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
日喀则市
定结县辖镇,辖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陈塘村。
历史沿革
1960年建乡,1974年改公社,1982年复乡,后改陈塘镇。辖6个村委会,有6个
自然村。全镇人口2482人(2017)。
2009年,共有6个行政村。
名称由来
陈塘,得名于建设
萨迦寺时大量木料经此地运输。“陈”之意为运输,“塘”之意为路,合并之意为“运输的路”。关于陈塘,还有一个美丽凄惨的传说。据说,当年修建萨迦寺时所用的木材,全部都是从陈塘靠人背畜驮运输出来的。在距离萨迦寺不到十公里处,有一座山名叫“种无拉”,藏语意为“野牦牛哭泣的地方”。当年修建萨迦寺时从陈塘运木材的野牦牛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这座山上留下了眼泪。如今,在萨迦寺内的壁画上,就有这方面内容的真实反映。
行政区划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辖镇,辖拿当村、
藏嘎村、洼雪村、培当村、莎里村、
雪雄玛村6个行政村。也有
新闻报道称陈塘镇辖那当村、藏嘎村、洼雪村、
比塘村、
萨列村、雪修玛村6个行政村。名称写法的不同,可能是音译的关系。
地理环境
位于
西藏日喀则市
定结县西南部的
陈塘沟,东南与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隔河相望,北接定结县
日屋镇,西临
定日县,距
拉萨市738公里,距日喀则市384公里,距定结县县城150公里。边境线长12公里,有21个国界
界桩,5个山口通尼泊尔,与尼泊尔的基玛塘遥遥相望。
处于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珠峰东南侧的原始森林地带。陈塘镇驻地位于
半山坡上,周围是一层层黄色的梯田。镇子西边是
嘎玛沟,沟左边就是尼泊尔的一个村庄,南北是
陈塘沟。
陈塘镇海拔从2040米至5500米,山谷陡峭,河流湍急。受
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形成亚热带山地
季风气候,雨量充足。
无霜期年均在200天左右,雨量充足,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均气温13.76摄氏度,年极端
最低气温1摄氏度。这里原始森林遍布,
野生动植物繁多。
四季如春、夏无盛夏、冬无严冬、温和多雨。印度洋暖湿气流沿着陈塘河谷,躲过峻岭雪山,滋润着这里每一寸土地。
陈塘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
朋曲,朋曲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其它河流属朋曲支流。境内东部有拿
当曲,北部有脱隆曲,西部有从
珠穆朗玛峰左侧流淌过来的嘎玛
藏布(甘玛藏布、卡玛曲)。
境内还有小湖泊。
资源
全镇总面积为430.62平方公里。
陈塘镇属珠峰东南侧的原始森林地带,
森林覆盖率为98%,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公署
林木蓄积量接近1亿立方米,由于
高原气候因素,陈塘镇境内的植被
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形成一道亮丽的
风景线,野生动植物丰富,
地质构造复杂,是
青藏高原中一块灿烂的绿色宝石,一个动植物的天然王国,有很多的诱人之处。
植物药材资源有
国家保护植物长蕊、木兰、
水青树、
锡金海棠、西杏
延龄草;药材有麝香、虫草、天麻、
贝母、
三七、百合、
黄连、鸡肾草、雪莲花等,共有30多种珍贵药材。
有20万亩原始森林,有
桦树、
松柏、
青冈、
杜鹃等树种。
境内有国家一级
