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是指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
人员素质、能力、
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
训练活动。目标就在于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
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
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企业培训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市场上常见的企业培训形式包括
企业内训和
企业公开课,网络远程授课。
组成结构
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
智力投资。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素质提高,
人力资本升值,
公司业绩改善,获得
投资收益,它区别于其他
投资活动的特点在于它的系统性,企业的
员工培训是一个由多种培训要素组成的系统。它包括了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媒介;包括了培训的计划
子系统、组织子系统、实施子系统、评估子系统;它还包括了需求
分析过程、确立目标过程、订立
标准过程、培训
实施过程、信息反馈过程、
效果评价过程等。
企业培训专家企业都很重视员工培训,优质的培训是高效管理之母,足见对培训
工作评价、定位之高。
企业发展离不开长期有效的培训,培训是批量制造企业所需人才的最好方法之一。
培训效益
企业培训效益是指受训者经培训提高回到工作岗位所带来的效益与培训投资的差额。差额的值越大培训效益就越高,反之培训效益越低。从投资与收益的角度进行考虑,员工
培训转化为产出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到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培训方式是否恰当、培训时机选择性等因素,也涉及到员工对培训的内容是否吸收、是否有效地运用于工作活动等。因此,培训对企业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间接的过程,如何能够实现培训的高效益应该是企业培训管理的重要内容。
培训分类
按岗位
人力资源培训、战略管理培训、采购培训、生产培训、
物流培训、股权激励培训、企业文化培训、
商务礼仪培训、市场
营销培训、
销售培训、员工
职业化培训、责任体系培训、
财务管理体系培训等。
按培训方式
企业内训: 是
培训公司根据企业培训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课程,具有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方面的充分灵活性。企业内训是
世界500强普遍采用的一种培训方案,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企业培训通常能最好的达到他们的培训和发展需要。
可以分为公司培训、部门培训、岗位培训、自我学习、外出培训。
1、公司培训,公司培训管理部门根据培训总计划组织的,全公司公共部分的培训,如我公司培训中的
GMP基础知识、
药事法规、微生物知识、
6S知识,QC活动知识、安全知识等;
2、部门培训,各部门根据公司培训总计划组织的,与本部门有关的各类知识的培训,如我公司培训中的
岗位职责、岗位操作法等;
3、岗位培训,岗位对员工进行的实际
操作技能的培训与岗位内的相互学习。
4、自我学习,员工自己主动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和
操作技能的锻炼。
企业公开课是以公开授课形式为
企业单位或个人提供
工作技能提升的培训服务,适合参加
公开课培训的人群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如刚从职人员的销售知识培训,或具有资深从职经验的高级总裁培训。
网络在线培训:
网络培训:
信息革命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拥有更新的
知识体系,更快地把握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但是传统
教育模式显然无法跟上知识更替和
信息爆炸的步伐。世纪之初的教育正在向“终身化”方向发展。网络作为信息的天然载体,必将通过其在教育领域所特有的功能来回应信息化潮流。
按照培训职责
第一类:应岗培训,目的是为了让员工达到上岗的要求。
第二类:提高培训,提升岗位业绩。
第三类:发展培训,对员工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中国有一千万家企业,进行此类培训的公司不足千分之一。
第四类:人文培训,讲人文,讲音乐,
亲子教育,讲
服装搭配,不足万分之一。
第五类:
拓展培训,这是一种户外体验式培训。
体验式培训拓展培训揉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学员从中在个人和团队的层面,都可透过危机感、领导、沟通、面对逆境和辅导的培训而得到提升。拓展培训强调学员去「感受」学习,而不仅仅在课堂上听讲。
研究资料表明,传统课堂式学习的吸收程度大约为25%,而要求学员参与实际操作的
体验式学习吸收程度高达75%,能更加有效地将资讯传授给学员。拓展培训正是一种典型的户外体验式培训。
以体验,经验分享为教学形式的
拓展训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它并不灌输你某种知识或训练某种技巧,而是设定一个特殊的环境,让你直接参与整个
教学过程,在参与的同时,去完成一种体验,进行自我反思,获得某些感悟。它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经验,同时注意适应中国人的
