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襄文化
在邢国与襄国县区域内产生的地方文化
邢襄文化是在邢国襄国县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地方文化。邢襄区域划分应当以太行山滹沱河为它的西界和北界,以今漳河是邢襄区域的南界。邢文化的形成是以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主要标志。襄文化(台文化)以胡服骑射为代表。襄文化后期一分为三,一部分入邢文化体系,一部分属赵文化脉络,另一部分则变种为晋文化
地域界定
悠悠岁月,滔滔长河,勤劳智慧的邢襄儿女创造出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邢襄文化。邢襄是邢台市的别称,自赵襄子迁邢后,邢地开始有此别称,邢台有邢襄的别称至今已经2500年了。邢襄文化就特指发源于这一地域的悠久文化。
邢襄文化独具一格,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她与中华文华起源同步,是中华文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河岸边、山前台地”是邢襄文化诞生的古代地域环境,在太行山东麓、古黄河西岸、大陆泽周围这片独特的大山、大河、大泽结合地带诞生了独居魅力的邢襄文化,她与草原文化、江汉文化、闽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等其它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伟大的中华文华。邢襄文化植根于伟大的中华文华的沃壤;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民族地域特征,有机地融入到了邢襄七百万儿女的热血之中。 邢襄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她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形成了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独特历史底蕴和文化特征。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和自成一家的完整性以及绵延不绝的继承性和品质独特的内涵性,在其他文化中是极其罕见的。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邢襄沃野不仅哺育了邢襄儿女勤劳、智慧、刚毅、果敢的民族地域属性,也形成了“自强不息、崇德尚武、慷慨悲歌”的文化地域特征。伟大的邢襄儿女创造出的灿烂的文化,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邢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她是邢台几千年历史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邢台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而且历代被视作战略要地,股肱上郡,曾历五朝古都,作为国、都、州、郡、府、路、道、地区、市的治所,邢台的生命力从数千年前延续至今,这在国内几乎是唯一的。邢台可以说是中国行政体制演变的活化石,她见证和参与了中华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邢台这座历史古城,在中华文明史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 历史名城。
文化界定
邢襄文化的历史地位:华夏始创,民族正统
第一、邢襄文化是华夏始创文化之一。
上古三皇五帝时期,邢台便是华夏先祖的重要活动区域,黄帝氏族曾居于邢台轩辕岗,教民‘凿井筑邑’,后蚩尤和黄帝曾九战于大陆泽,成为氏族融合形成华夏族的重要地域,此后尧都柏人,并于尧台禅让于舜,为禅让制的根源,大禹治水导九河于邢台大陆泽,邢台大地再次留下先祖重要的足迹,至今仍有鲧堤、丹朱墓、尧山、尧台、象城、柏人城干言岗等华夏氏族的遗迹,这个时期邢襄文化处于萌芽状态,距今4000-5000年。夏商初期,邢台是井方氏、有苏氏的活动地域,商代第二代先公昭明长期活动于邢台汦河流域,商祖乙九祀择沃野迁都于邢,“祖乙迁邢”是邢襄文化体系的起点,距今3500年。自此邢地历五王,为商都138年之久,此后井方之女妇妌出嫁武丁,邢地成为商王室重要的诸侯国,商代末期,纣王升邢伯为邢侯,并扩建邢地的沙丘苑台,邢台成为商代畿辅之地、掣肘之国。周朝灭商后,周公东征邢地,周王室大规模的封邦建国,应运而生的邢国,成为70余个侯国之一,邢国封建无疑是邢襄文化形成独立完备的文化体系的时间标点,至今3100年。由此可见,邢襄文化的形成时间再距今3000-5000年前,是作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参与了华夏民族的融合、华夏文化的创建和形成,因此是华夏始创文化。
第二,邢襄文化的根源是中华正统。
