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
中国境内的资源
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滩涂等在中国都有大面积分布。但是,中国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与林地所占的比例小。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山区
土地资源
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全国共有耕地12758万公顷、园地2011.3万公顷、林地28354.6万公顷、草地26428.5万公顷、湿地2356.9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96.8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18.6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9.6万公顷。
森林资源
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全国共有林地28354.6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9680.8万公顷,竹林地699.2万公顷,灌木林地5835.8万公顷,其他林地2138.8万公顷。2023年,全国完成造林399.8万公顷(5997万亩),种草改良437.8万公顷(6568.5万),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5万亩。
截至2023年,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高质量国土绿化,森林面积由十年前(2014年)的31.2亿亩增加到现在的34.65亿亩,森林覆盖率由21.63%提高到24.02%,森林蓄积量由15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94.93亿立方米。
中国森林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平原,以及辽阔的西北地区,森林却很稀少。中国森林树种丰富,仅乔木就有2800多种,珍贵的特有树种有银杏水杉等。为保护环境和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中国人工林面积已达3379万公顷,已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的主要林区有: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林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西南林区,包括横断山区、喜马拉雅山麓、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的林区,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林区,包括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丘陵山区,是中国最主要的人工林区。此外,中国还有广阔的防护林体系。比如,覆盖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防护林带,全长7000多公里,范围约2.6亿公顷,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4,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
草地资源
2022 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全国共有草地 26428.5 万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 21329.7 万公顷,人工牧草地 58.7 万公顷,其他草地 5040.1 万公顷。
中国草地面积39.68亿亩,居世界第一,占国土面积的40.9%。
中国草原具有丰富的植被生态类型和草原景观类型,拥有大量世界著名优质牧草的野生种伴生种,同时,位于中国西南的青藏高原孕育了全世界最独特的高寒草原类型,形成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众水发源地。草原定位实现从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为主的根本转变,草原持续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十年前的23%下降到10.09%,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50.32%。
从全球草原分布格局看,中国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草原景观和植被成分,拥有原生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沼泽草地和次生的灌草丛。
古地理研究证明,中国草原形成于7000万年前,草原分布自东北平原跨越大兴安岭,经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直达青藏高原的南缘,绵延约4500千米,南北相距31个纬度,囊括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5种气候类型,年降水量从不足50毫米到2000毫米,海拔则从-100米至8000米。
不考虑草原的自然地理特性,仅从行政区域分布看,中国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前3个省(区)为西藏、内蒙古、新疆。其中,西藏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9%;内蒙古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06%;新疆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4.58%。北方其他草原面积较大的省份包括青海、甘肃、四川、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南方草山草坡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秦岭-淮河一线(约北纬33°)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
不同的草原自然地理条件差别较大,导致草地生产力有别,比如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原,其载畜能力就不如北方典型草原。从畜牧业的发展来看,中国当前主要有六大牧区:内蒙古是全国最大的牧区,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等;新疆是全国第二大牧区,优良畜种有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和伊犁马等;西藏是全国最大的高原牧区,居第三位,是牦牛的主要产区。青海、甘肃、川西北牧区分别是全国第四、第五和第六大牧区。青海牧区,主要畜种是牦牛,还出产驰名中外的河曲马
中国草原基本格局:北方温带草原、青藏高寒草原、南方草山草坡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具体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各类草地在全球气候坐标轴上占据着固定的位置,并与其他生态系统保持着特定的联系:草地一般位于从湿润森林地带两侧向干旱荒漠地带过渡的中间区域,草地地带的一端是森林生态系统,另一端是干旱(高寒)荒漠生态系统;靠近森林一侧,气候湿润,草群繁茂,生物种类丰富,分布着草甸草原;靠近荒漠一侧,雨量减少,气候干旱,草群低矮稀疏,种类单调,常混生耐旱小灌木,分布着干旱荒漠草原和灌丛草原;在湿润草原与干旱荒漠草原之间的广阔地带,分布着典型草原。
中国草原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空间格局和特征,基本上分为三大区域:北方温带草原、青藏高寒草原、南方草山草坡。也有学者将中国草原划分为5个大区,即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区,其实就是把北方温带草原又细分为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和新疆草原区。
具体来讲,东北草原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的东北部地区,其草原面积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覆盖东北平原的中、北部及其周围的丘陵,以及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的山前台地上。
蒙宁甘草原区主要包括内蒙古、甘肃两省区的大部分和宁夏的全部及冀北、晋北陕北草原区,面积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30%左右。高平原是构成该区域草原区的主要地貌特征,如阴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贺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以及陕北北部、甘肃东南部的黄土高原。另外,这一区域内还分布有山地、低山丘陵、平原和沙地等,均分布着不同的草原植被类型。
