平均日照时间数为3138.6小时,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能155.8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为156—165天;历年平均降水量159.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42%,平均蒸发量3289毫米;年平均风速2.9米/秒,瞬间最大风速33米/秒。乌海是发展种养业及高效农业光热资源最充足、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所有北方的农作物都适宜在这里种植,并产高质优。
水文
乌海市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3—5毫米。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1.5—3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1.5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黄河流经市区105千米,平均河宽250—500米,水深2.5—11.6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黄河水由于受上游融雪、消水、降水及上游水库调节影响,年内水位变化较大,幅度一般为2—4米。乌海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来源地降水入渗,少量凝结水、回灌入渗和黄河测向入渗补给。据内蒙古水文总局初步测算,乌海市地下水资源稳定开采量为11200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9500万立方米,并同黄河形成自然互补系统,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
乌海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2/3。东部是桌子山、甘德尔山,西部有五虎山,均呈南北向带状延伸。中间为宽谷沟地,由桌子山、甘德尔山西麓、五虎山东麓的冲积洪积扇与黄河冲积阶地构成,约占总面积的1/3。黄河纵贯南北。域内土壤有6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157个土种。6个土类分别占乌海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灰漠土占21.98%,棕钙土23.34%,栗钙土0.003%,风沙土7.1%,草甸土1.3%,盐土0.01%,除以上六种土壤类型外,其余均为难利用的土地。其中:有平沟床、流动沙丘、裸岩等无法利用的土地1164.38公顷。乌海市植被稀疏。覆盖率小于5—10%面积大,土壤多为沙质或第四纪冲积物,结构松散,在水、风的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
植物资源
乌海市野生植物已查明的有69种、181属、279种。在这些植物中,有药用植物甘草锁阳肉苁蓉苦豆根麻黄远志罗布麻等;有造纸植物松叶猪毛菜、红河、油蒿、籽蒿等;有国家二级濒危珍稀保护植物四合木半日花、锦刺、沙科青、胡杨等,特别是四合木的科学研究价值无可估量。乌海市天然林资源面积30万亩。主要有四合木、沙冬青霸王白刺等天然灌木林。其次,在李华中滩、胡杨岛等黄河夹心滩及黄河沿岸的部分河漫滩上分布的天然河岸林,树种有沙枣、胡杨、河柳、黄白茨灌丛等。西桌子山沟谷徒壁上亦有零量天然散木分布,树种主要有山榆黑桦山杏杜松等。乌海的野生植物大部分植株矮小,但萌生力旺盛,对于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
矿产资源
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多数质量较好,分布集中,配套性较好。域内拥有煤、铁、铅、锌、铜、镍、金、银、锗、镉、电石灰岩、水泥灰岩、制碱灰岩、熔剂灰岩、耐火粘土、高岭土、水泥配料粘土、膨润土、白云岩、辉绿岩、紫砂粘土、砖瓦粘土、矿泉水等37种,矿产地82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25种。矿产规模达到大型的矿床有8处,中型21处,小型25处。截至2009年,域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的保有储量为:煤炭27亿吨、铁矿757万吨,制镁白云岩514万吨,耐火粘土36940万吨,软质耐火粘土81万吨,高岭土213万吨,溶剂灰岩35642万吨,制碱灰岩14340万吨,电石灰岩2554万吨,水泥灰岩18333万吨,含钾而岩2367万吨,水泥配料及砖瓦粘土7436万吨,硅质原料矿产1113万吨,紫砂粘土358万吨,石膏1304万吨。
政治
人口
截至2023年末,乌海市常住人口55.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3.61万人,乡村人口2.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6.38%,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男性人口29.04万人,女性人口26.5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31万人,出生率为5.61‰;死亡人口0.40万人,死亡率为7.21‰。
乌海市境内有蒙、汉、回、满等40个民族。
经济
综述
2024年,乌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5.5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35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7.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89.39亿元,比上年增长6.4%。
参考资料来源
2024年,乌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5.89亿元,比上年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24亿元,比上年下降6.9%。
2024年,乌海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5.8%。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9.0%;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4.4%;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0.9%。从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50.6%。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27.3%。房地产投资完成17.25亿元,比上年下降12.3%。商品房销售面积38.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0%;商品房销售额完成22.32亿元,比上年下降9.3%。
第一产业
