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瓖大同反正又称戊子之变、姜瓖叛乱,是指
南明时期在山西
大同驻守的原明朝将领后降清的
姜瓖举兵
反清复明。
背景
山西省的
复明运动是以大同总兵
姜瓖反清揭开序幕的。姜瓖,陕西
延川县人,原是明朝挂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1644年三月
大顺军攻克太原后,他主动派人联络,投降了
大顺政权。同年五月,传来了大顺军在
山海关战败、放弃北京的消息,姜瓖又发动叛乱,杀害大顺军守将
张天琳,归附了清朝。由于他在起兵叛乱夺得大同的时候并不了解清廷有入主中原的意图,拥立了一个名叫朱鼎珊的明朝宗室(代藩枣强王后裔)“以续先帝之祀”,被
清廷斥为“大不合理”。七月十五日,姜瓖不得不上疏请求原谅自己“不学无术之罪”,并且要求“解臣兵柄,另选贤能”,让自己“休息田间,从此有生之日皆歌咏太平之年矣”。清
摄政王多尔衮一面让他继续充当大同总兵,一面警告他“洗心易虑”,“倘仍前不悛,越分干预,国有定法,毋自取戾”。
这年十月,他奉命抽调大同地区的精锐兵马跟随
英亲王阿济格西征,在镇压陕北
大顺军
高一功等部时颇为卖力。没想到次年(1645,顺治二年)七月他被叫到北京,由大学士
刚林秉承摄政王多尔衮的意旨进行质讯,指责他顺治元年六月初八日上表归顺清廷,七月间却用明朝
崇祯年号发给文武官员劄符,又拥戴明朝宗室
枣强王,“此罪不小”。
姜瓖跪在地上解释清兵入关之初人心未定,不得不采取一些权宜之计,“原不敢有二心”。刚林又无中生有地斥责他“去年冬英王西征路出大同,你心生疑虑”。最后,才宣布:“今大清恩宽,王上令旨许功罪相准,往事并不追究。着你仍镇大同,洗心涤虑,竭力尽心,以报国家大恩。”姜瓖自以为不费清朝一兵一卒,把大同地区拱手献给了清廷,接着又在陕西榆林击败大顺军,不仅功高无赏,反而备受猜疑。他一肚子怨气,但又不得不“叩头谢恩”。这以后的三年里,清廷对陕南、四川用兵,曾多次征发山西的人力、物力,加重了官民的负担。
1647年(顺治四年)三月,清廷下令“在京官员三品以上,在外官员总督、巡抚、总兵”各“送亲子一人入朝侍卫,以习满洲礼仪,察试才能,授以任使”。这显然具有人质的用意。
姜瓖接到兵部传旨后不敢怠慢,把长子姜之升送往北京。
过程
反清复明
1648年(顺治五年)十一月,蒙古喀尔喀部二楚虎尔犯边。清
摄政王多尔衮召集诸王、大臣会议,决定派英
亲王阿济格、端重亲王
博洛、承泽郡王
硕塞、
多罗郡王瓦克达等领兵戍守大同,加强这一地区的防务。
姜瓖对清朝统治者崇满歧汉政策早已心怀不满,这时又正是在江西
金声桓、广东
李成栋反清之后,
清廷对手握军权的汉族将领猜忌甚深,他判断满洲大军云集大同将对自己不利。大同地区的清朝官员又奉命征集粮草,急如星火,百姓怨声载道。于是,姜瓖在十二月初三日乘
宣大总督耿焞等人出城验草的机会,突然关闭城门,下令“易冠服”,自称大将军,公开揭起了反清的旗帜。耿焞逃往阳和,家属被
姜瓖处死。
阿济格闻讯,连夜进兵,于初四日到达大同城下。姜瓖反清以后,“飞檄安官,朔(州)、浑(源)一带俱受伪札”。阿济格在十二月间的报告中说:“叛者不止大同,其附近十一城皆叛。”大同举义后,山西各地的汉族官绅纷纷响应。
晋西北一代,原来在明朝时期荒废的边关,姜瓖重新利用起来,还提拔了一些将领,委以重任,加强山西周边的戒备。关于
刘迁的情况,顺治六年正月二十四日
