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担山赶日,担山逐日,由于该神话的主人公为
二郎神故简称二郎担山。担山赶太阳是一个在中国内地有着广泛传播和影响的神话传说,是一则解释日月山川以及植物的成因与由来的神话,担山赶太阳传说有一个关键性的情节,便是用山把太阳一个一个压住,使其不得复出。这是二郎神成功的手段,以山压日,压日的山也是由二郎神担来的。担山赶太阳的传说在华夏大地广泛流传,不少省市都有类似的神话故事,而且传说中二郎神皆因担山而改变了途径处所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山川、坑堑或温泉,甚至是罕见的地质景观。
神话起源
从古
蜀国开山鼻祖蚕从帝时代起,蜀人就
崇拜太阳,崇拜
太阳鸟。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商代
青铜神树上的太阳鸟,成都金沙文明
古遗址出土的金饰太阳鸟图案皆体现了古蜀国的
太阳崇拜。2005年8月15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决定,用古蜀国文明的象征物——
金箔太阳鸟图案为“中国遗产”
标志图案。
古蜀国的君臣百姓崇拜太阳、崇拜太阳鸟,这与古代蜀国的气候气象与生产生活方式有关。中国古称丝绸之国,丝绸来自
桑蚕。而古蜀国正是桑蚕的发源地。古蜀国是国,
农业生产靠太阳。古蜀国对太阳的崇拜、向往与追求,集中体现在古蜀国文化遗留的民间传说——二郎神“担山赶太阳”之中(二郎神信仰起源于蜀地,其传说故事颇受川
蜀文化影响)。
柳宗元 《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提到一个典故 ,“蜀犬吠日”。一般多解释为四川地方多雾 ,那里的狗
不常见日出 ,结果每逢日出,狗必狂叫。这里的“蜀犬”应理解为二郎神的
哮天犬 ,这则故事讲的是二郎神担山赶日 ,哮天犬追逐咬日的情景。二郎神担山赶太阳表现出惊人的神力 ,与四川当地的
民间文化积累有很大关系。
蜀人供奉的二郎神塑像,双目纵立,
高鼻梁,
鹰钩鼻,
额头上还有只眼睛;兵器叫
三尖两刃刀。人长得奇怪,兵器也很独特。很显然,人是不能长成这个模样的。不过,却谁也说不清楚他为何是如此怪模样。1986 年,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和纵目
人头像相继在
三星堆遗址出土,它们的双目高高凸出眼眶,额头上还留着一个方孔。这些纵目的脸,据说塑造的是
蜀王蚕丛。因为
扬雄在《
蜀王本纪》中就说,“有蜀候蚕丛,其目纵,始称王”。除了青铜器,三星堆还出土过一些
玉璋,其中一些很特别,是三尖两刃的。青铜大立人出土后,
考古学家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二郎神塑像跟蚕丛会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呢。他们的眼睛,都是纵目的,额头上还有
第三只眼睛;他们都是鹰钩鼻;二郎神的兵器,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绝无仅有的,偏偏三星堆出土的玉璋跟它几乎一模一样。
元代
杨景贤《
西游记杂剧》中二郎神出场唱道:“
不周山破戮天吴,曾把
共工试太阿。谁数有穷能射日。某(我)高担五岳逐金乌。”天马,曾称金马。位于
都江堰市东南部,东与
彭州市接壤,南与
郫都区毗邻,属三区市交汇地。流传着神话故事,二郎神担山赶太阳的传说和典故,境内的二郎村、涌山寺、童子山、七头山、
横山子、金马等名称的来龙去脉都包含在这些故事里。至明代始定型而见于文人的作品中。近代以来有
民间说唱,同时以口头
散文形式在民间流传。 在有关二郎的诸多神话中,“二郎担山赶太阳”是一个在中国大陆有着广泛传播和影响力的民间口头叙事作品。
文献记载
宋朝
《昭惠灵显王感应碑记》
“夫昭惠灵显王者,爰自蜀川,乃
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神通汪涔灵异昭然,乃圣乃神无可(缺)之无所不至,宇宙之中自吾之生自吾之泯有扰山趁日之威雄,溷海擒龙之勇猛。”
昭惠灵显王即二郎神,宋朝敕封二郎神为昭惠灵显王,二郎神有“扰山趁日之威雄,溷海擒龙之勇猛”。
元朝
1、《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二郎神出场唱到:喜来折草量天地,怒后担山赶太阳。
第十六折细犬禽猪:(灌口二郎同行者上,云)
不周山破戮天吴,曾把共工试太阿。谁数有穷能
射日。某高担五岳逐金乌。小圣灌口二郎神是也,灌口把威施,天涯
将姓显。郭压直把皂鹰擎,金头奴将
细狗牵。闷来时担山赶日,闲来时接草量天。
明朝
担山孔,在县西鸡儿台离城二百五十里。南北二山各有一孔,相对若可担然,俗讹为二郎所凿。
卷十三:二郎赶日。
《
少林棍法阐宗》踢一脚,
二郎担山,偷一步,扰一棍,打一棍,拔草寻蛇出,劈山,.....二郎担山出,坐洞,迎转二起脚。
清朝
找到山脚以下,但只见一股清泉,热气腾腾,似滚了的一般,总爷心内觉悟,把本处乡民传来一问,乡民说:“此处叫作汤泉。听见老人言讲,说当初天上有七个日头,二郎
单鞭赶去六个,有一个钻在
马兰峪下,此泉有太阳真火,所以这水滚热。”
三堆坝 在县北二十五里,有大石堆三颗,座于江岸,相传为
川主二郎神担至此。
古志丹山为凤凰所自出故又名
丹凤山流俗谬谓二郎担山...
卷三:三月三,上药山,鹊华二山二郎担,这不是六座山,...
杨二郎赶太阳 。
二郞爷,本姓杨,身穿鸭蛋黄;手执弯弓银弹子,
梧桐树上打凤凰;打一个不算数,打下两个凑成双。有心再来打几个,恐怕
舟山赶太阳。
第三回 走软索的走的是二郎赶太阳,
头戴
三山帽,金盔杀气冲。连环披甲响,威肃衬袍红。横插腰
悬剑,邪窥隔挂铜。随带
哮天犬,兼
乘号骥龙。桃山曾救母,追日显神通。所奉符敕来者,乃是二郎神。
二郎担山,山把太阳赶。
交叉并立数里外即能望见传为二郎杨戬担山所遗...
