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479年~502年),是
南北朝时期
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为
萧道成所建,定都
建康(今江苏
南京)。
历史背景
道成崛起
萧道成,字绍伯,是西汉相国
萧何第二十四世孙。父亲
萧承之,是
南朝宋的将领。萧道成生于
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十三岁时入名士
雷次宗学舍,受《
礼记》、《
左氏春秋》等儒典。
元嘉十九年(442年),萧道成奉命领偏军讨沔北蛮,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又以左军
中兵参军职随萧思话镇
襄阳,战争中初显军才。后袭
晋兴县男,任
建康令。宋明帝立,
江州刺史、
晋安王子勋据州反,史称义嘉之乱。时四方多应,奉号令者,唯丹扬一郡。明帝以为
右军将军,出讨
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
徐州刺史
薛安都等。乱平,为南东海太守、行
南徐州事。泰始三年,
沈攸之北伐,道成奉命率千人镇淮阴,次年为
南兖州刺史,镇广陵。
泰豫元年(472年),明帝崩,
后废帝立,入朝辅政。
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四年(476年)七月,宋桂阳王休范、建平王景素相继造反,道成率军平之,迁
中领军将军、都
五州军事,加
尚书左仆射。时后废帝狂暴日甚,喜怒无常。左右不自安,乃谋废立。元徽五年(477年)七月,道成结废帝左右杨玉夫等杀后废帝,立其弟安成王凖为帝,是为
宋顺帝,改元升明。道成进位侍中、
司空、
录尚书事、
骠骑大将军,总
领军国之政。其年十二月,
沈攸之、
袁粲、
刘秉等不满萧氏专政,起兵讨萧,为道成所败杀。
南齐立国
自此,清除了异己的
萧道成便按部就班地向皇帝的位置迈进。他在地方上安排自己的子孙或助手去接管兵权,在朝廷中则任命亲信担任重要职位;
升明三年三月,萧道成被封为相国、齐公,
加九锡;当年四月,萧道成进爵为齐王,加殊礼(所谓的殊礼也就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从前
曹操、
司马昭、
刘裕曾经得到的,萧道成也能得到。相比之下他的速度最快,功劳则最小。萧道成的志向,不在天下之大,只在于权位之高,那么紧接着的下一步,当然就是禅代了。
禅代过程是一出悲喜两幕剧,首先是宋帝退位。按照礼仪,宋顺帝需要到大殿前会见百官,然后交出
玺绶。小皇帝吓得不敢出面,逃到了宫里佛殿的佛像底下躲了起来。
王敬则率领
禁兵亲自入内将顺帝迎出。顺帝早就哭成了小泪人儿,呜咽地问王敬则:“齐王是要杀我吗?”王敬则怕戏演砸,安慰他说:“只是移驾别宫而已啦,陛下先辈取
晋朝天下,也是如此。”顺帝虽是个傀儡小皇帝,却不呆傻,知道报应要应到自己身上了,哭喊道:“愿我今后生生世世都不要再生在帝王家中!”此话与
刘子鸾临死的呼声一般无二,这是弱者的哀号,这是绝望的控诉。可惜哀号、控诉在权力与利益面前,显得太过苍白和无力了。顺帝交出玺绶,宫中百官都泪如雨下,其中一幕颇有意味。
右光禄大夫王琨是宋文帝
刘义隆手下重臣
王华的堂弟,
东晋末年就在朝中做郎中,这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再没有人比他资格更老。他曾目睹
晋恭帝禅让
刘裕的一幕,更加百感交集,他边哭边叹:“人人都觉得长寿是好事,惟独老臣我认为长寿实在让人悲伤。居然一再亲历这样的场面。”
宋顺帝被架走,“悲剧”完了换“喜剧”,
褚渊手捧玺绶,领着
文武百官来到齐王的宫殿之前,劝萧道成即位。萧道成还得假模假样地推辞三遍。有个研究历史的官员叫作陈文建,装神弄鬼地对萧道成说道:“六,乃是富贵之数:后汉自
光武帝起,到
献帝为止,经一百九十六年禅让给魏朝,魏朝经过四十六年禅让给
晋朝,晋朝经过一百五十六年禅让给宋朝,宋朝已历六十年,六始六终,望齐王顺应天意,早登大位!”一席话头头是道,萧道成听了受用,这才放下“架子”,换上帝服,即皇帝位,国号齐,年号
建元,是为齐高帝。和
刘裕对付晋恭帝的手法类似,他封
宋顺帝为
汝阴王,不出一个月就秘密授意手下将其杀死。刘裕的子孙们也很快被萧道成斩草除根,除465年因宗室内乱流亡
北魏的宋文帝第九子
刘昶,留在南朝的刘氏族裔例外是刘裕的族弟——
