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特色食品
籺,岭南地区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小食。分布在粤西茂名湛江赤坎霞山麻章吴川、廉江、遂溪以及广西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粤东、福建沿海、海南地区也有类似食物,但叫法不同。
历史由来
先秦时期,南越地区俚僚人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将简单的谷类根茎类作物捣碎成黏稠状,包上肉菜来吃,形成类似糍粑的食物。
籺,是岭南两千年饮食文化的结晶。古时人们在逢年过节时会用籺来拜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祭日忌辰、清明时节用籺祭祖先,传递孝道文化;喜庆时节作为赠礼佳品,代表好客之道。做籺、吃籺是粤西桂东南人民过节最古老的传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
古籍文献
西汉《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这里出现的“糠核”亦作“糠籺”,指粗劣的食物。唐代杜甫的《驱竖子摘苍耳》:“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这里提到“籺”。唐代韩愈《马厌谷》:“马厌兮,士不厌糠籺。”也提及“籺”。《新唐书》记载“监军李大宜在军中,不治事,与将士樗蒱、饮酒、弹箜篌琵琶为乐,而士米籺不餍。”《太平御览》记载,“食糠籺耳。有叔如此,不如无!”这两部北宋的典籍都记录了“籺”。明清的历史文献中,也屡次出现“籺”。这些古籍记载的“籺”,在一千多年前只是粗糙的杂粮食品,甚至是粗劣的食物。但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整合、改良、升华,糅合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五谷滋味,演变为色香味俱全、广受欢迎的地方特色美食。
制作流程
籺的样式
糯米籺式样很多,有寿桃籺薯包籺水煮籺、簸箕籺煮汤籺菜包籺粽籺水籺糖心糍糖板籺、槌挞籺、灰水粽艾籺糯米糍、发籺等等。做籺要用新鲜籺叶。要提前一晚把糯米泡软,做籺的当天一早把米送到碾米作坊。碾成粉后,还得筛出粗粉,用细腻粉才揉搓出好籺皮。煮粉注意粉量和火候,揉粉需要力度。用煮熟的糯米粉和生的糯米粉掺和,揉成一块块有韧性的粉团,达到不粘手。做籺,馅料是主角。味籺馅料是绿豆、虾仁、花生米冬瓜糖等。糖籺是椰丝、青木瓜丝为主。馅料提前一天备好,撮合糯米粉,捏成小圆。捏成小圆饼型,放置馅料,粘合成圆。将粘合小圆放入木制的籺印内,籺印大多是圆形,边缘有锯齿形花边,也有心桃形的。将印出形状的籺贴上菠萝叶,放进蒸笼,蒸至十几分钟成型,即可熟透。
籺的馅料
咸味:糯米、韭菜、香菇、萝卜猪肉、绿豆、花生、芝麻、虾仁、椰丝咸肉
甜味:糯米、木瓜丝、芝麻、花生、毛艾、椰丝、瓜糖、莲
调味料:陈皮、生姜、花生油、酱油等
以上的配料,每家每户根据自身的口味,而进行不同的配搭。
籺的做法
各种(籺)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
常见籺(寿桃籺)的做法:
1、准备相关工作:糯米粉、馅料、调味料、菠萝叶(树菠萝)洗干净、绿豆泡好去壳淘干净沙、泡好米打成粉(做出来的籺口感韧不韧,粉起决定作用的,而粉精不精又是由泡米时间决定的);