保护动物羚羊、鼠羚、喜玛拉雅
塔尔羊、
盘羊、长尾猴、班羚、
雪豹等;二级保护动物
熊猴、
小熊猫、
金猫、
林麝、喜玛拉雅麝等;三级保护动物
黑熊、
豹猫、赤鹿、
岩羊等。还有
水獭、
旱獭、
雪鸡、河
鱼类等。共有20多种国家
珍稀野生动物。
境内有白玉大理石等矿产资源。
该镇人口主要为善良纯朴的夏尔巴人,他们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文化遗产,服装、生活方式都极具民族特色,这对人类学的发展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很有观赏性。
不论从定结县
江嘎镇进入还是从定日县
嘎玛沟进入陈塘镇境内,地势走向都是从高到低,最高海拔5600米,最低海拔为2000米,这种地形使得沿途景致辞独具高原特色,有终年不化的集雪、冰柱和冰川,也有随气候变化而形成的
冰棒,有湍流不息的江河,也有气势磅礴的瀑布,有广阔的草场,也有陡峭的山壁。
朋曲下游是著名的日喀则喜马拉雅五美沟之一的
陈塘沟。
人口民族
由于夏尔巴人在中国境内人口不足5000人,二十世纪中期进行民族认定时,夏尔巴人被列为藏族的一个分支,而
身份证上民族一栏则显示为“其他”。
陈塘的夏尔巴有两个族群,一个叫“梯格巴”,是指来自尼泊尔的夏尔巴人;另一个族群叫“冲巴”,为西藏境内本土夏尔巴人。他们相互通婚,杂居在陈塘镇,至2017年1月,由于陈塘的生活条件更好,通婚者的后代全部都加入了
中国国籍。
陈塘镇的村民和尼泊尔的夏尔巴人村民相互来往密切,很多有亲戚关系,无论是语言还是生活方式都基本一致。
2009年,全镇有390户1963人。
2014年10月,全镇有490户2491人。
总人口2482人(2017)。
农村经济
经济以林业为主,有
原始林,面积3300公顷,主要树种有松、杉、落叶
灌木林等。
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鸡爪谷、
冬小麦、玉米、
荞麦、土豆等。
种植
苹果、核桃、
梨子、花椒等果木,种植黄瓜、南瓜、
辣椒、
四季豆、罗卜、土豆、
白菜等蔬菜。
陈塘镇虽然气候宜人,适合农作物生长,可是山势险峻,能开发成农田之地少之又少,所以,生产的粮食不能自给。
曾经,陈塘夏尔巴人为粮食和生存,背着木料、药材、竹篓等特产,从陈塘徒步至
日屋镇,把土特产换成粮食后返回,来回需走十多天险峻不平山路。
2015年4月,全镇有民宿3家。
2015年,全镇
农村经济总收入1302.08万元,人均收入4071.32元。
,2016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982万元,
人均纯收入4732元。
2017年4月,全镇有民宿11家。
社会发展
是西藏的未改乡(没进行过
民主改革)。过去,由于地理闭塞,交通不便,进出陈塘镇的所有物资,全靠人背畜驮。曾被称为“中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
至2009年, 通过长期发展,特别尤其是国家兴边
富民政策的实施,使陈塘各项
社会事业和人民的生产生活等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和发展。
医疗
过去,陈塘镇的夏尔巴人生老病死几乎听天由命。全镇的群众都参加了农村
合作医疗,一旦有病都会到
乡镇卫生院去找医生,不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自己也不用付多少医药费。
2006年。陈塘镇卫生院2006年正式成立,从以前的一间小诊所搬到二层楼房。
至2009年3月,医务人员已从过去的两名增加到4名,其中一名医生是正规卫生院校毕业的。业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卫生院设有内科、
儿科、妇科和
治疗室等门诊科室。
教育
2006年,陈塘镇中心小学进行了
