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
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
监管套利等问题的
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产生
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
投资银行、对冲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
债券、保险公司、
结构性投资工具(
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于2007年的
美联储年度会议。
金融学概念。它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
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
美国“影子银行”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这时
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脱媒型
信用危机,即
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盈利下降、银行倒闭等。为了应对这种脱媒型信用危机,不仅政府大规模放松
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而且激烈的
市场竞争形成一股
金融创新潮。各种
金融产品、
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及金融
经营方式等层出不穷。
随着美国金融管制放松,一系列的
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影子银行”体系也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比如,在各类金融产品中,美国
衍生产品和
结构性产品发展更是远远超过传统金融产品。截至2007年底,传统金融产品总值约为70万亿美元,1999年至2007年间,其年均增长为5.9%。而衍生产品名义合约额超过了165万亿美元,其年均增长为21.7%。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要涉及
借贷关系和银行
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
易宪容给出如此定义。据中国
银行业监管机构2013年估计,其规模达到8.2万亿元人民币(合1.3万亿美元)。不过许多分析师表示,真实数字要高得多,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估计,中国影子银行业规模为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
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40%。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
袁增霆称,“认识中国的‘影子银行’,最好按银行产品线和
业务线来梳理。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指银行理财部门中典型的业务和产品,特别是贷款池、委托
贷款项目、
银信合作的贷款类理财产品。”该研究所金融
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以银信合作为主要代表,还包括委托贷款、
小额贷款公司、
担保公司、信托公司、
财务公司和
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
转投资”业务;另一部分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影子银行”有几个基本特征:第一,
资金来源受市场
流动性影响较大;第二,由于其负债不是存款,不受针对
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第三,由于其受监管较少,杠杆率较高。说白了,它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却游离于
货币当局的传统
货币政策监管之外。
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
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
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其中,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是“银信合作”,银信合作的信托方式属于
直接融资,筹资人直接从
融资方吸取资金,不会通过银行系统产生
派生存款,这样就降低了
货币供应的增速。
同时,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资本移出表外,“减少”了资本要求,并规避了相应的
准备金计提和资本监管要求。另外,信托公司资金大量投向各级政府
基建项目,形成
集中度风险和
政府融资平台违约风险。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6个月银信合作产品较2009年前6个月增加2.37万亿元的规模,这使得银行的
信贷规模控制失效,银行通过银信合作的创新方式释放出了大量的资金。尽管2011年银信合作产品的资金总量在减少,但其仍是“影子银行”中最大的资金释放来源。
分类
广义
广义影子银行包括同业理财及其他银行理财、银行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
委托贷款、
资金信托、
信托贷款、非股票
公募基金、
证券业资管、保险资管、
资产证券化、非股权私募基金、
网络借贷P2P机构、
融资租赁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贷款,
商业保理公司保理、
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业务、非持牌机构发放的
消费贷款、地方
交易所提供的
债权融资计划和
结构化融资产品。
狭义
其中,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和同业理财、理财投非标债权等部分银行理财、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网络借贷
P2P贷款和非股权私募基金等业务,影子银行特征明显,风险较高,属狭义影子银行。
构成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证券化机构,主要功能是将传统
