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英文名称为Exotic building clusters in the Bund of Shanghai。它是百年
上海的一个影子,也是旧上海
资本主义的写照。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
最佳季节
四季皆可
建议游玩
2-3小时
历史沿革
150年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于是,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
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
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靠着黄浦江,西侧是52幢风格各异的大厦,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
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
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
沿江滩地,旧时俗称“
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
中山东一路。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
通商口岸之一,开始对外开放。外滩旧景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
殖民者法兰西公共租界的
工部局和法租界的
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
领导机构。租界俨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
华资银行风水宝地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
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但
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
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
经济中心的象征。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变迁
外滩特色建筑群保存共有23幢房屋。从上海开埠到形成现代的格局,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建筑变迁。
19世纪中下叶(1843~1895年)为第一阶段。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商怡和洋行率先在外滩北京路口租地,越二年建居住和办公合一的2层楼建筑。到道光二十九年从洋泾浜到北京路,外滩已有11家洋行建了类似的建筑,这些砖木结构楼房多为英国乡村建筑样式,或者是带有宽大内长廊式阳台的东印度式建筑(券廊式)。在19世纪60~80年代陆续翻建,出现一批仿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到19世纪末,外滩的建筑已鳞次栉比。这一时期建筑,尚存的只有33号原
英国领事馆。
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9年)为第二阶段。随着地价上涨,水泥等新材料的引入,外滩建筑约有近半进行重建,使用了
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次在三四层至六七层。建筑风格上出现了向近代
建筑形式过渡的折衷式。内外装修讲究、设施增多,
汇中饭店安装了上海最早的电梯。这一阶段建筑保存有10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20~1937年)为第三阶段。恰和、汇丰、
江海关、沙逊等11幢建筑又翻建成高楼大厦。新建筑特点是体量大,8层以上高层几占一半。建筑形式出现了立面简洁的早期现代派、许多建筑气派豪华,装饰富丽堂皇,设施更趋完善,出现了上海最早使用冷暖气设备的建筑(汇丰银行)。这一阶段,除建于民国37年(1948年)的
交通银行大楼外,已基本形成现代的外滩建筑群格局。
特色
外滩是上海标志性的景点,到上海必游外滩,否则就等于没来过上海,它的
总体布局可以5条线来概括:
1、万国建筑博览群(在这条路上有中外建筑26幢形成了一条靓丽的
风景线)
2、10车道的中山东一路贯通了四方的交通。
3、外滩的绿化、城雕、喷泉。
建议你从南京路外滩起始,沿着外滩大楼向南走,至延安东路,穿越广东路地下
人行道,然後登上沿江观光台,至外滩公园,从北京东路
地下通道返回外滩大楼一侧。
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
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
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
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仅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事业很
不发达,人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
涨潮时 外滩位于上海的
黄浦江畔。 它代表着上海的风景并且是一个上海的必须参观
旅游目的地财政投资的场所。 由于外滩所富有的
历史价值,在外滩拥有一小块土地不仅仅是财富的标志,更是荣誉的标志。
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一段黄浦滩,因位于
上海县圆明园路西南、北京东路近外滩的一段)建造英国领事馆(今外滩33号
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英国领事馆的南边沿黄浦江一线,陆续出现
沙逊洋行、
仁记洋行、宝成洋行、
旗昌洋行、天长洋行等洋行.临黄浦江的纤道,1848年被改造成18米宽的马路,并在马路东侧建造码头,
堆栈、本行和船厂。1854-1941年间,出现十余家外资银行和
中资银行两层楼和三层楼。
外滩12号穹顶本世纪以来,由于
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出现多层和高层,式样五花八门,诸如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亚细亚大楼(原上海
冶金设计院)、上海总会(今东风饭店)、
汇丰大楼(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恰和大楼(今外贸局大楼)等、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
