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
浙江省舟山市辖县
嵊(shèng)泗县,又称嵊泗列岛浙江省舟山市辖县,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海岛县。由404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16个,总面积8824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8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73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嵊泗县辖3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菜园镇。截至2023年末,嵊泗县常住人口为6.5万人,城镇化率为67.55%。
历史沿革
《史记》《水经注》记载,上古时期,嵊泗地为南蛮、东夷其中岛夷之地。
春秋战国时,为越国东境句章县海中洲(亦称甬东或甬句东),今嵊泗县为当时海中洲的一部分。
战国后期,楚灭越置江东郡,为楚国江东郡句章县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嵊泗地属会稽郡鄮县
楚汉之际,属西楚霸王项羽封地之东楚会稽郡鄮县。
西汉高祖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后,属楚王韩信封地之会稽郡鄮县。
削平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后,嵊泗地域,先为荆王刘贾荆国之地,后为吴王刘濞吴国之地,均属会稽郡鄮县
景帝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受诛,遂属江都王刘非封地之会稽郡鄮县。
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刺史部,嵊泗地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鄮县。
新莽时,据《汉书·地理志》,鄮县改称海治县,嵊泗属海治县。
东汉时,复称鄮县,仍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鄮县。
三国时,属吴国扬州会稽郡鄮县。
晋因袭东汉州制。
西晋初至东晋太宁二年(265~324年),嵊泗属扬州会稽郡鄮县。
东晋隆安三年至元兴元年(399~402年),孙恩率领20余万起义军,曾一度占据鄮县诸岛。
南朝时,属扬州(或东扬州)会稽郡鄮县。
时,属扬州会稽郡鄮县。
时,与宋同。
时,属东扬州会稽郡余姚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罢会稽郡,鄞、鄮、余姚、句章四县合一为句章县,史称“大句章”,县治小溪(今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
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县为鄞州和姚州,原鄞、鄮、句章县地为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嵊泗地属鄞州。
唐武德八年(625年),罢鄞州,复鄮县,隶越州,属越州鄮县。
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嵊泗地属江南道越州鄮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增至十五道,遂属江南东道。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析鄮县为鄮、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市)四县,并置明州,嵊泗地属明州翁山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明州为余姚郡,辖县不变。
乾元元年(758年),置浙江东道节度使,余姚郡复称明州,遂属浙江东道明州。
大历六年(771年),因“袁晁之乱”废翁山县,属鄮县。
五代开平三年(909年),改鄮县为鄞县,复析翁山县,嵊泗地属吴越国明州翁山县。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翁山县复废,嵊泗地属明州鄞县。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分天下州县为十道,嵊泗地属浙东道明州鄞县。
至道天圣元丰年间,嵊泗地域均属两浙路明州鄞县。
熙宁六年(1073年),割鄞县边海三乡立昌国县(今舟山市),遂属昌国县。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两浙分东、西路,嵊泗地属两浙东路明州昌国县。
绍熙五年(1194年),升明州为庆元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庆元府为庆元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因海道险要,升昌国县为昌国州(县级州),属庆元路(治鄞县)。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浙东道宣慰司徙驻庆元路,管辖庆元、衢州、婺州、绍兴、温州、台州、处州七路。庆元路辖鄞县、象山县、慈溪县、定海县、奉化州、昌国州,嵊泗属浙东道庆元路昌国州。
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55年),庆元、台、温为方国珍所据,设治于庆元。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嵊泗地属明州府。
