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才子,是明朝
解缙、
杨慎及
徐渭三人通称。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以及官方认为,无论从博学才学和当时的影响力以及对
中国文学的贡献,解缙最强。
之首解缙
解缙(xie jin)(1369一1415年)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明朝第一位
内阁首辅。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
鉴湖(今
江西省
吉水县文峰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进士,官至
翰林学士。祖父
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年)进士,授
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
东莞县尹;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
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其母
画地为字,于褪概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属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涌数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
四书》、《
五经》,贯穿其义理。洪武二十年(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选为
庶吉士,读中秘书。
明成祖时,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后又兼
右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
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初入仕时,甚受
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对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日上
万言书,剖切陈词。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阉,
薄赋敛,减德役,焚经咒,绝鬼巫,裁
冗员,节流开源,以苏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当择贤者,授职当最德才;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实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
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连妻子,捶楚不加于属官。
奏疏呈上,太祖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
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缙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
解缙初入仕时,曾指责
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上疏诬告解缙。明太祖
朱元璋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并贬他为
江西道监察御史。
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朱元璋处死,解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他又代御史夏长文革疏《论袁泰奸黠状》,历陈御史
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处罚,对此怀恨在心。朱元璋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
朱棣登基,解缙升任翰林
侍读。随后成祖建立文渊阁,解缙与
黄淮、
杨士奇、
胡广、
金幼孜、
杨荣、
胡俨等进文渊阁
参预机务,
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开始。不久,又迁为
翰林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
列女传》,书成,朱棣赏赐银币。其后又主编《
永乐大典》。
《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不仅是一部大典,更是一座光耀古今中外的
中华文明的丰碑。
《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
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博览杨慎
杨慎(1488—1559年),
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明代文学家,
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
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年),
殿试武宗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众臣因“大议礼”,违背世宗意愿受
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
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
宿金沙江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 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借疏海口
占田观刈稻纪谚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
海风行龙关歌烟波杨慎在
前七子滇海曲》12首、三峡《
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
于役江乡归经板桥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四句送行语,构思新颖,别致清新。
杨慎
对文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
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
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
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汉杂事□辛》事皆淫艳而言辞端雅,不见鄙秽。他早年的疏奏《丁丑封事》,规劝
正德皇帝新都县八阵图记》、《碧□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另外他还著有《宴清都洞天玄记》、《
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
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著,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如《
丹铅总录》、《
谭苑醍醐》、《艺林伐山》、《
升庵诗话》、《
词品》、《书品》、《
画品》、《大书索引》、《
金石古文》、《
风雅逸篇》、《
古今风谣》、《
奇字韵》、《希姓录》、《
石鼓文音释》等等,还有《
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
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这些著述往往有独到之见,或可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
学术价值。然而,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不实之处。
杨慎的著作很多。据《
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除诗文外,杂著多至 100余种。
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 298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
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此集
万历间
四川巡抚张士佩所编订,取杨慎《丹铅录》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包括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著41卷。其杂著合集另有明焦□辑的《
升庵外集》100卷,明杨金吾辑的《升庵遗集》26卷。词、散曲、弹词另辑有《
升庵长短句》 3卷,《
陶情乐府》4卷,《
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
多才徐渭
徐渭(1521—1593年),是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
山阴(今
浙江省
绍兴)人。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
徐渭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最后入狱七、八年。获释后,为
辽东总兵
李成梁之子辅导,离开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他中年学画,继承
梁楷减笔和
林良、
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画水
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
湿笔、
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他自己尤以书法自重。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一个徐渭,让
郑板桥、
齐白石甘愿成为青藤门下走狗。
袁宏道等称赞他的书法“笔意奔放”,“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他画的《
黄甲图》,峭拔劲挺,生动地表现了螃蟹爬行、秋荷凋零的深秋气氛。作品流传的较多。著作有:《四声猿》、《
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徐文长全集》等。传世著名作品有《
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
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
人物评价
徐渭与
解缙、
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郑板桥对
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文学家、艺术家木心评其为“十足的天才”。他能谋善断,几乎一己之力尽破多年的倭寇之患,晚年悉心培养名将
李如松,使其建立不朽功勋。徐渭的诗,被袁宏道尊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
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中国
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