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六奇
明末清初名将、清朝开国功臣
吴六奇(1607年-1665年),字鉴伯,号葛如,绰号吴钩,广东海阳县丰政都汤田(今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大衙)客家人,明末清初名将、清朝开国功臣。
人物生平
吴六奇,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吴六奇幼读诗书,广涉经史。少年嗜酒好赌,以致倾家荡产,充当邮卒。后不务正业,沦为乞丐,浪迹于闽粤江浙。乞至浙江海宁时,遇名士孝廉查伊璜,见吴六奇熊腰虎背,胆识超凡,视为“海内奇杰”而相邀痛饮,并赠厚资,遣其回乡。
时值明末,粤东遍地烽烟,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吴六奇与弟吴标纠集乡勇30多人,练习武艺,称雄乡里。以后势力逐渐壮大,歼灭了张文斌、叶阿婆、黄海如和刘公显等义军。他又屯兵意溪,驻留隍、三河,进剿粤东,征讨福建,屡获胜利,成了独霸一方的粤东军阀。吴六奇飞黄腾达,为明廷所赏识,被桂王朱由榔封为总兵。
清顺治七年(1650)正月,明叛将尚可喜率清军征剿粤东,吴六奇率先迎降,并为响导,招徕旁邑。
顺治九年(1652),明大学士郭之奇策动潮州复明,以配合各地抗清力量。翌年三月十五日,潮州总兵郝尚久倒戈反清,各地响应。是年闰八月,清靖南王耿继茂统率满汉十万大军攻打潮州城。吴六奇率所部援助清军,以云梯协助攻城。最后潮州失守,郝尚久也城破身殉。吴六奇功勋卓著,清世祖特授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命驻镇饶平,并命援剿无分疆界,隶官兵3000人。
顺治十二年(1655),吴六奇向朝廷提出了强化海防的建议。次年清廷便宣布“海禁”政策。吴六奇大治海舰,招募水师,会剿厦门,并招降南澳守将,以此打击、封锁郑成功在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康熙二年(1663),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庄廷鑨招聘名士暗修明史,后因“明史案”事发,株连了查伊璜,吴六奇竭力营救,使查伊璜得以脱身。这报恩于查伊璜一时传为佳话,清代不少大作家的重要著作都曾以此为题材加以渲染和赞扬。
康熙四年(1665),僧人邱义告吴六奇藏匿桂王的儿子并招为婿,又与永历皇帝串通及私开银矿等事。靖南王以所告皆诬,奏诛邱义。朝廷又以吴六奇及其部将邹瑞、李青、吴汉、王金和欧亮等均尽其能,封疆守御,并筑饶平、大埔和黄冈大城所西林营,又建饶平学宫、大埔学宫及郡学明伦堂等学校。吴六奇又得康熙皇帝破格赏赐,初赐太子少保,屡晋少傅太子太傅
是年五月三日,吴六奇逝,终年59岁。
轶事典故
民间创说
吴六奇少年时流落在凤凰山一寺院中打杂。寺里的僧人夜里教授徒弟棒法,吴六奇在旁看着就学会了。天亮僧人下山,吴六奇与其徒比试,不想失手将他打死,就自缚候僧发落。僧人让他试演棒法后叹息说:“这虽然是我的棒法,但你使得出神入化,已可万人敌了。”仍然留他在寺里。又一日,吴六奇巡夜遇虎,于是一棒毙之;又遇一虎,也毙之,用棒挑回寺院。僧人惊奇之余就对他说:“现天下大乱,你还是下山建功立业去吧。”
吴六奇整天和一群酒肉朋友厮混,嗜酒好赌,很快把家产败。吴六奇浪迹于粤闽江浙一带,就是一到处乱窜的盲流。按说这样的人一般也就浑浑噩噩的了却残生了,可吴六奇却在游荡到浙江海宁时,遇到了他命中的贵人,当地名士查继佐
结果两人酒过三巡后开始大谈人生,发现彼此简直是相见恨晚。于是,查继佐便资助吴六奇回归家乡,并建议他从军报国。
接受资助回到家乡,吴六奇将家乡中一群二流子、小混混纠集起来,一起投军。不久之后,由于吴六奇率部镇压当地起义军有功,南明永历帝封他为总兵。顺治七年(1650年),满清平南尚可喜率军南下。吴六奇率部归降满清,被授予协镇潮州总兵。
吴六奇“反清复明”真相
吴六奇,字鉴伯,号葛如,又号吴钩,海阳县丰政都汤田人(今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大衙),清朝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加太子少保、晋少傅兼太子太傅(从一品)。早年嗜酒好赌,荡尽家产浪迹江浙,与金庸先祖、浙江海宁名士查继佐有过交集。金庸将此内容写进小说《鹿鼎记》中,里面反清复明骨干 “大力将军”就是以吴六奇为原型。那么当年的吴六奇果真曾反清复明么?
