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昭愿(945年~1001年),字致恭,陈州宛丘(今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人,宣武军节度使
符存审之孙。
从太祖征太原,任御营四面巡检史。攻打
幽州(今河北省和北京市等地)时,与定国军节度率兵万余置砦城(宋代设置在边区的军事行政单位)。还拜
蔡州刺史,知并澶二州,复为本州
团练使,连知永兴军木卒滑二州。
咸平初(998年),为
天雄军刑州二钤辖。 咸平三年(1000年),以疾求归京师。
真宗帝
赵恒“诏遣中使尚医驰传诊视”,并“赐以御方良药”,拜其为本州
防御使。
咸平四年(1001)卒,时年五十九岁。奠祭中,真宗帝亲临吊唁,在灵前禁不住放声大哭。随后,赠封为镇东军
节度使。其子
符承煦,为左
千牛卫将军。
北宋太原城的修建者符昭愿
长期以来,在一些宣传太原历史的书籍报刊中,几乎都认为北宋修建太原城的人是曾任河东三交口
都部署的
潘美。如有一篇《宋太原城初探》中就说:宋灭北汉后,将
并州治迁于
榆次,三年后因榆次地非要会,“遂命其宠臣潘美选址
晋阳废墟之北三十里的唐明监,新筑太原城。”又如一篇《太原建城两千五百年祭》中也说:“宋毁
晋阳城后,北宋宰相
潘美于公元979年至982年,在汾河东岸
唐明镇筑起了新城,就是现代的太原城址。”如此等等。
潘美在宋灭
北汉后,确实在太原任过职。
太平兴国国年(979)五月,
宋太宗御驾亲征攻灭北汉后,于8月,“命潘美为河东三交口都部署,以捍契丹。”(《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七年(982年)二月,“复迁
并州于三交寨,即以
潘美为并州
都部署。”(同上,卷23)潘美两次所任的“都部署”,是为防御契丹屯戍边防的军事长官,并没有负责并州行政事务的职责,不是以“宰相”的身份“受命选址”并修建太原城的。
宋灭北汉,太宗“恶其负固后服,坠而废之,降为紧州军事,以
榆次为州治。”(《永乐大典·太原志》卷5200)留太宗征
晋阳时任随军
转运使兼勾当北面转运事的
刘保勋“知并州”(《宋史·刘保勋传》卷276),留征晋阳时任御营四面巡检使的符昭愿负责 “并州军州事”(陈舜封 《符昭愿墓志铭》,《宋代石刻文献全编》二第600页)。刘保勋“逾年召人,判大理事”(本传),符昭愿“知并、澶二州,不逾月,复
移并门”(《宋史·符昭愿传》卷251)。
并门,据
钱大昕考“当云太原”(《二十二史考异·宋史九》卷75)。
据《符昭愿墓志铭》记述,他从
太平兴国五年至八年,在
并州任职期间,“公之
颁政也,一岁而城池缉,再岁而仓禀实,三岁而府库完,复逋逃八千,增版籍三万,富庶成颂,皆公力焉。”太平兴国九年(982年),符昭愿回朝,由于他在治并期间,受到并州民众的好评,请留,
宋太宗遂命其“再典并门”。不久,又命
周保权“知并州”(《宋史·周保权传》卷483)。
雍熙二年(985年)至四年(987年)命
王杲“知并州”(《
山西通志》卷11)。端拱初(988年),符昭愿受诏,由北边屯兵的邢台“复理太原,兼驻泊马步军副
都部署。”(同上《墓志铭》)。时
潘美“知
真定府,未几,改都部署,判
并州,加
同平章事,数月,卒。”(《宋史·潘美传》卷258)。符昭愿“三典
晋阳”,在太原任职,由于政绩显著,受到宋太宗的褒奖。
从上面所列举的历史文献记载可以认定,北宋主持修建太原城的是“知并州”的行政长官符昭愿,而不是任“都部署”的军事长官潘美。
本文作者:杨光亮
晋阳城的毁灭与太原城符昭愿的初建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
宋军攻陷
晋阳城,灭掉北汉政权,太宗遂下令焚毁晋阳城。由赵氏(简子)扩建的这座“中原北门”,在
晋阳大地屹立了1500年后,被赵氏(光义)彻底毁掉了。
宋太宗为什么要毁灭晋阳城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一下
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二人先后