山西巡抚祝世昌塘报中说:考虑到
雁门关和大同之间的地理关系,应该加强
代州一代戒备,但是逆贼刘迁率兵围攻代州,希望派遣军队前来抵御。
晋中地区,《
定襄县志》记载:“五台、
忻州、
盂县皆授
姜瓖伪劄,转相煽惑,丑类尚累数万,旗帜队伍蚁聚蜂屯。
宁武已附姜瓖。
兵备道蔺与太原
参将李好贤住劄忻州、定襄,每侦贼警则引兵救援。至九月,
宣府总兵李刚奉旨剿擒高鼎,鼎负隅,每夜出,恣其劫掠。后听抚,贼众渐散,鼎复据曹家寨,……倏招倏叛。”《静乐县志》也说:“时三晋草寇转相煽惑,驱逐长令,卖降恐后。……太原一郡全城自守者惟
榆次、平定、乐平、太原、崞县、盂县而己。”
晋东南地区,“汾、潞、泽、辽等郡邑小丑乘时蜂起,伪帅胡国鼎啸聚潞安,祸连沁属”。“伪将”陈杜、张斗光等领兵攻克泽州(今晋城)。平顺有
姜瓖所“遣贼将牛光天破城劫库,男妇掳掠甚多。至十月,原任赖知县请兵恢复,贼始灭”。
晋西南蒲州到
黄河西岸属陕西的
韩城一带有
虞胤、韩昭宣、李企晟等闻风响应,他们“私立伪
韩王,
行伪永历事”。清陕西三边总督
孟乔芳向朝廷奏报:姜瓖一伙人设立伪机构,举重达二十八万人之多。
在很短的时间里,山西全省除了省会太原和少数城池外,差不多都被义师占领。而山西的
反清复明运动又迅速波及陕西等
西北地区。
从地理位置来看,山西紧靠
畿辅,形势的风云突变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心威胁极大。不过,山西距离永历朝廷控制的地区相当远,其间又被清统治区隔断,双方的联络自然比较困难。许多南明史籍都不讲以
姜瓖为代表的晋、陕等地的反清复明运动,或者只是在讲时代背景时一带而过。
姜瓖起事后立即“易冠服”,各地闻风响应的军民都以割辫为标志,军队“以明旗号”相号召,发布文告遵用
永历正朔。这些都说明姜瓖等人领导的晋、陕反清运动是以恢复明朝为宗旨的。他们同永历朝廷也有联络。1649年(顺治六年,永历三年)八月,永历朝廷“遣太监
马鸣图赍敕联络山西总兵
姜瓖。鸣图漆身吞炭而行”,携带“以黄绢五寸方用御宝为
敕书,外用黄蜡封固为药丸”。1653年(顺治十年)清廷缉获“叛党”吕肖渠的罪状就是“先投山西姜逆营内抢掳,带有
永历伪劄前往河南”散发。这些零星材料证明姜瓖等人的反清不是孤立的。
清廷反应
姜瓖起事以后,清廷最初企图采取招抚政策加以解决。
多尔衮当时已经自称为皇父
摄政王,想以最高统治者的身分劝说姜瓖回心转意,他在十二月初十日派使者向姜瓖解释
阿济格等领兵往大同是北方蒙古问题,并不在意你,故意把姜瓖起兵反清说成只是误解了清廷意图,给以下台的机会,接着宣布若能悔罪
归诚,仍将“照旧
恩养”。然而,姜瓖反清的导火线固然同阿济格重兵迫境有关,根本原因在于满汉民族矛盾。举事之前既已遭到清廷猜忌,反清之后再图归顺好比覆水难收,前途更不堪设想,因此他对多尔衮的安抚置之不理。多尔衮见解释无效,决心武力解决。
1649年(顺治六年)正月初四日,他派敬谨郡王
尼堪等统兵入山西。二月间,
多尔衮亲自带领军队往征大同。在攻克浑
源州、招降
应州和
山阴县后,突然接到北京传来消息,他的同母弟辅政德
豫亲王多铎染上天花,病情危在旦夕。多尔衮无心恋战了,三月间在赶回北京的途中,他来到大同城下,希望凭借自己的最高权威劝说
姜瓖投降。在谕旨中说:“如果别人来招降你,你可以不给面子,但是今天我屈尊来劝降你,你可要归顺呀,如果归顺了,不计前嫌,以往的罪责一律赦免,如果不归顺,恐怕你就没有后路了,想你这样反复无常之人,天下还有谁会相信你呢?”