金融产品证券化;市场化的
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对冲基金、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
融通资金;此外,还有结构化投资机构及证券经纪公司。
投资银行是影子银行中最重量级成员之一,往往人们提及华尔街,指的就是投行。在同商业银行的较量中,
投资银行从人才、创新手段和技术水平都胜出一筹。不仅在
资本市场上独领风骚,在
衍生品和
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也是占据主流。尽管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实际上所有投行机构的英文名称都叫“×××公司”,比如,Goldman Sachs & Co.、Morgan Stanley & Co.。
这种
公司注册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绕开监管。但是
金融风暴发生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除了倒闭的投资银行,像
高盛这样已更名为
银行控股公司Goldman Sachs Group Inc,也因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救助,同时被列入监管范畴。
实际上,金融风暴后原来意义上的
投资银行并不是不复存在,只是改头换面。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
投资银行业务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了战略性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从
代客交易向
自营交易的业务重点转移;二是从
股票市场交易向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业务重点转移。而这两项给其带来丰厚回报的战略性转移也将投资银行推向了
金融市场的风口浪尖。
根据Tully投资公司的统计数字:2006年华尔街五大投行自营交易收入达到了610亿美元,占其全部收入的一半;其中高盛的自营交易业务2006年达到了130多亿美元,而2004年只有62亿美元。
从玩别人的钱到玩自己的钱使投资银行的收入出现前所未有的暴涨。一位在华尔街打拼多年的资深
投行家回忆道:一个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的问题常让我夜不能寐,就是每当我年初查看上一年的
财务报表时,总是吃惊地发现交易收入占据了全行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并且其中证券化产品和衍生品的规模巨大。这让我忐忑不安,因为,按照金融常识,交易收入最大特点就是
波动性强、风险高,与其他业务相比是最不“靠谱”的。
同时,投资银行通过向对冲基金提供
一揽子服务牟取暴利,不仅抓住了对冲基金这样的肥客户,也加大了影子银行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
投行向对冲基金提供的一揽子服务英文名称是Prime Brokerage,我们翻译为
机构经纪业务,具体来说就是投行向对冲基金提供股票贷款、融资、
集中清算、结算和托管等服务。
对冲基金经纪服务已发展成80亿美元年收入的市场。如果加上交易
手续费收入,投行每年从对冲基金赚取的费用预计在260亿美元。为何对冲基金不使用商业银行的
托管业务,而选择使用
投资银行的机构经纪服务?原因就是投行给的优惠更多,比如投行允许将客户
准备金账户的证券做贷款质押品,这就大大降低了对冲基金成本。
一般来说,投行除了向对冲基金提供股票贷款、交易清算和托管业务外,也签
衍生品合约。这样一来,投资银行也由此成为对冲基金的交易对手,形成上下家关系。投资银行的服务不仅让
对冲基金得以介入更广泛的市场和产品,联姻对冲基金也使投资银行本身如虎添翼,机构经纪业务平台已成为投行营销其他业务和服务的重要渠道。
操作
其具体做法是将
次级贷款包装为
金融衍生品,例如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担保债务权证)和
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 结构性投资载体),往往被信评机构评为
AAA级,这些载体是证券化资产的主要买家。
影子银行创造的
衍生品在全球的范围内流通,使得全球信贷平民化,廉价的信贷更容易被大众得到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影子银行平缓了因生产力进步和分工细化产生的
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使收入与利润增加。
2007年
信贷危机的风暴中,这种将债务和
其他资产捆绑打包成
复合证券和载体以供出售的业务亦无法独善其身。
作用
由于银行急需改善自己满目疮痍的
资产负债表,证券化市场的健康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它为企业和消费者的借款能力提供保障,还源于其在推动
经济成长和
资产定价方面的作用。
诸多因素导致证券化活动受损。投资者不再对
穆迪和
标准普尔等第三方的评级价值抱有信任。与此同时,始于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市场的损失,或多或少地对
SIV等
表外工具产生冲击。
影子银行虽然是非银行机构,但是又确实在发挥着事实上的银行功能。它们为次级贷款者和市场富余资金搭建了桥梁,成为次级贷款者融资的主要中间媒介。影子银行通过在
金融市场发行各种复杂的
金融衍生产品,大规模地扩张其负债和
资产业务。所有影子银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彼此之间具有信用和派生关系的影子银行系统。
界定标准
一、金融信用中介活动处于
银行监管体系之外,信贷发放标准显著低于
银行授信。
二、业务结构复杂、层层嵌套和杠杆过高。
四、集中兑付压力大。
特点
影子银行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交易模式采用批发形式,有别于商业银行的零售模式。
其二,进行不透明的
场外交易。影子银行的
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而且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这些
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
柜台交易市场进行,
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
其三,杠杆率非常高。由于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