刘遵考的儿子
刘澄之,他因与褚渊关系密切幸免于难,但论血缘他与宋朝皇室已经很远了。宋朝近六十年的风云变幻化作南柯一梦。
建元新政
齐高帝崇尚节俭,反对奢靡,并且以身作则,将宫殿、御用仪仗等凡用金、铜制作的器具全部用铁器替代,衣服上的玉佩、
挂饰等统统取消。高帝萧道成在位时经常吊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可见他的提倡节俭与身体力行。齐高帝任用寒人掌权要,推行
检籍法,严令整顿户籍,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与北方通好,维护边境安定。临终前,他嘱咐太子
萧赜:要警惕晋朝及宋朝皇室手足相残的教训,在治理国家,爱护同室兄弟方面要做好,国家
政治稳定,经济就会复苏。
齐武帝萧赜为政宽纾,人民得到10多年休养生息的时机,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萧道成接受宋灭亡的教训,务从俭约,减免百姓逋租宿债,宽简刑罚,但对宋之宗室王侯,无少长皆幽死。次年下令扩大清理户籍,按
虞玩之的建议,设立校籍官,但校籍工作弊端百出,贫苦人民常被诬为户籍诈伪而从户籍中剔除出来,同时也侵犯了
庶族地主的利益。结果在其死后不久就因反对校籍引发了
唐寓之暴动。可惜他只在位3年,没有实现他的夙愿。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帝,葬于陵口(今
丹阳市陵口镇)
泰安陵。
永明之治
萧赜字宣远,是萧道成长子,母
刘智容。高帝死后,时为太子的他继位,年号
永明。他力行节俭,不喜游宴。通好北朝,减少军事调动,任用良吏,政事修明。在位的十一年间带动了
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较为安定,使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史称
永明之治。
黄籍是普通民众的
户口簿,是朝廷征取租税徭役的根据。黄籍向来是一个大弊端,南朝的富人(这里指非
士族的地主和富农、商贾)为了免除所承担的
赋役,往往向官吏行贿,在政府的黄籍上注入伪造的父祖爵位,改成百役不及的士族。宋朝时就出现了很多这样靠改注籍状诈入仕流的庶族地主,自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至
宋后废帝元徽四年(476年),在扬州
九郡的黄籍上被检查出诈注户籍的就有七万一千余户。还有或因
秃发假托僧人;或迁徙无定,不立户名;或户存而黄籍不载,或人在而注已死亡,或伪造军功,以致军功户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假冒的……如此种种,弊端极多。免役免税的户口愈增,贫苦民众的负担也愈重。
为了增加
直接控制的户口,提高赋税收入,扩大徭役的负担面。
萧道成在即位的第二年(建元二年,480年)专门设立校籍官,置
令史,指派虞玩之主持黄籍的清查,以宋元嘉二十七年版籍为准整理户籍。齐武帝
萧赜即位后继续清查以鉴定士族的真伪。那些被认为有“巧伪”的户籍,都须退还本地,名为“却籍”;核查出本应服役纳赋而户籍上造假的,便恢复原来的户籍,继续承担赋役,称为“正籍“ 。后来甚至要把被却籍者罚充远戍,这种做法危及曾在户籍上弄虚作假的庶族地主的切身利益,于是一些人便以此为借口煽动利益受损者的不满情绪伺机作乱。
永明三年(485年)冬,
唐寓之利用“却籍”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不满在新城一带结党四百余人。次年正月,他乘会稽太守王敬则去京城建康“朝正”(正月朝拜皇帝)的机会举兵暴动,首先攻下
富阳。三吴地区的被却籍者纷纷参加,众至三万。却籍的民户大都是北来侨民,他们的户籍本为
白籍,因此暴乱者被称为“白贼”。唐寓之又攻下
桐庐,进占
钱唐、
盐官、
诸暨、
余杭等县,并在钱唐称
吴王,置太子,年号兴平。以钱唐新城为皇宫,县廨为太子宫,设置百官,以寒门出身的钱唐富人柯隆为
尚书仆射、中书舍人,兼领
太官令、
尚方令。唐寓之还派其将领高道度等进攻
东阳郡(今浙江
金华),杀
东阳太守
萧崇之和长山令刘国重并遣将
孙泓进攻山阴。
齐武帝急派禁兵数千,战马数百讨伐。唐寓之的部下不过是乌合之众,一战即溃,唐寓之战死,各郡县相继被平定。这次作乱是富民反抗检查黄籍而畏罚叛变,根本不是农民起义。事后参与暴乱的不少民丁被罚修白下城(时为
