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俣(1079年—1122年),
高丽王朝第16任君主(1105年—1122年在位)。字世民,是
高丽肃宗之子,1100年被立为王太子,1105年继承王位,1108年获
辽朝册封为
高丽国王。即位两年后派
尹瓘、
吴延宠征伐女真,修筑
东北九城,先胜后败,1109年将九城归还女真。后在
辽金战争期间拖延辽朝的出兵援助要求,并趁机夺取
保州,改名义州,使高丽疆域抵达
鸭绿江。任内还强化对宋邦交,从
宋朝引进
道教,建立道观福源宫。王俣以崇儒好文著称,他改革学校制度,自己也热衷文学创作,有《睿宗唱和集》刊行于世(今亡佚)。死后
庙号睿宗,
谥号文孝,葬于裕陵。
人物生平
登上王位
高丽文宗大康五年(1079年)正月初七,高丽王子鸡林公王熙与其王妃柳氏之间的长子诞生,取名为俣。大安十年(1094年)被封为
检校司空、
柱国,后升为
太尉。寿昌元年(1095年),其父王熙即位,是为
高丽肃宗,寿昌六年(1100年)正月二十八日,王俣被立为王太子,同年十月被
宗主国辽朝册封为三韩国公,乾统四年(1104年)四月获
辽天祚帝的加册。乾统五年(1105年)十月,肃宗在从西京(今朝鲜
平壤)返回
开京的途中薨于开京长平门外,王俣奉遗诏即位于重光殿,是为睿宗。
睿宗继位头一年的夏天,高丽发生了大旱,睿宗认为是上天
谴告,下诏令百官各上
封事,对朝廷过失直言不讳。这些封事大多是针对肃宗的举措,睿宗对部分建议予以采纳,但坚持使用钱币一项。除此之外,肃宗的另一项既定方针亦为睿宗所继承,就是北伐
女真。
征伐女真
肃宗时,高丽曾两次主动进攻女真,都吃了败仗,被迫屈辱求和。但肃宗仍不甘心,他向神佛发誓要打败女真,并采纳
尹瓘的建议,设立“别武班”以提高军力,尤其注重
骑兵建设,欲一雪前耻。但肃宗还没等到“别武班”派上用武之地,便溘然长逝了,征伐女真的计划也被搁置在一边。睿宗即位后,派使者祝贺
完颜乌雅束(金康宗)继承女真(
完颜部)酋长之位,乌雅束也派人来高丽修好,边境一度呈现和平局面。到了乾统七年(1107年)秋冬之交,高丽边将报告女真骚扰边境城堡,并秘密讨论事情,居心叵测,睿宗得报后,拿出了藏于重光殿佛龛的肃宗誓疏,出示给宰枢两府大臣看,并表示:“女真本勾高丽(
高句丽)之部落,聚居于盖马山东,世修贡职,被我祖宗恩泽深矣,一日背畔无道,先考深愤焉。尝闻古人之称大孝者,善继其志耳。朕今幸终达制,肇览国事,盍举义旗、伐无道,一洒先君之耻?”大臣们读了誓疏后流泪说:“圣考遗旨深切若此,其可忘诸?”然后上书请继承先志,讨伐女真。然而面对这种大事,睿宗仍然犹豫未决,命平章事
崔弘嗣在太庙占卜,发现卦象从
坎卦变成
既济,于是决策出兵。乾统七年(1107年)闰十月二十日,睿宗在顺天馆南门阅兵,十一月二十四日,睿宗来到西京,因为
日官说西京适合调兵遣将。睿宗任命主持“别武班”训练的平章事
尹瓘为元帅,知枢密院事
吴延宠为副元帅,于十二月初一日在西京太祖真殿前将
鈇钺授予尹瓘,挥师17万(号称20万),浩浩荡荡地讨伐女真。
尹瓘出兵前,先欺骗女真人说高丽将释放之前被扣押的
女真人,但必须要女真使者到边境接人,
乌雅束信以为真,派完颜部的阿聒和乌林荅部的胜昆率数百人去高丽边境,被尹瓘设计伏杀。随后尹瓘兵分四路越过
千里长城,水陆并进攻击女真的