资本金,影子银行大量利用
财务杠杆举债经营。
其四,影子银行的主体是
金融中介机构,载体是金融创新工具,这些中介机构和工具充当了信用中介功能。
其五,由于影子的负债不是存款,主要是采取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最初目的是要
分散风险,因此,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存在管制套利的行为。
全球现状
协调全球
金融监管政策的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2012年11月发布数据,称“影子银行”规模创下新高,达到了67万亿美元。“影子银行”的繁荣已成定势,而且将超出管控传统银行和银行活动的监管网络范围。FSB还呼吁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
FSB在报告中表示:“FSB认为监管当局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需要有针对性,目的是确保‘影子银行’从属于合理监督和管理,以解决对金融稳定构成的和银行一样的风险。”FSB的研究显示,在2007年之前的五年,也即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球“影子银行”规模不止翻倍,达到了62万亿美元。到2011年,整个系统规模达到了67万亿美元,超过调查覆盖的所有国家的经济收入总和。
FSB表示,美国拥有最大的“影子银行”系统,2011年资产达23万亿美元;其次是
欧元区,22万亿美元;英国9万亿美元。不过美国在全球“影子银行”系统中的份额近年来在降低,而欧元区和英国则有所增加。FSB警告称,强迫银行
增加资本储备以覆盖亏损的更严格条例将助长“影子银行”。该机构支持更好的控制,但是认为“影子银行”改革应当小心处理,因为这一领域也可以是企业和消费者的一个信用来源。
FSB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在2011年扩张了42%;受到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大幅扩张的推动,全球“影子银行”规模2012年增长5万亿美元,至71万亿美元。全球影子银行的规模为7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26万亿,占比37%;欧元区、英国和日本分别占22万亿美元,9万亿和4万亿美元。影子银行占全球整体
金融资产的1/4,相当于银行业资产的1/2。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
大经济体,其影子银行的规模却仅占全球总规模的3%。
据悉,
欧盟委员会预期将提出欧盟范围内的“影子银行”监管条例。
中国情况
表现
较为认可的定义是“从事
信用中介的非银行机构”。影子银行在中国表现为
银信合作理财、
地下钱庄、
小额贷款公司、
典当行、
民间金融、
私募投资、
对冲基金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这种
融资方式把传统的
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
运作
“银信合作”是指银行通过
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隐蔽”地为企业提供贷款。其
运作模式为:某
房地产商开发房产项目
资金短缺,银行因监管等政策原因贷款额受限而不能直接向其贷款,
信托公司以中间人角色出现,以房产商待开发项目为抵押,设计基于该
项目现金流的
理财产品,其周期一般为1年到1年半,并委托银行代销,由投资者购买,房产商获得
项目资金,
项目开发完毕并销售,房产商支付给银行
托管费,信托公司
服务费以及投资者收益。
具体来说,通过银信合作,银行可以不采用存款向外发放贷款,而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
募集资金并向
企业贷款。由于信托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
表外资产而非
表内资产,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银监部门的监管。银信合作模式:此前的
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刘明康曾提出,
银监会对会造成高
杠杆率的“影子银行”和银信合作高度关注。这些机构提供流动性、提供信贷,就像银行和保险公司一样。他们的工资比银行和保险公司都高,但他们的风险和成本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计量。
规模
报告称,如果将“
信用中介”的内涵也扩展到针对同业机构的
信用行为,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在30万亿元的水平。
探究
但是,“影子银行”规模到底有多大,迄今难有定论。原因之一是它生长太快,以至于还没有清晰而统一的概念:有人认为
融资担保不算“影子银行”,因为其资金本质上是银行信贷;有人认为
私募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应纳入范畴,有人却建议只计算借贷、忽略
股权投资,因为股权投资对信贷的
替代作用不明显。
SG Research近期在一份研究报告当中指出,要估计出这种放款行为的准确规模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估计,大致应该有近3万亿元
人民币(4700亿美元)已经从传统的
商业贷款渠道流到了地下
银行业务当中。野村的估计则是,中国的整体影子银行
贷款规模已经达到8万5000亿元人民币,他们的结论是,市场对此必须予以严重关注了。
原因
“钱太多了,银行装不下”———这是各国出现“影子银行”的共同原因。
以
民间借贷为例,其蓬勃发展的背景,是
民间资金的大量沉淀。资金要寻求保值增值,除了购买资产外,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拆借。
从世界范围看,“影子银行”都源于流动性泛滥,但各国
金融环境不同,又造成了“影子银行”形态的分化。
美国金融危机前货币宽松,
金融创新不断深入,各类
衍生品交易红火,“影子银行”以交易证券化
房地产贷款为主,也因此被指为危机元凶之一。
中国的情况不同,在
金融管制、资金垄断下,“影子银行”资金多投向中小企业。大型国企能以低廉利率从银行获得大笔贷款,中小民企则普遍通过“影子银行”获得资金,形成金融“
双轨制”。
也有
分析师认为,影子体系得以发展壮大,是因为
正规金融领域的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并保持在狭窄的区间内。与此同时,拥有过多储蓄的企业家和其他富裕个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在实际
