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
山神信仰(道教),
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
泰山娘娘。全称为“
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其道场是在中国
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
泰安市。
历史由来
碧霞元君,道教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亲切的称为:泰山奶奶、泰山娘娘、泰山圣母、天仙圣母等,其道场是在
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诞辰:农历“四月十八”。千百年来人们对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碧霞元君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千百年来人们对碧霞元君尊崇倍至。
碧霞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碧霞元君让大众倍感亲切,愈加信赖,一跃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
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
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其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
一说为华山玉女。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称:“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
汉明帝时再见焉。”
一说为汉代民女石
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
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
金氏,中元七年
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
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
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
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
信仰体系
在中国的
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
以之为奉神,祷之即应。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
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
教门经籍,纳入
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
封神演义》又说
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所专有。碧霞元君信仰体系的核心是主生思想。碧霞元君的道场是在北方地区的
泰安市的泰山,泰山是五岳之尊的“东岳”,是著名的
道教名山。
泰山之“泰”,《周易·泰卦》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风俗通义》言:“泰山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
五岳之中泰山为“东岳”,东方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一四时为春,五常为仁,八卦属震,二十八宿为苍龙。“东”字从“木”,“日”在其中,
甲骨文中“木”与“桑”通,故有日出扶桑之说;“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礼记·乡饮酒》;“仁”乃天地大德;“震”与“苍龙”则是帝王出生腾飞之地。于是东方主生的思想就具体到泰山,
泰山还成了“天地大德”、“帝王腾飞之地”。
碧霞元者出于泰山信仰,很自然地继承了东方主生的思想,故《
岱史》有云:“泰山位东土,察木德,而玉女坤质为水,助生成之功。”元君主生思想与妇女问题联系在一起,人们便认为元君主宰生儿育女。
史料记载
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
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
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传统说法以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五为代表:泰山顶碧霞元君,宋真宗所封,世人多以为泰山之女,后之文人知其说之不经,而撰为黄帝遣玉女之事以附会之;不知当日所以褒封,固真以为泰山之女也。今考封号虽自宋时,而泰山女之说则晋时已有之。张华《
博物志》称:“文王以大公为
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疾雨过也。’文王梦觉,明曰,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风骤雨自西来也,文王乃拜太公为
大司马。”此一事也。
干宝《
搜神记》记载:“
后汉胡母班尝至泰山侧,为
泰山府君所召,令致书于女婿
河伯。云:‘至河中流,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果得达,复为河伯致书府君。”此二事也。《列异传》记蔡支事,又以泰山神为天帝之外孙。自汉以来,不明乎天神地祇人鬼之别,一以人道事之。于是封岳神为王,则立
寝殿,为王夫人,有夫人则有女,而女有婿,又有外孙矣,唐宋之时,但
言灵应,即加封号,不如今之君子必求其人以实之也。而据今人周郢考证,“碧霞元君”之名的出现应不早于明初。明代之前,泰山女神的称号是“玉女”(或作“玉仙”)。
据考泰山玉女之名始见于汉末
曹操诗。东汉山川崇拜与神仙家、
道家思想交错影响,道教吸收山川信仰,认为名山必有仙人在焉。与道教有密切关系的曹操,于所作
游仙诗《
气出唱》中写下“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翔”之辞。自此“玉女”形象开始于泰山
落地生根。
如三国
曹植《
远游篇》、唐
李白《
游泰山》等诗作中,皆出现泰山玉女形象。泰山之玉女池及池畔之玉女石像,亦是基于此一信仰而设置。宋真宗封禅,据此 “新玉女之像”,立龛以祀,并御制《玉女像记》,推动了这一信仰的传播。至元佑之时,岱顶已有玉女之祠,并有官员进谒祈雪的记录(岱顶刘衮题刻)。但宋代之泰山玉女,仍不脱游仙诗中之浪漫女仙色彩,如嘉佑时人王山所撰《盈盈传》(收入《
云斋广录》卷九)中,述东山妓吴盈盈“梦玉女命掌奏牍”而卒,后其情人王山吊之于玉女池畔,玉女与王山宴饮赋诗后,又召盈盈与山同寝。其情致宛若高唐之神女,而与后世之元君大异其趣。 入金元后,泰山玉女崇信进一步扩大,且影响至女真皇室。岱顶
大观峰有明昌间濮国公主题名云:“敬诣岱岳,焚香致礼毕,明日遂登顶,拜于玉仙祠下。”公主仍称女神为“玉仙”(元秦子晋《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也称玉女为“岱岳太平顶玉仙娘娘”),说明当时尚无“碧霞元君”之名号。
至元代,玉女信仰出现一重要变革,即开始明确将玉女崇祀纳入道教范畴。元杜仁杰《泰安阜上张氏先茔碑》中记泰山道士
张志纯于金贞佑之乱
后重葺泰山祠宇,“自绝顶大新玉女祠,倍于故殿三之二;取东海
白玉石,为像如人然,一称殿之广裒”(收入《重辑杜善夫集》)。
这是玉女祠自创建以来首次大规模拓建,其工由道士主持,其祠宇也自然归属道门管理。重修后玉女祠改额为昭真观,中统五年(1264)《天门铭》
