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敦礼出身于博陵崔氏,其家本居
博陵(治今河北
安平),
北魏末年迁入
关中,从此定居于雍州咸阳,遂为咸阳人。他自幼便涉猎文史,非常仰慕
苏武,崇尚节义,唐朝建立后历任左勋卫、通事舍人等职。
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太子
李建成,夺取皇位。崔敦礼时任检校右骁卫
长史,被派到
幽州,传召庐江王
李瑗入朝。李瑗本属李建成一党,心怀不安,遂据幽州叛乱,并扣押崔敦礼逼问京师情形。崔敦礼始终坚贞不屈。不久,李瑗兵败被杀,叛乱平定。崔敦礼这才得到释放,并由此得到唐太宗的赞赏,被擢为
左卫郎将,获赐良马、黄金。
贞观元年(627年),崔敦礼升任中书舍人,后改任兵部
侍郎,并多次出使
突厥诸部,因功加授
银青光禄大夫。他通晓四番情势,每有奏请,都会得到太宗的批准。
贞观二十年(646年),崔敦礼在灵州
都督任上被征拜回朝,授为兵部
尚书、兼检校
鸿胪卿,并持节安抚
回纥、
铁勒等部落。是年,唐军灭亡薛延陀,并命崔敦礼与英国公
李勣将薛延陀残部安置在
郁督军山(即今
蒙古国境内的
杭爱山)北麓。当时,薛延陀残部在降叛之间摇摆不定。李勣遂与崔敦礼纵兵出击,彻底消灭薛延陀。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回纥首领
吐迷度被侄子乌纥杀害,但乌纥随后也被燕然副都护元礼臣诱杀,回纥政局陷入混乱。唐太宗担心回纥背叛朝廷,便任命崔敦礼为金山道副将军,持节安抚回纥。崔敦礼册拜吐迷度之子
婆闰为
左骁卫大将军、大
俟利发、瀚海都督,让他统领回纥。回纥乱势最终得以平息。
永徽二年(651年),
西域特浪羌、辟惠羌各率万馀户东迁,于当年十一月抵达
茂州(治今四川
茂县),上表请求内附。唐高宗于永徽三年(652年),六月命崔敦礼统领
并州、
汾州两地军队一万人,赶赴茂州安置两部羌民。
永徽六年(655年),崔敦礼改任中书令,加授
光禄大夫,后又兼任检校
太子詹事。他以老迈多病为由,数次向高宗请求致仕,但都没有得到批准。
崔敦礼转任太子少师不久,便于当年八月病逝,终年六十一岁。唐高宗在东云龙门举哀,追赠他为
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谥号为昭,并陪葬
昭陵。后来,崔敦礼又被追赠为安国公。
出使诸番:崔敦礼在唐朝初年以“深识蕃情”著称,多次出使突厥、薛延陀、回纥、铁勒等北方少数民族部落,每有奏请,都会得到皇帝的批准。他出使薛延陀,营救回名将契苾何力;出使回纥,册拜俟利发(回纥首领称号),平息回纥乱势。
灭亡薛延陀:崔敦礼在贞观二十年(646年)与李勣领兵攻打郁督军山北麓,消灭薛延陀残部,此战俘虏三万余人,斩首五千余级。薛延陀立国二十年,传三代君主,至此彻底灭亡。
崔敦礼曾参与主持唐朝国史的修撰工作,于显庆元年(656)七月撰成国史八十一卷。上起义宁元年(617年)
晋阳起兵,下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去世,涵盖了高祖、太宗两朝的历史。
永徽年间,荆王
李元景、吴王
李恪都被牵连进
房遗爱谋反案,判为死罪。唐高宗念及亲情,欲赦免二人死罪。崔敦礼进谏道:“
周公诛除
管叔、
蔡叔,
汉景帝戡平
七国之乱,
汉昭帝诛杀
燕王、
盖主。这些都是宗室谋逆被诛的例子,陛下怎能因顾念私情而罔顾国法呢?”唐高宗遂将李元景、李恪赐死。
刘昫:崔、卢数公,皆以忠清文行,致位枢要。恪恭匪懈,以保名位,诚所谓持盈守成,太平之君子。
宋祁:敦礼通知四夷情伪,其少,慕苏武为人,故屡使突厥,前后建明,允会事机。
黄震:节义功名之士,太宗朝奉使称职者,慕苏武为人,见其志之所存以终考之,亦非徒慕。庐江王执问朝廷事不言,有使之节;与李勣破
薛延陀,绥定回鹘立嗣而还,有使之功;通知四夷情伪,屡使突厥,前后建明,允会事机,有使之才。及为高宗执政,传遂无可录之事。(《古今纪要》)
王夫之:若
宇文节、
柳奭、崔敦礼、
辛茂将、
许圉师、
窦德玄、
乐彦玮、
孙处约、
姜恪、
阎立本、
陆敦信、
杨弘武、
戴至德、
李安期、
张文瓘、
赵仁本、
郝处俊、
来恒、
薛元超、
高智周、
张大安、
崔知温、
王德真、
郭待举、
岑长倩、
魏玄同者,皆节不足以守筦库,才不足以理下邑,或循次而升,或一言而合,或趋歧径而诡遇,竞相踵以赞天工。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崔敦礼出身于
博陵崔氏,是东汉经学家
崔骃的后裔。崔骃八世孙
崔懿,生八子,共分六房,次子崔琨一系号为博陵第二房。崔琨五世孙
崔仲方,仕隋为
礼部尚书。
2、八月初三(8月28日),持此观点的主要有
于志宁撰写的《大唐故太子少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固安昭公崔公
神道碑》。
崔敦礼碑原立于崔敦礼墓前,1975年移入
昭陵博物馆。碑身高338厘米,宽110厘米,厚35厘米。螭首,额篆书“大唐太子故少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固安昭公崔公神道碑”。碑文楷书,于志宁撰文,
于立政书写,约36行,满行8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