三次攻伐北汉的艰难情景。
第一次,
开宝二年(
969年)二月,宋太祖决定派大军征讨北汉。太祖为了表示决心,鼓舞士气,在长春殿宴请诸将。不久,下诏御驾亲征。三月,宋军攻至晋阳城下,太祖亲自督军指挥。“观兵城南,筑长连城”、“幸
汾河,筑新桥”(《宋史·太祖本纪》卷2)命
李继勋于城南、
赵赞于城西、
曹彬于城北、
党进于城东,四面包围
晋阳城。又命士兵筑长堤,决
晋水、汾水
灌城。坚固的晋阳城虽被围攻三个多月,曾一度被注水穿城,仍然未被攻破。由于
宋军大部分驻扎在甘草地(今
晋源南北
瓦窑头村),正值天气酷热,阴雨数日,使士兵多患腹泻,失去战斗力。于是太祖只得引兵退去。(《续资治通鉴长篇》卷10)。
第二次,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命大将党进、
潘美等兵分五路攻伐太原。又命
郭进等分兵攻打太原外围的
忻州、
代州、
汾州、
沁州、
辽州、
石州,以造成对
晋阳的合围之势。这时,
兵马监押马继恩所部掠河东界,焚荡40余寨。党进所部败北汉军于城北,
晋阳城被围困。十月,太祖在“
斧声烛影”中死于开封,
宋军撤回。(《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
第三次,
宋太宗继位不久,就表示“太原我必取之”的决心。他召集
曹彬、
薛居正等重臣,分析形势,总结
周世宗柴荣和太祖两次征北汉不克的原因,发出“(晋阳)岂城壁完固,不可近乎”的感叹!经过充分的准备,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以
潘美为北路都
招讨使,
米信、
田重进并为行营
指挥使,郭守义、
梁迥监其军。命崔彦进驻晋阳城东,
李汉琼驻城南,
曹翰驻城西,刘遇驻城北。又命
云州观察使郭进为太原
石岭关都部署,以阻断契丹援军。分兵布置完毕,出发前,太宗于长春殿宴请诸将,并赐以袭衣、金带、鞍马等,誓师北伐。二月,太宗御驾亲征,从京师出发,到达
澶州。三月,分兵攻取
隆州、
岚州、
沁州、汾州等县。时郭进于石岭关大败契丹援军数万骑。北汉主又遣使携
蜡书赴契丹告急,被宋兵擒拿,斩示于城下。四月,
宋军包围
晋阳城,昼夜攻城不止。北汉主
刘继元在外无援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于五月五日献城投降(《续资治通鉴长篇》卷20)。
宋太祖、
宋太宗兄弟二人先后三次大规模征伐北汉竟达10年之久。宋太宗经过充分准备,调动国家主力部队,历时5个月的围攻,才破城灭北汉,晋阳城的坚固难攻显而易见,为此,五月十日下诏焚毁晋阳城。诏书曰:“乃眷太原,本维藩镇,盖以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奸臣贼子,违天拒命,因其悖逆,诖误军民。今既荡平,议须更改,当令众庶,永保安宁。其太原旧城并从毁废,乃改为
平晋县,别于
榆次县创立
并州。”(《宋会要辑稿·方域六》)宋太宗焚毁
晋阳城后,清除了心中的愤恨和隐患,为了显示他的功绩,作《平晋赋》,令众臣皆赋;又作《平晋诗》,令众臣和。并把他作战驻过的行宫改为佛寺,亲自作记,刻石寺中。次年四月,太宗又命决汾水、晋水,漫灌城墟,彻底毁灭了晋阳城。(《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
对于宋太宗毁灭晋阳城的原因,后世多有议论。如《十国春秋·北汉纪》说:“太原前临
台骀泽,后倚
悬瓮山,坚而难拔。太宗遂命毁旧城,以杜尾大之患。”明洪武《太原志》说“
周世宗、
宋太祖征之,皆不能克。太宗
太平兴国四年,继元始以城降,恶其负固后服,坠而废之,降为紧州军事,以
榆次为州始。”清乾隆《
太原府志》也说:“(
晋阳)国家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不宜列为
方镇。”这些议论各有侧重,但正如《诏书》上说的晋阳这个地方“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奸臣贼子,违天拒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由于朝廷不稳定,凭借晋阳城易守难攻的独厚条件,自立为