洪武二年(1369年),降昌国州为县,嵊泗地属明州府昌国县。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明州府为宁波府,嵊泗地属宁波府昌国县。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昌国县废,迁其民于内地,嵊泗遂属宁波府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和北仑区)辖。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下设5分守道,嵊泗遂属宁绍道宁波府定海县辖,道治宁波府,辖宁绍台三道。
初因袭明制,嵊泗地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绍道宁波府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和北仑区)。寻改属闽浙总督浙江省(巡抚)宁绍台道,不久废闽浙总督而设浙江总督。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于舟山置定海县,原定海县改镇海县,嵊泗地属宁波府定海县。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江浙分定洋汛时,今嵊泗列岛以大洋山北岸、泗礁山南岸一线为界,北侧各岛划属江苏省苏松太道苏州府太仓州崇明县(今上海市崇明区)辖,南侧各岛仍属浙江省宁绍台道宁波府定海县。
民国元年至五年(1912~1916年),属江苏省崇明县。
民国五年(1916年),在清苏松太道的基础上,设沪海道,道尹上海。
民国五至七年(1916~1918年),属江苏省沪海道崇明县。
民国七年(1918年),沪海道废,由江苏省水上第一警察厅负责崇明县外海诸岛的治安和防务,行政上属崇明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崇明县于嵊泗列岛设第五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嵊泗被日军侵占。汪伪时期,为定海县第十区(亦称嵊泗特区)。
抗战胜利后,与战前同。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改崇明县第五区为江苏省直属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改直属区为设治局。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设治局改由国民党海军管辖。
1949年10月,置嵊泗县,此乃嵊泗建县之始,由逃亡本县枸杞岛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管辖。
1950年7月,嵊泗解放,成立嵊泗列岛军事管制委员会。同年11月,改为嵊泗特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属苏南军区松江军分区,后属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
1951年3月,特区和军管会均撤销,立嵊泗县人民政府,下辖乡镇不变,办事处改为区,设区人民政府。同年12月,原属定海县的黄龙、大洋两乡划归嵊泗县,从此结束嵊泗长期两省分治局面。
1952年,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为江苏省,嵊泗县属江苏省松江专区。
1953年6月,嵊泗划归浙江省,属舟山专区。
1954年8月,原属宁波专区镇海县城关镇的滩浒乡,划归嵊泗县管辖。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调整为2镇9乡。
1958年10月,撤销县建置,改建为嵊泗人民公社,隶属于宁波专区舟山县。
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管辖。同年12月,改建为嵊泗列岛人民委员会,隶属关系不变。
1962年4月,复划回浙江省舟山专区,并恢复县建置。并将洋山片(大洋、小洋、滩浒)及马关的徐公村,划属大衢县,为洋山人民公社。至此,全县共辖1镇8公社。
1964年7月,洋山人民公社随着大衢县的撤销复划回嵊泗县。
1970年4月,改舟山专区为舟山地区,嵊泗县属舟山地区。
1987年3月,改舟山地区为舟山市,嵊泗县属舟山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末,嵊泗县辖3个镇、4个乡,共有29个村、8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菜园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嵊泗县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即北纬30°24′~31°04′、东经121°30′~123°25′之间,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海岛县,由404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16个。县境西起滩浒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卫相望;东至童岛(海礁)的泰礁;北迄花鸟岛,连接佘山洋;南到浪岗的南北澎礁、马鞍山—白节山一线,与岱山县大衢岛隔水为邻。东西长180千米,南北距23千米~91千米,海陆总面积8824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8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738平方千米,分别占总面积的0.97%和99.03%,故有“一分岛礁九九海”之说。
