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
社会需求与
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
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
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
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
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仅有科学的
健康生活,更有正确的
健康消费等。它的范畴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到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
大健康产业
大健康产业区分可以通过人类
生命周期按照“生、老、病、死”四个阶段进行
相关产业区分,以便于更容易区分大健康产业分布,还可以按照大健康业态进行区分,分别为“
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康复智能、养老养生”四个维度来进行区分。
生活细节
生活小细节关乎大健康,家家人人都需要的大健康,希望大健康理念普及进寻常百姓家,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产生背景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21世纪是人人享有保健的新时代;21世纪,由发展经济到关心自己的健康;21世纪人们最需要的是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
无从谈起。
然而,当前我国居民
亚健康状况急需改正,其保健意识、保健行为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宣传科学的健身知识,反对邪教,崇尚文明,保健食品企业主体行为需进一步规范,鉴于医药
保健品行业市场现状,消费者急需科学的
理论知识作正确的
消费引导,同时我国社会保健服务机构与人才极其缺乏,面对“入世”竞争,民族
保健行业、民族
养生文化需要扶持与弘扬。可见,我国的健康事业状况难以让人乐观,建构“大健康工程”乃势所必然:
新医改提倡
预防为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提出“
治未病”的
医疗指导原则。进而促生了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快速成熟。生命健康是个全程呵护的过程,面对
现代病,事后对抗性治疗往往为时已晚。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
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
文明病,即
生活方式病正日益流行,处于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越来越多。生活条件提高了,可
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问题却层出不穷,
生活质量反而不断下降了。如今人们一些
慢性病问题突出,不重视亚健康状况,这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耗费大量的社会
医疗资源和
医疗费用,不少人也
因病致贫。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巴封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认为,
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为
生长期的5~7倍,如牛生长期约6年,寿命约为30~42年。人类的生长期约20~25年,
自然寿命应为100~175岁。但这样的寿命人类并没有实现。其原因是人类自身造成的,诸如
不注意科学保健,科学饮食,优化环境等。树立大健康观念,主动从多方面注意人生,是保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之必需。中国人的
平均寿命从过去不到50岁已达到73岁,但是很多人都处在带病卧床或者是半卧床状态,虽然生存但是生活质量低。
在不同历史阶段, 人们对健康认知、
疾病预防重点也有所不同,健康内容不断更新。比如美国,1875年~1925年是环境时代,特征是
天花免疫接种、
外科消毒、
公共卫生服务;1925年~1950年是医药时代,特征是
磺胺药、
青霉素、抗
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1950年~1980年是生活方式时代,特征是心脏
外科手术、
心脏移植、
冠状动脉搭桥;30年后,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阐述和呼吁改革美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正是
医疗领域过高的成本,构成了对我们经济巨大的威胁。这是摆在我们家庭和企业面前的越来越高的障碍,是摆在
联邦政府面前的一颗棘手的定时炸弹,更是美国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美国
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孰料
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等
富贵病也随之而来,这种困扰至今仍在。
发达国家将重点转移到预防领域,就是为应对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挑战。脱离温饱,全面向小康社会过渡的中国,也存在同样的健康挑战,
亚健康人群增多、慢性病发病率上升、重大
公共卫生事件等频敲警钟,促使政府提出“预防前移战略”。
共同责任,涉及到公平获得基本权益和身心健康,及集体防范跨越国界的威胁,更关系到人类和平共处与协作共进。建设“
世界健康组织联盟 大健康理念提出的意义
大健康理念有助于提高民众
健康素养,接受科学的
健康指导和正确的
健康消费。
大健康就是紧紧围绕着人们期望的核心,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
生命质量、走得安”。
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
治未病’;消除
亚健康、提高
身体素质、减少痛苦,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帮助民众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大健康战略经验与启示
药企进军大健康,必须警惕以下四点:
1.前期调研:前期调研必不可少。
2.
