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一位诗人,尤其是一位“以诗纪事”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旧唐书》、《
新唐书》、《
唐才子传》都给他专门的作传,现代作家 任见新《白居易传》独辟蹊径,大家可对照阅读,对这位伟大的诗人作全面深入的了解。
史书列传
旧唐书
作品体裁:传记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北齐
五兵尚书建之
仍孙。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生志善,尚衣
奉御。志善生温,检校
都官郎中。温生鍠,历酸枣、巩二县令。鍠生季庚,建中初为
彭城令。时
李正己据河南十馀州叛。正己宗人洧为徐州刺史,季庚说洧以彭城归国,因授
朝散大夫、大理少卿、徐州别驾,赐绯鱼袋,兼
徐泗观察判官,历衢州、襄州别驾。自鍠至季庚,世敦
儒业,皆以
明经出身。季庚生居易。初,建立功于高齐,赐田于韩城,子孙家焉,遂移籍同州。至温,徙于下邽,今为下邽人焉。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
著作郎吴人
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注:应为十六年),始以进士就试,
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
吏部判
入等,授
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
集贤校理。
居易文辞
富艳,尤精于诗笔。自
雠校至
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
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往往
流闻禁中。
章武皇帝纳谏
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
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
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
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曰:“蒙恩授臣左拾遗,依前
翰林学士,已与
崔群同状陈谢,但言忝冒,未吐衷诚;今再渎
宸严,
伏惟重赐详览。臣谨按《
六典》:
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其选甚重,其秩甚卑。所以然者,抑有由也。大凡人之情,位高则惜其位,身贵则爱其身;惜位则偷合而不言,爱身则
苟容而不谏,此必然之理也。故拾遗之置,所以卑其秩者,使位未足惜,身未足爱也;所以重其选者,使下不忍负心,上不忍
负恩也。夫位不足惜,恩不忍负,然后能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由是而言,岂小臣愚劣暗懦所宜居之哉?况臣本乡校竖儒,府县走吏,委心泥滓,绝望烟霄。岂意
圣慈擢居近职,每宴饮无不先预,每庆赐无不先沾,
中厩之马代其劳,内厨之膳给其食。朝惭夕惕,已逾半年;尘旷渐深,忧愧弥剧。未伸微效,又擢清班。臣所以授官以来,仅经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今
陛下肇临皇极,初受鸿名,夙夜忧勤,以求致理。每施一政、举一事,无不合于道、便于时者。万一事有不便于时者,陛下岂不欲闻之乎?万一政有不合于道者,陛下岂不欲知之乎?倘陛下言动之际,诏令之间,小有阙遗,稍关损益,臣必密陈所见,潜献所闻,但在圣心裁断而已。臣又职在禁中,不同外司,欲竭愚诚,合先陈露。伏希天鉴,深察赤诚。”
居易与河南
元稹相善,同年登
制举,交情
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
曹掾,
翰林学士李绛、
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曰:“臣昨缘元稹左降,频已奏闻。臣内察事情,外听众议,元稹左降有不可者三。何者?元稹守官正直,人所共知。自授御史已来,举奏不避权势。只如奏李佐公等事,多是朝廷亲情。人谁无私,因以挟恨。或假公议,将报私嫌。遂使诬谤之声,上闻天听。臣恐元稹左降以后,凡在位者,每欲举职,必先以稹为戒,无人肯为陛下当官守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内外权贵亲党,纵有大过大罪者,必相容隐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知。此其不可者一也。昨
元稹所追勘房式之事,心虽
徇公,事稍过当。既从重罚,足以惩违,况经谢恩,旋又左降。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况闻士元蹋破驿门,夺将鞍马,仍索弓箭,吓辱朝官。承前已来,未有此事。今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闻知,实损圣德。臣恐从今已后,中官出使,
纵暴益甚,朝官受辱,必不敢言;纵有被凌辱殴打者,亦以元稹为戒,但吞声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闻。此其不可二也。臣又访闻元稹自去年以来,举奏
严砺在东川日,枉法没入平人资产八十馀家;又奏王绍违法给券,令
监军押柩及家口入驿;又奏
裴玢违敕征百姓草;又奏
韩皋使军将封杖打杀县令。如此之事,前后甚多。属朝廷法行,悉有惩罚。计天下
方镇,怒
元稹守官。今贬为
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从此方便报怒,朝廷何由得知?伏闻
德宗时,有崔善贞者,告李錡必反,德宗不信,送与
李錡,錡掘坑炽火,烧杀善贞。未数年,李錡果反,至今天下为之痛心。臣恐元稹贬官,方镇有过,无人敢言,陛下无由得知不法之事。此其不可者三也。若无此三不可,假如朝廷误左降一御史,盖是小事,臣安敢烦渎圣听,至于再三。诚以所损者深,所关者大。以此思虑,敢不极言?”疏入不报。
又,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娟,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
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
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上又欲加河东
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
辅臣,非贤良不能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
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
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联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联,联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
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
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于是,除
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
陈夫人之丧,退居下封。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
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
刺史。诏出,
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
江州司马。
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立
隐舍于庐山遗爱寺。尝与人书言之,曰:“予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
香炉峰下,见云木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立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馀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追永、远、宗、雷之迹,为人外之交。每相携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至于翛然顺适之际,几欲忘其形骸。或经时不归,或逾月而返。
