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贷款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需要资金时,从农村信用社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取得,并约定额度、期限和利率,到期归还
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行为。
贷款特点
信用社贷款的特点信用社经营的主要业务是农村信贷,其业务手续和技术操作与
国家专业银行基本一致,因此,国家专业银行关于农村信贷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在信用社同样适用,也同样具有
约束力。但是,由于信用社的性质、地位、作用等与国家专业银行不同,因而在贷款的具体操作上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
贷款对象的
广泛性信用社的贷款对象涉及农村各种
所有制、各个领域,它包括:
1.从事农、林、牧、副、渔等各业的承包户、
专业户和农村合作
经营单位。
2.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
独立核算的乡(镇)办、村办、组办、户办和各种形式的联办企业或新的
经济联合体。
3.有
经营收入和还款有保证的农村文教卫生、科研等事业单位。
4.绎有关部门批准从事
手工业、商业,运输、建筑、服务业等农村个体经济户和经济联合体。除此以外,
资金实力雄厚的信用社还可以对
国家专业银行的信贷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与之交叉发放贷款。当然,由于信用社的性质决定其贷款支持的重点是
农业生产,其它只能在满足农业
生产资金有余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地支持。
(二)贷款经营的灵活性信用社贷款经营的灵活性,是指信用社在党和国家政策、法令和
计划指导下,按照比例管理的原则独立自主地经营
信贷业务,充分发挥
民间借贷作用,诱导农村资金合理流动。
1.贷款范围和用途上的灵活性。
信用社发放贷款的用途和范围是在保证农业生产所需资金的前提下,依据
国家产业政策,根据自己的资金力量确定“资金使用序例”,即:先种养业,其他农业,后乡镇企业、
个体工商业、社员生活和其他工商业。在自身资金实力可能的情况下,只要国家政策、法令允许生产和经营的项目,确能实现预期经济效益归还贷款者,信用社均可以发放贷款支持。
信用社发放贷款,在符合国家政策、法令和
贷款原则、确保经济效益和按期收回的条件下,对于使用贷款客户的自有资金比例可以适当放宽。对
流动资金贷款,按企业定额流动资产计算,自有流动比例只要不低于30%;固定资金贷款,按项目投资总额计算,自有资金比例不低于50%即可。对农业
发展项目,上述两项比例还可以适当降低。在贷款期限上,可长可短,流动资金贷款以最长不超过两年为限,固定资金贷款以最长不超过8年为限。
3.在贷款手续上适当灵活。具体内容见“信用社
贷款发放与收回”。
信用社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即在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浮动幅度内,由信用社按照
保本微利的原则,根据
贷款对象、
贷款种类、经济效益大小、期限的长短、信用的好坏确定是否浮动和浮动多少。现行政策规定,信用社各项贷款上浮的幅度不超过银行同档次
基准利率的60%。
(三)贷款投向的区域性由于信用社是由一定区域内的农民群众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愿入股建立起来的合作金融组织,因而就决定了服务范围必须保证本区域内农民生产、生活方面的资金需要,支持本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此外,由于信贷经营是货币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信用社按一定利率、归还期限等条件,将
货币资金提供给客户的一种
借贷活动,是
社会资金再分配的过程,因此,它必须受到本区域内的经济条件、资金实力、
经营管理水平、乃至
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从而使信用社贷款
资金运动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信用社在资金有余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形式对本区域外,甚至包括城市贷款或拆借资金。但它毕竟首先保证本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当然,随着
商品经济和
横向联合经济的发展,信用社信贷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信用社贷款的区域性将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贷款安全
1、担保人必须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代替偿贷的能力,必须是具备
法人资格的企业、其它
经济组织、
个体工商户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
抵押物必须是地上
定着物,易变现,贷款额必须控制在抵押物的70%以内;
贷款条件
1、企业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有效;
4、服从信用社管理,如实向信用社提供有关经营情况,按时报送报表和
经营计划;
5、有固定的经营场地和设施;
二、政策性
2、
贷款对象必须符合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信贷支持对象要求;
3、在其它银行或信用社没有贷款关系。企业必须在一个信用社贷款,不存在多头贷款问题;
4、企业在发放贷款的信用社辖区内经营,不得跨地区贷款。
三、项目可行性
2、
产品质量合格,有长期稳定的市场,产品销路有意向性协议;
3、有可观利润,经济效益好;
5、企业对外负债占
资产总额的比例小于70%。对于
流动资金借款,企业自有资产占
总资产的比例必须大于30%;对
于
固定资产贷款,企业自有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必须大于50%;
6、新建项目自筹资金必须在50%以上,要有注册
资金证明;
四、贷款的安全性
