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Lù)安市,别称“
皋城”、“
皖西”,中国
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部,
大别山北麓,
长江三角洲西翼,毗邻省会
合肥市,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属于
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总面积15451.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2月,全市辖3个区、4个县。截至2023年末,六安市
常住人口434.3万人。
历史沿革
古代
六安地区建置历史悠久,
夏属皋陶后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Lù)(今六安市北),故六安城又称皋城。
西周至
春秋,
封国林立,境内先后属英、六、舒蓼、舒鸠、舒庸等侯国。
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先后隶属
吴、
楚。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都
寿春(今寿县城),称
郢,后亡于秦。
秦统一中国,实行
郡县制。今六安东南、霍山、舒城大部地区属
衡山郡,置
潜县,其余属
九江郡,置
六县、寿春、安丰三县、郡治寿春。
楚汉相争,
项羽(前206年)封六地人
英布(
黥布)为九江王,都六(Lù)(今六安市北西古城)。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英布叛楚投汉。西汉行
郡国制,初属衡山国和淮南国。淮南国仍都六(Lù)。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
刘邦立少子
刘长为
淮南王,徙都寿春。今地区辖地,先属九江国,后属淮南国。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以原淮南地封
刘安、
刘勃、
刘赐等三人为
淮南、
衡山、
庐江王。今寿县和六安北属淮南国,金寨、六安、霍山、霍邱属衡山国,舒城县属庐江国。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元狩二年,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改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始,沿用至今。以后郢国交错,迭经兴废。武帝
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国设
十三刺史部,六安地区统属
扬州刺史部,今六安市和六安、霍邱、金寨属六安国,析置六县、蓼县、安风、安丰、阳泉等县,国都六县(今六安市北);霍山、舒城属
庐江郡,置潜县、龙舒二县,郡治舒县(庐江县西南);寿县和六安县南部部分地区属九江郡,置寿春、博乡、成德三县,郡治寿春。
东汉,分属九江郡、庐江郡。九江郡置寿春、成德二县,庐江郡置六安、潜县、安风、阳泉、安丰、云娄、龙舒等县,统归扬州刺史部管辖。
三国时期,分属
魏淮南郡、庐江郡、
安丰郡。淮南郡,置寿春、成德二县,郡治合肥;庐江郡置六安、博安、阳泉县,郡治六安;安丰郡置安风、蓼、安丰、云娄等县,郡治安风(今霍邱河口附近)。
西晋时期,今寿县和六安县北部部分地区属淮南郡,置寿春、
成德县,郡治寿春,州治先在寿春(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后迁
建邺(晋武帝太康三年);今六安、霍山、舒城以及寿县
安丰塘西部和霍邱县城东湖东部的淠河两岸,属扬州庐江郡,置六县、潜县、阳泉、舒县、龙舒五县,郡治舒县(今舒城);今霍邱、金寨属
豫州安丰郡,置安风、松滋、蓼、安丰、云娄等县,郡治安风(今霍邱县邵岗乡许集)。
东晋十六国时期,今辖地属
东晋,寿县属淮南郡,郡治寿春,六安、舒城、霍山以及寿县安丰塘西部和霍邱县城东湖以东淠河两岸,属庐江郡,郡治舒县(今舒城),两郡统属扬州,州治
建康(今南京市);霍邱、金寨属豫州
义阳郡,郡治弋阳(今光州)。
南北朝时,今六安地区先属
南朝宋。
宋大明八年(464年),属
南豫州,州治当涂。继属
南朝齐,
齐建武四年(497年),寿县、霍邱、金寨以及六安县北部地区属豫州,析置开化、蒙县、雍丘,安丰、北樵、小黄、松滋七县,舒城、霍山、六安市和六安县的南部地区属南豫州,置潜县、舒县、州治当涂。再属
南朝梁,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寿县属豫州,州治
梁郡(寿县城),霍山、舒城、六安市和金寨,六安的大部地区属新置
霍州,州治
岳安郡(今霍山县城)。霍邱县属安丰州,州治安丰郡(今霍邱县河口附近)。继属北朝魏、齐。
隋朝,
开皇初年(581年),改岳安县为霍山县,十九年置霍邱县,分属淮南郡、庐江郡,淮南郡析寿春、安丰、霍邱县,郡治寿春;庐江郡置六安、舒城、霍山、淠水、开化五县,郡治合肥(今合肥市)。
唐朝,分属
庐州和
寿州。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析合肥、庐江县地置舒城县。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新置盛唐县,治在驺虞城(今六安市)。舒城县属庐州。寿州置寿春、霍邱、盛唐、安丰等县。
北宋,分属
淮南西路寿州和庐州。寿州领寿春、安丰、六安、霍邱等县,州治下蔡(今凤台县城)。庐州领舒城县,州治合肥(今合肥市)。
重和元年(1118年),升六安县为
六安军,直属
淮西路。
南宋,
绍兴十二年(1142年),降六安军为县,升安丰县为
安丰军,领原寿州境地,治所寿春。舒城县属庐州。
端平元年(1234年),废六安县;
景定五年(1264年),恢复六安县、升设六安军,直属淮西路。
元朝,分属
河南行省安丰路和庐州路。安丰路,领寿春、安丰、霍邱3县,治所寿春。庐州路领六安州、六安、霍山和舒城县,治所合肥。
明朝,分属
凤阳府和
庐州府。凤阳府,领寿州和霍邱县。庐州府领
六安州(六安县入六安州)和霍山、舒城县。
清朝,
康熙六年(1667年),设安徽省,分属凤阳府、
颍州府和庐州府。寿州属凤阳府,霍邱县属颍州府,六安州、霍山县和舒城县属庐州府。
雍正二年(1724年),六安州为
直隶州,领霍山县。
近代
中华民国成立,改寿州为寿县、六安州为六安县,连同霍邱、舒城、霍山三县均隶属于省。民国三年至十七年(1914—1928年),舒城、六安、霍山属
安庆道,寿县、霍邱属
淮泗道。随后,取消道的设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寿县、霍邱属安徽省第四
行政督察区,六安、舒城、霍山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0月析安徽省六安、霍山、霍邱,河南省商城、固始5县边境的55个保设