曷懒甸地区。女真人寡不敌众,纷纷撤退,高丽军在石城、伊位洞等地大破女真,攻陷了135个村落,拓地300里,“俘虏逾于半万,
斩馘近于五千,委积散于
闾阎,奔走交于道路”。尹瓘在新开拓的曷懒甸地区先筑雄、英、福、吉四州城池,翌年二月增咸州大都督府和公崄镇防御使,三月又增宜州、通泰、平戎三城,是为
东北九城,移南界人户来填充,以公崄镇之先春岭为界,名字均为睿宗钦定。尹瓘还在英州城中创建护国仁王、镇东普济二寺,以了却肃宗的心愿。尹瓘、吴延宠在击退女真多次小股反击后,于乾统八年(1108年)四月凯旋
开京。
乌雅束在获悉高丽占领
曷懒甸的消息后撤走,其弟
阿骨打(金太祖)力排众议,请求收复曷懒甸,于是乌雅束派异母弟
完颜斡赛(高丽称为吴舍)进攻高丽,击溃高丽军,围困雄州,斡赛旋因母疾而离军。睿宗先后派
吴延宠和尹瓘救援雄州,一度驱逐女真人。暂代完颜斡赛的
完颜斡鲁也修筑九城,与高丽九城相对,以示决不妥协之意。随后女真围困吉州,睿宗又派吴延宠去救吉州,此时斡赛复归指挥,于乾统九年(1109年)五月在公崄镇大败吴延宠所率的高丽军。睿宗听说败绩后,一面派
尹瓘率军救援,一面打算适可而止,抛弃东北九城这个累赘。当时,
乌雅束派里弗、史显(实现)来高丽,试图军事、外交双管齐下,收回曷懒甸地区,尹瓘让使者去开京面见睿宗。六月二十六日,史显等来到开京,睿宗接见于宣政殿南门并听取了他们请还曷懒甸的诉求。在召集百官会议后,睿宗于七月决定撤军归城,并与女真酋长盟誓,约定女真世世代代不侵犯高丽,年年朝贡。睿宗之所以将九城归还女真,表面上看是接受女真人的恳请,实际上是高丽战略判断失误,以为扼守住了要地,其实事与愿违;开拓九城后又不堪女真的骚扰,只能坐困孤城;高丽国内的饥馑和旱灾也不允许继续用兵,尤其是大臣金缘(后改名
金仁存)提醒的
辽朝问责的可能性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睿宗在占领曷懒甸不到两年后主动放弃,使高丽的损失最小化。事后宰相
崔弘嗣、谏官金缘等不断弹劾尹瓘、吴延宠丧师误国之罪,睿宗只削去他们的官爵和功臣号,不久后官复原职。睿宗的女真征伐(
曷懒甸之战)便以这种虎头蛇尾的结局收场了。
应付辽金
睿宗在位前期继续保持与
宗主国辽朝的
宗藩关系,与辽朝往来密切。继位后便派金缘赴辽告哀,辽朝派耶律演、
左企弓来祭奠肃宗,并归还了肃宗朝征伐女真时逃入辽朝的高丽散兵12人,赐给《
大藏经》。睿宗守丧期满后,
辽天祚帝派萧良、李仁洽来高丽册封睿宗为守
太尉兼
中书令、
高丽国王(后加封为推诚奉国功臣、
开府仪同三司、
检校太师、守太尉兼中书令、
上柱国、高丽国王),这是乾统八年(1108年)二月的事。乾统九年(1109年)二月,睿宗派李汝霖出使辽朝,奏报讨伐
女真、修筑九城之事,后又派李国琼去辽朝奏报归还九城,辽朝对这两次奏报都予以嘉奖。
随着女真的迅速崛起,辽丽关系进入尾声。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领袖
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在
宁江州、
出河店先后打败辽军,势力大增。是年十一月,辽朝派遣的横宣使耶律谘(一作耶律咨春)、李硕来高丽,要求高丽“速整戎士,取便拣取要路,迎迓相助,除灭其贼”,获得高丽答应。次年春,辽朝回诏于高丽,令其先行练兵。八月,辽朝再次督促高丽出兵助攻女真,高丽已经在之前的