现金流:大健康尝试不仅需要一定的进入成本,同时要做好一年甚至多年的持久战准备,在中期投入和后期投入上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现金流枯竭是企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产品:产品不要多,最好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一到两个产品,进行尖端突破;产品所定位的细分
市场进入时竞争并不强烈;产品的
潜在市场要大,否则很难有大的作为。
4.营销。对于药企而言,大健康战略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营销团队,拥有一支强大的营销团队是
战略转型成功企业的共性,建议可以通过招聘人才自建,或者依靠专业营销公司。
树立理念
树立大健康理念体系,首先是需要建立起健康的价值观,健康不只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也是
社会资产,维护健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另外是健康的经济观,健康投资是回报最大的投资,把健康投资作为个人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健康投资作为提供公共产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增长点;再有是健康的社会观,还有健康人文观,健康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更体现了文明进步的程度。
要从娃娃抓起来,完善大健康
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教育,让健康知识走进课堂、走进教科书。积极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全民普及健康知识。充分体现健康教育的持续性,终生接受健康教育;更要充分体现科学性,传播准确、先进的健康知识和信息。全民发展大健康,提升大健康理念。
转变
国民健康观念,一方面需要政府正确引导,建立健全相关
保障机制;另一方面,普及
生命科学、树立健康文明观念,防病于未然才是上策,从事生命健康行业的企业在健康教育中也要一起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四大体系
以促进和改善人民健康为中心,提高全民
健康期望寿命为使命,
建立大健康大保健理念体系:
这就需要人们建立起健康的价值观。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资产,而不只是个人的资产,也是社会的资产,维护健康是一种
社会责任;这还需人们要建立起健康的经济观,
健康投资是回报最大的投资。把健康投资作为个人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健康投资作为提供
公共产品、
扩大内需、拉动发展的最直接增长点;这也需要人们要建立起健康的
社会观,把全民健康作为
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构建健康型家庭、健康型社会;这就更需要人们要建立起健康的
人文观,健康体现一种
人文精神,体现了文明进步的程度。
普及大健康大保健教育体系:
要把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教育,让健康知识走进课堂,走进教科书;要积极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全民普及健康知识;还要充分体现它的持续性,使人终生能接受健康教育;更要充分体现它的科学性,传播准确、先进的健康知识和信息。
发展大健康大保健产业体系:
发展以治疗疾病及维护生命安全为目标的产业,如
医疗设备、
医疗卫生、制药产业;发展以
延缓衰老、防范疾病、维护生命健康为目标的产业,如保健品、
功能食品、安全用水、健康饮品;发展与健康
环境相关的产业,如
环保产业、
资源产业等。
完善大健康大保健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公共健康服务,营造全民参与、共同受益的公共卫生环境和
生活环境;不断完善
健康保健专业服务,包括医疗预防、预警服务,健康专业体检,
社会健康与个性
健康管理服务;不断完善健康
信息服务,包括健康文化、健康传播。 发展大健康大保健产业和建立大健康大保健产业四大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
健康产业
21世纪将是一个
大健康产业获得极大发展的时代。为人们提供
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这才是大健康产业最大的商机。
当下,大多数人的共识是医药事业将是二十一世纪的黄金行业。如果把整个大健康产业比做海上的一座冰山,那么,治病救人的医药事业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
治未病的保健事业尚且沉在水面下的部分大得更加惊人。国内的众多
医药企业虽然还没有找到真正的突破之路,但大多已经开始反思,谋求转型。
无疑,大健康产业是21世纪经济的核心产业,是其他产业突破困局的催化剂;就像网络对各行业的影响一样巨大。日本等国已经将大健康产业列为重点
投资对象,如果说美国靠
软件产业异军突起的话,谁又能否认日本借大健康产业复兴的野心呢?随着
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科技领先未必就是未来的大赢家,率先应用才能占尽先机,而拿来就用本来就是日本人最擅长的,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快、成本低、获利丰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Paul Zane Pilzer)在《
财富第五波》(The New Wellness Revolution)一书中曾预言,
健康产业将成为继
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美国未来几年健康产业年产值将达1万亿
美元。而在中国,健康产业的规模也正在日益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1~10月,全国仅
医药制造业的
总产值就达到 5,073.80亿元,同期增长25.87%.投资者也毫不掩饰对健康产业的关注与偏爱。2007年内,
佳美口腔、
九州通集团、蓝韵医疗等一系列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级别的投资均是明证。根据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7年前11个月中,仅针对生物/医药类的
创业投资和
私募股权投资额已经达到9.35亿美元。
从健康
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
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多是
被动消费,偏重于治疗;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则是
主动消费,偏重于预防;保健品产业介于二者之间。
2010年3月12日上午,在
天津滨海高新区召开的“大健康”
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科技部社发司
生物医药处
张兆丰副处长介绍了科技部推动“大健康”
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大健康”产业涵盖的领域很广,其产品领域包括