心理特征与接受风格,将大部分课程放在户外,精心设置了系列新颖、刺激的情景,让学员主动地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然后通过学员共同讨论总结,进行经验分享,感悟出种种具有丰富现代
人文精神和管理内涵的道理。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去发现、去醒悟,对自己、对同事、对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拓展培训这种形式既安全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被学员接受。但拓展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学员将培训活动中的所得应用到工作中去。如果缺乏专业培训师的指导及意见,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力量划分
NEGOTIATION-谈判力
EMOTION MGMT-情商力
培训流程
测评
1、
组织诊断。诊断公司现状及其所处的
发展阶段,找出现有的管理问题,为了解决现有的管理问题,各级管理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胜任能力;同时明确公司
发展战略和事业计划,为了完成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事业计划,人力资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胜任能力,应该如何提升。
2、管理人员测评。对各级管理者的管理知识、
管理技能、
管理风格进行测评,形成
个人特质报告,包括其个人的优势、特长、缺点及不足,通过各种测评方法让管理者个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及不足,产生主动参加培训以提升自身能力的
内驱力,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
规划
根据
培训需求,针对性的设计
培训课程,配置师资,制定
培训规划。
培训课程开发体系建立,内外培训师队伍建立与整合。
培训
辅导/跟踪
形成各种有效的
培训转化方案,培训的辅导/跟踪体系建立。
管理
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去,建立管理应用评估体系。
再测评
对受训的各级管理者的管理知识、管理技能、管理风格进行半年后或一年后的测评,再次形成个人特质报告,包括其个人的优势、特长、缺点及不足,通过各种测评方法让管理者个人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经过培训后依然存在的短板,形成更强的培训内驱力,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培训效用
培训是企业
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它能保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中不至于败下阵来。
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培训能够改变员工的某些不适当的工作表现及行为。
培训是满足企业和员工双方需求的行为,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培训是建立优秀
组织文化的杠杆,可以强化企业的
共同价值观。
外派培训
问题
外派培训员工的
学习效果未达到企业的预期,或不能满足企业要求,企业不但蒙受经济损失,而且容易
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外派培训员工在培训后没有完成约定的
服务期就
主动离职,企业势必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培训后员工的离职将成为企业最大的
培训风险。
如何防范
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培训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内容合法、
程序合法。
二、合理设计培训协议。
培训协议约定企业和员工在培训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
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
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培训协议,约定服务期。如何合法、合理的设计培训协议,将是企业有效规避
培训风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企业如没有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既要承担违法责任,又不能主张劳动者有关培训的
违约责任。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可避免部分人员利用法规政策的空子,寻找企业的漏洞。
四、养成良好的培训管理习惯,包括:
1、不要在试用期内对员工进行培训。虽然试用期也属于
劳动合同期,但限试用期是一个特殊阶段,企业对试用期员工进行培训后,如
员工离职,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不要一次性投入过多的培训费用。一次性投入过多的培训费用,若员工离职,即使企业能得到
违约金,但由于数额巨大,员工没有
偿还能力,可能导致员工不辞而别,企业同样也会蒙受经济损失;
3、培训结束后,培训费用需员工本人再次签字确认。这样表示员工对培训费用没有任何争议,即使日后引起
劳动争议,企业也能掌握充足的证据。
五、对于培训后企业如何用人,要作出明确的规定或建立员工的
上升通道,使员工能够按照