郡守以朝贵遇之,不之责。
时
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尝与稹书,因论作文之大旨曰:
“夫文
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
五材首之;人之文,《
六经》首之。就《六经》言,《
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贤圣,下至愚呆,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二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二帝三王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讷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作诫,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矣。《
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诗》《骚》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仿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已还,得者盖寡。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如梁鸿《
五噫》之例者,百无一二。于时六义寝微矣。陵夷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虐;“雨雪霏霏”,因雪以愍
征役;“
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采采苤苡”,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
感遇诗》二十首,
鲍防《
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
不迨矣;索其风雅
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馀首,至于贯穿古今,覼缕
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芦子关》、《
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十三四。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
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绳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年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
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谤已成矣。又请为左右终言之。凡闻仆《
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
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
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不相与者,号为沽誉,号为
诋讦,号为
讪谤。苟相与者,则如
牛僧孺之诫焉。乃至骨肉妻孥,皆以为我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有
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馀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落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
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日者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为准的,其馀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
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到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
诗者。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娱乐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
秦中吟》、《
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篆之戏,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虽前贤如渊、云者,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
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多取’。仆是何者,窃时之名已多。既窃时名,又欲窃时之富贵,使已为造物者,肯兼与之乎?今之屯穷,理固然也。况诗人多蹇,如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而屯剥至死。孟浩然辈不及一命,穷悴终身。孟郊六十,终试协律。
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彼何人哉!况仆之才,又不迨彼。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微之微之!勿念我哉! “仆数月来,检讨囊帙中,得新
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题,题为《
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卧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
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
异时相见,当尽致于执事。微之!古人云: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宴鸿,寂兮寥兮,
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
诗者,知仆之道焉。其馀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
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
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
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如今年春游城南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不杂他篇。自
皇子陂归昭国里,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馀。樊、李在傍,无所措口,知我者以为
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
而何?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或月夜酒酣,一咏一吟,不觉老之将至,虽骖鸾鹤、游蓬瀛者之适,无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微之!此吾所以与足下外形骸,脱踪迹,傲
轩鼎,轻人寰者,又以此也。当此之时,足下兴有馀力,且欲与仆悉索还往中诗,取其尤长者,如张十八古乐府,李二十新歌行,卢、杨二秘书律诗,窦七、元八绝句,博搜精掇,编而次之,号为《元白往还集》。众君子得拟议于此者,莫不踊跃欣喜,以为盛事。嗟乎!言未终而足下左转,不数月而仆又继行,心期索然,何日成就?又可为之太息矣!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
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之,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
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
如之何?微之微之知我心哉!