地形地貌
嵊泗列岛系天台山脉延伸入海的岛礁群,岛礁出现于第四世纪的全新世,绝大部分为基岩组成。列岛地形起伏,水系短小,谷地浅凹,多岙湾岬角。属低缓丘陵地区,丘陵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0%以上,较大的谷地分布在泗礁山、枸杞岛、大洋山岛上,其余岛上谷地狭小。山地高度一般在几十米至一二百米之间,最高点系花鸟岛的前坑顶,海拔236.9米,低丘土层瘠薄且多裸岩。
气候
嵊泗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温差较小。春季多海雾,夏季多气旋,秋季较干燥,冬季有霜冻。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
春季:3月13日~6月8日,历时88天。初春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多阴雨天气,海雾也多。季平均气温16.8℃。季平均降水日39.7天,季平均降水量360.4毫米。
夏季:6月9日~9月24日,历时108天。盛行偏南风,昼夜温差小。初夏为梅雨期,入梅一般在6月中旬,出梅在7月上旬,梅期平均20天左右。盛夏为台风期,天气炎热,多雷雨,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季平均气温25.5℃,极端最高温度36.4℃(1998年8月15日)。季平均降水日36.1天,季平均降水量423.2毫米。
秋季:9月25日~12月1日,历时68天。少雨,干燥,常出现秋高气爽天气。季平均气温17.2℃。季平均降水日16.7天,季平均降水量114.7毫米。
冬季:12月2日~翌年3月12日,历时101天。盛行偏北风。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明显。季平均气温7.5℃,极端最低气温一5.7℃(1991年12月28日)。遇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急剧下降,风力猛增,最大风力可达11级,俗称“打暴天”季平均降水日40.5天,季平均降水量255.7毫米。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到2035年,嵊泗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0.2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0.2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345.49平方千米。
水资源
嵊泗县陆地面积小,山低源短,淡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73.26万立方米。全县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26.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仅为全省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92.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的28.3%。按2000年全县总人口数计算,人均拥有水资源量208.62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拥有量2749立方米的7.6%和全省人均拥有量2415立方米的8.6%。
嵊泗县特定的海岛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水资源只能来源于降水。据1961~2000年降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降水量最大值是1997年,年降水量1534.6毫米,最小值是1967年,年降水量601.8毫米,最大与最小比值为2.55∶1。多年平均降水量1035.61毫米,除耗于蒸发外,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为1773.26万立方米。保证率为20%时,降水量1211.45毫米,地表水资源量2980.02万立方米,保证率为50%时,降水量1033.5毫米,地表水资源量1757.41万立方米,保证率为90%时,降水量734.32毫米,地表水资源量897.02万立方米。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与年降水分配基本一致,多年平均4~9月份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10月至次年3月只占30%~40%。
全县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54.44万立方米。地下水类型受境内地质、地貌等因素影响,主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海洋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嵊泗县近海域渔获物主要组成的优势种是龙头鱼梅童凤鲚舌鳎中国毛虾安氏白虾葛氏长臂虾黄鲫等。全县从西到东各海域的优势品种也有一定变化。滩浒海域的优势种是安氏白虾、凤鲚、脊尾白虾、梅童鱼、龙头鱼、葛氏长臂虾、黄鲫等;洋山海域是凤鲚、梅童鱼、安氏白虾、中华管鞭虾、龙头鱼、刀鲚、中国毛虾、葛氏长臂虾、主要经济鱼幼鱼等;泗礁海域是中国毛虾、龙头鱼、凤鲚、凹官鞭虾、梅童鱼、葛氏长臂虾、叫姑鱼及经济鱼幼体;嵊山海域是带鱼等经济鱼幼体、龙头鱼、中国毛虾、葛氏长臂虾、七星鱼、管鞭虾、梅童鱼、凤鲚、黄鲫、青鳞鱼鲐鱼等。