职业生涯的轨迹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企业所用。要建立培训后的考核监督跟踪机制,发展企业生产或经营骨干队伍,使培训成为
企业发展的
动力源。
培训原则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遵循
系统性原则、制度化原则、
主动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和
效益性原则。
(一) 系统性
员工培训是一个全员性的、全方位的、贯穿员工职业生涯始终的系统工程。
(二) 制度化
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把培训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保证培训工作的贯彻落实。
(三) 主动性
强调员工参与和互动,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四) 多样化
开展员工培训工作要充分考虑受训对象的层次、类型,考虑培训
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五) 效益性
员工培训是人、财、物投入的过程,是
价值增值的过程,培训应该有产出和回报,应该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
培训定位
第一,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
绩效管理实践,强化并提升管理者与
HR人员的绩效
管理责任与能力。事实上,培训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来自于员工在
绩效考核中反映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的短板,因此
企业绩效管理机制、程序、方法的
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培训的效果。笔者由此认为,导致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症结并不仅仅来自培训本身,它与企业的绩效管理是否做到位密切相关。
第二,需要构建培训与绩效管理、薪酬分配等环节之间的联系机制,立足于员工的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持续推进员工的
核心专长与技能和
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同。
第三,建立有利于培训与
人力资源管理各业务模块有机连接的组织
管理模式。在组织上形成天然的沟通壁垒,限制各种
人力资源信息的跨部门共享与流动,影响彼此之间的协作,衰减共同为
人力资源战略服务的
目标一致性。
体系建设
第一阶段
根据培训调查结果和执行反馈的情况调整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人力资源部培训机构、职能系统部门联系人、培训负责人的职责分工;明确
培训管理体系的基础架构;建立企业
基础培训管理平台;规范培训工作的管理;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管理依据。
2、 建设培训管理团队
成立培训管理小组,开展对各管理团队培训负责人的相关培训,加强培训管理经验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团队的培训
管理意识和水平。通过建立团队间的
管理机制,培养一支企业的专业培训管理团队。
制订《内部讲师团队管理办法》选拔具有培训授课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组成内部讲师团队。包括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
公共课程培训师和产品专业培训师;保证企业的每个部门有一名
岗位技能培训师;确定各部门新员工带领人,并明确带领人职能和奖惩措施。
第二阶段
重点开发一线员工的
业务技能与
服务意识培训课程和中层以上员工
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是各专业职能部门制订的标准化操作手册、
职位说明书、
工作流程等专业或系统
公共课教材。
引进重要职位所需的技能培训课程、管理技能课程。引进的方式有以下三种:派遣内部培训师参加外部
培训课程,进行
二次开发,形成公司内部培训课程;直接聘请
外部培训师,形成外部培训课程及外部培训师团;外部购买光盘、书籍等形式。
3 、做好培训项目的策划和宣传工作
任何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展,将通过精心的培训项目策划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提高培训的
有效性。针对不同的培训课程采取最适合的方式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与互动、课堂讲授、标杆人员/企业事迹介绍、
拓展训练等,精心策划培训的时间、地点和培训过程的安排以及培训后的考核评估和改进工作,同时最大限度的赢取公司高层的支持和参与,以提升
培训效果。
第三阶段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将通过
满意度、知识层、行为层、业绩层等四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教材内容,讲师与授课方式,培训组织、培训跟进等方面的工作,以改善培训效果;从而使
培训体系更符合公司业务发展以及员工
个人发展的需要。
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是为了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与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并有计划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
