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密斋
明代医学家
万密斋(1499年-1582年),史称“医圣”。原名万全,号密斋。生于罗田(今属湖北)大河岸,是中国明代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万密斋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精医术,擅书法。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誉满鄂、豫、皖、赣,名噪明隆庆万历年间,后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药圣”李时珍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生平经历
其家世医,祖父兰窗公,号杏坡,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以幼科闻名乡里,惜早卒。父万筐,号菊轩,继承祖志仍为小儿医,成化十六年(1480)因兵荒客于罗田,后娶妻生子,遂定居于罗田,以其术大行于世,远近闻名,人称万氏小儿科
万密斋原是个廪生,科场不得志后,就决心学医。由于他家世代以“医药济世”,医学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再加上本人刻苦钻研,勤于总结临床经验,因而他的医学造诣很深,尤精于切脉望色,一些疑难病经他诊断,便能明确辨证。特别是对儿科、妇科、内科杂病有精深的研究。在儿科方面,他在家传的十三方基础上归纳出小儿三种病因,提出不滥吃药,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颇有创见。在妇科方面,他阐明妇女生理、病理特点,指出以培补气血、调解脾胃的见解,这在中医妇科史上有深刻的影响。他发明的“万氏牛清心丸”,仍是治小儿急惊风的良药。
万密斋治病,除承继家学外,更以《内》《难》为本,精研《脉经》《本草》,博采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家之说,兼通内、妇、儿科及养生之学,医术日精,噪闻于隆庆万历年间。行医足迹遍及、罗田、蕲水英山麻城黄冈,远至武昌、郧阳等地,活人甚众。万氏不仅医术精湛,医德亦十分高尚。他痛斥庸医误人,反对巫医惑乱,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视人之子如己之子”,治病不记嫌隙宿怨,不论贫富贵贱,同情劳苦,施医赠药,深受民众爱戴。
县、府、布政使司乃至巡抚,各级地方官亦常邀请他治病,曾两获知县和布政使赠予的“儒医”匾额。临证之余,勤于著述,今所传世的著作大部分是他晚年完成的。万全虽然于早年弃举从医,但对儒学的崇奉并未稍减。他多次开办学馆,教授生徒,至老不辍。他还撰著了许多儒学著作,自称“自经书子史律历,以逮百家,各有著述”。惜其儒学著作均不见传。万全家学渊源,很早就以理论结合实际的钻研《内》《难》经典,博极各家之说,具有深厚的儒学功底是促成他取得医学成就的重要条件。
医名远播
万密斋为医,除继承家学外,又承父训以《素》、《难》为本,精研《脉经》、《本草》,博采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家之说,精通内、妇、儿各科及养生之学,尤以家传儿科和痘疹著称,嘉靖至万历年间享有盛名。
据万密斋医案所载,其行医足迹遍及罗田、蕲水、英山、麻城、黄冈等邻近数县,远至武昌、郧阳乃至京师,活人无数。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以活人为心”,“视人之子如己之子”,“勿以势利之心易之”;他痛斥庸医误人,反对巫医惑乱;他治病不论亲疏,不计宿怨,不论贫富贵贱,同情病人疾苦;有病家求治,他一心赴救,遇危重病人,常日夜守护,有时留在病家过年,深受四方民众的爱戴。
万密斋是与李时珍齐名的医学大家,明代已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也就是说“万密斋”因医而闻名,“李时珍”因药而著称。县、府、布政使司、巡抚中常有人请万密斋治病,曾两获罗田知县朱云阁、湖广右布政使孙应鳌亲书“儒医”牌匾,时人称为“神医”。其辞世后,清康熙皇帝追封其为“医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罗田知县沈廷桢亲自为其重树墓碑并题写碑文,碑文中有“国朝加封医圣”字样,字迹清晰可见。明、清国内外许多医家都给万氏以很高的评价。清代医药学家陈复正,日本的汤本求真、丹波元坚,朝鲜的许浚等分别在其所著的《幼幼集成》、《皇汉医学》、《杂病广要》、《东医宝鉴》中大量引用了万氏医书的内容。日本学者池田柔行力举万氏著述“立论之精”。此外,据说还有多本著作未付印。
1999年万密斋被国家列为明清30名著名医学家之一,所著的《万密斋医学全书》被中国医药出版社收入《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
亲属成员
