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吴淞中学,由著名教育家
袁希涛先生创办于1924年10月,是上海市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实验性
示范性高中。
历史沿革
上海市吴淞中学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
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延续了1906年创建的
中国公学附设吴淞中学的办学文脉,由著名教育家
袁希涛先生创建于1924年。学校办学初衷:“与列强共竞生存,以谋造救时之才”。以
舒新城先生为代表的学校教师在中国公学附设吴淞中学率先开展了“
道尔顿制”实验。“道尔顿制”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废除了年级制和由教师系统讲授的
班级授课制,代之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
1935年取得全市统考第一名,并一直保持沪上名校的业绩。
2007年7月,被批准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建国后,著名革命教育家
王一知同志、著名数学家
朱凤豪先生曾任学校校长。吴淞中学校友中有很多优秀人才,如中国工程院
杨裕生院士,
王思敬院士,
王威琪院士等,以及其他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士。
学校地处国门要塞长江
吴淞口,曾经两遭淞沪抗战,军民顽强抗争,蕴藏着丰富的教育素材。祖国情感融入师生血液之中,师生肩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这是吴淞学子笃志好学、修身立业的持久
内驱力。
2015年,学校着手制定新一轮的五年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了把吴淞中学建设成为“历史底蕴深厚、
时代特征鲜明、
办学特色显著”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不断发展超越,形成了“尽吾身之责,为民族之光”的办学理念。学校秉承道尔顿制“自由·合作·计划”的教育改革精神,构建了“新道尔顿
课程体系”、探索课程运作与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建立了“道尔顿工坊”“观澜书院”等人文、科技类创新实验室群,让学生享受全面而个性发展的教育。
作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国家级“
绿色学校”、中国可持续
发展教育(ESD)项目首批示范学校吴淞中学在
生态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研究课程,
必修课与
选修课,主题活动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这些生态型课程形成了
学校特色,和谐地作用于学生的成长。学校
课程建设促进了学校管理的改革,促进教师了专业化发展,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校在实践中打造优质
教育资源,创造能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精细化
教育模式,在同类学校中起到
示范效应。
吴淞中学开设了在上海市内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学习课程,在跨学科教学方面也做了探索。学校每年举办校
体育节、科技艺术文化节,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舞台。吴淞中学高考质量始终稳定于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前列;被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年度占比在区内名列前茅。王诗涛、庞博等多名同学荣获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和上海市“科技希望之星”的荣誉称号。
在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吴淞中学还形成了部分强势课程和学科,学校递交的
科研课题曾在
莫斯科国际青少年科学研究者大会上夺得生命、
环境科学组一等奖和大会参赛项目特等奖,在美国
波特兰市第55届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决赛中一举夺得
英特尔杰出项目成就奖等7项大奖。其中,3位同学的姓名被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为
小行星命名。2008年10月,吴淞中学组队代表中国高中生赴
丹麦首都
哥本哈根参加第20届欧盟青年科学家竞赛交流活动,获得了QUIZ奖。
学校荣誉
学校连续十三次荣获上海市
文明单位称号、荣获第一批全国
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第一批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创新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
依法治校示范单位、上海市
科技教育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级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荣誉称号。被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和上海市教委评为“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学成果奖评选荣获两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2021年11月23日,被
教育部办公厅认定为第三批
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办学条件
学校师资
吴淞中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光荣历史的沪上名校。学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起一支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全校一共125名在职教师。其中现任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2人。
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
特级校长3人,高级教师47人,占36%;一级教师62人,占47%;二级教师10人,占7.58%。
