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
河南省辖地级市
洛阳市,简称“洛”,古称成周神都洛邑洛京,是河南省地级市世界文化名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三线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地处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北与济源市焦作市接壤,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洛阳市共辖7个市辖区、7个县,另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2023年末,洛阳市常住人口为707.9万人。
历史沿革
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文化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夏朝初年,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为都。
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
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宅兹中国”,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羽申阳为河南王,居洛阳。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建汉,初都洛阳,后迁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洛阳。辖洛阳、河南(汉置,治王城)、偃师、缑氏、平(偃师西北)、平阴(孟津东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东)及巩、荥阳、新郑、中牟、开封等22县。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属司隶。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
东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设司隶校尉部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洛阳置洛州。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开皇元年(581年),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
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
显庆二年(657年),高宗以洛阳为都,置东都。
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
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于洛阳置都畿道。
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
天祐四年(907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
北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
代,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并河南县入洛阳县。
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
明代,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
清代,洛阳仍为河南府治。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
民国九年(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民国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适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适洛办公。“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与洛阳县并置。
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5月,成立了洛阳市郊区区公所,管辖塔湾、马坡、北窑、岳家村、西小屯、下池等6个乡和西工镇。
1951年11月,改4个区公所为4个区人民政府。1954年,接管洛阳县第四区(谷水区)。
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市政府机关驻地设在老城民主街。
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宜阳等县。同年7月,成立涧西区。
1956年,相继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
1957年11月,瀍河回族区成立。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
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亦改属洛阳市。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2021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县级偃师市,设立洛阳市偃师区,以原偃师市的行政区域为偃师区的行政区域,偃师区人民政府驻槐新街道民主路27号;撤销孟津县、洛阳市吉利区,设立洛阳市孟津区,以原孟津县、吉利区的行政区域为孟津区的行政区域,孟津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桂花大道328号。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洛阳市下辖7个市辖区、7个县,另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洛阳市人民政府驻洛龙区开元大道22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地处东经112°16'-112°37',北纬34°32'-34°45'之间,东西长约179千米,南北宽约168千米。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北与济源市焦作市接壤,总面积1.52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274平方千米。
洛阳位于中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带,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伊、洛、瀍、涧、黄五条河流纵横其间,其中黄河流域面积12446.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8%,自古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说法。
地形地貌
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
洛阳市位于豫西地区与东秦岭褶皱系,地势西高东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脉。伏牛山自西南横贯南部,外方山为东南屏障,熊耳山自西南斜贯中部伸向东北,崤山位于西部。伏牛山海拔1500-2000米;外方山为伏牛山分支,海拔600-1000米;熊耳山海拔1500-2000米,为伊、洛河分水岭;崤山海拔1200-1800米,境内最高点为海拔2212.5米的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气候
洛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2-24.6℃,无霜期210天以上,年降水量528-800毫米,年日照为2200-2300小时,年均湿度60-70%。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雹、暴雨、干热风等。
水文
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黄河为北部界河,过境长97千米;洛河过境长200千米;伊河发源于栾川县南境伏牛山区,在偃师汇入洛河,过境长175.3千米。境内河流主要属黄河流域,发源于伏牛山的老灌河、白河属长江水系。
土壤
洛阳市土壤有2个大类、5个亚类。棕壤土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以上山地,以生长落叶林为主;褐土分布面积最大,各县均有;潮土分布于河滩地带。沙疆黑土在汝阳县东北、面积小;风沙土在黄河岸风口处,面积极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洛阳市大小河流中分别建有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不同类型的水库。洛阳市多年平均(1980年-1999年)水资源总量为28.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6.2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6.79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14.96亿立方米。洛阳市平均产水规模为18.53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其中孟津县产水模数最小,只有10.6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栾川县产水模数最大为26.07万立方米/方千米。
植物资源
洛阳市保有林地437.38万亩,木本植物有85科252属831种,占河南省的69.3%。其中,国家、河南省保护植物64种,占河南省的70%。
洛阳的森林资源主要以化工原料植物、药用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和野生果品植物为主,洛阳的古树名目繁多。据统计百年以上树龄的有49种,2000余株,其中古树群12处,2万多株散生近千株。
动物资源
洛阳市辖区地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伏牛山主脉。动物资源分布以分界线以北面积最大,鸟兽以狐、狼、豹、狸、獾、黄融、石鸡、环颈、雀形目、隼形目、鹗形目为优势种,其中鸟类主要集中在新安、孟津、吉利3个县(区)的黄河沿岸滩涂湿地。分界线以南鸟类资源多。金钱豹、梅花鹿、大灵猫、黑鹤、八哥、竹叶青蛇有少量分布,青羊、苏门羚、金雕、红腹锦鸡、大魄、狐、獾、貂、狸、豹猫、麝等经济鸟兽较分界线以北为多。洛阳市拥有野生陆脊椎动物365种(另9亚种),占全国野生陆脊椎动物的15.89%,占河南省的77.2%。其中,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2种,二级野生保护动物58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种数的78.65%;河南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30余种,占河南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的83.33%。