摩崖后有“昭真观主翟庆真同立”一行可证。昭意为昭示、彰明,真则为
道徒对仙人的称呼,道籍称
老子为真老,化生真妙玉女,观名取意于此。改额“昭真”,意在强化玉女的
道神色彩。至明,泰山玉女才开始被称为“碧霞元君”。较早的文献见于明
许彬天顺五年(1461)所撰《重修玉女祠记》:“予自永乐九年(1411)发解山东,还登此山,距今五十有一年。为天顺辛巳(1461),又得陪
巡按山东
监察御史康骥德良、
按察使王钺世昌同一登览,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是碧霞神名明代前期业已出现。另明初宋濂《登岱》诗中也有“灵光长绕碧霞宫”之句(见《岱史》卷十六),堪作
旁证(另《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亦有“万民朝拜碧霞君”之语,因其
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暂
不作为证据)。又《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浩咒妙经》。经文中历数岳帝驾下神祇,有一段宝诰专述碧霞元君,宝诰云:“至心皈命礼,泰山顶上,东岳内宫,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相。应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行满十方,恩周亿劫。位正天仙之号,册显碧霞之封。掌岳府之神兵,管人间之善恶。寻声赴感,拥国安民。大圣大慈,愿至仁至孝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普济保生真人护国庇民宏德碧霞元君。”此下又云:“是时天尊说是偈,已各各稽首皈依
顶礼……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道藏分类题解》据本经中泰山神号用元代所封“东岳大生天齐仁圣帝”,认为经书“当出于元”,
任继愈《
道藏提要》则认为系明代所作。
泰山玉女于明代易名为碧霞元君,实有以下社会变化的深层原因:明初朝廷施行祀典复古,诏去泰山神帝号,同时强化其神之官方色彩,严禁民间“非礼之渎”,使泰山神信仰由民间祀典向官方祀典回归。民间对于泰山的崇祀活动,只得另寻其它对象,亦即清人孔贞瑄《
泰山纪胜》所云:“东岳非小民所得祀,故假借碧霞云尔。”另一方面,道徒大力将泰山女神的形象进行转化,将“泰山玉女”打造成“碧霞元君”,并杜撰出宋真宗加封的“故实”。其意在于:一、玉女作为兴起于泰山的民间神,从未列入朝廷祀典,严格说来,属于
淫祀,如正德朝
工科给事中石天柱等言:“祀典唯东岳泰山之神,无所谓碧霞元君者,淫祀非礼,可更崇重之乎?”道徒打出宋真宗的旗号,有助于使淫祀合法化。
二、碧霞元君较之玉女之名,更具有道教色彩,进一步明确了其神的宗教归属性(玉女虽早见于道籍,但其名不专属于道教,如世俗称美女为玉女;而元君则为道教专名,绝无歧义)。三、将女神形象从“年可二十四五”(《盈盈传》中所记玉女年龄)的青春
女性向中老年女性转换,并赋予其主司生育的功能,以适应
社会群体“母神”崇拜的信仰诉求。道士对泰山女神的这番重塑,得到了朝廷与民间的双重认可。
在朝廷方面,自正统十年(1445)始,内廷不断下诏发帑重修岱顶昭真观;至
明宪宗嗣位,“遣廷臣以祀方岳,又时命中贵有事于(昭真)祠”,开启了致祭元君的先例;成化十九年(1483)重修昭真祠后,宪宗赐额为“碧霞灵应宫”,无疑首肯了道徒对女神的形象改造与碧霞封号的真实性。在民间方面,老母形象的碧霞元君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四方以
进香来谒元君者,辄号泣如赤子久离父母膝下者”。与此同时,元君庙祀亦由泰山渐向周边传播,由京师,而北直,而江南,渐成为普及全国的民俗信仰。尔后且胫大于股,其神威赫然凌驾于岳帝之上。正如明人
谢肇淛所论:“古之祠泰山者为岳也,今之祠泰山者为元君也。” “碧霞元君”作为泰山女神的正式名号也由此确立。
出身
诞辰
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碧霞元君其诞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说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说、
黄帝玉女说、华山玉女说等等。
泰山学者周郢多次考证。碧霞元君生于“四月十八日”,此说由来已久,源头甚长。最早的载录见于明代中期出现的宝卷《玉女卷》。其记云:明帝时,
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性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岱史》卷九《灵宇纪》录隆庆时人王之纲《玉女传》引。按清康熙朝泰安
同知张奇逢所立《
禁止舍身碑》所引与此略有不同,其碑云:“矧读顶庙碑文内载《玉女卷》云:天仙圣母本石□[氏],西牛国奉符县人,生东汉明帝永平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两者出生之年号不同而日期一致。)这是最早出现的关于碧霞元君身世的文本,书中将女神诞生之日设定在“四月十八”。由于宝卷作为一种
讲唱文学样式,宣于妇孺,传布尤广,此说遂不胫而走,流为丹青,载入经籍,成为世俗公认的“娘娘圣诞”。
延至清代中叶,“四月十八日”为元君圣诞说,被
清政府正式认可,列为宫廷定制。
清廷入主中原后,对碧霞元君信仰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参见拙作《天下东岳庙》,载《东岳信仰与大众生活》,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至康熙一朝,以康熙帝登岱致礼碧霞宫,赐匾“坤元叶应”为标志,宣示了清廷对元君崇祀的认同。雍正帝继承这一政策,曾诏修碧霞宫,赐额“福绥海宇”,并在《碧霞宫宝幡步虚词》中以“子视群蒙敷惠泽,母临庇土荷帡幪”,“常将天福人间赐,奖孝褒忠佑万方”(《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六《雍邸集·六》)之词,表露了以元君佐治的
政治思想。
乾隆帝本人不仅在政治姿态上如此,在
个人信仰上也更多接受了碧霞元君,《金川纪略》中记当时传闻:乾隆皇后
富察氏因子夭亡,悲悼成疾,梦碧霞元君召之,于是乾隆帝特为东巡登岱,祈福于岱顶碧霞祠。因此,在乾隆一朝,不仅屡次敕修岱顶之祠,还在离宫内苑——
圆明园与避暑山庄分建广育殿(建于夹镜鸣
琴桥东山坡)与广元宫(建于敞晴斋附近),祀碧霞元君。清帝居圆明园时,每值初一、十五皆至广育宫拈香。作为碧霞元君信仰的一项内容——“四月十八”娘娘圣诞,也为清廷所接受,届时在宫内都要举行庆贺活动。
近代
王芷章《清升平署志略》第四章《分制》载:“四月十八日为碧霞元君诞辰,京师颇重此节,例向南顶进香。宫中亦受影响,而有演戏之事,园内则在广育宫(殿),宫内则在广生楼。”四月十八日,除帝后前来瞻拜听戏,有时宫人还在广育殿附近的聚远楼和福海北岸的松风阁“过皇会”以作庆贺。
乾隆二十四年(1759),为碧霞元君祀史上之重要一年。乾隆帝发布诏旨,正式开启遣使泰山、致祭元君的制度。《
岱览》卷《分览一·岱顶中》载:自乾隆二十四年以来,每遇四月十八日,遣
内大臣香帛进谒为常。
清《泰山志》卷三《盛典纪》载:四月十八日,为碧霞元君诞辰,皇帝遣内侍御大臣一员进香。于十七日斋宿岱顶。十八日黎明,诣碧霞祠行礼。岁以为常。
学者
王克煜说,“三月十五”圣诞日期的最早记录,是民国女作家
凌叔华的《泰山曲阜游记》。根据时人所记,每值官府“封山”而香客禁足。可见无形之中,“四月十八”这一天,已为皇帝所垄断。普通进香庶众无奈望祠兴叹,绝难一奠
心香,群体祭祀活动只能另选时日。“三月十五”系元君“换袍日”。即这一时段,春夏代序,天气转暖,神仪上之旧帔渐敝,例应换置新袍。信众往往醵资制服,于此日群聚岱祠,行换袍之礼。此俗申来甚久,《
明纪》卷二二载:弘治十二年,
两宫太后“使使诣泰山进神袍,……
刘健等力谏,帝重违两宫意,不听。”
红门宫北小碑林民国二十四年(l935)立《济南府西关同社人碑》写换袍事便特笔标出“三月十五”:“民国二十一年,同赴岱顶敬献大匾一块,
万民伞一把,袍五身。……又拟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在红门碧霞宫前建醮立石,以志不忘神庥云。”
