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是研究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包括
建筑艺术、
雕塑、
绘画、
工艺美术、
书法、
篆刻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
美术家、
美术作品、
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
美术流派等各方面。
美术学解析
美术史与历史学有密切联系,同时涉及到
古迹和
文物的考察与鉴定。美术发生史必须以考古材料为基础,这就与
考古学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美术史还与一般
文化史、
民族学、
民俗学有
交叉关系,但是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第一性资料,同时伴有
审美判断,这两点可与
历史学、
考古学、
文化史、
民族学、
民俗学划清界线。美术史需要
哲学、
美学、
美术理论的指导,还涉及
美术批评,但它是以具体作品阐明美术历史的发展,又与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区别开来。
发展史
西方现存最早的美术史文献始于
古希腊人。普林尼的《博物志》 (公元
1世纪)以
列传体解说名作,与
鲍萨尼阿斯的《希腊周游记》 (2世纪)被视为美术史的萌芽。
文艺复兴时期G.
瓦萨里著《
艺苑名人传》为早期较完备的美术史著作,作者被视为美术史之父。他将“产生、完成、衰落”循环这一古代概念引入美术史中。
近代意义的美术史始于德国人J.J.
温克尔曼的《古代美术史》 (1764)。他直接研究遗物,以样式变迁阐明美术史,认为民族、国别、宗教、风土是美术发展的要素。
黑格尔以后,美术史争论的焦点是美术样式变迁的原因,一般都将它归结为民族、环境、时代三要素。19世纪,美术史在德国首次列为大学课程。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确立了严密的科学性。
样式史的研究上,
沃尔夫林、里格尔有重大发展。相对于样式史而兴起了
图像志研究,20世纪初以
汉堡为中心获得发展。但样式论和图像志都视美术作品为单纯的记录手段,忽略其
审美价值。色多尔马亚以构造分析,尝试判别形式与内涵的分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帕诺夫斯基、维特的图像学方法,将主题的深刻涵义置于诸
人文科学的整体关系中研究。贡布利希的心理学方法吸收了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的成果;克拉克寻求超越时代的共同造型精神,试图从作品在历史潮流中的发展和作品具有的超越历史的审美价值的“构造”这两个方面,明确人的创造活动的成果和本质。
研究状况
中国的美术史研究早在
先秦的
诸子百家著作中已有零星言论。
顾恺之的《论画》、《
魏晋胜流画赞》为最早的美术史文献。中国古代美术史常以画品、
书品、
画论、书论、画史、书史、
书画著录的形式表现出来。南朝齐
谢赫的《
画品》提出“
六法”为品评画家的标准。唐
张彦远的《
历代名画记》是第一部较完整的绘画史。为传记体绘画史,这种体例影响到后代千年之久。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
邓椿《
画继》、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基本属这种类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美术史研究间接地接受西方影响,中间媒介为日本。
潘天寿、
秦仲文、
俞剑华分别著《
中国绘画史》,以文献为依据,系统叙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
胡蛮的《中国美术史》,第一次试图以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国美术。1949年后,
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美术史系,成立了美术研究所。美术史著述颇多,
王逊、
王朝闻、
金维诺、
王伯敏、
常任侠等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上取得一定成就。中国美术史研究正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史前美术
1、受伤的野牛
2、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
4、门考乌拉王与王后熄
10、厄瑞克提邕神庙女像柱
绘画
艺术始终与人类的生产劳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中华
大家庭的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
繁衍生息,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了
石窟艺术、
建筑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工艺及
民间美术等各种
艺术形式。正是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丰富着世界艺术宝库,它创造了人类艺术历史不朽的奇迹,向世人展示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底蕴深厚的艺术文明以及博大精深的