“二郎爷本来姓杨,身穿
道袍鹅蛋黄。手使金线弓银弹子,梧桐树上打凤凰。打了一只不成对,要打两个配成双。有心打它三五个,怕误担山赶太阳。十三个太阳压十二,留下一个照下方。”
民国
塔山坡
塔前有二石柱,各长丈馀,交叉并立,数里外即能望见,传为二郎杨戬担山所遗...
卷十三:窟窿山,距县百馀里,在十八奤村西北,有山两座,相距十里许,即俗所称二郞担山者此也,山形高耸,中有苍松怪石,下有古寺宝塔,沙环
水抱,树木丛杂,观其孔如圆镜,窥其大如
碾盘,两山相对,两孔相悬,洵奇境也。
卷十三、
大铁钟,一在县南
钟楼山,一在县北呼家庄,高九尺余,围一丈二尺多,厚五寸,两钟形式大小相同,内可容四人
玩艺,四人参觇,俗传先世二郎神担之于此,忽坠落焉。
卷之一
南端有石炕,面积方丈许,梳妆台传为辽后置,北部有
石印二,据土人称为二郎足迹及担木印。
卷一
双块石,在邑西北七区,大魏家屯村山上有二巨石,东西并峙,依山面河,土人呼为双块石,此山亦因之命名焉,俗传系杨二郎所担,土人神圣视之。
延伸神话
子母若得重相见,山要不崩难见娘。
你今要见无生母,两座名山要你担。
明月清风常作伴,那是爷来那是娘。
二郎担山赶着太阳,要见亲娘,两座名山昼夜担,手拿钢斧要劈昆山,七孔山上,叫声母亲娘。。
杨二郎双手拉住,叫一声我的老母,儿为娘受了些辛苦,七孔山中叫声亲母,满山里应吾,不见娘生本面,心下糊涂,手拿
开山大斧,劈开昆山,现出老母。
二郎爷眼泪汪汪,哭声爷来叫声娘,为因救母走了双阳,
王母娘娘赐我宝贝,开了库房,飞了金乌,两座名山在我肩上,昼夜里常担,为因救母,担山赶太阳....
二郎守金炉,炼着牟尼珠。想起无生母,不去赶金乌。
二郎爷,忽想起,无生父母。
两座山,无昼夜,在我身边。
他叫我,救我娘,母子相会....
才惹下,两座山,昼夜常担。
双阳走,金乌飞,无昼无夜。
追金乌,赶双阳,收住三光。留二意,东西转,震来兑去....
二郎变化广大神通,因为救母亲,追赶金乌也为自身,收了三光二意双行
神话内涵
担山赶太阳的神话是一则解释日月山川以及动植物的成因与由来的神话。此神话是特定人群或部族对
周围世界、自然和社会的一种理解。它包含了自然内部、人类与自然以及
人类社会内部的多元对立,并试图消除这些对立。尽管这则神话展现了多维度的复杂关系,但主要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一方面人类害怕炎热与干旱,而一方面又需要来自太阳的光与热。这是矛盾与对立的。列维-斯特劳斯说,神话思想总是从认识
对立关系逐步发展到解除对立关系。神话的结局是保留了一个太阳,化解了人类需要中的
矛盾性:保留一颗太阳既可以得到光热,又可以避免多 个太阳带来的炎热与干旱。担山赶太阳的传说分布于全国各地,担山和逐日是这则传说的两个核心要素,或谓之母题。它源于极为悠远的
古蜀文化。
历史意义
担山赶太阳的传说故事不光在民间口口相传,古代文人还将之改编为文学作品,
元代杂剧《西游记杂剧》中二郎神唱道:“某(二郎)高担五岳逐金乌(太阳)。”可见其影响之大,传播之广。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由此推知古人是用“二郎担山赶太阳”的故事形象,以隐喻的手法表达出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
各地传说
四川省
都江堰
内江干流之一的
柏条河,滋润出了著名的传说担山赶太阳,相传
灌县有两条孽龙:水龙经常翻江倒海的作乱,二郎神收服水龙,可灌县北边的山里,又出一条火龙,由于火龙是随太阳的起落而出没,二郎神决定担山开沟,赶在太阳落山前引水降服火龙。于是他找来
玉垒山的神木做
扁担,去
赵公山竹林编了一副装得下两座山的大竹筐,带领百姓在
岷江上开山引水。二郎头顶青天、腰缠白云,一步就有十五里。神木扁担挑起两座大山,一口气跑了三十三个来回,担了六十六座山头。累了二郎就放下担子休息,抖抖鞋里的泥沙,就变成了今天的马家堆子。两边箩筐里漏出的沙土,在柏条河两岸垒成了涌山和童子山。如今,在
天马镇二郎社区依然能很容易找到这两座小山。
河南省
河南省
舞钢市二郎山景区位于素有“
北国小江南”之誉的
舞钢市,是国家
AAAA级景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因著名的传说“二郎神担山赶日”而得名。景区有古朴典雅的观景台,器宇轩昂的二郎神杨戬
汉白玉雕像、二郎神“担山赶日”浮雕等等,恢弘的建筑与高山相互辉映,组成了丰富的
人文景观。
二郎村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把田地草木都烤干了,百姓痛苦极了,这时出现了一个叫二郎的大力士,他看到百姓的疾苦,决心把这多余的太阳制服。他想了一个办法,用一根粗大的木杠,担起两座小山,把
杠子插进山洞中去追赶太阳,他一路捉太阳,捉到一个就用山压住,一直来到石河岸边,这时二郎看到天上一个太阳都没有了,觉得很纳闷,后来才发现最后一个太阳竟藏在马
莲菜丛中。二郎没捉住他,留下一个太阳照耀天地,太阳为感谢
马莲菜救命之恩,发誓说:我晒死别的植物,马莲菜永远晒不死,打那时起马莲菜不管多热的天也是绿莹莹的。二郎一连捉住九个太阳,感到很疲劳,躺在地上休息,把鞋中的石子倒出,变成了一座小山,二郎肩担的二座小山峰,一个是放在石河中的小
洞山,另一个就是长城外的
大洞山,两座山都有二郎插扁担的山洞。后来人们把二郎休息的山叫二郎山,为纪念二郎
为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就在山上修了二郎庙来纪念他。从此以后二郎庙在全国各地蔓延。
平桥区甘岸办事处二郎村的起源,便由来于辖区内的这座二郎庙的传说,如今甘岸办事处的二郎庙已不复存在,二郎庙的旧址也已无从考证,但二郎村却一直放射着光芒,二郎村的村民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
二郎担山撵日头