柳芳梧先生《泰安城和城郊
社戏传略》详载民国时泰安风俗:“三月十五泰山顶,老奶奶换衣裳,碧霞祠唱社戏一天一晚上。三月十四日城乡、
新泰、
莱芜、
淄博、
德州、桑园等地,各路
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都到达泰山顶,晚上温台
开戏,这时碧霞祠山门内外,钟、鼓楼上,东、西神门外,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这晚上不单唱戏,中间还加上为善男信女死去老人过金桥等迷信活动,做的活灵活现。第二天即十五日,再唱一天戏,并举行给老奶奶换衣裳。”(《
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页147,泰安郊区政协文史委1989年12月版)“四月十八”吉日既为官府所占据,信众
聚会行香,便更多地选取在“三月十五”这一“换袍日”上。久而久之,便口耳
相因,将这一“良辰”传说成了元君圣诞。虽辛亥国变,清廷“四月十八”之礼废止,但“三月十五”在泰山一带却已相沿成习,深入人心,再难更易。因此元君圣诞从“四月十八”到“三月十五”的变化,反映的其实是朝廷与民间对碧霞元君主祀权的争夺,其背后颇有深邃的文化内蕴可资解读。
史考
有史可考的,
宋真宗封泰山时,于岱顶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龛供奉其中,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创建昭真祠。祠于金代改为昭真观,明代称“灵佑宫”,近代称“碧霞祠”。元君庙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山顶的碧霞祠为主庙,山下的
遥参亭、
红门宫和
灵应宫都是元君行宫。此外,泰山周围遍布很多小的元君庙。
人物影响
明清时,由于碧霞元君影响日益扩大,祀元君的庙宇也从泰山扩展到全国各地,每日里香火旺盛,对其的信仰遍及大半个中国。人们对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的原因有两条:首先,与元君的职司分不开。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众的心理层面上简直是有求必应,无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让劳苦大众倍觉亲切,从而愈加信赖她,一跃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每年的
农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来此祭拜以示庆贺。
岱庙遥参亭内自明以来一直供奉碧霞元君,民间把遥参亭称为泰山第一行宫。现遥参亭正殿内仍奉祀碧霞元君,
东西配殿分祀眼光娘娘及送子娘娘。元君庙在泰山有上、中、下三庙。宋代以后,元君庙遍及全国,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为
祭祀日。《
帝京景物略》:“后祠日加广,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泰山之外,留存至今的大型元君庙有山西
太原、山西
晋城、山西
蒲县、山西
万荣、河南
鹤壁、陕西
西安等7处。
历史发展
碧霞元君在明清时期的中国
民间信仰祠庙。宋代,碧霞元君庙在一些地区有零星分布,明成化以后祠庙数量急剧增多,行宫遍布大江南北。碧霞元君庙会规模较大,在华北的一些地区规模尤大。碧霞元君庙的规模不一,有一些相当大,超过了泰山的祖庙。皇帝、王公、太监、官员、
僧道、士绅、百姓、军人等阶层都参与了碧霞元君庙的修建。碧霞元君庙大多有香火地。其祠庙由道士主持的较多,由僧人管理的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地方有碧霞元君庙与
东岳庙、天妃宫混淆的情况。对于碧霞元君这种民间信仰,一些封建士大夫颇有微辞。
碧霞宝诰及注解
志心皈命礼,
泰山顶上,东岳内宫(2)。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质(3)。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4)。行满十方,功周亿劫。位镇天仙之号,策显碧霞之封(5)。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6)。巡声赴感,护国安民(7)。大圣大慈,至孝至仁(8)。
天仙玉女,广灵慈惠(9)。恭顺溥济,保生真人(10)。护国庇民,宏德碧霞元君(11)。【注解】:(1) 碧霞宝诰: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俗称“泰山奶奶”。宝诰,用于褒扬。(2) 泰山顶上,东岳内宫:泰山,
五岳之一。五行属东,
四时主春,五常主仁,主生发。《周易·泰卦》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故碧霞元君亦为送子之神。此句言碧霞元君现
法身之处。(3) 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质:曩(nǎng)时,过去、以往之时。根本,本源。帝真之质,仙真之体。明代前元君称“泰山玉女”,明代易名“碧霞元君”,此句有言此历史背景之意。
(4) 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膺(yīng),承担,接受。九炁,道教认为天地混沌之时有玄、元、始三气,三气各
化生三气,合成九气,为万物之源。垂慈示相,为仙真对众生的慈爱示现。冠,为首。百灵,众生。(5) 行满十方,功周亿劫。位镇天仙之号,策显碧霞之封:行(héng)满、功周,皆为德行圆满之意。此句言,因元君之功德深远,而被封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6) 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岳府,岱岳、指泰山。(7) 巡声赴感,护国安民:以上二句言碧霞元君之职能。(8) 大圣大慈,至孝至仁:大圣,碧霞元君具有最高智慧。大慈,碧霞元君无比慈爱、慈悲。至孝、至仁,碧霞元君位属东方,东方五常主仁。(9) 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此句言元君慈祥呵护众生。(10) 恭顺溥济,保生真人:溥(pǔ)济,普遍救济。保生,言元君保生送子之职能。(11) 护国庇民,宏德碧霞元君:此为碧霞元君之圣号。又称“天仙圣母碧霞元君。”
地方
岷县湫神珍珠圣母 在
岷县18位
湫神中的第11位珍珠圣母, 俗称崖上阿婆,本庙在
岷阳镇周家崖村。原型为
神话人物碧霞元君。
徐州泰山 在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
徐州市南郊风景区,有座
泰山。相对与山东泰山的峻伟、高大,徐州多的是小巧、灵秀,并且凭借着独特、不俗的风景与深厚宗教历史
文化积淀而蜚声海内外。徐州泰山,位于徐州南郊风景区,东临
彭园,南望泉山,西靠
云龙湖,北依云龙山,是
淮海经济区久负盛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重要的佛教开放场所。徐州奶奶庙传说 在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
徐州市南郊风景区,有座
泰山。相对与山东泰山的峻伟、高大,徐州多的是小巧、灵秀,并且凭借着独特、不俗的风景与深厚宗教历史
文化积淀而蜚声海内外。徐州泰山,位于徐州南郊风景区,东临
彭园,南望泉山,西靠
云龙湖,北依云龙山,是
淮海经济区久负盛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重要的佛教开放场所。
徐州奶奶庙传说
山上有座
泰山寺,里面奉着
碧霞元君殿,民间称之为
泰山奶奶庙。 说起“奶奶庙”的来由还有段动人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徐州一带遭遇了一场严重的
瘟疫,死了很多人。一些有钱有势的人,骑马坐轿的来到徐州六七百里地的东岳泰山,求
东岳大帝为其保佑,而许多贫民百姓则没有
