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藏族
高山峡谷中的少数民族
白马藏族,亦称白马人、白马族,是居住在甘肃省陇南文县,陕西省汉中宁强县四川绵阳平武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交界的岷山东端摩天岭中的一个族群,人口约2万多(2015年),民族语言白马语,信仰为自然崇拜、苯教、佛教。白马人历史悠久,最早见于西汉《史记·西南夷列传第五六》:“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名称
地名说
白马:当地藏语“白”在藏语里读“bie”,藏族
服饰说
白马人,头戴毡帽(沙噶),帽子上插着吉祥的锦鸡颈羽或者雄鸡白色尾羽,寓意为吉祥。为什么白马人毡帽(沙噶)上要插锦鸡颈羽或者雄鸡白色尾羽呢?故事发生在吐蕃王朝与唐王朝交战时期的公元6世纪,白马藏兵与唐兵战时候,有一次唐兵在深夜里准备突袭藏兵时,突然一群锦鸡发出警钟般的鸣叫声,把藏兵们都惊醒了。于是避免了唐兵的突袭。从此后白马人感激锦鸡救了自己的命,祖祖辈辈们感以头戴锦鸡的羽毛插在毡帽(沙噶)上以表纪念,也表示吉祥。白马人女子头发上还要装饰圆形的鱼骨排,有美观和辟邪之说。
白马人男子藏袍与其他藏区的衣服大同小异,由于特殊的地理(半农半牧区)和古时候藏兵身份,白马人男士藏袍的袖子比其他藏区藏族的袖子要短,便于耕作和打仗。白马人女子的服饰主要是以红、黑、白等几种颜色为主的百褶裙,与西藏有些地区的女子穿的大致相同,胸前佩戴有方形的鱼骨排,寓意吉祥。
发展历史
史料记载
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卷116):“自禽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榨都最大;自榨以东北,君长以什数月砒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丹肋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又见唐代杜佑《通典·边防五》(卷189):“氐者,西戎之别种,在冉肋东北,广汉之西,君长数十,而白马最大。” )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卷28下):“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日氐道。”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卷86):“其山(冉舫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说“白马氐者,(汉)武帝元鼎六年开,分广汉西部,合以为武都。”
唐代李泰括地志》卷四《成州·上禄县》载:“陇右成州,武州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
唐代李延寿《北史·氐传》(卷96):“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三代之际,盖自有君长,而世一朝见,故《诗》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也。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汉武帝中郎将郭昌卫广灭之,以其地为武都郡。自济、渭抵于巴蜀,种类实繁,或谓之白氐、或谓之故氐,各有王侯,受中国拜封”。
元代脱脱《宋史·蛮夷传四》(卷 496):“白马氐,在汉为武都郡,今阶州、坟州,盖羌类(似)也。”
清代吴鹏翱《武阶备志》(卷20):“自是(公元565年)以后,(氐人)户落耗散…惟杨氏窃据爵土三百余年,西魏灭武兴,其子孙流移叠、宕、沙、岷等州者,仍为酋豪,迄今千余年,世承不绝。”
平周国
周武王姬发元年,前1046年,氐人先民在今四川广元境内建立氐族方国“平周”,定国都东河附近,称平周城,辖管今旺苍县及苍溪县大部。
周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派大军灭昔阝、平周二国,蜀王杜尚封其弟杜葭萌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国都位于今昭化区石盘村,辖管原昔阝、平周二国领地),宣布蜀族领导的苴国成立。氐族侯国“平周”灭亡。战国时期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前316年,秦惠王嬴驷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秦惠王任蜀太子为蜀侯,张若为蜀相,置蜀郡。宣告蜀、苴二国灭亡。
国人在国灭后,不堪秦法羌族人南下逃亡,氐族人则往西北迁移。
陇南五国
仇池国(白马氐)
296年,杨茂搜(白马氐人)占据仇池山一带,创立仇池国,定都清水(今甘肃清水县)。领土大致今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成县、文县一带,史称前仇池国
370年,杨统(白马氐人)与侄子杨纂争夺王位,前秦世祖苻坚趁机出兵攻城。
371年,杨统开城投降前秦,致使秦军攻陷清水,仇池公杨纂(白马氐人)被移居秦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至此仇池国灭,存在75年。