南琅邪郡治所,故址在今
南京市
金川门外),或发配到
淮河一带作戍卒十年。
此暴乱虽很快平定,庶族地主反检籍的斗争并没有停止。齐武帝被迫在永明八年停止检籍,并宣布“却籍”无效,对“却籍”而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恢复宋末升明(477年~479年)以前户籍所注的原状。许多庶族地主和商人因而取得士族所具免赋役的特权,这等于承认伪造的户籍合法有效。
齐
荆州刺史、武帝四子
巴东王萧子响,勇猛有力量,精于骑马射箭,喜欢军事,他亲自挑选六十名贴身武装侍卫,这些人都很有胆量和才干。他就任荆州刺史后,多次在自己的内宅设宴,用
牛肉、美酒犒劳侍从。同时,萧子响又私下制作了锦绣长袍、红色短袄,打算将这些东西送给那里的
蛮族,换取武器。长史高平人刘寅、司马安定人席恭穆二人联名暗中把这件事报告武帝。武帝下诏要求深入调查。萧子响听说
官差到来但没看见武帝的诏令,于是,他就把刘寅、席恭穆和
谘议参军江、典签吴之、魏景渊召集在一起,盘问他们,刘寅等人仍保守秘密,不回答。吴之说:“既然皇上已经下了诏令,就应该设法搪塞过去。”魏景渊说:“我们应该先做调查。”
萧子响勃然大怒,就把刘寅等一行八人抓起来,在后堂将他们杀了,并将这一情况全都报告给了武帝。武帝本来打算赦免,但听说他们全都被杀死了,大怒。壬辰(二十七日),任命随王
萧子隆为荆州刺史。武帝打算派淮南太守戴僧静率兵讨伐萧子响。
戴僧静当面报告说:“巴东王年龄小,而长史刘寅等人逼得太急,所以,一时生气,而没有想到后果。天子的儿子由于过失误杀他人,有什么大罪!陛下忽然派大军西上,使人们感到恐慌,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因此,我不敢接受圣旨。”武帝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很赞赏戴僧静的话。于是,派
卫尉胡谐之、
游击将军尹略和中书舍人
茹法亮率领几百名武装侍卫前往江陵,搜捕萧子响左右那些小人。并且下诏说:“萧子响如果放下武器,主动回到建康请罪,还可以保全他的性命。”任命
平南内史
张欣泰做胡谐之的
副手。张欣泰对胡谐之说:“这次出行,胜利了没有什么名,而失败了却要成为奇耻大辱了。萧子响聚集的是一帮凶狠狡诈的人,他们之所以听从他的指挥,是因为有的人是贪图赏赐,有的人是害怕他的声威,因此,他们还不会自行溃败。如果我们在
夏口驻扎军队,向他们讲明利害、福祸关系,就可以用不着动武而能抓获罪人。”胡谐之没有接受张欣泰的建议。张欣泰是
张兴世的儿子。 胡谐之等率领大军抵达
江津后,在燕尾洲兴筑了城垒。萧子响也穿上便服登
上城楼,多次派使者到胡谐之这里陈述说:“天底下哪有儿子反叛父亲的呢?我不是想抗拒朝廷,只不过是做事粗心鲁莽。我就乘
一只船回到朝廷,接受
杀人罪的处罚,你们何必兴筑城垒,派大军来抓我呢?”尹略一个人回答使者说:“谁跟你这种叛父的逆子讲话!”萧子响只是哭泣流泪。
于是,他杀牛备酒,要犒赏朝廷派来的大军,尹略却把这些
酒菜扬到了江里。萧子响又喊茹法亮,茹法亮疑虑畏惧也不肯前去。最后,萧子响又请求会见传达武帝诏令的官差,茹法亮也不肯派官差前去,反而将萧子响派来的使者关押起来。萧子响大怒,将他平时所训练出来的勇士和州衙、自己府上的二千多名士卒组织起来,从灵溪渡河向西进发。萧子响亲自率领一百多人,携带万钧
弩箭,在
长江江堤上驻防。第二天,他的军队和朝廷派来的大军展开激战,萧子响在江堤上用弩射击,结果,朝廷军大败,尹略战死,胡谐之等人跳上一只小艇逃走。武帝又派
丹杨尹萧顺之率军继续讨伐。萧子响当天就率领平民侍从三十人,乘坐小船,顺江而下,直赴建康。
太子
萧长懋平时就忌恨萧子响,当萧顺之从建康出发时,萧长懋就秘密告诉他,让他早点儿把萧子响置于死地,不要让他活着回到建康。萧子响途中遇上萧顺之,打算自己申诉明白,但萧顺之没有答应,就在演习堂里用绳子把萧子响勒死了。萧子响临死前,给武帝写了一封信,报告说:“臣的罪过已超过了
山河湖海,理应甘心接受惩罚。可是,您下诏派胡谐之等人前来,竟然没有宣读圣旨,就树起大旗进入要塞地区,在与我的城池相对的南岸,兴筑城池防守。臣几次派人送信呼唤茹法亮,乞求穿便服见他一面,但茹法亮却始终不肯见我。手下一群小人又恐惧害怕,于是导致了双方的激战,这些都是臣的罪过。臣本月二十五日,放下武器,孤身一人投奔朝廷军队,希望能回到京城,在家里呆一个月,然后,臣自己自杀,这样也可以不让人讥刺我大齐朝诛杀皇子,我也得以免去忤逆父亲的恶名。可是,还是没能遂心如愿,我马上就要结束生命。临死前写信给你,哭泣哽咽,为之话塞,不知再说些什么了!”有关部门奏请要断绝萧子响与皇族的关系,削除他的爵位和封地,改姓氏为“蛸”,其他被牵连进去的,另行定罪。