公元1665年,吴六奇在饶平总兵任内去世。消息传到京师,康熙皇帝甚为痛惜,追赠少师特进荣禄大夫,遣官祭葬,御制祭文、碑文,赐一品典式营造其墓于大埔湖寮虎山下。皇帝赐谥“顺恪”,为“顺应天时 恪尽臣节”之意,对吴六奇的忠诚尽职给予褒扬。不论当是时官方的文字,还是后来的《清史列传》和《丰顺县志·吴六奇传》等史料都没有其反清的记载。由此看来,吴六奇反清似乎是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
年表中神秘消失的1648年
清顺治二年(1645),南明隆武政权授吴六奇为总兵官,统领舟师驻防南澳。据编写《南澳县志》的陈梅湖描述,隆武政权灭亡后,吴六奇于顺治三年(1646)归附南下广东的清将佟养甲和李成栋,为清军占领潮惠地区乃至在两广地区确立军事战略优势立下汗马功劳。暨南大学潮龙起教授等人根据相关史料撰写的《吴六奇年表》载: “顺治四年(1647)吴六奇败明潮州总兵车任重”“顺治六年(1649)吴六奇移驻大埔三河镇,修葺城郭”。相关资料中偏偏少了顺治五年(1648),细究之下,让人深思。
对研究清朝初年历史的人来说,1648年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时间节点。当年的正月,明朝降清将领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反清,江西几乎全省响应,很多州县纷纷反正归明,只有以赣州为中心的赣南地区和广昌府仍在清军的控制之下;4月,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在南雄宣布广东叛清,归附明桂王朱由榔, 一时间全国震动。至此,南明政权控制区域大增,两广地区和江西、湖南、云南等地连成一片,抗清形势有逆转的迹象。究其原因,是清廷对明朝降将等汉人官员有猜忌之心,不予重用。赏不偿功,嫌隙遂生。抛开金声桓不说,就李成栋而言,在清廷进兵江南的过程中,他奉命率军沿苏、浙、闽、粤、桂一线进攻,替清朝夺取了大片疆土。其间,李成栋和他率领的本部军队,即其由明降清的汉兵起了重要作用(另一位南下将领佟养甲只带领少数汉八旗护卫兵)。李成栋自以为功居第一,主政两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料两广总督一职最终落到佟养甲身上。原来,清朝任人唯亲,佟家与努尔哈赤家族有姻亲关系。原来的同僚变成顶头上司,事事受其调度和节制,心怀不满的李成栋杀尽佟养甲的一千多名汉八旗护卫兵,胁迫他一同归附南明政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作为明朝降将的吴六奇,有着相同的身份,其心思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按照明、清两朝制度,总兵受总督和提督节制,随着两位顶头上司反正归明,吴六奇哪怕是无反清之心,想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头上也是顶着反清之名的。
另外一件事也值得参考,即是时任南明潮州总兵的车任重的被杀。1648年(李成栋宣布广东叛清附明之后),车任重部下不服南明海阳知县约束,被知县桂岳责罚。南明道、府二级长官支持海阳知县对车任重部下的处理。车任重获悉后极其不满,以商议军事行动为借口,请驻潮州城的各级长官到开元寺聚会,借机在席间杀死巡道李光垣和潮州知府凌犀渠。
对此反叛行为,李成栋密令部将郝尚久带兵前来潮州惩处车任重。郝尚久假称“援闽”(指支援郑成功),于1648年除夕日,把部队带到潮州城南门外。正月初一,郝尚久进城拜会潮州镇总兵车任重。之后,趁车任重到南门外回拜之机,出其不意进行抓捕并斩杀于军营。当时的吴六奇驻守在饶平黄冈一带,离潮州城不远,他若不赞同李成栋投明主张,会受到南明军队诸如郝尚久等人的攻击,而史书当中,并无相关的记载。