姜瓖在回信中先列举了自己为清廷立了大功,“未有毫发罪过”,然而不仅“未蒙升赏”,跟随他降清的百姓也流离失所,还要遭到满族贵族的欺压,不分青红皂白就屠戮汉人。接着,他针对多尔衮的谕旨表示,全城之人,上下一心,绝不
束手就擒。姜瓖要求
多尔衮“指以全活之方”含意是什么,史无明文,按当时情况推测是让清廷退兵,使大同地区的军民有实际的安全感。而且,当时晋、陕反清义师风起云涌,
姜瓖的回信也可能是一种缓兵之计。
自从
山海关战役以来,执掌清廷最高权力的
摄政王多尔衮没有亲自统兵出征过。究其原因,一是进入北京之后,百务丛集,他难以分身;二是满洲贵族内部权力之争一直在进行;三是他的健康状况不佳。这次亲征大同实在是迫不得已,山西全省一旦失陷,必然引起连锁反应,且不说南方大片地方尚未平定,在姜瓖反清后不仅山西各地纷纷响应,陕西、甘肃等地反清运动势若潮涌,连
畿辅和山东也竟然也有反清的举动。满洲贵族遇到了入关以来最大的挑战。
复明势力扩大
到1649年(顺治六年)四、五月间,山西的局势对于清廷来说已经十分严重。
阿济格等率领的军队围困着大同,并且挫败了来自
长城外助马路(今助马口)、得胜路(今
得胜堡)来援和
姜瓖派出接应的军队,切断了大同和其他山西抗清力量的联系,尽管调来了
红衣大炮,大同的防守依然坚固得很。阿济格、
尼堪等部顿兵坚城之下,毫无进展。山西其他地区的反清运动却好比烈火燎原,迅速席卷全省各地。
清政府能够控制的只是省会太原、
晋南平阳(今临汾)几座孤城,其他府、州、县差不多全被
反清复明武装占领。这年四月山西巡按蔡应桂揭帖中说:“先是,
石楼、永和、交城相继告陷。……乃各州县报贼者日常数四,此煽彼惑,已遍满三晋矣。”四月初一日“又接抚臣
祝世昌会揭,逆贼
刘迁聚众谋攻
代州;又云宁武贼众攻围
忻州等情”。陕西义军也利用
木筏、牛皮
浑脱等物渡河入晋,“该职看得,三晋自三边以至省城、汾(州)、平(阳)一带,遍地皆贼,伪牌伪示,络绎不绝。民如鸟兽散,势若土崩瓦解,无论郡邑之城池不能保守,而省城之重地患切垂危”。就在这个月里,义军占领
汾州府城,清
山西巡抚祝世昌报告:“四月十三日,贼众至汾州府,……贼众兵寡,退而守城,则城关大开,合城喊起,郑名标率军民割辫。”清分守冀南道许养高领着永宁知州、平遥、
介休二县知县、
汾州营参将等人仓皇逃往平阳。《
五台县志》记:“顺治五年冬,
姜襄(瓖)踞大同,送伪劄于台人,率众攻城。时有刘永忠等至
忻州,拥众至台,不啻十余万。”
晋东南的
长治地区也全部易帜,“潞安之变,盖因姜逆首祸,叛党四起,一府八县,相继沦陷”,省会太原岌岌可危。巡抚祝世昌向朝廷求援道:“值今伪督抚姜建勋、伪刘总兵、伪司道等贼众,秦晋合伙,失陷
汾州府,拥聚十数万,截断省南平阳、潞安两府大路,分贼安官,附近各州县破竹瓦解,势已决裂,此省南之贼景如此。又省之东北五台、繁峙,刘迁、张五桂等勾连
宁武众贼盘踞忻口,攻围崞县,北路堵塞,音信已绝。今晋之西北宁武、偏关、
河曲、兴、岚等州县至汾州府属
延袤千里,悉为贼据。今省城孤悬一土,势切危急。……恳乞
皇父摄政王俯念三晋百万
田赋之区,生灵汤火之日,危亡目下,速赐急发大兵,或敕英王、敬谨王兵马星驰前来扑剿逆贼,尚可恢复残疆。稍若迟延,全晋俱隳矣。”
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复明义军在占领
晋西北、晋南大片地区后,会同晋中、
晋东南的反清力量迅速接管各地政权。四月二十六日,占领
祁县,二十八日接管