医药产品、生物产品、化妆品、保健(功能)食品、绿色食品、器械以及与健康有关其它全部产品等,健康产业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与健康,大健康产业是21世纪的核心产业,科技部提出要发展“大健康”产业,积极创立大健康产业化基地,鼓励和支持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和
科技进步。
药品销售企业集结大健康
做为一种医改政策的应对之道和未来发展的立足根本,业内对大健康药店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随着市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由治病为主转向以防病为主,以预防保健为先。新型药店不仅仅是在卖药品,同时也在营造一个大健康的概念。在“为消费者健康服务”的定位上,药店通过普及保健知识,让老百姓学会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保健产品;不仅把日用品搬上药店的柜台,而且还要把药店打造成便民超市、健康超市。这种复合型的百货药店,比单纯经营药品的药店将更具竞争力。这种药店结合商超的方法,是药店发展最为理想的出路,可以打开药店所面临的困局,使药店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业内专家强调,因
经营理念和模式不同,药店需要根据
自身优势和资源状况来选择大健康产品的组合或者主打项目。同时,随着经营的深入,很多药店也开始对大健康产品不断细化。
然而今天,当曾经火热的
价格战归于平静,“跑马圈地”也不再被当作
企业能力的象征时;当众多
药品零售企业遭遇了政策、市场等多重压力,期望另辟蹊径以柳暗花明时,“健康”再次被摆上了众多药店老总的案头。他们摩拳擦掌,希望能借“大健康”为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愿景是美好的,可现实又如何呢?随着竞争不断加剧,许多药店,尤其是原来的一些大型
药品超市借助于自身的面积优势,把产品线从疾病的治疗拓展到
疾病预防、保健养生、护肤美容等领域,服务也从单纯的
药学服务拓展至众多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如开设亚健康检测中心、孕婴馆、美容美体馆等。有业内人士人认为,这种“大健康”式的
经营方式将成为药店突破瓶颈的利器。近一段时间,“大健康”成了媒体热议和业内追捧的对象,大有“乐观一边倒”的趋势。
这些困惑也是每一个后来者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但解决方案也会出现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
医疗、体检机构建设大健康管理模式
分区管理: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企业→职工、医院→病人的分区管理。
分层管理:非职业人员(老、幼、学生)、在职职工、专家领导的分层管理。
分类管理:临床医疗、
慢病控制、公共卫生、疾病预防、
职业病防治的分类管理。
分项管理:治病、防病、宣教、医保、服务、管理、科研等项的分项管理。
以其三级医院为技术核心,覆盖其他相关社区医疗机构。将
行政管理和
业务支持,集中在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
服务框架内。
大健康
管理模式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同时,推进大健康管理模式的相关服务,为构建管理模式做出了贡献,各方也从中获得了收益。
推广应用
专家建议设大健康部 整合现有卫生医保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王延中教授和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系单大圣博士指出,医疗保障和
医疗服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互依存,并与药品生产流通、公共卫生等体系一起,共同为保障国民的健康负责。但是,在卫生
服务管理(主要针对
公立医院)和医疗保障管理(主要针对医保经办机构)中,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等问题突出,部门沟通协作不够、监管体系难以有效运作。在卫生与医疗保障分散管理的体制下,由于部门分工不同,无论是医保还是医疗服务提供,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医保管理部门主要关注基金平衡和医疗费用控制,缺乏为
国民健康负责的动力。这种对基金结余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医疗保障的社保属性,也偏离了医疗保障发展的正确方向。
卫生行政部门则习惯于将
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医院的
经济收益等同,违背了卫生事业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根本宗旨。
这些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如何破解,依然是个难题。
从国际情况看,近些年来,主要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
医疗保险制度对健康的促进,逐步将
医疗保险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分散管理的体制,客观上导致了
部门利益新医改方案客观存在,
业务管理交叉关联业务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的寻租甚至腐败。
我们认为,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把国民健康保障提到战略高度,在
国家和地区层面建立一个高于部门层次的、常设的领导
决策机构,以
系统规划和
整体设计各项
卫生服务和
健康保障制度大部制问责机制。这有利于宏观上统筹
医疗服务供给和
需求管理,平衡供需双方的关系,同时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有效引导供需双方的行为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单一部门的
技术支持下,医疗保障机构能够根据成本低、高效益的原则干预卫生
服务体系,同时引导医疗服务体系走适宜
技术路线,统筹各方
力量集中研究卫生与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战略,跟踪国民健康状况,研究重大卫生问题、优先领域、干预重点及
预期效果。 在一个部门内部,还能够打破医疗保障与卫生服务的分工局限,两大体系密切协作,从制度上和政策上对
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医疗服务运行的诸多
风险点实行全程控制,有效抑制医疗机构的不合理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部门统管的格局下,医疗机构创收冲动和医保基金约束医疗机构的矛盾在内部消化,从而能够在满足
医疗服务需求和控制医疗费用之间实现有效的平衡。
需要指出的是,由一个大的部门统筹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虽然具有体制优势,但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缜密设计、渐进推进。既要着眼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为过渡到
目标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把所有与卫生和医保有关的职能划归到一个部门的难度较大,可考虑先建立一个由卫生、社保、财政、发改委、税务等有关部门组成的领导