矿产资源
洛阳市地下资源储藏丰富,有煤、铁、铅、金、银、铝、钼、铜、钨、锌、锰、钻、镍、钾、铀、钛、镓、石英石、石棉、石膏、石灰石、英石、水晶、蛭石、重晶石、方解石、金刚石、梅花玉、硫磺、磷矿、云母、耐火铅土、耐火材料石、大理石、浮石、铸石、青石、白云岩、花刚岩、钾长石等40余种。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末,洛阳市常住人口707.9万人,其中全市城镇常住人口477.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42%,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全市出生人口5.1万人,出生率为7.20‰;死亡人口5.5万人,死亡率为7.77‰;自然增长率为-0.57‰。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洛阳市是多民族聚居地;洛阳市共有45个民族成份,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洛阳市总人口的98.8%,其他少数民族约占洛阳市总人口的1.2%,其中超过1000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548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139.0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3128.5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为3.9:39.0:57.1。人均生产总值77434元,增长3.4%。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洛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265.6亿元,增长2.8%,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7.0亿元,增长6.1%,其中民生支出49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7%。
2023年,洛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2%。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月持平,其中,非食品烟酒价格上升0.5%,消费品价格下降1.2%,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1%。
2023年,洛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62元,比上年增长6.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93元,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27元,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573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4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73元,增长7.9%。
第一产业
2023年,洛阳市粮食种植面积744.8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47.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91.7万亩。全年油料种植面积65.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2.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0万亩。
2023年,洛阳市粮食产量241.5万吨,下降1.7%。其中,夏粮产量114.6万吨,下降6.4%;秋粮产量126.9万吨,增长3.1%;小麦产量114.6万吨,下降6.4%;玉米产量97.1万吨,增长3.4%。油料产量14.3万吨,增长1.8%;烟叶产量4.7万吨,下降5.9%;蔬菜产量275.0万吨,增长1.5%;食用菌产量11.6万吨,增长3.3%;水果产量119.5万吨,增长3.2%;中药材产量11.6万吨,增长7.6%。
2023年,洛阳市猪牛羊肉产量18.5万吨,增长4.6%;牛奶产量17.7万吨,增长8.7%;年末生猪存栏134.4万头,下降8.4%;生猪出栏187.0万头,下降0.2%。年末牛存栏33.6万头,增长11.0%;牛出栏16.0万头,增长0.1%。年末家禽存栏2399.9万只,下降4.0%;家禽出栏2438.0万只,下降28.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41万千瓦,全年第一产业用电量4.3亿千瓦时,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25.2亿千瓦时。
第二产业
2023年,洛阳市工业增加值17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3%;集体企业下降25.5%;股份制企业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6.7%,制造业增长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2%。分重点产业④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1.9%;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9.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7.7%;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6.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2.6%;高技术制造业下降1.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0%;高耗能行业下降1.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0.9%。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2%。
2023年,洛阳市建筑业增加值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建筑业总产值791.4亿元,比上年增长8.8%。资质内建筑业企业734家,比上年增长8.6%。
第三产业
2023年,洛阳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22.3亿元,同比增长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94.8亿元,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6.1亿元,增长6.2%;金融业增加值309.3亿元,增长5.0%;房地产业增加值300.8亿元,下降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12.2亿元,增长12.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53.1亿元,同比增长14.7%。
2023年,洛阳市邮电业务总量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9.9亿元,增长11.7%;电信业务总量80.2亿元,增长18.6%。
2023年,洛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下降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2%。分领域看,民间投资下降17.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2%,工业投资下降22.7%。
2023年,洛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86.8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住宅投资255.8亿元,下降4.7%。商品房销售面积461.8万平方米,下降8.3%;商品房销售额332.2亿元,下降7.8%。
2023年,洛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2152.9亿元,增长8.1%;乡村零售额301.4亿元,下降0.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40.5亿元,增长6.9%;商品零售2113.8亿元,增长7.0%。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112.7亿元,增长7.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1.6亿元,增长6.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7.2%,饮料类下降13.4%,烟酒类增长6.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1%,化妆品类下降10.1%,日用品类增长6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7.6%,中西药品类下降2.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8.5%,家具类下降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2%,汽车类增长6.4%,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20.3%,金银珠宝类增长6.1%。
2023年,洛阳市进出口总值2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出口总值194.1亿元,增长10.7%;进口总值45.9亿元,增长35.2%。
2023年末,洛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833.2亿元,比年初增加468.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910.0亿元,比年初增加640.8亿元。