“
十三五”期间,学校有12名教师被确定为
上海市名师基地后备人选,4名教师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或“区青年尖子”称号,2名教师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7名教师获得“区
首席教师”称号,24名教师被授予“区学科带头人”称号,25名教师被授予“区
教学能手”称号。学校教师队伍呈现出教学
业务素质过硬、专业发展意识强烈、
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的特征。
为应对教育综合改革和特色发展,学校掀起了争当“能同时承担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并有着跨学科联合教育、
三类课程融合教学等思想与实施行为的2.5教师”转型风暴。让教师们从“
国家课程的执行者”转型为“
学校课程的建设者”、从“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转型为“素养提升的同行者”、从“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转型为“学生发展的支持者”的转型发展中成长自已,造福学生。
吴淞中学教师队伍的
理论素养和
实践智慧有了
整体性提升,教师出现了集群式发展。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上海市校长暑期大培训,吴淞中学提供了典型案例并大会交流。道尔顿工坊团队荣获了2016年“上海市
工人先锋号”的光荣称号。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乃至市、区级骨干,他们突破了自己的学科局限,以
跨界思维反哺本学科教学,成就了专业发展。《
中国教育报》2018年以《上海市吴淞中学以课程为中心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成为专家和吸引学生的“磁石”》、《上海吴淞中学:助中年教师突破发展瓶颈》多次作了
专题报道,报道了吴淞中学“2.5”教师的转型发展,引起很大反响。
课程特色
吴淞中学秉持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严格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形成了与办学理念相匹配的“吴淞中学新道尔顿特色课程体系”和“普修”“精修”“专修”的
课程实施模式,深入推进“体育专项化·科技艺术个性化”特色课程建设,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经过近4年的实践与探索,吴淞中学学校课程基本具备了完整性、丰富性和可选择性等特征,初步建立了基于实证的完善学校课程
计划机制,能满足全体学生6选3的选择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校提出“让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次科学研究的经历”,“让每一位学生都要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
运动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要能深入领略一门高雅艺术”的
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实践、体验类课程在校本课程中的比例占83%。
“七大”课程模块聚力核心素养
设置了语言与人文、数学与逻辑、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创意、体育与健康、社会与文化、实践与服务七个课程模块。
“三修”课程体系聚焦个性发展
以“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功能性课程为
基本结构,按照要求和结合学校实际将七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以“普修”“精修”“专修”三种实施方式加以落实,形成吴淞中学课程体系架构。
聚焦“提高高考科目的效益和
有效性”与“提高非高考科目的育人价值”两个重要方面,提出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研究着学”、“等级考学科要带着兴趣学”、“合格考学科要基于标准学”和“非高考学科要为
未来学”的“四学”策略,指导课程实施,编制课程计划。
以“基于实证”的完善课程建设
2016年9月开始,学校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了“专业潜质评估”,迈出了“基于实证”完善学校课程建设机制的第一步。通过科学的
测试指标,我们发现,吴淞中学2019届学生同全市学生相比,比较内向,偏感知。我们认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中,“扬特长”固然重要,“补空白”也
不容忽视。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基于三类课程三个系列的课程群建设,强调校本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口头表达水平、哲学思辨意识、
文化修养底蕴方面的作用。
2017年9 起,学校对“专业潜质评估”的数据指标做了进一步研究改进,还开发了吴淞中学“五维测试量表”。2018年9月,学校在新高一(2021届),做了全样本的指标评估测试,正依据数据
分析结果对学校的校本课程群建设作第三次修订,调整课程群课目,优化已有课程,调整选课设置,并于2019年2月,推出了第三版的《吴淞中学课程群列表》,供学生
自主选择。
明确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次科学研究的经历”,“让每一位学生都要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要能深入领略一门高雅艺术”的
课程目标,积累了“按需定制”课程典型案例。
①“体育专项化·科技艺术个性化”课程群建设
开设了科技类4个模块32门课程、艺术类4个模块20门课程,以及体育类8个课程供学生充分选择。
②“体育专项化·科技艺术个性化”课程运作变革
实施了25人左右的跨班级或跨年级“体育专项化·科技艺术个性化”小班化走班制
教学组织形式。
④ “体育专项化·科技艺术个性化”课程师资开掘
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是学校自己的教师,40多名教师直接参与。
学校建成了22间个性化实验室群“道尔顿工坊”,26间人文类研究型课程基地“观澜书院”,宽正体育馆11个活动场馆。
研究性学习助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次科学研究的经历”的
研究性学习目标,做到研究性学习的“六有”保障,即“有目标、有课程、有师资、有课时、有资源、有分享”。
平台建设提升课程管理
开发了吴淞中学校本课程选课平台。
