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大学城园区位于
上海浦东临港新片区,是上海高校布局
结构调整“3+
2+X”计划的组成部分,园区于2004年开工建设,共有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建桥学院五所高校,以及
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
低碳学院、
同济大学海洋学院三所院系, “两海两电一桥”的高校新格局正式形成。
园区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于2004年11月
开工奠基,规划面积2000亩,于2007年9月完成部分校舍的建设,新生进入新校(约5000人规模),2008年10月举办落成典礼。位于
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海港大道1550号。
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于2006年1月开工奠基,规划总面积1600亩,总
规划建筑面积58.65万平方米,于2008年10月落成。位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
沪城环路999号。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于2009年1月开工奠基,规划面积924亩,2011年9月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正式启用。位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水华路300号。
上海建桥学院临港校区迁建协议于2013年03月01日签订,规划面积800亩,
总建筑面积近43万平方米。2015年9月启用,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位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沪城环路1111号。
同济大学海洋科技中心暨海洋地质实验室于2012年12月奠基,该中心是以海底过程与观测为主,集研发、实验、研究、应用、示范功能为一体的实验基地。该项目
基地面积53090 平方米。位于浦东新区
南汇新城海洋七路303号。
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迁建协于2013年签署,新校区占地面积约960亩,规划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近期建设计划于2014 年 7 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 2016 年7 月竣工。位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沪城环路1851号。
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是中央美术学院筹建的
中外合作办学二级分院,学院于2016年6月被列入中法第三次人文交流机制项目。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
设计管理学院上海校区未来将拥有3.5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面积,其中
教育空间的建筑面积超过2.5平方米,将容纳1200名学生在这里学习,位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环湖南二路1099号。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是
上海交通大学、英国
爱丁堡大学于2017年5月18日共同建立,学院占地29000多平米,经改造,学院已拥有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主楼和实验楼各一栋,总建筑面积达20000多平米,位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银莲路3号。
入驻高校情况
上海海事大学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
上海,1909年晚清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更名为
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
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
上海海事大学。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
结构调整规划,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主体搬迁临港。2009年学校举行百年校庆系列活动。
学校设有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2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17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45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业。拥有9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部市级
重点学科,17个上海市
本科教育高地。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万吨级集装箱教学
实习船“育锋”轮,新造世界最大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
在2004年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英语专业
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年度科技总经费达到2.8亿元,获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实行校院二级
管理体制,现设有
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设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理学院(设
徐悲鸿艺术学院)、科学研究院等二级办学部门。在20000余名全日制学生中,有本科生172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2900余人。在10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4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45%。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
专门人才,已向全国港航
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大量毕业生,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学校与境外50余所姐妹院校建立了
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
教师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学生交换等。与
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
挪威船级社等国际知名航运组织/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自2010年起开设“
国际班”,邀请美国、韩国、
波兰、
俄罗斯、德国等国家航海院校的学生来校学习“
航海技术”、“航运管理”等专业。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
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项目,并开始在
非洲招生,这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第一个颁发中国高校本科文凭的海外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接受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是建于1912年的
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成为国内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
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原为
农业部部属高校,2000年起由农业部划转地方,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2010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共建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
国家农业部联合发文共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校训:
勤朴忠实。
根据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学校于2008年整体搬迁至临港办学,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58.6万平方米。此外,在上海市
浦东新区、
浙江省象山县建有两个科研教学基地和洋山港
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实验室和
专业实验室设施齐备。拥有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产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
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教育部
水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重点实验室、大洋
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淡水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水产品贮藏保鲜
风险评估等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拥有
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
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
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
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淡水
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冷库及
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远洋渔业培训中心等农业部重点基地平台;学校拥有4个上海市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上海高校
水产养殖E-研究院等;建有国际海洋研究中心、中美(SHOU-
NOAA)
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
淡水鱼加工利用研究室等一批国家合作平台。
学校建有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下设数字
海洋研究所、
海洋药物系统及
神经科学研究所、海洋药物与健康食品研究所、
海洋政策与法律研究所,
海洋渔业遥感
GIS技术实验室、海洋生态系统与
环境实验室、中美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海洋经济研究中心、
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农业研究院、公共管理研究所、中国
鱼文化研究所、外国语言研究所及博物馆,拥有国内外闻名的鱼类研究室、标本室,同时学校在全国各地有5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拥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并建有服务我国水产行业的
