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节,亦称“佛诞节”、“浴佛”、“灌佛”。佛教
传统节日。佛教传说,释迦牟尼生时,有9条龙口吐香水,洗浴
佛身。据此,每逢佛诞日,
佛教徒便举行浴佛活动。浴佛,即农历四月初八,俗称浴佛节。居民用红纸条粘为十字形,上书:“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到深山去,永世不回家。”贴于门墙,谓之嫁毛虫。
节日简介
浴佛又称灌佛,在古
印度佛教中即为一种重要仪式,其源则在释迦降生的历史记载之中。据《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所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之时,路经
蓝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诞生了悉达多太子,此时,
难陀和
优波难陀龙王(另一说有九龙)吐清净水,灌太子身。这一历史传说在
古印度时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
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出土的佛传雕刻,都有反映这种情景的构图。后世浴佛是在佛陀诞生之日举行。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有一个富庶的
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
净饭王。净饭王有两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诃波波提。净饭王仁慈和善,善理国政,只可惜多年没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当时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当她走到蓝毗尼园婆罗树下时,心中异常欢快。这时,摩耶夫人突觉
腹痛,随后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
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
四众弟子顺序用小
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
南传佛教也非常重视这一节日。
傣族全民族信仰南传佛教,过节时,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个佛寺中敬佛、斋僧,举行送旧迎新的仪式,行浴佛礼,给佛像洒清水“洗尘”。而后便开始互相泼水,嬉笑追逐,进行放高升、
赛龙舟、
赶摆、丢包等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傣族
泼水节(另有7女除魔的神话阐述泼水节的另一来历)。
藏传佛教同样重视这一节日,称为“四月法会”,一般活动要延续好几天,包括
诵经、跳欠(也称为跳布扎、跳
法王舞、跳神等)、到各个佛殿拜佛等,而泼水的习俗,仅在年轻的小和尚之间进行。
历史源起
顾名思义,佛诞即释迦牟尼佛祖诞生之日。
如来生期,多有异说。虽则皆有理致,据考证佛祖诞生于公元前七世纪。即公元前623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在北印度,有天上九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因此典故,便有了庆祝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香水沐浴
佛身。所以,浴佛节又名佛诞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一年中最隆重的
佛教节日之一,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日,又称佛诞节,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中国东汉时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浴佛时间在史籍中有不同记载。
蒙古族、
藏族地区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日,即
佛成道日、
佛涅槃日,故在这天举行浴佛仪式。汉族地区佛教在北朝时多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后不断变更、发展,北方改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举行 ,南方则仍为农历四月初八举行 ,相沿至今(俗称“
四月八”)。傣族的
泼水节在