很久以后,武帝在华林园游赏,看见一只
猿猴跌跌撞撞,不住地悲号哀鸣,就询问左右侍从这是怎么回事,侍从说:“它的孩子从悬崖上摔下去死了。”武帝一下子就想起了萧子响,忍不住呜咽起来,泪流满面。茹法亮受到武帝的严厉责备,
萧顺之内心惭愧恐惧,也由此而发病,不久去世。豫章王萧嶷上书,请求收殓安葬萧子响的尸体,武帝没有批准,并追贬萧子响为鱼复侯。萧子响引起这场战乱后,各
方镇都纷纷指控谴责萧子响的叛逆行为,
兖州刺史
垣荣祖说:“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倒应该说:‘刘寅等人辜负了陛下对他的恩典,以致逼迫巴东王,使他走上了这条路。’”武帝仔细想想,认为垣荣祖有真知灼见。台军焚烧江陵府舍,官曹文书,一时荡尽。朝廷军队放火焚烧江陵府建筑,官府的
文书档案刹时全都被烧掉。武帝因为
大司马记室南阳人
乐蔼多次任荆州幕僚,所以就特别召见他,向他打听荆州的事,乐蔼回答详尽,反应敏捷,武帝大为高兴,任命他为荆州
治中,下令让他负责修缮荆州州府。乐蔼修缮了几百栋州府
官舍,很快全都修完了,而且也没役使一个老百姓,所以,
荆州府十分称赞他。
武帝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即位后,就下诏说:“比岁未稔,贫穷不少,京师二岸,多有其弊。遣中书舍人优量赈恤。”不久,再次下诏说,“水雨频降,潮流荐满,二岸居民,多所淹渍。遣中书舍人与两
县官长优量赈恤。”
他又下诏酌情遣返军中的囚徒,大赦囚犯,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和贫穷之人,要加以赈济。他提倡并奖励农桑,灾年时,还减免租税。在位第四年,他下诏说: “扬、
南徐二州,户租三分
二取见布,一分取钱。来岁以后,远近诸州输钱处,并减布直,匹准四百,依旧折半,以为永制。”
武帝还下令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 武帝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提倡节俭。他曾下令举办婚礼时不得奢侈。
储君风波
齐武帝即位之初就把长子
萧长懋立为太子。 太子性格忠厚仁孝,处事练达,很受朝野爱戴,十余年来从未出过差错。齐武帝对太子继承江山很放心。随着武帝身体每况愈下,朝臣们也觉得太子继位已是旦夕之间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齐武帝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永明十一年(493年)初,太子萧长懋突然病重,竟于同年正月病逝,年仅三十六岁。齐武帝在悲痛之余追谥萧长懋为文惠太子。同年七月的一天,黎明时分,天边的薄雾透出一丝微红,又一个酷热难耐的夏夜终于捱过去了。延昌殿
寝宫里,齐武帝辗转病榻已经一个月了。一个月来,他忍着丧子之痛,强支病体照常处理国家大事。他太留恋那青烟缭绕、金鳞闪耀的
盘龙御座了,他太留恋那一呼百诺、发号施令的
帝王生活了。但是,自己日益加剧的病痛使他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自己的大限快要到了。为了南齐的未来,他不能不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继承人问题了。
文惠
太子的长子
萧昭业眉目如画,容止美雅,写得一手好隶书,齐武帝非常喜爱这个孙子。但他自小由二叔竟陵王
萧子良抚养,很被娇惯。竟陵王镇守
西州,少年萧昭业也随行,由于无人管教,他与左右无赖二十几人衣食饮酒皆在一处,天天嬉乐无度。他的妻子何妃也是个轻薄女子,与萧昭业同玩的几个美貌少年私通。后来,竟陵王萧子良入京城,萧昭业独留西州,自此更天天到各个营署淫宴,又暗地里找当地的富人索要钱财,见是皇长孙要钱,也没人敢不借。为了犒赏左右无赖,他都以
黄纸预先写上爵号官位,许诺自己当皇帝后立刻任命。但因萧昭业善矫饰,这一切武帝与文惠太子大都不知情。
文惠太子病重时,萧昭业演戏逼真,哀容戚戚,哭声不断,一旁不知底细的侍行、官员见到萧昭业如此孝顺,都感动得呜咽流泪。但他一回到自己的住处,就欢笑酣饮,大吃大喝,方才的戚容一扫而空,可以说从小就是一个矫饰大王。文惠太子死后三月,萧昭业被立为
