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经济开发区
新疆喀什一处经济开发区
喀什位于整个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喀什自古便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和战略要地,具有连通欧亚的独特地缘和人文条件。
发展思路
周边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五国接壤,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接近。这8个国家形成一个弧形的经济圈,喀什正好是这个圆弧的圆心。
卡拉苏、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和喀什空港这5个口岸,像5条黄丝带,把中国与中亚、南亚以及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连接在一起,这就是被誉为“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新丝绸之路。
国务院33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对喀什的定位,一是要充分发挥喀什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把喀什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形成我国“陆上开放”与“海上开放”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二是要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喀什建设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新奇迹
面对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生产力资源相对匮乏、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喀什市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喀什的答案是:喀什经济开发区要开辟出一条非传统的城市发展道路,只有突破传统上依赖资源投入推动新城发展的固有模式,走低碳生态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给喀什以不竭的内生发展动力。
喀什地委委员、喀什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喀什市委书记陈旭光表示:“以前的‘丝绸之路’是建立在驼背上的,喀什应该建立起空中的‘丝绸之路’,跳过周边的中亚南亚发展自己,而后通过发展再带动周边,使喀什成为连通东西方的国际枢纽。”
通过空中客、货运,将内地发达城市与欧洲国家连接起来,把喀什建成国际高端购物、旅游、消费区,进而带动周边国家地区,提升喀什影响力。
在陆路建设方面,喀什借助国家加快推进中吉乌铁路巴基斯坦瓜德尔港的铁路公路建设以及国家、自治区加快推进喀什—阿克苏、喀什—麦盖提、喀什—伊尔克什坦口岸高速公路建设,启动中吉乌铁路、喀什—阿克苏铁路复线建设,启动中巴铁路、中塔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的机遇,开通喀什直达内地城市的客货列车,把喀什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
喀什综合保税区是喀什绿色新“丝”路的又一新思路。国务院33号文件提出,支持喀什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喀什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充分借鉴国内及其深圳综合保税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推进喀什综合保税区建设。
喀什市还积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启动在海外上市交易的“喀什发展信托基金”和东南亚中东发行外币债券,开拓海外资本市场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入选创业就业方向“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绿色经济
随着喀什经济开发区“1号工程”——深喀大道的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展开,喀什经济开发区启动区的建设也随之展开。启动区包括“一城、一园”,各占地5平方公里,“一城”即指喀什新城,将建在喀什东部,按规划重点打造商贸、国际金融免税购物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信息咨询等产业;“一园”就是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园区,是喀什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将建在喀什北部以机场为中心的5平方公里的区域,重点打造保税物流、出口加工、轻工制造等产业,“喀什深圳产业园”已正式启动,并初见成效。已有深圳南北医药有限公司、深圳铁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洁元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签署入区意向书,意向投资超过135亿元。
一年多来,深圳、喀什两地紧密合作,已收获投资签约意向超过50亿元。在喀什经济开发区上海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上,宝钢集团、光明食品集团等8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入区项目意向书,签约金额达48.3亿元。
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朱廷峰说:“已有深圳铁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签署入区意向书,总投资金额在180亿元左右,经济开发区的投资热潮正在集聚和升温。”
发展仍然是喀什经济开发区“最硬的道理”,绿色GDP是喀什经济开发区的追求。依托喀什老城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结合改造建设通过企业化运作,在喀什市,着力打造99条特色街巷,待老城区改造完成之日便是5A级景区建成之时;全力建设公共绿地、公园、滨河景观等生态环境,新增绿地30处,打造和谐生态宜居的幸福城区。
以低碳绿色生态为发展导向,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守绿色生态愿景,保护喀什的河流、湖泊、湿地、植被、绿洲、草原,解决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关系,确保喀什山川秀美,绿洲常在。
总体规划
人口数量达到100万,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这就是喀什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中10年后的喀什。围绕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喀什确定了“经济开发区与城市同步发展”的构想。
喀什经济开发区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三极、一廊三带”的大喀什组团式空间结构形态。一核指喀什城区,三极指特殊经济开发区、疏勒城区、疏附城区。一廊指城镇功能与产业发展走廊,三带则是北部生态缓冲带、中部生态休闲带、南部生态保育带。