傣历六月(
夏历四月)举行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门寺院礼佛,就带有浴佛的性质。
唐朝
佛光普照遍长安,吃斋诵经建寺庵。
居士男女多布施;为求来生结善缘。
相传夏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诵经,以各香浸水灌洗释迦之太子诞生像;纪念佛之诞生,称为浴佛节。唐代佛教信仰极盛,长安善男信女多于此日施舍。此风迄宋明依然。《
东京梦华录》:“
四月八日
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
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
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辄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
节日名称
韩国:석가탄신일(释迦诞辰日)
日本:灌仏会(灌佛会)
活动内容
有些寺院的浴佛方法还是与它的规定有所不同,大致说来这些寺院浴佛更侧重于法会的仪规,具体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恭迎佛像。佛诞之日,僧众搭衣持具上殿,按东西序位次分班而立。闻磬声向上顶礼
三拜后,六人出班恭迎佛像。二引礼执引磬,二执事托香盘,主法僧居后,侍者随行,同声唱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像从经楼上迎到大殿中,主法僧上香、展具、顶礼三拜,大众一起唱赞:“稽首皈依大觉尊,无上能仁,观见众生受苦辛。下兜率天宫,皇宫降迹,雪岭修因。鹊巢顶,三层垒,六年苦行。若人皈依大觉尊,不堕沉沦。”
第二,安座沐浴。大殿钟鼓齐鸣,主法僧将佛像安座
金盆中,然后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三拜或
九拜。大众同念《沐浴真言》,三称“南无
香云盖菩萨”,然后唱赞:“菩萨下云中,降生净饭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
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中。”
第三,祝圣
绕佛。主法僧闻磬声顶礼三拜,恭说颂词。大众同唱《佛宝赞》,
接唱《
赞佛偈》:“佛宝赞无穷,功成
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
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再唱:“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唱毕开始绕佛,边绕佛,边称念:“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
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四,
回向皈依。绕佛后归本位,先念《
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唱《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浴佛法会功德圆满,
引磬声起,大众齐唱:“浴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值得一提的是,南传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成道、涅槃都在5月的月圆日(十五)并于这一天举行浴佛等盛大的纪念活动。
历史记载
我国寺院浴佛,唐以前的
仪制已难查考,唐代流行的仪制,由于
会昌法难也已失传。现存唐《浴像仪轨》(见《续藏》第二编第九套第四册)是唐慧琳为了改革我国传统四册浴佛仪制,根据
古印“僧园每日浴像”,结合偈、赞、
密咒等所写出的构想,因与我国流行的仪制意义不同,没有获得推广。元代《
敕修百丈清规·报本章》卷二的“佛降诞”条中,对浴佛仪制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广为奉行,该条称:“至日(
四月八日),库司严设
花亭,中置佛降生像,于
香汤盆内,安二小杓。佛前敷陈供养毕,住持
上堂祝香云:‘佛诞令辰,某寺住持……虔爇宝香,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上酬慈荫。所冀法界众生,念念诸佛出现于世。’次说法竟,……领众同到殿上,向佛排立足。住持上香
三拜…住持跪炉。
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
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