嵊泗县大洋梅山嘴河口砾石滩,高潮区以粗糙滨螺和粒结节滨螺为最多,中潮带以僧帽牡蛎齿纹蜒螺泥藤壶绒毛近方蟹多齿围沙蚕软丝藻厚膜藻、生气硬毛藻、肠浒苔以及礁膜等为主,其中僧帽牡蛎、泥藤壶、齿纹蜒螺占绝对优势。大洋云鹅头河口近岸泥沙滩,高潮区以日本大眼蟹长足长方蟹占优势,中潮带以半褶织纹螺微黄镰玉螺占优势,其次是彩虹明樱蛤泥螺豆形拳蟹橄榄伪拳蟹
嵊泗县泗礁青沙远岸沙泥滩,中、低潮区以尖刀蛏占绝对优势,中潮带还有豆形拳蟹中华五角蟹、半褶织纹蟹、泥海藻、沙蚕等。泗礁边礁岙远岸较屏蔽岸相,高潮带以粒结节滨螺、短滨螺占优势,中潮带以日本笠藤壶、僧帽牡蛎、刺刺牡蛎、鳞笠藤壶占绝对优势,其次是齿纹蜒螺疣荔枝螺、鹿角海螺、矮拟帽贝小石花菜石莼海萝等。
花鸟岛糊狲头远岸砾石,低潮带以菲律宾哈仔、肉球近方蟹占优势,其次是复瓦小蛇螺、瘤荔枝螺、锈凹螺脉红螺平背蜞锐齿紫海胆马粪海胆等。
海洋水产资源
嵊泗县海域水产资源中鱼类资源主要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银鲳乌鲳燕尾鲳海鳗星鳗鳓鱼鮸鱼等;虾类资源主要有:周氏新对虾细巧仿对虾哈氏仿对虾须赤虾中华管鞭虾中国毛虾日本毛虾日本鼓虾、安氏白虾、脊尾白虾等;蟹类资源主要有: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红星梭子蟹、东方大面蟹、日本近方蟹、中华近方蟹、掌痕沙蟹等;软体动物资源主要有:乌贼鱿鱼章鱼条纹隔贻贝厚壳贻贝紫贻贝笠贝龟甲褶牡蛎、红条毛映石鳖等。
嵊泗县海域有海藻118种,其中绿藻类23种,褐藻类24种,红灌类69种和蓝藻类2种。主要优势种是浒苔、蛎菜、孔石纯、裙带、紫菜、海萝等。
矿产资源
嵊泗列岛蕴藏有大量的花岗石、海砂、粘土、石油天然气、海卤及长江古河道地下水资源。
花岗石:石质坚硬,色泽斑烂,结晶颗粒较粗,成块状构造,含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的云母、铁、锡石、钻石、黑云母等成分。主要分布在小洋、大洋、花鸟、枸杞、嵊山、黄龙等岛,以洋山和黄龙最佳最富,大洋岛大梅山花岗石储量2亿立方米。成规模的开采区有大、小洋山、北鼎星以及小黄龙、沈家湾等,储量均在300万立方米以上。
黄砂:岛内海砂资源丰富,拥有大小沙滩、沙丘几十处,沙质坚硬洁净,颜色以金黄色为主,黑色次之,大多属中颗粗粒状。主要分布在泗礁岛、枸杞岛、嵊山岛、花鸟岛,仅泗礁基湖沙滩、高场湾沙滩、南长涂沙滩就有9平方千米,各岛周围海域也有海砂资源储存,马迹山南侧海区有20平方千米的中沙砂矿资源。还有大量的花岗岩风化石资源可加工成人造砂。
海卤资源:节嵊泗海域海水年平均浓度稳定在1.72婆美度,盐业生产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在大洋里、外云鹅岙建有盐田58公顷,年产盐3000吨左右。
石油、天然气:绿华以东至壁下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地下水:泗礁岛金鸡山至浪岗海域一带,有一条淡水储量极为丰富的海底长江古河道。
岛礁资源
嵊泗列岛,境内岛屿耸立,礁岩棋布,各岛系天台山主脉延伸入海而形成的岛屿,以东到西依次为海礁、浪岗山列岛、马鞍列岛、泗礁诸岛、大小戢山和滩浒诸岛。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404个,其中16个岛屿有人定居生活。泗礁岛为最大,面积25.88平方千米,岸线长57.47千米。岛屿分布在西部大洋片91个,中部泗礁片180个,东部嵊山片133个。嵊泗县岛屿岸线总长471.35千米。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嵊泗县户籍总人口70452人,总户数29509户。按性别分,男性34267人,占总人口的48.6%;女性36185人,占总人口的51.4%,男女性别比为100:105.6。全年出生人数150人,出生率2.13‰;死亡人口705人,死亡率10.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2‰,已连续26年负增长。全县迁入人口138人,迁出人口687人,机械增长率为-7.73‰。
根据浙江省202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万人,农村人口2.1万人,城镇化率为67.55%。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嵊泗县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4:20.0:48.6。
2023年,嵊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66.2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7:23.7:46.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68万元。
2023年,嵊泗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6.5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全年民生事业支出35.98亿元,增长27.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7.45亿元,比上年增长76.2%。
2023年,嵊泗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432元,比上年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41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67元,增长6.8%。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849元,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10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254元,分别增长9.1%和11.7%。