改扩建,由三年制变成六年制。学校有新建的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有教师13名,学生296名。
2008年,全镇共有四名学生被
西藏自治区内大中专院校录取。
至2017年2月,陈塘镇的夏尔巴人中已共出了23个大学生。全镇儿童入学率已达100%。
2018年11月,陈塘镇小学书屋共有图书2100册、绘画用品350套、
文具用品350套(
中南民族大学资助)。
公路、交通
去陈塘沟主要是两条路:定结县
日屋镇到陈塘镇,定日县
曲当乡到陈塘镇。
曾是日喀则不通公路的乡镇,被称为“中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
1964年,
解放军筑路部队将简易公路修到到离日屋镇39公里的陈塘镇孔定玛村。
1975年,修到孔定的简易公路遇特大
泥石流冲垮,牺牲驻军和道班工人28人。
2001年,由国家投资重修的萨陈公路(萨尔—陈塘)正式动工。
2005年,萨陈公路再次通到孔定玛村。
2008年,陈塘镇的一座铁索吊桥是陈塘沟
朋曲两岸的人行通道,拉索为胳膊粗细的钢丝,桥面是木板,护栏是几道铁丝。
2010年,萨陈公路修到陈塘镇那当村。
2011年底,萨陈公路
修通到了距陈塘镇仅1.5公里的
藏嘎村,从藏嘎村到陈塘镇驻地还要步行近一个小时的水泥台阶。
2012年上半年,藏嘎村至陈塘镇政府驻地的1.5公里骡
马道上山道竣工。但陈塘镇境内还有很多地段实际无路,有的只是乱石、悬崖、深沟,马不能行,用牦牛运输,常被石缝卡住牦牛蹄子。
2017年1月,定结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到项目实地,与
参建单位人员一同查看陈塘镇藏秀公路岔口至陈塘镇
公路工程、陈塘镇藏嘎村至秀雄玛公路工程、陈塘镇藏嘎村至
比塘村至
沃雪村人行梯步工程。
陈塘山高坡陡,有的村子只能修建人行梯步,规划有几条。个别村子难免要人背畜驮。
至2017年2月,定结县的萨尔到陈塘镇的公路仍然是陈塘镇的
交通瓶颈,道路常因
自然灾害中断。
2017年4月1日,省道514线萨尔至陈塘段改扩建工程开工,计划
总投资7.18亿元,路线全长约95公里,终点为陈塘镇,陈塘“陆路孤岛”的称谓将成为历史。
2017年6月,陈塘镇5个工程发布招标公告,1、藏嘎村至查多自然村人行梯步,全长约2.5公里;2、比塘村那巴查果自然村桥梁工程,全长约0.3公里,新建人行吊桥1座;3、藏嘎村至桑坤久姆自然村人行梯步工程,全长约1.6公里;4、那塘村至
帕玛江村公路工程,全长约1.9公里;5、藏秀公路
岔口至九眼温泉步道工程,全长约3.8公里。
2017年12月,陈塘镇那塘村至嘎琼玛自然村公路工程发布招标公告,全长1526米。
2017年底,萨尔到陈塘公路的最后一段藏嘎村至陈塘镇道路基本建成,实现
毛路通车,汽车第一次进入陈塘镇政府驻地。
2018年,萨尔到陈塘公路的最后一段藏嘎村至陈塘镇水泥路面铺设完成。已让陈塘“陆路孤岛”的称谓成为历史。
中尼贸易通道
陈塘镇山脚下比塘村有一座“
中尼友谊桥”——
乌布其桥,简陋的
桥身由一米多宽的铁架和木板铺设而成,这里是中尼
边民互市贸易的通道,也是中尼两国的边境关口,通道仅容人畜通过,设有乌布其
边境检查站。
2017年初,中方开始在陈塘镇中尼贸易通道上修建水泥石头步梯,改善原羊肠
土道的步行条件。
2011年,陈塘中尼贸易通道
进出口总额715万元,出入境人员2953人次。
2015年,陈塘中尼贸易通道进出口总额1865万元,出入境人员7700人次。
电力、广播电视
2007年初,陈塘无电的历史彻底结束,家家户户都通了电。
2009年3月,陈塘镇390户夏尔巴人家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有了电视,有的还购置了影碟机。
2018年1月,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为陈塘镇那当村、
雪雄玛村、沃雪村配发267套