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少睡,引笔辅纸,悄然灯前,有念则书,言无铨次,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一之话言也。”居易自叙如此,文士以为信然。
十三年冬,量移忠州
刺史。自浔阳浮江上峡。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时季弟行简从行。三人于峡州西二十里黄牛硖口石洞中,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南宾郡当峡路之深险处也,花木多奇。居易在郡,为《木莲》、《荔枝图》寄朝中亲友,各记其状。曰:“荔枝生
巴峡间,形圆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此,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木莲大者高四五丈,巴民呼为黄心树,经冬不凋。身如
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毋丘元志写之。惜其遐僻,因以三绝赋之。”有“天教抛掷在深山”之句,咸传于都下,好事喧然模写。
其年冬(注:应为十五年夏),召还京师,拜司门
员外郎。十六年,转
主客郎中知制诰,加。
朝散大夫,始著绯。时
元稹亦徵还为尚书郎知制诰,同在纶阁。长庆元年三月,受诏与
中书舍人王起复试
礼部侍郎钱徽下及第人郑郎等一十四人。十月,转中书舍人。十一月,
穆宗亲试制举人,又与贾□、陈岵为考策官。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俄而元稹罢相,自
冯翊转浙东观察使,交契素深,杭、越邻境,篇咏往来。不间旬浃。尝会于境上,数日而别。秩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宝历中,复出为苏州
刺史。文宗即位,征拜
秘书监,赐金紫。九月上诞节,召居易与僧惟澄、道士赵常盈对御讲论于麟德殿。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大和二年正月,转
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
食邑三百户。三年,称病东归,求为分司官,寻除太子宾客。
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
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
蛮瘴。自是
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性情为事。大和巳后,
李宗闵、
李德裕朋党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
天子亦无如之何。杨颖士、
杨虞卿与宗闵善。居易妻,颖士从父妹也。居易愈不自安,惧以党人见斥,乃求致身散地,冀于远害,凡所居官,未尝终秩,率以病免,固求分务,识者多之。五年,除
河南尹。七年,复授
太子宾客分司。
初,居易罢杭州,归洛阳,于履道里得故
散骑常侍杨凭宅,竹木池馆,有林泉之致。家妓
樊素、蛮子者,能歌善舞。居易既以尹正罢归、每独酌
赋咏于舟中,因为《
池上篇》,曰:“东都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閈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初,乐天既为主,喜且曰:虽有池台,无粟不能守也。乃作池东粟廪。又曰:虽有子弟,无书不能训也。乃作池北书库。又曰:虽有宾朋,无琴酒不能娱也。乃作池西琴亭,加石樽焉。乐天罢杭州刺史,得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始作西平桥,开环池路。罢苏州刺史时,得
太湖石五、白莲、折腰菱、青板舫以归。又作中高桥,通三岛迳。罢刑部侍郎时,有粟千斛,书一车,洎臧获之习管磬弦歌者指百以归。先是,颖川陈孝仙与酿酒法,味甚佳。
博陵崔晦叔与琴,韵甚清。蜀客姜发授《秋思》,声甚澹。弘农杨贞一与青石三,方长平滑,可以坐卧。
大和三年夏,乐天始得请为太子宾客,分秩于洛下,息躬于池上。凡三任所得,四人所与,洎吾不才身,今率为池中物。每至池风春,池月秋,水香莲开之旦,露清鹤唳之夕,拂杨石,举陈酒,援崔琴,弹《秋思》,颓然自适,不知其他。酒酣琴罢,又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于竹烟波月之际者久之。曲未竟,而乐天陶然石上矣。睡起偶咏,非诗非赋,阿龟握笔,因题石间。视其粗成韵章,命为《
池上篇》云。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飒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蛙作坎,不知海宽。灵鹊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我前。时引一杯,或吟一篇。
妻孥熙熙,鸡犬闲闲。优哉游哉!吾将老乎其间。”
又效
陶潜《
五柳先生传》作《
醉吟先生传》以自况。文章旷达,皆此类也。 大和末,李训构祸,衣冠涂地,士林伤感,居易愈无
宦情。开成元年,除
同州刺史,
辞疾不拜。寻授
太子少傅,进封冯翊县开国侯。四年冬,得风疾,伏枕者累月,乃放诸妓女樊、蛮等,仍自为墓志。病中吟咏不辍。自言曰:“予年六十有八,始患风痹之疾,体□首舷,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有时而至耳。予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果有所得。
何则?外形骸而内忘忧患,先禅观而后顺医治。旬月以还,阙疾少间。杜门高枕,澹然安闲。吟咏兴来,亦不能遏,遂为《
病中诗》十五篇以自谕。
会昌中,请罢
太子少傅,以
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
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
香山居士。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有六(注: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有文集七十五卷,《经史事类》三十卷,并行于世。 长庆末,浙东观察使元稹为居易集序曰:“乐天始未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误。始既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辞赋,二十七岁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六籍尤
摈落。
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二十年,中拔萃甲科。由是《性习相近远》、《玄珠》、《斩白蛇剑》等赋洎百节判,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会宪宗皇帝策召天下士,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选入翰林,掌制诰,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
贺雨》诗、《
秦中吟》等数十章,
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
