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姓
中国姓氏之一
方姓,中国姓氏之一,出自方雷氏。据《风俗通义》及《世本》等所载,上古时期,部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炎黄二人携手对抗蚩尤。在涿鹿之战中,炎帝后裔榆罔之子雷因辅佐黄帝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改称“方雷氏”,其后世子孙分为方姓和雷姓。
历史发展
姓氏来源
出自远古帝王神农氏裔孙雷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及《世本》等的记载,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下大功,封于方山,后人以封邑为氏,称为方雷氏,后逐渐省文简化分衍为方氏、雷氏。
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在西周后期的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属下有一位王族大夫叫姬方叔,他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为此,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洛阳)。在姬方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方氏,世代相传。
①匡裔方氏:江西兴国、于都及福建宁化等地方氏,源于晋阳人句须,为鲁匡邑宰,以邑为氏姓匡。传至三十五世匡衡,为汉丞相。唐末,西汉丞相匡衡的三十八世嗣孙匡威,时任南唐御史大夫,为不使宋太祖赵匡胤征伐赣中,避免赣中生灵涂炭,主动响应赵宋的敕告,避“匡”字之讳,易匡姓为方姓,并上溯五代,追认唐末洛州参军匡珌次子匡合为始祖。自威公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姓方始,至今已历1000多年,现有后裔12000余人,其中江西于都8000余人,兴国、于都、福建宁化等地散居4000余人。
②凌裔方氏:安徽岳西县、潜山县方氏,原姓凌氏,祖籍江西鄱阳。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1)八月,朱元璋、陈友谅鏖战于鄱阳,干戈扰攘,生灵涂炭。凌氏迁潜始祖凌载旺与兄长凌载兴,携眷唐氏、沈氏,避战乱旅居于庐阳舒城。明朝初年,凌载旺游潜山响肠河,见山川灵秀,民风淳朴,系一方乐土,堪称桃园胜境,便徙居于此,并易凌为方,郡望河间,堂号敦睦,成为凌裔方氏始祖。凌裔方氏距今640多年历史,衍传二十五世,总人口12790人,其中安徽省潜山、岳西支系9890人,其它分支散布安徽霍邱等十县(市)、浙江省安吉等六县(市)、江西彭泽等四(县)市、江苏金坛等五县以及台湾、美国等地。
③李裔方氏:湖南宁乡一支方氏原姓李。明朝宣德年间,李孔成兄弟四人由江西吉安永新徙居湖南衡山,后来二弟李孔志迁湘潭,三弟李孔文迁巴陵,四弟李孔怀迁盖阳五里牌,地名方家岭,李孔成则占籍于宁乡一都三区赵家河。传至李孔成的玄孙时,正值明亡清立,兵燹之余,李姓所摊差徭繁重,时值派衍方字,为减轻经济负担,李孔成的后代就以方以姓,尊奉李孔成为这支方姓的始祖,堂号河南,宁邑一都四区方家山为肇姓之基。至今已有500余年,衍传二十一世,后裔500余人,分布于宁乡县各地。
④罗裔方氏:罗裔方氏居住在辽宁省法库县,据传原本系罗成后代。相传本族后代人的小脚甲之所以都不规则,就是因为罗成少年习武,往地上戳枪时不慎误伤脚趾所致。清朝时期,罗成的后人不知何故触犯天颜,惨遭灭门之祸,幸存者只得隐姓埋名,随母之姓改罗姓方。据该支方宏声先生考证,先祖籍居山东省,明朝时在临海的登州一带,明末清初时迁到济南府的淄川县。方罗两姓确有十分深远的渊源,因清兵入关后,从山东等地大举移民关系,当时的方家被列为移民对象,可因其生活富裕有些故土难离,便由其外甥改罗为方,顶替来到辽宁省法库县大孤家子镇境内居住,起名方石砬子,现为行政村名。从外祖之姓,尊方有功为本方氏初始祖,迄今有近300年历史,已衍传十六世。
据《六桂渊源》记载,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福建莆田人翁乾度,生子六人,先后考中进士,一时声名大振,被誉为“六桂联芳”。后因时局纷乱,胡夷侵扰,兵连祸结,翁家被重兵围困,三子处易奋勇抗敌,当场战死,其余五兄弟突围逃生,改姓避难。长子处厚改姓洪,次子处恭改姓江,三子处易因殉难未改姓,四子处朴改为姓方,五子处廉改姓龚,六子处休改姓汪。由此看来,翁裔六桂中的方姓,自宋至今,已历千年。
①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方佳氏,满语为Fang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奉天(今辽宁沈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方氏。
②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傣族、回族、土家族、朝鲜族、高山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方,世代相传。
得姓始祖
据有关史书记载,系炎帝神农氏第十一世孙。雷与胞弟实将部落转移到姬水,在轩辕帮助下,掌握先帝权,从姬地起兵,在阪泉(即今河北怀来,一说为延庆)捉拿蚩尤。在涿鹿(在今河北)灭了永曜,平定了僭乱,从此天下太平。他把帝位让给轩辕,始称黄帝。黄帝封雷为左相,封地方山。其后人以封地名为姓,始姓方,尊雷为方姓始祖。
据《辞海》等有关史书记载,方叔,又名姬寰,字傅涵,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辆进攻楚国得胜,又继续进攻玁狁。被周宣王封为“壮猷元老”于洛(今河南省洛阳市),他的后裔子孙以方为氏,称方氏,始称方叔为分宗始祖。
迁徙分布
舜帝时,鲧受封崇伯(今河南嵩山)。鲧是当时的“四凶”之一,残暴专横,排异独行。这时,距方雷士氏受封已有500多年。由于封地易主,方姓人就在哪里吃不香了,于是,就有方姓人开始外迁。
传说,山东曾有个方国,后来为周所灭,方国的方姓家族也许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集聚山东的。