2024年,乌海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4.7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9%。
第二产业
2024年,乌海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从产品产量看,原煤5024.83万吨,比上年增长10.7%;发电量231.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3%;洗煤3392.20万吨,比上年下降2.6%;焦炭1663.56万吨,比上年增长16.4%;精甲醇100.28万吨,比上年增长284.2%;石灰石836.35万吨,比上年增长6.7%;盐酸20.41万吨,比上年下降22.8%;烧碱56.37万吨,比上年下降14.1%;平板玻璃485.66万重量箱,比上年下降0.2%。
第三产业
2024年,乌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9%,较1—11月提高0.1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比上年下降6.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比上年增长31.1%;中西药品类比上年下降2.3%;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下降10.3%;汽车类比上年增长8.2%,其中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增长72.8%。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8.58亿元,同比下降3.0%。
2024年12月末,乌海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0.4%;各项贷款余额669.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乌海市取得授权专利702件,比上年减少16.4%。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1件,比上年增长44.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8件,比上年增加1.4件。全市共有35家检验检测机构。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乌海市共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高职在校生4984人,比上年减少204人,专任教师256人,比上年减少8人。全市共有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学校1所,在校生3804人,比上年减少1062人,专任教师154人。普通高级中学7所,在校生10136人,比上年增加222人,专任教师1102人。全市共有普通初级中学14所,在校生13220人,比上年减少125人,专任教师1343人。小学21所,在校生31558人,比上年增加1255人,专任教师208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26人,比上年减少5人,专任教师56人。幼儿园60所,在园幼儿15644人,比上年减少1360人,专任教师1303人。
文化事业
2023年,乌海市共有市级公共图书馆(含分馆)8家、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含分馆)21家。总藏书121.17万册。市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举办线上线下演出481场。拥有文物保护中心、博物馆8个,文物藏品8489件。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84%和99.88%。《乌海日报》年平均期发行量2.35万份。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乌海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8个。其中,医院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个,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13个,门诊部1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3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健康教育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4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542张。其中,医院3250张,卫生院75张,妇幼保健院(所、站)217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5736人,其中执业医师1869人,注册护士2571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乌海市共有体育场馆54所,全民健身体育场馆4所,社区体育场馆12所,各级学校体育场馆38所。体育场地面积169.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3.04平方米。全市共有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点75个。三个行政辖区共建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7个,其中海勃湾区4个、乌达区2个、海南区1个;全市14个行政村都建有文体活动室和健身广场。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足球场地104块,每万人足球场地数为1.87块。公共体育场馆全年开放时间达到330天以上。全年体彩销售额为3.3亿元,比上年增长44.2%。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乌海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3.70万人,比上年增长4.5%;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29万人,比上年增长0.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2.33万人,比上年下降0.3%;失业保险参保11.18万人,比上年增长8.1%;工伤保险参保12.91万人,比上年增长5.6%。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28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上年860元提高到903元,截至2023年底,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4642户,惠及居民6875人。
交通运输
数据