385年,杨定(清水氐人)收复前仇池国领土,重建仇池国,定都历城 (今成县北),向东晋称藩,史称后仇池国。(注:清水氐人为白马氐人杨茂搜的直系族人,因曾经迁徙于清水建国而得名)
394年10月,杨定帮助前秦王苻崇攻打西秦,兵败身死。
396年,杨盛(清水氐人)继承堂兄杨定王位,被东晋安帝司马德宗(汉族)封为辅国将军、仇池公。一度占领汉中。
武都国(清水氐)
422年,仇池南朝宋武帝刘裕驾崩扰边,宋少帝刘义符(汉族)封杨盛为武都王,史称武都国
443年,时任武都王杨文德(清水氐人)迁都葭芦城(今甘肃武都县外纳乡)。
477年12月,北魏将领皮欢喜鲜卑族)攻陷葭芦,斩杀了当时的武都王杨文度(清水氐人)。
武兴国(清水氐)
478年2月,杨文弘(清水氐人)继承王兄杨文度王位,迁都武兴(今陕西略阳县),向北魏称臣,史称武兴国。
535年,北魏攻陷武兴,斩杀了当时的武兴王杨绍先(清水氐人)。武兴政权存在57年。清水氐族建立的后仇池国历经三个时期,存在150年,为氐族政权最久。
阴平国(阴平氐)
武兴国成立第二年的479年,北魏扶持杨文度的宗弟杨文香(阴平氐人),在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南)建立亲魏仇池国政权,史称阴平国。(注:阴平氐族为建立阴平政权的清水氐族人,因区别清水氐族政权而得名)
580年,阴平国因参与北周益州总管王谦声讨权臣杨坚,被杨坚(汉族)带兵攻陷阴平,阴平王杨法琛(阴平氐人)被赐死,部众被遂散。至此仇池政权全部结束。作为最后一个灭亡的氐族国家,阴平政权存在101年。
成汉
304年,李雄巴氐人)占据益州,建立成国,定都成都。领土大致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余部。
338年,成国汉王李寿(巴氐人)政变,废成王李期(巴氐人)自立,年元汉兴,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国。
347年,东晋荆州刺史桓温攻陷成都,胁迫当时的汉王李势(巴氐人)移居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至此成汉国灭。
前秦
351年,苻健略阳氐人)占据关中,建立秦国,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352年,称帝,史称前秦。
394年10月,前秦金城王乞伏干归鲜卑族)驱逐刚继帝位仅三月的的太子苻崇(略阳氐人),后仇池国王杨定(清水氐人)帮助前秦王苻崇攻打西秦乞伏干归,兵败身死。至此前秦国灭。
后凉
389年,前秦将领吕光(略阳氐人)占据凉州,建立三河国,定都姑臧(今甘肃武威)。396年,改称天王,国号大凉,史称后凉。领土大致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403年,南凉景王秃发傉檀(鲜卑族)和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匈奴族)频繁攻打后凉国,后秦文恒帝姚兴(羌族)派左仆射齐难接后凉国君吕隆(略阳氐人)入秦都常安(今陕西西安)居住。至此后凉国灭。
隋代后期开始剩白马氐(刚氐)、清水氐(武都氐、武兴氐)、阴平氐(平乐氐)、巴氐(甸氐、湔氐、循成氐)、略阳氐(下辨氐)、故道氐(葭萌氐、嘉陵氐)六支。
宋代时仅剩白马、清水氐、阴平氐、巴氐 四支。
元代初期,为躲避元军铁骑,清水氐从略阳西逃入福津(今甘肃舟曲县),途中死伤过半。巴氐一部分从什邡(今四川什邡市)北上过松州逃入扶州(今四川九寨沟县);另一部分则从雒县(今四川广汉市)南下经临江到酆都(今重庆丰都县)。
清代初期,氐人被迫取消民族特色,把氐人强行汉化,谓为“新民”。激发了咸丰十年的“庚申番变”,氐人大部被镇压屠杀。
宗教信仰
白马人人信奉原始藏传苯教,每当逢年过节各个部落在戴上他们本部落的标志性面具后,驱邪祈福的歌舞表演就开始了,那就是白马人地区跳的“诌舞”(与藏传佛教寺院里跳的“金刚舞
白马人的每个寨子后面的山都是神山。白马人也信仰佛教(原始苯教),其中最崇信的是称为“叶西纳蒙”(意即“白马老爷”)的一座神山。长在神山上的树都是神树,这些树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如果有人胆敢砍了这里的树,不但会遭到全寨人的唾弃。刻在门窗上惟妙惟肖的动物造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装饰,而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的信仰。据说,它与白马人的动物崇拜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说,有黑熊部落、猴子部落、蛇部落,最大的要算羊部落,部落里面又分小的部落,小的家族。动物的名字就是部落的名称,这是白马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语言