新疆草原区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北起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界山,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面积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2%以上。新疆草原地处大陆中心,干燥少雨,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以山地草原占主体。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北至昆仑山、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接帕米尔高原,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寒草原区,包括青海西藏两个省区的全部和甘肃的西南部、四川的西北部、云南的西北部等,面积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32%以上。该区域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带分布规律:山谷地区为草原,森林的上限为高山草原和高山冻原
在中国南方诸省,存在着大片的草山草坡和林间草地,以及大量的零散分布的“三边”草地,统称为南方草山草坡。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包括四川(西部阿坝甘孜小凉山部分地区除外)、云南(迪庆地区除外)、贵州湖南湖北皖南、苏南、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在内的各类山丘草场。
总的来看,中国草原以温带草原为主,分布广、类型多。天然草原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区,北方草原区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80%。南方的草地资源多为草山、草坡和疏林草地,面积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
湿地资源
2022 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全国共有湿地 2356.9 万公顷。其中,红树林地2.9万公顷,森林沼泽220.7万公顷,灌丛沼泽75.4万公顷,沼泽草地1112.9万公顷,沿海滩涂149.6万公顷,内陆滩涂602.2万公顷,沼泽地193.3万公顷。(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中,“湿地”包括“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沼泽地”7 个二级地类。不包含《湿地保护法》中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不含养殖坑塘)、沟渠”以及浅海水域。)
中国湿地面积8.45亿亩,居世界第四。中国是世界上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红树林面积由21世纪初的33万亩增加到45万亩。建立国家重要湿地58处、国家湿地公园903处,指定国际重要湿地82处,认证国际湿地城市13个。
水资源
根据水利部202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23年,全国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大中型水库蓄水总体有所增加,湖泊蓄水相对稳定。全国用水总量比2022年有所减少,用水效率稳步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
2023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42.8mm,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5782.5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少6.6%。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4633.5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7807.1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49.0亿m3。
2023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06.5亿m3。其中,生活用水为909.8亿m3,占用水总量的15.4%;工业用水为970.2亿m3(其中火核电直流冷却水490.0亿m3),占用水总量的16.4%;农业用水为3672.4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2%;人工生态环境补水为354.1亿m3,占用水总量的6.0%。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874.7亿m3,占供水总量的82.5%;地下水源供水量为819.5亿m3,占供水总量的13.9%;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为212.3亿m3,占供水总量的3.6%。
与2022年相比,用水总量减少91.7亿m3,其中,生活用水量增加4.1亿m3,工业用水量增加1.8亿m3,农业用水量减少108.9亿m3,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增加11.3亿m3。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119.5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8.7亿立方米,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增加36.5亿立方米。
2023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19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46.9m3。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47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76,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24.3m3,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77L/d(其中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25L/d)。与2022年相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6.4%和3.9%(按可比价计算)。
地表水资源量
从中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432.0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为1263.2亿m3,国境外流入中国境内的水量为198.7亿m3。
全国入海水量为13123.1亿m3,其中辽河区156.1亿m3,海河区130.7亿m3,黄河区222.6亿m3,淮河区412.5亿m3,长江区7040.0亿m3,东南诸河区1377.0亿m3,珠江区3784.1亿m3。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全国入海水量偏少20.9%。与2022年相比,全国入海水量减少2670.1亿m3,各水资源一级区入海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珠江区、长江区入海水量分别减少1155.5亿m3、819.0亿m3。
地下水资源量
2023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为7807.1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6%,比2022年减少1.5%。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844.3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6197.8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235.0亿m3。
农业用水
中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占全球18%的人口。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m3,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水资源量仅1986m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特别是水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匹配,国土面积、耕地面积、人口和GDP分别占全国64%、60%、46%和44%的北方地区,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8%,“水缺”比“地少”更为严峻。