周初的时候,方姓的第59世孙方昙,看到夏朝的无道,就带领诸侯归顺了商汤,并且当上了军事总领,战功卓著。商汤念其有功,就将公主许给了他的儿子方灼,同时,把他封到扬州六合作开国侯。于是,方灼的一支移居江苏六合,并逐渐在成为当地的望族。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战乱频繁,尤其是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水灌大梁,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和外流,方姓也在其中。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紘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淳安为第1大姓。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几千年间都是名人辈出。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唐才子诗人方干,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状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学家方回,诗人方岳,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大学士方逢辰,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当代“中华第一刀”砚雕大师方见尘等等。
唐时,御史中丞方殷符的三子方廷范,历知长溪、古田、长乐三县。因当时正值唐朝末年,中原战乱不断,无法回归故里,便选择莆田(今属福建)的刺桐巷居住下来,并把其改为方巷。定居于此的方姓后裔,有的与阿拉伯商人通婚,并漂洋过海到了国外,也有的在宋元之际避乱,迁到海南岛的琼州。
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金紫六桂方氏莆田县志》载,从唐到清,莆田方氏考中进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历史上6大藏书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宋朝方氏出名的藏书楼有:方氏望湖楼白杜万卷楼、方万一经堂、方渐富文阁、方于宝三余斋,方崧卿惠来县莆裔方氏达17万人。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氏迁徙的又一个重要发源地。莆田方氏家业繁盛,名士、高官辈出,“儒业功名,指不胜举”主要名人有:宋藏书家方竣,方略,考据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学家书法家方士鹞,诗人方惟深,元名医方焗,明刑部尚书方良永等等。
桐城方氏: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为中国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著之家族。桐城派始祖方苞,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论文提倡“义法”,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仍为全国学术界重视,方苞也因此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
直到当代,桐城方氏都可谓是名人辈出,名家如云。如理学家方学渐,经易学者方大镇, 理学家方孔炤、诗人方维仪、思想家方以智、学者方中德,数学家方中通、学者方中履,诗人方文,文学家方登峰、方式济, 文学家方孝标方拱乾,书画家方亨咸,文学家方世举方贞观,桐城派始祖方苞,文学家兼水利专家方观承,文学家方维甸,文学家方宗诚方东树方守敦,文学理论家方孝岳,民国要员方治,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家方令孺,诗人方玮德,学者方珪德(舒芜),新闻学者方祚德(方言),画家方鸿寿,演艺家方子哥,政治家方兆祥等等。
桐城方氏易学学派梁实秋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朱彝尊皖口明善钱理群曾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 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
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株连流放的族人也高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如六,何,才,张,施,旋, 余,汪等等。
温阳方氏:早在公元669年,应新罗国王邀请,大唐皇帝就派翰林学士、文化使者方智携带“六礼”和“九经”东渡朝鲜半岛。“韩国方氏根在河南”,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曾在《百家讲坛》中表示认同,他称,韩国著名的温阳方氏,就是从河南迁过去的。到韩国后,方智成了“香饽饽”。因受到韩国多位学者的劝导,方智选择定居韩国。相传,他后来娶了张氏为妻,后裔约有十万人。
方氏入台,是在明末永历年间,先有一龙溪的方姓人入垦于观音里赤山仔庄,后于嘉庆年间,又有方姓人氏入垦奇来荒埔及台北县。这之后,就不断有方姓人从福建移居台湾,从而成为台湾的一个重要姓氏。
历史上,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是典型的南方大姓,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其中安徽,浙江,江西,江苏,河南最多,其次为福建,两湖,两广,云南,四川,台湾,海南,上海,北京,天津,陕西,山东等等。人口最多的县市为广东惠来县,人口达17万多(17%),其它人口较多的聚居县市为江苏溧阳市,福建云霄县,莆田县,浙江淳安县桐庐县,安徽桐城市枞阳县,歙县,湖南平江市,广东普宁市等等。
如今,方氏族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安徽、河南二省为多;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云南亦多此姓。