②“成长e站”助力课程管理
成长e站·云镜亭为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和自我心理激励提供了有个性、有亲和力的互联网环境。在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展上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肯定。
③“网上书院”助力课程学习
设计与构架了集
学习资源、课程学习、数据采集、评价分析、研讨交流、
个别辅导、成果展示等于一体的“网上观澜书院”平台,助力课程学习与管理。
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同步配套了一系列规范课程建设与实施,激发教师投身
课程变革的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和激励,逐步形成良好机制。有关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制度有:《吴淞中学选课指南》、《吴淞中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吴淞中学校本课程申报与实施、管理方案》等。
合作交流
中法合作,教育革新
吴淞中学在教育模式上与时俱进,
合作创新。2015年,吴淞中学与
法国大学科技学院院长联盟签订ADIUT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与在校表现,经由校长举荐,每年向法方院校推选多名优秀高三学生,考试通过者将有资格进入法国大学科技院校学习。ADIUT项目成立于2009年,由法国教育部长引入中国,是
法国政府大力支持的中法
教育合作项目,集合了法国40余所大学科技学院,其中包括享誉世界的
斯特拉斯堡大学、
里尔大学、
格勒诺布尔大学、巴黎大学等。学生完成学业后取得的学士、硕士直至博士文凭均是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国家文凭。
互访学习,开拓视野
为进一步扩大高中学生国际交流的规模和渠道,拓展高中学生的
国际视野。近年来,吴淞中学先后与
加拿大、德国、
荷兰等国家中学建立了姐妹友好学校。在互访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就
教学管理、学生个性发展、
文化传递、
教育信息化、语言学习、
体育活动、科技制作等方面进行探讨。开拓了师生的国际视野、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增进了学校师生的相互了解,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学校先后接待了英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美国、
日本、韩国等国家和
澳门等地区的教育考察团来校考察,并与澳大利亚
棕榈树海滨区、可伦宾区中学和英国乔治·华盛中学、韩国
高阳中学、加拿大维多利亚高中建成了友好姐妹学校。吴淞中学每年引进外教,并组织学生去
欧美发达国家学习,派遣骨干教师赴国外友好姐妹学校进行
学术交流。学校还曾成功承办“上海地区青少年英才中心
夏令营”暨“国际文化夏令营”、国际
桥联主席达米亚尼和十多位国际一流桥牌大师参加的“世界桥牌大师走进校园”、美国加州中学生
合唱团与中国学生联谊、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外国艺术家进校园等大型国际交流活动。
示范辐射
近年来,学校发展赢得了显著的社会声誉,《
中国教育报》、《
上海教育》、“第一教育”等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界
主流媒体多次对吴淞中学推进课程改革进行专题报道。部分成果由《
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报》、《
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育》、《
现代教学》等刊物发表。作为学校代表,学校多次在上海市教委
研究性学习新闻发布会、创新实验室推进大会、国家教育部主办的
教育装备年会等重要会议上作主题发言。吴淞中学道尔顿工坊与观澜书院等特色创建声名远扬,近3年来,接待20多个省市3000多人参观学习。2017年,学校被授予“中国教科院全国骨干校长骨干教师挂职研修基地校”,学校的实验成果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功能。
学校都单独参加
上海教育博览会。学校每年都举行面向全市或全国的展示活动,如2015年全国问题化学习研讨会,2016年全市道尔顿工坊展示会,2017年全国
互联网大会,2018年,吴淞中学的改革成果被列为“改革开放40年·上海
课改30年典型案例”,召开了全市专场展示会。2018年9月1日,市教委主任
陆靖教授来校给学生上“开学第一课”,都产生了很强的示范效应。
2016年,学校与
市西中学,联合上海电教馆、上海交大等单位,发起举行了“上海市首届中学生创客体验夏令营”,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良好开端,2017年、2018年又连续举行了两届,并已扩展到市内十所著名高中。
2012年,吴淞中学成为教育部
中学生体育协会桥牌分会主席单位,学校与副主席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中、
北京八中、长沙12中等学校一起,致力于中学生桥牌运动的开展,年年与
中国桥牌协会一起举办
全国中学生桥牌锦标赛,学校桥牌队选手多次代表上海、代表中国队参加各种大赛,成绩优异。
2015年,学校成为区
航模联合体主席单位,实施了小学到高中的航模选手培养。培养一名世界冠军、一名世界亚军,十多名国家
一级运动员,成为继桥牌运动后又一项全国具有“霸主”地位的
体育项目。
2017年,吴淞中学组建了“吴淞中学教育集团”。“吴淞中学教育集团”涵盖了区内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6所学校,共1200余名教师16000多学生。一年多来,学校充分利用吴淞中学特色课程优势,致力于集团内学校之间骨干教师柔性流动、特色教师联合培养、特长学生贯通培育、
课程资源共创共享、
综合评价过程监测等方面的合作,为区域
教育均衡发展和特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吴淞中学作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学生发展
学校紧紧围绕“让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次科学研究的经历”,“让每一位学生都要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要能深入领略一门高雅艺术”的目标,开展综合素养培育。
第一,聚焦课程的多元化,注重学生的体验性与动手实践。以2020届学生为例,年级共363名学生,100%参加学校开设的