从邢襄文化的形成阶段来看,邢襄文化的萌芽起源直接来自三皇五帝在邢地的活动,名垂青史的尧禅让舜、大禹治水等无疑都是三皇五帝时期的正统历史,在商代邢台是商王室的定都之地,祖乙迁邢使商朝中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就是为邢台的女儿妇妌所造,祖乙迁邢、纣营沙丘是商代的重要史实,在周代邢国是周王室的姬姓封国之一,是按周礼所建的礼仪之邦,作为当时尊贵的王室正统,因此才有“邢侯搏戎”载美于诸侯,“齐桓公救邢”被称作救中国,卫国灭邢被称作“春秋无义战”之说,这些无不体现了邢襄文化的正统性。
从西周时期邢国与燕国、中山国、鲁国、齐国、卫国、赵国的关系来看:
1.邢国和燕国是同一时期封建的姊妹之国,燕国为召公之嗣,邢国为周公之嗣,是河北省在西周时期的两大侯国和文化源流,其中邢国尤是姬姓封国。邢国与燕国的封建比燕赵文化中的赵国早建立六百多年。
2.邢国与鲁国是一对兄弟之国,皆为周公的嗣国,鲁国为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封国,邢国是周公四子靖渊的封国,周公创建礼制,其嗣国鲁国、邢国是严格按周礼之制建立的国度,是礼仪之邦的典范。
3.邢国与齐国是世代联姻的盟国,邢国是周公的嗣国,是王室姬姓的封国,齐国是太公的嗣国,是姜姓封国,两国地域相邻,隔河而望,为世代姻国和歃盟之国,关系亲密,历史上既有齐桓公为救邢而大战中山国之事,也有邢侯为了齐国而开战卫国的记载,并且亲桓公救邢在历史上被称作“救中国”,可见当时“中国”这个词的内涵核心就包含了邢国在内。
4.邢国与中山国是世代的敌国,早在邢国封建初期,周王便有以邢国为纽带,联络燕齐、屏藩戎狄之意,因而特赐邢侯王命,肇建邢侯之台,统领周边诸侯,在黄河之西、太行之东有开征伐战事之权,西周至东周时期,邢侯以一己之力,数次打败戎狄,与狄人抗衡数百年,得到诸侯的广泛赞誉,很好的屏藩了周邦,东周末期,邢国衰落,狄人多次伐邢,邢国被迫迁都夷仪,成为邢国的耻辱。
5.邢国与卫国关系复杂,由于同为姬姓封国,又同为齐国的联姻之国,也都得到过齐国的救助,邢国还曾收留卫国的太子,助其登位,长期以来两国关系密切,后来因卫国与齐国反目,当时已经衰落的邢国毅然选择了站在齐国这一边,并曾在邢陪都夷仪城与齐国歃盟谋卫,使得卫国怀恨在心,并处心积虑,派去间谍入邢,最终灭掉了邢,然而邢卫反目的结果,固然使得邢国国灭,却也使得卫侯背上了灭同宗的骂名,史称“卫灭同宗,春秋无义战”,开启了一个很不好的没有正义可言的中国混乱时代,卫侯也得到了“毁”这个中国历史少有的几个否定性的谥号之一。
6.邢国封建比赵国早640年,虽然赵国建立时,邢国已灭,但是邢地对于赵国的建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首先赵氏孤儿曾藏匿于邢地,没有邢地的存孤就不会有后世的赵国,其次赵襄子、赵简子也是依靠太行之西的晋阳和太行山之东的邢台作为跳板,南取邯郸,北战柏人,东收夷仪,西逐代北,才奠定了赵国之初的基本版图,而赵襄子在邢台定都经营三十多年,不仅在邢台被尊为开国之侯,历史上也将赵襄子元年定为赵国起始之年。同时邢地对于赵国的发展强盛和存亡也都有重要的关键的作用,赵魏之战,邯郸失守三年,赵国正是以信都(邢台)为根据,同仇敌忾,奋力战争,才迫使魏国与赵国签订漳水之盟,使得赵国不割地而收复国都,赵成侯立邢为信都,魏献椽木,乃建檀台,檀台比丛台早建一百多年,早在赵成侯时期就成为赵成侯雄心和赵国强盛的象征,赵与中山的鄗之战,鄗(邢台柏乡)差点失守,赵武灵王乃痛下决心胡服骑射从而迎来了赵国的空前强盛,及至赵王灵王病死邢地沙丘,赵国也逐渐衰弱,赵国后期,邢地柏人李牧成为赵国唯一支撑全局的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说。
作为西周文化的正统,邢国历时400年,是西周文化全盛时期周礼之制的试验地、发祥地和样板地,公元前480年孔子以为礼制在鲁国等国已经毁坏,曾专程过黄河来邢地寻求周礼,足见邢襄文化在西周文化中的正统地位。这种正统性在邢襄文化的发展阶段内,通过影响和鉴证中华历史进程的一些科技、文化、人物、事件等得以全方位的延续和发展,例如巨鹿大战,黄巾起义秦始皇病死沙丘、刘秀登基、李唐祖籍、义和团起义等事件,例如魏征、宋璟、刘秉忠、郭守敬、柴荣、李世民、僧一行、扁鹊等人物,例如商代制陶技术、周代井田技术、
历史变迁
1、邢都文化
邢台是五朝古都,商代祖乙迁邢,西周邢侯封邢,战国时期邢为赵国早期国都和中后期的信都,秦末汉初又称为赵歇张耳所立的赵国国都,东晋时期邢为后赵的国都,邢台桥西区的东先贤商代邢墟遗址和西周邢国君主墓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邢都文化是邢文化中的辉煌篇章。
2、邢窑文化
邢窑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官窑之一,是中国白瓷的发祥地,代表了隋唐两代白瓷烧制工艺的最高水平,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邢窑白瓷的烧制形成了我国陶瓷史上著名的“南青北白”格局,被称为陶瓷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对后代陶瓷烧制影响巨大。邢台的邢窑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大遗址保护规划。