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方姓活动于河南,但一直不活跃。直到西汉末,方姓东迁安徽北部后,开始发达起来,形成了大族。唐朝时,方姓已经分布于中原、华东和江南各地。方姓一直以中原为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宋时期,方姓的足迹出现在海南、广东、福建等地,清初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方姓大约有4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8%,姓氏排位第三十五位。当时方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37%,占福建总人口的3.5%。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安徽、浙江,这三省方姓大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西,两省的方姓再占总方姓的12%。全国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浙赣皖湘一片方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方姓大约有44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多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方姓人口的增长几乎停顿。当时方姓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36%)、安徽(19%),这两省方姓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9.4%)、江苏(7.8%)、福建(6.4%)、湖北(5.8%),这四省的方姓又集中了30%。浙江为方姓第一大省,占浙江省总人口的1%。宋、元、明期间,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由南向北部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方姓分布特点,方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北移动。
根据新华社北京2006年1月10日电,国家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方姓保持第六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方姓人口由44万增到430万,增长了近10倍。目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河南三省,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北、辽宁、福建、湖南,这五省又集中了33%的方姓人口。安徽为当代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方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豫鄂皖浙、闽粤两块方姓聚集区域。方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方姓是东部、东南、云南地区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皖苏大部、沪浙赣闽、台湾、河南东南、湖北东部、广东东部、广西南部、云南大部、辽宁西部,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5%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7%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2.5%,居住了大约57%的方姓人群。在皖苏北段、河南东部和南部、湖北西部、重庆北部、湖南北部和东南、广东中部、海南大部、广西西部、云南东部和西北、甘肃西南部、辽宁大部、黑吉东端、内蒙古东南,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一0.45%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2.7%,居住了大约20%的方姓人群。
方姓是中国最大的八十个姓氏之一,在安徽、河南和辽东半岛最有影响。方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36%,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方的人至少有36个,总人口大约在430万。
  方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皖浙苏、河南大部、山东南部、湖北东部、江西北部、福建大部、广东东部、云南南部、辽宁大部、河北东北、内蒙古东南,每平方公里的方姓人口达到1人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3人以上。方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最高的(1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5%,方姓人口大约198.4万;0.5—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8.4%,方姓人口大约117.9万;不足0.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9.1%,方姓人口大约113.7万。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方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安徽。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所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方姓堂号,据有关资料的记载,全国共有100多个堂号,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南堂、壮猷堂、正学堂、崇让堂、六桂堂和敦叙堂等。
正学堂:据有关历史典籍的记载,出自明代初期大文学家、义士方孝孺的典故。
崇让堂:据民国12年(1923),将军方本仁倡修《湖北方氏联宗统谱》时,将“崇让堂”定为联宗统谱的总堂号。以纪念逊让帝位的远祖方雷和与舜为友,将尧帝之位让给舜帝的方回。后又在2001年10月,在全国方氏源流历史专家顾问学术研讨暨全族“三项”系统工程编审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定将“崇让堂”定为全族总堂号。