立煌县,初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划归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寿县、霍邱由第四行政督察区划入第三行政督察区,今全市辖境统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第三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地六安,辖区未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
豫鄂边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期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创建皖西根据地,今地区辖地分属第二、第三两专区。同年9月划六安县西南部成立独山县,改立煌县为金寨县。10月,以户胡为中心成立
霍固县。11月,以毛坦厂为中心成立舒六县,下旬将金寨县划为金西、金东两个县和金北办事处。12月,成立寿六合霍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划六安东南乡成立六合县,划霍山、英山、岳西三县结合部,以太平畈为中心成立太平县。12月,划六安双河以东,合肥巢湖以西地区成立肥西县,与此同时,撤销舒六、独山、太平三个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皖西行署第三专署移驻六安城,相应成立六安市。4月,第三专署改称六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皖北行政公署,辖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六南、六北、六安市。不久,六南、六北与六安市合并为六安县,至建国前夕,六安专区领六安、霍山、舒城、寿县、霍邱、金寨县。
现代
1952年2月4日,增领肥西县,4月12日,皖北行署与
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六安专署隶属安徽省。
1958年6月21日,肥西县划归合肥市,7月12日增领庐江县。
1961年4月13日,肥西县复由合肥市划入六安专区管辖。
1971年3月29日,改专区为地区,辖境未变。
1978年9月23日,成立六安市,隶属六安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6月7日,肥西县划入合肥市管辖。六安行署领一市(六安市)六县(六安、
寿县、
霍邱、舒城、
金寨、
霍山),延至1985年底。
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到2007年,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六安市叶集区,将霍邱县的
叶集镇、
三元镇、
孙岗乡划归叶集区管辖,以叶集镇、三元镇、孙岗乡的行政区域为叶集区的行政区域,叶集区人民政府驻叶集镇花园路88号。
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六安市寿县划归
淮南市管辖,至此,形成今六安市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2月,六安市辖霍邱县、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共4个县、3个区;有130个乡镇、8个街道、106个城市社区、245个农村社区,1831个行政村。市政府驻地金安区长安南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江淮之间,东邻省城合肥市;南接安庆市和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河南省商城、固始毗连;北接淮南市并与阜阳市隔河相望。全市介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全市总面积15451.2平方千米。东起舒城县舒三乡的太平村、西至金寨县西河乡余家湾;南自霍山县太平乡的挂龙尖、北至霍邱县朱港。江淮分水岭,由西南向东偏北横贯全市。
地形地貌
六安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位于大别山北坡面向淮北平原的斜面上,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由南向北呈阶梯状分布。分为大别山北坡山地、江淮丘陵、江淮岗地和平原圩畈四大单元。西南为大别山脉,中部为山地丘陵,东北为平原圩畈。山、岗、丘、畴层次分明,淠、汲、史、沣、杭、丰、淝、淮纵横其间,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响洪甸、梅山、龙河口六大水库及渠、塘、堰、坝星罗棋布。江淮分水岭使境内形成淮河、长江两大水系。大别山北坡山地分布在梅山、响洪甸、佛子岭、龙河口四大水库北线以南,平均海拔400米以上,其中1000米以上的高峰120多座,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位于霍山西南部,海拔1774米。市域中部为丘陵、岗地,是大别山余脉的延伸,一般海拔高度在50—400米之间,呈波状起伏。平原主要分布于淮河南岸,沣、汲、淠河下游河谷,沿湖周围和杭埠河、丰乐河下游两侧,海拔最低处7米。
气候
六安市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配合良好。但由于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暖冷气流交会频繁,年际间季风强弱程度不同,进退早迟不一,因而造成气候多变,常受水、旱灾害的威胁,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亦多。全区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4.6℃~15.6℃,自东北向西南随地势抬高而递减。全区平均地面温度自北向南在18~19℃,均高于平均气温。
水文
六安市
地表水比较丰富,年平均地表径流92.1~99.92亿立方米。全区河流众多,积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有45条,其中主要河流有7条,分属淮河、长江两大水系。
史河、
沣河、
汲河、
淠河、
东淝河由南向北汇入淮河。全区天然湖泊有
城西湖、
城东湖、
瓦埠湖、
姜家湖、
寿西湖、肖严湖、梁家湖、孟家湖等。这些湖泊都是在淮河洪水威胁淮北大堤和沿淮城市、工矿、铁路交通等安全时,作为调节洪峰的蓄水区、行洪区和滞洪区。全区地下水资源贫乏,沿河湖平原圩畈,范围小,且处于河谷两侧狭长地带,与地表水资源相比甚微。因地层和岩性的差异,全区地下水有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三类。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六安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9.9亿立方米,具有南多北少、年际变化较大、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份,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的70—80%。发源于