潜在能力。
培训部门权责
(1)制定、修改全企业培训制度;
(2)拟定、呈报全公司年度、季度培训计划;
(3)收集整理各种培训信息并及时发布;
(4)联系、组织或协助完成全公司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
(5)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
(6)管理、控制培训费用;
(7)管理公司内部讲师队伍;
(8)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
(9)追踪考查培训效果;
各部门权责
(1)呈报部门培训计划;
(2)制定部门专业课程的培训大纲;
(4)配合部门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反馈、交流的工作;
(5)确定部门内部讲师人选,并配合、支持
内部培训工作;
培训计划
内容制定
(1)确立
培训目标—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如通过培训来达到的各项生产
经营目标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对上
年度培训计划的总结及分析培训的特殊需要,可以确立需要通过培训而改善现状的特别目标,成为本年度培训的重点项目。
(2)研究企业发展动态—企业培训部会同有关的主要管理人员研究企业的生产
营销计划,以确定如何通过培训来完成企业的年度
生产经营指标。一项生产经营目标的达成往往取决于一个或几个员工是否正确地完成任务;而要正确地完成任务,又取决于员工是否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检查每一项业务目标,确定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企业培训部还要与有关人员共同研究企业的
生产经营状况,找到需要改进的
不足之处,寻求通过何种培训可以改善现状、实现培训的特别目标。
(3)根据培训的
目标分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培训应列入
业务培训方案;围绕提高
企业管理水平的培训活动则应列入
管理培训方案。因此,培训方案的制订是针对
培训目标,具体设计各项培训活动的安排过程。企业的业务培训活动可分为素质训练、语言训练及专门业务训练。企业的管理培训活动主要是
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系统的督导管理训练及培训员专门训练等。
(4)决定培训课程—课程是培训的主题,要求参加培训的员工,经过对某些主题的研究讨论后,达到对该训练项目的内容的掌握与运用。
年度培训计划中,要对各类培训活动的课程进行安排,主要是列出
训练活动的细目,通常包括:培训科目、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法等。注意
培训课程的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各项目的
训练课程之间发生过多的重叠现象;但范围也不宜过狭,以免无法真正了解该项目的学识技能,应主要以熟悉该训练项目所必需的课程为限。培训课程决定后,需选编各课程教材,教材应包括以下部分:培训教材目的的简要说明;列出有关教材的图表;说明表达教材内容的方法;依照下列顺序编写教材:教材题目、教材大纲及时间计划、主要内容及实施方式和方法,讨论题及复习的方法和使用的资料。
(5)培训预算规划—培训预算是企业培训部在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时,对各项培训方案和管理培训方案的总费用的估算。预算是根据方案中各项培训活动所需的经费、器材和设备的成本以及教材、教具、外出活动和专业活动的费用等估算出来的。
短期计划指针对每项不同科目、内容的培训活动或课程的
具体计划。制订培训活动详细计划的步骤如下:
1.确立训练目的—阐明
培训计划完成后,受训人应有的收效。
2.设计培训计划的大纲及期限—为培训计划提供
基本结构和时间阶断的安排。
3.草拟训练
课程表—为受训人提供具体的日程安排,落实到详细的时间安排,即
训练周数、日数及时数。
4.设计学习形式—为受训人完成整个学习计划提供有效的途径,在不同学习阶段采用观察、实习、开会、报告、作业、测验等不同学习形式。
5.制订
控制措施—采用登记、
例会汇报、
流动检查等控制手段,监督培训计划的进展。
注意问题
第一,掌握真实需求并能描述需求的来源。所谓掌握真实需求,是指要了解各个部门当前的工作最需要的
培训需求,而不是时下有哪些最流行的课程和哪些最知名的讲师。很多企业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在进行培训
需求调查的时候并不是从公司的业务出发,而是从培训提供商出发,不是考虑员工的工作需要什么培训,而是从一些培训机构来信来函的介绍中所列举的课程出发,把这些课程重新编排,作为需求调查的内容。
所以,只有从
员工绩效出发的培训需求才是最真实的需求,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从这个观点出发,
人力资源部在设计培训需求
调查表的时候,就要从员工的绩效出发,设计结构化的培训需求调查表。关于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详述。
第二,年度培训的目标要清晰。所谓
培训目标,其实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在这个大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员工的
工作职责以及上一绩效周期的
绩效考核,确定针对性的培训目标。例如,上一绩效周期内,员工在
工作计划方面存在
薄弱环节,工作缺乏计划性,或计划不合理,可以设计一个《如何做好
计划管理的课程》,培训目标是:掌握计划管理的理论、学会编制计划、学会检查计划。
第三,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年度培训