曷懒甸之战中与处于上升期的女真对仗,尝到苦头,自然是吃一堑长一智,不可能再次横挑强邻,但又无法违抗
宗主国的命令,因此睿宗命重臣讨论此事,睿宗再三询问,还是没讨论出结果。十一月,
辽天祚帝欲亲征阿骨打,第三次催促高丽出兵,高丽依旧迁延不决,终究还是按兵不动,最后仅空洞地表示“乃缘地塉以民贫,实愧兵疲而力弱,虽未能于应接,庶小助于荡除,然不待
王人之就观,预令将卒以分发,东邮勾集,御寇贼以遮屯,北鄙防闲,俟奸凶之闪入”。很快,辽军便在
护步达冈之战中惨败,局面一发不可收拾,高丽派到辽朝的节日使
尹彦纯、进奉使徐昉、贺正使李德允及探询三使下落的郑良稷被
辽阳的反辽渤海人
高永昌扣押,高丽使者们被迫上表称贺,并把给辽朝的贡品送给高永昌后被遣回,睿宗得知情况后将他们下狱治罪。天庆六年(1116年)三月,睿宗派人给处于金军围困中的辽朝
保州(今朝鲜
义州)守军送去粮食1000石,但被守将辞退。同年四月,阿骨打派使者阿只来高丽,睿宗获悉辽朝崩溃之状,乃接受中书门下省之建议,停用
辽朝年号,改用
干支纪年(但除公文外多用
宋朝年号)。庚子年(1120年)七月,辽朝派乐院副使萧遵礼来高丽,重申出兵助攻之命,此时高丽与辽朝的宗藩关系已绝,自然无从听命。
与此同时,阿骨打也在拉拢高丽。他在天庆五年(1115年)建元称帝,国号
大金,丁酉年(1117年)春以“兄大女真金国皇帝致书于弟
高丽国王”(一说“大金国皇帝寄书于高丽国皇帝”)开头的国书送致高丽,申明两国结为兄弟的修好之意。然而,大概是出于高丽对女真的固有优越感,绝大部分高丽大臣都反对与金朝称兄道弟,甚至还有人提出斩了金使,唯独御史中丞金富辙(后改名
金富仪)上疏主张顺从金朝要求,遭到宰枢大臣的嘲笑排斥,
不报其上疏。两年后,阿骨打再次遣使报聘于高丽,并告知其连破辽军的消息。高丽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面将
千里长城加高三尺,以加强对金朝的防备;一面派中书主事曹舜举报聘于金,因国书中强调完颜氏源自高丽而被阿骨打拒绝受理。
在
辽金战争的混乱期,高丽趁机取得一大实利,就是夺取
保州(又作抱州、把州)及
来远城。这两座城池是
高丽契丹战争期间契丹(辽朝)为监视高丽而在
鸭绿江东岸修筑的,对高丽来说如同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骨鲠在喉,多次请求撤城而未果。丙申年(1116年)金军围攻两城,睿宗一面派人招谕辽朝守将耶律宁,一面派人去金朝告知该地本为高丽土地,阿骨打予以原则上的同意。丁酉年(1117年)春,睿宗以宰相金缘判西北面兵马使,负责北部边防,同年三月,耶律宁等因缺粮而向高丽借粮,高丽要求归还两城人物才能借粮,耶律宁等只好率官民弃城逃走,将两城移交高丽,金缘派
崔弘宰接管两城,并奏报睿宗。睿宗闻讯大喜,感慨道:“历代有心鸭渌为界,而势不可得,今则不劳兵革,一旦收取二城,拓地开疆,施设关防,不为不广。”遂改保州为义州防御使,至此高丽疆域才真正抵达
鸭绿江(之前只达到
鸭绿江口)。但是,金朝又要求高丽必须上表请求才能许可保州归属高丽,直到仁宗朝,保州问题才获最终解决。
对宋交流
睿宗在位时,高丽与
宋朝的交流到达了最高潮。从乾统八年(1108年)到戊戌年(1118年),睿宗向宋朝派了八次使节,宋朝则在睿宗在位时期向高丽派了五次使节。
