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殿是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的殿堂,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故而每个道观都必须供奉。三清殿内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故名“三清殿”。
长春观三清殿
安阳长春观始建于唐,为道教道
文化旅游圣地。巍巍道观,屹立千载,穿越了历史的时空,长春观优秀的道
文化传承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供人长久地敬仰和游览。安阳长春观由东至西为山门、道观戏楼、小广场、玉泉
圣水、
灵官殿、
财神殿、
观音殿、邱祖洞、玉皇殿以及两侧的三霄殿、三清殿等建筑群。观内
松柏成林,花卉成园,敬拜各路仙家后,此处则为歇脚纳凉的绝佳去处。
安阳长春观三清殿内供奉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是“三清”中地位最高的神,是道的化身,为道教开天辟地之神,居住在
玉清境,也称元始天王。尊称为道宝。
灵宝天尊:居住在
上清境,是道的化身,又号太上道君、上清大帝。居住在上清境。尊称为经宝。
道德天尊:居住在太清境,又叫太上老君、太清大帝。居住在太清镜。尊称为师宝。本劫运之时,化身为老子,人间尊为道祖。
玄妙观三清殿
苏州
玄妙观始建于
西晋,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观内建于
南宋的三清殿是江南最大的木构古建筑。殿内供奉的高达17米的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塑像,堪称宋代雕塑的上佳之作。玄妙观中现存有唐
吴道子画老君像、
玄宗赞、
颜真卿书法等碑刻,
弥足珍贵。
三清殿为玄妙观正殿,南宋
淳熙六年(1179)重建。重檐
歇山造,面阔9间,广45.64米,进深6间,深25.25米,通高约27米,面阔与进深之比为9:5。殿柱排列,纵横成行,内外一致,共有7列,每列10柱, 无“减柱”或“移柱”,俗称“满堂柱”。四周
檐柱为八角石柱,共30根;殿内诸柱除
内槽中央三间4根后
金柱为抹角石柱外,均为圆木柱,共 36根。柱础均为连磉有唇覆盆式,檐柱础上再施仿木质八角形
石柱脚,殿内木柱则于础上加石鼓。下檐斗拱为四铺单昂,昂的下缘向上微微反曲。
柱头铺作昂嘴实为内檐
华拱的延长,其上承
月梁。梁头伸出作耍头,斫作宋式梢头。
补间铺作皆用真昂,后尾挑起,以承托
下平西方槫下的
令拱,即《
营造法式》上的“飞昂”制度。上檐柱头与补间铺作均为重昂,结构完全一致,但仅为华拱前端做出假昂,其后并无昂挑起的
杠杆作用。至于内槽斗拱,则于重抄之上,前后两面用“
上昂”成为“六铺作重抄上昂斗拱”结构,为国内孤例。在
栌斗两侧,结构完全对称,较《营造法式》所载上昂做法更为简化。又内槽内
转角铺作,在后金柱上都用插拱,即以丁头拱插于柱内,无栌斗,亦此殿斗拱重要特征,为国内现存最古实例。内槽斗拱之上,更施
平棋,殿的梁架结构,
外槽梁架先施顺木伏 串,次于柱头铺作上架月梁,复用
襻间作。月梁上又施栌斗, 置十字交叉令拱,承上层月梁与槫下
柱头枋。结构与《营造法式》亦能符合。内额除中央四缝外,都于其下另加上枋,二者之间用襻间铺作。殿的内槽中央5间后金柱间,筑砖壁达内额下皮,壁前有砖砌
须弥座, 面阔3间,高1.75米,式样略如《营造法式》而繁密过之。 上奉三清像,
趺坐于方座上,像高约6米,高于地面约10.5米,神态凝重, 衣褶生动,是古代
道教造像中的上品。殿内壁间嵌有碑石多方, 以南宋
宝庆元年(1225)所刻“
太上老君像”最为珍贵,像为唐代
吴道子所绘,形貌苍褶流畅,上方有
颜真卿所书唐玄宗
李隆基的“赞”四言十六句,刻工为张允迪。三清殿台基面阔49.6米,进深29.5米,现高出周围地面约1 米。前施月台,面阔27.2米,进深16.3米,中央立
铁鼎。正面与左、右各
踏跺,周以青石勾栏。台基仅南面东、西梢间及尽间有石栏,与月台石栏贯通,华版雕刻极细,内容有人物、
走兽、
飞禽、水族、山水、云树、亭阁等,颇为古朴生动,为宋或宋以前作品。三清殿是江苏最古的
木结构建筑,也是国内现存体量最大的宋代大殿。
元妙观三清殿
三清殿,坐落于
荔城区梅园路东段北侧,是
福建省现存最大的古代
道教建筑,被专家誉为江南古建奇葩,现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殿宋代称