六桂堂:据历代传说,翁裔四子处朴改方姓后,就开始使用主体族系方雷后裔的“河南郡”作为方姓郡望,后裔为了纪念翁裔六兄弟俱登科甲,就以“六桂”作为堂号。与方雷后裔河南固始人方廷范的六个儿子方仁岳、方仁载、方仁瑞、方仁逸、方仁逊、方仁远相继都考中了进士,时人称为“六桂流芳”的“六桂堂”并称与世。
敦叙堂: 据浙江《苍南方氏宗谱》记载,出自明洪武十四年(1381),平阳(在今苍南)县白沙方良人方子深,官礼部侍郎,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因辅助朱元璋清除腐败,被宦官诬陷致死,后经平反,定为忠臣,敕谥“贤良方正”,族人在白沙方良建“贤良坊”、立“敦叙堂”纪念他。明苏伯衡为他题写“敦叙堂”题记。
宗祠楹联
方大宗祠位于后宅街道塘下村,南宋景炎二年(1277)始建于上方镇圣殿之东,明嘉靖年间迁于现址。万历三十二年(1604)扩建,后毁于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场大火,现存建筑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清末在祠西侧添建花厅一座。方大宗祠大门两侧有一人多高的石狮一对,气势宏伟,守护着古老的祠堂。门上方悬挂“方大宗祠”木匾一块,门外小溪上平铺着三座石桥,其中间一座为五板桥。祠堂坐北朝南,分三进两廊一花厅三个院落,前进九开间,中进七开间,后进五开间,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1987年被公布为义乌县级文保单位,2011年被列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世泽;无双家声。
全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方阁,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业太学。每试,迭为魁首。人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一山衍派;六桂联芳。
上联典指传说中的方氏起源。相传炎帝神农氏的八世孙帝榆罔的长子方雷氏,因协助黄帝伐蚩万有功,被封于方山(今河南省嵩山一带),成为方氏的始祖。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固始人方廷范的六个儿子仁岳、仁载、仁瑞、仁逸、仁逊、仁远相继都中了进士,时人称“六桂联芳”,称方廷范为“六桂之父”。
巨山名翰;正学孤忠。
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祁门人方岳,字巨山,号秋崖,绍定年间进士,历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赵葵的参议官、知南康军、袁州知州。才锋凌厉,诗文不拘于古律,时有妙语如天成,尤其工于骈体,著有《秋崖集》。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浙江省宁海人方孝孺,字希直,宋濂弟子,洪武年间任汉中府教授,蜀献王聘他为世子师傅,命书屋为“正学”,人称正学先生。明惠帝时任领侍讲学士、《太祖实录》总裁。燕王(成祖)兵入京城南京,他不肯为成祖起草登极诏书,不屈被害,灭十族(九族加其学生),株连被杀八百余人。著有《逊志斋集》。
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全联典指方氏的受姓始祖雷公开揖让之风,促进了华夏的统一,其品德为后人树立了楷模,故不少方氏谱牒的页眉上印有“河南郡”、“崇让堂”的标记,让世世代代牢记吾族的地望和受姓始祖的崇让风范。其后又派生为同氏两姓,一支单姓方,一支单姓雷。至宋朝时期在主姓中(广东一支)又分出邝姓,所以哪里有雷、方、邝,哪里就有“溯源堂”,溯源堂遍及海内外各地,故三姓均有此联的相传。现有以广东省台山溯源堂为依拓出版的三姓喉舌——《溯源月刊》(国家统一期刊号)就有近八十年的历史,发行于海内外,这就是很好的证明,也是雷、方、邝三姓文明历史的延伸。然而,这一切皆溯源于河南。
富文标榜;元老壮犹。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莆田人方渐,重和年间进士,官梅州知州,清正廉洁。积书数千卷,都亲手纂定,专置一阁藏书,标榜为“富文”。子孙个传为“富文方氏”。下联典指周宣王时大臣方叔,曾率兵三千辆进攻楚国得胜,又伐玁狁有功。《诗经·小雅·采芑》有句:“方叔元老,克壮其猷。”“壮犹”,谓宏大的谋划或功绩。
循良化鲁;显允兴周。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济宁知府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在济宁(属山东)视事三年,以德化为治,户口倍增。有《汗漫集》。下联典指周朝元老大臣方叔。是兴周的功臣。
大道母群物;达人腹众才。
此联为明朝时期的文学博士方孝孺撰书联。
瀛奎律髓韵万里;凤岭点将红百花。
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文学家方万里的事典。下联典指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方腊之妹方百花的事典。
身后诗名传宇宙;骂贼正气壮山河。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诗人方干,字雄飞,新定人。因缺唇,故有司不与科名,遂隐会稽镜湖,终身不出。死后迫赐及第,私谥为玄英先生。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文学博士方孝孺(公元1357—1402年),字希直,人称正学先生,宁海人(今浙江)。明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迁侍学士,后改文学博士。政事多咨询之。修《太祖实录》,命为总裁。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率军入南京,将即帝位,召他草即位诏书。他以丧服哭彻殿陛。成祖降榻劳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非先生草不可!”孝儒掷笔于地曰:“死即耳,诏不可草!”遂被磔于市。并诛其十族(九族及方的学生),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有《逊志斋集》等。福王时追谥文正。
四子超乎三家上;十族愿与一人荣。