3、黄巾文化
爆发于邢台巨鹿的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张角创造的太平道是我国江北道教的两大流派之一,太平道乐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道教音乐的活化石,邢台县的灵霄山有黄巾军寨的遗址,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巾起义深刻影响了后世,是慷慨邢台风骨的体现。
4、邢台武术文化
邢台梅花拳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根在平乡,花开四方。自清初以来,以平乡为中心,遍布冀、鲁、豫,辐射影响了全国十数省市区及五大洲20多个国家。发源于邢台临西的临西弹腿是南拳北腿中“北腿”的代表,沙河藤牌阵也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邢台南宫则是中国武术之乡,邢台还是武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的最重要传承地之一。博大精深的邢台武术是武林中的奇葩。
5、古代科技文化
以郭守敬、僧一行为代表的邢台古代科技文化,曾达到了7世纪和十三世纪世界科技水平的巅峰,他们以其卓越的天文、水利、机械、数学成就名彪中国古代6大科学家之列,他们同张丘建、张子信、宋景业、刘秉忠、郭伯玉等一批邢台籍的科学家一起,深刻影响了中国和世界,为全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刘秉忠设计的北京城、郭守敬设计的观星台、大运河(通惠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6、七夕爱情文化
邢台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原生态七夕文化采集基地,是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邢台天河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原生地,内丘七夕庙会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牛郎织女祭祀仪式,邢台还出土了全国最大规模和式样的唐代至清代的“七夕”祭祀用品——摩柯罗,《内邱县志》关于七夕的记载是国内最早一批记录“前乞巧节”风俗的文本之一。邢台是周公与桃花女爱情传说的起源地,也是中国北方汉族婚俗的起源地,这些异彩纷呈的民俗世像和遗迹,共同构成了邢台市以弘扬忠贞爱情为主旨的“七夕”文化大观。
7、冀南革命文化
邢台是冀南抗日根据地和冀南革命的中心,早在军阀时期四师学潮、铁路大罢工等革命活动就如火如荼,以抗日讨蒋为目的的冀南农民暴动历时2年,波及周围20余县,为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抗日战争时期,邢台建立了太行、冀南抗日根据地。抗日军政大学设在邢台浆水镇,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过。抗战胜利后,邢台成为全国第一个武装解放的中等城市,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8、邢台尧山文化
尧山座落在邢台市隆尧县境内,又名唐山、宣务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宣务山一带是唐侯之故土、尧帝之封地,是我们祖先最早开始活动的地区之一。山顶有自汉代以来历代所建的尧祠、唐帝庙碑、舜禹殿碑等珍贵文物,尧帝曾在这一带领导人民开发土地,种植庄稼,繁殖生民。为了选拨继任人,他还在这里考查、接纳了舜,并从此把帝位禅让给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禅让制起源。
9、邢台李唐文化
邢州是唐代经济、科技、军事、城建最发达的重镇之一。祖籍任县新市的李渊建立了唐朝,李世民、李治耗时十几年在邢台隆尧修建的唐祖陵至今仍存,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河秦王湖是李世民和刘黑闼决战的古战场,来自巨鹿的魏徵和南和的宋璟为唐代著名的宰相,内丘、临城的邢窑代表了唐代白瓷的最高技术水平,唐代开科取士,清河孙附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邢台的常建和清河的张祜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巨鹿僧一行是唐代最著名的科学家和学僧,建于唐代的邢台清风楼、开元寺、玉泉寺、天宁寺、道德经碑至今仍存,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邢州是唐朝的一个缩影,游邢州,品唐朝。
10、邢台佛教文化
邢台佛教文化浓厚而悠久,南宫普彤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塔,南和白雀庵是千手观音妙善的初禅地和重要道场,邢台开元寺是唐宋元三代皇家寺院和元代北方佛教中心,开元寺还是曹洞宗的祖庭之一和禅宗二祖的传钵地,在中国佛教历史上,邢台佛教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
