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通衢,
匾额见于
徐州古黄河南岸的
老牌楼,指清代
徐州府城北门外是通向北方五省的大道。老牌楼立于徐州北门武宁门外、
故黄河南岸,是
河道总督黎世序在清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所建,为庆祝治理黄河成功而修建的
纪念性建筑,楼北面一侧有黎世序所书“大河前横”四字匾额,“大河前横”意为
黄河横在徐州北门之前,运河从来都不流经牌楼那个位置,经过那里的是
汴水和黄河。咸丰五年(1855年)
黄河改道,运河水少难以行船故多走海运,徐州段
京杭大运河南北断流。光绪九年(1883年),
徐州道台赵椿平重修黄河牌坊时,在匾额南面又书写了“五省通衢”四个大字,所以说“五省通衢”和水运是没有联系的。据徐州学者
王茂飞考证,“五省通衢”指的并不是徐州这座城市,而是指通向北五省(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的徐州北门,陕西分出甘肃,有时也合称“北六省”,如《
雍正剑侠图》里面说:“往北走,来到徐州
铜山,来到山东又到了北六省。”可见所谓的“五省通衢”,仅仅是说徐州和北方五省的通达度。
明《
革除逸史》:“罢北平、河南、山东、山西、陕西
五省及淮安、
徐州学校
贡士。”明《
今言》:“罢北平、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五省及
江北学校贡士。”《
清史稿》:“请发直隶、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五省遣犯。”
湘潭市平政路有一座建造于清
康熙年间的北五省会馆,来自山西、山东、陕西、河南、甘肃等北方五省的商人建造了北五省会馆;
紫阳县北五省会馆(指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五省的会馆)始建于
乾隆末年。
乾隆《御制诗集》注:“北五省直隶、
河南、山东、
山西、陕西均奏报于五月得雨优渥,只甘肃未据报到。”“北方五省,惟甘肃尤为贫瘠。”所谓的“五省”包括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其中“陕西”在地域上实指分省后的陕西和甘肃两省的范围。
清乾隆本《
徐州府志》中有石杰序,称徐州:“山川险固,形势具在,铜为陆冲,宿为水冲,六省咽喉,两江锁钥,讵屹然重镇欤!所谓“六省咽喉”,指
黄河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5省,至
江南省徐州府,见清代《六省黄河堤工埽坝情形总图》。
徐州之所以有“五省通衢”的称谓,简单的说是因为
徐州有沟通接五个省的通衢道路或河流。究竟哪五个省,众说纷纭。有
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是: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
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徐州地处东西南北水运要冲,就成了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五省的咽喉,所以被称为“五省通衢”。
元代虽然有行省之说,但是元代的行省管辖面积相当大,如按当时的
行政区划,京杭大运河所经省份有:
中书省、河南江北、江浙。有3个行省,没有5个省。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是通州和
杭州,即使有河北,必然有浙江,但不会有河南,但这种说法却正好相反。。
明朝废改元朝的
行中书省为
承宣布政使司,徐州为
直隶州,属南京直辖。
京杭运河沿途经过的省份有:
北直隶、山东、南京(
南直隶)、浙江。如果把直隶也称为省的话,也是四个。明朝人当时省的概念很淡薄,不说某某省。
徐州处于江南(江苏、安徽二布政使司)、
山东、河南(徐州府
砀山县与河南
永城交界)三省交界,另外徐州因为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段,连接了当时的直隶、山东、江南、浙江四省。这样正好五省。这个说法解决了,前述那种观点的矛盾:为什么没有浙江啊,却有河北?
徐州称为五省通衢有重要依据的说法始于清代后期的
嘉庆年间,在徐州庆云桥东的
黄河故道南边,耸立着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牌楼。牌楼正中横匾北面书“大河前横”,南面书“五省通衢”,这座牌楼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黎世序倡建的。
因为清代早期徐州属于江南省。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南直隶)管辖地区,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设江南省,省府位于
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江苏省、
安徽省和
上海市两省一市。
管辖。有清一代,尤其是前期、中期徐州文人甚至地方志上仍沿袭江南说法,如一般说江南徐州人,江南
铜山人。如《
清史稿》李卫传:
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康熙三十六年
进士第一名的
李蟠进士题名碑上写明是江南铜山人。这是个历史习惯问题。其实康熙六年后,徐州就可以自称为江苏徐州了,但是很遗憾,从上至下,从皇帝到百姓,仍称江苏、安徽地区合称江南。
《
同治徐州府志》卷一宸翰有康熙皇帝一首诗《
入江南境》:行尽兖东程,乍入江南路。学者赵明奇主编《同治徐州
府志》的注释本府志下有注释:康熙六年分置江苏、安徽二省。但此后仍习惯称苏皖地区为江南。
徐州是
华东地区重要
门户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医疗、会展中心,也是江苏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
较大的市”,先后获得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
徐州在全国
区域经济格局中,处于东部沿海开放和中西部开发的连接带、
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两
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拥有东靠西移、南北对接、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独特战略
区位优势,系中国重要水陆
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