武乡,同日“沁州伪官请本州乡绅士庶皆服明季衣冠,同诣
关圣庙共议战守。每垛口守夫三名,十垛口生员一名。又称贼头赏军,每丁五钱,用银五万,未曾赏遍(可见参与沁州起义的当在十万人以上)。其中贼丁抢掠者枭首一十三名,当时严肃。凡有投营,即赐伪职”。二十九日,占领
榆社县。五月初一日,义军进入
清源县,清
太原驻防满军曾一度来援,见兵势浩”,被迫带着知县携印退回省城。初二日,义军占领
徐沟。初五日,“西路贼大营由清源县拥众北来,至太原县境
晋祠,离省城四十余里;又据报东路贼由徐沟犯省”。当时,清政府驻守太原的兵力相当有限。一旦省会失守,不仅政治影响极大,清廷在山西设置的政权几乎全部瓦解。何况,山西的抗清运动很快波及邻省,如 1649年(顺治六年)六月山西义军魏世骏等派出一支军队进入河南,接管了
武安、林县、
涉县,任命了知县、守备等文武官员。
结果
清廷围剿
多尔衮深知局势的险恶,他不敢撤出包围
大同的兵力来镇压遍及山西各地的反清烽火,以免放虎出柙,使山西反清盟主
姜瓖同其他各部汇成一片,只好从
京师抽调一切可用的满、蒙、
汉军投入山西战场。除了
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
尼堪领军围困大同外,被调往山西作战的还有端重亲王
博洛、
承泽亲王硕塞、多罗
亲王满达海、
多罗郡王瓦克达。至于康熙初年专政的
鳌拜不过是随军偏裨而已。此外,陕西方面还有
平西王吴三桂、
固山额真李国翰、陕西三边总督
孟乔芳等人领军配合作战。
多尔衮决心孤注一掷,精兵猛将几乎全部派往山西。入关以来的领军统帅
豫亲王多铎在顺治六年三月病死,
肃亲王豪格已经罪废幽禁,
郑亲王济尔哈朗在
姜瓖反清以前同勒克德浑统兵往征湖南,到七年正月才返回北京。其他能带兵的亲王、郡王几乎全部带领
八旗子弟云集山西。值得注意的是,
阿济格、博洛、尼堪等人都曾经是独档一面的统帅,而在山西战场上扮演的只是前线指挥官。留守北京的却是刚从江西凯旋回来的
谭泰、
何洛会两名固山额真。六年八月,
多尔衮感到京师地区兵力过于单薄,下令端重亲王博洛“酌撤闲驻兵还京”。博洛报告:太原、平阳、
汾州三府属州县虽然收复了,但是没有收复的还很多,如果这时候退兵,恐怕敌军乘虚而入,所以还应该留守。多尔衮勉强同意了。
历来治史者谈及
南明,大抵着眼于南方,对
姜瓖、王永强等人的
反清复明运动注意不够,很可能是受南明史籍影响过深。
永历朝廷虽然在口头上以复明自任,但情报不明,从来没有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计划。在南明方面的史籍里除了看到几条姜瓖的记载以外,对山、陕各地风起云涌的大范围、大规模反清运动显得非常隔膜,对清廷的精兵猛将全部调往山西、其他地方兵力单薄的窘境更是一无所知。永历朝廷在全国反清复明运动处于高潮的时候,只知道江西、
湖广战局逆转,
金声桓、
王得仁、
李成栋、
何腾蛟遇难,陷于张皇失措之中。
永历君臣完全不了解
谭泰、
何洛会在稳定江西局势后不敢深入广东而撤兵北返,
济尔哈朗、
勒克德浑出兵湖南原定目标是追剿李锦等为首的
忠贞营,由于明
督师阁部何腾蛟为争功而瞎指挥,糊里糊涂地被清军擒杀,济尔哈朗等趁势暂时稳定了湖南局势,顾不上原定目标就匆忙回京的原因。两路清军的北撤很明显是清廷为了加强京畿根本之地,
永历朝廷沉浸于金、王、李、何覆亡的悲痛之中,庆幸清军未乘胜直下广东、广西,不知道这时正是清廷最吃紧的时刻。在将近一年时间里,
朱由榔、
瞿式耜、