皇太孙,移居
东宫。爷爷齐武帝前来探视,他迎拜嚎恸,哭得背过气去。武帝亲自下舆抱持安慰,对这孩子的孝心非常感动。 后来,听说武帝得病,萧昭业派巫婆杨氏诅咒爷爷早死自己好早登皇位,又给妻子
何氏送信一封,上写一大“喜”字,周围绕以36个小“喜”字。但是,待他进入宫内侍疾,萧昭业一抹脸又变成一脸哀戚状,这位皇太孙言发泪下,在武帝床前跪问病情,这令武帝非常感动。
武帝之死
尽管已经立爱孙为皇位继承人,但此时皇太孙年仅二十,自幼生长深宫,不知祖宗创业艰难,亦不谙军国大事,他能负此重任吗?齐武帝心中实在没有把握。自己的次子萧子良倒是很好的人选。他历任会稽太守、
丹阳尹、
扬州刺史、司徒等职,富有统治经验;又善于延揽人才,他麾下的
沈约、
王融、
萧衍、
范云等,皆是当时著名的才学之士。如果以萧子良为皇位继承人,他是能够胜任的。但如果这样做,就违背了“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
古训,打乱了皇位
继承顺序,难免要出乱子。思忖再三,齐武帝还是决定立皇长孙萧昭业为皇位继承人,让竟陵王萧子良辅佐他。 主意一定,齐武帝感到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过了几天,齐武帝病情加重,他命令竟陵王萧子良带甲杖入延昌殿侍奉医药,以防不测。萧子良以萧衍、范云、王融等为帐内
军主,协助他处理事务。 王融于永明五年(487年),为竟陵王萧子良拔为
法曹参军,并参与编纂《四部要略》,由此跻身“
竟陵八友”,取得了当时文学领袖萧子良的赏识。
王融虽少年得意,犹有未足,自恃才地,冀望三十以内位至台辅。正当王融厉兵秣马准备出师北伐之际,齐武帝于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病重,使之所谋划的事业搁置在一边。旋即在
立嗣问题出现了尖锐的对立:
萧鸾欲立萧昭业,王融谋立萧子良,并构成剑拔弩张之势。本来王融之举有着许多有利条件,一、
齐武帝曾明令萧子良“带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已经造成了“物议疑立子良”的印像。二、王融拥有军事大权。三、
萧昭业败行多有外扬。于是王融“戎服绛衫,于
中书省阁口断东宫仗不得进,欲立子良”。但是
萧子良失之于寡断,加上
萧鸾矫诏称敕,使王融这一举动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皇太孙
萧昭业听说齐武帝病危,匆匆赶来。只见王融满身披挂,率甲士凶神恶煞般地守在宫门外边,声言皇上有旨:无论何人,不得擅入宫门一步。萧昭业自持皇太孙身份,上前搭话。但任他百般辩解,王融就是不放行。无奈,萧昭业只好暂且退下,独自在那里发呆。 不久,齐武帝又从
昏厥中苏醒过来。他见皇太孙不在身边,知道情况有变,急命近侍速召皇太孙率甲士入宫,并把朝廷大事委托给尚书左仆射西昌侯
萧鸾。
七月三十日,武帝下诏让诸文武宗室辅皇太孙即位。又为其后事特意下诏说:“我识灭之后,身上著夏衣,画天衣,纯乌犀导,应诸器悉不得用宝物及织成等,唯装复
夹衣各一通。常所服身刀长短二口铁环者,随我入梓宫。祭敬之典,本在因心,东邻杀牛,不如西家禴祭。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未山陵前,朔望设菜食。陵墓万世所宅,意尝恨休安陵未称,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诸主
六宫,并不须从山陵。内殿凤华、寿昌、耀灵三处,是吾所治制。”诏下当日,齐武帝病死,葬景安陵。 在位12年,时年54岁。
郁林失德
武帝死后,
中书郎王融知
太孙萧昭业无德,不堪帝位,欲迎立武帝次子竟陵王
萧子良。但阴谋却被西昌侯
萧鸾得知,他抢先冲入皇宫,召集群臣上朝,又命人将萧子良扶出皇宫。群臣上朝后,在萧鸾的指挥下,各整衣冠,登殿排班,依次跪伏,向皇太孙三呼万岁。皇太孙萧昭业就这样登上了皇帝宝座。 萧昭业继位时已经20岁,时为公元493年。萧昭业即位十余天后就下令诛杀了王融。次年萧昭业改元隆昌。
武帝刚刚大敛,萧昭业就把武帝的乐工演员们召来奏乐歌舞。乐工演员们怀念老皇帝,边献艺边流泪,小皇帝则在宝座上嘻笑自若,欢饮大嚼。 武帝发丧之日,萧昭业刚刚送葬车出端门,就推说自己有病不能前去墓地。回宫后,马上召集乐工大奏胡曲表演歌舞,喇叭
胡琴,声彻内外。大臣
王敬则问身边的萧昭业亲信