上联典指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公元1611—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桐城人,崇祯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曾与陈曾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为“明季四公子”之一。入清后,他出家为僧,改名弘智,字无句,潜研群籍,考核精审,所著《通雅》一书,超手杨慎、陈耀文、焦竑三家之上。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文学博士方孝孺。
桃水生香绵世泽;凤山毓秀振宗风。
此联为浙江省象山县溪上方村方氏宗祠联:上联“桃水”指当地的桃花溪,“凤山”即飞凤山,在溪上方村东,上有方孝孺祖墓。据考证,明永乐皇帝死后,方孝孺一案得到平反昭雪。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宁海知县戴显就在故里桃花溪畔建“方正学故里祠”,每年春秋二祭。知县跋山涉水前来祭拜,甚感不便,后迁此祠至县城跃龙山,于是海隅的孤祠也就荒芜倒坍了。
敢掷一笔追文正;何患十族聚精英。
全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文学博士方孝孺。
明世孤忠绵世泽;周家元老衍家声。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方孝孺。下出典指周朝方叔。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书画家方薰(公元1736—1799年)撰书联。方薰,字兰士,浙江石门人。与画家奚冈齐名,称“方奚”。有《山静居论画》二卷行世。
岁月自消寒暑内;荣枯尽在是非中。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方干《感时三首》(之三)诗句联。
云龙搏浪飞三级;天马行空载五华。
此联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公元1900—1935年)自题联。方志敏,江西弋阳人。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记实》等。
教子成名,凝香留稿;览诗择婿,怀蓼知音。
上联典指清朝方用济的母亲柴氏,名静仪,善写诗,著有《凝香诗抄》。方用济承母教,也有诗名,著有《方舟集》。下联典指清朝人方芷斋,字怀蓼,湖北巡抚汪新的继室,工诗文,有鉴别人的眼光。父亲为她择婿时,曾拿汪、吴二人的诗给她看,她断定二人必然显贵,只是吴不长寿,汪大器晚成,便嫁给了汪新。后来果被她言中,她也被封为夫人。
克壮其猷,功勋赫赫;不草禅诏,忠烈昭昭。
上联典指周代方叔伐猃狁事。下联典指明朝文学博士方孝孺。
谁是万人,头上还应加一点;我非孤女,身边也有伴终生。
此联为析“方氏”二字联,上联拆“方”字,下联拆“姓”字。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此联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公元1900—1935年)自题联。
好山势岂无一点灵,看虎尾盘云、龟文篆月,形形色色,依然祖庙丹青,登眺问将来,大地精英何日吐;
贤子孙还待几时出,缅江南书种、周季元勋,炳炳烺烺,都是吾家衣钵,流风今未艾,前人事业总期承。
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五甲岭方氏宗祠联:上联“虎、龟”指当地山名;下联“江南树种”,指清初桐城派首领方苞;“周季元勋”,指周宣王时大臣方叔。“炳炳烺烺”,谓光明显赫的样子。
部分资料来源:
族谱文献
故居墓葬
 方志敏烈士墓(方志敏烈士陵园)建成于1965年,占地136亩,位于南昌市西郊梅岭山麓。陵园更名后,有助于更好地打造以方志敏烈士墓为主体的烈士纪念性陵园,进一步落实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工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场所和基地的作用,弘扬方志敏烈士精神,使之成为南昌市、江西省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的一大亮点。
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了方姓历代名人242名,占名人总数的0.53%,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三十八位;方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排在第二十五位;方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6%,排在第三十位。
先秦秦汉
方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后一帝榆罔之长子,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
方弼方相: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开路神、 门神。
方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方望东汉平陵人,曾为西汉末地方割据势力隗嚣的军师,后离开隗嚣,拥立孺子刘婴为天子,战败之后被更始政权杀害。
方阳:方望之弟,因怨恨更始帝杀其兄方望,劝赤眉军首领樊崇另立刘氏宗室,以与更始政权抗衡,后不知所踪。
方储:浙江淳安人。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方仙翁
隋唐五代
方清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生前未仕,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
宋元
方琼: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
方大琮: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祐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
方士繇: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学家,书法家。工于书,自篆、籀、分隶、行、草诸体,皆极其妙。传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庙碑》。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教育家,淳祐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