11、扁鹊医药文化
邢台内丘是华夏医祖扁鹊的行医故里,扁鹊原名秦越人,在祖国医学史中享有崇高的地位,2000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其所创造的望闻问切四诊术和针灸术至今仍是中医学的精粹。内丘扁鹊庙建于秦汉,北宋和元代,皇家曾拨款敕建和封赠扁鹊,为中国规模最大最早的扁鹊庙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和国家AAAA级景区。
12、邢台戏曲民俗文化
邢台四股弦、邢台梨花大鼓、隆尧秧歌、威县乱弹都起源于邢台,被称作邢台的四大地方戏,也全部都是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丘神马、招子鼓、柏乡牡丹花会、武松传说、泽畔抬阁等众多民俗也已成为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精品。
其他还有沙丘文化、百泉文化、太行文化、运河文化、义和团文化、邢台姓氏文化、武松文化、邢州学派文化、汉牡丹文化 观音文化等。
文化形成
邢台古城
主内容见:邢台古城
邢台古城,又名顺德府城,历史上位于今邢台市区,是邢台市城市原点,被称为“京南第一城”。[32]
文保单位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64处):清风楼、隆尧碑刻群、南良舍造像碑、北柴村造像碑、南和造像碑、澧水石桥碑、宋君碑、贾母贞节碑、重修南宫县学碑、曹演庄遗址、巨鹿故城遗址、张霍村寺庙遗址、冢子村古墓、吴村古墓、塔底村古墓等。
邢台市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封峦寺遗址、孔庄圣母宫旧址、綦阳冶铁遗址、五指灵山娲皇宫旧址、且停寺遗址、青龙寺遗址、天仙观遗址、尧台遗址、云台寺遗址、临邑古城遗址、北小霍遗址、桃源洞遗址、小磁窑沟遗址、南磐石遗址、天梯山徘徊洞遗址、象氏城址、圣井、张宾墓等。
名镇名村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1个):皇寺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英谈村王硇村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21个):驾游村、窦冯马村、神头村、上申庄村、西沟村、绿水池村、安河村、册井村、北盆水村、大坪村、渐凹村、樊下曹村、小桃花村、崔路村、李梅花村、东石善村、桃树坪村、鱼林沟村、龙化村、南会村、内阳村。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2012年):神头村、英谈村;
中国传统村落第二批(2013年):王硇村;
中国传统村落第三批(2014年):樊下曹村、上申庄村、大坪村、渐凹村;
中国传统村落第四批(2016年):册井村、北盆水村、安河村、绿水池村、西沟村、城湾村、彭硇村、石门沟村、后渐寺村、口上村、王茜村。
邢窑白瓷
“邢州白瓷甲天下”,邢窑是河北四大名窑之首,是中国白瓷发祥地。邢州白瓷的发明与制作,打破了自商代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 “南青北白”的格局。唐代茶圣陆羽记载“邢瓷类银似雪”;唐代李肇说:“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代诗人皮日休说其“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魂起”。邢窑创烧于北朝晚期,到唐朝达到鼎盛阶段,成为中国早期生产白瓷的中心。邢窑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邢州白瓷窑址先后列入国家重点文物单位、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规划、十大考古发现。
邢州铁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而邢台铁冶业亦为国之最早。早在两千年前,邢台人就知道“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襄国是汉武帝时三大冶铁基地之一。《隋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沙河有磬山,汉魏旧铁官也”。北朝时期,邢州冶炼专家綦毋怀文发明灌钢技术,是17世纪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钢方法。唐代邢州宿铁刀为上等贡品,北宋时期邢州为全国最大的冶炼中心,元丰年间产铁量全国第一。邢州铁冶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非遗名录
邢台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3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3项。