萧坦之:“这么高兴欢歌,是不是太早了点?” 萧坦之也不乏幽默,回答:“这声音正是宫内的哭声啊!”
萧昭业登基后,极意赏赐左右群小,一赏就百数十万。每次看见下面端上金银宝锭,就自言自语:“我从前想你们一个也难得,看我怎么用你们!”御库中总共有钱八亿万之巨,金银布帛不可胜数,萧昭业继位不到一年,已经挥霍大半,都赏赐给得意的左右、宫人。宫中遍布的文物宝器,一群人平时抛掷击碎,以此为乐。
估计萧昭业有奇装异服的癖好,常在宫内穿五彩锦绣衣服。又高价买来公鸡斗着玩耍,斗鸡走马,乐得不行。他自己的皇后何氏也非常“自由”,天天与左右淫通乱交。
西昌夺位
同为南齐宗室的近卫军首领
萧谌、
萧坦之见小皇帝日益狂纵,心中惊惧日后事发受祸,就都暗中依附高帝侄子西昌侯
萧鸾,准备行废立之事。
萧鸾,父
萧道生。字景栖,小名玄度。萧鸾自小父母双亡,由叔父萧道成抚养,萧道成对其视若己出。宋顺帝时,萧鸾担任安吉令,以严格而闻名;后迁淮南、
宣城太守,
辅国将军。齐高帝时任西昌候、
郢州刺史;齐武帝萧赜时升任侍中,领
骁骑将军。萧赜死时,以萧鸾为辅政,辅佐萧昭业。
494年,萧鸾引兵入宫,当时萧昭业正光着身子和宠姬霍氏饮酒,闻知消息后马上命令关闭宫门。远远看见萧谌领兵持剑奔来,小皇帝知道近侍谋叛,自知无望之下,用刀自刺
脖颈,因酒喝多了加上胆力不够,手
直打哆嗦使得自杀没有成功。
萧谌派人用帛粗略地给萧昭业包扎了一下,以肩舆把他抬出延德殿。萧谌初闯宫时,卫士们见有兵人进入都持盾挺剑要迎斗,萧谌大呼:“所取自有人,卿等不须动。”卫士们以为萧谌身为禁卫首长,是奉皇帝手令入宫抓人,都放下兵器原地待命。不久,皇宫卫士们看见皇帝受伤被人扶出,都欲挺身上前救护。如果皇帝喊一声,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奇怪的是,萧昭业闷声不言,耷拉着脑袋坐在肩舆上,大家只得眼看他被扛出殿门。萧昭业从卫士们的视野中一消失,萧鸾的兵士就在西弄里面一刀结果了这位时年21岁的
荒唐天子。
萧鸾以太后的名义废萧昭业为郁林王,迎立其弟
新安王萧昭文。萧昭文只做了74天皇帝又被萧鸾废为
海陵王。萧鸾自立为帝,改元
建武,即
齐明帝。萧鸾登基还没过一个月就派人暗杀了年仅14岁的萧昭文。
明帝屠宗
齐明帝萧鸾生性阴险,再加上自己是以旁宗夺位,因此对高帝萧道成与武帝萧赜还在世的儿子们颇为忌惮。在任命典签监视之余,更是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杀戮。在位五年间便陆续将
鄱阳王
萧锵、
庐陵王萧子卿等高、武帝子孙二三十人几乎全部诛灭。其中最幼者被杀时不过六、七岁而已。唯高帝次子豫章王萧嶷之子
萧子显兄弟幸存。明帝对宗室的手段之狠,千载之下仍令读史者不寒而栗。这也成了南齐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俭内奢
萧鸾即位后长期深居简出,对外大张旗鼓的崇尚节俭,停止各地向中央的进献,连他生日时大臣敬奉的金银礼物也不要,让人将其打碎,还停建了不少
大型工程,但他的宫中却是金玉满堂,华丽非常。
萧颖胄就直言不讳的对他说:陛下要是还想砸东西,就砸你宫里的那些吧。萧鸾被当面揭短,尴尬不已。萧鸾晚年病重,相当尊重道教与
厌胜之术,将所有的服装都改为红色,对外一直隐瞒病情,直到萧鸾特地下诏向官府征求
银鱼以为药剂,外界才知道萧鸾患病。498年萧鸾病故,葬于兴安陵。
东昏荒乱
齐后废帝
萧宝卷是萧鸾与其正室刘惠端的第二子,字智藏,本名明贤,属猪。萧宝卷的生母早亡,由
潘妃抚养。499年,萧宝卷在萧鸾死后即位。他性格讷涩昏暴,是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年少时不喜读书,以捕老鼠为乐。更喜欢玩担幢的游戏,把七丈余长的大木幢顶在双肩、牙齿上玩耍,就算牙齿因此折断也乐此不疲。萧宝卷不喜欢跟大臣接触,常常出宫闲逛,每次出游都一定要拆毁民居、驱逐居民,并且大量赏赐佞臣,造成国家的财政困难。更杀害不少的大臣,刚即位便杀害
顾命大臣右仆射江祏、司空
徐孝嗣、
右将军萧坦之、
领军将军刘喧等人。也由于萧宝卷的昏暴,始安王
萧遥光、
太尉王敬则与将军崔景慧先后起兵叛乱,但都兵败被杀。萧宝卷平定叛乱之认为自己有天命,更加昏暴。以致宣德太后都下懿旨批评他:“凡所任仗,尽慝穷奸,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身秉朝权,手断国命,诛戮无辜,纳其财产,