1、担保人必须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代替偿贷的能力,必须是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其它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抵押物必须是地上定着物,易变现,贷款额必须控制在抵押物的70%以内;
3、质押物、证、权真实清楚,票据合规合法有效。
有明确可靠的偿还
贷款本息的渠道,企业每年结清利息后,能拿出一定的资金偿还
贷款本金。
企业无逃债、废债行为,不存在恶意拖欠信用社及其它银行、其它单位和个人借款和货款的历史。
七、对农村信用社的要求
1、
信用社自身组织的资金在满足支农的前提下,有充足的富余资金用于发放此笔贷款。每5000万元富余资金最多只能发放1000万元
企业贷款。不得用拆借资金或人民银行再贷款发放企业贷款;
2、若发放此笔贷款,此企业贷款占信用社总贷款的比例不能超过10%;信用社最大十户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不能超过50%。
3、市州联社、信合办必须有贷款
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充足的可贷理由,对存在的不足要有改进措施;
4、市州联社、信合办审贷委多数同意,其中:理事长、主任必须同时同意,分别鉴有“同意”字样;
5、市州联社、信合办主要负责人必须对上报的全部贷款资料签有“真实无误”字样。
6、贷款责任人(
信用社、县联社、市联社信贷员、分管信贷的领导、主要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策略措施
当前,立足农村、服务“
三农”的办社宗旨确定了
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点多面广、工作量大、
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客观问题。为了生存和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取向,追求和实现
利润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的
关键步骤之一就是抓好贷款营销工作。
1.开展贷款营销的必要性
营销是
市场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
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日益深入,
信用社只有加强贷款营销,才能逐步消化历史包袱,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更好地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
金融服务。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级政府对
农村信用社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结算渠道的畅通、服务功能的完善,农村信用社出现了资金富余的现象。但这只是相对的资金过剩,据专家估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未来l5年内全国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约1700元到4900元,如果按8亿农民计算,新农村建设的
资金缺口将在13600亿元至39200亿元之间。而农村
金融市场仍是一个分割的卖方
垄断市场,银行在客户选择、
贷款定价等方面处于主动地位,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我们一些农村信用社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
思维定势,整日“等客上门”,不是怕责任追究“惜贷”、 “惧贷”,就是不负责任地“滥贷”、 “乱贷”,缺乏贷款
营销理念。各家金融机构都把目光投向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信用社原有的农村阵地将受到动摇。巩固我们原有的老阵地,不断拓宽新的阵地,扩大优质
客户群体,积极地去开展贷款营销,已是形势所迫。
因此,大力开展贷款营销是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信用社员工转变观念的需要。在贷款营销过程中,逐步建立区域服务客户群体,为
优质客户提供信贷服务,是农村信用社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村信用社在今后激烈的金融市场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随着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的身份、运营方式和农村金融管理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民贷款供求矛盾已开始由总量不足向
结构失衡转移,并在不同经济身份的农民之间表现出此松彼紧的供求格局,主要表现为农民的经济身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营性农户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的脱贫目标基本实现,开始走向致富的道路,对投资的需求不仅巨大而且迫切。这些都给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 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策略措施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企业,既然是企业,就要走出去营销自己的产品——贷款。搞好贷款营销工作,有利于在经营中取得主动权,农村信用社要适时推出符合实际需要的金融服务品种,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实现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经济效益。
农村信用社首先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存款立社”的思想,树立“贷款是
信用社发展之源”的思想,信用社只有把