天子的史实,这才是
宋太宗毁灭晋阳城的真正原因。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焚毁晋阳城后,筑
平晋县,降为“紧州军事”,迁
并州治所于榆次。留随太宗出征北汉的随军
转运使兼勾当北面转运事的
刘保勋知并州。(《宋史·刘保勋传》卷276)六月,太宗率军
北伐幽州,七月班师。八月,命
潘美为三交驻泊兵马
都部署,以防御
契丹。留随太宗出征北汉时任御营四面巡检使、参加北伐幽州的符昭愿负责“并州军事”。(《符昭愿墓志铭》,《宋代石刻文献全编》二)五年(980年),刘保勋“召入判
大理寺”,符昭愿“知并、澶二州。不逾月,复
移并门兼副部署”。(《宋史·符昭愿传》卷251)
并门,据
钱大昕考:“当云太原”(《二十二史考异·宋史九》卷75)。符昭愿在知
并州期间,治理太原地区战乱带来的创伤,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充实粮仓,在
晋阳城旧址北25公里的
唐明镇修建太原城。用了一年的时间“城池辑”;又用一年的时间“仓禀实”。七年(982年)二月,并州治所由
榆次迁回太原。再用了一年的时间,太原“府库完”,人口增加三万,“富庶成颂,皆公力马”。(以上见《符昭愿墓志铭》)符昭愿主持修建的太原城,是一座矩形土城,周长十里270步。筑四门:东曰朝曦,南曰开远,西曰金肃,北曰怀德。内有子城,周长5里157步,也有四门。由于新建的太原城是在原唐明镇街道的基础上扩建的,城周四门不对称,便形成了官街呈“丁”字形的格局。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符昭愿回朝。由于他在治并期间,受到了
并州民众的好评,请留。
宋太宗顺应民意,遂命其“再典
并门”。不久离任,先后由周保全、王明知并州。
端拱初年(988年)符昭愿受诏,由北边屯兵的邢台“复理太原”,兼并州马步军副
都部署。“未几,(
潘美)复为并代都部署、知并州”(《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一《潘武惠公美传》《实录》)。符昭愿“三典
晋阳”,在太原任职,由于政绩显著,受到了宋太宗的褒奖。(同上,《符昭愿墓志铭》)。
符昭愿,
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在毁灭
晋阳城之后,他主持修建的太原城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顾祖禹引
刘安世的话说:“太祖、太宗尝亲征太原,正以其控扼二边,下瞰长安(开封),才数百里,弃太原则长安京城不可都也。”(《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二》卷40)。更重要的是,新建的太原城,为以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符昭愿这位对太原城的初建和治理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在以往宣传太原历史的书籍报刊中,几乎找不到符昭愿的名字,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作者:郭尚武
符昭愿暮志铭
北宋
至道四年(九九八)八月(应为咸平元年三月)。高六六厘米、广六一·五厘米,三十七行、行五十字,楷书。陈舜封撰,李仁璲书。见《存目》卷五。
大宋故推诚佐理功臣、
光禄大夫、检校
太保、
使持节蔡州(以下空缺十一字)
防御使、兼御史大夫、
上柱国、
武都郡开国公、
食邑三千五百户、赠镇东军节度使符公墓志铭及序
前进士陈舜封撰 元从押衙知客李仁璲书
《易经》有言:“世界上没有比富贵地位更高的了。”但得到富贵却不能长久保全的人,往往很多。善于享用富贵保全始终的人,那恐怕只有符公了!符公讳昭愿,字致恭,是曾代理太师、
尚书令的
魏王符彦卿的世子,后唐