祖父:万杏坡,明代医学家,有医名。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善儿科痘疹症,以幼科闻名,为万氏家传幼科第一世。
父:万筐(1447-1528),明代名医。字恭叔,号菊轩。承父杏坡之传,擅长儿科,尤精于痘疹。成化庚子(1480年)因兵荒而迁居罗田大河岸。数年后,医名大噪,树立了“万氏小儿科”的声望,为二世。
母:蕲水陈氏,生万密斋。万密斋原名万全,更以儿科、妇科、痘疹科驰名,为三世。
妻妾:万密斋在著作中提到他有一妻和一妾(袁氏)。据族谱载其妻妾里另还有甘夫人和王夫人(待考证)。
子女:十子一女。十儿子皆习父从医均有医名,分别是:长子邦忠、次子邦孝、三子邦正、四子邦治、五子邦宁、六子邦和、七子邦成、八子邦靖、九子邦瑞、十子邦化。
孙:十人,多为从祖辈习医行医。万机是其第四子邦治的儿子,号有范,善治痘症,著有《痘症始终方》两卷,是万氏族中有声望的人物。
玄孙:万达是邦正的曾孙,生于明末。字通之,清顺治年辑刻《万密斋医学全书》,康熙时为万密斋修墓立碑,也是万氏子孙中的中兴人物。
医学贡献
他重视祖国医学遗产,但不拘泥守旧,而注重于具体分析病情,灵活运用古方。他写的诊断书,言简意明,所开药方,药少而疗效好,创造了不少起死回生的奇迹,因而被当时人们称为“神医”。
万密斋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总结和整理了祖辈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写出了数十卷很有价值的医书。每写一卷,他的弟子就辗转传达室抄,流行全国各地。其著作已印行的有《万氏家传育婴秘诀》、《万氏家传广嗣纪要》、《万氏家传妇女科》、《万氏家传痘疹心法》、《万氏家传伤寒摘锦》、《万氏家传保命歌括》、《万氏家传幼科发挥》、《万氏家传玉痘疹》等十部。这些书均收入《四库全书》,颁行天下。据《万氏家谱》记载,还有三十七种著作未付印,现除《万氏秘传外科》和《万氏家传点点经》两部外,余均已失传。
作品特点
万氏著作的鲜明特色是:说理深入浅出,明白易懂,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诗、词的形式写的,便于学习和记忆。同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为后世所推重。像清代医学家沈金螯、武之望;日本医学家丹波元坚、汤本求真;朝鲜医学家许浚等,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援引了万氏学说,并给予很高评价。
作品摘录
历代名人养生诀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宋代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守时,四曰却疾。
五“知”: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六“节”: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幸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七“食”: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热,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涑口齿,令洁净。”
八“乐”:石成金的八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乐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愤思难,见得思义。”
出版图书
轶事典故
县学训导马公顺,蜀人也,一孙五岁出痘,至八九日脓成将靥,忽腹痛烦哭,大便秘,马公惊惶不安。万密斋曰:此结粪也,当急下之。马公曰:痘疮首尾不可下,今当收靥,中气要实,岂敢下耶?密斋思如不急下,加腹胀、气喘将不救。乃作桂枝汤,暗入酒蒸大黄,煎服,下燥粪,腹痛即止,痘靥而安。马公知之,谢曰:非子通变,几误此孙。此案时在正德年间,所记之事在万密斋23岁之前。
本县户房吏阎某,麻城人也。子有虫痛,黄瘦,腹中时痛,口馋,如有肉食,则痛不发,一日无肉则痛发也。请万密斋的父亲治之,父命密斋前往。见其子甚弱,不敢下,乃思一计,只用苦楝根皮,放肉汁中煮食之,单服三日,下虫如蝌蚪者一盆,色黄黑,后以养脾丸调理而安。阎某厚谢之。
嘉靖三十七年六月,知县朱云阁只一子,年七岁,病泻且渴,诸医治之不效,至七月中旬犹渴泻不止。后请万密斋愈之,又与调理康复。知县大喜,“亲书‘儒医’二字,作匾赐之”。
嘉靖三十八年十月,黄州府同知张公之子病发热,众医作风治无效。时张公代巡在府,所属州、县官各举荐其医,皆莫治。罗田知县以万密斋荐,急召往,投剂而愈。张公曰,早请万密斋来,此儿不受苦也。众医惭而退。
隆庆元年五月,湖广布政使孙应鳌的独生女儿五岁,病泻,发热口渴,诸医治之皆不效,至七月犹未愈。有人推荐万密斋,孙公亟召至,调治半月而愈。孙应鳌与万密斋“卮谈经书子史律历之学”,又请万密斋为治目疾,咨询广嗣之道及求嗣药方,留住近两月,临别送万密斋儒医匾及其他礼物,盛誉而归。