河南省桐柏山区的淮河干流,从
霍邱县临水镇入境,于
寿县郝家圩出境,流经六安市长达125千米,约占淮河总长度的12.5%。全市有蓄水能力79.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5.8亿立方米,其中六大水库总库容67.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1.7亿立方米。遍布皖西的河流、水库、湖泊,水质好,无污染。全市水能资源总蕴藏量53.4万千瓦,占全省的12.5%,可开发利用36.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9.4万千瓦,其中大水电12.7万千瓦。
土地资源
六安市分为大别山北坡山地、
江淮丘陵、江淮岗地和平原圩畈四大单元。其中,中山占9.5%,低山占13.7%,丘陵占16.5%,岗地占22.4%,平原圩畈占34.9%,另有3%的大水面。西南部山峦起伏,平均海拔400米以上,其中1000米以上的高峰240多座,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位于霍山西南部,海拔1774米;中部为丘陵、岗地,海拔一般在30—200米之间;东部和北部为沿淮平原和杭丰圩畈区,是全市优质粮、油、棉的主要产区。江淮分水岭使境内形成了淮河、长江两大水系,淮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3%,长江流域面积占17%。全市有耕地660万亩,山场1100万亩,水面351万亩(其中可养水面95.5万亩),土地利用结构是“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土壤类型有黄棕壤土、
水稻土、潮土、
砂姜黑土、山地草甸土等,其中水稻土占36%。
植物资源
六安市境内有
维管植物186科、714属、1638种;裸子植物8科、18属、30种;被子植物150科、644属、1518种。粮食作物品种626个,经济作物品种67个,蔬菜品种70个,干鲜果品19种。全市粮、油、棉、麻、栗、茶等大宗农副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有茶园37万亩,年产干茶7000多吨;板栗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量近4万吨;桑园面积17万亩,年产茧6000吨左右。境内树种资源起源较早、区系复杂、种类繁多,乔灌木树种28目、73科、225属、858种,80%分布在西南中低山区,经济价值较高的乔灌木树种250种左右,属国家一类保护树种有
香果树,三类保护树种有
楠木、
花榈木、
红椿。全市有林业用地93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808万亩,森林覆盖率36.2%,活立木总蓄积量1603万立方米。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广、藏量丰、经济价值高。芒及
五节芒系纤维植物,是造纸的重要原料,年产量达15—20万吨,利用量不足10%。橡子年产量150吨左右,含淀粉多在50%以上,可用作工业淀粉。野生香料植物有
桂花、
兰草、
蔷薇、
香附子、
蒿本、
白芷、
独活等。野生
猕猴桃、
野山楂等野果,年产量均在3000吨左右。
蕨菜、
薇菜、
荠菜、
马齿苋等野菜,已成为大宗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共203科、1360种,其中
霍山石斛、
安徽贝母、
断血流、
茯苓、
天麻、
灵芝、
银杏、
西洋参开发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动物资源
六安市境内动物区系具有
古北界和
东洋界的过渡特点,有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多种,其中兽类62种、鸟类310种、鱼类92种、爬行类34种、两栖类23种。畜禽30多种,地方优良品种有
皖西白鹅、霍固麻黄鸡、大别山黄牛、寿霍黑猪等。皖西白鹅年饲养量达1900万只,占全国饲养量的二十分之一。水生动物名贵品种有大鲵(
娃娃鱼)、龟、
鳖、沣虾、瓦虾、
银鱼等。药用动物144种,名贵动物类药材有
麝香、
灵猫香、
全虫等。野生动物中,有毛皮兽动物20种、羽绒动物10种、肉用动物25种、农林有益动物130种、观赏动物25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动物有大鲵、
原麝、
香獐、
小灵猫、
金钱豹、
白冠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等。
矿产资源
六安市在地质构造上属秦岭造山带东段,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也是成矿条件较好的区域。矿产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品种多。已发现矿藏57种,探明储量53种,石油、天然气也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开采利用的有铁、金、银、铅、锌、石煤、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膨润土、钾长石、石灰岩、各类建筑砂石、矿泉水、温泉水等20多种。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六安市常住人口为4393699人。
截至2023年末,六安市常住人口43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6万人;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为51.41%,提高0.91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六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11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824.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016.7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13.4︰38.7︰47.9调整为12.9︰39.0︰48.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462元(折合6877美元),比上年增加3047元。