计划书。为使
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更加有效,
人力资源部应该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年度培训计划书,年度培训计划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培训需求调查
年度培训计划的制订
年度培训计划的组织
培训总结
培训效果评估
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的五个步骤
找准需求
相关误区
这将导致培训得不到各部门以及高层领导的支持,不利于企业整体的运行。
2、对培训认识不清,认为培训只是技能或理论的学习
这将使培训与企业长期发展脱节,企业不能真正地为企业
经营策略贡献
3、只对中基层
员工培训,忽视对高层培训,或者笼统培训
管理层,员工的素质愈来愈高,而管理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这将导致管理层和员工的技能冲突,出现“
天花板”或“玻璃身”现象。
4、轻视培训后期监督和人才提拔,造成培训后
人才流失最直接的结果是形成一种错觉,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导致企业不敢再轻易举办培训。
5、认为培训是一种福利,忽略了员工参加培训的义务和责任
这将导致员工不重视培训,不能发挥培训应有的作用
6、不做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没有针对性,培训项目设置不合理,导致
培训效果事倍功半。
在进行调研时,绝大部分的企业员工都希望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这与培训需求是否有效开展有直接的关联。
7、监督手段不力、
沟通渠道不畅和培训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培训效果事倍功半。
培训效果取决于培训方法、
培训讲师、培训前期准备等多种因素,只有全面考虑,才能让绝大部分学员都掌握。
8、培训缺少有效的评估机制,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环境,造成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以至于员工认为培训意义不大。
培训转化的成功率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培训还必须与激励、考核相挂钩,否则易导致员工学了就忘,觉得培训对
工作帮助不大,认为培训没有太大用处。
9、培训是万能的,只有出现问题就想到培训
这就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过分重视培训,让培训担负了“不能承受之重”。培训只能解决“不能的问题”,解决不了“不为的问题”。
结果评估
企业培训绩效是有承诺的,并相信所有的
课程规划应包括对结果不断的衡量与评估。这样的衡量提供一个良好的回馈机制,告诉我们什么是有效的,什么还有待改进。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衡量,我们与顾客将无法确定努力到什么阶段才算是成功,也将失去继续转化、扩张、修正或总结一个计划的基础。我们与顾客一同建立相关的评量系统,以有效掌握计划的结果与影响。
360度回馈程序 - 个有架构的过程,让参与者可以从他们的同侪、下属、上司,以及内部或外部的客户与供给者,收到各种不同的回馈意见。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评量人们在职场上的表现。
员工态度及文化调查 - 在研习会后持续地进行调查,并与会前的结果做比较,确认并量化所欲改变及进步的范围。
计划监控- 个人对行动计划周期性的报告进度,可以让组织确认每个人是否照自己所定的目标与承诺循序渐进。可以设计一张计划「纪录卡」来量化这些结果。
体系
企业
培训评估是对企业培训工作的
绩效衡量过程,建立培训评估体系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决策 利用评估结果改变一个培训项目及其参与者和培训人员的地位(例如,继续扩大或缩小一个项目的规模,或是重新安排一名培训师)。
二、改进 为培训人员或培训参与者提供培训结果,从而使培训项目对参与者产生积极的影响,或是改进他们需要遵守的程序(例如,阐明改进
客户服务技巧的必要性)。
三、营销通过评估鼓励一个新的组织引进培训项目,寻求
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或是鼓励潜在的参与者参与到培训项目当中来。
建立原则
一、
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是决定并保证
评估活动正确取向的准则。要保证这一正确取向,就要求参与评估的人员牢记培训目的和评估的基本要求,不要把
全员参与、气氛热烈、领导重视、投资量大、教员名气大、报纸宣传等作为培训成功的标准。这些表面的形式与
培训评估的目的与要求是完全相悖的。
二、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评估要易于培训参与者接受,评估所需费用和时间要比较合理,方法要操作简便,要有利于
降低成本,评估要注重实效。
三、
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是指培训评估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工作,只有这样,评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给予管理者、受训者、教师以持续的动力和压力。
四、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评估人员在进行培训评估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真实地反映出培训的客观效果。只有客观、公正的培训评估,才能推动培训计划的有效开展和