在巩县东部有两座大山:东边的叫片儿山,西边的叫伏山,这两山中间还有座小山叫铁山。这三座山据说还是早先二郎神撵日头时留下的。先前,天上出现十个日头,把地上的水烤干了,地也晒裂了,庄稼也都晒死了,玉皇大帝就派二郎神来惩治它们。二郎神用扁担担了许多座山,手里也提着山,每撵上一个日头,他就把它压在山下,这样一直压住了九个日头,只剩下这最后一个日头。他不歇气,想一口气把这个日头也压在山下。他担着片儿山、伏山,手提铁山,撵到这。这时候,他浑身骨头
像散了架,没一点劲,肚里也咕噜咕噜地乱叫起来,实在走不动了,他就放下担子,想歇歇气弄点吃的,再撵。他找了些
柴火,掏出带的秫黍面在锅里煮起林黍糊糊。糊糊煮成了,日头也偏西了,眼看撵不上了,他就赶紧舀起糊糊喝,谁知糊糊热得烧嘴,喝不下,又怕耽搁时辰撵不上日头,心里急就把一锅糊糊泼在地上,想担起山就走。谁知,没吃饭,没有劲,山担不起来了,从那以后,这三座山就留在这。二郎神泼在地上的糊糊变成了黄土糊糊中的疙瘩变成了赖(一种石头),没烧完的柴火被压在地下,变成了煤。这儿的煤就是那些柴火变成的。
盘古开天辟地时,天上有九个太阳,把大地整天晒得热烘烘的,房子晒着火了,河水干涸了,人晒得更是受不了。玉皇大帝知道了,传下玉旨,派二郎神下凡除掉太阳。二郎神带着天狗来到凡间,一口气吃掉了八个太阳。有一个太阳机灵,见势不妙,就趁机逃跑了。太阳前头跑,二郎神后面追,眼看快要追上,太阳急中生智,把身子越缩越小。这时,它见前面有棵
马齿菜,就跟马齿菜商量,叫救它
一命,表示日后以恩相报。马齿菜就让太阳神藏在它的身子底下。这事被
蚯蚓看见了。二郎神追着追着不见太阳哪里去了,正在着急,蚯蚓高声叫起来:“太阳在这里,太阳在这里!”二郎神问:“在哪里?”蚯蚓说在马齿菜身子底下。二郎神正要搜查,这时玉皇大帝又传下旨意:“太阳能哺育万物,不可没有太阳,就留一个算了。”二郎神这才带着天狗转回天宫。后来,太阳为了不忘马齿菜的恩情,太阳晒得再厉害也晒不死马齿菜。蚯蚓因为坏了太阳的事,它天天躲在泥土里不敢见太阳,一见太阳就得把它晒死。
相传,很早以前,天上有十八个太阳,烈日炎炎如喷火,土地龟裂,河水枯干。二郎眼看人们在烈日下难以生存,怒火心中烧,抓起一座山就将其中一个太阳压住。当他一连压了几个之后,其他太阳纷纷逃命,二郎怕它们逃到别处继续为非作歹,一时性起,用扁担一下子担了两座山去撵太阳。当赶到
大史村南地时,沙土灌在鞋里,行走不便。二郎就脱下鞋,将里面的沙土倒出来。据说史村南地现今的大沙堆就是二郎从鞋内倒出来的沙土,当二郎担起山来继续往前赶时,不料扁担楔儿折断了,溜担了。山掉下来,将地砸了两个坑。据说前郭雷和大史村的“二郎坑”就是当时二郎担山砸的。二郎将扁担收拾好后,继续担山上路撵太阳。追呀,追呀,二郎一直将十八个太阳压了十七个,剩下一个找不到了,他想:留下一个也做不了什么怪,算了吧,以后再说,后来才知道,那一个太阳原来藏在
马齿苋的
叶子下面幸存下来,以后太阳日照万物,一年四季将光辉洒向人间,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正因为马齿苋救了太阳,所以世上万物都怕太阳晒,唯有马齿苋即使拔起来放在太阳下暴晒数日仍不死,就是这个缘故。
很早的时候,地上人们不断地打仗,死的死伤的伤,庄稼全都荒了,老天爷为了惩罚人,就让天上同时出了十个太阳。这一下可不得了,人们都热得只有喘气的功夫,遍地都是
热死饿死的人。这时候犯了罪被老天爷罚下来的大力神二郎神,看到半死不活的人们,躲也没处躲,地上的土都烧焦了。他忍不住又不顾老天爷的戒条,担起几座大山,飞步追赶太阳,把太阳一个一个
地压在山下,每天只让出来一个,太阳还是早晨从山中出来,夜里又回到山中天下又太平了,可是二郎神用劲太多,最后累死了,他的眼睛变成了月亮,在夜里给人们照亮。人们都怀念他,各地修了很多二郎庙祭奠他,我们乡就叫二郎庙乡。
很早很早的时候,天上有十个日头,它们排成溜儿,这个还没打西边落下去,那个可又打东边出来了。直晒得树木也枯死了,河里井里都干了,庄稼也都早死了。再说,光有白天,不见黑地,人热得受不了,又睡不成觉,也都死得差不多了。这还得了,老天爷长的有眼,他赶紧派二郎神,叫他把太阳压到
山底下。杨二郎担一挑子大山,撵上一个太阳,就压到山下,再撵上一个,就再压那儿一个,连着压了九个。听说他就打下汤二郎庙这一路撵。下汤、中汤、
上汤三处压了三个太阳,仨地场儿都往外流热水。天上只剩下一个太阳了。杨二郎死心眼儿货,也不想想没一个
太阳中不中,还是只管担着山撵。那个太阳看见兄弟们都叫逮住压山底下了,它就破命跑,眼看快叫杨二郎撵上了,它一藏,藏到房檐下的水沟里。水沟里蚯蚓热得受不住,就对杨二郎说:“这儿—这儿。”太阳看藏不住身,起来就又跑,一跑,破嘴老鸹看见了,就也给杨二郎报信儿,叫唤着:“哇啦一一哇啦—。”杨二郎接着就撵,太阳没处藏藏到一棵马齿菜下。马齿菜护着太阳,热死也不吭气,眼看着杨二郎往西撵去了。杨二郎想着是太阳藏
石人山去了,就又往石人山去找太阳,谁知走到这里扁担折了,两架山就掉在了地上,鸡也叫了。杨二郎就往天上给老天爷回命去了。这里的人给杨二郎修座庙,就叫二郎庙,也就是鲁山县二郎庙乡政府所在地。二郎庙西头有两块大黑石头,人都说是杨二郎挑来的,太阳记着马齿菜的救命之恩,就叫马齿菜顶晒,越晒越支棱,就是屁股朝天也晒不死。太阳恨透了蚯蚓和老鸥,一见蚯蚓就把它晒死,还把老鸹晒成一疙瘩黑。
上古时期,杨二郎担山赶太阳,用石子击中了三足
金乌,消灭了旱魔,石子落下后就成为后来的柏山。
陕西省
神木二郎山位于县城西一公里,传说远古时期,神木地势开阔平坦,常有风沙侵袭。人民深受其苦。于是二郎神杨戬便从山西担了两座山,飞渡
黄河,准备给神木城西和城北各放一座,作为屏障,守护这一方宝地。他过了黄河,太阳眼看就要落山了,碰上一位老大娘,原指望接个
好口气,便问:你老说我赶太阳落山前能到了神木城吗。老大娘说:唉。远着哩,到不了啦。二郎神一听,
火气大发,摔下担子便说:我人到不了,头也要探过去。于是便使了神威,其头飞来神木城西化为了这二郎山,身体化作了神木南部的天台山。山从此挡住了漫天风沙,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迤山石位于
陕西省
关中地区富平塬上,
富平县迤山中学大门口花坛前,巨石形如相连的两座小山峰,高约五尺有余,宽约四尺,重约三四千斤,满身斑点,似乎有人的
手印和身背肩挑的痕迹。这块石头,从外观上看,就是非寻常之石,表面凹凸不平,最上面,有4个深深的
凹痕.