第一产业
2023年,嵊泗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55公顷,比上年增长2.8%。粮食播种面积59公顷,产量248吨,分别下降2.0%和5.8%;蔬菜播种面积196公顷,产量2940吨,分别增长4.3%和5.0%;水果及果用瓜产量25吨,增长87.4%。全年家禽出栏0.98万只,下降22.8%。全年肉类产量28吨,下降22.2%,其中禽肉产量20吨,下降25.9%。
2023年,嵊泗县实现水产品产量44.46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海洋捕捞实现产量20.30万吨,增长0.1%。分品种看,鱼类产量15.50万吨,下降3.2%;虾类产量2.09万吨,增长24.8%;蟹类产量1.27万吨,增长6.1%;头足类产量0.56万吨,增长20.6%。
第二产业
2023年,嵊泗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分别为1.77亿元和4.34亿元,分别增长31.8%和40.4%;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分别为0.20亿元和10.15亿元,分别下降0.7%和7.3%。全县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6.09亿元,增长4.1%,产销率为9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下降17.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1%。
2023年,嵊泗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0家,从事建筑业活动平均人数3906人。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5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省内建筑业总产值12.43亿元,增长2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1万平方米,增长8.1%,其中新开工面积3.1万平方米,下降73.5%。
第三产业
2023年,嵊泗县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上年增长7.8%。商品房销售面积0.73万平方米,下降22.8%;商品房销售额0.57亿元,下降48.4%;商品房待售面积1.37万平方米,下降2.8%。
2023年,嵊泗县完成邮政特快专递0.40万件,函件5.20万件,机要文件610件,包件1.10万件;全年订销报刊累计141.13万份,报刊流转额254.64万元,订销杂志累计11.03万份。
2023年,嵊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亿元,增长26.3%。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77.20亿元,增长6.9%,其中限额以上[2]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29.05亿元,增长1.3%;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3.50亿元,增长16.9%,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52亿元,增长61.3%;住宿业营业额2.72亿元,增长17.3%,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1.27亿元,增长35.1%;餐饮业营业额3.09亿元,增长19.3%,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0.51亿元,增长9.8%。
截至2023年末,嵊泗县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个,累计实现成交额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2023年,嵊泗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9.65亿元,比上年增长76.2%。其中,进口总额40.66亿元,增长94.0%;出口总额9.00亿元,增长24.6%。全年新引进项目5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5.34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095万美元。
截至2023年末,嵊泗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2.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8%。其中,单位存款余额63.26亿元,增长64.6%;个人存款余额85.83亿元,增长15.3%。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7.62亿元,增长5.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1.68亿元,增长30.9%;中长期贷款余额103.30亿元,增长2.0%。