2023年,乌海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8768.85万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铁路货物运输1642.69万吨,比上年下降7.3%;公路货运量7126.10万吨,比上年增长15.5%;民航货邮吞吐量完成615.20吨,比上年增长54.5%。旅客运输总量447.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4%。其中,铁路客运127.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1%;公路客运250.2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6 %;民航旅客吞吐量69.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3%。铁路、公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28.5%、55.9%、15.6%。2023年末公交汽车线路达到37条,全市共有公交汽车营运车辆321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1643.08万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增长38.9 %。营运出租车1127辆。2023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4.44万辆。汽车保有量23.35万辆,其中,营运汽车2.09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21.70万辆,其中,私人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19.53万辆。
航空
乌海机场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城北北15千米处,现已开通了经停呼和浩特到上海以及直达西安的航线,乌海经停西安到广州乌海—呼和浩特,乌海直达北京首都机场以及南苑机场各一班飞机。
铁路
乌海市主要铁路干线有包兰铁路包银高铁2条,以及地方铁路东乌铁路以及海老线乌吉线等多条支线。乌海市有四个客运火车站:乌海站、乌海东站乌海南站乌海西站
乌海站位于海勃湾区林荫街道金裕社区附近,是包银高铁全线最大的新建站,设计为雄鹰展翅造型,站房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21.79米,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旅客地道建筑面积约5795平方米,站场设计规模为4站台11线。车站采用“高普共建、上进下出”的运营模式,在自治区首次实现立体式“无缝换乘”,可同时容纳1200余名旅客候车。建成投用后,高铁乌海站将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站。
乌海东站为老乌海站,于1957年建成投入使用,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等站,承担着内蒙古西部近三分之一的铁路旅客运输任务,服务范围覆盖乌海本市及周边盟市的部分地区。暑运期间,日均发送旅客约4000余人次。包银高铁建成通车后,原乌海站客运业务将由新建成的乌海站承接。届时,原乌海站将作为铁路货运的运输组织枢纽和业务办理中心,继续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乌海南站位于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前进村民小组附近,与黄河的直线距离为683米,站房以“奔腾乌海 驰骋山巅”为设计理念,以黄河和甘德尔山立意,外形勾勒出巍峨山势和奔流黄河水。站房工程由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站房设计地上2层、地下1层,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和筏板基础相结合的基础形式,主体结构形式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14.2米,建筑面积为4998平方米,地下旅客通道建筑面积约5795平方米,站房雨棚建筑面积约8293平方米,站场设计规模2站台4线。乌海南站建成后,可同时容纳800名旅客候车。
公路
穿越乌海市的国道有110(北京—银川途经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包头、临河、乌海、石嘴山、银川)、109(北京—拉萨,途经山西朔州东胜、乌海、银川、兰州、西宁、拉萨)等还有国家高速G6京藏高速公路以及G18荣乌高速公路。乌海市有多个长途汽车站,主要的汽车站位于海勃湾区,在乌海火车站对面。乌海市的汽车客运站有发往市内各区以及周边一些省市的班车。
风景名胜
黄河风光
乌海市位于黄河上游区域,黄河穿境而过逾百千米,由南向北顺流而下,沿途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河心岛。
沙漠风光
乌海市沙漠风光主要有马堡店生态旅游区、金沙湾生态旅游区,其中的金沙湾生态旅游区是AAA级旅游景区。
山岳奇观
乌海市山岳奇观主要有甘德尔山、桌子山、蘑菇山、岩溶洞、飞来峰、奇峡谷等。
绿色景观
乌海市绿色景观主要有四合木自然保护区、龙游湾湿地公园、一棵树生态旅游区、黄河湿地景观区、金水乐园、乌海植物园、葡萄及葡萄系列产品。其中四合木自然保护区中的植物四合木为全国特有单种孤本属植物,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古城旅游
乌海市古城旅游主要包括汉代古城遗址、明代烽火台、马堡店遗址、秦长城遗址等。汉代古城遗址位于北新地乡城梁村的碧野里,有一堆长三百米,宽三百米左右的土丘,据考察这是汉代的古城墙,极有可能是汉武帝沿黄河修建的三十座城池中的一座。这里,曾出土过汉代的五铢钱、半两钱,以及大量带有纹饰的陶片等。
历史遗迹
乌海市历史遗迹集中体现于桌子山岩画召烧沟岩画群、摩尔沟岩画、苏白沟岩画。其中桌子山岩画群是新石器青铜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珍品,岩画内容多为太阳神等人面像、动物图形、狩猎图、符号等。
宗教文化
乌海市宗教文化景点主要有满巴拉僧庙、拉僧仲庙、卡布其庙、敖包图庙遗址等。其中满巴拉僧庙位于拉僧庙镇所在地,始建于乾隆五十五年,由第一代贝勒东日布斯仁捐赠。
生物化石
乌海市拥有亚洲之最,长40多米、底径1米的石炭纪硅化树。
赏石城
乌海市被誉为赏石城,在乌海市公园东门有一条街叫赏石街。奇石大体可分为黄河卵石、古生物化石、戈壁风凌石3种。乌海奇石美,从美学的角度看,包括地质美、色彩美、形态美、神韵美。
乌海湖生态旅游区是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形成的118平方千米的舒缓水面及环湖区域,横贯乌海市南北,涵盖乌兰布和沙漠、乌兰淖尔湖、乌海湖、胡杨岛、兔岛等风景区。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乌海概况.乌海市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乌海市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乌海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11:1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