天庆观,元明易名为玄妙观,清避康熙皇帝玄烨讳而改为元妙观。宋邑人李俊甫在《
莆阳比事》中称“天庆观三殿宏丽,甲于八郡”,寥寥笔墨点画出了当时该建筑群中以三清殿为主的三殿在宋代我省建筑中的鹤立地位。整座道观原
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对称严谨,主次分明。原总占地面积24亩,纵
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三清殿、玉皇殿(又名通明殿)、九御殿、四官殿、
文昌殿,与三清殿横向并列的东有
五帝庙、东岳殿,西有五显庙、西岳殿、文昌祠;同玉皇殿横向并列的东有林忠烈祠,西为关帝庙和福神殿。今尚存山门、三清殿、东岳殿、西岳殿、文昌祠、五帝庙,五显庙及关帝庙大门等。
历史 从三清殿
脊檩的墨书上可知,三清殿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宋
大中祥符八年(1015)重修。《莆阳比事》载:“元佑间雷击殿,
鸱吻堕,内得黑木板,文曰:‘后八十年狄觉奴来守此邦重易殿屋。’主者以闻,郡守狄明
远视之叹曰:‘吾小字也,以年计之,吾犹未生,何其验耶?’遂捐俸新之。”有史可查的还有明永乐五年(1408)重修三清殿;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道士方汝调、
李志升重修玉皇殿;倭寇陷城后的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
兴化府知府易道谈重建山门;
明万历九年(1581)玉皇殿坏,次年乡贤
林兆恩命人劝募重建,并重修了三清殿、东岳殿、文昌殿和福神殿;以后道士单茂乔又募建
文昌宫、五显庙。明崇祯十三年(1640)又一次修了三清殿,清嘉庆二年(1797)翁廷璋重修东岳殿(包括中殿、拜亭、
两庑和山门);清
咸丰年间(1851~1861)又一次重修福神殿;清
光绪年间(1875—1908)兴化府
同知杨万清又一次大修了三清殿;
民国后除了重建九御殿外,元妙观其他建筑先后遭受破坏;1956年10月,
文化部拨款重修三清殿;国家文物局再次拨款大修三清殿及其
附属建筑物。
明
弘治《兴化府志·外纪》载:天庆观于宋天禧元年(1017),朝廷赐给金宝牌、芝草山及《封禅记》《祀汾阴记》《仪范》等书,这是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敕名天庆观之后的第八年的事,这些当然是
宋真宗伪造天书下降、
泰山封禅、西祀汾阴等妄道之举的产物,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
莆田天庆观在全国道观中的重要地位。解放前观内还保存有
龙泉窑青瓷大花瓶,肩部釉下有天庆观三字。 建筑 现存三清殿是
宋代建筑,其中
当心间为宋代遗物建筑,它的结构营造手法与大中祥符年间重修后80年才
成书的李诚的《
营造法式》中所记载的“
八架椽前后
乳袱传四柱”基本相合。但因殿创建于唐初,大中祥符年间重修时间早于《营造法式》的成书,所以殿的遗风和遗存,体现了其丰富的古建文化的历史积淀,其中值得重视的有:
柱间只施
阑额,不用普柏枋,唯唐构如此。斗棋用材硕大,
斗底作
皿板形,斗欹有颐。柱头
华拱两跳用单材挑出,七铺作呈双杪双下昂(上加一个昂状耍头)的重棋
偷心造。柱头
大斗施重拱汉代有,北魏偶尔见到,延至隋唐几无一例,而三清殿有此作法,偷心造正是唐代典型特征。
补间铺作只一朵,且栌斗口上的华拱向外出跳虽同
柱头铺作,但里转出五杪偷心,第五跳跳头施瓜子拱、慢棋承
下平椽,与柱头铺作不同,这些不无宋前特点。前后
檐柱头的第四跳跳头施令棋由替木承撩
檐椽,撩檐椽其下必施替木同斗棋交接,这是唐代手法;撩檐椽,檐柱椽,中平椽开间之间的搭接部下面都用翼棋头一块,其做法及功能与山西
五台山唐代建筑佛光寺大殿的下平椽垫木如出一辙。三清殿中的泥道拱材长比
令拱长,正是唐代特征;而棋端做4瓣
卷杀,与宋代中原承唐余绪一样,当时是南方仍见卷杀无瓣做法,棋端内颇是地方特色。宋代檐柱头上棋立面高与檐柱高的比一般是1:3,而三清殿如
唐风,则约为1:2。殿中梭形石柱柱径与柱高的比有l:5、1:5.7的,还有低矮肥瓣的覆莲式柱础,都是唐代原物。三清殿屋架举高约为二点八分举一,近于唐代。三清殿只用十字令棋加翼形棋托脊棋,是孤例,斗欹与
斗耳高的比,不合宋代的《
营造法式》,斗的形制尺寸颇类本市的
释迦文佛塔的斗,抑或是地方性的
前代手法。