2023年,嵊泗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654.68万元,比上年下降5.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10.07万元,增长3.3%;人身险保费收入5944.61万元,下降10.6%。保险公司赔款支出4231.63万元,增长6.2%。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296.82万元,下降1.4%;人身险赔款支出594.63万元,增长15.1%。给付支出1340.18万元,增长17.8%。
交通运输
2023年,嵊泗县水、陆客运量918.07万人,水、陆客运周转量1.76亿人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0.8%和45.8%;水、陆货运量2963.17万吨,增长4.3%,水、陆货物周转量321.48亿吨千米,增长12.4%。
2023年,嵊泗县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1202万吨,比上年增长4.9%。其中,县本级、马迹山矿石中转基地和绿华散货减载平台实现货物吞吐量3903万吨、6137万吨和685万吨,分别增长1.3%、2.1%和1.6倍;申港石油储运码头实现货物吞吐量476万吨,下降13.6%。
截至2023年末,嵊泗县共有海运企业23家,货运船舶71艘,总吨位44.12亿吨,总运力66.17万载重吨;客运船舶25艘,载客量为8152客位,增长3.5%。拥有港口泊位36个,其中生产性泊位34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8个。
嵊泗客运总站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菜园镇,下设李柱山、沈家湾、菜园、嵊山、枸杞、大洋6个分站,担负着县内县外近二十条航线十多艘客轮的旅客接送和旅游接待等任务,年接送旅客200万人次以上。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溗泗县共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906人;普通小学6所,招生334人,在校学生1914人,毕业学生373人;普通初级中学2所,招生339人,在校学生1018人,毕业生381人;高级中学1所,招生226人,在校学生681人,毕业生224人;职业中学1所,招生数54人。学前一年(5周岁)幼儿入园率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0%。中高考成绩创近年新高,中考总分平均分、总分合格率位列全市第一,初中升高中段比例99.21%;高考特控线上线23人,一段上线率首超60%。
科学技术
2023年,嵊泗县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2项、县级7项。专利授权量4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件。立项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7个,“厚壳贻贝繁育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荣获国家三农金桥奖项目类一等奖。
截至2023年末,溗泗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15人,其中,高级职称309人、中级职称1347人、初级职称1659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嵊泗县拥有文化馆8个,乡镇文化站7个,文化礼堂31个;全年共举办各类文艺活动511次,训练班255班次,各类展览67场。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8.17万册,图书流通量4.66万人次。拥有电影院2个,共放映电影5296场次,观众人数3.02万人次,放映收入126.6万元。年末全县拥有广播站、有线电视台(站)6个,县城数字电视转播频道74个。全县有线电视用户2.23万户,入户率达100.0%,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嵊泗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个,其中医院3个,乡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7个,卫生机构3个,门诊部、诊所类9个,社区服务站1个,村卫生室16个。医疗机构实有卫生床位501张,卫生技术人员617人,其中执业医师254人,注册护士239人;每千人拥有医生3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7张。
社会保障
2023年,嵊泗县城镇新增就业143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8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3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3%。
截至2023年末,嵊泗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749人,参保率96.8%,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分别为20057人和40692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726人,参保比例达到99.51%,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分别为27210人和36516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1773人、18942人和17680人。