此外,当地还流传着许多万密斋行医济世的故事。一年夏天,万密斋行医至江西湖口,碰上一支出丧队伍,打听得知某家孕妇因难产而死。细心的万密斋发现,棺材里流出的血液新鲜,并非死人所有,遂表明身份,要求验尸。开馆后果真如他所想,孕妇确为假死,万密斋迅速施救,成功拯救了孕妇性命。
学术贡献
一、创“三有余、四不足”论
万密斋在总结前人经验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小儿的生理与病理理论,提出“三有余、四不足”之说,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阴常不足”。如《幼科发挥》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此都是本脏之气也,盖肝乃小阳之气,儿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小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肠胃脆薄,谷气未充,此脾所以不足也。”所谓有余不足并非指一般虚实而言,更非“邪气盛而实,精气夺则虚”的病理状态,而是首先以小儿生理特点立论,进一步论证小儿病理特征。如“肝常有余”在生理上指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如草木萌芽,生机勃勃,全赖肝主生发之气的旺盛;而病理特点是指小儿感邪之后易化热化火,引动肝风。 万密斋的“脾常不足”在生理上指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物质需求比成人更迫切,而脾主运化功能尚未健全,为适应不断生长的需要,脾胃须不断完善运化精微的能力;反映在病理上则指小儿若饮食不节,寒温失调等易引起脾胃运化失常而致脾胃病。万密斋的“不足有余”论进一步充实了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征,为指导儿科临床治疗,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
二、首重望诊,四诊合参
万密斋临证时非常注重望诊,因儿科又称“哑科”,小婴儿有口不能言,而能言者又未必可信,加之就诊时常哭扰,使气息、脉象改变等,给诊断造成困难,故望诊尤为重要。
万密斋在《片玉心书》指出:“凡看小儿疾病,先观形色,而切脉次之”。在《育婴秘诀》亦云:“小儿有病观形色,青主惊风红主热,黄为伤食白主疳,……肝病须观眼目中,脾唇心舌自相通,肺有病时常在鼻,肾居耳内认其宗”。“临病之时,观形色,便知五脏之症治,所以补之泻之,意之所生,有通神之妙也”。以上论述足以说明万氏在诊治小儿疾病中对望诊极为重视。
万密斋在强调望诊的同时,也注意四诊合参,如《幼科发挥》云:“望闻问切,医家之大法也”。“儿有大小之不同,病有浅深之各异。观形察色之殊,望闻问切之间,若能详究于斯,可竭神圣工巧者矣,望盖者鉴莫辨其色也;……闻者听知其症也;……问者问病究其原也;切者切脉察其病也”。在辨疾病的寒热虚实时,强调望诊应与它诊结合,如实热者,见面腮红,此为色实;脉急数,此为脉实;大便秘,小便黄,渴不止,上气急,足胫热,此为症实。色、脉、症三实者,方可辨为实热证,宜予寒凉治之。而面白,脉微沉,便清,腹虚胀呕乳,足胫冷,色、脉、症三虚,才可辨为虚寒证,以温补治之。
三、审因论治,注重脾胃
万密斋在探讨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上,提出不少新的见解。如万氏认为急惊风与慢惊风都是症状,必须审致病原因。对急惊风提出有三因:感受风寒湿热而失治者为外因;内伤饮食发热而失治者为内因;由惊恐客忤中恶得之者,为不内外固。在临床表现上,万氏分为急惊风证,包括脐风发搐、泄痢发搐等;急惊风变证指由惊风反复发作而成痫证;急惊风类证如天钓似痫虫病似痫等九种疑似证与之鉴别;并首次提出急惊风后遗症“有急惊风变成痫者”,“急惊风成瘫者”,“惊风后喑不能言者”等。论述详尽,大大丰富了前人理论,为后世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天花麻疹等病证亦有独特的见解,如痘疹的治疗,主张“温补凉泻,各附所宜”,摒弃以往医家的偏见。万氏在治疗上非常注重的脾胃,选方用药精炼轻灵。
在《幼科发挥》中强调指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小儿由于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加之饮食不能自节,寒温不能自调,故脾胃最易受伤。万密斋把“节饮食,慎医药”列为小儿保健防病的首要原则,当患病论治时,宜“以治病为主,慎勿犯胃气”。在用药上强调“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剂,尤忌巴牛,勿多金石、辛热走气以耗阴,苦寒败阳而损胃”。临证常用平胃散胃苓丸异功散等,反对当时滥用丁香、砂仁等温燥之风气。万密斋用药精炼,方药多为祖传或自创,在剂型上多用丸散,用量轻而力专,又便于小儿服用,如“万氏牛黄清心丸”已成为经典成药,万氏祖传十三方亦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万密斋还首先倡导应用推拿、针灸、熨脐、药物沐浴等外治法治疗小儿病证。