睚眦之间。屠覆比屋……曾楚、越之竹,未足以言、校辛、癸之君,岂或能匹。”
南朝皇帝多奢侈腐靡,萧宝卷尤甚。后宫失火被焚,就新造仙华、神仙、玉寿三座豪华宫殿,又剥取庄严寺的五九子铃装饰殿外,凿金为莲花,贴放于地,令宠妃潘氏行走其上,称“步步生莲花”。他还特别喜欢干屠夫商贩之类的事情。曾在宫苑之中设立市场,让太监杀猪宰羊,宫女
沽酒卖肉。潘妃充当
市令,自己担任潘妃的副手,遇有急执,即交付潘妃裁决。萧宝卷只在个人享受上很奢侈,对外反而非常吝啬。叛将萧衍的军队已打到城外,太监
茹法珍跪地请求他赏赐将士,他仍旧不肯,还说:“反贼难道就只捉我一个人吗?为什么偏偏向我要赏赐?”
萧衍代齐
萧宝卷派人毒杀平定叛乱最力的雍州刺史
萧懿,又猜疑其弟雍州(治今湖北省
襄阳市)刺史
萧衍对朝廷图谋不轨,遂派人前往行刺。不料行刺者未照旨行事,反把此事告诉了萧衍。这使萧衍有了起兵的借口。永元二年十一月,萧衍召集部将说,主上(萧宝卷)昏庸暴虐,罪恶超过
商纣王,我决定和大家一起废除他,另立新帝,以兴旺国家。随即建立大本营,集结部众,拥兵万余人,战马千余匹,船舰3000多艘,积极准备起兵。萧宝卷得知萧衍举兵起事的消息,即派辅国将军、
巴西、
梓潼二郡太守
刘山阳率军3000人在上任途经江陵(今属湖北)时,会合西郎中长史萧颖胄袭击雍州,欲铲除萧衍。
刘山阳等进至江安(今
湖北公安),逗留十余日而不肯北上。萧衍派人至江陵下书散布“
山阳西上,并袭荆、雍”的谣言,使萧颖胄迟疑无计;加之悉知萧衍招兵买马已非一日,且江陵一向畏惧雍州,因而十分恐惧。萧颖胄等用计谋斩刘山阳,领众与萧衍会合。十二月,萧颖胄等向建康文武百官发布文告,列数齐帝罪行,并派兵进攻
湘州、夏口等地。至十二月底,
上庸太守
韦睿,华山太守
康绚等亦率众响应萧衍。三年正月,萧衍率领起事军自雍州出发。 三月,拥立明帝第八子
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即帝位,改元中兴。至九月,先后攻占夏首(今湖南省长
沙市东、
汉口今湖北省
武汉市汉口)、
江州(今江西省
九江市),进至建康附近。十月,萧衍等军向建康发动进攻。十二月,攻入台城。
萧衍联合齐将攻入
建康城的那一夜,萧宝卷在含德殿签歌作乐才罢。萧宝卷就在萧衍发兵进攻建康的动乱中,被将军
王珍国所杀。后追废为
东昏侯。
萧衍攻入京城后,总揽军政,累加位号至
梁王。于中兴二年(502)三月接和帝萧宝融东归,途至姑熟(今
安徽省当涂县),迫其退位,灭南齐。四月,萧衍在建康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梁,即
梁武帝。旋即杀萧宝融于姑熟,谥其曰和帝。
疆域
刘宋时的淮北之地到南齐时几乎完全陷落。
青州移治朐山(东海),冀州移治涡口、
豫州治寿春、
北兖州治淮阴、
北徐州治钟离。其余
州郡多依刘宋之旧。
南齐共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九十五,县一千四百七十四,其后频受
北魏侵略,到
东昏侯时,汉水以北郡县相继陷没。永元二年,豫州刺史
裴叔业之叛,又失寿春,后三年而齐亡。当南齐盛时,南郑、樊城、
襄阳、
义阳、寿春、淮阳、角城、涟口、朐山,为北方国防重镇。
文化
学术思想
齐
永明年间(483—493),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为作家们潜心创作,钻研
声律和
诗歌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萧赜自幼跟随其父
齐高帝萧道成东征西讨,担任过县州郡的
地方长官,有比较丰富的统治经验。他即位后,特别注意调节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以及和
魏朝的矛盾,又注意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因此,他在位的11年间,
社会比较稳定,生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士民富庶。《南齐书·良政传序》说:“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作者
萧子显是南齐宗室,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其次,统治阶级对文学的重视以及文学集团的活动,大大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和