2、煎油,并放入虾仁;炒熟绿豆,将所有馅混合均匀;
3、然后在锅里放一定比例的水烧开,再倒入适量的粉,搅匀,翻煮,煮熟了铲起来放在早盛好一层粉的簸箕上,再加入未煮的生粉,与熟糯米粉撮合,达到不粘手;
4、将撮合糯米粉,捏成小圆,并捏成小圆饼形后放置馅料,粘合成圆;
5、将粘合小圆放入饼印内,印出桃形,或饼型;
6、将印出形状的籺摆上菠萝叶,并拿至蒸笼,蒸至10几分钟可成型,以不粘手指为熟。
注:籺的好不好吃,关键是馅料是否香,炒的熟糯米粉是否多。
籺的流行地
粤西茂名湛江赤坎霞山麻章吴川、廉江、遂溪以及广西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
籺的叫法
这种传统汉族小食,在粤西茂名、湛江的麻章、吴川、廉江、遂溪及广西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叫“籺”,客家人将糍粑糕点统称为“籺”,“籺”的客家话发音近似英语“at”。在广东潮汕地区韶关中山、福建沿海地区、海南叫“粿”,在广东梅州河源惠州、深圳、江西赣州客家地区叫“粄”。在广东广州、佛山云浮清远江门肇庆及广西南宁梧州百色贺州、来宾、柳州河池等地区叫“糍”或“粑”。在广东东莞叫“团”,在广东雷州徐闻叫“饼”,在广东阳江叫“叶贴”。
种类
广东地区主要有21种
寿桃籺、艾籺(田艾籺)、古粽籺裹粽籺)、煮汤籺(米饺)、薯包籺(姨包籺)、簸箕籺(盖儿籺、水籺)、鸡屎藤籺木薯籺、槌挞籺(糖心糍),菜包籺(生菜籺)、糖板籺(大籺)、糯米糍、叶包籺(元麻籺)、小米籺、发籺(松糕籺)、梅菜籺、深薯籺、禾乸籺(锅乸籺)、粉皮籺、黄鳝棍、舂糍粑
广西地区主要有23种
梢叶籺(叶鞘籺、叶素籺)、竹壳籺、艾籺、寿头籺、垃圾籺(鸡屎藤面)、圆麻籺(元麻籺),等手籺,粟米籺,糖绞籺、白糍籺(白薯籺)、发籺(发糕籺)、三角酥、碗籺、煎堆籺、油鼓籺(油炸籺)、灰水籺、盖籺(水籺)、虫仔籺、杯仔籺、糯米籺、角子籺 、大笼籺(黏糕)、木鳖子籺。
按功能划分6种
进宅籺、满月籺、成家籺、福寿籺、聘礼籺、嫁妆籺。
发籺
“发籺”是客家庆典必备食品,原料是粳米米浆、红糖、泡打粉。客家话称“爆开”“分裂”等状态为“发”,充分膨胀开裂的“发籺”能带来“发财”的好意头。
凉草籺
“凉草籺”是取草本植物凉草的汁液煮沸之后冷却而成的“草冻”,以糖水拌食之,可清凉解暑。
寿桃籺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籺。顾名思义,寿桃籺是做成寿桃形状的,有一个固定的籺模,里面雕刻出寿桃的轮廓及精致的花纹,做籺时把包好的籺往籺模里按,再倒出来时就成了背面平滑,正面饱满,就像一个大桃子从中间切为两半的样子。
传统的寿桃籺还会用红纸在籺面上点上红印,以示喜庆。做寿、结婚、进宅等都有做籺分发给亲朋好友吃的风俗。寿桃籺做好后,会用一片籺叶垫在背面,这籺叶在农村主要是(树)菠萝叶,城市没有就用大竹叶剪成籺的形状然后贴在籺上。
寿桃籺的种类最为繁多,有绿豆馅,有糖籺,还有艾籺。绿豆馅寿桃籺籺身呈白色,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准备好煮沸的开水,先用籺盖盛着准备做籺用的籺粉,把它堆成小山状,然后倒适量沸水进籺粉中间,开始搓籺粉。只要水和籺粉掌握得好,籺粉很快就能搓成一个大籺团。这时可以从大籺团上取下小小的一块,搓成圆球状,再在籺盖上压平,就成了籺坯。然后把籺坯捏薄,这个程序比较讲求技巧,要求把籺坯捏得中间厚四周薄,便于中心装馅和四周的捏合,否则容易露馅。