存款利率为负值之际,他们无意把钱存入银行。
监管
当前
银行业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包括防范平台
贷款风险、房地产
信贷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在防控“影子银行”风险上,要严格按照
时间表做好银信合作表外转表内的工作,加强“影子银行”问题的
调查研究,做好跟踪分析。
“影子银行”相当一部分业务被称“银行的影子”,好处显而易见:它们灵活、充满创新意识,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了解更透彻,能有效地解决传统信贷“
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记者采访过的一些机构,多年来
坏账率、代偿率为零。
不过监管层也意识到了“影子银行”的风险,尤其是时下许多公司“挂羊头卖狗肉”,做起
高利贷生意。6月,
厦门发生“融典担保”资金黑洞事件,账面亏空37亿元,已然敲响警钟。“影子银行”创新的工具以及隐秘的
融资渠道,更让资金流动量极大增加,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令
收紧银根的金融紧缩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实际上,监管部门已开始尝试出手化解。2011年1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需在年底前将
银信合作业务从表外转入表内,受
存贷比的限制;未转入表内的,信托公司则应按10.5%的比例计提
风险资本;5月,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会上表示,要重点防控
平台贷款、
房地产信贷和“影子银行”风险。
不过,只凭银监会一家很难把“影子银行”管住,不少业态存在多头管理。例如典当行、
融资租赁受商务部管理、融资担保受
金融办、财政部乃至中小企业局的主管。
根据央行的解析,
社会融资总量涵盖了10个单项,但这仍无法覆盖真实世界的资金渠道,
创业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均未计算入内,体量庞大的民间借贷也被排除在外。
“除非进行
金融改革,让银行有足够的动机贷款给中小企业并实现贷款的多样化,否则恐怕就难以降低
黑市的重要性和生长。”有专家如是称。
该负责人认为,影子银行是
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加强监管不是要消灭影子银行,而是必须建立持续监管框架。在此基础上,推动影子银行健康规范发展,降低风险水平,使之成为维护
金融稳定的积极因素和支持服务
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风险
2012年10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中国境内信贷风险提出警示。“虽然
中国银行业维持了较低的
不良贷款率,但市场对其信贷质量,尤其是对小微贷款的担忧可能会严重影响非银行
借贷机构。”GFSR报告显示,
亚洲、
中东及
拉丁美洲一带国家的银行
市净率(PB)均较2010年水平严重下滑,其中以中国银行业的下降幅度最高,市净率最低。
IMF还提醒投资者需警惕中国的信贷风险、流动性错配及非银机构的
道德风险。
GFSR报告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影子银行”急速膨胀。近期内地经济放缓,整体信贷受到压制,非银行信贷的重要性反而增加。这使得
私人企业能得到更多的信贷资源,但也对全国的金融稳定带来挑战。
IMF
数据显示,从2011年起,在中国的
融资结构中,
信托融资急剧增加,从2011年一季度占总体融资额的20%以下,增至2012年二季度的约30%。
委托贷款亦快速增长,2011年三季度,此类贷款占国家总体融资额的比例曾高达60%,2012年二季度,上述数字已逐渐降至约25%。
中国影子银行系统中,非正式贷款者是最
不透明的,大约占了全国
GDP6%至8%的份额,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正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体现在借贷利率高达20%或以上。受中国
经济下滑影响,这些非正式贷款者正面临急剧上升的
不良贷款。
“中国的影子银行是我们比较担忧的一个领域。过去几年,中国的影子银行通过各种贷款工具和
中介机构迅速增长,这的确是一个风险。”IMF负责人表示,通过影子银行提供的借贷总额占
中国GDP的比率高达40%。情况来看,加强影子银行监管非常重要。
双面
影子银行的产生是
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作为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服务
实体经济、丰富居民
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位
业内人士表示,影子银行风险具有复杂性、隐蔽性、
脆弱性、突发性和
传染性,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
A面:谈“影”色变
由于影子银行通常接收的是银行体系不愿或无法发放的“
次级信贷”,风险
控制能力也弱于银行体系,因此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也备受关注。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曾发文指出:“影子银行市场呈现的无序状态让人忧心。”中国社科院金融试验研究室主任
刘煜辉也曾发出警示:“影子银行是中国
信用风险的‘重
雷区’。”
B面:逆光飞翔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银监会副主席王肇星曾撰文指出:“影子银行体系是整个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正规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
启示
这几年,“影子银行”让了中国人明白了几件事:
通胀究竟是多少?存款的
合理价格究竟是多少?长期以来,中国的
真实利率为负,导致了大量烂投资、
产能过剩、地产泡沫和环境污染。它还恶化了社会不公,因为穷人无法用低利率从银行借到钱。“影子银行”教育了人们:在通胀高企,
市场利率远远高于
官方利率的情况下,股市不可能不跌。我还是老话:任何资产的
市盈率都是市场利率的倒数。注意,不要看官方利率。
“影子银行”一直在挑战当局:不管理财产品的最终发行者是银行,还是
第三方机构,银行只要代销了它,就承担着
法律责任和
道义责任。
存款保险制度——如果引进的话——应该覆盖理财产品。即使不覆盖,银行也脱不了干系。世界上理财产品千万种,银行为什么选择了代销某些产品,而不是其他产品?