杜永和、陈邦傅等人又过起太平生活,局促于两广之地勾心斗角。直到
清廷派
孔有德、
尚可喜、
耿仲明率军南下,才如梦初醒。
姜瓖、
刘迁、王永强、
虞胤等人的抗清斗争一方面证明清朝在北方的统治远未稳固,另一方面又证明
满洲八旗兵的作战能力相当有限。从江西、广东反正后
永历朝廷及时封爵拜官,而山西、陕西的各支义军首领大抵是遥奉
明廷,自称大将军、大学士、巡抚、总兵,永历朝廷似乎只知道姜瓖在大同反清,其他就不甚了了。山河阻隔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后来
孙可望、
李定国、鲁监国、
郑成功等经常派密使深入清统治区联络各地潜伏的义士,相形之下永历朝廷的目光短浅实在令人惊异。
永历朝廷既这样无能,清廷才能放心大胆地集中兵力镇压晋、陕义军。
姜瓖反清后,
清廷归罪于
宣大总督耿焞未能事先防范,把他革职,由
佟养量接任。佟养量带领所部山东兵进攻
代州一带的刘迁部,先后在平刑(平型关)、雁门击败
刘军,
刘迁率领部众退入五台山区
扼险据守。清军凭借优势兵力在降将引路下翻山越岭逐寨进攻,把刘迁部压缩到一个狭小的山区。最后在黄香寨激战,刘迁父子阵亡。代州地区复明武装的
覆败,解除了围困大同清军的背面威胁,初步使山西战局变得对清方有利。
大同之屠
到1649年(顺治六年)六月,清军虽然攻克了山西部分州县,形势有所好转,多尔衮耽心在山西被牵制的兵力太多,旷日持久必将影响全国,于是他决定再次亲征
大同。离京前夕召集朝廷各衙门满、汉官员作了一番解释说:我之所以要亲征,不是将士们不能胜任,而是怕将士们骚扰百姓而已。这种不成理由的说法只是为了掩盖他内心的焦虑。
多尔衮的第二次亲征历时一个多月,八月间回京时他本人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但是,清廷差不多把全部精锐兵力投入山西战场,当地的复明势力终于招架不住了。大同城里的粮食消耗已尽,军民伤亡惨重。在外援无望的情况下,
姜瓖部下的总兵杨振威变节,暗中派人出城向围城清军接洽投降。八月二十八日,杨振威带领六百余名官兵叛变,杀害姜瓖与其兄姜琳、弟姜有光,持首级出城投降。次日,清军入城。多尔衮得到报告后,下令除杨振威的官兵家属外,大同城内的“官吏兵民尽行诛之”。由于围攻八月之久始终攻不下这座坚城,多尔衮传谕把城墙高度拆除五尺,借以泄愤。
在这前后,征西大将军
和硕亲王满达海军攻克
朔州、
马邑等处,明宁武总兵刘伟等投降。定西大将军端重亲王博洛军攻克
孝义、
平遥、
辽州、
榆社等处。
陕西总督孟乔芳和户部侍郎额色带领满汉兵渡过黄河攻克
蒲州、
临晋、
河津、
解州、
猗氏等处,义军首领白璋在荣河阵亡。九月二十二日,陕西清军攻克运城,明义军元帅韩昭宣阵亡,战死官兵一万余人,“尸满街衢”;另一位首领
虞胤乘乱逃出。同月,博洛、满达海二亲王会兵合攻汾州。十三日夜间,用红衣大炮猛轰北关,第二天从城墙坍塌处冲入城内,义军所设巡抚姜建勋、布政使刘炳然突围出城后被清军擒杀。由于清军攻破汾州后把城中百姓屠戮一空,岚县、
永宁州(今离石县)绅士惟恐同归于尽,把义军委派的知县、知州绑赴军前,开城投降。十月初四日,
满达海军用
红衣大炮攻破
太谷县;初十日占领
沁州,接着又攻克
潞安(今长治市)。十一月,
博洛率领
镇国公韩岱、
固山额真石廷柱、
左梦庚等部在泽州(今晋城)击败反清义师,义军部院陈杜、
监军道何守忠、守将张斗光等被擒杀。这时,山西大势已定,
多尔衮才决定诸王统军回京,只留下