宣武军节度使、
中书令、秦王
符存审的孙子,封吴王符楚的曾孙。追溯符家祖辈的良好品德,家中族谱上有文字纪录,关于他们家的世代功勋,都可以在国史里找到详细的记述,所以这里就略过不写了。周世宗的
宣懿皇后也就是
恭帝朝的太后,我朝太宗的
懿德皇后都是符公的姐姐。后晋开运初年,魏王建立大功,戡平大难,第二年拜使相,转任镇守
武宁军,当时
虢国夫人杨氏梦见有神仙给她夜明珠,秋季七月丙午日,在丰沛地区生下符公。符公年少时,成长在奎宿之分野,熏染了尼丘的灵秀,风采鲜明,谈吐不凡。他跟从父亲到了义方,接受有名老师的教导,继承家中高尚的门风,并将之发扬光大。很小的时候符公就跟随
魏王全副武装的出入战阵之中,勇敢高洁的志向和情操被当时的人深深赏识。魏王自家中生下符公后,多次加官进爵,由
太保、
太傅直至升到王的爵位,多年征战后终于定居在邺都。后周显德元年秋季八月,符公刚被授予
朝服官爵(银青
光禄大夫),俸禄比照担任骑省吏、
天雄军衙内都
指挥使。第二天就又被特别授予检校尚书、左仆射、遥领兴州
刺史,依然不任实官。当年符公才九岁,中外惊奇,这实际是朝廷赏赐魏王的特别功勋,所以表彰符公,希望他能够模仿先人继承家业。宋太祖神德皇帝接受
禅让的第一年春季正月,符公拿着
玉圭笏板四次觐见,升任检校司徒,升职为
金紫光禄大夫,从此大加重用。乾德初年,太祖郊祀后大施恩典,符公被授予开国男爵,并第一次被赐予食邑。开宝二年秋季七月
魏王转任镇守
凤翔,半路染病,上书皇帝,宋太祖特别下令让他就近在
渑池、洛阳一带休养。因为符公侍奉父亲非常孝顺,朝廷又下诏授予他恩州
刺史之职;开宝五年春季,又转任罗州刺史。开宝八年夏季六月癸丑日,魏王薨逝,符公极度悲伤,形销骨立,宋太祖知道后也非常哀悼思念,专门派宦官负责魏王的葬礼,下令恢复符公罗州刺史之职,又征召他任西京作坊副使,也就是说下了一道
夺情之令。第二年冬季十月,宋太宗刚继承帝位,
改元不久,符公奉旨入宫,被授予
尚食使职务,并奉皇命参与主持祭祀大典。那年
淮北地区有盗贼作乱,地方扰乱,动荡不宁,朝廷深感忧虑。符公从南阳前往处理,天子派给他兵马,任命他为陈、蔡等地区的都巡检使,我朝巡检警视类职务的设置,由此开始。符公申明号令,严肃军纪,约束将士,整顿行伍,明攻暗袭,俘虏剿杀,不久便斩首数千级,无赖流氓销声匿迹,匪患得到平定。不料没多久大雨引发水灾,耕地桑田颗粒无收,地方官纷纷告急,
转运使将符公的意见上表陈述,皇帝下诏批准。符公于是计算人工、度量地域,发动
颖州人从
合流镇东沙沟到长平之间兴修水利工程,开通河道数百里,直通
蔡州。方便灌溉,利于民生,当时的人都纷纷赞许。第二年春季二月,
宋太宗亲征北汉,在行营召见符公,说:“你平定贼寇,安宁水土,保卫我朝京都附近的平安,功劳卓著,本该让你好好休息的。但是并州、汾州一带的蟊贼(北汉),阻挠国家的统一,朕现在将要顺应天意予以讨伐,你身为皇亲国戚,还是跟从护卫吧。”当天宋太宗便给予符公白金、服饰玩物、良马等赏赐,不久又任命他为御营四面
都巡检使,兼车驾栏前收后提辖、给养运输等后勤事务,符公方便行事,随机应变,把握时机,振奋军威,(由于他的艰辛努力,)军队给养充足,民夫众多,夏季五月,大军便平定北汉,凯旋而归。因为军功,符公被任命为蔡州
刺史。当时山西因为战乱,境内遭到严重破坏,非常需要
循吏、良吏充任地方官,宋太宗于是留下符公掌管
并州军州的事务。符公主政后,第一年治安安定,第二年粮仓充实,第三年财政充足,逃难的居民又有八千多人回来,居民总数增加了三万,富庶的景况使人们口耳相传、称颂不已,这都是符公的功绩。
太平兴国九年,符
公乘单车来朝拜,宋太宗的宠幸赏赐尤为丰厚。朝拜结束后,太宗听从当地人民的要求,仍让符公管理并州。雍熙四年秋季太宗命令出兵抵御契丹入侵,下令让符公统帅
禁卫军屯扎在邢台,作为殿后的预备部队。端拱初年,符公因为盛大的喜事升任检校太保,进爵位开国公,增加封邑。等到边疆安宁宣告无事后,又有诏命让符公再度治理太原,兼任驻泊马步军副都部署。端拱二年夏季五月壬申日,符公的母亲
秦国夫人在车辇中逝世,符公心魂欲裂,回家奔丧。因为符公三次治理太原时人们都说他政绩卓然,宋太宗褒奖他的功劳,(以下“从吉式举
宠章”六字不知如何句读翻译)下诏任命他为
云麾将军、代理
蔡州团练使,又让他负责
京兆府的事务,兼任