“影子银行”的发展迫使传统银行提高效率。竞争是各方面的,而且越来越剧烈。它也支持了上亿人的就业。由于中国人没有平等的“融资权”,它往往是
弱势群体(小企业和低收入消费者)的唯一融资手段。
风险性
伴随着
美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信贷的需求与日俱增,美国的影子银行也相应地迅猛发展,并与商业银行一起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参与主体。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使得美国和
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银行体系的作用不断下降。影子银行比传统银行增长更加快速,并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同时也在最后贷款人的
保护伞之外,累积了相当大的金融风险。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近日也曾表示,中国金融五年内最大的风险是
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他认为,这个风险既和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密切相连,也与
资本市场的风险相关。据了解,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包括信托、担保、小贷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等。事实上,自2011年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地民间金融的风险便已陆续暴露,并牵连当地的银行系统。由此看来,如何保持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然,应当看到,监管层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也付出了努力。比如以各种方式切断银行系统与影子银行的联系,规范银信合作、将表外业务尽可能纳入表内、加强银行业与影子银行、民间金融之间的防火墙建设等。从银监会年报看,自2009年开始,“影子银行”字眼频现。在2010年年报中,“影子银行”提到了16次;2011年年报则提到了14次,并特地开设了“影子银行”专栏。
不过,正如分析人士所言,监管层对影子银行的治理,以及对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不能仅仅靠查漏补缺这一招,哪里有风险,就急匆匆地切断该处与银行业的联系。若以“一刀切”与“紧急灭火”的方式处理,势必将伤及实体经济的运行,反而引发更大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正规渠道依然无法解决实体经济中所存在的
金融需求,影子银行系统仍会在风声过后卷土重来,这些运动式的治理,更像是在抽刀断水,治标而不治本。
要解决中国金融风险必须推进改革:一是
价格形成机制,特别是“两率”的
市场化改革;二是放开
金融市场的准入,让更多
民间资本更加自由地进入市场从事金融业务;三是推动银行业改革,让商业银行能够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四是打破配置
金融资源过程中的垄断和不公平,完善金融组织机构,尤其需要改进对
小微企业的服务。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原处于地下的影子银行系统按照正规的方式运营,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平衡
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与收益。
相关报道
中国银监会发布2012年报,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
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
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
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
央行2015年1月15日公布的
数据显示,至2014年12月末,
广义货币(
M2)余额122.84万亿元,
同比增长12.2%,低于此前公布的13%这一调控预期值。此外,当月
人民币贷款增加6973亿元,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8000亿~9000亿元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此前许多外资投行呼吁中国央行及时采取进一步的货币放松政策,2014年12月的一系列
经济数据也不尽乐观,但在公布数据的同时,央行依然通过另外一篇
新闻稿传达了“继续实施
稳健货币政策”的决心。
此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央行数据计算发现,2014年12月影子银行再度升温,
社会融资相关指标在12月均大幅飙升,同时12月
新增贷款也只占当月
社会融资总量的约41%,而这一数据在11月为74%。
银保监会表示,影子银行是
金融创新和发展的产物,部分
高风险影子银行可能借不当创新卷土重来。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的持续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