捏好籺坯就可把已炒熟的籺馅舀进去,再捏合,然后用籺模按成寿桃状,就可放进籺篮(盛籺的小竹篮)进锅蒸熟食用了。寿桃籺蒸熟后可以放几天,食用时加热即可。绿豆馅的寿桃籺主要馅料有绿豆、黄豆、花生、虾米、瓜糖等。糖籺是甜的,制作的不同之处是倒进沸水这一程序换成倒煮沸的糖浆,这样籺皮就变成了红色,味道也不同了。籺馅可以是花生加椰丝、瓜糖,或者木瓜丝。
古粽籺
籺,已成为一种很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古中籺(古粽籺),又名“裹粽籺”,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在茂名地区曾经流传的一个有关“裹粽籺”的故事则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之所以“古中籺”后来叫“裹粽籺”其实“古”与“裹”字谐音,又因为籺是裹起来做的,所以“裹粽籺”便是它的正名了。
粽籺的品种有很多,常见的有灰水籺等灰水粽籺、枧水粽等,灰水籺类似于枧水粽大小比古中籺短小,肉色金黄透明,脆口不腻,吃时蘸以白糖或蜜糖,别有风味。基本制作方法如下:用枧沙(或黄豆荚灰水)过滤后的水与糯米浸泡12小时。将泡好的糯米置于粽叶上,包扎好,用水煮透。用法:切小块与糖浆一起拌匀食用。人们有端午节吃灰水籺的习惯。
薯包籺
这种籺是一种特色的街头小吃。制作方法:用煮沸的开水与蕃薯粉搅拌(和做寿桃籺一样)搓成粉坯,后做成一个个形状与古中籺差不多的籺,再放进蒸压煲(一种专蒸薯包籺的器具)煮熟。
籺馅一般有猪肉粒和花生,也可加虾米。吃的时候用碗装着热腾腾的籺,加入事先熬好的猪骨汤(根据自己的爱好,可加点醋,做成醋汤,有的人还加进辣椒酱)一起食用。蕃薯粉特有的爽脆滑口,加上热汤的浸泡,入口但觉浓而不腻,十分诱人。
薯包籺既有固定的几个小档,也有沿街叫卖的流动摊档。有个比较出名的薯包籺档还上了南方电视台的城市特搜节目,成为高州一道比较著名的小吃。
簸箕籺
簸箕炊又名盖籺,是茂名地区特有的小食之一,很多地方的人连簸箕炊是什么都不知道。簸箕炊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选用精细的上好大米,然后磨成很细的米粉(古代是用石磨来磨,现代多是用机器磨,不过石磨出来的米粉口感更好,所以很多乡镇仍然采用石磨的方法),然后边磨边加水,使之成为米水一样细细流出来。
然后就是炊了,方法有点像炊肠粉那样,但是过程又不太一样。首先是用大锅炊,上面放着一个圆形的小簸箕(也叫“盖”),淋上一层米水,盖上再炊,一会再打开,再淋上一层,盖着再炊,反复几次,直到簸箕里盛满。一个簸箕炊就做好了,因为是一层一层的淋米水,所以簸箕炊也是一层一层的结构。
做好的簸箕炊就像一个大白饼一样(茂名人称这种像饼一样的糕点叫“籺”发音@),因为是用簸箕炊出来的,所以也叫簸箕籺或者盖籺。簸箕炊做好后,吃法是这样的,用一把弯弯的像割禾的镰刀一样的小刀片,把簸箕炊切成几十个小方块,然后撒上芝麻,淋上香油,再加一点蒜茸,搅拌好就可以吃了。
簸箕炊的这个吃法就跟白切鸡的吃法类似,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吃法,当簸箕炊没有吃完,但是香油凉了就不好吃,可以把簸箕炊倒进锅里炒热,又是另外的一番滋味。湛江 、廉江和茂名都有簸箕炊,高州簸箕炊在味道上也算不错,但是口感比不上化州的簸箕炊。
艾籺