宋徽宗给予高丽莫大的恩宠,于乾统十年(1110年)和丁酉年(1117年)两次御笔亲制诏书颁给高丽,睿宗也亲制表文谢恩。而且,此前由于高丽国王并非宋朝册封,所以给宋朝的表文中均称“权高丽国王”(或权知高丽国王),而宋徽宗则去掉“权”字,以示尊重,其后更将高丽使节升格为“国信”级别,地位抬高到
西夏之上,与对辽邦交同归
枢密院管理(之前为
鸿胪寺)。天庆五年(1115年),睿宗派遣金端(《
宋史》作金瑞)、甄惟底、赵奭、康就正、权适五人去宋朝
太学留学,宋廷设置专门的博士来教导他们。丁酉年(1117年)春,宋徽宗亲策高丽进士,赐权适等4人
上舍及第,同年夏送其回国(康就正、甄惟底二人先后在宋朝死亡)。宋朝颁赐给高丽
大晟乐及各种祭器、药物、书画和奇珍异宝,并且派遣七名医官来高丽治疗疾病、传播医术(《
宋史》记载为两名),
宋徽宗还曾赐
御笔匾额“能仁之殿”,太师
蔡京赐亲笔匾额“靖国安和之寺”,睿宗死后,宋徽宗又亲制祭文。总之,睿宗时期是宋丽关系最密切的阶段。
在宋朝与高丽的蜜月期之际,高丽也看出了宋朝的外强中干。天庆元年(1111年)金缘出使宋朝,宋徽宗待高丽使节甚厚,但金缘看到宋朝“
丰亨豫大”、奢靡浪费的场面反而感到寒心,将情况如实报告睿宗。天庆六年(1116年)六月,宋徽宗向高丽颁赐新制的
大晟乐,高丽于同年七月派
李资谅、
李永去宋朝谢赐大晟乐,宋徽宗在睿谟殿亲自赐宴,命李资谅赓和御制诗,并予以嘉奖,临行前徽宗密谕高丽协助宋朝联络
金朝,李资谅谢绝道:“女真
人面兽心,夷獠中最贪丑,不可通上国。”宋朝大臣反而认为高丽为了独占与女真的贸易而说了谎。依高丽世子
王楷名义的请求,宋朝于戊戌年(1118年)派遣七名医官来高丽,两年后医官们回国,高丽通过宋朝医官给宋徽宗捎话说女真不可交,应顾全兄弟之国的情义,联辽灭金,而非联金灭辽,但为时已晚,宋金最终还是达成了
海上之盟(宋朝方面的说法是两名医官,据说他们回国后被毒害)。
值得一提的是,睿宗时期,宋朝的
道教臻于极盛,并影响了高丽,睿宗也成为高丽诸王中与道教走得最近的国王。乾统七年(1107年)闰十月十八日,睿宗开始在玉烛亭供奉道教
三清之一的
元始天尊,命令每月
斋醮。睿宗一朝十七年间,见于《
高丽史》的斋醮有30次,其中国王亲醮20次,甚至睿宗还曾在讲论
儒家经典的清讌阁破天荒地命大臣讲《
老子》。
宋徽宗听说高丽兴起道风,于乾统十年(1110年)所派的
王襄、
张邦昌使团中附带两名道士去高丽传教。受到睿宗宠幸的李仲若也去宋朝学习道教,学成归国后建议设立道观,于是睿宗下令营建高丽的国家道观——福源宫,置道士十余人,填补了高丽道教的空白,使高丽像宋朝一样具备了儒释道三教鼎立的格局。据说睿宗生前还想大规模推广道教,使之取代
佛教而成为高丽国教。但这显然是夸大之词,睿宗虽然崇尚道教,却从未受过
道箓,反而七次受
菩萨戒,佛事活动也不曾中断过,并且还将宋朝传来的
舍利迎入宫中供奉,可知睿宗并不可能因为道教的流行而改变佛教信仰。
实行新法
睿宗在位时期,高丽继续受
宋朝“新法”的影响,改革更加深化。与此同时,也有反对新法的声音出现,如参知政事
高令臣认为“祖宗成宪具在,不可纷更,但守而勿失可也”,肃、睿两朝的首相
崔思诹“不肯轻变祖宗之法,又不肯作为新法,以扰风俗”。但是睿宗仍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官制改革、教育改革及社会改革等。睿宗即位之时,吏治比较腐败,导致“流亡相继、十室九空”的状况出现,为此睿宗实行