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这3个行政村实现了发电设备“户户通”,解决了靠陈塘镇
小型水电站发电,枯水期长时间停电的问题。
村镇建设
从2004年开始,陈塘镇实施国家
兴边富民行动,国家投资556万元,对300多户民房进行改造,建起了一排排具有夏尔巴风格的新房,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居。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2013年,整乡推进项目陈塘镇驻地
防洪堤建设完工,投资75万元。
2014年,陈塘边贸市场正在施工中,
项目计划投资360万元。
2017年3月,陈塘镇陈塘口岸
防洪工程发布招标公告,内容含治理河段1.5公里,建设防洪堤2.9公里等。
2017年9月,陈塘镇孔定玛段防洪工程发布招标公告,内容含治理河道1.6公里,新建堤防1.8公里等。
2017年,陈塘镇列入自治区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建设名录。
2018年4月,正在实施陈塘镇夏尔巴第一村(孔定玛自然村)开发
建设项目,该项目将边贸交易、休闲、民俗观光融为一体,总投资15000万元。
治安
2007年夏,陈塘
边防派出所挂牌成立,镇上的
社会治安也明显好转。派出所成立至2009年3月,进行22场次
法制宣传教育,听宣讲的近4万人次。通过宣传教育,群众
法制观念有所提高,打架斗殴和聚众赌博现象明显减少。用陈塘夏尔巴人自己的话说,只要有一人被叫进了派出所,不仅一家人抬不起头,整个村子的人都会觉得不光彩。
生态环境保护
1989年,陈塘被划入珠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地理、环境、气候、生物、民族、历史等方面是世界范围内不可多得的
科研基地。
2015年8月,陈塘镇团委组织青年团员开展“美化陈塘·清洁镇村”活动,对镇村道路及镇村周边的环境进行清洁,共有40多人参加活动。
爱心活动
2015年7月,陈塘镇组织干部职工进行爱心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并与他们交谈。
2015年9月,陈塘镇组织青年团员将爱心人士捐赠的童鞋徒步背运到镇中心小学(尚未通车),并及时把300余双童鞋发放到学生手中。
2016年12月,
长江证券西藏分公司为定结县陈塘镇小学
学前班孩子捐献衣服、文具等物品。
地方特产
鸡爪谷酒是陈塘镇特产,无论是酿制方法还是饮用方式,都有独特。
民族风俗
中国境内的
夏尔巴住在
陈塘沟和
樟木沟。这里是
边境地区,也是单一的
夏尔巴人的聚居地。全镇有
夏尔巴人、
藏族。
夏尔巴人(藏语意为“东方来人”,又可以解释为“留下的人”),传说其祖先起源于宋朝时期的
党项王朝,后来蒙古消灭
西夏并统治西藏,党项人的后代部分逃亡到陈塘。夏尔巴人按来自不同的地方分为六类,即川巴(加迦嘎玛)、多吉玉提、珠巴玛泥普巴、提嘎巴、藏族。他们有着太阳般的热情与活力,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
生产劳动之外,还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以及那数不完的欢乐。
有藏族和汉族兼而有之的习俗,使用
藏文、藏语。夏尔巴人虽然是藏族的一支,但却形成了与藏族截然不同的
民俗文化。在陈塘夏尔巴人的传统婚姻上,加迦嘎玛类族和多吉玉提类族两族通婚,从情况来看,与国内各地迁出迁入人通婚。
祖传下来的
一夫一妻制,在家庭实行
父权家长制,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只要男方看中女方,即便方父母或本人不同意,也采取抢婚的方式,由男方约几外有力气的人趁女子劳动或外出途中,先抢回藏起来,再向女方父母送酒、送礼,请人说和,如果女子坚决不同意,偷跑或藏起来,只得作罢。结婚要进行三个步骤:第一步由男方父母请本氏亲友向女方家送三克斗粮食的酒求婚,称为求婚酒。若不同意,可送两三次酒。第二步女方父母同意后,男方杀羊宰鸡备