组织目标的实现。
在确定了培训项目的目的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制定相应的尺度或衡量标准,以检验培训项目的目的是否得以实现。
对于一个特定的培训目的,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标准衡量其实现情况。
选择一种适当的评估标准,实际上是一个权衡
检验标准的
适用性与培训目的在时间、资金和可行性等方面是否
客观实际的过程。在制定培训标准的时候可以参照科克帕特里克模型。
企业在进行评估时,一般是在培训后三个月或一年内进行。间隔时间太短,学员可能还未完全熟练掌握,难以反映出培训的切实效果;而间隔时间太长,则会因多个因素的影响增强,难以测评培训的真实影响。在操作上我们采用
绩效考核、
调查问卷、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
企业基层员工评估:侧重其本人的表现。比如培训后完成
工作质量有无特别提高、
工作技巧有无显著提升、绩效有无提高,人员的出勤、
工作积极性有无改进等。
企业管理
人员评估:侧重整个团队的表现。管理者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他的能力
态度改变会在团队中体现出来,如团队人员的精神风貌、团队的工作效率、团队的业绩情况。通过考察团队的表现,就能反映出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部门形式
初级:一般有人力资源部主管兼顾,有些还会设置一个
培训专员。
中级:单独设立有培训部门或者培训中心,通常会有3-5人负责培训,各自有分工。
高级:设有
企业大学或者学院,有自己的课程库、讲师队伍和
课程评估体系。为代表的有
通用电气、
西门子、
宝洁等。
培训难题
企业培训一直是人资主管面临的一个难题:员工对待培训的态度、企业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培训效果的评估等都让人资主管焦头烂额,在
涛涛国际的人资体验会上,很多企业的人资主管都表示在这方面力不从心。其实,这些难题并非无法解决,只要掌握以下几点,有关企业培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一直是人资主管头疼的问题。培训的目的是让员工在能力上获得提升,因此,不断提高岗位要求,并辅以
薪酬激励,使员工有学习的动力,在
通过能力考核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评估。激励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避免员工在培训时懈怠的态度,提高
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营造员工之间良性的竞争氛围,最后又可以将
培训效果评估与
绩效考核结合到一起,提高人资部门的
工作效率。
树立一个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催人奋进。企业可以在培训中挑选积极性高、
学习态度认真、
培训效果突出的员工树立榜样,成为其他员工的标杆。树立榜样的目的不仅能够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而且能体现出企业对员工和培训的重视程度,从侧面带动员工对待培训的积极性。
对培训内容反复练习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更是漫长。企业培训的目的是让员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并为企业带来价值,因此在员工结束
培训课程后,应该以不同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磨练,如通过视频、实战演练等方式长期、分阶段的进行,使员工对知识不断巩固,最终让员工养成一种习惯。
保持部门间的沟通
很多企业认为培训效果的评估是人资部门的事情,实际上并非如此,受训部门同样是评估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正是很多企业忽略了受训部门在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才使得培训效果评估无法落实。在培训结束后,受训部门的主管还要承担着对受训
员工培训效果监督的工作,并将之反馈给人资部门;人资部门同时也要与受训部门各级人员保持有效的沟通,随时了解其想法。
针对性选择评估模式
企业之间的差异使得没有完全适用于每个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式,因此要根据企业本身选择最合适的评估模式。实际上人资主管可以根据不同的部门员工设定不同的评估方式,如针对
行政部门的
目标评估,针对销售人员的
绩效评估和收益评估,针对客服部门的测试比较评估等。
项目依据
1.以工作岗位标准为依据。企业的职工都有在岗的标准和要求(包括知识\u6280能、工作 态度等)。这些标准和要求是
企业职工上岗的基本标准,若企业的职工不具备他所要上岗的岗位标准和要求,就应该通过培训达到上岗标准;
2.以生产质量标准为依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不同的生产
质量标准对企业有着不同的
人力资本结构和等级的要求。在当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生产质量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动的经济
技术环境之中。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职工,当然也脱离不了企业所处的环境,在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方面必须与这种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以满足生产质量标准的要求;