相传这是二郎神担山赶日遗下的一块石头。二郎神见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大地一片光明,中午又赤日炎炎,烤得人汗流浃背,晚上又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便疑心女娲补天时留下了漏洞。他想运石把这块漏洞补好,便担上大山追赶太阳,找洞补漏,以便让太阳永挂天上。当他行止
富平县时,坐下想休息一会儿,便把鞋脱下倒了倒里面的土,这些土就成了凤凰山和金阜山两座小山。走时,二郎神遗下了这块石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二郎神,便在这块石头后面修了二郎庙。人们称二郎庙为迤山庙。迤山村和
迤山中学都因这块石头而得名。
茨沟区的东镇乡二郎泉,在二郎泉的
半山腰有座二郎庙。传说这些都与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有关。
传说二郎神担山赶太阳路过此地时正好饿了,随后在山下河里洗米,从而又留下了洗米河。此山
支锅石岭前有一把
火钳,无意间才能看到的,想拔掉它,不管怎么使劲也拔不掉。如果专门去找,是找不到的。当你看到山尖有三块
大石头时,就是传说中的支锅石岭。
西北最大的山门天门山
陕西
旬阳天门山位于旬阳
双河镇水洞村与
关口镇大庙村交界处,主峰上的天门山高耸云端,在主峰上有一神奇山洞
穿山而过,洞高50余米,宽48米,当地人称之为“穿山眼”,传说为二郎神杨戬担山赶太阳,用芊担头
挑山形成了
天门洞。透过山洞,只见对面浮云缭绕,俯视可见农家炊烟,有诗为证,“鬼斧神工造天门,千年神话传古今。旅游赏景越奇境,腾云驾雾非凡人。” 好一个坠落凡尘的天上人间。
江苏省
江庄镇有座二郎山,二郎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好听的是“杨二郎担山撵太阳”。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江河干涸,土地
皲裂,草木枯焦,老百姓苦极了。人间的苦难被天庭察觉了,玉皇急派杨二郎到人间驱赶太阳。杨二郎不敢怠慢,忙拿着
方天画戟,带着哮天犬来到人间。他从天上担来两座大山,追赶着太阳。想把它们都压在山底下。到了江庄地界,有九个太阳被追得精疲力尽,正在休息。杨二郎趁它们不防备,冷不防把两座大山压在九个太阳的身上,至.今没有出来。那个放哨的太阳一看情景不妙,拔腿就跑。杨二郎紧追不舍,太阳被追得狼狈不堪,躲在一座大山下直喘粗气。杨二郎看见了轮起方天画戟就刺,可是他用力过猛,大山被刺成两半,掘起的碎石块落到江庄境内形成石坑山和小于山。太阳被刺伤了腿,躲到了地下。可是蚯蚓嘴快,大喊:“太阳在这里,太阳在这里。”太阳趁杨二郎不备,又躲到嬷嬷菜底下,杨二郎到处查找太阳的下落,就是找不到,只好到天庭去交旨。玉皇大帝心想:天下黎民百姓,万物生灵还要靠太阳才能生存,怎能一个太阳不留。于是赦免了这个太阳。
二郎玉山神石,乃“二郎担山赶太阳”所遗神石。该石位于江苏省
徐州市吕梁
风景旅游区,两石各约长2.5米、直径约1.5米、重约千斤,一立一卧,间隔一个扁担的距离。二郎玉山神石为“二郎担山赶太阳”遗石,石上有明显绳勒痕迹。图为二郎玉山神石碑记。如图23
拉犁山的传说
徐州
云龙湖西南角,有座高山,叫拉犁山。相传,杨二郎担山赶太阳,把大半个中国的高山担得差不多了,除了留下
泰山、
大别山、伏牛山作为瑶台,点缀中原以外,还剩下一些较小的群山。
在南望村有元山、孤山和鏊子山三座山,元山与孤山大小一样,如同
孪生兄弟,鏊子山偏立一旁。相传,元山和孤山是二郎神用扁担一头担一座山,并且用
赶山鞭赶着一群小山赶来的。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候,天上有十二颗太阳,直晒得江河干涸,植物枯萎、人和动物都嗓子冒烟。再加上当时中原地少不利耕种。玉皇大帝为了拯救人间万物,造福利民,派杨二郎担山赶太阳。二郎神便用
铁扁担把中原的一座座高山担到
汉王来,如今坐落在南望的元山和孤山就是二郎神从中原担过来的众多山峰中的两座。要不你看,中原地带没山,而汉王镇的山却一座挨着一座呢。在担完山以后,二郎神又迈开脚步忙着追赶太阳,就这样,追呀赶呀,把十一个太阳打的钻到地下了。剩下一个,吓得脸色发黄,藏在了汉王一带的
蚂蚱草底下。天上没有了太阳,地上立刻变成了一片黑暗,河道泛滥,常常溢出,毒蛇猛兽到处横行,黎民百姓痛苦不堪。于是,玉皇大帝又下达命令,让杨二郎找回剩下的那个太阳。就这样,杨二郎就又来到把山放下的地方,在泥水里
深一脚浅一脚的到处找太阳,在蚂蚱草下面找到了太阳,让它回到了天上,从此天上就只有一个太阳,万物才得以生长。杨二郎完成了使命,准备回到天庭复命,便使劲甩了下脚上的泥巴,甩下的泥巴就形成了鏊子山。
甘肃省
二郎石位于崆峒山景区东门沟口偏东处。两块巨石当水而立,高宽各约4米。两石相距两米左右,相对处各有一孔。传说
黄帝问道于
广成子,因求道不归,臣民等的心急火燎,忧心忡忡,便决定搬石取土修
筑山峰,为的是能亲眼看到黄帝早日下山。臣民筑山的诚意感动了二郎神,在二郎神的帮助下山峰修筑的十分迅速,当山峰修筑到现在的高度时,被玉皇大帝发现了,下旨道“岂能超过崆峒山”。随即山峰停筑。当时二郎神正在两块巨石上打扁担眼,准备往山上挑,听到玉皇大帝的命令就放下了这两块巨石。从此,这两块巨石就放在了河里,现在还可以看到巨石上的两个窟窿,后来人们便命此石为“二郎石”,筑起的山峰就叫