协调机制。这是一个近期可行的方案。 国家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在国家和省一级均成立了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医改
领导小组,尽管该小组只是一种阶段性
工作机制,但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长期而艰巨,医改领导小组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未来,在适当的时候,宜将国家和省的医改领导小组机制常规化,将其职能改造为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与健康相关各类事务,形成一个统管百姓健康和福祉的大的部门或委员会。这是整合医保和医疗卫生服务的
长期目标。 实际上,该委员会的职能还可以往外拓展,包括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筹资、组织和提供、
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药品和医疗器械-耗材市场的监管、医疗服务的筹资(
三险一助)与付费制度(包括医药价格)的监管、国有医疗卫生
资产管理等。
甲流收官 专家建议推广大健康模式
北京时间8月10日深夜,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宣布,全球进入“
流感大流行后期”,这意味着“正常监测显示大多数国家的流感活动水平已恢复到
季节性流感水平”。
甲型H1N1流感从4月由
墨西哥爆发已1年零4月,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六级警戒,也意味着人类已经适应与
甲流病毒共存。
“在大流行期间这一
病毒没有突变为某种更致命的形式。没有出现对
奥司他韦的广泛
耐药性。”陈冯富珍称,这一次,我们纯属运气好。
但在与病毒经历诸多斗争后,中国在公共卫生方面亦取得巨大进步。“
甲流的防控,从
卫生部和国家层面都比较开放,这与
SARS防控形成了鲜明对比。”
香港大学微
生物学系教授
管轶说。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黄建始对此次
甲型流感的防控表示认可,他说,此次对甲流的防控采取“外堵、内防”的手段,外堵,是在各机场设立检疫处,极大地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内防,是在国内
创造环境,改变公众的行为,降低了甲流的传染机会。
黄认为,这种大健康的模式不仅仅是应用在甲流的防控中,也需要推广到我国医疗体系的各方面。
他提醒,中国目前有2亿6千万的慢性病患者,而且还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加,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提供有病能医的环境,那么
医疗系统光是看病就来不及。政府应该提供的是一个“维护、促进百姓健康”的医疗系统。
“任何
流行性感冒都具有一定的危险,这就意味着不能忽视常态措施,公众需要培养健康的习惯,进行流感
疫苗接种、提高
健康素养,不能仅仅以病毒、细菌作为防控的对象。”
黄建始说。
接到
世卫组织通报,中国卫生部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研究进一步调整现行的甲流感防控措施,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
应急预案。
人大代表建议制定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做客
新华网,谈大健康产业发展问题。在访谈中张伯礼表示,我们应该制定国家的大健康发展战略。
张伯礼说,我们应该制定国家的大健康发展的战略。大战略里面应该加强全民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同时健康的一些理念应该进入到学生课本里,要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让大家知道只要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健康。同时在相关医疗卫生体制上,在一些
医药工业部署上,甚至在一些健康产业的积极培育上下功夫,做出规划。同时在医疗保险制度上也应该配合,这样的话,如果全民族都有健康的
生活理念,也是全民族文明程度的极大的提升,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功德无量的事。同时也可以培育一个大的健康新产业,这是靠高科技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最近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中药保健品、中药保健食品也在发展很快,同时包括
药妆方面基本都是加的中医药,对中药的关注越来越高了。包括中药的农药,中药的
兽药,培育这种大健康产业非常的重要。
药企老总建议普及大健康教育并立法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
天士力集团董事长
闫希军提出,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不健康的
饮食习惯正日趋成为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应该普及大健康教育,提高
国民素质。他希望,在未来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帮助百姓提高健康水平。
闫希军认为:“到条件成熟了,我们国家就应该立法《中国全民健康法》。只要有法,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就会有人管,比如餐馆超量用
油煮菜,比如将来在《全民健康法》里面都会对哪些东西能吃有规定。我们的健康管理要从尽早谋划,成为
政府职能的一部分,然后全社会都来给予关注。我们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有人呼吁这个问题,然后我们有众多的人一块来呼吁,那就会引起国家的重视。因为我们现在是跟着疾病“跑”,拦截疾病是对的,但是面对全世界都搞不好的问题,面对我们13亿多人口的未来,我们怎么管?我们就是要尽早从管理入手,把聚集到卫生部门的事情释放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上。这就是要普及一种‘大健康’教育,一个是要教科书上的学习,再一个是各系统都要去关注,比如现在的公司、工厂、公司的老板只关心员工干活,当员工有病了,动不了的话才去过问,再严重了就补助一点,但是补助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要把聚集起来的问题释放到社会各个方面,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所以我觉得要普及大健康教育。”
大健康理念助城市构筑完善“大健康”格局
2009以来,
迁安市掀起开展“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迁安被确定为该项行动全市试点单位后,
迁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行动作为提高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构筑“大健康”格局,使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迁安市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资6.5亿元新建
迁安市人民医院。强化镇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成为首批