盘缠钱只好在家坐以等死。而东岳大帝之女,心地十分善良,也就是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当时年仅十五六岁,她得知这一情况,非常焦急,欲拯救处于水火中的灾民,决定自己独自前往徐州为更多的百姓消灾除害、解难。但家人考虑她年纪尚小且只身一人,放心不下,没能同意。这可急坏了小碧霞,此时曹舅爷知道后表示愿意护送泰山奶奶前往徐州。经过长途艰辛跋涉及一路上舅舅的悉心照料,二人终于来到了徐州并很快降服了
瘟神,也为从四方赶来的百姓治病收灾。
人们为了纪念泰山奶奶的功德,特意为她建立了殿堂。同样,曹山舅不仅护驾有功,他也为人憨厚,性格耿直,乐善好施,疾恶如仇。人们也不会忘记曹山舅,娘娘殿建成后,人们又建了曹山亭,里面端坐的是曹山舅的塑像,从此常年在山下一条上山的路口守护,严防妖魔上山搞破坏,并向人们讲述“做善得福,做不善遭殃,因果报应的道理,劝化世人回心向善”。泰山奶奶殿坐落在山顶,规模宏伟,气势不凡。大殿正前是香炉等设施,平日里是烟雾缭绕,香火鼎盛。
按照有庙就有庙会的常理,可以推断
泰山庙会的形成应在奶奶庙建成之后。每年
农历四月十五日为泰山庙会,也是庙会的正会,其后两天是偏会。这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几天。四邻八乡的善男信女都云集于此给泰山奶奶敬香磕头,乞求平安。而民间依然流传着“上山不拜曹山亭,泰山奶奶不知情”的说法。所以,来泰山要先拜山脚下的曹山亭。这也是徐州
泰山文化的一大亮点。四面八方的敬香者纷纷来到泰山庙,朝拜“泰山奶奶”,以求多子、多福。逢会期间,敬香者不仅涉及所属六县(市)、五区,而且
鲁南、
豫东、
皖北一带的善男信女都来此朝拜。这充分体现了佛教文化的“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精髓的深入人心,也反映了
人民群众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求。
行宫分布
(一)主要碧霞祠1.碧霞元君祠祖庭(山东省
泰安市)上庙 碧霞元君祠。兴于康熙、盛于嘉庆,前后历经300余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系元君上庙,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
大中祥符年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
宫阙。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
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结构严谨,布局紧凑,南北长76.4米,东西宽39米,总面积2979.6平方米。碧霞祠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的规模及明代的铜铸构件,
建筑风格多为清代中晚期的风格。
泰山
护鲁山口碧霞元君祠,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
弘治年间(1488-1505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碧霞祠大殿为五楹,九脊
歇山式顶,瓦垄三百六十条,以象周天之数。
盖瓦、
鸱吻、
戗兽、大脊等均为铜铸。檐下高悬雍正帝“
赞化东皇”、乾隆帝“福绥海宇”巨匾。整个大殿雕梁画栋,晴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为壮观。殿内正中神龛内的碧霞元君贴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大殿左右为东、西配殿。东配殿祀眼光娘娘。
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西配殿祀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掌管人类生儿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红布包一个石膏娃娃带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赐子,称为“
拴娃娃”。东、西殿之间是香亭,祀碧霞元君。
封建时代,大殿轻易不开,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资格进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祷泰山娘娘。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二十一处重点
道教宫观之一。1985年,这座千年古观重新交由
道教组织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中庙 红门宫。此处位于天门,
天街坊之北,正殿斗拱彩绘、供元君神像。为碧霞元君的中庙,红门宫创建年代无考。但是根据民国十八年《
重修泰安县志》所记载:“红门宫,在
一天门北,元君中庙也。明天启六年重修, 登岱总会之区…………右合云亭,”
下庙 碧霞灵应宫。元君下庙,此处位于
蒿里山下。根据《岱览》记载,此庙建筑颇宏伟:“旧有天仙祠元君下庙也。明
万历三十九年奉敕拓建,赐额‘灵应宫’,前后殿庑崇丽,回廊周密,中为崇台,下门四达。上设铜楼亦万历时造,号金阅,杯宇栏棚,象设皆范铜镀金为之。自顶移遥参亭。”
2.
台湾省草衙龙凤宫 在台湾,碧霞元君的神庙被称为“泰山行宫”即
高雄市
前镇区的“草衙龙凤宫”,庙中所供奉的碧霞元君金身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3.
安徽省
淮南市
寿县帝母宫 相传道教创始人老子及道教南华真人
庄子都曾在这一带活动过。“
帝母宫”则兴盛于汉唐,现存遗址建于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来,在
皖西北两淮一带一直是道教活动中心。三月十五,邻近县市的善男信女都会云集于此,帝母宫内更是人流滚滚,
香雾腾腾。虔诚的香客来此
敬香、祈祷,使这一古老的宫观更加焕发了昔日的灵光。元君前身为玉女,是东岳大帝的女儿,雕像出现于汉宫,为金童玉女雕像之一。到五代时,大殿倾塌,金童化为清风而去,玉女则隐入池中。宋真宗到
泰山封禅时至池边洗手,池中突然冒出一尊石人,真宗叫人捞起,在泰山建寺供奉,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专管人间生男育女之事,并能保护孩童健康成长。八公山自有帝母宫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来庙里求子求嗣者特别多。但凡想生男育女的少男少女和盼人丁兴旺的妇妪耆老,纷纷前来烧香求福,且时常应验。一传十、十传百,帝母宫香火日渐兴旺。这座帝母宫被誉为“淮上第一庙观”。
4.
山东省庆云泰山
碧霞元君行宫 庆云泰山行宫,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米。筑有行宫门楼,底层为大拱孔门,顶层为殿宇式建筑,四角飞檐,
柱廊环绕。大殿为倒座式,内有13根明柱。泰山行宫位于今
庆云县治北10公里。现盐山庆云镇西关西头,原
鬲津河北岸。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相传
姜太公保大周统一天下,各大小官员及眷属均封神位,泰山顶封让于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为西地长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宫,为其歇间,故名曰泰山行宫。为旧志
庆云八景之一。泰山行宫主体——正殿,进深五间,面阔三间,单檐四柱。建筑在1.2米高的
台基之上,四周沿筑矮花墙。
青砖筒瓦,花卉滴水,
龙纹瓦当。大脊两侧各有一只吞脊大兽,蟠屈上弯,北负宝剑。殿内6根朱柱布局合理。东西山墙的南北两侧各有一组镂空砖雕,均为神话人物,一组是“王母东巡”,一组是“天女散花”,造型玲珑独特。山墙属
硬山小式造风格。殿内正位供奉泰山奶奶、东侧眼光奶奶、西侧送子奶奶,殿后面圆通自在天尊。
5.