方山京: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
方岳: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爱国诗人。字巨山,号秋崖。
方回:安徽徽州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
方凤: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爱国诗人,南宋遗民诗人的领袖人物。
方从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著称,笔墨苍润。
方炯: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名医。
方峻:福建莆田人。宋代藏书家。
方崧卿:福建莆田人。文学家,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
方信孺:莆田人。宋代外交家。
方国珍: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个发动农民起义的英雄。
明清
方维仪:安徽桐城人。明末女诗人
方献夫:广东南海人。明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宰相),辞官后家居十年卒。
方从哲:浙江德清人。明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
方孔炤:安徽桐城人。易学家,方以智父。 湖广巡抚,在剿匪中八战八捷,立下赫赫战功。
方逢年:浙江遂安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因得罪魏忠贤被削职
方大洪:郑成功部将。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
方维甸:安徽桐城人。历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长芦盐政,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陕西巡抚,闽浙总督,军机大臣,文学家。
方浚颐三兄弟:清代江淮流传着“寿字、怀画、定文章”之说。方氏三兄弟为“定文章”的代表。
方克猷:清末浙江临安人。20岁赐进士,任刑部主事。为官清正,爱恤百姓,忧国思振,赞成变法维新。
方克勤:浙江宁海人。明山东济宁知府,又称方济宁。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宁海人,明思想家,文学家。
方有执:安徽歙县人。明代名医。 伤寒学上“错简派”之创始人。
方以智:明代学者。
方象瑛:浙江遂安人,清康熙1673年与其兄象璜完成《遂安县志》编纂工作。
方功惠:湖南岳阳人。清代藏书家。
方殿元:清初诗人。
方中通:安徽桐城人。清朝时的数学家,易学家。
方拱乾:安徽桐城人,文学家,著《滇黔纪闻》。
方苞:安徽桐城人。古文大师。清代桐城派的创始人,桐城派在清文坛影响极大。
方观承:安徽桐城人。清文学家。
方东树:安徽桐城人。字植之,为清代中期的文学家及思想家。
方成培:安徽徽州,戏剧家。
方七娘:福建霞浦县人,后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师,为南少林五祖拳(太祖拳、罗汉拳、达尊拳、行者拳、白鹤拳五种)之一的白鹤拳创始祖师。
方微石:福建福清人。一代武林宗师。
方仪凤:安徽池州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武状元。
方世玉:一个传说中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武侠人物,“少林十虎”之一。
方正珠:清顺治年间人,武将,使用双锏。担任军中解粮官,乘船回故里途中遇难。因无法找到遗体,后人将其生前所用衣物葬于方家槽 ,生殁日期不明。
近代以来
方伯谦(1853—1894),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
方济众(1923—1987),陕西省勉县方家坝人。山水画家,“长安画派”代表画家之一。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陕西省政协常委。
方举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该企业的创办人。
方鼎英:号伯雄 ,国民革命军中将,抗日将领,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爱国名将。
方声洞:近代民主革命者,两次留学日本,曾参加拒俄义勇队。
方声涛:清光绪31年赴日士官学校留学,加入同盟会。
方君瑛:中国革命先驱者。福建福州人。
方君璧: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
方本仁:民国要员,爱国将领。1923年授“粹威将军”称号。
方绍舟(1868—1940),安徽定远人。同盟会员,早期参加反抗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
方液仙:中国最早的国产蚊香(“三星”蚊香)的创制人。
方振武:爱国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北伐军左路军总指挥,安徽人。
方志敏: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
方维夏:革命烈士,教育家,毛泽东的老师。 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方大曾:江苏无锡人, 出生北京。被摄影界誉为“中国第一位战地记者”。
方显廷: 中国三、四十年代与马寅初、刘大钧、何廉齐名的四大经济学家之一。浙江宁波人。
方明胜(1906—2004),湖北省黄陂县人,浙江省军区司令部原副参谋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方豪:中央研究院院士,史学泰斗。 宗教人士,浙江人。
方国瑜:云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云南学术史一代大师。
方令孺:新月派诗人。 作家。 浙江省文联主席。主要著作有散文集《信》、《方令孺散文选集》,译作有短篇小说集《钟》等。桐城人。
方介堪: 篆刻大师。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
方孝岳:文学批评家。
方去疾:浙江温州人,印学大师。生前著述颇丰,所编订《明清篆刻流派印谱》,填补明清五百年印学史的研究空白。