民风民俗
地薄人众,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汉书·地理志》)
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伤于迟重。(《隋书·地理志》)
质厚少文,气勇尚义。(《宋史·地理志》)
邢州土厚水甘,人物产于其间者多实少浮,民俗淳厚,人心古朴。质厚少文,气勇尚义。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男勤耕稼,女修织纫,急公后私,尚于周恤,燕赵慷慨之风犹存。(《顺德府志》)
古邢州之地,其地沃饶,其俗朴厚,其人尚义。(《平乡县志》)
泉清而甘醇,土膏而禾茂,人和而知礼,物厚而阜安。(《南和县志》)
土厚民淳,俗勤而俭。(《尧山县志》)
邢俗纯厚。(《邢台县志》)
三大礼俗:
一,婚礼,定亲要经过查“八字”,对属相,换庚帖,然后下彩礼,择吉日完婚。
二,丧礼,死了人要举行丧礼,丧礼分:停灵、入殓、设祭、下葬等程序;
三,祭礼,清明节祭祖扫墓,十月初一送寒衣,春节请祖宗到家进行祭奠。
精神特质
邢台具有3500年悠久建城史和灿烂文明,是先商之源、殷商之都、邢侯之国,邢台是河北省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历经五朝古都,商朝国都(约130多年),邢国国都(426年),赵国国都(30年),常山国(赵国)国都(10年),后赵国都(18年),邢台为帝都600余年,可谓龙脉兴旺,不仅是河北省的城市中做过国都历史最久的城市,而且从这片沃土上还走出了许多著名的邢台籍皇帝,如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李渊、李世民等。底蕴深厚的邢襄文化中悠久灿烂的古都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五朝古都
殷商故都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的第二个王朝,邢台是伴随着商王“祖乙迁于邢”(《史记·殷本纪》)而载入史册的。 祖乙,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国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后继位,商祖乙九年(约前1438年),迁都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
祖乙是有为君主,迁邢后命彭伯、韦伯为王,任命巫贤治国,教民耕稼,商朝迅速强大。他几次出兵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了东南方的夷族对商的威胁,国运再度中兴。邢台经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迁奄(约前1302年),约为商都136年;
此外,邢台广宗的沙丘宫曾是纣王扩建的商国的“陪都”,沙丘苑台最初建于何年不可考,前1075年纣王即位后,开始扩建沙丘宫,纣王在位的29年间,曾大规模扩建并多次来此酒池肉林、长夜痛饮。
邢国故都
西周之除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建立邢国,在今河北省邢台市,是按周公礼制建立的礼仪之邦。疆域大致西到太行山,北至今元氏一代,东至今聊城一带,南至今邯郸一带。商代,殷墟北面已有邢国,即商王祖乙所迁都之处,也是拱卫商都北大门的战略要地。周初邢国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周疆的重任,同时联络齐、卫、鲁,并与北方燕国遥相呼应。周天子特许邢侯有“朕臣天子,用典王令“的代行王命的特权和按天子礼制建城。
邢国以周成王四年(前1060年)封建,至前634年被卫国所灭,邢台作为邢国国都约长达426年之久。
赵国故都
战国时期,赵氏立国自赵简子起已经初具轮廓,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57年),赵襄子即位,随即发兵灭代,赵襄子四年,智伯勾结韩魏围困赵襄子于晋阳,危急之际,襄子反而私下联合韩魏灭掉智氏,形成三家分晋局面。分晋后,赵襄子选择了向北向东发展的战略,逐渐占有了山西中北部、河北中部、西南部和内蒙一部分地区,开始窥视齐燕。此时偏处山西的晋阳作为赵国统治与扩张中心,地理条件已显不足,由于赵襄子做世子时经营邢台多年,使邢台有了个较好的经济基础,而赵国在吞并了邯郸、柏人(今邢台隆尧)之后,使邢台成为四战之国,地理优势更加明显,加上赵简子、赵襄子曾两次被困晋阳,余悸、余恨未消,襄子乃认为晋阳绝非久都之地,于是在约赵襄子六年(前451年)赵襄子正式自晋阳迁都于邢台。赵襄子自前457年至前425年在位,计33年,赵襄子死后,其子赵浣即位为赵献侯,赵襄子之弟赵桓子与赵献侯夺位,自立于代,约前423年,赵献侯被迫迁都中牟。
邢台作为赵国都城,基本是赵襄子在位时期,约近三十年左右,后世项羽便因襄子都邢之故,而把邢台更名为襄国。
赵王常山王故都
襄国(信都,今邢台),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正月,张耳、陈余立赵之后裔赵歇赵王,中间历经项羽分封张耳常山王,赵歇复称赵王,刘邦再封张耳为赵王,张敖继承赵王,到汉九年(前198年)正月,张敖被废止,为王都凡十年。