东印度交通路线
20 路、37 路、55 路、576 路、868 路、123 路、135 路、145 路、浦江人行观光隧道、浦江轮渡东金线(
东昌路-金陵路)
公交20,26,33,37,55,65,135,145,868等可以到达,
轨道交通2号线、10号线
南京东路站下来走过去大约15分钟。
公交:
20路(九江路外滩-中山公园)
26路(新开河路-虹桥路)
65路(南浦大桥-北区汽车站)
307路(夜宵线)(十六铺枢纽-
三门路新江湾城)
317路(夜宵线)(十六铺枢纽 - 军工路)
926路(十六铺枢纽-上海体育馆)
1.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沿人民大道行驶400米,左转进入
黄陂北路2. 沿黄陂北路行驶300米,左转进入延安东路
3. 沿延安东路行驶1.5公里,左转
5. 沿河南中路行驶860米,左转进入天津路
6. 沿天津路行驶140米,右转
7. 行驶40米,过左侧的
应氏大厦约60米后,直行进入
山东北路8. 沿山东北路行驶50米,
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上海外滩社区老年公寓万国建筑群
原英国侨民活动的上海总会又称皇家总会。它1910年建成,耗资白银45万两,是
文艺复兴式风格。所谓文艺复兴式风格的特点就是整体感觉给人十分均匀、对称。整幢建筑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对称,显得和谐均匀而稳重。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有六根
爱奥尼克立柱,爱奥尼克立柱特点是
柱身修长,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两种柱子风格叫
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壮,柱顶是突出的圆形,上方有方形的石头盖顶,是“男性美”的象征。
海关大楼地层就是用这种柱式。还有就是科林斯柱,此柱出现在
希腊时期商业繁荣的科林斯城,柱顶有一束
树叶和花蔓组成,似花篮状,雕刻华美,是“富豪”的象征,
汇丰银行和
怡和洋行都使用这种柱式,以显示自己的财富。这里要和大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幢建筑中远东第一长酒
吧台,有34
米长。大堂北侧是环形楼梯,旁边有
半圆形铁栏电梯,现仍能上下通行。室内装修由日本设计师承担,参照日本
帝国主义王宫的风格设计,故又称之为“东洋的
伦敦”,这座优秀近代建筑已列为上海市
文物保护单位。
亚细亚大楼
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0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楼外观具有
折中主义风格。立面为横三段、竖
三段式。
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大楼气派雄伟,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可谓简繁相怡,华贵典雅。
中山东一路2号,“东洋伦敦”是现
东风饭店的别称,建于1910年,属于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外貌既效法美国
古典主义,又参照日本帝国大厦,故而得此别称。其始建于中山一路2号时,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
俱乐部——上海总会。大楼一楼为餐厅,二楼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其余均为客房。整个饭店设施齐全,装修精美,不愧为商务住宿的理想选择。大楼中所使用别致的半圆形的铁栅栏电梯是
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现为东风饭店所在地。
东风饭店
“
东洋伦敦”是现东风饭店的别称,建于1910年,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外貌既效法美国古典主义,又参照日本帝国大厦,故而得此别称。其始建于中山一路2号时,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上海总会。大楼一楼为餐厅,二楼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其余均为客房。整个饭店设施齐全,装修精美,不愧为商务住宿的理想选择。大楼中所使用别致的
三角形的电梯是
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
中山
东一路4号,现为
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
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大楼于1916年建成,
楼高7层整体仿效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窗框多采用
巴洛克艺术富有旋转变化的图案,大门有爱奥尼克立柱装饰,高大的落地专窗既有利于采光,又增添楼宇气势。整幢建筑是以门为中心的
轴对称图形。故而给人以平和的感受。
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揉和的
日清大楼,被人们称为“日犹式”。该楼是由日本清汽船株式会社与犹太人合资建造。它建于1925年,位于中山东一路5号,楼高6层,占地1280平方米,底三层装饰比较简明,上三层有古典立柱和雕刻
花饰,凹凸感强。整个
建筑立面均用花岗石贴砌,与外滩的其他建筑交相辉映。日清大楼现由
华夏银行和锦都实业总公司使用。
中山东一路6号,1897年,中国人自筹资金开设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现今则是香港侨福
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该楼是一幢假四层的
哥特式建筑。大楼第四层有五个尖顶层面,原先还有十字架。第三、四层有
小尖塔。大楼第四层是尖券形的窗户,一、二层是典型
哥特风格的花
窗棂窗户。这幢即将走过一个世纪的
欧式建筑的意义远不止停留在具历史性与艺术性。可以说,就是它在
中国金融史上划上了开篇性的一页。
现属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原为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
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窗户四周图形多样,
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这楼是
盘谷银行上海
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
航运公司所用。
作为中国自己经营的第一家新式轮船企业——招商局就是在此期间创办的。招商局建于1901年,该楼宇为坐西向东的三层