“予始与乐天同秘书,前后多以诗章相
赠答。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体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辞,自谓元和诗。而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闲适等篇,时人罕能知者。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其缮写
模勒、炫卖于市井,或因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盗窃名姓,荀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奈何。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为微之也。又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一金换一篇,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长庆四年,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召还。予时刺会稽,因得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多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陛下公元025年当改元,长庆讫于是矣,因号曰《
白氏长庆集》。
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赋赞
箴诫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奏表状长于直,书檄辞册剖判长于尽。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人以为稹序尽其能事。
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如
佛书杂传例,流行之。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
下邽,可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家人从命而葬焉。
史臣曰:举才选士之法尚矣。自汉策贤良,隋加诗赋,罢中正之法,委铨举之司,由是争务雕虫,罕趋函丈。
矫首皆希于屈、宋,
驾肩并拟于《风》、《骚》。或侔箴阙之篇,或效补亡之句。咸欲锱铢《
采葛》,糠仳《
怀沙》。较丽藻于《
碧鸡》,斗新奇于《
白凤》。暨编之简牍,播在管弦,未逃季绪之
诋诃,孰望《
子虚》之称赏?迨今千载,不乏辞人,统论六义之源,较其三变之体,如二班者盖寡,类七子者几何?至潘、陆情致之文,鲍、谢清便之作;迨于徐、瘐,踵丽增华,纂组成而耀以珠玑、瑶台构而间之金碧。国初开文馆。高宗礼
茂才。虞、许擅价于前,苏、李驰声于后。或位升
台鼎,学际天人,润色之文,咸布编集。然而向
古者伤于太僻,徇华者或至不经,龌龊者局于宫商,放纵者流于郑、卫。若品调律度,扬确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昔建安才子,始定霸于曹、刘;永明辞宗,先让功于沈、谢。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
盘盂之小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
赞曰:文章新体,建安、永明。沈、谢既往,元、白挺生。但留金石,长有
茎英。不习孙吴,焉知用兵?
作者简介
赵莹,五代时期
华阴(今陕西
华阴市)人,政治家、文学家,性格纯厚,长相俊美。于
后梁中进士,后与后晋创立者
石敬瑭投契,做了后晋宰相,奉命修唐史。后来后晋被
辽所灭,赵莹被俘辽朝,辽祖爱惜他的才德,仍授以官职,做辽太子的老师,但赵莹思念故国,遇有北来的
后周使臣,悲不自胜,向南磕头,涕泣横流。后向
辽祖请求死后归葬故里,辽祖同意,在他67岁去世后派人送灵柩南归,葬于陕西华阴故里。《
旧唐书》从史料搜集到组织编撰成员,提出修史计划,最后监修,皆是赵莹负责,所以古人称
编修《旧唐书》,赵莹居首功。
刘昫(887年—946年),字耀远,五代时期
涿州归义(今属河北)人,后晋政治家。
后唐庄宗时任
太常博士、
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
平章事。945年(后晋出帝
开运二年)招撰《
唐书》(《旧唐书》)200卷。实为
赵莹诸人所作。
新唐书
作品名称:白居易传
作品体裁:传记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北齐
五兵尚书建,有功于时,赐田
韩城,子孙家焉。又徙
下邽。父亲庚,为
彭城令,李正已之叛,说
刺史李洧自归,累擢襄州
别驾。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竭
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周至尉,为
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
左拾遗。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是时,于□入朝,悉以歌舞人内禁中。或言
普宁公主取以献,皆硕嬖爱。居易以为不如归之,无令硕得归曲天子。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
王锷将加
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赡,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案锷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馀’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
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是时,孙□以禁卫劳擢
凤翔节度使。张奉国定徐州,平李倚,有功,迁
金吾将军。居易为帝言:“宜罢□,进奉国,以竦天下忠臣心。”度支有囚系
阌乡狱,更三赦,不得原。又
奏言:“父死系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馀上,益知名。
会
王承宗叛,帝诏
吐突承璀率师出讨。居易谏:“唐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其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
都监。
韩全义讨淮西,贾良国监之;
高崇文讨蜀,
刘贞亮监之。且兴天下兵,未有以中人专统领者。神策既不置行营节度,即承璀为制将,又充诸军招讨处置使,是实
都统。恐四方闻之,必轻朝廷。后世且传中人为制将,自陛下始。陛下忍受此名哉?且
刘济等洎诸将必耻受承璀节制,心有不乐,无以立功。此乃资承宗之奸,挫诸将之锐。”帝不听。既而兵老不决。居易上言:“陛下讨伐,本委承璀。外则
卢从史、
范希朝、
张茂昭。今承璀进不决战,已丧大将。希朝、茂昭数月乃入贼境,观其势,似阴相为奸,空得一县,即壁不进。理无成功,不亟罢之,且有四害。以府帑金帛、齐民膏血助河北诸侯,使益富强,一也。河北诸将闻