艺术传统。
而比彩陶更为久远的艺术形式则是那些敲凿刻画在断崖峭壁上的岩画。
中国岩画分布很广,南部地区有
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
福建省;北部有
阴山、
黑河、
阿尔泰山等。南部地区岩画普遍用炽热的血红色调表现人们的祭祖及生产生活场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北部地区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题材。
帛画是一种在丝布上面创作的绘画作品。出土在
湖南省
长沙南郊楚墓的帛画《
人物龙凤图》是至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与在另一楚墓发掘的《
人物御龙图》并称姐妹篇,专家认为两图大致确立了中国
工笔画的基本
表现手法,在纸张出现之前,帛画不断发展,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时,技法纯熟,达到高峰。
魏晋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连年的战乱与频繁的朝代更替使当时的学术思想分外活跃,从而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石窟壁画、
墓室壁画、石、
砖刻及
漆画都具有相当规模,并且出现了开宗立派的专业画家,被尊为画祖的
顾恺之和他的
卷轴画极具这一时期的
代表性。
著名的
绢本设色长卷《
清明上河图》出于宋代画家
张择端之手,这幅描绘
北宋都城清明时节景象的作品,既是一件伟大的
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又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北宋时期大都市中商业、
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情况的形象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
江南苏州,史称“
吴门”,这里人杰地灵,文人荟萃,明朝时许多著名画家在这聚会,形成一个强大画派,人称
吴门画派。吴门画派领袖
沈周和
文徵明、
唐寅及
仇英吴门四家前代人的笔墨传统,关注作品中的气韵神采,将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更由于他们本身深厚的
文化修养,出发于各自的美学追求,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吴门画派的笔墨技巧和表现对意境的营造,对后代具有很大的影响。清朝初年,作为明朝(公元1368--公元1644年)遗民的
朱耷(八大山人)、
石涛、
髡残和
弘仁,先后削发当僧人,被后人称为四大高僧画家。他们利用传统艺术形式,面向自然,面对人生,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同时,他们还重视笔墨情趣,在创作中寻求超然宁馨的感觉,以抚慰历受折磨与煎熬的心灵。
著名的“
扬州八怪”之所以被人称为“怪”,是因为这些画家作画不守墨矩,他们大都很有个性,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被人称为“八怪”。他们的作品很多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作品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令人耳目一新。尽管当时并不完全被人理解,甚至被认为旁门左道遭到非议。事实上正是他们开创了画坛新局而,为中国
花鸟画的发展拓展了前途。
清代末年
民国早期,上海成为中国最繁荣的
商业城市上海画派。画派的代表人物首推任伯年和
吴昌硕。任伯年加强
中国画写实成份,将工笔与写意结合;中国传统画法与西洋画法结合;
文人画与民间绘画结合。他注重观察生活,通过表现某种
历史题材,创作出《
苏武牧羊》等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吴昌硕从书法篆刻入手,把
金石篆刻方法引入
花鸟画中,他在花鸟画的
运笔、泼墨、著色等方面都有开拓,对后人的画作、画风均产生了较大影响。海派画家是在上个世纪之交涌现出来的一支活跃而富有生气的画派,他们既吸收传统,又接近现实生活,是中国古典绘画向
现代绘画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
民间年画开始在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是一种
民间艺术形式。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在卧室、窗子、门上、
灶台等处贴上年画,为的是祈求上天赐福消灾灭祸。从宋代开始镂版雕印技术后,
木版年画得以发展与广泛流传,至清代发展到高峰。民间年画基本上是农民艺术,很富情节性、
装饰性、趣味性,并色彩鲜艳强烈。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近 20年来,年画日益作为一种通俗而普及的艺术形式被保留下来,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因而很受人们吉闻乐见。年画彩用新的印制技术后,发行量极大,是至今为止数量最多的出版物之一,也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
画种。
五四时期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许多画界学子学习和引进西方艺术,涌现出