2023年,六安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9%。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7%;民间投资增长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9.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1%。工业投资增长31.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8.6%。
2023年,六安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79元,比上年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367元,增长4.9%,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3.4%,衣着支出增长5.1%,交通通信支出增长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8.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6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16元,增长6.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4.5%,交通通信支出增长6.3%,居住支出增长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2023年,六安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0.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8%。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5.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3%。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增长4.4%,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重为5.1%。全年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91813户,增长30.3%。
2023年,六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6亿元,增长7.7%。其中,国内增值税57.2亿元,增长8.2%;企业所得税9.8亿元,下降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8.9亿元,增长15.3%。其中,城乡社区支出增长47.1%,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6.2%,教育支出增长7.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1.8%,交通运输支出增长48.7%,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5.4%。全年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27.6亿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6.6%。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3年,六安市粮食播种面积917.3万亩,比上年下降0.1%。油料播种面积99万亩,增长22.2%。棉花播种面积10412亩,下降68.3%。蔬菜播种面积96万亩,增长2.1%。全年粮食产量362.2万吨,增产1.7%。其中,夏粮74.9万吨,增产2.4%;早稻3.37万吨,增产1.5%;秋粮284万吨,增产1.6%。油料产量14.4万吨,增产16%。棉花产量615.1吨,减产63.7%。
2023年,六安市猪牛羊禽肉产量38.9万吨,增长4.2%。禽蛋产量12.7万吨,增长8.4%。牛奶产量1.2万吨,增长7.6%。水产品产量25.7万吨,增长3.8%。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39.4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6%;全年生猪出栏255.7万头,增长0.9%。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封山育林18.1万亩,退化林修复11.3万亩,森林抚育16.6万亩。
2023年末,六安市
农业机械总动力661.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1%。农用拖拉机16.8万台,减少1.8%。谷物联合收割机1.3万台,增长0.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6%。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50万亩,其中新建30万亩、改造提升2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
第二产业
2023年,六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1.1%;股份制企业增长9.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9.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3.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9%,制造业增长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分行业看,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在增加值达到10亿元的行业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分别增长271.2%、53.9%、9.6%和6.9%。工业产品中,复合木地板增长38%,发电量增长15.1%,白酒增长13.7%,钢材增长12.7%,铁矿石原矿量增长12.2%,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增长7.2%。