四生润。’宣疏毕,唱浴佛偈。”(”偈见如上《浴像功德经》)一面反复唱偈,一面让僧众浴佛,最后并以浴佛的功德回向于无上的
佛果菩提。明清两代的浴佛大抵遵行《敕修百丈清规》中的仪制,但亦有所删改,比如按照《敕修百丈清规》的规则,寺院在浴佛的当天,有煎“香汤”和造“黑饭”供众的习惯,而到明清时则渐不通行。然而,虽说《敕修百丈清规》有很大影响。
民间传说
根据《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的记载,印度
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在
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因为
释迦族姓乔答摩,所以太子全称为乔答摩·悉达多。相传,太子生时就会走路,在走到七步的地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唯我独尊的“我”,并非指佛祖自己,而是教所有的人都要头顶上天,脚踏实地,尊重自己灵性的开示,掌握自己命运的锁钥。这位太子就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正当佛祖讲话时,突然天雨花香、九龙
吐水。因此,佛教将佛祖在无忧树下降生之日称为佛诞日。在这天有些寺庙的僧侣会用
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称“香汤”,仿效这种情景为
释迦像沐浴,因此称作“洗佛节”。
正当佛祖讲话时,突然天雨花香、九龙吐水,因此在这天有些寺庙的僧侣会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称“香汤”,仿效这种情景为释迦像沐浴,因此称作“洗佛节”(国语称“浴佛节”)。浴佛的仪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净地举行。浴佛的方式是在
庙寺前置一小浴亭,亭内供释迦小像,旁贮浴佛水,佛水是药草煮炼而成,有甘草、百香草等,信徒每匀水淋佛,即饮之。
传统风俗
中国大陆地区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
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的人们汇聚到马山麓、折多河畔,举行拜佛节,祈祷神佛保佑人们五谷丰登。
广东观音山观音寺庄严举行“浴佛节祈福大法会”纪念佛祖诞辰,上午浴佛仪式,下午寺院巡礼,放生。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希望通过我们的愿力,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
加被,令亲友身体健康,家宅平安,财运亨通,一切顺利。
中国台湾地区
台湾佛教徒普遍于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庆祝及浴佛典礼。经佛教徒之争取,1999年起,
台湾地区在沈定纪念日中正式纳入佛陀诞辰纪念日,日期为农历四月八日,由有关机关、团体举行纪念活动。由于日期接近“
母亲节”(五月第二个星期日),一些庆祝活动也会于母亲节举行。
香港在
长洲、
大屿山及
屯门等地有大型庆祝活动,如
飘色巡游等。
香港旅游发展局举办的“
传统节日巡礼”,亦重点推介佛诞庆祝活动。
1998年,觉光法师为香港成功争取佛诞日为假期,提高佛教文化和
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
2007年起,“金色莲花表演坊”每年在香港举办千张佛诞卡大展。2013年5月起,更规划香港首届“佛诞文化节”活动持续一整个月,让社会大众参与。
日本
称为灌佛会(灌仏会,かんぶつえ)。亦名降诞会、
佛生会、浴佛会、
龙华会、花会式、花祭。
节日活动
内容安排
1、简介
农历四月八,又名浴佛节、佛诞节、龙华会,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的
宗教节日,但是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中的浴佛、
斋会、结缘、放生和
求子在过去广为流行。
2、浴佛
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灯烛,置
铜佛于水中,进行浴佛,一般民众则争舍财钱、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出现各种庙会。在农历四月八日,各地佛寺举行佛诞
进香。在
北方地区则传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泰山娘娘——
碧霞元君的生日,即举行
妙峰山庙会,
南方地区龙华、九华、姑苏等地也均有盛大庙会。庙会期间还有堆佛塔活动。可见中国的庙会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庙会,也有道教庙会,还有佛、道、儒结合的庙会,北京的