白马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语言内部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上彼此可以通话。属汉藏语藏缅语族藏语支,有人认为白马语是藏语的方言,但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白马语言和藏语之间的差别,已大大超过了藏语内部各种方言之间的差别。语言学专家考证认为,“白马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是“从古羌语母体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相近的支系”。
甘肃省陇南市有关部门历时8年调查研究白马民俗文化,并抢救白马人语言文字,搜集整理出18000余条白马语词汇,编写了《白马大词典》。《白马大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语言学专家孙宏开主编,通过走访甘川两省白马人聚居区搜集整理,用国际音标记录,并编写了《汉语拼音方案》,将来使懂拼音的人就能读出白马语。
民族风俗
生活
白马人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白马人服饰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色彩艳丽。白马人女性胸前饰以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穿上各色布料绘制的镶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斓,艳丽夺目。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马人对自然的崇拜,对山川的顶礼膜拜,也造就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马人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山深林茂,风吹草低,宽阔的河谷游弋着群群牛羊,年复一年荞麦花开,年复一年青稞飘香。辛勤的劳动,简朴的生活,孕育出白马人独具神韵的敬酒歌、跳槽盖、园园舞、猫猫舞等民族歌舞,白马人独特、浓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犹如一枝深山奇葩,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节日
这是甘肃舟曲县博峪乡白马人的节日,分为“抢水”、 “采花”和“祝福”三部分,节日从五月初五日举行,为期两天。
烤街火(火把节
这是白马人各村寨共有的习俗,节日从腊月初八开始,每天晚上全寨男女老少齐出动,大家一起凑柴、烤火、唱歌、讲故事、跳火圈舞……这样的热闹场面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七才结束。
还有每年的农历4月18日和10月15日。
火圈舞(沃斯佬)
又称“圆圆舞”、“呆舟”,就是手拉手围着篝火转圈起舞,是白马人最常跳的集体舞蹈,在喜庆的节日、男娶女嫁的日子里跳。
池哥昼
又称“登嘎甘”,是九寨沟县白马人人的传统祭祀舞蹈,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进行,旨在“祈祷祝福”。如今已逐渐演变成了而今的表演“登嘎甘”主要在,一般用“莽号、鼓、钹”作伴奏,其基本节奏型为 两拍子,舞步模仿大熊猫的动作体态,表现形式夸张。现已被列入全国第四批“非遗”保护名录。
敬酒歌
清·光绪年间《文县志》记载:“文番… 性复嗜酒,喜歌,侑客觞,不饮,即跪唱番曲,必饮而后止。”
他们唱“酒曲”、“酒歌”(又分独唱、领唱),独唱有固定的词曲和演唱时间,曲调高亢而婉转,白马人人称“朝喜”、“朝哲”,是给平辈客人敬酒唱的歌,主客之间,可以一问一答轮番对唱,谁答错或对接不上就得将酒一饮而尽。领唱可即兴选曲填词,白马人称“朝呆”,是多人合唱给长辈和贵客敬酒的歌,主唱人要跪唱,看到长辈或贵客饮完杯中酒才起身。
分布情况
人口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约有6500人,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约有4600人;
四川绵阳平武县约有3627人,游客接待量最大;阿坝州九寨沟县约有2800人;松潘县约有600人。
陕西省汉中宁强县有分布
民族村寨
村寨变化
1949年解放后,白马藏区同全县一样实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他们深深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共同发展的经济生活现实,比历史任何时代都要好的多。从经济再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白马人共同体,又是本民族和研究者的共识。
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之后,白马藏区各村寨受损严重,相关政府表示,“不但要让白马人过得好,还要保留他们的民族特色。”如今白马藏区地区有了新面貌,村村通公路、家家建新房。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13:18
目录
概述
名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