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昶(436年-497年6月12日),字休道,徐州
彭城县(今
江苏省徐州市
铜山区)人。南北朝时期大臣,宋文帝
刘义隆第九子,母为
谢容华。
人物生平
幼年封王
刘昶是
宋文帝第九子,生母为
谢容华。他在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被封为义阳王,食邑二千户,时年仅十岁。
历职内外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昶被拜为
辅国将军,出任南彭城、
下邳二郡太守。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
刘劭弑父篡位,但不久便被三弟武陵王刘骏攻杀。刘骏即位称帝,史称
宋孝武帝。刘昶先是被刘劭授为
散骑常侍,继而又被刘骏改任为
太常。后来,刘昶被外放为
东中郎将、会稽
太守,监扬州浙东五郡(即
会稽郡、
东阳郡、
新安郡、
临海郡、
永嘉郡)军事。
孝建元年(454年),刘骏将浙东五郡升置为
东扬州,以刘昶为
后将军、东扬州
刺史。
大明元年(457年),刘昶被召回朝廷,担任
秘书监,领
骁骑将军,加授
散骑常侍。他不久又被授为
中军将军,再次担任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后来,刘昶又改任
前将军、
江州刺史,并都督江州及
西阳、新蔡、
晋熙三郡军事。
大明三年(459年),刘昶被征拜为
护军将军,获赐
鼓吹一部,增食邑一千户。后来,刘骏又改任刘昶为
中书令、中军将军,进拜其为
开府仪同三司。
大明八年(464年),刘骏病逝,太子刘子业即位,史称
宋前废帝。刘昶被外放为
征北将军、开府
仪同三司、
徐州刺史,镇守
彭城(治今江苏
徐州),并以
使持节的身份都督徐州、
兖州、
南兖州、
青州、
冀州、
幽州六州及豫州
梁郡军事。
流亡北魏
刘昶性情偏执急躁,对刘骏多有不恭之处,常受呵责,民间为此都称刘昶必有异心。刘子业即位后,对宗室诸王极为忌惮。刘昶将反的说法更是甚嚣尘上。刘昶遂遣
典签蘧法生奉表入京,主动要求回朝,以试探刘子业的态度。当时,刘子业刚诛杀江夏王
刘义恭,便想借机将刘昶一并除掉。他声称刘昶与刘义恭合谋造反,并屡次责问蘧法生为何不奏报朝廷。
蘧法生担心皇帝治罪,竟仓惶逃回了彭城。刘子业便下令讨伐刘昶,并亲自率军渡江,向徐州进发。刘昶欲举兵反抗,但却不得军府将吏及所辖州郡的拥戴。他自知难以对抗朝廷大军,便抛弃母亲和妻子,只带着爱妾吴氏,与亲随六十余人连夜弃城北逃,投奔北魏。时为宋永光元年(魏和平六年,465年)九月。随从沿途叛逃,最终仅剩有二十余人。
刘昶逃到北魏后,深受礼遇,被拜为
侍中、
征南将军,封丹阳王,并娶公主为妻,加授
驸马都尉。后来,刘子业在政变中遇弑身亡,其叔湘东王
刘彧被拥立为帝,史称
宋明帝。魏皇兴元年(467年),刘彧遣员外郎李丰出使北魏,表示要迎回兄长刘昶,但却未能如愿。他遂追改刘昶为晋熙王,三年后又将第六子
刘燮过继为刘昶嗣子,以承继其封国。
刘昶在北魏十余年,历经献文帝
拓跋弘、孝文帝
拓跋宏(
元宏)两代皇帝,累升至
外都坐大官。他始终心怀故国,每次提到南朝之事都涕泗横流,其悲戚之情令群臣为之动容。当时,北魏权贵(鲜卑贵族)对刘昶极为排斥,甚至当众戏弄乃至侮辱。拓跋宏虽对刘昶颇为礼遇,但也无能无力,只是假作不知。魏太和元年(477年),刘昶又升任
内都坐大官。
征伐南齐
太和三年(479年),齐高帝
萧道成篡宋称帝,建立
南齐,随后又杀害已经禅位的宋顺帝
刘准,尽灭刘氏宗族。拓跋宏便打着为刘昶复仇的旗号,于当年十一月命梁郡王
拓跋嘉、陇西公拓跋琛、河东公
薛虎子分兵三路,征讨南齐。当时,拓跋宏还允诺刘昶,灭齐之后让他在江南复兴祖宗基业。刘昶遂以征南将军之职随魏军一同南征。
太和四年(480年),魏军攻至
寿阳(齐
豫州州治,在今安徽
寿县)城下。刘昶在阵前对将士们屈身下拜,自陈家国之仇。他言辞恳切,声气激昂,说到激动之处更是涕泗横流,哀感三军。但豫州刺史
垣崇祖早已做好迎战准备,掘开了
淝水堤坝,用水淹之法大破魏军。刘昶见战事不利,遂以雨季将至为由,于当年三月奏请班师。