妙峰山庙会既有道教内容,也有不少佛教成分,但它的花会却是各种庙会都有的。
3、斋会
斋会,又名吃斋会、
善会,由僧家召集,请善男信女在农历四月八日赴会,念佛经、吃斋,由于与会者要吃饭,必须交“会印钱”。饭菜有
面条、蔬菜和酒等。
在浴佛节期间,人们要讨浴佛水。
节日饮食有吃“不落夹”,“不落夹”为
蒙古语,是对
粽子的称呼。还有一种
乌饭,方法是以乌菜水泡米,蒸出后为
乌米饭。这种食品本为敬佛
供品,后来演变为浴佛节的饮食。当时还有放船施粥的风俗。
4、结缘
在浴佛节中还有一种结缘活动。它是以施舍的形式,祈求结来世之缘。民间
舍豆结缘,寺院、宫廷也不例外。宫中要煮青豆,分赐宫女
内监及内廷大臣,称作“吃
缘豆”。
5、放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在浴佛节期间则流行放生习俗。放生来源较早,宋代已有记载。古代有承美放生传说,民间有
玳瑁放生等。
6、求子
农历四月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吉林奇俗谈》中说:“吉地
白山四月二十四日开庙会,求嗣者诣观音阁,于
莲花座下窃取纸糊童子一,归家后置褥底,俗谓梦能可操胜券。”这种偷
纸娃娃与抱
泥娃娃性质是一样的。山东
聊城地区有观音庙,神案前有许多小泥娃,有坐者,有爬者,有舞者,皆男性。四月八日这天,不育妇女多去拜观音和
送生娘娘,讨一个泥娃娃,以红线绳套住脖子,号称
拴娃娃。有的还以水服下,认为这样能怀孕生子。
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还盛行押子,即在树上押一石,拴红线,以求吉利得子。陕西
延安有一个
清凉山庙会,祈求龙王降雨。同时设铡关,十二岁以下孩童腰扎
草绳,手抱
公鸡,先从
铡刀下扔过公鸡,接着自己爬过去,俗称过关,从此年年平安,标志成年。
7、拜药王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
宗教活动,如庆祝菖蒲生日,农历四月十八
解灾,以傩驱疫,请符治病,偶像治病等等。人们也积极崇拜药王,祭祀
华佗、
孙思邈。也拜感应药圣真人,流行神捡药,进行采药活动。这些活动不是偶然的,因为中国从
远古时代起就流行巫医,后来中医、中药有很大发展,出现不少名医,除上述者外,还有
扁鹊、
李时珍等。中医是解除民间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拜神求佛者,多半是为了解除疾病,所以庙会上也有不少卖药、治病者,患疾病
看不好者,就习惯祭拜中医的祖师爷——药王、
医圣。
在某些
少数民族中也过浴佛节,其中的
苗族就过农历四月八。
各地活动
农历四月八不限于浴佛,其实它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各地流行有不同的节日风俗。山西
乡宁在柏山(后改在
结义庙)集会,祭祀
晋国大夫
荀息,后改祭
关公、
张飞和
刘备,会上争食
油糕,又称油糕会。民间传说
牛王为神,各地都在农历四月八为牛过生日,称
牛王诞。
浙江丽水有一种抢牛馒头风俗,也是祭牛的产物。牛是农民的宝贝,也是
农耕文化的象征,因此把爱牛之心也带到节日里。河南
邓县农历四月八要祭瓜神马武,并展销黄瓜。江南许多地方为了纪念
孙膑、
庞涓斗智,过
乌米饭节,后来演变为敬佛做
乌米糕。天津过出
鬼节,祭祀冤死亡者。
各地简介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就是浴佛节,过浴佛节当天,家家户户吃
栾茜饼,然 后到街上观看万众参与的大型游街庆祝活动。
浴佛节巡游日,象角、圣狮、龙聚环三个村出动10条大小金龙、
银龙和木龙,l只彩凤,20头
醒狮、50个少女
花篮担。还有
仙女散花、彩旗、八音氏乐、锣鼓等队伍,共2000多人。这些
民间艺术团队,分成两支队伍游街,在周围几个村地域活动,当地人叫这种喜庆大游行做“出高兴”,欢迎来自远近的客人欣赏和参与活动。
2、天水浴佛节
天水的佛事活动历史悠久,尤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的“浴佛 节”最为有名。
这一天,
麦积山石窟、
甘谷大像山石窟、
华盖寺石窟、
武山水帘洞石窟、
木梯寺石窟、
秦城区的
南郭寺、
北道区的净土寺迎来成千上万的游人。各石窟、寺院在举办佛事活动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人,还开展各种文艺娱乐活动,举办
旅游商品和书画展销等活动,丰富了节日的内容,既满足了群众的信仰需求,又引导人们接受
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积极健康的气氛中进行游乐活动。
浴佛节
——民俗四月八
张心笛
农历四月初八是古代的浴佛节,亦称洗佛节、佛诞节和龙华会。逢浴佛节,老北京的习俗很多,佛教寺庙要举行纪念仪式,要浴佛、举行斋会,民间也在这一天有放生和吃结缘豆的习俗。在浴佛节前后,还有民间的拜观音求子,以及拜药王活动。