河北省标准化、规范化镇乡卫生院示范县(市)。完成40所农村卫生室新建、改造任务,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本着有效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倾向
高危人群的原则,探索建立了对45岁以上居民“一次体检、一个档案、一个计划”的“三个一”管理模式,对体检中检出的
高血压、
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
慢性疾病进行规范管理和免费干预,使广大群众受益匪浅。深入开展了健康教育“进家庭、进校园、进医院、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活动,群众关注健康、重视健康的意识明显增强。完善了全市农民
体育健身工程,
覆盖率达到100%。加大食品安全
专项整治力度,常年坚持每天32个农产品样品取样检测工作,市场取样检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了
钢铁企业烧结脱硫等攻坚行动,使迁安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持续深入的“健康迁安,幸福人民”行动,促进了迁安市医疗
服务模式、群众生活方式、群众就医观念、群众
居住环境的极大转变,“大健康”格局初步形成。
医学界开始从传统模式向大健康模式转变
当今医学界,单因单病的
生物医学传统模式逐渐力不从心,已向多因多病的“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一个人的健康不是光靠医生、药品决定的,更需要
自我管理,不能仅靠病有所医。大健康模式应运而生。它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
危险因素。其核心是
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
健康危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福建省政协委员、
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林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构建和谐
社会需要通过政府、医疗机构等的推动,帮助人们建立大健康的概念。”林玲表示,政府机构应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医疗机构要把营造正确健康观念的氛围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促进医学从单纯的生物医学向社会、心理、医学的多元方向转变;公民个体要转变观念,促进自身的行为革命。
在2010年北京医学大会上,
金大鹏会长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医改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各国的医药卫生体制都面临挑战,都在进行相应的探索改革,目的都是力求达到公平与效率的更好结合及可持续发展。我们的
卫生系统工作者要正确处理医疗与预防的关系,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观,做
医学模式转变的实践者和模范。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逐步关注,很多人已经认识到疾病预防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而疾病的预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现在预防医学发展的一个重大变迁,就是向
社会预防发展。事实早已证明,许多疾病只有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公平合理的社会
医疗保障制度以及社会多部门的合作等社会措施,才能达到减少疾病和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保障人人健康的目的。金大鹏会长表示,今天的中国,今天的北京,同样进入了生活方式的时代,高血压、糖尿病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民特别是北京市民健康的
重大疾病,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如果不能真正扼制住影响国民健康的
不良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如果
医学模式不能自觉地从
生物医学模式向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如果我们的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观;如果我们不知道、不借鉴、不汲取、不研究发达国家
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问题,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影响人民健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持续需要医疗服务的人群,将会像“井喷”一样不断快速增加,会给无数家庭、社会医疗
保障系统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
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大健康战略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大健康”,几年前日本就提出并实施了‘新健康开拓战略’,围绕平衡健康医学,加强国民健康管理与教育,该战略第一项内容就是儿童健康,还包含女性健康、克服肥胖、减少
癌症等九项内容。日本国民健康战略,强调从娃娃抓起,包含
未病先治的思想。
大健康时代背景下跨越健康数字鸿沟
随着我国社会、
经济发展,居民
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国民
疾病负担日趋沉重,医学本源已经回归到预防为主、保障健康,新的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服务内容和服务边界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与健康相关的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之间已经出现交叉与融合。一句话,大健康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与此同时,为了实现
医疗资源配置优化、缩小
城乡差距,以及全过程、无缝隙覆盖服务,必须进行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健康
数据共享、健康信息共享,这也是大健康时代背景下跨越健康
数字鸿沟的唯一选择。这将大大推动各类健康网站的发展,有为民众提供各类健康知识的
分类信息网站,比如
39健康网;有为民众提供各类健康产品和服务在线订购预约的
电子商务网站,比如大
健康超市网;为数更多的,则是各类健康机构和个人自己推销的网站,在大健康理念的带动下,这些网站必将得到整合。风头正健的“
云计算”必将引领
数字健康的未来,推动“天、地、人”的完美协同,终将构建出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和创新服务模式。
大健康学院
2015年,
贵州医科大学大健康学院成立,是
中国高等院校设立的第一个“大健康学院”。
2020年9月30日,
浙江大学宣布筹备建设
浙江大学大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