砖木结构。底层正门框向外伸出,正门两侧有高敞的拱形
落地窗,二、三层立面用
古典柱式装饰。大楼局部外墙用花岗石贴面。招商局大楼可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滩建筑的典型。无论就具历史性或是艺术性而言,都值得我们前去观瞻一番。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原
汇丰银行大楼,坐落在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2号,上海市第一批优秀
历史建筑。1921-1923年建造,耗资800万两白银,当时被称为“从
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解放后,这里曾是
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
大楼尺度壮观,气势恢弘:顶部是仿古罗马
万神庙建成的穹顶,中部是豪华富丽的科林斯式
双柱柱廊,门口
铜狮虽为
复制品,依然威风凛凛,可以想象当年雄姿。
进入大门后是
八角形的门厅:穹顶距离地面约20米,饰有精美的
玻璃镶嵌画,取自古
希腊神话,构图巧妙,栩栩如生;这8根8米高的柱子,都由整根大理石雕成,十分罕见。庄重高远的穹顶,与纤细秀美的大理石柱,正如同天与地的呼应。而在
穹顶壁画上,还有8幅由几十万块仅几平方厘米的彩色
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汇丰银行在上海、香港、伦敦、
巴黎、
纽约、
东京、
曼谷、
加尔各答等8个分行所在城市的建筑风貌。除这些技艺精良的装饰以外,室内的
吊灯、楼梯等等,也是不可错过的细节
汇丰银行的“姐妹楼”,建于1927年,雄伟挺拔,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齐肩并列,相得益彰。上海海关大楼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优点,大楼
门楣由四眼巨大的罗马花岗石圆柱支撑,以高耸的钟楼为轴线,气势非凡,
建筑造型属新
古典派希腊式,上段的钟楼的、则为哥特式,有十层楼高,是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据说花了白银2千多两,是
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海关大楼巍然屹立在浦江之滨,它那铿锵、激昂的钟声象征着庄严,象征着使命。
交通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14号,建于1940年,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88平方米。属近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的线条,外立面简洁明朗。底层外墙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庄严华贵。进门两侧有
紫铜栏杆装饰的人造环形大理石扶梯,上到二楼大厅,满目红色,富丽堂皇。厅内36根圆形柱子的的下半部分以及大厅四周墙壁均由红色瓷砖铺贴、装饰,地坪也是红色
地砖铺成。大楼外观的凝重与内部的热烈使其别具特色,在
古典建筑丛中更显现代气息。
是一座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已历了八十多个春秋。国民党
中央银行、
上海航天局、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该
建筑结构坚实,装饰精致,以正门为
中轴线形成对称结构底层大门有双立柱四根,两旁有洞形窗户。二至三层东立面有爱奥尼克柱子,窗户两边也有古典立柱装饰。外墙用白色
釉面砖和花岗石相拼,色调和谐,底楼外墙用
苏州花岗石轩
石勒脚。楼内扶梯用大理石建成,二楼壁上有人物浮雕,巨大的精美
彩色玻璃顶栅和回廊,还保存完好。
现今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之所在。该楼兴建于1924年,占地904平方米。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东立面配于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从而使其富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这不禁让人想起具有“东洋伦敦”之称的东风饭店。这些楼与楼之间内在或外在的联系,使得外滩的建筑尤显和谐统一,建立一种整体的美感。
上海的第一家
外资银行是
丽如银行,就开在如今被人们称作
麦加利银行大楼之内。大楼共五层,底层外墙用花岗石铺贴,内部地坪则是黑白对比的大理石。大门则是楼的主线,南北两边建筑造型对称。二至四层外立面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第五层
横面中段有6根方型柱子。刻以花瓣造型。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更让人们感受到麦加利银行大楼的玲珑与别致。其被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时装、珠宝、名表、美食、娱乐、艺术中心。
友邦大厦
这里曾是外国在上海开设最大的新闻出版机构——《
字林西报》馆。
友邦保险公司于1998年正式整修入驻,故改名为“友邦大厦”。大楼的立面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粗糙的大石块为贴面;第二层用水泥粉刷;第三层两侧为穹形
券窗,加配以造型优雅的塔顶,尽显了建筑的变化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匀称、和谐。
和平饭店南楼
漫步外滩,有一幢白清水砖墙,红砖
腰线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座美国风格的六层楼房就是和平饭店南楼,它位于中山
东一路19号,原名
中央饭店。这座建于1906年的饭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09年“
万国禁烟会”就在这里举行,1996年又召开了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
兴奋剂会议”,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1911年中国同盟本部也在该饭店召开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欢迎大会。这一系列具有纪念价值的史实为和平饭店南楼增添了更多辉煌。
和平饭店北楼
和平饭店南北两楼错落而置,与南楼相比,北楼顿觉气魄豪华。高77平方米的大楼,由于内外装饰讲究而被誉为“远东第一楼”。大楼具有
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外形简洁明朗强调垂直感,花岗石的墙面,圆锥形的屋顶,紫铜的屋面,无部不渗透出古朴典雅之气。饭店内部设有英、美、印、德、法、美、日、西、中等九国套房。餐厅、大堂装饰富丽堂皇。还有颇受国外游客欢迎的