2023年,六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5.7亿元,增长7.5%;股份制企业107.7亿元,增长2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2亿元,增长22%;私营企业28.9亿元,增长3.6%。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31亿元,增长10.3%;制造业77亿元,增长3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亿元,增长6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18元,比上年下降0.6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98%,增长0.96个百分点。
2023年,六安市建筑业总产值353.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13家,比上年末增加39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12万平方米,增长1.1%;房屋竣工面积541.1万平方米,下降13.6%。
第三产业
2023年,六安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7.6亿元,增长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10.9%;金融业增加值124.6亿元,增长8.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4.1亿元,增长7.2%。
2023年,六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3.9亿元,比上年增长8.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83.2亿元,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0.7亿元,增长9.1%。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090.8亿元,增长6.5%;餐饮收入193.1亿元,增长21.6%。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烟酒类增长18.1%,日用品类增长12.5%,中西药品类增长17.2%,汽车类增长10%,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5.1%,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9.2%。
2023年末,六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5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4.1亿元,增长10.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836.7亿元,增加442亿元,增长13%。2023年末,六安市有证券营业机构7家。其中2家分公司、5个营业部。全市证券交易额达1606.7亿元,证券新增开户数1.2万户。
2023年末,六安市保险业共有产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24家,专业中介机构42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98.2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年赔付支出41.6亿元。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7亿元,增长9.2%,赔付支出24.2亿元,增长10.3%;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1.2亿元,增长5.1%,赔付支出17.4亿元,增长4.9%。
2023年,六安市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业务总量28.4亿元,增长19.4%。全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6650.7万件,增长31.8%,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亿元,增长18.6%。2023年电信业务总量39.7亿元,增长19.1% 。年末电话用户总数5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79.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95.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110.3万户,增加18.8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7.1亿GB,增长22.8%。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末,六安市有省级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2023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765项,获2022年度省级科技奖4项。全年科技特派员队伍动态发展到2520名,有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18家。
教育事业
2023年末,六安市有普通高校4所,当年招生18116人,比上年增长10.7%;在校生54898人,下降3.2%;毕业生18142人,增长14.5%。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18668人。普通高中53所,招生36398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4.6%。普通初中283所,招生57235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334所,招生52611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2023年末,六安市拥有文化馆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0个,