吴少阳受命,将请洗涤承宗,章一再上,无不许。则河北合从,其势益固。与夺恩信,不出朝廷,二也。今暑湿暴露,兵气熏蒸,虽不顾死,孰堪其苦?又神策杂募市人,不忸于役。脱奔逃相动,诸军必摇,三也。
回鹘、
吐蕃常有
游侦,闻讨承宗历三时无功,则兵之强弱,费之多少,彼一知之,乘虚入寇,渠能救首尾哉?兵连事生,何故
蔑有?四也。事至而罢,则损威失柄。只可逆防,不可追悔。”亦会承宗请罪,兵遂罢。
后对殿中,
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
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
姜公辅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27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
是时,盗杀
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
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徙忠州刺史。
人为司门
员外郎,以
主客郎中知制诰。
穆宗好
畋游,献《续虞人箴》以讽曰:“唐受天命,十有二圣。兢兢业业,咸勤厥政。鸟生深林,兽在
丰草。春蒐冬狩,取之以道。鸟兽虫鱼,各遂其生。民野君朝,亦克用宁。
在昔玄祖,阙训
孔章:‘驰骋
畋猎,俾心发狂。’何以效之?曰羿与康。曾不是诫,
终然覆亡。高祖方猎,苏长进言:‘不满十旬,未足为欢。’上心既悟,为之辍畋。降及
宋璟,亦谏玄宗。
温颜听纳,献替从容。憬趋以出,鹞死握中。噫!逐兽于野,走马于路。岂不快哉?衔橛可惧!审其安危,惟圣之虑。” 俄转
中书舍人。
田布拜
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布父仇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方谕问
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资竭矣。”诏听辞饷。
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居易上言:“兵多则难用,将众则不一。宜诏魏博、泽潞、定、沧四节度,令各守境,以省度支资饷。每道各出
锐兵三千,使
李光颜将。光颜故有凤翔、徐、滑、河阳、陈许军,无虑四万,可径薄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
深州之围,与牛元翼合。还
裴度招讨使,使悉太原兵西压境、见利
乘隙夹攻之。间令招谕以动其心,未及
诛夷,必自生变。且光颜久将,有威名;度为人忠勇,可当一面,无若二人者。”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
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
李泌六井,民赖其汲,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拜苏州刺史。病免。
文宗立,以
秘书监召。迁
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大和初,二李党事兴,险利乘之,更相
夺移,进退毁誉,若旦暮然。
杨虞卿与居易姻家,而善
李宗闵。居易恶缘党人斥,乃
移病还东都。除
太子宾客分司。逾年,即拜
河南尹,复以宾客分司。开成初,起为
同州刺史,不拜,改
太子少傅,进
冯翊县侯。
会昌初,以
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
居易被遇
宪宗时,事无不言。湔剔抉摩,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故意文酒。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友爱。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香山,凿
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
暮节惑浮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
香山居士。尝与胡杲、吉玟、
郑据、
刘真、卢真、
张浑、狄兼谟、卢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绘普《
九老图》。
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颇以
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
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初,与
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
刘禹锡齐名,号“
刘白”。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
天禀然。敏中为相,请谥,有司曰“文”后履道第卒为佛寺。东都、江州人为立祠焉。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
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
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语入人肌骨不可去。”盖救所失,不得不云。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
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公元1030年(宋仁宗天圣八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
尹洙、
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
馆阁校勘,因指责谏官
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
集贤校理、知
谏院,任
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
转运使。因事被贬滁州,又被贬扬州、
颍州、开封府。后来以
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又出任枢密副使、参知事先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
太子少师”退位,在颍州(今属安徽阜阳)去世,谥号文忠。有《
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是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继承了
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
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宋祁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迁居开封
雍丘(今河南
杞县)。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与其兄
宋庠同举进士。初任复州军事推官,后历任
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