艾籺的籺皮则是用艾叶捣成艾蓉,后用艾蓉和大糯米粉混合而搓成的,因此籺皮呈黑色并带灰白点点状。籺馅一般是椰丝和花生。艾米籺,因其工艺繁复,口感绵逸,又承载着传统习俗,而深受欢迎。艾籺是广东湛江地区常见的食品,当地一般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田艾米籺。在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10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田艾具有祛湿,暖胃,清肠等功效。吴川人“二月二”做田艾米乙的习俗自古一直沿习,特别是农村,每到“二月二”前夕,他们就捣米粉、备田艾绒、做田艾米籺,据悉,艾籺是用来拜神、祭祀之用,祈祷风调雨顺。
煮汤籺
在当地一般叫煮籺,即是用汤煮熟食用的一种籺。籺粉用料和寿桃籺的相同,籺坯的制作过程也一样。不过馅料有所不同,一般是用韭菜炒猪肉,加花生和虾米等。煮籺比较大个,包好后呈半月状,中间很饱满,有点像放大型的饺子。通常会用鸭汤来煮煮籺。
七月十四劏鸭吃煮籺是茂名地区的高州人传统节目。冬至也会吃煮籺,正所谓“冬至大过年”,过冬(至)时一家人会一起热热闹闹地做一顿煮籺吃。煮籺的制作过程稍为繁琐,且不能存放,所以一般是过年过节才会做或买来吃,在孩子的心中就成了一种经典的食物,洋溢着节日的快乐,它韧软的口感、香浓的汤汁与韭菜结合的味道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生菜籺
馅料和煮籺是相同的,不过包成球形的包子状,然后用干净烫熟的大片生菜叶包住,再放进籺篮蒸熟,无须用汤煮。蒸熟后有韧性的籺身包在柔软的菜叶里,入口另有一番风味。妇女们做煮籺时有时会顺便弄一些生菜籺,菜市场上也经常与寿桃籺一起出售。
糖板籺
糖板籺则是年糕,当地的食用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把年糕切成小方块煮糖水吃,另一种就是切成薄薄的片状,煎熟、然后蘸糖吃。个人比较喜欢后者,入口有韧性,煎籺的香味伴着白糖,味道十分独特。不过老人就会偏爱糖水的做法,相对软一些,容易吞吃。
鸡屎藤籺
广西北海人用鸡屎藤做成当地人三月三必吃的特色小吃,俗称鸡屎藤籺。鸡屎藤是一种中草药,可以祛风、活血、止痛。每逢三月三,当地民众都将鸡屎藤叶子绞汁,和米粉搅拌在一起,做成条状煮糖水,全家进食。
糖心糍
分为糯米糖心糍和小米糖心糍。 糯米糖心糍,把糯米粉搓成粉坯,再把冰片糖粉和花生放进去,包成籺。小米糖心糍,先把小米蒸熟,锤成粉坯后和糖心糍的做法一样。糖心糍最大的特色是糖很多,馅料饱满,喜欢吃甜食的人尤其嗜好。住在茂名地区是一年到头都食籺的,离开家乡的高州人最惦念的往往也是各种美味的籺。籺已成为茂名地区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食物,凝结着浓浓的乡土之情。糖心糍客家小吃
具体做法:
1、先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和,比例是糯米少点,粘米多点(大概是3:7)的比例,挫揉后,做成圆长条,叫狗拽(吊)籺,再放到水里煮,燃后,捞起来,再混合,就可以做了。
2、馅料可以是甜的(放花生、糖等)咸的(放豆腐、粉丝、猪肉、韭菜等),是熟料。
3、把搓好的熟粉做成象碗一样大小的形状,放入馅料,象包包子一样把它包好,即可食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9 22:12
目录
概述
历史由来
古籍文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