望驾山。
山东省
二郎神担山落下巨石抛弃于此,称作“二郎石”的石头就处于去往桃花峪村的
弥河河畔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就是
邹城的
峄山。二郎担山等神话传说滋养一代代世人,为峄山上那磊磊怪石,增添了无尽韵味。
《峄山志怪》(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7):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是峄山的由来。
荣成市
成山镇海驴岛风景区距海岸码头2海里处有一座融美丽的神话传说与美妙的自然风光为一体的“仙山海岛”——海驴岛。相传,当年二郎神奉玉皇大帝之旨,担山填海,修建东京,百鸟欢跃,噙石为助。一天,二郎神挑着两座大山行至
成山头附近,忽听东海之中有驴嚎、西海之岸有鸡鸣,一惊之下,扁担骤折,两座大山坠入海中,化为两座海岛,东边为海驴岛,西边为
鸡鸣岛。那些跟随二郎神噙石填海的鸟儿也就成了海岛仙山的主人,它们年复一年、生息繁衍,便有了几十万只鸥鹭遮天蔽日的奇观盛况,海驴岛也因此被称为鸥鹭王国。
海驴岛的一侧有一个石柱般的黑色礁石,独自矗立在海边,犹如在翘首以待出海的人归家。这一黑色礁石被称为“二郎扁担石”。
关于
灵山,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二郎神担山填海的时候,一头挑着
马山,一头挑着灵山,正当走到
即墨城北的时候,撸了扁担扣儿 ,两座山便着了地。二郎神索性坐下,歇了一会儿。等他歇息完,站起来,重新整理好扁担扣儿,扁担上了肩。可是,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却再也挑不起这两座山来了,两座山好象在地上生了根,纹丝不动。二郎神火了,抽下扁担,狠狠照马山劈了一扁担,把马山打成了一个马鞍型的山头,所以,马山又名马鞍山。二郎神顺手把扁担一扔,又推出一个营上岭。二郎神这才迈步朝前走去,当他走到灵山两个山头中间时,觉得鞋里有沙子硌脚,他便脱下鞋子向外倒了倒沙子,于是,又倒出了灵山中间那座小山。后人说,
马山后、灵山前是二郎神踏过的宝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马山后,灵山前,大反不反,大乱不乱。
传说很久以前,
济南北郊是一马平川。二郎神追赶太阳,挑着两座山走到这里,放下担子歇脚小憩。不料两座山竟生了根,再也挑不起来。就连他从鞋里倒出来的两堆土,也变成了后来的
粟山和马鞍山。二郎神挑来的两座山天天增长,惊动了太上老君,他怕这山会把山明水秀的济南压起来,就围着两山撒了圈丹药,山从此不再长了。后来,人们便把这两座山称为南药山、北药山。因为二郎神这位大仙的造就,四座山都有了灵气,其中的药山还独得太上老君的“钦点”,成为名副其实的“药之山”。一位在某中学任教的地理老师告诉记者,古代传说还是很“讲科学”的,因为“齐烟九点”中其他的山都是以石为主,恰好只有二郎神鞋里两堆土变来的粟山和马鞍山是土质山。药山不仅是太上老君手撒丹药之处,还是传说中神医
扁鹊采集圣药阳起石之地。依山傍水的天然地势,既造就了药山超逸绝伦的湖光山色,也使得这里盛产名贵药材。“药之山”的特点与传说相得益彰,牛气十足。
东山主峰(即
石棚)与桃园山之间为柱子山,因山顶有两根石柱而得名,此与杨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有关。据传:一日,杨二郎担山赶太阳来到此处,一路上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此时恰巧碰见一村妇正在井边打水洗衣,遂歇
下担子,上前讨水解渴。等他喝完水离开后,村妇纳闷:这人用麻杆担山,麻杆能撑住吗?于是冲他喊道:“你用麻杆担山,怎么不断呢?”话音刚落,麻杆立断两截,两座大山就此落地,而两节麻杆插于两山间,化为两根石柱。当太阳西斜,在远处东望,石柱两端的桃园山峰与东山石棚确有故事传说的形象。
二郎担山位于山东省肥城市
安临站镇南的二郎担山
北峰。整个山势为南北走向,南北约0.7公里,东西约0.5公里,分南北两个山头,主峰“担山顶”海拔200.8米;
砂岩。山顶北面石崖上竖刻“文星共照”四个大字,其右边题刻“丹山”二字,每个字约0.4米见方,无落款时间;具体刻写年代暂无考。刻字下方有好事者刻写“天下太平”四字,应该是近年附近村中居住的老人所刻。神话传说,当年二郎神担山赶太阳,到此歇脚,倒鞋土成二座
小石山,故当地民众取名“二郎担山”,简称担山。山的西南方向为
上庄炉水库。 据光绪十七年(1891年)《肥城县志·方域》记载:“丹凤山在城(指老城)南五十五里与青龙山相距六里,旧志误以为担子山,邑人胡法曾辩曰,丹山古之巨门山与青龙山东西相望,古志丹山为凤凰所自出,故又名丹凤山,流俗谬谓二郎担山。”
透明山地处彩石街道宅科管区东泉村,属东泉村九峰山脉第九峰,此山南北向有一贯
穿山洞,南大北小,因透明而故名,中心段落最窄处仅能容一人爬着通过,