公共图书馆8个,年末馆藏书籍总藏量232.7万册,本年新增电子图书21.3万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年末馆藏文物15926件(套)。广播电视台5家,中波发射台1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9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1.4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8%。
医疗卫生
2023年末,六安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2912个,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家,二级医疗机构56家,乡镇卫生院13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所,
社区卫生服务站140个,
村卫生室1817个,各类门诊、个体诊所、卫生所(站)、医务室总计59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7家,其中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执法机构各8家、采供血机构1家、医疗紧急救援中心2家。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总数28388张,医疗卫生人员42636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3人,每千常住人口床位7.7张。
社会保障
2023年末,六安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7.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为314.2万人。失业保险参加人数为30.7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24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8.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53.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42.4万人。年末2.3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保障城乡特困供养人员4.8万人。
交通运输
六安区位优越,距省会合肥仅70千米。境内有312、206、105、237国道和合(肥)九(江)、宁(南京)西(安)铁路。沪陕(上海—西安)、济广(济南—广州)、六武(六安—武汉)、合阜(合肥—阜阳)高速公路和沪(上海)汉(武汉)蓉(成都)高速铁路、六阜铁路在境内交汇。六安被国家交通部确定为陆路交通枢纽城市。随着合肥机场西迁,六安的交通将更为便捷,为全市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大城市的联系,加快融入省会合肥经济圈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全市有公路16557千米(国道314千米,省道743千米,县道3493千米,乡道5207千米,村道6800千米),公路密度为92.1千米/百平方千米。市区距合肥骆岗机场70余千米,空运较为便捷。境内有7条较大河流,水运通航里程1029千米,常年可通航50—100吨级轮驳船。公路客运开通跨省班线149条,跨市班线504条,跨县班线316条。
2023年,六安市公路货运量1.8亿吨,比上年增长6%,公路货运周转量242.7亿吨公里,增长2.5%;客运量742万人次,增长50%,公路客运周转量12.9亿人公里,增长52.6%;水上货运量10721万吨,增长9.7%,水上客运量25万人次,增长170.7%,水上客运周转量220.5万人公里,增长172%。
历史文化
非遗
2005年,国家和安徽省统一部署启动非遗保护工作,六安市随即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开展国家、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与传承人申报,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67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9项、市级43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5人,国家级5人,省级31人,市级49人。争取各级专项资金1200余万元,扶持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对国家和省濒危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启动市级系列非遗视频纪录片《非遗六安》拍摄,出版《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深化非遗“四进”展演展示,非遗项目先后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等活动。非遗跨界“+旅游”“+电商”,手工挂面、徐集花生糖等成为特色旅游商品,非遗类文化企业达44家。
庐剧:原名“倒七戏”,又名小倒戏、捣七戏等,流行于安徽境内皖西、皖中、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部分地区,是在皖西大别山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皖西庐剧是庐剧的源头,是西路庐剧的代表,音乐粗犷高亢,跌宕起伏,具有山区特色,是皖西地道的本土文化,在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之处。2006年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大别山民歌:是皖西地区广为流传的汉族民歌,具有山水相依的地域特点。大别山民歌主要有山歌、茶歌、秧歌、排歌、小调、号子等类别。音乐上传承了上古时期部落的民谣,内容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演化过程和近现代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发展面貌。《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民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过较大影响。2008年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舒席制作技艺:又称“龙舒贡席”。成品舒席柔软光滑、篾纹细致,折卷不断,不腐不蛀,经久耐用。