酒肉,请本氏族的人来吃女喝,正式定婚;然后送酒到女家,称为接回酒。接回女子来家居住,与男子交朋友,但不一定同居,看俩人是否合适。第三步娶回媳妇正式完婚。结婚时男方备酒肉招待本氏族及女方氏族的亲友,送好衣服给女子穿戴。夏尔巴人最隆重的节日是过年,共有三次。第一次在-10月底,阳历12月初,是农历年。第二次是-11月底,阳历1月初,欢度岁末,活动内容
丰富多彩。第三次是藏历年。
丧葬习俗有两种,在处理死者遗体时,佛教、笨教、卡卓玛
三教会合才能处理遗体,
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对死在外面者,不准进房,放在外面火葬,由佛教-念善经,笨教鲁班杀牲念经,卡卓玛唱经,然后将死者火葬;一是对死在家里者,放在屋里,佛教、笨教、卡卓玛三教一同念经、唱经,然后将死者火葬。对死者悼念四十
九天(不包括卡卓玛)。
生活习俗:一天吃两顿饭,早上十一点钟煮
鸡爪谷面,炒菜,手抓吃,下午六点钟后,大米、炒菜,手抓吃。平时爱喝
青稞酒、五
米酒、
鸡爪谷酒、藏白酒、
荞麦酒等。
陈塘的夏尔巴人服饰很有特点。妇女头顶的帽子上以鲜花和
孔雀羽毛点缀,脖子上挂着由两百多个银环连成的项链,胸前挂着六个银制的小串子,腰部系着
银带,手腕戴着
大白海螺。
走起路来叮铃作响,闪闪发光,美丽动人。 男性帽子上也以鲜花和孔雀羽毛点缀,不过每个人腰间大都插一把名叫“古尔奔”的
弯月形砍刀,透出一种原始古朴,也说明陈塘植物茂盛,走路时要经常麻烦砍刀了。
陈塘夏尔巴人的服饰很具特色,帽子由红色
呢绒和彩色布条制成,帽顶插有
杜鹃花和孔雀羽毛,
帽沿饰以九枚银币并向上突起。帽顶象征清澈的湖泊,帽沿象征巍峨的高山,寓意为群山环抱着美丽的湖泊,帽顶上的杜鹃花和孔雀羽毛,是陈塘夏尔巴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脖子上挂着由两百多个银环连成的项链,胸前挂着六个银制的小串子,腰部系着银做的银带,象征着富有。服装比
藏装短一些,其它服装基本与藏装相似。陈塘夏尔巴人的服装总体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着她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情感。
陈塘夏尔巴人信仰的宗教分为三种:一种是佛教,一种是苯教,另一种是卡卓玛(夏尔巴人的口音)。每年六月、十一月份举办两次
宗教活动。
历史文化
2011年,定结县“
陈塘夏尔巴歌舞”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1月21日,定结县陈塘镇被公布为第七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旅游
在著名的日喀则喜马拉雅五美沟之一的
陈塘沟位于
朋曲下游。西部则是
嘎玛沟的底部所在。是
夏尔巴人文化宝库。有半小时
央视纪录片《幻彩定结》(从嘎玛沟到陈塘沟)。
陈塘通过利用定结县一年一度的夏尔巴艺术节和日喀则的珠峰文化节,不断扩大
对外宣传,并且每年投入30万元发展和保护夏尔巴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村
定结县打算在陈塘镇建立夏尔巴
民俗文化村,完善相关
旅游设施,吸引更多游客。
九眼温泉
九眼温泉也叫陈塘雪雄玛温泉,位于陈塘镇雪雄玛村夏营地附近,海拔3073,距陈塘镇5.8公里,水温45度左右,具有医疗价值,可以治疗
风湿、
关节炎、
胃病、
骨折等多种疾病。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22日,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入选第九批全国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