北京市
丰台区草桥北部碧霞元君庙 在丰台区草桥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名叫
中顶村。村中有一座中顶碧霞元君庙。据史料记载,该庙建于明代
天启年间(1621-1627年)。碧霞元君在民间赫赫有名,传说她是东岳泰山大帝的女儿,又称天仙玉女,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她与从古
天竺国远道而来的观世音菩萨,都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庙,分别是
东顶、
西顶 、南顶、北顶和中顶。东顶碧霞元君庙在东直门外东顶村,毁于“文化大革命”。
西顶碧霞元君庙在
海淀区的麦庄桥北,紧挨着世纪金源时代购物中心,是
五顶庙中保存较完整的一个,有四层大殿。南顶碧霞元君庙位于丰台区
大红门外的
南顶村,原有殿宇3座。庙已无存,其旧址为今北京
橡胶五厂厂址。北顶碧霞元君庙位于
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北端的
奥运主场馆区内,与鸟巢、
水立方毗邻。2003年,修缮好的庙宇被列为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是
北京民俗博物馆分馆。中顶碧霞元君庙的前身是唐朝时修建的万福寺。这一点在以往北京历史资料书籍中极少谈到。只有《
顺天府志》记载道:“碧霞元君庙,唐刹旧址,在
右安门外草桥北。草桥,唐时有万福寺,寺废而桥存,明天启年间即建中顶碧霞元君庙,士人称为中顶。”中顶碧霞元君庙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建成后香客如云,香火旺盛,曾经辉煌多年。后年久失修,又经战乱,摇摇欲坠。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下旨拨款重修,赠送了一对
石狮子,并为庙名及两殿门额题字。至清末又颓废不堪,无人继修而成一
瓦砾场。民国时也曾重修,但规模有限。
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小学校教室。“文革”中遭受厄运,神像、石碑、石狮均被拉倒、打砸,损毁严重。改革开放以后,有关部门拨款修葺了中顶碧霞元君庙。1984年5月被公布为丰台区级
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
北京市文物局投资20万元对正殿、山门进行了修缮。2011年初,丰台区政府又对中顶碧霞元君庙进行了修葺,修缮后的
中顶庙保存有正殿、东西配殿、山门、院墙,其建筑格局完整、恢复了历史原貌,充分展示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中国大陆碧霞祠分布情况(添加中……)
1.山东
碧霞元君祠,兴于康熙、盛于嘉庆,前后历经300余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是碧霞元君的上庙,位于泰山极顶之南。中庙 红门宫。下庙 碧霞灵应宫。(0)山东省
济宁市
泗水县碧霞元君祠歇马香亭,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月初八举行商贸大会。据
泗水镇治记载道士徐景赞回忆至1937年77事变后规模逐渐缩小,建国后县政府也成举办成物资交流大会。(1)山东省
肥城市
湖屯镇吕仙村的小泰山顶。旧县志称石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碧霞宫供奉碧霞元君,每逢农历正月初六和
六月六日,举办庙会。1992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山东枣庄市
薛城区邹坞镇的泰山奶奶庙,在
大清光绪“流芳不朽”碑中写道:“历览陈郝之神庙,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屡经重修……惟泰山一庙,庙殿虽呈剥落而族祭宛如归市”,可见建庙之早,闻名久远也。(3)山东省
淄博市碧霞元君行宫,位于淄博市
博山城区西南的凤凰山巅,占地1560平方米。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山东省
德州市碧霞元君故居,德州市
乐陵市
花园镇的王母殿村,初建于宋真宗时期,现在重新修复。有一种说法是碧霞元君,真名毕霞,是战国时期魏国公主。(5)山东省
济南市
千佛山碧霞元君祠,千佛山是泰山余脉,祠中对碧霞元君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济南市
长清区马山碧霞元君殿,
五峰山,碧霞宫。(6)山东省淄博市
淄川区寨里镇山头村黉山碧霞祠,玉皇阁,碧霞祠据说是泰山奶奶的行宫。(7)山东省
枣庄市
台儿庄古城泰山行宫。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后毁于1928年台儿庄大战战火。2011年台儿庄古城重建时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并按清代建筑风格原址复建,占地约2000平方米。(8)山东
微山县泰山庙,坐落在微山县城南端,濒临湖边,运河环绕而过,水气升腾,杂树蓊郁。据载,此庙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为泰山碧霞元君的行宫。南北长200余米,东西宽220多米,占地4.5万平方米。由前、中、后三殿两进院和东西廊房及两个跨院组成。
2.北京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庙,分别是东顶、 西顶 、南顶、北顶和中顶 。五顶庙中目前保存较完整的一个是西顶的碧霞元君庙。(1)北京
平谷区丫髻山西顶的碧霞元君祠,唐贞观六年(632)建。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明
嘉靖年间在此建铁瓦殿。清
康熙年间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宫。1947年毁于战火,1986年重修。(2)
丰台区大灰厂娘娘庙,全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行宫”,俗称“娘娘庙”,2003年被确定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3)北京市区海淀区
四季青乡蓝靛厂的西顶碧霞元君庙。西顶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由
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后和明神宗捐钱修建的,明神宗赐名为“护国洪慈宫”。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称西顶碧霞元君庙,俗称西顶。为环列于京城四周的“五顶”之一,是京西著名古刹。“西顶”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目前该庙正在修缮中将于2014年5月份开放。(4)
门头沟区的金顶妙高峰(妙峰山)碧霞元君庙。“