3.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依据。
企业发展目标的确立必然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和等级提出要求。
评估过程
评估流程
评估准备阶段
评估总结阶段
需求
好处
培训手法
职前实务训练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较机械性的工种。
操作示范法是部门专业技能训练的通用方法,一般由
部门经理或管理员主持,由技术能手担任
培训员,以现场向受训人员简单地讲授操作理论与
技术规范,然后进行标准化的操作示范表演。学员则反复模仿实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操作逐渐熟练直至符合规范的程序与要求,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培训员在现场作指导,随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表现。这种方法有时显得单调而枯燥,培训员可以结合其他培训方法与之交替进行,以增强培训效果。
就是按照
企业需求,围绕培训目的(主题),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度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解决方案,通过组织和调度各类培训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管理
培训服务,解决具体问题,满足企业需要。主题式培训根据企业需要,结合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实战培训设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并推动企业展开一系列行动,解决企业具体问题,提升
企业绩效。主题式培训通过系统的企业需求研究,中科研顾问以专业的角度,为企业针对性的课题规划并协助推动实施,指导企业化解矛盾、
规避风险、提升绩效、解决问题。
运用电视机、
录像机、
幻灯机、
投影仪、
收录机、
电影放映机等视听
教学设备为主要培训手段进行训练的方法。随着声像资料的普及与广泛应用,许多企业的外语培训已采用电化
教学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了外语培训,有条件的企业还运用摄像机自行摄制培训
录像带,选择一定的课题将企业实务
操作规范程序、礼貌礼节
行为规范等内容自编成
音像教材用于培训中。
(4)网上课程学习法
适合于有很好的
自觉性、
自制力、
理解力的人,网上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课程包供选择,价格也相对便宜。
(5)案例研讨法
一种用集体讨论方式进行培训的方法,与
讨论法不同点在于:通过研讨不单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侧重培养受训人员对问题的
分析判断及解决能力。在对特定案例的分析、辩论中,受训人员集思广益,共享集体的经验与意见,有助于他们将受训的收益在未来实际业务工作中思考与应用,建立一个有系统的思考模式。同时受训人员在研讨中还可以学到有关管理方面的新认识与新原则。
又称现场个别培训强调单个的一对一的现场个别培训是一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做法是,受训人员紧跟在有经验的老职工后面,一边看,一边问,一边做帮手,来学习工作程序。在企业培训实践中,这种师傅带徒弟的个别培训方法仍在运用。然而,企业的培训部必须对采用师徒式培训方法的岗位做有效的培训组织指导,才能确保培训获得良好的效果。
组织现场个别培训的四个步骤:(1)准备。制订
工作任务表与工作细则,确定
培训目标,让受训人员作好准备以及挑选培训员;(2)传授。培训员以工作细则为基准,与受训员一起讨论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然后讲解工作应该怎样做,接着就工作步骤与方法进行示范;(3)练习。受训员对工作熟悉后,开始独立操作。练习中培训员在一旁作适当辅导,对准确动作予以肯定与赞扬,为改进动作提出建议;(4)跟踪观察。在受训员独立工作后,培训员仍将继续对受训员进行观察,井提供明确的支持与反馈,使受训员对培训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当前一种较先进的高级训练法,培训的对象是企业中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与案例研讨法相比较,
管理游戏法具有更加生动、更加具体的特点。案例研讨法的结果,受训人员会在人为设计的理想化条件下,较轻松地完成决策。而管理游戏法则因游戏的设计使学员在
决策过程中会面临更多切合实际的管理矛盾,决策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都同时存在,需要受训人员积极地参与训练,运用有关的
管理理论与原则、决策力与判断力对游戏中所设置的种种遭遇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必要的有效办法去解决问题,以争取游戏的胜利。
(8)咨询式培训法
咨询式培训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咨询式培训通过全面深入的互动沟通及管理现状研究,准确把握企业的实际情况,
全面分析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的本质原因,提供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方案,通过测评式培训、推进式培训、案例互动培训及跟进辅导和
系统支持,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9)讨论法