透明洞有一个奇观,每到日落时太阳的光线就会穿洞而过,就像一道金光穿透整座山峰,十分壮观,相传透明山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二郎所为,传说天上原有十二颗太阳,炎热的阳光烘烤的江河干枯,植物枯萎,人和动物难以生存,玉皇大帝为拯救世间万物,命杨二郎担山赶太阳,杨二郎奉外公玉皇大帝之命携带宝贝捆山索,如意钩及太上老君的宝贝老君棍来此担山赶太阳,他用捆山索将两座大山捆好,如意钩钩在捆山索上,口念老君棍真言:长长长,老君棍变成了不短不长的扁担,杨二郎又摇头大吼三声:变变变,他变成了顶天立地的一座金刚,他腰一弯将两座山挑在了肩上,一晃悠,只听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其中一根捆山索崩断,一根完好无损,崩断的一座山变成了一座数余丈深的沟 ,这座沟深数丈的山峰便是和透明山遥遥相对的“劈山子”。
湖北省
唐梓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
枣阳市寺少公路鄂豫交界处,枣阳城北22公里、太平城镇北5公里,方圆4
平方公里。相传唐梓、紫玉二山,是当年
二郎神担山赶日行至四十八里宽的红沙河,心中胆颤,扁担折断,两山坐于此地,扁担落在两山之间,架成一座天然石桥,人称
扁担桥。
在襄北岗地的枣阳太平镇北边,平坦地表孤零零地突兀起两个秀丽的山峰,一曰唐梓山,一曰
紫玉山,紫玉山山顶为鄂豫边界,而传说最多的当属唐梓山。两座山峰为什么远离山脉。盘古开天以来,天上有12个太阳,轮番炙烤大地,人类无法生存。二郎神发现后心急如焚,用一根扁担,从
桐柏山脉里挑起两座山峰,开始追赶太阳,想用两座山峰来将其中的两个太阳压住。因为追赶太阳心切,二郎神没有注意脚下,不慎掉进48里宽的红沙河中,扁担折断,两座山峰坠入红沙河。二郎神只好另想办法遮挡太阳的光和热了。宽阔的红沙河突然被两座山峰堵塞了河道,导致洪水四溢,河水冲刷的地表沟壑纵横,形成了略有起伏的襄北岗地。两座山峰留了下来,一个成了鄂豫的界山,另一个则成了著名的
道教名山。
河北省
蒋福山二郎庙
二郎庙位于(
三河市)蒋福山后山山顶,二郎庙乃当年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时,在此歇脚,助当地降伏祸害一方之
山精水怪,乡民们感恩戴德,兴工建庙,故称二郎庙。
聚仙谷原名大险沟,位于河北省
唐山市
丰润区东北燕山余脉
腰带山下面观之,酷似古时将帅的盔甲。相传是众仙聚息之时,刚刚完成担山赶太阳的二郎神因特别累乏,脱下盔甲躺在这里休息,众仙离去时他匆忙追赶,把盔甲丢弃在这里。如图32
车轴山坐落于
丰润县城南10公里,是一处
平地而起的孤峰。
传说:二郎神杨戬担山赶太阳路过此地,见下面地里一个金车毂被大水冲得上下翻动,担心天长日久会酿成水灾,于是按住了云头从空中扔下一块石头将金车毂牢牢压住,这块石头到人间就成了一座孤峰。此后,泉水从金车毂冒出,经山缝隙向外流,就形成了现在后山崖下那个山洞里流出的
清泉水。后人误将压在山里的金车毂传为金车轴,遂将此山称为“车轴山”。
杨二郎担山赶太阳,有一座山不愿走了,杨二郎一怒之下,挥剑砍掉了它那高耸的山头,可这山非常倔强,砍了还长,杨二郎连砍十多剑,山头一长再长,杨二郎无耐,只好抛下它,赶着别的山继续往前走了。
天上出现了12个太阳。炽热的阳光把大地烤得石裂缝,地冒烟,人们辛苦种的庄稼,在太阳的照射下都枯黄了。二郎从附近山上砍了一棵千年古树作扁担,把太行山的12座小山装进两只大筐,挑起扁担去追赶天上的太阳。他每赶上一个太阳,就用一座大山把它压住。就这样,他已赶上了天上的10个太阳,把它们压在了山下。这第11个太阳,被二郎赶上压在
赤城县。赤城县城西北9公里燕山脚下有温泉。温泉里的水一年四季都是热的,此温泉下有二郎用山压住的太阳,是太阳把泉水烤热的;温泉附近有两座小山,那是二郎歇脚时从鞋里倒出来的泥土堆成的。人们把温泉叫作“天下第一泉”,把这两座小山丘叫作“二郎墩”。
围场
道坝子乡东边的公路北侧,有一座奇特的山峰,半腰上有个圆形洞窟,穿山而过,从一面看过去,能看到山那面的蓝天、景物。人们都管它叫窟窿山,这个透亮的大窟窿据说是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时穿扁担留下的。相传,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天上挂着十二颗太阳,炙烤着大地,晒得草木庄稼枯萎、江海干涸、大地龟裂、寸草不生,人和动物都无法生存下去了。玉皇大帝为了拯救人间万物,派二郎神担山把太阳压住。二郎神用扁担一头穿上一座大山担在肩上,用赶山鞭赶着一群大山,捉住一个太阳,就用山把它压住,就这样,追呀赶呀,整整压住十一个太阳。二郎神挑着两座大山,风风火火地撵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这个太阳吓得脸色发黄,急忙出溜一下躲进蚂蚱草底下藏了起来。二郎神追到眼前,眼看就要摞下大山,压住太阳。玉皇大帝心想,要是一个不留,那不又成了黑天了吗。就紧忙喊二郎神说留一颗太阳在天上值班。就这样,这颗藏在蚂蚱草底下的太阳才又回到了天上。二郎神听到玉帝旨意,把肩上挑着的两座大山放在地下,拿上扁担回天宫去了。这两座山一座留在了道坝子,另一座留在了哈里哈。从此天上就只有一个太阳,万物才得以生长。蚂蚱草因为救过太阳的命,所以它从来不怕太阳,从地里拔出来,太阳也晒不死它,它开的花又称太阳花。