妙峰山庙会”,已纳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河北
(1)河北
邢台市的
沙河市
綦村镇孔庄圣母宫:又叫碧霞元君圣母寺始建于
隋开皇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由于抗战时期的焚烧,解放后破坏,圣母宫基本上被彻底毁没。现已经重修。(2)
景忠山碧霞元君庙,位于中国河北省
唐山市
迁西县景忠山顶,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历经多次修葺。现属清代
宫殿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吴桥碧霞祠,位于
河北省
吴桥县王台碧霞祠始建于明代,具体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国末年,殿宇荒芜,神像湮灭。文革中庙宇被毁,唯基址尚存。2005年重建。(4)
廊坊碧霞宫,位于河北省
大城县西留各庄村,约明朝
永乐年间建,2009年重建。(5)濡阳南关碧霞宫,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
安新县(古
安州和新安两县合并而来)。
4.河南
(1)
永城市的
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庙,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唐朝,位于永城芒砀山
保安山南峰山顶。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为碧霞元君,左为佩霞元君,右为紫霞元君,俗称“三仙奶奶”。自从唐代开始每年农历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庙会(
芒砀山古庙会)。(2)河南
鹤壁市
浚县的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河南浮丘山南端。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历时21年落成。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是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山西
山西长治市
城区东南两公里的
南石槽村东侧奶奶庙,供奉的碧霞元君,碧霞宫建在山腰,座东向西,二进院落,占地1300平方米。碧霞宫始建年代不详,依现存碑刻记载,唐贞观十三年(639)曾重修并扩建,宋、明、清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目前,
圣母殿已修复。
6.安徽
(1)安徽淮南市寿县帝母宫 相传道教创始人老子及庄子都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帝母宫”则兴盛于汉唐,现存遗址建于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后,帝母宫在皖西北两淮一带一直是道教活动中心,帝母宫主殿是“碧霞祠”。
(2)安徽滁州
琅琊山碧霞宫 每年正月初九庙会非常热闹。
7.黑龙江
(1)
黑龙江省
牡丹江天仙宫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北部边陲著名的道教宫观。牡丹江天仙宫的原址位于牡丹江市
兴隆镇下乜河地区,“文革”中被毁,2009年重建于牡丹江南岸大湾近郊
旅游度假区。天仙宫坐北面南,由碧霞元君殿、三官殿、玉皇殿、
慈航殿、聚仙殿、花园等组成,占地3万多平方米。整个道观的主殿堂碧霞元君殿。殿内供奉着9位娘娘,中央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奶奶”。
读诵经典
碧霞元君咒
“天母运合,玉阙真仙。金莲发苞,御制熊然。孟夏十八,化现母前。修真合道,受命天仙。敕封玉女,护世威严。神兵侍卫,鬼官俟宣。诛锄奸盗,扶危济险。平治水火,
降福消愆。清宁宇宙,仁慈而怜。从善者奉,逆我者亶。人间祀仰,天地齐年。何灾不灭,何福不迁。遵承帝命,永劫绵绵。包含岱岳,玄之又玄。”
大慈天仙圣,劫初证上真。化身为救苦,发愿度天人。
灾祥察善恶,休苦应元因。岳兵悉皆统,济显度幽沉。
有念无不应,诚思即感通。志心祈福佑,皈命礼真经。
尔时,元始天尊驾幸始青上境,碧玉琼台,升自然百宝法座,为诸侍真说一元妙化至玄上道。
是时,天尊光映万天,仙乐自鸣,
天花遍满,异香飞扬。诸天诸帝,三界群真,云集台下,作礼既毕,环
拱座前,咸
听说法。时有五岳献花,四渎贡宝。班集中有一真人,名曰郁罗,出班端跪,上白天尊曰:臣昔宿何缘,得侍玉陛;幸闻至道,深荷恩慈;治化所司,愚怀未悟。切以下界生民,生生化化,各有神司,判注天人,悉由东岳碧霞元君,亦主泰山,证位缘何,愿闻道因。
天尊曰:善哉斯问,汝复其位,吾为宣说:天地既判,五岳奠方;万物生春,万化始东;东岳注生,燮理元工。上古生人,禀性贞良,克全忠孝;生而多寿,死而径生;元无愆衅,无复幽冥;不失本真,往生善道。末世人民,行违古道,心生巧术;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友兄弟;恃强凌弱,妄行争夺;杀盗奸淫,亵渎三光,不惧神明。及有妇女,罔知宿世因缘,今受如是身命;不自悔悟,妄起贪嗔;欲富憎贫,怨天恨地;侮慢公姑,欺辱妯娌;忍为不仁,作践儿女;淫祀邪神,暗行咒诅;为恶种种,报对无停。是时,元君已证太一青玄之位,观见众生,受此沉沦,悲慈不已;为化
女流,普度群生。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炁,现是慈颜;陟降泰山,静居上境;复炼元真,功周亿劫;慈光洞照,遍彻幽微;应九炁以生生,体一元而化化;神功莫测,浩德难量;惠溥天民,倾土皈仰;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照报,感应速彰。真人稽首问曰:奸人巧诈,口是心非,何由照察?
天尊告曰:人之元神,禀受于天;善恶初萌,神明即照;虽处幽隐,心迹自露。举一善念,昭显若光之影,人不能见,神已鉴之,即有掌善之神记于善籍;举一恶念,响应如谷里之声,人不能闻,神已闻之,即有掌恶之神记于恶籍。善恶之作虽殊,感召之速则一。真人再拜问曰:报应验亦未得闻。
天尊告曰:神圣功用,无有声色;但假人事,默寓神机。凡人动作之际,遭逢善事,是为善报;遭逢恶事,是为恶报。或遭车马舟航之沉落,或遭猛火洪水之焚溺,或遭刀兵劫贼之横诛,或遭虎狼虫蛇之毒啖,或遭官司
牢狱之刑囚,或遭鬼祟邪精之缠害,或遭瘟㾮痨瘵之弗痊,或遭凶曜恶星之临照,或遭
蛊毒药毒之伤残,或遭非命横亡之促暴。一切苦厄,虽系遭逢,皆由
恶因,致罹斯苦。亦有为善之人,而遭不善之事,必遇善人解释,是为神护;莫言五逆十恶之人,见履安福。各有本属司命土地,会合社令城隍,里域神司,告闻所隶岳主,录奏玉帝,勑令火部雷司,勘验真明,候时诛罚。帝尝有命,行下斩伐判逆大神,巡行人世。如有谋弑父母尊长者,事虽未形,心已萌恶,即行显戮,魂下酆都,加诸苦罪,不得赦原。善男信女,命终之后,不见地狱,径生天堂;若生人间,则居中国,为男子身。聪明富贵,而获寿年。真人问曰:善恶往因,昭报于世,何以见之?