徐悲鸿、
林凤眠等一批融合中西绘画的伟大画家。徐悲鸿吸收西方艺术中重视
人体解剖、造型精确的特点,用以对中国画人物形象的刻画。他将
西方绘画中的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七法美术理论研究的成果。徐悲鸿对中国美术教育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林风眠民国美术
民国美术大体延续清末发展,但是西化潮流因为政治变动而加速,中国开始有画家留学西方,与欧洲绘画
直接接触,如
徐悲鸿、
林风眠等人。新式绘画学校的建立也带动中国绘画西化的发展。相较之下,传统中国绘画则因为知识份子的抨击而趋于衰微,如
康有为对中国绘画的强烈批评。
1931年
鲁迅在上海倡导发起了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新兴木刻从诞生那天起,便和
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
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他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国统区美术的
主力军。当时的版画是以艺术家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在
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由于鲁迅的倡导,进步的艺术青年拿起了
木刻刀,组织起木刻团体,1931年初春被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开除和退学的“
一八艺社”社员张眺(耶林)、于海(
于寄愚)、
陈卓坤(陈广)、陈耀唐(
陈铁耕)等联合上海的周熙(
江丰)等人在上海成立一八艺社研究所。6月,在虹口每日新闻社楼上举行
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展品180幅,其中有油画、雕塑、图案及木刻。这是
新兴木刻版画首次在展览会上展出,并出版了画册,鲁迅为之作序。从此在鲁迅的领导下,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国统区(白区)新兴木刻版画代表人物有:
胡一川、
陈铁耕、
陈烟桥、
沃渣、
马达,黄
新波,
李桦,
杨可扬,江丰,
王琦,
黄永玉,郑
野夫,
朱宣咸,
汪刃锋,
王麦秆,
邵克萍,钟步青,苗勃然,
陈铁耕,
力扬,
荒烟,
王树艺,
余白墅,
陈珂田,
赵延年,
李志耕,
丁正献,
徐甫堡等。后来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似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中国大地,以延安为代表的解放区(红区)新兴木刻版画也蓬勃发展了起来,代表人物有:
古元,
力群,
马达,
彦涵,
石鲁,
夏风,
李少言等等。许多进步美术家在当时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揭露社会黑暗,反对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的文章和美术作品。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不满。40年代后期国共战争进入白热化,
国民党的统治也日趋专制化。1948年12月
蒋介石亲自下令查封由知名人士
储安平在上海创办《
观察》社并逮捕《观察》进步人士,这就是
近代史上被称为“近代中国
自由主义最后的绝唱” 的“
《观察》事件”。此后,著名的“
七君子”之一
王造时先生亲自出面多方奔走以自己的影响力给当局施压。并于次年2月亲自担保和营救了包括美术家朱宣咸在内的数位《观察》进步人士出狱。1949年5月29日
刘开渠、
杨可扬、
张乐平、(郑)
野夫、
庞薰琹、
朱宣咸、
温肇桐、
陈烟桥、
邵克萍、
赵延年等国统区美术先驱代表上海
美术界在《
大公报》发表迎接解放的“
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代表人物
黄居寀(933-?),字伯鸾,成都人,
黄筌次子。原在西蜀画院供职,后随旧主入宋。
黄筌去世后,黄居寀成为领袖人物,受到太祖、
太宗的重用,他的画法也成为画院的标准,在宋代宫廷中占了90余年的
主导地位。其传世作品有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
山鹧棘雀图》轴,以细线勾出轮廓,然后敷重彩,层层晕染,感觉极为细腻,有富贵华丽之趣。
赵昌(?-约1016),字昌之,
广汉(今四川剑南)人。擅画花果,师事
滕昌祐,有“出蓝”之誉。喜画折枝花卉,擅长着色。作品传世极少,故宫博物院藏《
写生蛱蝶图》卷传为其作品,专家多以为不真。画院待诏
林椿以花鸟翎毛著称于时,画法师赵昌,今有《果熟禽来图》(
故宫博物院藏)传世,与记载中赵昌画法相似。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善画獐、猿及花果禽鸟等。据说曾深入山中居住,观察
兽类活动,所画动物极其生动传神。
英宗时应召入画院在西庑殿作《百猿图》,未竟而卒。今传有《
聚猿图》(藏日本),画于崇山峻岭间嬉戏的群猿。
郑思肖(1241—1318,一说1239—1316),字忆翁,号所南,
福建连江人。父叔起,官
南宋平江(今江苏
苏州)书院山长。郑思肖年少时秉承父学,明忠孝廉义。宋末,以大学生应博学弘词试,授官和靖书院山长。他曾在朝廷临危时呈献抗蒙计策,未被纳用。宋亡后,隐于苏州的寺观和