空白的1648年或是“为尊者讳”
吴六奇再次回归清廷,是在1649年的5月。1649年的春天,反清的形势发生了逆转:正月,何腾蛟在湖南湘潭被俘杀;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南昌覆亡;3月,李成栋攻打赣州兵败溺水而死,南明永历朝廷经历了一场中兴的幻灭。之后的5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奉旨南征广东,吴六奇派弟弟吴汉迎谒。从此,吴六奇带领军队跟随清军,平叛潮州,攻陷揭阳,剿除山贼,构筑海防,打击南明在广东的势力,分化瓦解郑成功政治集团,对稳定粤东乃至东南沿海局势,立下了大功劳。
不论是广东巡按御史杨旬瑛的《饶镇顺恪吴公墓志铭》,还是《丰顺县志》等史料,对吴六奇广东提督李成栋反清期间的活动,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或许可以理解为“为尊者讳”的原因。而当时金声桓和李成栋的反叛,也让清朝意识到“赏不偿功”的问题。况且清八旗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对郑成功的水师毫无优势可言。消灭郑成功政治集团、解决台湾问题,必须依靠明朝投诚过来的熟悉水战的将领。
吴六奇累功三次升迁,虽不获总督、巡抚之职成为封疆大吏,但也位居(从)一品。去世后极尽哀荣,儿子吴启丰得到康熙皇帝特许,破例获袭饶平总兵之职,也体现了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之后,吴氏家族多人出任副总兵以上的官职,在清初的武官集团当中影响颇大。至于后来,乾隆皇帝把吴六奇列入《贰臣传》,则是朝廷的政治道德立场发生了改变,而跟吴六奇归明与否无关。
史料记载
清史稿》列传二十一、《乾隆丰顺县志》《光绪丰顺县志》卷之六、《民国丰顺县志》卷十九、《丰顺县志(1995年版)》第1026页、《梅州市志(1999年版)》第1857页等志均有载吴六奇事迹。
东华录》记载:“康熙三年丁末,兵部议准平南王尚可喜奏,铜山诸逆郑锦,周全斌等各思归诚,请以招抚事宜专责饶平总兵吴六奇相继料理,从之。”
人物传记
吴六奇,广东丰顺人。明亡,附桂王朱由榔为总兵,以舟师踞南澳。本朝顺治七年,平南王尚可喜等自南雄下韶州,六奇与碣石总兵苏利迎降。六奇故贫,时乞食他郡,习山川险夷;至是,请为大军向道、招徕旁邑自效。十一年五月,潮州总兵郝尚久据城叛,寇大埔、程乡、镇平。时靖南王耿继茂剿桂王将李定国于肇庆,靖南将军喀喀穆自江宁奉命征粤东未至;六奇奋力守御。十月,随大军进围潮州,以云梯兵克城;尚久投井死,逆党悉平。十一年三月,可喜、继茂并奏言:『饶平地接漳、潮,海敌出没;六奇率先投顺,招抚有方。其所团练乡勇皆劲旅,粮模、器械毕裕。自郝逆倡乱,奇亲赴军前,奋勇杀贼。请给衔,以示激励』。诏授六奇协镇潮州总兵,统兵一千驻饶平。是时,海上郑成功狡称受抚,掠泉、漳、潮,惠诸郡;四月,羽党李增等分道寇饶平、大埔,土贼江龙、刘道璋为内应。六奇遣游击曾兰等率师御之,多斩馘;乃遁。六月,谕曰:『总兵吴六奇先经投诚,后调集本部舟师,累着劳绩。所授职,不足偿功;宜再加超擢』。乃以六奇为左都督,诏防御邻境盗贼。十二月,成功率众来犯;六奇期苏利水师援剿不至,战失利,揭阳、澄海、普宁三城皆陷。十三年二月,六奇率所部兵攻揭阳,斫其水营,敌溺毙者三千余,尽获旗甲。复仰射城上,其渠黄廷中二矢;堕城,遁入舟。六奇潜以巨舰载火器塞潮沟,并欲纵火截。我师会,火器发,敌大溃,夺舟二十以遁;复败之新墟,澄海、普宁亦复。十五年二月,成功复犯南澳;六奇夜截之鮀浦,有斩获。复随靖南王耿继茂拒却之,生擒其将苏兴、黄亮等,斩于军。十七年,叙捐造战船及御敌功,加太子太保。