对某一专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培训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复杂的问题,或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众多受训人员就某个主题进行沟通,谋求观念看法的一致。采用讨论法培训,必须由一名或数名指导训练的人员担任
讨论会的主持人,对讨论会的全
过程实施策划与控制。参加讨论培训的学员人数一般不宜超过25人,也可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法培训的效果,取决于培训员的经验与技巧。讨论会的主持人,要善于激发学员踊跃发言,引导学员自由发挥想象力,增加群体培训的参与性;还要控制好讨论会的气氛,防止讨论偏离主题;通过分阶段对讨论意见进行归纳小结,逐步引导学员对讨论结果达成比较统一的认识。适用于以研究问题为主的培训内容,对培训员的技巧要求很高。在培训前,培训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讨论主题进行分析准备,
设计方案时要征集学员的意见。受训员应事先对讨论主题有认识并有所准备。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培训员具有良好的应变、临场发挥与控制的才能。在
结束阶段,培训员的口头表达与归纳总结能力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比较适于
管理层人员的训练或用于解决某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管理问题。
也称
讲授法传统模式的培训方法。在企业培训中,经常开设的
专题讲座就是采用讲授法进行的培训,适用于向群体学员介绍或传授某一个单一课题的内容。
培训场地可选用教室、餐厅或会场,教学资料可以事先准备妥当,教学时间也容易由讲课者控制。这种方法要求授课者对课题有深刻的研究,并对学员的知识、兴趣及经历有所了解。重要技巧是要保留适当的时间进行培训员与受训人员之间的沟通,用问答形式获取学员对讲授内容的反馈。其次,授课者
表达能力的发挥、视听设备的使用也是提高效果的有效的辅助手段。讲授法培训的优点是同时可实施于多名学员,不必耗费太多的时间与经费。其缺点是由于在表达上受到限制,因此受训人员不能主动参与培训,只能从讲授者的演讲中,做被动、有限度的思考与吸收。适宜于对本企业一种新政策或新制度的介绍与演讲、引进新设备或技术的普及讲座等理论性内容的培训。
(11)职位扮演法
又称
角色扮演法,也是一种
模拟训练方法。适用的对象为实际操作或管理人员,由受训人员扮演某种训练任务的角色,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所扮演角色的感受与行为,以发现及改进自己原先职位上的工作态度与
行为表现。多用于改善
人际关系记录表观察者与扮演者应轮流互换,这样就能使所有受训者都
有机会参加模拟训练。
(12)咨询式培训法
顾名思义是重在咨询而不是培训,这种培训方式的运用是要求围绕着一个主题或方面,内容事先不一定十分明确,对培训师的要求十分高,培训师必须是在这一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不仅精通理论,更有着非常丰富的实际经验和造诣。这样的培训并要求事先对问题有比较好的明确,如果受训者提不出问题,或者对问题把握不准,那么这样的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咨询式培训的结果不一定是达成现成的观点,而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
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正逐渐采用这种培训形式,效果比较好,甚至于一次培训带来的直接收获大大超过其他培训。
(13)内部“上级”辅导法
企业内部“上级”的日常辅导是所有培训形式中最重要的培训形式。“上级”们不管自己有多忙,决不能推卸辅导下属的责任。对新加入的员工,即使是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可能也需要你“手把手”反复多次地教,发现问题,要马上“现场”纠正,拖得时间越长,纠正效果越差。有时,一顿
午饭时的谈心,要比正式培训效果还好。
企业文化、
价值观念、员工忠诚都是在不知不觉的日常辅导中完成的。“上级”的日常辅导在员工的学习进步中占有绝大部分的比重。在外企中,还常常使用另外一种形式,就是除顶头上司之外的“上级”制。因为不是顶头上司,很多敏感话题就可以谈。“上级”得到的是自己
领导能力的锻炼提高、教育他人的心理满足感和实实在在的额外收入;“学生”得到的是“一对一”“手把手”的教练辅导和实实在在的能力提升。
(14)现场培训法
是指根据工作的需要在工作的现场进行实战性的培训。这种培训比较适合于技能方面的培训,可以同时应用多种培训方式综合应用,我国企业内部的培训缺乏现场类的培训,这种培训的效果最直接最有用,不是光讲解可以达到的。日本、德国等制造业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现场培训,把它看作是提升员工实际技能的必须手段,反观中国的企业,经常是观念一大通道理一大堆,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一窍不通,没法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15)专门指导培训法
也是个别培训的方法之一,类似师徒式培训法,在受训员对工作实践进行摸索的基础上,培训员针对其工作情况和特殊的需要实施个别指导。
(16)阅读书籍法
虽然没有互动性,但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直接成本最低。要在茫茫书海中找到适合你的书籍,需要花一些工夫。可以通过老板、同事或朋友介绍,加入读书俱乐部、网上读书论坛等方法缩小搜寻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尽可能看原著。另外,如果总读第二手、第三手的著作简介,表面上是吃了一顿经济实惠的
快餐,其实是丢掉了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