水资源短缺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不协调。时间上,全年降水的70%-90%集中在6~9月份,冬季很少,年际间变化也很大。空间上,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仅占全国耕地38%,水资源却占全国80%以上;而占全国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
中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着全世界近20%的人口,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全国近三分之二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矿产资源
截至 2022年末,全国已发现矿产资源173 种,其中能源矿产13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2022 年,中国近四成矿产储量均有上升。其中,储量大幅增长的有萤石晶质石墨等。
油气储量
根据 2023 年全国油气储量统计快报数据,全国油气勘查新增探明储量总体保持高位水平,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 4 年稳定在 12 亿吨以上,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合计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 5 年保持在 1.2万亿方以上。南海海域开平11-4油田勘查新增探明储量达到大型规模,成为国内首个深水自营大型油田。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四川盆地合兴场气田安岳气田以及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新增探明储量达到大型规模。鄂尔多斯盆地神府煤层气田和大吉煤层气田新增探明储量达到大型规模。
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7亿吨,其中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2.2亿吨。截至2023年末,全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同比增长1.0%。
天然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812亿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4155.2亿立方米。截至2023年末,全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
页岩气无勘查新增探明储量。截至2023年末,全国页岩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516.1亿立方米。
煤层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179.3亿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61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2.1%。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深层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2484.2亿立方米,对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贡献率达78.1%,深层煤层气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199.8亿立方米,对煤层气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贡献率达74.4%。截至2023年末,全国煤层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348.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0.4%。
在日前召开的2005(北京)石油石化经济论坛上,中石油集团公司发展研究部主任严绪朝说,未来中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从勘探和资源潜力分析来看,石油勘探应主要在前陆盆地、大型隆起带、地层岩性油藏、渤海湾盆地浅层、海相碳酸岩盐及海域(包括滩海)。这些将是中国今后进一步加强勘探的主要目标区,也是今后发现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储量的主战场。
据2024年10月1日自然资源部消息,目前,中国已发现矿产173种,其中45种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列。2023年,中国新发现4个亿吨级油田和4个千亿方级气田,以及山东西岭金矿、四川木绒锂矿、河南夜长坪钼矿等大矿,使中国钨、钼、锑、晶质石墨、磷矿等矿产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优势矿产资源
中国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钨、锡、钼、锑、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矿产,不仅已探明储量可观,居世界第1、2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资源质量高,开发利用条件好,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能力。 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萤石、滑石、磷、石棉等9种,其探明储量居世界第2、3位。但有些矿产质量较差,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钒、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
不足资源及短缺资源
中国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镍、铅、铜、金、银、硼等;短缺的矿产有铬、铂、钾盐天然碱金刚石等。
资源前景
中国除已探明的储量外,还有大量未发现的潜在资源量。
中国煤炭、铁、铝、金、铜、铅锌、银、钨、稀土、锑、钾、磷、镍、锰、钼、锡、铬、菱镁矿、硬岩锂、卤水锂、重晶石、硼矿、萤石、硫铁矿、自然硫等25个矿种还存在巨大潜力。在圈定的47186处最小预测区中,具有大型及以上规模资源潜力的最小预测区就有3176处。在最小预测区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圈出三级预测区3326处,其中具有大型及以上规模资源潜力的三级预测区1532处。在此基础上,项目还分别对25个矿种500米以浅、1000米以浅和2000米以浅的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最终,这些成果形成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一张图”,25个矿种还有多少、分布在哪“一图了然”。
根据2015年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以2010年底为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计,25个矿种中除自然硫、钾、镍3个矿的查明率超过三成,分别达到58%、41%和33%外,其余绝大部分查明率在20%~30%,均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卤水锂、锌查明率低于二成,分别为18%和19%;萤石的查明率低于一成,为3.2%。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绝大多数重要矿产至少还有2/3未被发现和评价,存在巨大找矿空间。
在世界各国中,以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矿产资源最丰富。这几国不但矿产品种齐全,而且储量大。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人均资源
中国资源总量上排名世界第三,虽然人均排名第53位,但是按45种主要矿产资源价值核算,人均排名第10位,可见不论从总量还是人均,中国都是资源大国。另外,还要澄清一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本身就是一个有意误导的概念,由于很多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人口少、地域大的国家,绝大多数国家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初步计算:世界共有人口65亿,中国13亿,其他国家52亿,这52亿人中有近50亿人均草原面积小于中国,40亿人均矿产小于中国,10亿人均耕地小于中国,25亿人均水资源少于中国……
参考资料
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4-02-29
国家森林资源智慧管理平台.国家森林资源智慧管理平台.2024-09-13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7 16:29
目录
概述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