相传佛教为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所创立。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后,北京及各地佛寺林立,其佛寺庙宇中的
主体建筑——
大雄宝殿内均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像。
四月初八浴佛节这天,老北京的各个佛寺在这一天要进行对释迦牟尼的纪念活动——功德
法会。法会后的一项重要仪式就是用香水浴佛。《
荆楚岁时记》云:“四月初八,诸寺各设斋,以
五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
弥勒下生之征也”。这是我国
佛教史上关于浴佛节的记载。
为什么要浴佛?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呱呱落地之时就非常聪慧,会走路、会说话。他前、后、左、右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大地为他的出生而感动,并用九龙吐水为其沐浴。所以每到四月初八其诞生日,各佛寺的僧侣都要以甘草茶煮成“香汤”,在寺庙的浴亭里对
释迦牟尼佛像匀水淋佛,对佛祖进行一次洗浴。浴佛时除纪念佛祖的诞辰外,也有洗涤人心的污秽黑暗、洁净众生的心灵之意。这一天各佛教寺庙还会准备些
素菜素饭,来招待信徒们的祭拜,也就是那时候的“斋会”。赴会的信徒在吃斋前要先念佛经,斋会后还要讨一些洗佛水来饮用,或食些佛寺煮制的一种粥食——“乌米饭”,以示对佛祖的虔诚。
老
北京时大小佛寺庙宇很多,尤以
西直门外的
万寿寺最为热闹。
万寿寺坐落在
高梁河北岸,历史上是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庙宇,也是老北京著名的以
柳林为特色的风景浏览区。旧时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半个月的庙会,因此时正值踏青时节,届时
一心向佛的善男信女们纷纷奔赴万寿寺去焚香拜佛。《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游人甚多,绿女红男,联翩道路,柳风麦浪,涤荡襟怀,殊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致,诚郊西之胜地也”。这一天,幡幢铙吹,蔽空震野,
百戏毕集,有扒竿、筋斗、筋喇(弹拨说唱)、筒子(
变戏法)、马弹(
马戏)、解数、烟火、水嬉等节目,游人乘车或骑马、步行,四方来客,摩肩接踵,进香拜佛者,数以万计。
浴佛节时老北京流行放生。一些佛庙的僧侣和平民百姓常在这一天把自己养的或买来的小龟、小鸟、
小鱼带到河边或山野放生。
在浴佛节这天,老北京还盛行舍豆结缘的习俗。何谓“舍豆结缘”?因佛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前世就已结下缘分,俗语就有“
有缘千里来相会”之说。又因黄豆是圆的,圆与缘谐音所以以圆结缘。浴佛日就成了舍豆食豆日啦。这个习俗起于元代,最
盛于清代。清宫内每到四月初八这一天,都要给大臣、太监以及宫女发放煮熟的
五香黄豆。
这个习俗在佛寺及民间流行更甚。四月初八开庙时,焚香拜佛后,还要将带来的熟黄豆倒在寺庙的
笸箩里,以代表跟佛祖的结缘。在百姓家,这一天妇女早早用盐水把黄豆煮好,然后在佛堂里虔诚盘腿而坐,口念“阿弥陀佛”,手中一颗颗捻豆不止,每捻一次都代表对佛的虔诚,用此法修身养性。在去庙会的路上,常有一些妇女挎着
香袋,拿着
香烛,挨家去索要“缘豆”,不管认不认识,信佛不信佛的人家都十分愿意地给出一些黄豆,双方不拘多少,只为结缘。那时的一些达官贵人之家,还常把煮好的黄豆,盛在器皿内放在家门口外,任路人取食,以示自己与四方邻居百姓结识
好缘,和谐相处,保一方平安。
农历四月初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老北京也不例外,四月初八这天老北京的几处有名的观音庙也是香火鼎盛。
老北京的农历四月是佛教活动比较集中的月份,到了四月初八这天更盛。除万寿寺外,届时妙峰山顶的天仙庙,以及
玉泉山、碧云寺、香山及
崇文门外等佛庙均开庙,届时也均有艺人表演各种节目。清末时,
慈禧太后还常去
妙峰山进香游春,清宫内的由太监和侍卫组成的“杠箱会”也常在妙峰山上走会表演。位于京西的
戒台寺在每年的四月初八至十五,也举行“赶
秋坡”和“耍
戒坛”。《
宛署杂记》载:“戒坛是先年僧人奏建说法之处,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天下游僧毕会,商贾幅辏,其旁有地,名秋坡,倾国妓女竞往逐焉,俗云
赶秋坡”。届时游僧临坛说法,全国的歌女舞女载歌载舞,比歌声比舞姿,人声笙歌,五彩缤纷,热闹非凡。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拜药王风俗。
以四月初八为核心的佛教文化活动是旧时老北京的一道民俗民情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