康熙三年六月,考满,晋少傅,加太子太傅。四年四月,游击邱义讦六奇匿桂王子为赘婿、又与故明崇祯帝子通问湖广、又私开矿银于燕子山等事;靖南王耿继茂以「所讦皆诬」入奏,义伏法。五月,六奇病卒。先是,总兵苏利既降复叛,踞碣石;大军会剿,灭之。六奇疏言:『碣石既平,无须设镇。且臣乃潮人,不可久守潮土;乞调任他省』。事下两藩及督、提等议,未决而六奇卒。至是,平南王尚可喜疏言:『六奇所属汛地,最为冲险;所部之兵,俱投诚时随带。频年恢剿招徕、筑建城堡、捐造战船,不遗余力。今既物故,其子启丰乃将士宿所推服,请量加职衔,准令统率』。部议总兵无世袭之例,应请上裁;得旨:『吴六奇、苏利同时投诚,利尚抗拒,久驻岛中;六奇即率属建堡筑城,驻防年久。六奇所属官兵,即令伊子吴启丰管辖;不为例』。寻赠六奇少师兼太子太师,赐祭葬如例,谥「顺恪」。
启丰及弟启爵,皆官至总兵;启爵在琼州征生黎,有功。
——《清史列传》卷七十八《贰臣传》(甲)之卷七《吴六奇列传》
个人作品
吴六奇治军之余,勤读书,喜书法,且能礼贤下士,有古名将风。著有《忠孝堂文集》、《葛如诗钞》。《吴六奇书札》在《清代稿钞本》中有收录。
文学形象
时值明末清初,吴六奇开始为驿卒,留意各地山川形势,行兵布阵。后行乞于浙江海宁,遇到大儒查伊璜,引出了一段涌泉相报的佳话。这些传奇故事在金庸的《鹿鼎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王士祯的《香祖笔记》、蒋士铨的《雪中人》和郑昌时的《韩江闻见录》、钮琇的《觚賸·粤觚》之《雪遘》、《蚕尾续文集》之卷七《吴顺恪六奇别传》中都有描述,可见流传之广。吴六奇后来以左都督出任饶镇总兵,因无法找到僧人,就在凤凰山乌岽顶捐建了一个太平寺,其做法是为帮助查伊璜逃过文字狱劫难。此人在历史上真的存在,但是并非像金庸写的那样。
鹿鼎记
金庸的《鹿鼎记》中大力将军吴六奇的原型、清初坐镇饶平的总兵吴六奇(1607—1665),在金庸笔下摇身一变成为查继佐的救命恩人、天地会的骨干和反清复明积极分子。这就得说一说吴六奇与浙江海宁望族查家关系的渊源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中的《大力将军》篇)、王士祯的《香祖笔记》、蒋士铨的《雪中人》、清代文学家钮琇的《觚剩》都有关于吴六奇巧遇查继佐并成为至交的记载。因是据传闻而记载,故多志异色彩。相对而言,《饶平县志补订》(陈光烈手稿)对于吴查关系的考证就比较可信了。书中有这么一段:“(吴六奇)弃举业袱被,游吴越,历览形势,广结豪杰……至海宁获交查继佐,继佐为浙西名孝廉,豪宕慷慨,相见恨晚,留居经年,馆谷丰腆;将归潮,痛饮一月,临发,赆以厚资。”
吴六奇与查继佐的神交,在《鹿鼎记》第一回中就被金庸演绎成一段生动有趣的传奇式故事。而金庸之所以试图把吴六奇写成一位反清复明的英雄,恐怕跟吴氏与查继佐的这一层关系有关,有金庸作为海宁查家后人感情上的原因。
鹿鼎记》说吴六奇是天地会洪顺堂的红旗香主,那是小说笔法,当不得真。实际上吴六奇的军事生涯主要就是帮助清廷平定粤东和抗御郑成功,包括招降粤东的群豪, 剿平潮州总兵郝尚久的叛变和收复揭阳断绝郑军的粮饷补给等。而揭阳之战又使郑军战将黄梧畏罪降清,受封海澄公,向清廷献剿郑五策并推荐降将施琅,为日后收复台湾埋下伏笔。
吴六奇相貌奇特,须眉偏向左,作横飞势,望之若神。他外表粗犷但心思缜密,号葛如,意为效法诸葛孔明,常以韬略自负。有一书生曾以“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讥讽他是武人,他应声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可见其志负之大。