多罗郡王瓦克达继续清剿山西未平各地。十二月,陕西清军
吴三桂、
李国翰部击败榆林义军,杀刘登楼、任一贵、谢汝德等首领人物。吴三桂平定该地后,分兵渡河进攻山西偏关,义军总兵贺国柱见大势已去,为清军充当内应,义军总督万链自焚而死。
山西曲沃人
李建泰曾任明
崇祯朝和清顺治初年的大学士,平陆人原明朝
宁夏巡抚李虞夔都积极参加了反清运动。李建泰在晋陕复明斗争中,大约和
姜曰广在江西
金声桓、
王得仁起事中扮演的角色基本相同。有的史籍说“
姜瓖起兵,又召为相”,详细情况已经难以查考。只知道他不仅在家乡
曲沃一带组织抗清,还曾经亲笔写信策动翼城等县乡绅共襄义举。后来,在
太平县扼守二十多天,无援出降,被清廷处死。李虞夔在山西反清运动失败后逃到河南
永宁县龙沟山林内潜藏,1651(顺治七年)六月被清政府缉获遇害。晋、陕
反清复明运动最大的特色是当地百姓广泛参与,上自文武高官,下至普通军民几乎都自愿地奋起反抗,这正是清廷难于对付的主要原因。
姜瓖在大同反正,却迎来了清军对大同进行了最野蛮的屠城,除杀献
姜襄人头的杨震威等23员及其家属外,其他所有官司吏兵民尽行杀戮,并将
大同城墙拆去5尺。大同变成一座荒城,大同废,不立官,府移治阳和卫,名
阳和府。
大同县移治
怀仁县西安堡。直到顺治九年(1652)府县才复还故址,从附近移民逐渐复兴。
清军实施大同大屠杀后,全城只剩下5个重案犯。满清派来的大同知府,上书顺治,称既然没有了苦主,就可以释放这5个人了。这份
奏折,至今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军在镇压山西
反清复明运动中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老弱,表现的野蛮残酷令人发指。清代官书虽然尽力遮盖真相,从一些档案和地方志里仍然可以窥见血迹斑斑的历史场面。大同城破以后根据
多尔衮的命令实行屠城,执行得相当彻底。大同和大同左卫两座城里的监狱关有重犯五名,由于“城破尽屠,无凭究拟”,人都杀光了,无法找到原告和证人,新任地方官只好题请销结案件。
顺治七年十二月清
宣大山西总督佟养量揭帖中报告:“
大同、
朔州、
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随之而来的是大片耕地荒芜,“如浑源州原额地(指明代册额)七千九百九十五顷四十九亩零,除先任宣大耿部院题免无主荒地外,又姜逆叛之后,屠戮复荒无主地四千八百余顷,见今成熟地八百三十二顷三十六亩。朔州原额地三千二百六十五顷八十八亩零,除耿部院题免无主荒地外,又姜逆叛后,人民屠戮复荒无主地一千六百八十一顷,见今成熟地三百八十九顷七十二亩。大同共额地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一顷七十六亩八分零,除耿部院题免无主荒地外,又姜逆叛后,人民屠戮复荒无主地七千一十八顷零,见今成熟地二千四十五顷四十六亩六分零”。“实核三州县户口之死亡者一万八千八百六十四丁,而见存者五千四百七十九丁,所遗荒田一万三千五百顷余,该粮二万七千八百三十余两”。《
朔州志》记:“城破,悉遭屠戮。”《
五台县志》记:“自戊子延及辛卯(1648—1651),人民死徙,地土荒芜,迄今三十余年,流亡尚未全复,土田尚未尽垦也。”
有些史家常常把
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贼匪,而对清朝“大兵”备加歌颂,说成是“出民于水火”的“仁者之师”。这完全颠倒了两者对普通百姓的态度。康熙《