2023年末,洛阳市共有银行、保险、证券、期货、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和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198家。年末共有上市企业15家,发行股票18支。“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企业644家。
2023年,洛阳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77.9亿元,其中财产险39.2亿元,人身险138.6亿元。全年赔付额57.0亿元。
2023年,洛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7.7%。旅游总收入1041.7亿元,增长72.2%。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末,洛阳市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1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17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5个。全年共授权专利12123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12672件,比上年增长18.8%。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688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45.4亿元。
教育事业
2023年,洛阳市共有普通高校9所,招生7.2万人,在校生21.2万人,毕业生6.9万人。普通高中83所,招生5.3万人,在校生15.6万人,毕业生5万人。普通初中314所,招生10万人,在校生30.1万人,毕业生9.3万人。小学759所,招生10.3万人,在校生62.1万人,毕业生10.1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4.1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5所,招生2.9万人,在校生9.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96人,在校生2195人。
文化事业
2023年末,洛阳市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5个,博物馆10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全市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个。年末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台。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9.0%,电视人口覆盖率99.2%。市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501.5小时,市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71.9小时。截至2023年末,洛阳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67处。其中,5A级景区5处,4A级景区30处,3A级景区27处,2A级景区5处。截至2023年末,洛阳市共有星级酒店42家,国际国内旅行社145家。
2020年10月19日,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洛阳开幕。
医疗卫生
2023年末,洛阳市共有卫生机构4985个,床位5784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16个,床位54229张。卫生防疫机构15个,妇幼卫生机构15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6930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26067人,注册护士31025人。卫生防疫机构人员1353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3864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3个,床位11456张,卫生技术人员7410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洛阳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8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
2023年末,洛阳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88.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8.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62.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3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9.0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6.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7.9万人。
体育事业
2023年末,洛阳市共有体育场地20507个,体育场地面积1827万平方米。全市共举办市以上运动会及各种体育比赛120场次,参加运动员4.8万人次。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牌59枚。其中,金牌23枚,银牌10枚,铜牌26枚。
环境保护
2023年,洛阳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增长3.7%。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10浓度74μg/m3,PM2.5浓度46μg/m3,优良天数为246天,达标率为67.4%,全市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07%,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2023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
交通运输
综述
2023年,洛阳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8亿吨,比上年增长27.6%;公路货物周转量385.0亿吨公里,增长9.6%。公路旅客运输量3392.3万人,增长114.9%;公路客运周转量12.0亿人公里,增长206.6%。机场旅客吞吐量120.7万人,增长72.8%;机场货邮吞吐量755.9吨,增长61.5%。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58.3万辆,其中轿车保有量90.7万辆。
航空
洛阳北郊机场于1986年开工兴建,1987年9月26日正式通航。2008年,洛阳北郊机场改扩建工程启动,2010年4月新候机楼投入运行,新建航站楼面积14800平方米。2016年,洛阳北郊机场新增加的3个停机位和除冰坪投入使用,停机坪总面积达到62580平方米。2018年,洛阳北郊机场旅客吞吐量131.51万人次,同比增长48.72%;货邮吞吐量1339.13吨,同比下降8.81%。
铁路
城际铁路:
郑洛城际铁路,洛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焦洛城际铁路洛平城际铁路
地铁
【详见主词条:洛阳轨道交通
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102.6千米,设车站63座,其中换乘车站8座。
公路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
建都朝代
发源文化
“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洛阳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大放异彩,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洛阳还是全球华人的文化之根、祖脉所系,全球1亿多客家人祖居于此,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华夏文明的祖根文源。
宗教概况
洛阳市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5种宗教。2000年,洛阳市信教群众达到26万人,经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594处,宗教团体7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京市花
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将牡丹定为市花。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甚丰,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以及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绣球型、皇冠型、金环型、千层台阁型、篓子台阁型等十种花型。牡丹遍布全城园林景点、街头花坛、机关庭院和城郊园圃。
民俗节日
洛阳牡丹赏花盛会始于1983年。2008年,洛阳牡丹花会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洛阳牡丹赏花盛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地方特产
风景名胜
综述
据洛阳据旅游部门统计,2022年,洛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0.8亿人次,比上年下降31.0%。旅游总收入605.0亿元,下降34.5%。2022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66处。其中,5A级景区5处,4A级景区30处,3A级景区26处。年末共有星级酒店42家,国际国内旅行社104家。
景点
城市近况
2024年9月20日,据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消息,河南省坚持集约高效,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并正式印发。洛阳被确定为大城市,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
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城市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6:4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