殿最考课之法,整顿吏治,又在一些州县设置“监务”一职,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天庆二年(1112年),睿宗设置惠民局,负责给贫民施药,翌年设置礼仪详定所,负责整理高丽的典章礼制。这些举措都可能是借鉴或模仿当时宋朝的做法,如
宋徽宗设立
安济坊等福利机构、热衷于“制礼作乐”等。
睿宗朝最引人注目的“新法”在于文教方面。自从
崔冲兴私学后,私学日益兴盛,与之相对的是官学的衰落,这时宋朝实行“
三舍法”,给了高丽很大启发。于是睿宗起用宋朝
福州人
胡宗旦,展开教育改革。乾统九年(1109年)七月,睿宗在国学设置七斋,其中六斋分别讲授六种
儒家经典,另有一斋为
武学。丙申年(1116年)设清讌阁和宝文阁,睿宗在那里与儒臣讲论经史。己亥年(1119年)设养贤库,储存奖励学术的基金,同时广设学舍,置儒学60人,武学17人,起用近臣进行管理,选取名儒作为博士,以求培养人才。
壬寅年(1122年)三月二十三日,睿宗在香林亭与宰枢大臣宴会,忽然发现背有微瘇,便赶紧回宫,由于内医
崔思全的误诊而恶化,到四月病重,遗诏传位于太子
王楷。四月初八日薨,死后
庙号睿宗,
谥号文孝,后累朝加谥为明烈齐顺文孝大王,葬于裕陵。
轶事典故
交游郭舆
睿宗与
李资玄、
郭舆等道流人物过从甚密,尤其是郭舆,他是大臣
郭尚之子,入仕不久后退隐山林,睿宗在太子时就将他征召到身边。郭舆常以乌巾鹤氅侍奉在睿宗左右,睿宗多次与之置酒唱和或研讨文学,人称金门羽客(可能是效仿
宋徽宗对道士
林灵素的称呼)。后来郭舆想出宫居住,睿宗先在西华门外赐
别业,后在城东若头山的一个山峰上为郭舆构筑一室,赐堂号虚静,斋号养志,并亲书赐额,又称东山斋。睿宗曾微服私访此斋,适逢郭舆不在,睿宗徘徊再三后赋诗题壁而还,该诗被誉为“汉帝白云之词,唐皇舞凤之笔,实兼而有之,古今所无也”(诗见下文)。睿宗还曾在此斋拉着郭舆的手,令其
口号,可知郭舆所受的恩宠无人能及。
因诗触怒
睿宗热爱音乐,妓女玲珑、遏云因善歌得宠,国学生高孝冲作《二女诗》来讽刺,被人告发,触怒睿宗。不久高孝冲参加
科举考试,由于睿宗习惯亲自阅卷,所以不仅取消了他的应举资格,而且还将其下狱(一说是高孝冲在应举时作《四无益诗》而被黜)。幸亏睿宗宠臣
胡宗旦上书营救,高孝冲才获得释放,后在仁宗朝终于登第。
个人作品
高丽睿宗是一位以爱好文学著称的君主,他与处士郭舆等酬唱的诗歌被辑为《睿宗唱和集》两册,可惜该书今已亡佚。《
高丽史》中有他多次赋诗的记载,不过并未记载诗的内容,只有《咏月诗》中的尾联“他日吾民跻富寿,好酬佳节燕公卿”被记录下来。此外还有他填词的记载,如《万年词》、《
临江仙·仙吕调》、《
寿星明》等,但内容没流传下来。天庆七年(1117年),睿宗亲撰上
宋徽宗的谢恩表,这在高丽诸王中是独一无二之举。在《大觉国师文集》、《
破闲集》、《
东文选》、《
东国舆地胜览》及《平山申氏高丽太师壮节公遗事》等文献里,收录了睿宗的一些文学作品,其中
乡札歌谣《
悼二将歌》(1120年睿宗在西京观赏
八关会杂戏时,看到在公山之战中为保护
王建而战死的开国功臣金乐、
申崇谦的偶像后有感而作)尤其受到后世重视,因而睿宗成为高丽仅有的三名留下名字的现存歌谣作者(另外两名是
郑叙和
安轴)。另一首歌谣《