拓展型课程,320名(占比88%)的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研究型课程,学生依据自我兴趣填报课程,体验体育、艺术、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带来的学习乐趣,经历经验的积累助力学生的
全面发展。第二,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加强学生的适应性与
服务意识。第三,关注成果导向,以提升学生的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吴淞中学2018届高三学生共计上传研究型
专题报告359人,上传比例为100%。其中143名同学的研究型专题报告顺利通过骑月网第三方专家认证,占总体报名参加认证人数的98%。第四,以
评价体系推动
学校管理和教师观念转型发展,学校、教师、学生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共同学习体。
作为学校课程改革及运作优化的直接受益者,学生们充分享受到了
学校顺应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
个性发展的红利。如上海市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从第30届获奖人数8个实现了到第33届获奖人数118个的大飞跃。近3年来,共有500多人次学生在上海市创新大赛、青少年发明比赛、市劳技比赛等各种比赛中获奖。在高考评价改革也中体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吴淞中学2018届学生通过全国名牌高校
自主招生初审的总人数为82人,居上海市排名第2。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江海之旁,城镇之乡, 黉宇峨峨,多士跄跄; 几经变乱,终焉允臧, 永矢勿懈,为吾校之光!
江海之旁,城镇之乡, 东西文化,往来相将; 精勤敦笃,舍短取长, 镕冶一炉,为学术之光!
江海之旁,城镇之乡, 报国男儿,千古流芳; 碧血犹存,仇耻敢忘? 努力奋斗,为民族之光!
发掘学校深厚的
文化底蕴,结合学校的办学使命和追求,把吴淞中学新时期的核心办学理念概括为:尽吾身之责,为民族之光。
“尽吾身之责”: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要秉承吴淞中学的坚苦卓绝的校训教育,发扬吴淞中学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办学风格,以学校发展为己任,攻坚克难,不惧艰辛,形成一种“勇于担当、敢于尽责”的教育氛围,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教育方法,开展
教育实验,探索
教育规律,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
协调发展。
“为民族之光”:继承吴淞中学爱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加强道德教育,以优秀校友“今日校园学子,明日国家栋梁”的求学精神为榜样,志存高远,刻苦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民族发展和祖国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深入挖掘悠久的办学传统和历任校长的办学思想,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一所“历史底蕴深厚、时代特征鲜明、办学特色显著”的精品高中。
精品高中的内在要求:
一流的校园环境、先进的
管理文化。形成具有现代学校
管理制度特色的主动发展的
办学模式,营造“坚苦卓绝、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主动发展”的
学校文化,形成“让优秀更优势”的教职工
激励机制和“绿色、环保、舒适、精致”的校园环境,成为区域范围内
学习型组织和文明单位的典范。
过硬的
教育质量。完善学校
课程结构,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形成
健全人格”的教育教学特色,成为优质高效教学的示范者、先进
教育理念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
鲜明的教育特色。加强课程领导,突出科技和艺术教育特色,努力在科技教育的2-3个项目上达到国内知名,国际有一定影响;在桥牌、戏剧、动漫创作、民族
文化教育和合唱艺术教育领域达到上海市一流水平,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
民族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索者。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通过灵活多样的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更新,以教师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学校成为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发扬“坚苦卓绝”校训精神,以“尽吾身之责,为民族之光”为核心办学理念,围绕“更有德性,更加健康,更具智慧”的学生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
科学素养、
人文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社会公民。
更有德性——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要能深入领略一门高雅艺术”为目标进行艺术人文课程改革,以年度主题开展德育课程化探索,让学生在人文涵养与社会实践中增强
文化自信和责任
使命感,养成服务他人的意识与习惯,在德性修炼中立志报效国家,实现
人生价值。
更加健康——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一项终生受用的运动技能”为目标进行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发挥宽正体育馆、医学电子创新实验室、
心理健康实验室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人体生理知识,会科学使用大脑,具有必要的
身体运动技能和强健的
身体素质,养成乐观自信、善解人意、
情绪稳定、
耐挫力强的心理品质。
更具智慧——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次科学研究的经历”为目标进行科学探究课程改革,树立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务实创新的
科学态度和实践精神;拓宽视野,学会用国际化的眼光和胸
怀来观察、分析问题,有成为
国际化人才的意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