知制诰、
工部尚书、
翰林学士承旨。曾与欧阳修同修《
新唐书》。与其兄齐名,被当时的人称为“
小宋、大宋”。因为他的词作《
玉楼春》中有“
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人称红杏尚书。为人喜奢侈,多
游宴。其词多抒写个人生活情怀,未摆脱晚唐五代艳丽旧习。但构思新颖,语言流丽,描写生动,一些佳句流传很广。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清人辑有《宋景文集》;近人辑有《宋景文公集》;
赵万里辑有《
宋景文公长短句》。
唐才子传
作品名称:白居易传创作年代:元代
体裁:传记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
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
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
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
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
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书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
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
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
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
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
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
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
郑据、
刘真、
卢贞、
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
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
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
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
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亲密无间,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
刘禹锡齐名,并称为“
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
唐才子传》由元代
辛文房编撰,书中对中唐﹑晚唐诗人的事迹有详细记载﹐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科举考试登第先后为序。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传后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多保存了唐人的旧说﹐其中颇有精辟的见解。但所述多有失实﹑谬误之处﹐如谓
骆宾王与
宋之问唱和灵隐寺﹐《
中兴间气集》为高适所编﹐李商隐曾为广州都督等。也有因误解材料而造成错误﹐如
刘长卿传﹐记
权德舆称刘长卿为“五言长城”﹐而据权德舆《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实际上是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等。
书成于1304年(元大德八年)。原本10卷﹐明代初期尚存﹐《
永乐大典》在“传”字韵内曾收录全书。但《永乐大典》中的这一部分已经散失了。清代《
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其他各韵中辑出243位诗人的传记﹐附传44人﹐共287人﹐编为8卷。日本《
佚存丛书》有10卷本﹐有278位诗人的传记﹐附传 120人。有清代
陆芝荣等《佚存丛书》校刻本。又有清代《指海》本﹐以日本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1957年
古典文学出版社用日本本重印﹐另附《指海》本校记。
后人
傅璇琮所编《唐才子傅校笺》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丛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傅版本、校订精审,为定本。笺证的重点在于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实错误、补考原书未记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备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条考证,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在今天,《
唐才子传》被列为国学入门的必读书目之中。
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
王执谦﹑
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失传。
任见所著图书
现代作家作品,历史人文传记中难得一见的优秀书籍。
白居易是一位“以诗纪事”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其“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指导下,创作了《
原上草》、《
卖炭翁》、《上阳人》、《
长恨歌》、《
琵琶行》等千古名篇,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骄傲。
研究白居易的文字历代不绝,数量众多,然而真正从生活经历的角度为他立传的,迄今基本没有。任见先生的《白居易传》,是以唐代历史为背景,以白居易的政治活动、文学创作为重点,以他的人生际遇、情感历程为主线,以大气魄、大制作为标的要求,创作出来的重量级作品。
任见著《白居易传》250千字,著作文笔洗练,辞藻华贵,构思布局艺技独运,故事情节磅礴跌宕,文言与白话结合无隙,简约与饱满至于极致,既与白居易的大家名作地位般配,与中唐洛阳丰富多彩的诗文艺术气象相和谐,又将中国文字的魅力发挥到了新颖动人的特殊境界,一卷展读,不忍释手。
人物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
左拾遗、东宫
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杭州、苏州
刺史、
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
长恨歌》、《
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
白氏长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