写作技巧的提高。
南朝从
刘宋以来,文学的独立性大大加强,
元嘉十六年(440),
宋文帝在
儒学、玄学、史学三馆外,别立文学馆;嗣后,
宋明帝立
总明观,分儒、道、文、史、阴阳为五部。从此,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与经史等分开来了。几十年间,经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终于将文学从封建统治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使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齐永明年间,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文士们经常受到统治集团高层人物的征召而集中到他们的门下,除担任一定工作之外,还集体进行文学创作,切磋技艺,共同探索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为
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史籍记载,永明年间至少有四个比较大型的文学集团存在,依次是:卫军将军
王俭集团、竟陵王萧子良集团、豫章王萧疑集团、随王
萧子隆集团。其中
萧子良集团存在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大。“
永明体”诗人绝大多数出自该集团。
永明体
永明诗人的创作及“
永明体”诗的特征:永明诗人,不仅有理论,而且还有大量的诗歌创作。《南齐书·陆厥传》说:“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
沈约、陈郡
谢朓、琅琊
王融以气类相推毅,
汝南周颙善识
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王融三人。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论上的阐述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实际创作成就不如谢朓。谢朓的诗风上承
曹植,善于以警句发端,在写景抒情方面,兼取
谢灵运、
鲍照两家之长,而避免了艰涩之弊。谢朓的五言诗,今存130多首,其中
新体诗占三分之一左右。这些诗都已具有五言律诗的雏型,只是有用仄声作韵的。句和篇的声律还不确定。尽管他的这些诗篇在声律上还表现得有些混乱,但也可看到已渐有了些眉目。除了以上三人之外,
范云、
丘迟等人也都写过不少好诗,诗风也近于谢、沈。到梁代才成名的
何逊、
吴均、
柳恽和
刘孝绰等人也都各自成家。何逊诗风也接近谢朓,吴均较有古气,很具特色。
竟陵八友之一、后成了
梁朝开国皇帝的
萧衍也写过一些清丽可读的诗歌,但不赞成“
四声八病”之说。
“永明体”诗在
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这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而这“近体诗”的雏形,就是“新体诗”,即“永明体”诗。“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古体诗已暂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现。因此,即使后人对“永明体”诗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批评,“永明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应该予以肯定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艺术
齐高帝曾收集大量艺术作品。南京宫廷的肖像画家
谢赫,是当时重要的画家为现存最早的中国
绘画理论即出自其笔下,对後世影响甚钜。座落於南京东方二十公里
栖霞山(摄山)的
栖霞寺,当地附近洞窟内有佛像源自齐朝时期。
帝王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