中国水产网。学校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约120万册,电子图书约70万册,数据库30余个,图书突出学校的海洋、水产、食品特色。由学校承办的《
水产学报》、主办的《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
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水产学报》获第一、二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学校是上海市水产学会、
上海市食品学会、
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和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挂靠单位。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
协调发展的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上海电机制造学校,1985年在全国首批试点举办五年
制技术
专科教育,2002年被列为国家
重点建设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10月,学校被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
硕士研究生教育。
学校明确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立足上海,辐射“
长三角”,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过
产学研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努力打造符合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上海
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技术
应用型本科内涵实质和
行业大学属性特征的特色型高等院校,致力于培养具有
理想信念、
公民素质和
健全人格,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突出、能适应工作变化并具有
创新素质,在工作现场从事
技术应用、
技术服务和
技术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国际化
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4个,其中上海市教委
重点建设学科2个(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校级重点建设学科8个。学校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
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
晨光计划等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并跻身国家“863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等多类高等级科研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教育
科学研究成果奖、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工博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
学校设有本科专业25个,建有国家级
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上海市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项,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高校示范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1个、上海市属
本科高校校外实习基地
重点建设项目1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
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9门、重点课程35门、全英语课程4门,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5项,上海市级教学团队6个。学校
积极探索并实践应用型技术本科教育的
特殊规律,创新教育
教学模式,凸显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等大学生科创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毕业生
就业率连续19年保持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社会声誉。
学校下设电气学院、机械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商学院、
外国语学院、汽车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理教学部、
体育教学中心等二级
教学机构。学校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打造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拥有
东方学者、上海市高等学校
教学名师、上海市
模范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及上海市育才奖教师等一批具有良好专业能力和
职业素养的优秀教师。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000余名,成人教育本专科生3000余名。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85年更名为
上海电力学院。学校现有
杨浦、
浦东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一万两千余人,教职工一千余人。学校的校训是“爱国、勤学、务实、奋进”,学校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树立“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建设,
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理、管、经、文等学科,
主干学科能源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0年
属地化管理。学校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大学的发展演变,1985年起开始
本科层次办学,2006年正式开始
硕士层次办学,2018年成为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学校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
技术教育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部共13个二级院部和32个本科专业。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qiao University)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
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多科性全日制
民办大学。
学校创办于2000年4月,由上海
建桥集团出资举办,地处
上海浦东康桥。2001年4月,学校获批为
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并正式列入国家
计划内招生,主要从事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学校成为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的全日制
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9月,首批本科学生入学;2010年7月,学校被增列为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在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支持下,学校新校区正在建设中,预计2015年秋整体搬迁至浦东临港。
学校是上海市首批
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单位、首批“上海市
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培养
高技能人才试点单位,是“上海市
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和“浦东新区
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学校已拥有国家级示范性
实训基地、国家级
特色专业各1个,拥有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重点课程32门、特色专业3个,市级教学团队一个。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临港基地位于上海临港海洋科技园内,是集研发、实验、研究、应用、示范功能为一体的实验基地。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临港基地已经建成包括“
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
大科学工程一系列功能实验室和
常规分析实验室在内的实验室15个,长期固定在临港基地工作和生活的人员有80余人。依托于临港基地的平台建设,“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
大科学工程已于2016年成功落户同济大学。按照发展规划,特别是随着“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大科学工程建设的启动,临港基地将继续建设包括“海底观测大数据中心”、“海洋机电实验室”等在内的一系列实验室,新增
相关研究工作人员,2018年,在临港基地的常驻工作人员达到近200人。
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是中央美术学院筹建的中外合作办学二级分院,是中法两国在
艺术与教育领域合作的典范。该学院将通过艺术、设计、商业的
跨领域合作,在艺术管理、博物馆与
文化机构管理、设计管理及
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领域探索和建立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为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和稳定的智力支持。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于2016年6月被列入中法第三次高端人文交流机制项目。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上海校区未来将拥有3.5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面积,其中教育空间的建筑面积超过2.5平方米,将容纳1200名学生在这里学习。一期校区,位于临港主城区二环带,临近
滴水湖,
自然环境极为优美。教学主体建筑由五栋关联的建筑群组成,面积近1.5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教学、美术馆展览、
艺术图书馆为一体的综合建筑。学院开设美术学、
艺术史论、艺术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每年招生规模为300人,办学总规模为1200人。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是由
上海交通大学、英国
爱丁堡大学于2017年5月18日共同建立。低碳学院位于上海临港地区,将依托上海交大和爱丁堡大学的学科优势,关注
碳金融、碳管理和
循环经济等领域,培养
低碳产业领域的
创新人才。聚焦实现低碳领域“产学研”一体化协调发展。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将成立3个研究中心:碳资源化利用研究中心、互联网+智慧能源研究中心、
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中心,还将建立两个研究所:碳金融与管理研究所、废弃物资源化研究所。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