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姓起源较多,有远古赫胥氏、
匈奴族赫连氏、商贵族赫章氏、
满族汉化改姓等。其中最早的赫姓人源于
赫胥氏,出自
远古时代赫胥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著名东汉史学家
应劭(公元153~196年)所著的《
风俗通义》中记载:“赫胥氏之后有赫氏、赫胥氏。”这在明朝史学家
王圻(公元1530~1615年)所著的《
续文献通考·氏族典》中第十一卷
盘古氏至
三皇一
燧人氏之间衍生姓氏的记载中也有说明:“自大騩氏至
无怀氏等十九氏衍生姓氏有赫氏、赫胥氏、赫苏氏。”
历史发展
基本介绍
赫【赫,读音作hè(ㄏㄜˋ)】,【黑、读音hēi】,【何、读音hé】【读音xī】
得姓始祖
姓氏渊源
起源一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史学家
何拔儒在整理
四川省
盐亭县的
天垣场盘垭村所发现的
盘古王表时发现:
赫胥氏,就是约在公元前5071~前4170年间的帝王,其世系承传为:
浑沌氏(共七代)→
葛天氏(共四代)→
女娲氏→
伏羲氏→赫胥氏→东户氏(共十七代)→皇覃氏(共七代)→启统氏(共三代)→吉夷氏(共四代)。
到公元前4171~前3150年的帝王世系承传为:仓帝
史皇氏→
柏皇氏(共二十代)→中皇氏(共四代)→
大庭炎帝氏(共五代)→
栗陆氏(共五代)→昆仑氏(共十一代)→
西陵氏→文昌、
夸父、歧伯、金二伯、
嫘祖。
到约公元前3151~前2230年的帝王世系承传为:
轩辕氏(共三代)→
祝融氏(共二代)→
昊英氏(共九代)→古皇
有巢氏(共七代)→
朱襄氏(共三代)→
阴康氏(共三代)→
无怀氏(共六代)→
神农氏(共八代)。到约公元前2231~2045年的帝王世系承传为:
黄帝有熊氏(共三代)→
颛顼→
帝喾→
尧→
舜→
禹。
赫胥氏,为
母系氏族社会的群落称谓,是传说历史,严格地讲,还不是真正
姓氏学意义上的姓氏概念;但其后裔分衍有赫氏、赫胥氏、赫苏氏,则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起源二
源于
子姓,出自商朝末年
王公贵族囚禁之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典籍《荀子·议兵》记载:“
纣刳
比干,囚
箕子,为
炮烙刑。”商朝末年
纣王因群臣力谏其政,怒而剖杀了王叔比干,还将另一王叔箕子囚禁起来,准备用炮烙酷刑之,以镇群臣之口。后因诸多大臣的劝谏,加之暗悔比干之死,遂流徙箕子一族至赫邑(古邑
赫章,今贵州赫章)。
周武王姬发挥军灭商后,派人将箕子找回,并向其请教治国之策。但箕子不愿意臣服于西周王朝,遂挟四千族众向北,于公元前1122年建立了朝鲜国,史称“
箕子朝鲜”。箕子朝鲜一直到公元前194年被
燕国人
卫满所灭,
国祚长达九百二十八年。未与箕子同行之
商族后裔子孙中,有以箕子之邑“赫邑”为姓氏者,称赫章氏,后辗转迁徙于陈邑(今河南
淮阳),逐渐融合于战国时期的
楚文化中,后省文简化为
单姓赫氏。
陈氏一族的先祖之一
陈叔明之孙、陈志高之子陈才的妻子赫氏,就是
箕子后裔赫氏族人。
起源三
源于
匈奴族,出自南匈奴铁弗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的首领刘勃勃(
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号称“云赫连天”,建立了
夏国,其王族便以赫连为姓氏,史称“
胡夏”。据史籍《
晋书》的记载:“赫连氏为
刘元海之族,篡位自称天王,有诏书曰:我的先祖,从北方迁至幽朔后,改姓姚,与中原的姓氏不同音,故又随母亲姓齐。子孙随
母姓是不合礼仪的。古代人姓氏不定,有随母姓的,有随父姓的,我要根据礼法改变这种习惯。帝王是上天之子,是显赫的徽记,天地相连的枢纽。故改姓称赫连氏,顺应天意,永享天下。天子位尊,不能与支庶同姓,其他非正统的子孙,皆以
铁伐为氏。愿我的宗族子孙刚锐如铁,
皆能征善战。”自
赫胥氏箕子刘元海起,其后代遂以谐音汉字“赫连”为姓氏,称赫连氏。
赫连氏一族后为鲜卑慕容部的分支吐谷浑部所击破,族人四散,有取其赫连氏的省文单字为
汉姓赫氏者,世代相传。
起源四
源于
鲜卑族,出自古代
北匈奴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西晋至
东晋时期,鲜卑慕容部的分支吐谷浑部族攻破了
胡夏国,俘虏了赫连氏王族。结果后来吐谷浑部自己的族人中有人敬佩赫连世家的骁勇,遂也以“赫连”为姓氏。
后吐谷浑部为鲜卑的拓跋部所破,赫连氏在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政策
实施过程中,有省文简化改单字
汉姓赫氏者,世代相传。