伐谷鸟》是睿宗为鼓励群臣进谏所作,虽然《高丽史·乐志》未记录歌词,但《时用乡乐谱》中记载了歌词的《
维鸠曲》被认为可能与《伐谷鸟》是同一作品。睿宗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一表、一赞、七诗、一歌,为文学作品传世最多的高丽君主。
九重帝所,颁异渥以荐来;一幅天书,谕至怀而特厚。拜承之际,感涕无从。窃惟东海之
梯航,世冒中天之雨露。臣祖文王之述职,戴
元丰之大恩;臣父肃王之抚封,及
崇宁之慈泽。念臣庸昧之质,传家忠孝之风,享上滋恭,修方且旧。伏惟皇帝陛下,
虞舜聪明而稽古,
商汤勇智以济时。铸宝鼎以奠九州,作大晟而继六代;讲
明堂配帝之礼,严
辟雍养士之仪。顾旷世以遭逢,益驰诚于向慕。遂遣子弟,请入序庠,通言虽托于
象胥,
出谷企迁于乔木。岂意包容之德,加药育于学黉;又令斅道之归,稍知方于儒术。召宫庭而试艺,縻官秩以荣归;曲烦款密之辞,仍作褒嘉之旨。龙蛇落笔,挥神翰之纵横;云汉回天,敷睿文之高妙。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毕举圣人之能事,丕承列考之遗风;至仁均覆于万邦,殊眷独深于小国。每见使者,示宴劳于内中;或策诸生,赐亲临于便殿。因以手诏,优加宠灵,臣敢不
祗服训辞,
对扬休命?
缄藏十袭,不惟传子以及孙;劝勉一方,期致移风而易俗。以兹薄效,永答殊私。
化身返本,遗教流东。闲生觉智,弘阐宗风。义想(湘)始祖,
元晓同时。今继芳躅,其惟国师。
割爱王宫,专精佛道。幼学生知,上乘超悟。庄慕先哲,远游中华。轻涉沧海,历参作家。
贤首智者,
因明律钞。求索诸宗,密传众妙。星霜换律,瓶锡登途。天子送劳,国人迎苏。
慧炬重明,愿轮载辖。大心丈夫,弘法菩萨。机锋不露,微应难藏。身生玉粒,口出火光。
法堂动摇,神物来护。众皆赞扬,师不回顾。辽皇施信,
倭国寄经。人天蒙福,遐迩归诚。
圆宗类聚,释菀(苑)词编。后生模范,历代流传。绘事虽工,
灵台莫状。略记声熏,但伸赞仰。
愿得平生见,思量日渐加。
高贤志难夺,其奈予心何?
西出都门胜地隅,万重宫阙枕江湖。
昨日文章争唱和,今朝歌吹作欢娱。
别馆逢人拟谪仙,上楼同望晚江船。
吟搜好景劳诗笔,笑得欢情付醉筵。
红叶黄花当此日,绿杨芳草忆前年。
只将亲意忘时态,忍抱狂吟继雅篇。
溟濛海气今驱去,月上秋霄照碧天。
清江西壁耸莲宫,物像超然拟阆风。
绕郭峰峦争缥缈,满林花木斗青红。
雨天轮楫填楼下,月夜笙歌泛水中。
今见罩纱神考迹,感伤依旧意无穷。
路险东明阙,停轮解驾牛。
藻殿常开户,珠帘不下钩。
胜游真可惜,后约更高秋。
何处难忘酒?寻真不遇回。书窗明返照,玉篆掩残灰。
方丈无人守,仙扉尽日开。园莺啼老树,庭鹤睡苍苔。
道味谁同话?先生去不来。深思生感慨,回首重徘徊。
把笔留题壁,攀栏懒下台。助吟多态度,触处绝尘埃。
暑气蠲林下,熏风入殿隈。此时无一盏,烦虑涤何哉?
忠义明千古,死生惟一时。
为君蹈白刃,从此保王基。
主乙完乎白乎(舍身护君王)
心闻际天乙及昆(赤胆忠心薄天际)
魂是去赐矣(魂去两茫茫)
中三乌赐教(身教言传可歌泣)
职麻又欲望弥阿里剌及彼(尽职尽责志更新)
可二功臣良(善哉二功臣)
久乃直隐迹乌隐现乎赐丁(英魂长在永不息)
人际关系
历史评价
影视形象
《风云儿》(1968年韩国电影),金东园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