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母帖》又名《永兴帖》。《右军书记》无录文。《鼎帖》、《二王帖》、《
戏鸿堂帖》、《
快雪堂帖》、《翰香馆帖》收刻。《宣和书谱》录有《永兴帖》目。
嫁给胡母氏的堂妹一切平安,她原来住在永兴,离这里(
会稽)大约七十里地。我在官职上,诸事极不顺利,近来又非常忙碌、匆忙。堂妹来信说,有信交给其家婢女,但前去问此来信,并没有此信的消息。
《胡母帖》“胡母氏从妹平安”中的
胡母,复姓,读音为hú wù。从妹,未详何人。胡母氏的郡望为泰山
奉高县,王羲之从妹所嫁胡母氏,指胡母辅之的儿子胡母谦之。永兴,属会稽郡,在山阴西北面,今浙江
萧山县。“吾在官,诸理极差”句,“在官”是指王羲之在会稽内史任上,即公元351年——355年(晋永和七年至十一年间),言“诸理极差”,指为政之事。王羲之为会稽,曾为两件事所扰:一是东土荒灾;一是
王述复出后对会稽刑政方面的刁难,王羲之因而深以为耻。辞郡之事,亦由此导致。
《胡母帖》看似平淡,实以熟练笔法强化了字的连接,笔断意连。除行距宽疏,字距也字字拉开,增加一份散淡意境。在诸多的信札中,《胡母帖》与《诸从帖》格外匀称灵秀,平和典雅。
清代
姚配中《论书诗自注》说:“不按则血不融,不提则筋不劲。”《胡母帖》中运笔刚柔并济,疾徐有致。疾则彰显筋力,徐则血肉丰满。“氏、在、顷、复、信”等字铺毫运力,笔笔送到,字字刚劲有力。“平、安、永、兴、示、云”等字柔姿绰约,尤以“平安”二字更见缥缈。“母”字骨藏肉圆,“从”字骨肉匀和。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
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十七帖》目录主要依据收藏于
香港中文大学的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楼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
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