起源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
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
⑴满族
赫舍里氏,又作何舍里氏,
满语为Heseri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唐朝末期,赫舍里氏为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当时称纥石列氏。到金国时期,称女真族纥石烈部,以部为姓氏。赫舍里氏始祖为女真族纥石列部族人(
纥石烈部、赫舍哩部),取部落名为氏,世居都英额(今辽宁
清原英额门)、哈达(今辽宁
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
辉发河上游)、
佛阿拉(今辽宁
新宾永陵镇)、
伯都讷(今吉林松源)、
长白山、多尔济河(今俄罗斯
滨海边疆区)、黑龙江色钦(今黑龙江
虎林)及穆理哈(今黑龙江穆理哈村)、塔散堡(今黑龙江塔散堡)等地区。
满清开国初期,其先祖赫舍哩·硕色巴克什率部归附后金政权,佟·努尔哈赤大喜,将其部划归隶属于
正黄旗满洲。赫舍哩·硕色巴克什本人就十分精通满、汉、蒙文字,其子赫舍哩·
索尼亦精通诸般文字,文学水平更佳,且作战英勇,遂由头等侍卫历著战功,最终受清世祖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之托,成为顾命
辅政大臣,授一等公爵,谥
文忠。赫舍哩·索尼一族的祖墓在
昭陵左掖,其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
汉姓为赫氏、
何氏、
高氏、康氏、张氏、芦氏、
贺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等。
⑵满族赫书氏,
满语为Hesu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乃金国女真族和速嘉氏,
以姓为氏。世居叶赫(今吉林
梨树)、乌拉(今黑龙江
牡丹江流域)。赫书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赫氏、书氏等。
⑶满族赫宜氏,又作何叶、和衣、赫叶,满语为HeyeHala,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金国时期称霍域氏,世居舒勒赫(今吉林
西团山)、屯昂阿(今黑龙江玛延河
黑河口)、
锦州等地。赫宜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赫氏、何氏等。
⑷满族赫舒哩氏,
满语为HesuriHala,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
松花江地区。赫舒哩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分改为汉字
单姓赫氏、何氏等。
⑸满族赫尔济氏,又作和和济氏,满语为HerginHala,汉义为“纲纪”,世居长白山。赫尔济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赫氏。
⑹满族赫尔苏氏,满语为HersuHala,世居乌拉地区(今黑龙江牡丹江)。赫尔苏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赫氏。
⑺满族赫济哩氏,满语为HegiriHala,世居辉发地区(今吉林
辉发河上游)。赫济哩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赫氏。
⑻满族赫佳氏,又作何佳氏,
满语为HegiyaHala,世居雅兰(今
俄罗斯滨海雅兰河)、讷殷(今吉林
抚松)等地区。赫佳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赫氏。
⑼满族赫锡赫理氏,满语为HehiheriHala,世居乌拉(今黑龙江牡丹江)、尼马察(今俄罗斯
乌苏里斯克)等地区。赫锡赫理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末民初时期多改为汉姓赫氏。
⑽满族赫叶勒氏,满语为HeyelHala,又作何雅礼,世居
沈阳。赫叶勒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赫氏、贺氏、何氏等。
⑾满族赫哲氏,
满语为HejeHala,世居今
黑龙江省
同江县、
饶河县、
抚远县一带。赫哲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赫氏。
⑿满族黑赫穆氏,满语为HeihemuHala,世居