襄国(邢台),作为秦末汉初之际的一个王都,它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又经历了激烈多变的楚汉战争。在此期间,襄国再度显示了其地位的重要,以襄国为中心的赵国,亦再度发挥了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耳去世,其子张敖嗣位赵王,都襄国。汉九年(前198年)正月,因张敖有谋反嫌疑,废为宣平侯。
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初,赵歇称赵王居信都,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复居信都,信都(邢台)两次作为赵国的都城,从汉元年(前206年)初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改信都为襄国,到年底陈余击败张耳迎赵歇于襄国,襄国二次为都,一次为常山国都,一次为赵都。从张耳韩信击败赵歇陈余,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到张敖嗣位至汉九年(前198年)被废为宣平侯,襄国再次为赵都,传位历张耳张敖二人,自此,秦末汉初,襄国(信都)为王都10年。
后赵故都
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统治地区包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以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部分地区。 襄国(今邢台),后赵古都319年后赵石勒都此。335年石虎迁都邺。349年冉闵灭石氏,350年石虎子只复称帝于襄国,352年为冉闵所破。襄国为后赵国都共十八年,历石勒石弘、石虎、石祗等帝,冉闵灭后赵时,刘显也曾在襄国称帝。
羯族人石勒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312年七月,石勒在中丘(今邢台内邱)人张宾的建议下,进据襄国,333年,石勒死,石勒在襄国二十余年。石勒崛起于襄国,定都襄国,几年中,消灭北方割据势力,灭前赵,统一北方。当时襄国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后赵留下大量遗迹:后赵高僧佛图澄曾开发达活泉、龙冈(今营头冈)。《晋书》、《顺德府志》、《十六国春秋》、《高僧传》及达活泉公园《重建广源庙记碑》均有记载;内邱县铁顶墓村有后赵相张宾墓;南和张相村(张宾封地)也有张宾墓;内邱有李阳村及李阳河,皆与后赵将领李阳有关。
后赵京都---襄国城
后赵建国,以襄国为京都,设天下为三州二十四郡,襄国(邢台)为后赵国都,同时为司州驻地,石勒修建建平城,城墙可卧牛,故称卧牛城,建平城四周有四个子城拱卫,以年号称做建平大城,石勒引达活泉水周流城内,城开四门,其名缺考,以北苑作为襄国大市。襄国城经十八年建造完工。石勒于建平城内修建建德宫,豪华无比,石勒是羯人,称皇帝又称单于,故建德宫兼汉族皇宫风格和北方游牧民族风格,堪为名城。 后赵襄国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巍峨壮观的宫殿群所焕发出的帝王气概。石勒在襄国城所建的建德宫的主要建筑有正阳门、端门、建德殿、建德后殿、徵文殿、单于庭、单于台、东堂、西阁、后六宫、百尺楼、崇训宫、社稷坛,宗庙、挈壶署、藏冰室等,建德宫四门南曰正阳门、东曰永昌门,西曰永丰门、北曰止车门,襄国城内建有太学,还有宣文、宣教、崇儒、崇教等十余所小学,石勒还在襄国城西起明堂、辟雍、灵台,又立桑梓苑和籍田,此外,石勒还在襄国近畿建造了水上离宫-澧水宫(在今南和)等。石勒在永丰小城内建设了永丰仓,即为太仓。石勒死后,石虎自居摄赵王,在襄国城内建设了观省台(又名观雀台),并起造太武殿,太武殿的地基高二丈八尺,东西七十五步,以彩色的碎石头做成,下面有密室,里边安置五百卫士。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全用金银玉珠。穷极技巧。又在显阳殿后造了灵风台九殿,选数万美女充斥其间。太武殿西,石虎建设了昆华殿,阁上辄开大窗,皆施以绛纱幌。直到352年,冉闵攻克襄国,一把火将襄国城内豪华的宫殿楼阁烧成灰烬
邢文化与台文化
成语典故
16.[傅粉何郎] 17.[秽言污语] 18.[锻炼周纳] 19.[大儒纵盗] 2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1.[身无可击] 32.[死有余辜] 33.[拨烦之才] 34.[家常便饭] 35.[秽言污语]
36.[安邦定国] 37.[壶中天地] 38.[雀儿肠肚] 39.[谦虚谨慎] 40.[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历史典故
1.[笑不露齿] 2.[刑不隐亲] 3.[郭巨埋儿] 4.[纸衣瓦棺] 5.[只欠一死] 6.[丹书铁券]
7.[以人为镜] 8.[赵氏孤儿] 9.[ 良马骥邢] 10.[纪昌学射] 11.[邢侯搏戎] 12.[赐箸表直]