三清殿的以上这些建筑特点,体现了其承上启下的
建筑风格,有等级高的唐、五代建筑
文化积淀,又开了宋代建筑的先河。李诚的《营造法式》正是在当时全国诸多如三清殿一样的建筑营造手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建筑营造法式的成果。
三清殿的总体
建筑类型为厅堂型构架混用殿阁型做法的建筑,这无疑使它的结构更加丰富,并且同时具备了抗震抗侧的优点。
三清殿梁架纵横、
柱网罗列,显示出变化中统一和谐的美;斗拱
出跳,
下昂调节,又显示等差有度的
节奏感;同时深度出跳的舒展下昂和一朵朵绽放朝上的各式斗,互为呼应,俯仰有致,其形象
艺术美使人既感到亲切又觉得幽秘。整座建筑沉浸在“大音稀声”的艺术氛围中。置身其中,又仿佛置身于
立体图案的建筑
文化空间。且那双面对称刻莲芯、云纹的云形
驼峰,绘道教“八宝”图案的椽檩和
斗栱构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昔日三清殿中5米多高的元始天尊手拈宝珠、灵宝天尊持
太极图,太上老君持扇等雕塑神像已不复存在,三清殿后檐下5间的墙面和两廊各7间的墙面上的珍贵壁画也随历史消逝。幸运的是三清殿碑园中还保存有神霄玉清万寿宫碑、皇帝御札碑、祥应庙记碑等碑刻文物,
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神霄玉清
万寿宫碑是见于金石著录的海内现存的稀有碑刻。宋宣和元年(1119)八月,此碑碑文颁布天下后,有的地方还未来得及勒石立碑,金兵就巳南下,第二年诏罢道学,有的虽已勒石立碑,却毁于战火。莆田是宰相
蔡京家乡的
兴化军首邑,当时神霄玉清万寿宫碑第一块立于
汴京时,蔡京令同时摹刻一块,由海道运回家乡。又因莆田地处偏僻的东南海隅,金兵铁蹄未至,故该碑也就得以保存。此碑通高336厘米,宽125厘米,圆形
碑首。
碑额有正书“御笔手诏”四大字,是蔡京第三子蔡绦奉旨题写的。碑额两边外侧满镌双龙,内侧是“回”字形
地纹镌“S”形缠草花纹,碑正面两侧及下侧满镌“回”字形地纹与16条
蟠龙。下侧边缘与底座接界插榫处刻有“取日”二字,不知为何意?碑文共16行,行40字,正文完整无损,共374字,是宋徽宗
赵佶手迹“
瘦金体”书法,姿媚中不失波磔神韵。碑的题额、督工、校验、刻工等官员的职衔姓名都分栏刻在
镶边花纹之间。当过
兴化府通判的萧重曾拓有神霄玉清万寿宫碑,垂爱“拓片”之余赋诗赞曰:“宣和天子真天才,纵横笔阵风云开……睇观别是一家书。”
万年宫三清殿
三清殿,建于唐代,位于
大王峰下,原属万年宫古建筑群体中之组成部分。
民国时将其改为他用,称“中山堂”。景区开发后重修并恢复旧观。为研究武夷山
道教文化兴衰史提供资料。三清殿位于
武夷宫南100米,原为武夷宫的一个
附属建筑。1937年7月,国民党政府在此重新规划建立所谓“赣粤闽湘鄂剿匪军东路军讨逆阵亡将士公墓”。解放后,已将这些塔、碑、公墓等建筑平毁,而中山堂(
纪念堂)及围墙、纪念亭等保留迄今。1983年重修,重现当年建筑风采。中山堂内还设有武夷山
画院和“名家赞名山”陈列室。1985年还在三清殿前新建一座题额为“渐入佳境”的
白色花岗岩的牌坊,结构精巧典雅,上凿有
福建省著名书画家
潘主兰先生撰并书的对联“如此名山宜第几,相当
曲水本无多。” 三清殿是中国
道教宫观戚继光于
隆庆元年(1567年)冬应召北上时,曾在殿中墙上
题诗一首:“一剑横空
星斗寒,甫随平虏
复征蛮。他年觅取封候印,愿向君王换此山。”
三清殿前有一组石碑,其中最高的是刘公
神道碑。它连基座高3.7米,宽1.45米,原立于
五夫镇刘子羽墓道上,1981年5月移至于三清殿中珍藏。1985年10月被列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刘公神道碑详记宋代大儒刘子羽的家世及生平事迹。刘子羽系崇安五夫人,官至右
朝议大夫,在江苏
镇江知府任上时,因触怒
投降派秦桧,被罢职家居。他是
朱熹之父
朱松的挚友。朱松死时,朱熹年仅14岁,遵父遗嘱,奉母举家投奔刘子羽。刘子羽侍为子侄,精心教诲,终于使朱熹成为一代大儒。为报答刘子羽抚育之恩,朱熹含泪撰文并书写了这篇情真意切,共有3725字的碑文。碑额上的
篆字:“宋故右朝议大夫充微猷阁待制赠
少傅刘公神道碑”,系
南宋吏部尚书张式所书。神道碑左边这块
诗碑,是明朝
万历年间进士
龚一清的140字《
游武夷记》七言古诗。右边的石碑是清朝正年间
崇安县九曲》诗碑: 九曲清流绕武夷,
棹歌首唱自朱熹。 幽兰生谷香生径,
方竹满山绿满溪。 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 凌波轻筏觞飞羽,不