黑龙江地区。黑赫穆氏家的后裔子孙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姓赫氏、黑氏等。
⒀满族亨奇勒氏,为库雅拉女真,满语为HengkileHala,汉义为“
叩首”,世居库雅拉(今俄罗斯滨海浑春河)等地。亨奇勒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末民初多改为汉姓赫氏。
⒁满族赫尔诺络雅苏氏,满语为HernuoloyasuHala,世居
乌里雅苏台(今蒙古
乌兰巴托)。赫尔诺络雅苏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赫氏。
⒂满族赫齐拉氏,
满语为HecilaHala,世居雅兰(今俄罗斯滨海雅兰河)。赫齐拉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赫氏、黑氏等。
起源六
源于
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八旗满洲姓氏通谱》、《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
⑴蒙古族
赫舍里氏,后金政权建立后,该姓氏亦有满族因之,
满语为Heseri Hala,世居库昆地方(北大河,今辽宁
阜新)。
⑵蒙古族赫鲁克氏,后金政权建立后,该姓氏亦有满族因之,满语为Heruk Hala,世居
察哈尔(今河北
张家口)。赫鲁克氏的满族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
单姓赫氏。蒙古族赫鲁克氏的
汉姓,亦有为赫氏、鲁氏者。
⑶蒙古族赫勒氏,后金政权建立后,该姓氏亦有满族因之,满语为Hele Hala,世居
巴林(今俄罗斯
伯力)。赫勒氏的满族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蒙古族赫勒氏的汉姓,亦有为赫氏者。
⑷蒙古族赫锡特氏,后金政权建立后,该姓氏亦有满族因之,
满语为Hehite Hala,世居
克鲁伦(今蒙古
肯特山)。赫锡特氏的满族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赫氏。蒙古族赫锡特氏的
汉姓,亦有为赫氏、锡氏者。
⑸蒙古族赫尔氏,后金政权建立后,该姓氏亦有满族因之,又作和里氏,满语为Heru Hala,世居
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赫尔氏的满族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
单姓赫氏。蒙古族赫尔氏的汉姓,亦有为赫氏者。
起源七
源于外夷,出自古
犹太族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犹太族人在史籍《元史·帝纪》中被称作“术忽”;清
乾隆年间著作的《
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一书中,则称其为“珠赫”;而在
穆斯林的典籍《汉译塔布》中,则称之为“朱乎得”。在清朝时期,满族人以谐音称犹太族人为“珠赫人”,后以“赫氏胡夷”简称之。之后,有犹太族人便以“赫”为姓氏,称赫氏,多为
回族。
融于回族中的犹太族人后裔,对外都一致称自己为回回,绝不说自己是犹太族人。
各支始祖
赫应科家族世系:
第一世:赫应科(公元1690年)
第二世:赫大选
第四世:赫世臣、赫
世卿、赫世贤、赫世爵、赫世宰、赫世祥、赫世贵
第五世:赫皎、赫墣、赫皙、赫皋、赫昆、赫仑、赫严、赫皆、赫皧、赫皢、赫钦、赫崇、赫岭、赫峭、赫香、赫琢、赫皊、赫聪、赫皎、赫墣、赫皙、赫皋、赫巖
第六世:赫守仁、赫守智、赫守忠、赫守义、赫守功、赫守伦、赫守先、赫守纲、赫守玉、赫守道、赫守正、赫守法、赫守宗、赫守经、赫守分、赫守约、赫守福、赫守禄、赫守矩、赫守学、赫守德、赫守业、赫守身、赫守章、赫守宾、赫守廉、赫守龙、赫守化、赫守志、赫守盛、赫守俭、赫守堂、赫守美、赫守安、赫守信、赫守康、赫守宁、赫守珠、赫守璞、赫守珍
第七世:赫钧、赫诚、赫纯、赫铎、赫魁、赫伟、赫栋、赫述、赫强、赫铨、赫文、赫章、赫勲、赫祯、赫祥、赫本、赫善、赫勤、赫俭、赫官、赫宦、赫檀、赫荣、赫清、赫杰、赫俊、赫振、赫俌、赫仓、赫保、赫佩、赫修、赫全、赫傧、赫侃、赫泰、赫昶、赫瑄、赫隆、赫瑛、赫琏、赫价、赫倝、赫薡、赫倜、赫傥、赫松、赫槐、赫桐、赫桂、赫偦、赫鼎、赫鼐、赫偲、赫伋、赫友、赫仲、赫恭、赫芳、赫倬、赫宁、赫义、赫前、赫健、赫春、赫廷、赫亮、赫明、赫照、赫顺、赫清、赫法、赫均、赫举、赫温、赫传、赫恺、赫良、赫禄、赫财、赫富
第八世:赫连湖
第九世:赫振云、赫喜云、赫朱云
第十世:赫永文、赫永金、赫永富
第十一世:赫长春(公元1910年)
迁徙分布