吴六奇死于康熙四年,死在袁承志的师兄——双拳无敌归辛树一家之手,由归辛树之子归钟所杀,但是归辛树一家是受到吴三桂的欺骗,所以,吴六奇实际上应该算是死在吴三桂手里。被追赠少师太子太师,谥顺恪,赐一品典式营葬。在坐镇饶平的十多年时间内,他修筑了多处炮台并督造了大批战船,还重建了饶平县城,同时重修孔庙和乡贤祠,这些措施对于保国安民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很大作用。
吴六奇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如何去建功立业,但真正让后人敬仰不止的却是他豪放磊落的个性中透出的人格魅力。海宁,奇丐,雪大如掌,豪饮数十碗酒。
历史与小说家语
虽说《鹿鼎记》只是一部小说,与史实有无出入没有深究之必要,但考虑到有些读者容易犯类似把《三国演义》当作三国历史看的毛病,所以,这里要饶舌一下,试将《鹿鼎记》中的吴六奇与潮史中的吴六奇作一番比较,供《鹿鼎记》的读者参考。
首先,从现有史料看,吴六奇并未参加天地会
尽管明末清初闽南粤东一带天地会活动十分活跃,但吴六奇游历吴越返家乡海阳县丰政都汤田乡(现为丰顺县所管辖)之后,即致力于乡村防卫活动,“寓兵于农,设团练以训习乡众,地方晏然”。并因抗击反乱集团有功,“当事嘉其能,委守丰顺营”。南明绍宗更授其为总兵官,以“舟师驻南澳”。稍后,清兵攻粤东,吴六奇为保土安民计,“率众归顺,维持封疆”,还“请为向导,直趋潮城”。此后吴氏“自南澳移驻黄冈……诏加都督衔协镇潮州”。不久,清世祖“专敕方印,俾严镇守(饶平),而援剿之权,则无分疆界”。
我们再来看看天地会的早期历史。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天地会的雏形组织,是明末福建诏安二都九甲的一个由18人组成的集团(后人称为“以万为姓”集团),曾攻诏安二都,远袭饶平黄冈,被当时的人称为“九甲贼”、“老万贼”,这与吴氏保土安民之举显然不相容;明亡后,“以万为姓”集团归附郑成功,此后积极参与反清复明活动,这又成了吴氏的死敌。而正式的天地会组织的创建,是在康熙十三年(1674),那时吴氏已死去九年了。从这些史料来看,吴氏在明末和清初皆为朝廷命官,一心一意为朝廷效力,不可能参加在明反明、在清反清的天地会
其次,金庸笔下的吴六奇,“人在曹营心在汉”,身为清官却暗中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且与当时据台湾的郑成功(后为其子郑经)的干将陈近南等保持联系,这更是与史实大有出入。实际上,吴氏之所以为史学界所注意,主要是因为他在潮汕一带与郑氏军队多年对仗,并使郑氏军队在潮汕的军事行动(包括筹取粮饷)遭受重大挫折,这也是他为清廷所器重的主要缘由。以此水火不相容的情势而论,吴氏决不可能是个“人在曹营心在汉”者,更不可能与郑氏为同一阵营。
此外,吴氏是否如《鹿鼎记》(包括其他一些书籍)中所言官至广东提督,笔者手头资料无从查考。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大力将军〉篇称吴六奇为吴六一:‘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
根据此故事,查继佐在一庙内看见吴六奇单手可以升起庙内的大钟,并取出藏在钟内的剩饭,惊为奇人,认为他在这个乱世应该报效社会,使其异能得以发挥。尔后,中国改朝换代,而吴六奇亦在新的满清政府当官,衣锦荣归后向查继佐道谢。