太和六年(482年),萧道成病逝,齐武帝
萧赜即位,并与北魏通好。魏齐两国自此进入十余年的和平期,各自息兵养民,基本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刘昶在此期间,被进拜为仪同三司,领仪曹尚书。他始终不忘灭国亡家之仇,声称“大耻未雪,痛愧缠心”,数次请求出镇边州召集遗民,但都被拓跋宏婉拒。后来,刘昶又升任中书监。
太和十六年(492年),拓跋宏改革爵制,将异姓诸王尽皆降为公爵。刘昶被降封为齐郡开国公,加“宋王”之号。
太和十七年(493年),齐武帝
萧赜命打造露车三千乘,打算自陆路进攻彭城。刘昶趁机向拓跋宏哭诉,请他出兵为自己洗雪家仇。拓跋宏遂在淮北一带大举囤积物资,准备南征之役。
太和十八年(494年),刘被授为使持节、都督吴越楚诸军事、
大将军,出镇彭城。是年年末,南齐发生政变,权臣
萧鸾先后废杀皇帝
萧昭业、
萧昭文,篡位称帝,史称
齐明帝。拓跋宏遂趁南齐内乱,亲率大军南征,并命刘昶与征南将军
薛真度、徐州刺史元衍、平南将军
刘藻兵分四路,攻伐南齐。其中,刘昶率部攻
义阳(齐
司州州治,在今河南
信阳)。
太和十九年(495年),刘昶攻至义阳,并以大军围城,迫使司州刺史
萧诞据城固守。他在城外构筑三重堑栅,集中兵力发起攻城战。当时,刘昶虽屡破齐军,但却一直未能攻破义阳。不久,齐军援军抵达。萧诞也遣军出城,与援军内外夹击。刘昶只得弃围撤军,退回彭城。是年三月,拓跋宏亦自南征前线撤至彭城。刘昶因久战无功,向拓跋宏请罪。拓跋宏释而不问,后又赐刘昶
班剑武士二十人。
病逝彭城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四月,刘昶病逝于彭城,终年六十二岁。拓跋宏为其举哀,赐九锡殊礼、前后部羽葆鼓吹,追赠
假黄钺、
太傅、
扬州刺史,谥号明王,葬礼规格皆依晋朝琅邪王
司马伷旧例。
主要影响
改革朝仪:刘昶在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曾以仪曹尚书一职与
蒋少游主持“改革朝仪”,并根据南朝典制提出了很多建议。当时,拓跋宏有意改
胡服为
汉服。刘昶为此与蒋少游进行了长达六年的争论,最终终于完成了“易汉服”这一改革措施,推动了北魏政权的汉化进程。
征伐南齐:刘昶在北魏期间,参与了两次征伐南齐的战役。第一次是在太和三年(479年)十一月,与薛虎子(后改为拓跋嘉)攻寿阳,但因齐军有备,于次年三月撤军。第二次在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率部主攻义阳,屡破齐军,后因齐军援军与守军内外夹攻,被迫撤军。
历史评价
魏收:① 昶好犬马,爱武事。入国历纪,犹布衣皂冠,同凶素之服。然呵詈童仆,音杂夷夏。……至于陈奏本国事故,语及征役,则能敛容涕泗,悲动左右。而天性褊躁,喜怒不恒,每至威忿,楚朴特苦,引待南士,礼多不足,缘此人怀畏避。② 刘昶猜疑惧祸,萧夤亡破之余,并潜骸窜影,委命上国。俱称晓了,咸当任遇,虽有枕戈之志,终无鞭墓之诚。昶诸子尫疏,丧其家业。宝夤背恩忘义,枭獍其心。此亦戎夷彯狡轻薄之常事也。天重其罪,鬼覆其门。
王夫之:① 刘昶、
萧宝寅受王封于拓拔氏,日导之以南侵,于家为败类,于国为
匪人,于物类为禽虫,偷
视息于人闲,恣其忿戾以侥幸,分豺虎之余食,而犹自号曰忠孝,鬼神其赦之乎?②昶者,非可以义服人者也。其奔也不仁,其仕于拓拔氏也不正;而其假于报雠以南侵也,又豫为称藩于魏之约,以蔑中夏之余绪;则其挟彊夷以逞也,乘国之亡而遂其私也。呜呼!昶诚拊心而自问,果闵宗国之亡、祖考之不血食、合族之歼死邪?否也?昶方流涕之时,不能自喻,而天下又恶从而喻之?然而天鉴之矣。故愤盈以出,而疲攰以归,天夺之也。
轶事典故
据《
南史》记载,刘昶在逃亡北魏途中,因心有所感,作绝句一首:“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他握着爱妾的手,面向故国所在的南方,恸哭不止。左右随从尽皆哽咽。
人际关系
父母
兄弟
宋文帝共有十九个儿子,皆是异母所生。刘昶排行第九,有八个哥哥、十个弟弟。
妻妾
妻子
妾室
儿女
史料索引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