秦皇岛市西北25公里处的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一处以奇险的山景和秀美的水景为主体特色,并具有一定历史内涵的山岳型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画廊谷中的“奇峰挂月”景致,“奇峰挂月”的这个“窟窿山”相传是二郎神“担山赶日”时,拿大扁担戳的大洞。在缆车上,这个在远天映衬下的山体上,犹如一轮
圆月东升的透天巨孔的景观历历在目。
窟窿山位于
上营乡瓦房庄村北,窟窿山海拔662米。主峰东侧是百丈悬崖,刀劈斧切,十分险峻,人莫能攀,可望不可及。主峰西侧,再爬上6米余高的陡崖,才能到达山顶的窟窿之内。石窟窿呈东西走向,直透山顶,约有3米余宽,9米余高,15米余长。洞顶还有几个小窟窿,中午时刻的阳光可折射进洞。石窟窿两侧,各有四个突起的小山峰矗立云天,云缠雾绕。眼前这幅美景,就像八幅山水画挂在石窟窿这面明镜的两边,人称此为“八扇屏”。石窟窿下侧,有一个数丈长的条石,面平楞直,就像人工雕刻的一般。传说这是二郎神“担山赶日”时用的扁担。二郎神用这个“扁担”,一头插入这个石窟窿,另一头插进喜峰口的“老爷洞”,担着这两座山追赶太阳到此处时,“扁担”被压折,于是就将这两座山放在这里,半截“扁担”也扔在这里。图为山顶的扁担峰。
吉林省
在
伊通满族自治县境内,散布着16座
死火山,其中
大孤山、
西尖山、东尖山、小孤山、莫里青山、马鞍山、北尖山7座最为奇特、壮观,分布位置酷似
北斗七星,故名“
七星山”。与西尖山相距仅6公里的东尖山,山形和高度都很相似,被称为姐妹山。有二郎神“担山赶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内有水无山,大感缺彩。请玉皇大帝派他的外甥小圣二郎,去找三座山移进蟠桃园。杨二郎领旨,找着一根扁担,拿着赶山鞭,驾起祥云飞赴人间。这天,他来到蓬莱岛选中三座孤岛,便肩挑鞭赶往回走。由于一路劳累,便在伊通歇了7天7夜。当他醒来时,摸起扁担往肩上一担,“嘎叭”一声,扁担被压断了。原来两座小岛早已落地生根,变成东尖山、西尖山。鞭赶的大岛也抽不动了,变成大孤山。
北京市
天门洞(又称扁担眼)形成于1亿2千万年前,海拔800余米,高约60米、宽约40米。相传是二郎神担山填海时用来穿扁担的扁担眼。
位于
密云县北庄镇干峪沟村山脊处透出一个大窟窿的山,从下仰视,山脊处的大窟窿宛如一个
望天洞眼,颇觉天高云淡。这就是干峪沟一道奇特的景观,当地人称这座山为窟窿山。窟窿山是如何形成的呢。相传,人间从前有十二个太阳,各个如同燃烧的大火球,不分昼夜,轮流挂在天上,旱得土地裂成大缝,颗粒无收,百姓无法生存。后来,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二郎神下凡到人间,为民除害。二郎神下凡后,用扁担挑着大山追赶太阳,把太阳一个个压在了大山底下,传说这座窟窿山就是其中的一座。山脊中的大窟窿就是二郎神担山赶日时的扁担眼。如图43
密云县
桃源仙谷自然风景区金龟奇景位于密云县
石城乡境内,坐落在云蒙山地域,距北京90公里。由世外桃园区向北,登上
一线天,步入峡谷,东有一石洞,东北半山上有一“金龟影”,神话传说:当年二郎神“担山赶日”时,有一太阳躲藏之中,碰遇一只金龟,它灵机一动,以金龟遮蔽,二郎神见其生怒,以掌将其拍之顶壁,故留此影。隐形瀑高达70余米,随之季节变化,瀑现瀑没,一日变化更现惊奇,早来观之无有,晚归瀑入眼帘,潭瀑相映,此景之奇,尚为少见。
山西省
二郎神山是传说中二郎担山赶太阳的大山,上有插扁担的孔洞。
二郎神庙遗址。
笔峰山又名二郎山,位于沁县城南,主峰海拔1028米,峰峦叠翠,沟谷纵横,雄伟壮观。因山峰高出城头,正对原
沁州城内学宫棂星门,故取文明之意称笔峰山。因有“二郎担山赶太阳”未及之传说,又称二郎山。
燕子崖位于盂县
北下庄乡崔家庄村西北1公里的悬沟村,就在突出的石崖上方,有一个很大的脚印痕,相传,是二郎神杨戬担山赶太阳时,正遇
龙王爷在哪里放虎,二郎神便和龙王爷答话,因二郎神担的山太重,一只脚踩在了山崖边,把山体踩裂,留下一条石缝,而且担山的扁担也断了,二郎神就把这山留在这里,把担山的扁担插在了对面的山崖
天桂山上。
传说一:
寿阳地势高峻,四周群山环抱,唯西北黄岭一壑每逢春末秋初寒流由此滚滚而来,古往今来年复如此,无情的风霜给人民带来了灾害。人们为了堵住这一大壑,成年累月,披星戴月终于修起了一条高大的土岭。可万万没有想到,一场大雨后暴发的山洪把土岭给冲掉了。这样连续搞了几次都无济于事,人民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天上的“二郎神”。有一天,风云突变,
西北风怒吼。眼看大片庄稼被严霜夺去,二郎决定在太阳出山前堵住山壑。于是他肩挑两座大山,昼夜兼程汗流浃背向黄岭壑直奔而来。行至平舒一带,启明星高照,东方发白,突然一个泼妇端着尿盆拦住了
去路,妖里妖气地说:“哎哟没见过一根麦秆还能挑动两座大山。”没等二郎回话,便朝着二郎将尿泼在地上,顿时,只听得咔嚓一声,麦秆折成两截,两座大山立即落地,这就是现在的神山、双凤山。二郎火性大发,定睛一看这泼妇原是妖魔化妆而成,于是火冒三丈力斩妖魔,可惜二郎未带兵器,只好脱下自己的鞋一阵痛打,将妖魔打死在地,他把鞋里的土倒在她身上,让她永世不得出世。这堆土就是距平舒西部二华里地方的“
圪堆梁”。妖魔虽被打死,二郎再也没有担土来堵这山壑,每年春秋寒流仍由此壑而来,庄稼仍受严霜袭击。
传说二:
相传远古天上有九个太阳,大地炽热似火,百姓无以为生。玉皇大帝即令二郎神逐赶太阳。