截至2023年末,嵊泗县共有低保户425户,低保对象524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16户、143人;农村低保对象309户、381人。养老服务机构12所,床位512张;敬老院3所,收养40人。全县在乡退伍军人300人,革命残废军人34人;优抚优待户数共1977户。
环境保护
2023年,嵊泗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4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7.2%;PM2.5优良率保持100%。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6%。
历史文化
综述
嵊泗县有历史文化遗迹31处,其中县级以上保护的文物单位(古迹)有14处,其中有王家台遗址、戍源利渔行、嵇永兴渔行、海若波恬、万顷睛波、(英)马力斯避暑房、张良财墓、王守庆墓、东牛桩炮台、五龙田岙“三圣殿”、勒石永禁碑、海晏波宁、中流砥柱、水天阔处、海宇澄清、五龙乡田岙村“万人坑”、嵊泗革命烈士纪念碑等。
主要历史文化遗迹
金平天后宫: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明时抬梁结构,建筑面积209平方米,现存前大殿5间,左右厢房各4间。单檐硬山顶,七桁,左右次、梢间穿斗结构,左右梢间设楼房。
大洋天后宫:建于清代,明时抬梁式,建筑面积约435平方米,现存后大殿5间。单檐硬山顶,八桁,前廊卷棚顶,五架梁上用两月梁承托脊垂柱,脊梁底饰吊蓝,左右次、梢间穿斗式。
鱼雷洞: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侵华日军在五龙田岙、黄沙岙沙滩建鱼雷洞5个,现存4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呈半圆形。洞口临海,设水泥滑道,尾部设天窗以进出。用作隐蔽“神风”鱼雷艇。
蒋纪周烈士纪念碑:1957年12月12日,嵊山渔场突遭大风袭击。舟山市普陀区虾峙岛渔民蒋纪周几次跳入大海抢救遇难渔民数人,后因体力耗尽而牺牲,时年31岁。1958年冬,中共舟山地区委员会、舟山地区专员公署在嵊山镇泗洲塘立纪念碑。碑坐西北朝东南,碑身为四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为四角锥形。碑身正面题“蒋纪周烈士纪念碑”,背面由浙江省省长周建人题词:“烈士舍己救人,英雄事迹永留人间”。
王家墩遗址:位于菜园镇基湖村距海岸约1000米,面积约15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遗物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残片,可辨器物有陶甫和陶罐。纹饰有绳纹和划纹。属河姆渡一期文化至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遗迹。
勒石永禁”碑:位于黄龙乡南港村,属清代遗迹,碑高2.05米,宽0.86米,厚0.1米。额横书“勒石永禁”四字,碑文直书,近200字,内容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二十五日,署理宁波府镇海县正堂加三级纪禁开黄龙山等事。
宋代遗址:位于马关镇中心村与小关岙之间,宋代遗迹。采集可辨器形遗物有碗、盆及宋代钱币。
张良财墓:位于枸杞乡石浦村,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雕有石狮、石象、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人物,图案雕工精致,具有江南古墓葬特色。
风景名胜
嵊泗列岛风景区是以“碧海奇石,金沙渔火”为主要景观特色,融海洋文化与海岛民俗风情为一体,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科教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列岛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泗礁、花绿、嵊山、洋山4个景区,总面积为37.35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32.3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96平方千米。
泗礁景区:包括泗礁岛、黄龙岛马迹山及邻近诸岛,面积19.65平方千米。主要景观有尖山观日、基湖和南长涂沙滩、元宝石(东海云龙)、大悲极顶、灵音禅寺、鉴真东渡、六井崖礁、田岙沙滩、白节山灯塔、孔明冠、翰海风清等。
嵊山景区:包括嵊山岛、枸杞岛、海礁等,面积8.85平方千米。主要景观有东崖绝壁、山海奇观、嵊山渔港、满嘴头等。
花绿景区:包括花鸟岛和东、西绿华岛、彩旗山、上下三横山、鸡笼山、大小青山、海横头鳗岛、鳗头山、篷礁等诸多岛礁,面积4.98平方千米。主要景观有花鸟灯塔、彩旗野象、雾露峰峦、篷礁(一叶篷帆)、外轮锚地等。
洋山景区:包括大洋山小洋山、薄刀嘴、蒲帽山、大贴饼、圣姑礁等,面积3.87平方千米。主要景观有圣姑礁摩崖题刻、石龙奇观、幻石灵礁群、大梅石景、海阔天空、鲲鹏化处等。
花鸟灯塔:位于花鸟山西北端,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灯房占地12.56平方米,塔身高16.47米,分4层,塔腰有廊,可凭栏远眺。灯高海拔89米,塔顶玻璃房内置聚光灯,每15秒一闪,射程24海里。装有气雾喇叭作雾天导航,灯房一侧有两座22米高的铁塔,设有无线电指向标,作远距离导航。