资金运用出去,并按时收回,才能产生效益,也只有这样,农户才能拿到资金,满足生产、生活和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对资金的需求,最终赢得农户的信任和支持。因而农村信用社要真正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要认真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在实现
国家产业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上做好文章,制定科学的
营销策略,增强贷款营销的科学性、前瞻性、
连贯性,减少盲目性、
主观性,提高
营销效果。要充分认识到信用社与客户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信用社才能有好的效益和发展。要针对客户的成长周期制定
营销方案,将
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从而扩大
市场占有率,
获取竞争优势。
2.2 建立有效的信贷营销
激励机制,调动贷款营销积极性。
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基层社开展贷款营销;要改变过去对贷款只有“终身责任追究”、“零风险”等
约束机制的状况,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确定合理的
贷款损失率;在加强贷款
风险防范的同时,建立适合信贷人员的贷款激励机制,根据其发放贷款的数量、质量和盈利情况等给予适当奖励。
主动为农户送知识、送技术,主动与地方党政结合,培植
优势产业让农户脱贫致富。使营销贷款达到最佳效果,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一是面对庞大纷繁的资源市场,
农村信用社员工特别是信贷人员只有深入市场,调查分析市场,进行辖区经济
环境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分析、
投资渠道流向分析、现有金融
产品市场满足程度分析,以及做好市场储源份额的占比测算,才能随时把握市场,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拓展视野,层出新招,出奇制胜,巩固并扩大阵地。
二是强化客户
经营信息分析工作,提高
客户调查(审查)工作的质量。农村信用社要开展广泛调查,深入了解辖区农产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农户的
资金需求状况,依照每户不同的
生产模式进行
市场细分,把农户的家庭财产、
个人信用程度、资金需求数量、
需求规律等立卷归档,建立农产
资信档案,从中发现优良客户,对其在资金、结算、
信息咨询等方面的需求逐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其发展壮大。
农村信用社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善营销环境,搭建贷款营销平台,优化贷款营销环境。
一是建立营销贷款信息中心。对城乡需要贷款的
个体户、民营经济户,以及有经济来源、经营实力强的单位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掌握其基本情况,并装订成册分发给相应地区的营销职工,作为营销的重点扶持对象,使
营销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借款户
贷款成本。规定
信用社对营销贷款的审批期限,以克服层层压贷的现象,协调争取各部门对贷款登记收费的各种优惠政策,促进贷款营销的迅速增长。
2.6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信用社的良好形象。
农村信用社要把营销贷款的对象、额度、期限、利率、
保证方式、
贷款程序等宣传出去,让信用社的贷款业务做到家喻户晓,让群众了解信用社贷款。
2.7 不断提升贷款营销的层次。
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客户,如建立客户
资料库,经常开展市场调查和回访,及时掌握
客户贷款需求,不断提高营销服务质量;要合理
定位市场,大力扶持
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有信誉的民营企业和项目;要根据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加大
金融创新力度,设计开发新的
金融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长久的
竞争优势。
定期组织涵盖
金融改革、
竞争环境、市场经济、
经营策略、最新
国家产业政策及国家
金融政策等最新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以提高全员的
综合营销素质,从而让农村信用社员工尤其是信贷人员懂得如何正确地把
银行货币这一特殊商品推销给客户,在贷款营销中发展优质客户,择优抢夺优势
贷款项目,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
经营风险,最大限度地实现盈利。
贷款营销的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
农村信用社自身的
经营目标。这就要求贷款营销要始终在有效
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运行,既要提高
市场份额,又要确保
资产质量;既要获取竞争优势,又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讲求质量和效益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
贷款区别
农村信用社贷款与
民间借贷虽然都是借贷行为,但本质上是不一样的,最根本的区别是,从农村信用社贷款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如果借款人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可以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但是,民间借款就不一样了,法律对民间借贷的保护是有条件的,比如民间借贷的利率,如果超过银行同类
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的部分就不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