觚賸》〈雪遘〉篇称吴六奇当上水陆提督后,款待查继佐,并送一座名为英石峰的奇石给查继佐,此石改名为皱云峰,后世誉为江南三大名石
亲属成员
弟弟:吴标、吴汉
长子:吴启晋,清朝举人。
儿子:吴启丰吴启爵,皆官至总兵。
吴六奇一脉荣华。其生子十三人,“一门五总兵”,故得少师第门联“师傅将军府,乡贤名宦家”。
人物纪念
吴六奇逝世后,清朝康熙皇帝闻此凶耗,甚为哀悼,追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赐谥顺恪,遣官祭葬,御制祭文、碑文,赐一品典式营造其墓于大埔湖寮虎山下。
吴六奇墓
1962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圩清初吴六奇墓出土。通高19-25厘米。陶质,模制兼手制。现藏广东省博物馆。墓中随葬各类俑共四十七件,分三组置于墓圹内的三个殉葬箱中。其中,左箱是一组侍女俑,十三件,均作捧物侍立状,头或梳单层平髻,或梳双层高髻,上身内著长袍,外套描金线或红色对襟夹褂,手持盏,或果盒、宫扇、巾被等,侧列于桌、床、架之间;右箱是一组庖厨俑,三件,均作袖手侍立状,头戴瓜皮式帽,上身内穿窄袖长袍,外套描金线宽短袖对襟夹褂,足穿靴,立于厨灶和炊具之傍;中箱是一组衙吏俑,三十一件,有吏侍俑、衙差俑、传令俑、仪仗俑、乐俑等,分别环立在衙座之后,身分不同,造型和服饰也各不相同:吏侍俑,头戴旗牌帽,上身内著窄袖长袍,外套宽短袖饰朱彩或阴方形花纹对襟夹褂,或缚腰带,或系朝带,足穿长筒靴,扶带而立;衙差俑头戴船形红毡帽,身著绘彩或描金线的宽袖长袍,腰束宽带,肩披坎肩,足穿长筒靴,扠手或扳手而立;传令俑,皆穿窄袖长袍,外加宽短袖对襟夹褂,头上或戴瓜皮式帽,或戴旗牌帽,或戴平顶笠形帽,分别作捧文书、捧宝剑、捧大伞和背弓矢之状;仪仗俑,服饰分二类,一与衙差同,一与传令同,均作持杖状,惜仪仗多已失;乐俑,衣著与衙差同,唯帽为瓜皮式帽,手持笛、箫等乐器。俑多加彩绘。清俑,承明俑发展而来,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这批陶俑,均为压模成形,再加刻画加工,制作精致,风格虽与明俑基本相似,但造型多有变化,人物塑造相对生动,已不似明俑呆板。再就组合而言,整批俑系由女侍俑、庖厨俑、衙吏俑等多种俑组成,与明代仪仗俑一统天下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它们基本反映了清俑制作、造型和组合的面貌。
1961年发现并清理,地面仅存石人、石兽共四对,现竖立在大埔影剧院门前。1962年出土器物有墓志铭一方,鎏金铜冠一个,朝带铜饰四件,腰形玛瑙饰一件,陶明器235件,各种陶俑31件。墓志铭上弧下方,石灰岩,长1.35米、宽0.65米。首端正中篆刻“谕祭”两字,字边阴刻双龙。
人物故居
吴六奇故居少师第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南厢东山路54号,是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清廷为总兵吴六奇所建将军府邸。占地面积原有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26平方米。吴六奇一生“以忠君孝亲为重”,故其府第以“忠孝堂”为堂号,上堂悬挂“忠孝堂”镏金木匾,落款为“丁酉孟夏吉为葛翁吴大将军书闾山李栖凤”。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14:5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