赫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
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二十五位,以盛乐、渤海、太原、
京兆为郡望。
今河南省的
濮阳市南乐县、
郑州市
中牟县、
开封市
杞县、
平顶山市、
周口市
郸城县、
扶沟县、
淮阳县、
商丘市
夏邑县、
南阳市、
漯河市临颖县,陕西省的
咸阳市、
西安市
蓝田县,
安徽省的
淮北市
砀山县、
阜阳市
太和县、
阜南县、
亳州市
蒙城县,河北省的石家庄市裕华区、
栾城县、正定县、
沧州市、
衡水市
枣强县、
邢台市
南宫市、邢台市
清河县、邢台市
任县,
张家口市,
内蒙古自治区的
通辽市、呼和浩特市
托克托县,
山东省的
德州市
齐河县、
菏泽市、潍坊市
潍县、
威海市
文登县、
聊城市
茌平县、
枣庄滕州市、
济宁市
鱼台县,
江苏省的
徐州市
沛县,
吉林省的
四平市、
白城市,辽宁省的
丹东市
凤城、
朝阳市
北票县、
海城市、
抚顺市、
瓦房店市、
本溪市、
鞍山市、
宽甸满族自治县,黑龙江省的
大庆市、
牡丹江市、
哈尔滨市
双城县、
讷河市、
七台河市、
鸡西市
虎林县、鸡西市
鸡东县、
绥化市
青冈县、
佳木斯市、
齐齐哈尔市,
湖北省的
襄樊市襄阳区、枝江市
百里洲,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山西省
阳高县,
上海市,
北京市,
重庆市,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台湾省,马来西亚、新加坡、墨西哥等地。均有赫氏族人分布。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郡: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
陕西省西安至华县一带。
盛乐郡:西汉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
祁县东部一带地区。
渤海郡:历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两个称谓,另一为
渤海国。西汉时期从
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
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
辽宁省之间的
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
靺鞨(古
女真族),以
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
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
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
唐玄宗册封
大祚荣为
渤海郡王、
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国。渤海国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
后唐同光四年(
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
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太原府:亦称
太原郡。战国时期
秦国庄襄王四年(
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
晋阳(今
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
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
阳曲县、
交城县、
平遥县、和顺县之间的
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
亦在此地。
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
并州为太原府,移治
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
金国的
河东路、
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
堂号
盛乐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家谱文献
满族
赫舍哩氏宗谱书,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