静乐县志》记:“甲申(1644)逆闯设伪官第五浪,民无大害。受害惟
己丑(1649)为甚。”乾隆《
汾州府志》收录了胡庭作《李节妇传》,摘录如下:
节妇居郡城之南郭,奇妒,夫畏之过于严父。甲申(1644),贼自成陷郡城。李舍舍贼可五六十辈,纷纷托索器物肆
媟嫚。李察其为首领者招之曰:“我夫远出,谅不肯相免,幸禁士卒,夜静暗中来,勿使张扬,去与我留少颜面。”首领亦幸其秘密,喜甚。迨夜,李与妾及一女奴升屋脊,
去梯,俟首领入,遽乱声锣。巡捕者逮诣自成,斩以殉。李不肯退,曰:“为一妇人,诛一将,部曲谁肯甘心?虽畏法,临启行时,何难戕害?”自成发令箭,驱众贼出,封其门。己丑(1649,顺治六年),城屠,被虏,至濠次,扑马下,击石碎首死。
这个发生在汾阳的故事真切具体地证明
李自成领导的
大顺军纪律极为严明,而
博洛、
满达海两个清朝亲王攻破
汾州,全城遭殃,男子被屠杀一空,女子、财物成了满洲贵族军队的战利品。二者相较,何啻天渊。尽管作者把明清之际
汾阳发生的变故记载下来是为了表彰“
节妇”,但是他无意之间提供了清兵屠城的第一手材料。
后续
大同一失,山西各地出现连锁效应,诸城不守,
汾州、运城、太谷等地相继沦陷。清军每攻一城,皆把当地人杀光,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无人区”。
山西大规模的反清运动被清军镇压下去之后,剩下的复明势力仍然利用险峻山区坚持斗争。如从运城地区突围出来的
虞胤率领残部进入
华山,自称陕西总统。1650年(顺治七年,
永历四年)虞胤亲赴贵州安龙朝见
永历帝,同年十月接受指令后由陕西秘密返回山西阳城、沁源山中联络各地抗清武装。
姜瓖的部将牛光天进入太行山区,自称山西总统。高鼎等人则盘据于五台山。直到1655年(顺治十二年、永历九年),他们不仅互相串连,“联络各处贼头”,还派使者前往湖广
均州郝永忠营中领取永历朝廷印劄,“商议联络内外兵马”,并且由郝营派人引导赴云贵同
永历政权直接联系。次年(1656,永历十年)五月初一日,朝廷封
虞胤为
莱国公,仍以
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督军务的官衔深入敌后组织抗清斗争。1658年(顺治十五年)五月,牛光天在
直隶长垣(今属河南省)被
保定巡抚派兵擒获,这已经是
姜瓖反正差不多十年之后了。
评价
山西、陕西等地的大规模
反清复明运动坚持了一年之久,终于被占压倒优势的清军扑灭。尽管由于所见史料的限制,这场抗清斗争的全貌和组织情况比较模糊,但已经可以从中看出北方汉族百姓为反对满洲贵族的暴虐统治而展开的殊死斗争,丝毫不逊于南方。
然而纵观全局,清初的
复明运动并不能局限于南方,
姜瓖等人领导的反清决不是一般的兵变或叛乱,而是北方复明势力同清朝的一次大规模较量。同时还是以拥护
南明永历朝廷为宗旨遍及全国的复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史稿》说,“其无所附丽而以叛闻者为姜瓖”,是完全错误的。
山西人民的反清斗争高潮的兴起,是清朝统治集团实行严酷统治的必然结果;山西人民的反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实行一些让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