榆社古时有湖泊。一天,一个村妇在湖边洗衣,忽然看到远远地来了一个大汉,肩上竟用一根细细的
麻秆挑着两座大山。那大汉匆匆而行,走得口干舌燥,看见眼前碧水荡漾,便想歇下来喝口水。就在这时,洗衣妇女一声惊呼:“
看你日能的,麻秆秆怎能当扁担。”那大汉一听糟了,正待发作,一只脚已闪到湖水里,肩上的麻秆也立马从中一折,担着的两座大山便“忽隆”一下跌落到湖的两岸。大汉一看,水也顾不上喝了,转身就顺着东南方向急急而去。待翻过一座山时,感觉刚才湿了的那只靴子不舒服,便脱下来想晒干再走。但就在这时,天空中忽又传来一声喝喊:“玉帝有旨——骄阳如火,百姓受煎,命二郎神速速逐日,不得有误。大汉一听,靴子也顾不得穿了,赶忙起身又向前急急而去。原来,大汉就是担山赶太阳的二郎神。自此之后,那两座山就在榆社生了根,因为紧邻湖水,老百姓便把北边的一座称作海金山(古时乡民以湖为海),南边的一座称为海银山。至于二郎神脱下的那只靴子,亦已化成一方巨石。此石现仍立于
榆社县与
武乡县交界处的二郎山上(山北为榆社县南村、狐
家沟等村,山南为武乡县楼则峪等村),其形酷似一只巨大的靴子。
相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曾经有十个太阳拥出地面,庄稼烤焦了,河水晒干了,整个人间比蒸笼还要热,百姓处在危难之中。有个叫杨二郎的小伙子。他不但勤劳勇敢,而且为人忠厚诚实。他的力气特别大,大得能搬起几座大山;他有一双飞虎鞋,穿上它能翻山跨海,日行千里。老百姓们都信服他,喜欢他,就推选他当了大伙的首领。怎样才能制伏太阳呢。杨二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从附近山上砍了一棵千年古树做扁担,把十二座山装进两只大筐,穿上飞虎鞋,挑起扁担去追赶天上的太阳。杨二郎还有神通,他念起口诀,现出法相,完全变成另外一副模样。他头顶着蓝天,脚踩着大地,胳膊比太行山还要粗,挑着大山追赶太阳。他迈开流星大步,从东赶到西,又从西赶到东,赶呀赶呀,他每赶上一个太阳,就用一座大山把它压住。杨二郎担山赶太阳走到了
襄垣,他把五个太阳压在了五阳岭下。后来,十个太阳终于被他压住了九个,只有一个太阳,变得小小的,钻到一大丛
猪毛菜后面逃脱了。所以,至今猪毛菜不怕旱,越旱长得越旺。据说,那是因为它救了太阳以后,太阳封它为“不旱菜”。杨二郎见还有一个太阳逃出了他的
手心,哪能容得。从五阳向西南走了一会儿,杨二郎本想还去追赶,但这时他已累得走不动了。他坐下来歇息,觉得鞋里有土,不得劲,就脱下两只鞋倒土,一只鞋倒出个文王山,另一只鞋倒出个周王山,杨二郎吃过香喷喷的
鹿肉,浑身增添了使不完的劲儿,就弯腰挑起
祖山和
都山去追赶最后一个太阳。当杨二郎担着两座大山追到
渤海边时,恰好赶上了逃跑的太阳,他当即瞄准太阳撂下祖山和都山。机灵的太阳就势在地上一滚,骨碌一下钻进了渤海,使杨二郎又扑了个空。结果,太阳没压住,祖山和都山却落在渤海边。气得杨二郎
用大扁担在祖山上插了个
大圆洞,就成了透天的窟窿山。杨二郎担山赶太阳的神话,世代流传不绝。
二郎担山洞位于
泽州县南岭乡坂河村西北的山坡上。相传二郎神
杨戬力大无比,武艺超群,担山赶太阳路过坂河村时突遇狂风暴雨,坂河村此时波涛汹涌,河水如一头巨大的怪兽挡住了杨戬的去路。此刻,天昏地暗,电闪雷鸣,追赶的太阳也早已不见了踪影,杨戬长途奔波已精疲力尽,鞋中也早已
满装了泥土,便驻足倾倒,从此二郎担山坐落此地。二郎担山洞“奇”就“奇”在两座大山相隔不过百米之遥,不但形状相似,而山腰都有一个门洞,其大小基本相同且遥遥相望。每当夏日雷雨季节来临,天空常会出现一道彩虹飞架两山之间,活像一条弯曲的扁担挑着两座大山。
湖南省
被誉为中国的爱情桥,位于桂东
齐云山上,是
湖南省海拔最高、跨度最长、地势最险的一块巨石40余米的天然桥。那里古木参天人迹罕至,却隐藏着一座
湘南最高、跨度最大天然石桥,传说是为了让牛郎织女在凡间相会,二郎神搬来一块巨石横架南北隐藏在此高山深处。如图50
内蒙古
蛮汉山又名钟山、九峰山、
蛮汗山。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
凉城县西北部,蛮汉山
旅游景区,扁担眼。相传二郎神在阴山挑下蛮汉山和大青山来做压阵山。于是在蛮汉山主石崖上有一个扁担戳开的圆孔。
双耳犹肖——马头山
马头山位于
岱海南岸长城脚下与蛮汉山同属阴山山系,是传说中的二郎神担山追赶太阳遗留之山。
贵州省
遵义市
桐梓县风水乡泡通村,小地名洞槽。这个溶洞的附近,有一座山叫穿岩(如图)。传说二郎担山赶太阳,来到桐梓县风水乡,累了,放下扁担休息,这座山就在此生根了。另一说法,这座山叫“川岩”,这座在
贵州,另一座在四川,是一对儿,二郎担山赶太阳留下的。另一个说法还要形象点,二郎担山赶太阳,担了一挑,手中提一座大山,这座“穿岩”是二郎手中所提,放在
云贵高原上,就定根在了贵州省桐梓县风水乡洞槽这个地方。据爬上“穿岩”的当地人介绍,穿岩上还有手提的指印。
辽宁省
凌源市月华山,窟窿山,此山主峰海拔926.8米,因山顶有一高7米、宽13米的
通天洞,形如悬月,所以古时也称月华山,但老百姓还是愿意形象地叫它“窟窿眼儿山”。洞的西侧修建二郎神庙,传说杨二郎担山时,此洞是用来插扁担的,后扁担折了,此山遗落此处。
神话童谣
一字洋洋离家乡,二郎担山赶太阳。
七颗毒日山岳镇,八九兄弟藏海疆。
十弟留着继日夜,东西陬山压两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