上海老年爵士乐队,在此演奏世界各地名曲,使人仿佛置于一个世界文化与经典艺术相交融的殿堂。
外滩的建筑素以欧洲风格见长,而中国银行大楼是为数不多的具有
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大楼分为主楼和次楼。外墙为
金山石,屋顶为平缓的四方
攒尖顶,上盖绿色
琉璃瓦,楼檐上用斗拱装饰。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大门上方原有
孔子周游列国石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故事。营业大厅的
天花板上原来还雕有“八仙过海”的图案。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的氛围。这些雕梁画栋、碧瓦飞檐同时也是
中华民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让后人得以继承和发扬。
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口,有一座看似平常但又富有
趣味的建筑,它就是怡泰邮船大楼即“
格林邮船大楼”。该楼高7层,另有2层地下室。坚固厚实的花岗石
拱券大门旁是古典式柱子。二至五层附有外展的阳台,七层顶楼还建有塔楼,雅致美观,整个大楼外立面简洁明朗,也是一座典型的
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正金大楼
建成于1924年,独具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与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同样有着花岗石的外墙,明晰的主线,对称的造型,但少了许多繁琐的装饰,使其更显流畅。大楼底层用大型石块贴砌。整幢建筑给人以稳重感。二至五层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显示出古典风采。内部大厅中长圆形玻璃天顶,造型典雅,工艺精美,是外滩的典型建筑。
自从1843年
上海开埠后,国外商家纷纷开设
洋行,怡和洋行就是最早的几家之一。此后英商在这里开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怡和洋行大楼位于
中山东一路2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大楼一、二层为一段,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显,大门和双侧窗框都用罗马半圆拱券石拱造型,正门上方有羊头浮雕装饰,显得庄重坚实,第三至五层又一段,有罗马
科林斯柱式支撑,气魄雄伟,显示出浓郁的
西欧古典色彩,第三层有
石栏杆阳台,整段窗框上方有石雕镶嵌,第五层上方原有的平台,穹顶被拆除,已加高至七层。
东方大楼
即市
公安局交通处大楼原是法国
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分行的办公场所。设计师用豪华浮夸的手笔,在教堂和宫殿中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结为一体,并用短檐、波浪形墙面、重叠柱及壁画,使建筑物产生神秘的宗教气氛。大楼强调立面装饰和处理,尤为注重建筑自身的比例。其上面是贯通的
爱奥尼克巨柱,两侧厚实的墙面横向划分为三段,顶部
出檐较深,并有精致的雕刻。底层门窗形成三个高大的楼门,居中是线状的浮雕。另外,大楼在小构体上也精雕细凿。
英国领事馆
建于1873年,楼高二层,近似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楼宇台基较高,底层竖向中段有五扇圆拱形窗,两边房间窗户倒是圆拱形。外立面整齐见变化。整幢
建筑外立面原采用
清水砖,层顶用中国
蝴蝶瓦铺成,现外墙已采用水泥粉刷,大楼东面楼前有
大草坪,环境更现优美。解放后,
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层设在这里,该社迁出后,由
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机构设在这里。
除了上述地处外滩的大厦外,
外白渡桥、
上海大厦、
俄罗斯总领事馆以及
气象信号台与外滩的这些建筑浑然一体,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
万国建筑博览”的画卷。
外白渡桥
位于
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
东大名路之间的
苏州河河段上。1907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座钢铁结构桥,跨度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
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
人流量,
车流量很高。因它处于旧时的外摆渡处,人们过桥不付费,故称外白渡桥。
上海大厦
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上海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这是一幢早期
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外观气势宏伟。主楼原名“百尧江大厦”。副楼又名“
浦江饭店”。现为
三星级宾馆,饭店设有中、美、英、法、日、
阿拉伯六国特色
高级套房,曾接待许多国家元首及中外游客。
俄罗斯总领事馆
位于外白渡桥北侧,苏州河与
黄浦江会合处。该楼建于1916年,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4平方米,楼有四层,带阁楼。底层一半置于地下,地面上露出2米高。大门两旁有古典式双立柱,第二层、第三层有圆拱式和平拱式窗框,窗户之间有
壁柱。屋顶为双折四坡式,屋面有弧线尖顶窗户,西侧楼顶有二层楼高的瞭望塔一座,绿色铁皮穹顶,沿江有堤岸,东侧建有六角凉厅,可观赏黄浦江、苏州河会合处的景色。
气象信号台
外滩
标志性建筑之一,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
徐家汇天文台,在“洋泾浜”外滩(今延安东路外滩)设立气象信号台,信号台是直 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根据
天文台传来的
气象信息。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台统高50米,
塔高36.8米,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建筑。为保护这个建筑物,1993年外滩改造工程中,将它向东整体移位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