13.[平台晾尸] 14.[沙丘宫变] 15.[邢州学派] 16.[时苗留犊] 17.[石勒听书] 18.[涸泽而渔]
19.[贝邢兵变] 20.[祖乙迁邢] 21.[宋璟砸碑] 22.[齐桓公援邢] 23.[南青北白] 24.[纣营沙丘]
25.[狄人伐邢] 26.[鄗之战] 27.[房子之战] 28.[巨鹿大战] 29.[柏人之谋] 30.[冯唐易老]
31.[黄巾起义] 32.[龙岗咒水] 33.[顿悟成佛] 34.[马革裹尸] 35.[扶清灭洋] 36.[ 尧禅让舜]
37.[大禹治水] 38.[幽州灭火] 39.[闻铃断事] 40.[程门立雪] 41.[铜马起义] 42.[刘秀登基]
43.[大树将军] 44.[武松打虎] 45.[光武中兴] 46.[一夫夜呼]
邢台市是五代故都、千年名郡,别称邢襄,雅号卧牛城,市域西依太行山,东临故黄河,中部的大陆泽曾为天下九泽之一,尧山则是黄河故道上著名的尧山碣石,早在三皇五帝时期,黄帝就曾躬耕于轩辕岗,尧帝曾都于柏人城,并登临尧山碣石观察天下水势,后于大麓考察舜三年,并禅让舜于此,大禹曾治水于此,夏代为冀州之域,井方氏、有苏氏活动于此,商代中期为祖乙、祖丁等五帝之都,周代为邢国国都,战国时期为赵国早期国都和中后期的信都,秦为信都县,属巨鹿郡(治所平乡),秦末汉初为常山国和赵国国都,汉代属巨鹿郡,晋隋改称襄国郡,后赵石勒定都于此,唐宋金称邢州,元明清为顺德府,民国时期曾一度为冀南道顺德道驻地,今为邢台市,辖17县。
千年古县
1.邢台县
商代为井方,周为邢国地,秦置信都县属巨鹿郡,汉代改称襄国县,隋代改为龙岗县,宋代徽宗改之为邢台县,沿用至今。
2.南宫县
秦属巨鹿郡,汉代刘邦以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宫适的封地设置南宫县,沿用至今。
3.清河县
秦代设置厝县,属巨鹿郡,西汉改为清阳县,东汉称作甘陵县,北魏时期改称武城县,隋代改置为清河县,沿用至今,曾为清河郡和贝州、恩州的治所。
4.巨鹿县
巨鹿,本名大陆,以大陆泽之故,周代属邢国,秦属巨鹿郡,汉设南亦县,隋代改称巨鹿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
5.威县
秦属巨鹿郡,汉置广宗国,东汉章帝时设广宗县,隋代改作宗城县,金代称洺水县,元代置威州,明代设为威县,沿用至今。
西周属邢国地,汉代置中丘县,隋代避讳杨忠之故改为内丘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清代尊孔避丘之讳,改为内邱。
7.临城县
春秋时期为临邑城,汉代为房子县地,隋代复置房子县,为治所,唐代改为临城县,沿用至今。
8.隆尧县
1947年,尧山县隆平县合并为隆尧县。
周属邢国,秦属巨鹿郡,西汉设立柏人县,北魏时称作柏仁县,唐代改为尧山县,金代设为唐山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民国时期复称尧山县。
秦属巨鹿郡,汉设广阿县,唐初改为象城县,唐天宝年间改为昭庆县,北宋时期改为隆平县,沿用至民国。
9.柏乡县
战国时期为赵国鄗城,秦属巨鹿郡,西汉设置鄗县,东汉改为高邑县,隋代时期更名为柏乡县,沿用至今。
10.任县
西周属邢国地,春秋战国时期为任邑,秦属巨鹿郡,西汉设置任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
西周属邢国地,秦代设赤县,属巨鹿郡,西汉设为南和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
秦属巨鹿郡,汉设堂阳县,宋代改置为新河县,沿用至今。
13.广宗县
西周为邢国地,秦属巨鹿郡,西汉封为广宗国,东汉设立经县,元置广宗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
西周为邢国地,秦为信都县地,属巨鹿郡,汉晋为襄国县地,隋初属龙岗县,开皇16年析龙岗县南部置为沙河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
15.宁晋县
秦为巨鹿郡地,汉代设立杨氏县,晋代更名廮陶县,唐代取‘安宁晋福’之意更名宁晋县,沿用至今。
16.平乡县
西周属邢国,秦代为钜鹿郡治所,汉代设立廮陶县,三国时期更名平乡县,隶属邢州、顺德府,沿用至今。
17.临西县
秦属巨鹿郡,汉属清渊县,北魏时在清渊县西部(今临西县地)设立临清县(治所仓上),隋代复设为沙丘县,唐大历年间改设永济县,唐末时并入临清县,1965年,复设为临西县。
一个城市,除其正式的称谓之外,往往还有一个别名,如济南称泉城;广州称穗城和五羊城等等。邢台市也有一个别名,叫做卧牛城。邢台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她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修,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北宋时郭进又进行重修,城北有牛尾河,俗呼牛城,明代王守城扩修为城周十三里二十丈,城南有栓牛石,城内有肠街等。古时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邢人祖先以牛名城,盖取黄牛勤劳利世的精神以自励。 卧牛卧牛,阅历千秋,今逢盛世,壮志当酬!