方毅:原中国科学院院长,科委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
方方: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区政府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
方强:开国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六机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湖南平江人。
方正平:开国中将。历任第四野战军58军政委,第二十一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南海舰队政治委员,东海舰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委。湖南平江人。
方志纯:江西人。革命家,社会政治活动家,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江西省省长。
方仲如:革命家。陕西咸阳人。
方立天:佛学泰斗。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浙江永康人。
方克立: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第一批院士。湖南省湘潭人。
方汉奇: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新闻史学泰斗,博导。广东普宁人。
方创杰:美国华侨领袖,保险业巨子,方氏保险行总裁。2004年任中华总会馆总董,爱国华侨。广东省开平人。
方美梅: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格莱美音乐奖的炎黄子孙。
方晓宇(1952—2010),曾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方兴东:浙江义乌人。博客中国创始人。 网络评论家。被誉为中国博客之父,最有影响力的IT评论家。
方大川方李邦琴:2000年,方氏报业帝国收购美国的主流报《观察家》报,成为震动美国的特大新闻。
方润华:香港慈善家,亿万富翁。 祖籍广东东莞。
方新道:1983年被香港媒体评为香港第十大首富。成为世界“皮草大王”。
方滨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兼网络与信息安全委员会主任。
方成:1938年8月10日出生于云南昆明,籍贯江苏江阴,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俊(1904—1998),中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发明“方俊方格模板法”,被编入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教科书。
方守贤: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上海人。
方秦汉:中国工程院院士。 桥梁大师。浙江黄岩县人。
方开泰:为世界统计学院院士,美国数理统计学院和美国统计科学院院士,均匀设计创始人。。
方述诚:美国工业工程院院士,美国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讲座(Walter Clark)教授,工业工程和运筹学研究所所长。台湾人。
方樟顺:1982年起任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司长、副部长。浙江人。
陈方安生,1987年为香港经济司长,为首位女华人司级官员,祖籍安徽。
蒋方智怡,国民党中常委,祖籍浙江。
方逸华:香港电视传媒大哥大,香港“无线TVB”女总裁。上海人。
方相勋:韩国最大的报社朝鲜日报社社长。韩国人。
方风雷:中国投行界教父级人物。方风雷被誉为投行“盲公竹”。
方凤富:国画大师。因画葡萄蜚声海内外,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华葡萄王”。重庆忠县人。
方见尘:歙县人。黄山国画院院长、被誉“中华第一刀”的砚雕大师。
方荣欣: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名誉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湖南岳阳人。
方化:老一辈表演艺术家。 原名方德海。先后五次在银幕上扮演日本鬼子,因此在民间被封为中国银幕上独一无二的“鬼子王”。
方舒:辽宁黑山人。第九届电影百花奖影后。电影表演艺术家。
方青卓:中国第七届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新世纪百位女杰,辽宁大连人。
方文山:词作家。
方红霄:全国学习的英雄模范,铁血警官。湖南人。
方工: 全国学习的公正执法楷模,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
方宏进:中央电视台五大名嘴,原《焦点访谈》主持人。广东开平人。
方铢贤:羽毛球世界冠军。1996年3月,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上获得女子单打冠军。1996年7月31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单打冠军。
方玉润:云南广南人。晚清文学家。字友石,一字黝石。
方文培:新中国第一代植物学奠基人,科学家,大百科全书植物分类学编纂者,爱丁堡大学博士。
方媛(Moka),1987年8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中国内地女模特。
方中信,1963年3月17日生于中国澳门,祖籍海南,中国香港影视男演员。
方安娜,1988年5月19日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中国内地女演员。
方圆(Fiona Fang),1999年8月25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就读于洛杉矶音乐学院。
方慧,1983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
古籍记载
参考资料
24、方 姓.苍南县人民政府.
方氏家谱.中国台湾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4 18:55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