会题诗也会题。 1985年10月有关部门还在三清殿中心堂设立“中美武夷山兰亭学院”(后改为武夷山国际兰亭学院),招收了来自世界各地数百名学员。他们中有大学教授、建筑学家、电影导演、记者、心理学家等,在武夷山边观光游览边学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受外籍学员的欢迎。
斗姥阁三清殿
巍宝山三清殿
道教庙宇。在
云南省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
巍宝山斗姥阁之后。建于清代
乾隆年间(1736—1795),后曾多次修复。原主要建筑有前后两殿及两
配房,前殿内供救苦天尊塑像,后殿为正殿,殿内供奉三清塑像。“文革”期间该殿被毁,现仅存原殿墙壁。
大明宫三清殿
三清殿位于太液池的北边,是大明宫内等级最高的道教建筑。宫殿修筑在十四米的高台上台基面积达4000平方米,非常醒目。台上原来是楼阁式的建筑。唐代崇尚道教,供奉老子,三清殿是宫廷内供奉祭祀道教的建筑。
唐朝的统治者崇尚道教,认
老子为祖先,道教与李唐王朝有着特殊的深厚渊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初
门阀士族的传统势力还很强大,若非系出名门,就很难得到社会的尊重。
唐朝皇帝为提高自己的门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
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而三清殿则成为大明宫中最重要的道教建筑。
太清宫三清殿
三清殿正殿供奉的是三清真神。请大家观瞻:居中是玉清,为元始天尊,手持圆珠,象征洪元;东为上清,是灵宝天尊,怀抱如意,象征混元;西为太清,为道德天尊,手持宝扇,象征太初。《道藏·道教宗源》中把道教的最高境界称为“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各为一级洞天,各有天尊住持。“三清”也可以理解为道家修练内功的3个阶段。道家把宇宙生成以前称为“混沌之道”;把宇宙的生成划分为3个阶段,即洪元、混元、太初。“洪元”指的是阴阳未判、混沌无形的阶段。之后,清阳之气上升而成为天,重浊之质下降而成为地,宇宙才定型,这个阶段称为“混元”。地球有了生命开始的阶段,称“太初”。道家修炼内功也从3个不同阶段和层次比喻修身炼功的高度。这尊神像是“
王灵官”,是道教供奉的护法之神。西两个偏殿:东殿供奉“
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姓王名贻,字玄甫,道号东华子,得道成仙后,赐号“东华帝君”,传说为天上阳神的总管。西殿供奉西王母,又称“
王母娘娘”,是古代神话中的
女神,为掌管女仙
名籍的神仙。《道藏·珠宫玉历》中说:“西王母者,太阴之元气也。”姓自然,字君思,为盘古真人与
太元圣母所生,传说为天上
阴神的总管。 这里是三清殿,是道教供奉主神“三清”的殿堂,为太清宫三大殿中的主殿。三清殿是座长方形庭院,由一个正殿和两个偏殿组成。正殿为
砖石结构的硬山式建筑。正殿门的两侧各有一株
桂花,东侧是
金桂,西侧是
银桂(
四季桂)。多种名贵花木把这座古老的殿堂装扮得分外清雅。大门内西侧是株古老的
柏树,树龄有700余年。
永乐宫三清殿
当代艺术家
高贺琪工笔画作《永乐三清》,所描绘为
山西省
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其作品堪为传神。
永乐宫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286个。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
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
主神朝拜三清。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面上的武将骁勇骠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子变化而三清的起源线条流畅精美。这人物繁杂的场面,神彩又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
道教礼仪中,因此被称为“
朝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