其以水竹为原料,尤以小叶水竹为佳,从选料到成席要经过裁料、开竹、破条、切头、划条、起黄、匀撕等15道工序。最关键的环节是编织,不仅要求经纬编排均匀、篾纹笔直整齐,更要把山水写意、人物工笔等采入图案,对编织匠人的艺术修养有较高的要求。舒席不仅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传统睡席,也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工艺品。2008年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六安瓜片制作技艺:六安瓜片外形平展直顺,叶面背卷,形同瓜子,色似翡翠,略带白霜,泡入杯中汤色碧绿、茶香扑鼻,喝入口中滋味醇美、回味甘甜,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瓜片茶制作过程包括采摘、扳片、炒生锅、炒熟锅、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等七道工序。六安瓜片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的片茶。“拉老火”的工艺也颇具特色,它是形成六安瓜片独特色、香、味、形的重要环节。2008年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霍邱柳编工艺:始于周朝,兴于明清。霍邱属于淮河流域,沿淮沿湖地带的滩涂地上生长着茂盛的杞柳。当地民众以杞柳为原料编筐打篓,换盐换米养家糊口,后来逐渐开发了系列编织产品。霍邱柳编品种繁多、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具有经济与文化等多重价值。柳编特色产业已成为霍邱农村的重要产业之一,产品覆盖安徽沿淮20多个乡镇,辐射皖鲁豫鄂等四省,带动30多万从业人员脱贫致富。2011年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文保
1979年,建立六安地区文物工作组,1986年改称六安地区文物管理所。2019年,文物管理行政职能划入市文化和旅游局,保留服务职能,更名为六安市文物保护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全地区共发现古文化遗址347处,古城址64处。比较有名的有西古城遗址、周瑜城遗址;古墓葬有皋陶墓、英布墓、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周祖培墓;寺观庙祠有六安孔庙、霍邱孔庙、霍山孔庙、报恩寺、响山寺、观音寺、昭庆寺、南岳庙、白云庵、双河道观、皋陶祠、圆觉寺、紫竹林寺、孙公祠、六安清真寺等;古塔有望江寺塔、多宝庵塔、观音寺塔、龙头塔、文峰塔;古城庄园有六安古城、李家圩地主庄园等。1985年,全区共收藏历史文物8290件,革命文物4466件。2003年底,全市馆藏历史文物2万件。2010年,全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729处,其中新发现822处。至2015年底,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藏品17247件套。“十三五”期间,完成六安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建立革命文物名录,文物“四有”和“五纳入”工作得到落实。完成《六安独山革命旧址群保护规划》《金寨革命旧址群保护规划》以及100余个文物维修、“三防”等方案编制,推进《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战略规划》编制。争取各级资金3亿元,实施文物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260余个。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近50个,抢救发掘古墓葬30余座,出土文物百余件。完成第八批国保、省保单位申报和第三批市保单位公布,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9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9个,一般文物点518个;馆藏文物16134件(套)。
六安汉代王陵墓地 :位于金安区三十辅镇双墩村,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区内有双墩、马大墩、三星墩、高大墩四对八大墩墓冢以及其他附属古墓葬近50座。六安汉代王陵墓地的发现揭开了六安国历史的神秘面纱,真实展示了西汉六安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对研究西汉诸侯王分封制度和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邱李氏庄园 :位于霍邱县城西40千米,马店镇西北境约3千米。新中国成立前,庄主李梦庚,拥有土地20万亩,跨越河南省的固始和安徽省的霍邱、颍上、金寨、阜阳等5县,佃户四千多家,是全国闻名的大地主庄园之一。清咸丰以前,李家圩已有大腰圩、小腰圩和老圩3座庄园,后逐渐并为东西两圩,东圩于1948年毁于战火,西圩现存房屋94间。1962年,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2022年,六安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安徽舒城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霍山佛子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霍邱东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5114公顷,另有淠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等。建成森林公园4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处,总面积8133公顷;建成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总面积31290公顷。
名优特产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六安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
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皖江城市带接点城市、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之一。六安曾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