天尊曰:欲知往生,当观今生;欲知来世,当观今世。今若生于王宫国戚侯门臣室,及于清闲福地,身心不劳,安乐康荣,此是三世良因。今世虽或生于人中,眼目盲坏,
疮毒缠身,不得安愈,乞丐道途,不刑自痛,泣地号天,此是往生不敬天地三光,不信三宝,诽谤经文,今受斯报。或腐唇阙鼻,手挛足跛,人所憎弃,此是往生呵风骂雨,毁骂父母公姑,倚仗血气,凌烁平人,今受斯报。或遭产难,不顺分娩,或子存母丧,或母子俱亡,此是往生揉堕胎婴,抛弃儿女,残悮托生,今受斯报。或痴聋喑哑,难听难言,此是往生,巧运心机,哄瞒痴愚,今受斯报。或衣不护寒,食不济馁,死于沟壑,暴露尸骸,此是往生不惜
五谷,作践绫罗,今受斯报。或为女流,生于卑贱之中,及遭寇夷虏掠者,此是往生倚恃凶强,奸欺良善,今受斯报。种种果报,说不可尽,俱系前因,判注无错。若不悟悔前非,断恶修善,复生于鳞介毛羽爪牙蹄角之类,其中多受鞭挞屠割烹煎,复化
微虫,难复人身。真人闻是恶报,稽颡拜曰:下民无知,一如赤子,以何熏修,得免斯报,伏望天慈,恩广好生,开明善道。
天尊告曰:碧霞元君虽曰罚恶,意在度人,但能自新,无不救度,所有神咒,能解宿愆,吾为宣说:
大道之始,无象无言。天地既辟,万神司权。
泰山岱岳,奠靖坤元。中有元君,号曰天仙。
始证帝真,位居碧天。为化众生,示现慈颜。
辅忠助孝,翼正扶贤。保生益算,延嗣绵绵。
消灾化难,度厄除愆。驱瘟摄毒,剪祟和冤。
岳庭官将,号令威严。不仁不义,忤逆凶顽。
不尊正道,化微尘烟。敢有咒诅,押送酆山。
魂系幽司,万劫不原。下民有祷,无愿不全。
大慈应感,溥济人天。
天尊谓郁罗真人曰:若人一念回心,皈依正道,心神内静,
结习外消。便请清戒道士,或就观宇,或于家庭,严洁斋坛,尽心建善,讽诵是经,或三五七遍,或至百遍千遍,皈命元君,焚香忏悔,注想慈容,俨然如在。五体投地,百拜祈恩,即得罪销黑书,愆除岳府,身家宁吉,祸患消弭,出入亨通,动居
利泰,九玄
七祖,咸得逍遥。真人闻是利益,踊跃欢欣。臣今得遇是经,愿为流布人间,俾令兆民,咸归
仁化,齐兴慈让,保国清平,真人再拜,而说赞曰:
皈命碧霞经,宿业解三生。转诵碧霞经,灾难不临身。
仰体碧霞经,默有鬼神钦。恪礼碧霞经,家眷保安宁。
佩带碧霞经,邪恶不敢侵。讽演碧霞经,田宅益兴隆。
供养碧霞经,火盗永不生。赞咏碧霞经,万愿悉如心。
天尊曰:仁哉郁罗,能为天人遂其利乐,功德无量。宜进仙勋。
天尊说经法已,驾返
清都,诸天仙众,顶礼奉送,
庆会难言。是时,真人下传世间,以广宣化。
碧霞元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泰山上顶,东岳内宫。
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质。
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
行满十方,功周亿劫。
位证天仙之号,册显碧霞之封。
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
寻声赴感,护国安民。
大圣大慈,至孝至仁。
天仙玉女,广灵慈惠。
恭顺溥济,保生真人。
护国庇民,宏德碧霞元君。
元始天尊说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 终
出处由来
此经书名简称《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一卷,约二千二百字。本经言碧霞元君之来由、职司、诵经功德以及辅忠助孝、善恶果报之理。按碧霞元君传为东岳大帝之女,《道藏》本《搜神记》卷一谓即“岱岳太平顶玉女 娘娘是也〞。此书前有“开经偈〞五言十二句六十字,篇首载元始天尊说法,谓上古之人善良,生而多寿,末世之人奸诈,为恶遭报。众生生生化化,咸由元君所主,见此沉沦,“悲慈不已〞,乃“为化女流,普度群生,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现是慈颜,陟降泰山,静居上境。复炼元真,功周亿劫,慈光洞照,遍彻幽微。应九以生生,体一元而化化〞,“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照报,感应速彰〞。盖以“人之元神禀受于天,善恶初萌,神明即照,虽处幽隐,心迹自露 。举一善念,照显若光之影,人不能见,神已鉴之,即有掌善之神记于善籍;举一恶念,响应如谷里之声,人不能闻,神已闻之,即有掌恶之神记于恶藉。善恶之作虽殊,感召之速则一〞。称元君福善罚恶,意在度人,人若回心奉道,“皈依正道,心神内静,结习外消,便请清戒道士,或就观宇,或于家庭,严洁斋坛,尽心建善,讽诵是经,或三五七遍,或至百遍千遍,皈依元君,焚香忏悔,注想慈容,俨然如在〞,即可消罪获福。末有经赞五言百字。后附“天仙碧霞宝诰〞。是经收入《
续道藏》“隶〞帙,
涵芬楼影印本第106册,
文物出版社影印本第4册第744-746页,《
重刊道藏辑要》本收入“氐〞集。
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妙经
开经偈
大慈天仙圣,劫初证上真。化身为救苦,发愿度天人。
灾祥察善恶,休苦应元因。岳兵悉皆统,济显度幽沉。
有念无不应,诚思即感通。志心祈福佑,皈命礼真经。
尔时,太上老君于永寿二年三月初三日,在与王屋洞天,集诸仙众,大会说法。忽然东方祥云瑞霭,异味馨香,仙音嘹亮,彩珣层旙,鹤驾羽辂,执扇晶帘,将
临法所,驻驾习云,帘卷扇吻,现一女仙。
云肩羽衣,锦绣霞裙,登云珠履,百宝翠冠,从容迓步,径诣道前,禀珪长跪,上白天尊,言曰:臣者,西天斗母精运元炁,发现金莲,化生吾身,归隐岱岳,修炼年久,意如初兴,幸逢正果,功成道合,感蒙保奏,受敕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自受敕命,不得有怠,按日巡察,巨山之围,地狱之根,自计
酆都,连绪血湖,冤魂受报,日夜无休;血湖罪苦,尽是女魂,饥吞火炭,渴饮
熔铜,寒居冰窐,热处炎烽,百端异拷,有入无出,为何因意?