牛城传说
传说在西周初期,处于太行山前的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周王先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周公四子姬苴年龄小尚未封国,随兄同往,辅佐治理,姬氏兄弟经常在太行山上打猎,一天下山时,看到一头神牛从天而降,头南尾北,席地而卧,神牛四周,沃野无际,百泉竟流,古时,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周成王知道这个事情后,命令召公占卜,知是分封建国的祥兆,于是为了答谢周公的辅佐之恩,乃分封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邢侯于是率领民众在神牛卧过的地方修建城池,繁衍生息,人们为了纪念这头带来祥兆的神牛,都亲昵的称她为卧牛城,千百年来流传至今。象征邢台的“卧牛城”的雕塑,曾经横卧在市中心,如今迁居到达活泉公园。它象征着邢台人民善良,纯朴的愿望,也为邢台这座名城增添了新姿!
金牛降洪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年夏天,黄河以北,洪水泛滥,很多府县、村庄被淹没,唯独顺德古城平安无事。原因何在?原来发大水那天,洪水逼城,顺德府岌岌可危,关键时刻,一头黄色神牛从天而降高卧城头,洪水涨八尺,金牛长吼一声,城墙则长高一丈,水涨城高,洪水始终不能淹没顺德府,百姓因此得救。此后,每当山洪暴发,洪水逼城之际,这头老黄牛便会卧在城头,水涨城高,于是顺德府百姓得以免遭水灾而安居乐业,为了纪念黄牛的功绩,遂以卧牛命名其城。从此,“金牛降洪”、“金牛驮城”的故事,便在邢台顺德府流传开来。
邢襄大地,人杰地灵,古往今来,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帝王将相、先哲圣贤、科技精英、社会名流、能工巧匠、艺苑巨擎、侠客义士、忠烈豪杰不可胜数!
邢襄人物
黄帝、挥公、尧、鲧、舜、丹朱、象、禹、昭明、祖乙、祖丁、南庚、妇妌、帝辛、巫贤、姬苴、邢伯、邢叔、臣谏、邢姜、巫臣、狐庸、羽颉、南宫括、南宫适、程子、豫让、赵武、赵襄子李牧、赵雍、扁鹊、田光、赵歇、张耳、陈余、张敖、鲁元公、张偃、贯高、张嫣、路温舒、张苍、冯唐、耿纯刘植、耿弇、刘庆、刘祜、张角张梁张宝、时苗、孟康、张揖、崔琰、甘始、周仓、田丰、王经、郭女王、崔基正、张宾、石勒、李元忠、綦母怀文、崔浩、崔宏、游雅、游明根、游肇、李浑、李公绪、宋世良、陈宝光妻、李愍、魏歆、张禹、张丘建、张子信、宋景业、佛图澄、竺道生、慧始、石虎、释道安、王乔、柴诞、颜良、木兰、石弘、刘显、王彦超、李孝贞、魏詹、彦琮、辩义、高士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虎、罗成、李灵夔、李慎、魏征宋璟、李元恺、裴问、李抱真、李俌、孟方立、李存孝、 魏謩、宋若莘宋若昭僧一行、行距、李乂、张文琮、张祜、张文收、潘师正、张果老、招谦、郭威孟知祥、孟昶、柴宗训、曹利用、曹皇后、王则、成闵、范邦彦、范质、牛皋、丁度、陈荐、王仁镐、张美、郭进、张思钧、释岩俊、完颜宗敏、定喜禅师、完颜希尹、郭守敬、刘秉忠、张文谦、李若珪、王世清、马铨、白储玿、李起元、侯泰马亨魏裔介 邹宏义 杨思圣 孙伏伽 崔昭纬、崔昭矩 崔谔、崔詹 崔光表 魏弘简
现代名人
尚小云 吕玉兰 陈 强 赵三多 景廷宾 董英杰 白寿章 董振堂 赵忠祥 刘珍年 王助 杨春增
王同春 李桂云 王宝强 侯宗宾、李子元、 刘子厚、徐冰、马国瑞、张登义、刘杰、王蕴瑞、曹和庆、韩喜增
王启明、杨寿山、周颖、侯振亚、李世农、张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5 17:02
目录
概述
地域界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