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辽宁
凤城赫氏家谱三卷,(清)文林、文绰纂,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
石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辽宁省
丹东市凤城县档案馆。
辽东赫舍里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
辽宁省图书馆。
字辈排行
黑龙江齐齐哈尔赫氏字辈:“光世天文国德永鸿(宏)忠广世庆廉(年)礼万福殿朝臣”。
黑龙江
哈尔滨、
肇源、
七台河、
讷河、
依安、
吉林九台赫氏字辈:“应选守振……连云永长修令兰桂香丰和山谷实泰康吉庆亨通福如海日升月恒文明扬昌盛之运春光同松竹桐柏寿其贞凤得龙飞百年在治国安邦法成功”。
辽宁、吉林满族赫氏字辈:“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贞保泰平”。
黑龙江满族赫氏字辈:“德承吉林贵崇荣 英明景会乐辅清 忠良卫旺安全志 世宗纯臻保太平。”(现已排到明字为第十五世)
赫氏一支字辈:“渤海名宗礼乐诗书光祖德”。
赫氏一支字辈:“帝臣遐裔衣冠文物振家声”。
赫氏一支字辈:“国恩家庆……”
赫氏一支字辈:“自宣继大廷云雁玉耀连胜”。
赫氏一支字辈:“学必明先正家兴进有功纯修余立智万世德朝忠”。
赫氏一支字辈:“元承祖德……”
赫氏一支字辈:“学成永文明志家长”。
赫氏一支字辈:“英辅景明……”
赫氏一支字辈:“敬之成建玉”。
赫氏一支字辈:“法大之克元振继建高贤”。
还有一支谱:(前面有十个字)景文永全照,世佳慰德祥(后五个字不确切)
河北省
石家庄市
裕华区西仰陵村一支家谱:“升文继世,肇锡洪昌,元承祖德,庆裕家邦”(尚有世字辈传人,已有德字辈降生)
河南省
淮阳县豆门乡杜楼村赫氏一支家谱字辈:“长廷云锋金,
同庆闫国兴,光忠学文武,耀祖显德荣”。
河北省石家庄市
正定县永安村赫氏一支家谱字辈“洛清孟金书智华景,铭据拥岸隶镇龙”。
宗祠楹联
四言
绩彰
林虑;帛出私囊: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的
北齐人
赫连子悦,字土欣,
十六国中
胡夏政权的建立者赫连·勃勃的后人,历官郑州刺史、林虑太守、
都官尚书、太常卿。为官以清廉、勤奋自守,很受百姓拥戴。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的
北周盛乐人
赫连达,字朔周,
赫连勃勃的后人,青年时随
贺拔岳征讨有功,封长广乡男,后跟从
宇文泰攻秦陇、
弘农,多立战功。武帝初年,官大将军、夏州总管。为人耿直有胆力,为官廉洁仁恕,后进爵乐川郡公。曾有人赠给他羊,他取出私帛酬谢,说:“羊进了我的厨房,不能用官库的东西谢人。”
朔方世泽;乐川家声:赫连氏之先人为
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
刘渊之族,姓铁弗,勃勃称王于朔方,国号夏,改姓为赫连氏。下联典指北周盛乐人
赫连达,武帝初为大将军,进爵乐川郡公。
五言
赫赫有名望;连连庆丰登:此联为镶嵌赫连复姓“赫连”二字的
嵌字联。
六言
永享无疆之庆;长为天地之连:全联典指赫连氏的起源。
七言
德宏才高八贤辈;廉俭仁恕大将军:上联典指唐朝时期名贤
赫连韬,
漳浦人。有不羁之才,与
莆田陈黯、王肱、萧枢、林贤、福州陈蔇、詹雄齐名。时称八贤。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的北周盛乐人
赫连达事典。
十一言
渤海名宗,礼乐诗书光祖德;帝臣遐裔,衣冠文物振家声:全联典指上古帝臣赫连胥事典。
姓氏名望
赫天浪
赫天浪(公元1923~今),满族,
辽宁辽阳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基础教育家。
赫荣耀
赫荣耀(公元1938~今),满族;辽宁
沈阳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赫兴中
赫兴中(公元1943~今),河北新城人。著名现代书画家。
赫炬
赫炬(公元1942~今),辽宁人。著名金融管理专家。
赫建华
赫建华(公元1938~今),女;河北巨鹿人。著名跳伞运动健将。
赫金全
赫金全(公元1949~今),河南潍阳人。著名地方国防工作者。
赫国胜
赫国胜(公元1956~今),辽宁沈阳人。著名
金融学专家、教育家。
赫永峰
赫永峰(公元1956~今),
蒙古族;
内蒙古托克托人。著名
地方公务员。
赫保真
赫保真(公元1904~1987),山东
潍坊人。著名国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