喀什是一座典型的沙漠与戈壁交界的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特殊且脆弱,尤其是水资源十分宝贵,而这又是经济发展的首要要素。在规划中提出了要构筑可持续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重点控制水源保护区、生态缓冲区等生态敏感区域。通过防护林和低密度建设,保障生态环境,也使用地选择得到满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还提出“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控制线。充分证明喀什对当地生态保护的重视和决心,也将在喀什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据悉,产业发展会以三产、二产为主,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手抓先进制造业的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格局。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国际商贸、现代物流、创新金融、旅游会展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制造业重点发展轻加工制造和先进制造。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喀什特色的轻加工制造业。通过技术引入和高科技孵化,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面积为50平方公里,其中喀什40平方公里,伊尔克什坦口岸10平方公里。在这5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经济开发区布局按照“有利于产城互动的空间发展模式、有利于发挥交通枢纽的组合效能、有利于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区建设协调发展、有利于建设高效的现代化低碳产业园”的思路,形成“两片、两轴、三心、十板块”的总体布局结构。
两大片区分别为喀什机场周边片区和喀什新城东侧片区。两轴分别为北部产业发展轴和南部产业互动轴。三心分别为北部保税物流核心、北部商贸及产业服务核心、新城东侧国际商务金融核心。此外,十大功能板块包括:铁路保税区板块、机场北保税区板块、出口加工区板块、轻加工制造产业园区板块、战略性新能源产业园区板块、高科技产业园区板块、商贸及产业服务区板块、国际中央商务区板块、综合配套服务区板块、商贸研发功能区板块。
其中北部片区将主要布局铁路保税区、机场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轻加工制造产业园区、战略性新能源产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商贸及产业服务区。南部片区以国际中央商贸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商贸研发功能区为主。
喀什经济开发区启动区的建设已经开始。包括“一城、一园”,各占地5平方公里,其中“一城”即指“喀什新城”,将建在喀什东部,按规划重点打造商贸、国际金融、免税购物、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信息咨询等产业;“一园”就是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园区,是喀什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将建在喀什北部以机场为中心的5平方公里的区域,重点打造保税物流、出口加工、轻工制造等产业。
政策支持
为加快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力度,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33号)决定在新疆喀什、霍尔果斯建设两个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增长点。金融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新疆工作的战略部署,在加强对新疆的金融政策倾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成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为落实“向西开放”战略,此次针对喀什和霍尔果斯两个开发区的特点与需求出台了《意见》。2012年7月,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喀什、霍尔果斯进行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意见》。
《意见》共分六部分二十条,分别从拓宽融资渠道和方式、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发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支持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提出对两个开发区实施倾斜性信贷扶持政策、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鼓励开发区开展对外金融交流合作、大力支持设立各类金融机构、鼓励金融创新在开发区先行先试,同时在直接融资保险业改革创新外汇管理支付结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开发区支持。
改委指示
2015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9月5日讯,大智慧通讯社周三从国家发改委地区司了解到,喀什经济开发区将作为拓展对外联结的通道,争取2015年完成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称,中央财政将对经济开发区建设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将加大支持投资力度。将积极推动中吉乌、中巴铁路建设、边境口岸铁路、公路建设等。
据大智慧通讯社了解,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在6月就喀什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土地政策重大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调研,要求当地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将喀什经济开发区建立为中国向西开放窗口。
早在2011年9月,国务院就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喀什经济开发区总面积约50 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喀什市40平方公里和伊尔克什坦口岸10平方公里。
新疆喀什地委副书记热甫木提·努热合曼3日表示,喀什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将全面铺开。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1 11:22
目录
概述
发展思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