老君告曰:岱岳虽狱,乃是男女在世之时,忠孝仁义,平等慈善,悮犯之罪,命终而经,不行拷掠,即判生化;酆都诸狱,皆为负天违地,忤君逆亲,邪行妄违,倾巢伐蛰,杀生害命,积诸
罪咎,重若泰山,死经司狱,业缘报对,上有日限,倘兴善功,计间由之。血湖等狱,皆因女人坐褥之时,血污冲天;洗濯恶衣,秽污江河,冒犯龙宫;务民取水,一备作供,亵渎神祇;晒晾之际,有触三光;因寒成灶,干犯炎君。积诸罪咎,重若泰山,死归地狱,万劫受殃,永无出期,敕文符诰,永不经被。
天仙再拜,言曰:悯念忧苦,愿赐经怜。
老君告曰:授汝如意
法要,如宜为之。世间若有孝子顺孙,欲追先祖,虔修善功,沐浴斋戒,恭请高行道士,或一或二,或三或五,于家就观,严肃敬慎,看诵此经,或千或万,诸苦俱脱;洗涤罪愆,青姑变善,灰河化池,幽爽滞魄,承经托化。若人缺嗣继世,虔诚求请,看念此经,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舍欲为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若为寿,为灾,为官,为讼,为妖,严肃敬慎,无不感应。临险之时,心祷昧告,速为护持。或有善男信女,印造散施,诚心供奉,如求如愿,所告所从,不论高卑,一视同仁。凡怀善诚,比赐庇佑,即敕咒曰:
天母运合,玉阙真仙。金莲发苞,御制熊然。
孟夏十八,化现母前。修真合道,受命天仙。
敕封玉女,护世威严。神兵侍卫,鬼官俟宣。
诛锄奸盗,扶危济险。平治水火,降福消愆。
清宁宇宙,仁慈而怜。从善者泰,逆我者亶。
人间祀仰,天地齐年。何灾不灭,何福不迁。
遵承帝命,永劫绵绵。包含岱岳,玄之又玄。
急急如律令。
老君重告天仙曰:每与小春,继与泽天,受民祝仰,察民善恶,计功计咎。朔望之期,
遍行巡察。
三元五腊,校量轻重,罪盈恶报,小过息姑,改恶从善,益当恕矣。于是,天仙玉女闻说此经,皆大欢喜,作礼稽首而退,信受奉行。
碧霞元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泰山上顶,东岳内宫。
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质。
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
行满十方,功周亿劫。
位证天仙之号,册显碧霞之封。
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
寻声赴感,护国安民。
大圣大慈,至孝至仁。
天仙玉女,广灵慈惠。
恭顺溥济,保生真人。
护国庇民,宏德碧霞元君。
民间传说
道教神话中的一位女神,中国
华北地区的人们对她尤其崇拜。人们把她的神庙建在泰山的最高处,泰山是中国神仙的聚居之地。
关于她的来历有很多说法:第一种传说认为,她就是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女儿,和她的父亲一起住在泰山,人们还专门给她建造了神像;第二种传说认为,在很早以前,黄帝(中国人的祖先之一)派一位神去泰山管理,又派了7位仙女帮助他,其中的一位刻苦修行,终于得道,这位仙女就是碧霞元君;第三种传说是,在公元1世纪时,有一个姓石的女孩子,无意中见到了最高的女神,从此来到泰山修行,3年后得道,就是碧霞元君;第四种说法是,有一位山东本地的女性,15岁时遇到神仙,拯救了许多人,后来自己修炼,成了神仙。无论她的由来是怎么样的,人们普遍认为“碧霞元君”能保佑人们获得许多利益,比如:赚钱、升迁、丰收、旅行平安、生子以及婚姻、法律诉讼、治病等等,所以对她的崇拜一直很兴盛。
乐陵传说
碧霞元君故里
碧霞元君故居,是泰山奶奶生活过的地方,有近千年的精神文化渗 其中,被誉为
民族文化之缩影。项目景区内有公元前280年修筑的“
魏王城”,现古城墙遗迹尚存,为
乐陵之来历;景区内的“
三女冢”为毕霞之
胞妹毕仲之墓地,出土了很多战国末、西汉初时期的文物。正在修缮、恢复中的碧霞元君故居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大殿二座(
王母殿、碧霞祠)、偏殿六座、厢房二座、广场、四大天王、明桥、转运亭、药王殿、财神殿、
日月潭、
观音殿、
文昌殿等古址。碧霞元君故居初建于
宋真宗时期。碧霞元君,真名毕霞。战国时期魏国公主。公元前225年,
秦灭魏后,毕霞与她胞妹毕仲举家迁至
魏王城,并在东北太阳升起方筑修王母殿,济世救民,使四民安乐。后到泰山讲学,被封为碧霞元君,民间尊称“泰山奶奶”。后人在碧霞元君生活过的王母殿处,建碧霞祠,经天祈福还愿者人流如潮,香火不断。清乾隆帝三下江南,路径乐陵到此,御笔写下:“泰山奶奶之神地”的金牌匾,悬于祠旁。当代著名作者蒋之龙先生闻后大悦:“此可谓
乐陵文化之精髓”。
庆云传说
传说庆云是碧霞元君的娘家。作者:李保坤 很早很早以前,在现庆云县城西南9公里处
马颊河北岸,有个名叫丁家林的大镇店,就是现在的王官村,是个水旱码头,这个镇店非常繁华。在大街的西边,有个
石姓富户,建有花园,人们称石家花园。
花园里雇有花匠和佣人,佣人中有个石丫头,进花园时,年幼长得十分俊俏。后来,头生
秃疮,头发掉光,因为这个被赶出石家花园。她无家可归,每逢丁家林集日,她就在集上要街(乞讨)度日。如遇有的
摊贩不打发(不给钱和东西),她就说:“你一天不开市”,这个摊贩真的一天没有买卖。商贩们嫌她老在案子前乞讨影响生意,便凑了点钱雇丁家林王灵冠这个人,将石丫头背到了外地去。没等王灵冠回来,石丫头又在集上出现。做买卖的都认为王灵冠把石丫头背出去的近。
于是,他们又多凑了些钱,仍让王灵冠把石丫头背得远远的。一直背到泰安山上,石丫头问:“王灵冠,你把我背到这里来,大老远的你还想回去吗?”,王灵冠说:“回去!”。当王灵冠转身要走时,石丫头一伸手将王灵冠定住,让他永远在泰山上服侍她。从此,石丫头就定居在泰山上。后来成了碧霞元君。老百姓称之为泰山奶奶,王灵冠也作为一位门神,被供奉在泰山碧霞祠殿门前西侧。以后,
庆云县这一带的人去泰山烧香,人们登泰山累了往往就会发牢骚,或者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山上的住户们一打听是
庆云人就说,这是泰山圣母的娘家人,
老奶奶不怪他们。
绿石娘娘传说
话说元末明初的一个冬天,
辽阳都指挥使叶旺、马云奉旨招讨元朝残将高家奴,行至半路突然遭到高家奴部下伏击,叶旺身中一箭,与军队走散,被高家奴追到一个山谷之中,谷中
红叶遍地,枯枝不遮,叶旺身穿绿色
袍服尤其明显。就在高家奴准备进谷之时,突然一个宝相庄严的仙女出现在叶旺身边,袍袖一挥山谷群石之上便长满了绿色的
苔藓,叶旺借着苔藓的颜色逃过了高家奴的追捕。高家奴走后叶旺欲跪谢仙子救命之恩,那仙子却拦住了叶旺的大礼,对其说道:尔不必谢吾,元朝气数已尽,吾乃奉泰山大帝之请,救尔
一命。说罢便化为清风而去,后来叶旺回到军队,与马云一同逼降高家奴,报了一箭之仇,后又回到了这个山谷,在山上为仙子
立像建祠,名为
绿石娘娘,从此这个山谷也被称为
绿石谷。因为仙子当初对叶旺说“奉泰山大帝之请”而不是说“奉泰山大帝之命”,所以后人猜测这个仙子很可能就是泰山娘娘、碧霞元君仙子临凡,因此千百年来绿石娘娘祠求姻缘子嗣的香火不断,传说频出,据说十分灵验。
历史评价
碧霞元君在民众心目中更为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治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
送子娘娘、催生娘娘、
眼光娘娘、
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