陋巷里,仍“耿耿存孤忠”。他的名(思肖)、字(所南)始用于此时,与他坐卧必向南相关,意在不忘
赵宋。又将其书斋取名为“本穴世界”,“本穴”二字一穿插,意为“
大宋”。著有《
心史》(文史界尚无定论)、《所南诗集》等。郑思肖的
墨兰画法在
画史上堪称首创,极易抒发文人的胸臆。这种画艺被清代“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承传下来,在表现画家的个性方面达到了极致,技法上也有许多出新之处。他的墨兰蕴含着深刻的思宋之情。“时写兰,
疏花简叶,根不着土。人问之,曰:“土为番人夺,忍着耶?’”所画墨兰,饮誉江南,求者不绝,但郑思肖有诫条曰:“求则不得,不求或与。”“嘉定某官胁以他事,求画兰。曰:‘手可断,兰不可得也。’”对仕元官僚,思肖尤为痛恨。
郑思肖的墨竹真本已无一存世,偶见有署款“所南”的赝作,笔法荒率,全无墨兰之韵。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
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
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
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
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与
弘仁、
髡残、
朱耷合称“
清初四僧”。石涛是
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安徽
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
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
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
石涛罗汉百开册页》,《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山水清音图》,《
竹石图》等。著有《
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
笔墨当随时代’等。
雕塑介绍
早在
原始社会末期,生活在中国
黄河与
长江流域的古人便能够制作精美的泥塑和
陶塑了。这种将动物的形象与器皿结合的陶塑,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长江流域的陶塑是形体较小的动物塑像。1974年,在中国
陕西省临憧县出土了约6000余件秦
兵马俑,世界震惊。秦代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
八大奇迹,这是
秦始皇军队横扫六国兵强马壮伟大形象的再现。秦兵马俑摹拟真人真车
真马,制成群塑,并依照军队建制编序行列成阵,气氛肃穆。众多的兵马俑比例匀称,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西汉的石雕是中国现今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雕群,即使在世界早期的
雕刻艺术中,这组石雕作品也具很高
艺术价值。出土在
甘肃省
武威一座汉墓中的《
马踏飞燕》是一件青铜器制品,工艺铸造精美,造型比例准确,
浪漫主义的风格充分表现了骏马的矫健及风驰电掣的动感。
盛行于中国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的画像石是一种特殊的浮雕艺术。它的特点是雕中有画、画中有雕。画像石做为
装饰艺术被镶嵌在祠堂、陵阙、墓
室内门侧的砖室上。画像石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反映庄园、车行、聚会、宴饮、狩猎、
手工作坊等生活场面,风格质朴厚重,劲健秀美。画像石在研究
汉代建筑、生活、习俗等方面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敦煌壁画反映的题材常是佛像、神怪、动物、山水画、
建筑画及装饰图案,是
佛教艺术最灿烂的宝库。可以说,
敦煌莫高窟四川省
乐山举世无双的
乐山大佛雕塑艺术中数量最大,布局最广的一种造型。狮子雕塑多用青铜、石、铁等材料制作,中国现存最大的
铁狮子是
河北省的
沧州铁狮,铁狮体态矫健,昂首怒目,腹腔内铸有一部《
金刚经》文和沧县志。20世纪40年代,
刘开渠、李金发、
张充仁等一大批艺术家从西方学习回国,为将西方雕塑艺术知识和技巧的引进传播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雕塑艺术进入了一个繁荣的崭新时期,艺术观念的更新和
艺术语言的多样化为雕塑者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涌现出了以《
走向世界》为代表的一大批
现代雕塑作品。在全国第六届
美展中,100件雕塑作品入选,并在多件作品中获奖。第八届
全国美展选出的200多件作品,充分证明雕塑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以钢、铁、木、石等硬质材料作品增多,风格的多样化成为显著特点。一批年轻的雕塑家脱颖而出,
曾成钢的《
鉴湖三杰》和其他雕塑者的《挑战》、《好喜欢》等作品,构思新颖,富有个性,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
传播机构
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
美术史知识大全微信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