陕西道巡检使。符公搜集整理军令来整顿部下,颁发法令来改易风俗,陕西人民受到莫大的恩惠,如同久旱逢甘露一般。淳化年间,转任梓州地方官,兼管东川路提辖兵马桥道等事务,也是因为任务艰巨,所以才选择符公这样的贤才来处理。不久符公结束丁忧,重新任职,官阶升为二品,职务和俸禄和以前一样。符公治理有了成效后,朝廷就派人来代替他,让他重回淮西地区任职。至道二年春季皇帝在
圜丘祭祀时,符公也陪同参与大礼。(以下“兑泽光被戴益爰田”八字不知如何句读翻译)孟夏时,黄河溃堤于北畿,太宗紧急任命符公为滑台守,指挥修复堤防,京城的北边方得安宁。太宗病重,真宗继位初期,符公回内廷听命。冬季十月,举行太宗的葬礼,真宗任命符公率领禁军各衙门步骑军三千担任山陵防援使(看护皇陵)。先帝太宗葬礼完成后,朝廷特别加恩赐符公“推诚佐理功臣”称号,增加他的
田赋。咸平元年春季,符公以参师之职掌管兵符,戍守铜台。咸平二年秋季转任
邢州驻泊兵马钤辖。冬季十一月,真宗才(以下“就阳
展礼载益
疏封”八字不知如何翻译)。咸平三年夏季四月,符公回朝廷任职,暂时休假等待安排。秋季九月,因为太傅、丞相张卫公去世,朝廷委派符公担任漳川地区的太守。因为符公的贤良与才干,所到的地方都被治理得政通人和。咸平四年春季,符公病重,多次上表请求
告老还乡,真宗下诏准许他乘
轿子回京,传命的使臣和看病的御医不绝于路。夏季五月,朝廷授予符公
蔡州防御使之职,让符公的长子承煦升任
左侍禁,次子承茂任右班
殿直,以表扬符公全家的忠诚贤能,并且激励教育其他人为臣之节。符公所娶的李氏夫人,被封为
江夏郡君,是已故李华师的女儿,她秉承贞洁美好的德行,养成慈善孝敬的性格,严肃恭谨的对待亲戚邻居,稳重和蔼的培养家风(堪称贤良淑德的好妻子)。符公有四个女儿,长女嫁给殿中丞、入直史馆的王希逸,也就是现在安定漠南地区的王使相的儿子;次女嫁给光禄寺丞李宗谅,他是原司空李相的儿子;三女儿出家为尼,法号普济大师;最小的在家尚未出嫁。这四个女儿都被赐予朝廷命妇的服饰。当月乙未日,符公病逝于东京新昌里家中,享年五十七岁。真宗知道后,震惊感叹不已,亲自来看望家属,并送了不少奠仪,还下令两天不上朝,表示对符公的推崇与礼遇。勋臣
国戚在便殿参加葬礼,百官在崇政门遥致敬意。真宗派宦官下达诏命,赠给符公镇东军节度使头衔,用华丽的衮袍为他殓葬,以御用的卤簿为他开路,任命供备库副使杨永导、内殿崇班蔡绍恩负责丧事。在符公逝世那年的秋季八月庚申日,家人按礼仪规定把他安葬在西京洛阳县贤相乡陶村的高地,陪葬在魏王墓旁。为了寄托孝心和思念的感情,完成丧葬的礼仪,符公的儿女们拄着黄荆棍(以下“杖血”不知如何翻译)苦苦请求将先父的事迹刻成碑文,好永垂不朽。陈舜封我才力过于粗浅,没有能够把符公的荣耀书写明白,只能立志于秉笔直书,无愧事实。碑铭全文如下:
继承三王圣贤,效仿三后友悌,富贵却不骄傲,谦恭又有礼仪。
德行继承名门,功绩垂范我朝,幼时身居高位,晚年节度封号。
风云惨淡啊贤人去世,皇上亲临啊褒崇服章。黄泉遥远啊黑夜漫漫,延续望族啊源远流长。红旗飞扬啊埋于西京,树碑铭刻啊葬在
北邙。天色已晚,松脂如同寒月哭泣的泪光;蓦然回首,陵墓萦绕的悲哀使人断肠。
和彧刻字
家族关系
祖父:符存审,后唐宣武军节度使。
伯父:符彦超,历任汾州刺史、晋州留后、北京留守、昭义节度使、泰宁军节度使。
符彦饶,历仕后唐、后晋,历任曹州刺史、沂州刺史、金州防御使、滑州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傅。
符彦图,早年曾为骑将,其后历官经历不详。
叔父:符彦能,官至楚州防御使。
符彦琳,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官至金吾上将军。
符彦彝,官至武安节度使。
符彦伦,官至定远节度使、严州知州。
符彦升,官至昭庆节度使。
兄弟:符昭信,官至天雄军衙内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后周世宗时去世,获赠检校太保、阆州防御使。
符昭寿,字如期,宋真宗时官至益州兵马钤辖,后因兵变被杀。
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