基湖、南长涂沙滩场:基湖沙滩长2000米,宽25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滩地坚实,沙质洁净,坡度平缓。南长涂沙滩由高场湾、南长涂、石柱三个沙滩连接而成。沙色金黄,沙质柔软,沙粒细洁。
元宝石场:位于黄龙乡峙岙村元宝山西北侧山岗,分大、小两块,状似“元宝”,横卧于陡崖边缘之上,大的顶宽底窄,小的偎依其西,两头翘起,中间凹下,底弧形,圆润光洁,推之动而不坠。石上刻有“东海云龙”四字,字旁有41个小字落款,系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明张传隆巡海时所题。
东崖绝壁场:位于嵊山岛东部,北起后岭头屿,南至满嘴头附近,长3000米,最高处70余米,直削入海,如刀插剑立,大海凝碧生辉。
嵊山渔港场:六省两市万艘渔船汇集于此,港池桅樯林立,船旗蔽天,入夜,彩灯齐放,组成一幅海上奇景。
“山海奇观”石刻场:位于枸杞岛南部五里碑峰顶,有一巨石刻有“山海奇观”四个大字,为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浙直总兵都督侯继高督汛至此所题。落款42字为“大明万历庚寅春,都督侯继高统率临观把总陈九思、听用守备宋大斌、游哨把总詹斌,陈梦斗等督汛于此”。
圣姑礁摩崖群场:位于大洋山岛北侧,礁上建有圣姑庙,庙后峭壁上有摩崖三方,石刻“群贤毕至”直书,左落款12字,右落款32字,系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湘潭雷玉春等7人巡海至此所题。“海宇澄清”直书,在“群贤毕至”左侧。“万顷晴波”在“海宇澄清”左侧,横书。“泛波”镌在礁东边悬崖上,左右两边各有落款,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镌刻。
石龙奇景场:位于小洋山岛东北部大城子山中,深处有两条天然巨石上下相叠,形如两条巨龙偃卧其间,相互偎依。称之为“石龙”,长百余米,腰围10米,头西尾东,头前有数颗球状石,似石龙戏珠;头顶一水潭,水清如镜,味甘爽,终年不涸,称龙眼;腹白背黑,有自然形成的鳞状石片;龙尾细长,尾端多奇形怪石。
幻石灵礁群场:位于小洋山岛小观音山上。有8处摩崖石刻,“海阔天空”镌于山顶岩壁,横书,左边落款9字,右边落款6字;“鲲鹏化处”镌于南麓一粉红色石壁上,直书,其中3字漫漶,两处均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游兵都司张文质书。“倚剑”镌于西坡巨壁上,横书,左有落款6字,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浙江青田知县举人李楷书。“中流砥柱”石刻有两处:一处镌于“海阔天空”西侧石壁上;一处镌于“倚剑”两字之中。“三星石”镌于小观音山西麓石壁上。“水天阔处”镌于“倚剑”附近石壁上。“海晏波宁”镌于“海阔天空”西侧石壁上。
地方特产
蒸笼活蟹:俗称烤蟹。其味之鲜美无与伦比。没有辣椒,没有芥末,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碟酱油一碟醋,就可以做到原汁原味。
倒笃蟹红膏蟹洗干净一切二,在蟹刀口处用蛋清糊满,上笼蒸熟,起锅装盘。其特点是:蟹鲜味美,肉嫩膏满,原汁原味,回味鲜甜。
呛蟹:是嵊泗菜系里的头牌花魁。秋风起,膏蟹肥,选用生的梭子蟹或白蟹用饱和盐水腌制几小时到一天光景,捞起来就能食用。一打开,红艳艳的半凝固的膏,淡黄色的流黄,半透明的蟹肉晶莹剔透,闪着玉石般的光泽,还未吃已让人满口生津。膏蟹入口即化,蟹肉细腻柔顺。
蟹糊:螃蟹捣碎,用盐调味,腌制十几个小时,即成了“蟹浆”,分次取食时酌加米醋等调料,称为“压饭榔头”。
石斑鱼(Epinephelussp.):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石斑鱼烧芋艿,是嵊泗渔区一道家常菜。
鳓鱼
荷包鳓鱼:与荷包蛋一起清炖。其特点是清淡,保持鳓鱼之本味,又有蛋之多种营养成分。三刨鳓鱼:腌制,每天抹盐一遍,三天完毕,即称三刨。其味鲜香,有“香鱼”之美誉。
鮸鱼羹
此菜被视为“羹中之首”。本地谚语:“宁可丢掉廿亩稻,不可丢掉鮸鱼脑”。滑爽鲜嫩,入口即化,极富营养。
螺酱
螺酱做法:取新鲜黄螺或辣螺,洗净、捣碎、去壳,用盐腌至入味,再加糖、料酒等调料,即可食用。螺肉嫩滑鲜香,口味独特。
荣誉称号
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中国健康产业百佳县市;
2020中国县域消费百强榜排名第38位;
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
2013年全国双拥模范县。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全国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20。
2022年2月,被评选为2021年度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市、区)。
2022年4月,入选浙江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村试点县(市、区)。
2022年6月,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县域综合类试点)。
2023年3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参考资料
嵊泗气候.嵊泗县人民政府.
地理概况.嵊泗县人民政府.
嵊泗县.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0: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