四、预防为主,重视保育
万密斋十分重视小儿的胎养,在《育婴秘诀》卷首详细论述了有关胎养及保育的原则和方法。具体分为:(1)预养以培其元,即“调元之意也”;(2)胎养以保其真,即“保胎之道也”;(3)蓐养以防其变,即“护产之法也”;(4)鞠养以慎其疾,即“育婴之教也”。万密斋强调胎养之道重点在于保孕期母体安健,“调喜怒,节嗜欲,作劳不妄,而气血从之,使诸邪不得而干焉”。若有疾时,审病轻重,药性宜忌,处处以中和之品,勿伤胎孕。万密斋还重视精神调摄,防止大惊卒恐伤及神志,强调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提出“教以诚实,勿使欺妄”,即道德品质的教育;“遇物则教,使其知之”以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教以恭敬”,“教之以正言”即注意讲究文明礼貌等。万密斋这种重视小儿身心健康的观点十分难能可贵。
五、治学严谨,遵法不泥
万密斋一生治学严谨,求实而不慕虚荣,无论是前贤之论,还是祖传之法,他都要反复临证实践后,才下详论,从不轻易盲从。如对家传十三方的应用,不仅在理法方药上阐述,还列出大量医案,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给后人以明示。万氏医论多继承前人经验,上遵《内》、《难》、《伤寒》,旁汲丹溪、东垣各派,尤崇钱乙学术观点,但不迷信,而是以务实求是的态度待之。如钱乙《小儿药证真诀》载有益黄散补脾胃,时人多效之,而万氏则认为“益黄散治脾胃虚寒太甚,神品之药也,以补脾胃之虚则误矣”。
因方中丁香辛热助火,火旺土愈虚,青、陈皮泻肺,肺为脾之子,脾实泻子,今脾虚本当补反而泻其子,则脾土更虚,故补脾胃不宜用益黄散,而用异功散为宜,万氏对钱乙用金石过多而提出批评。总之,万密斋不仅总结了唐宋以来中医儿科理论与实践,而且还结合自己的经验发展了中医儿科学,为中医儿科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万密斋的著作与学术思想源清流洁,本盛末荣,涉及儿、妇、内科及优生、优育、延龄、广嗣、养生、保健,堪称博大精深。回溯过去,因其承前启后,发皇古义,务实求是,颇多创见,对明清临证医学发挥了深刻的影响;瞻望未来,因其以人为本,方药齐备,施治灵活,实用性强,对当代中医药理论研究与临床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著名的有《万氏家传妇女科》、《广嗣纪要》、《妇科摘录》、《育婴秘诀》、《痘疹心法》、《伤寒摘锦》、《保命歌括》等10多部,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收入《四库全书》。2016年,著名学者黄锦祥首次发现了“医圣”万密斋医书真迹,故值得深入研讨,发扬光大,以为全人类造福。
著名医案
《幼科发挥》是万密斋所撰的一本儿科名著。共分为四卷,在第四卷里记录了一则医案,说明万密斋“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读来仍然令人十分感动。下面特对这则医案加以简介:
事情发生在明代嘉靖辛丑年(即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罗田县富绅胡元溪有个4岁儿子于农历二月间患咳嗽,急于请儿科医生诊治。因胡元溪对万密斋有怨恨情绪,便故意不请万密斋。只请其他医生诊治。先后换了好几个医生,非但未能治愈,病情反而恶化。到了秋季,不但咳嗽加重,而且“痰血并来”。到了农历九月间,病势更为严重,已经到了“事急矣”的危急状态。实在不得已,胡元溪这才决定改请万密斋给儿子看病。事前还专为此事求神卜卦,直到得了吉祥之卦这才来请万密斋。万密斋虽然对胡元溪很反感,相处很别扭,但他认为此时抢救小儿性命最为要紧,其他均不宜计较,应当胸怀宽广地对待此事。他说:“予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于是立即前往胡家诊治。
万密斋对胡家小儿进行了详细的诊察,又查看了前面几个医生所开的处方。确认是由于误治导致病情加重。本来春季应当抑肝补脾,以滋肺之化源,而医生误用了泻肺的方法;夏季应当清心养肺,治以寒凉,而医生误用了温热之药治疗。现今时值九月,乃深秋时节,“必与清金降火润肺凉血”之方药治之,而且“非三五十剂不效也”。于是,万密斋对胡元溪说:“令郎之病,肺有虚火,幸过深秋,金旺可治。予能愈之,假一月成功。”胡元溪却说:“何太迟也?”万全耐心地解释说,此病已经拖了半年多时间,迁延日久,必须要个把月才能治愈,三五天是无法治好的。胡元溪终究抱着怀疑的态度。
万密斋给胡家小儿开了一个处方,叫做清肺降火茅根汤。其组成药物如下: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桔梗、生甘草、陈皮(去白)、枳壳、阿胶、黄芩、苏叶等水煎,取白茅根汁和饮之。“五剂后,咳减十分之七,口鼻之血止矣。”胡元溪却嫌好得太慢,他怀疑万密斋不肯全力以赴地下工夫治疗,又改请新的医生万绍来诊治。有人对万密斋说,胡家既然不信任你,你从此即可以撒手不管了。万密斋却语重心长地说:“彼只一子,非吾不能治也。吾去彼再不复请也,误了此儿。非吾杀之,亦吾过也。”他决定留下来看新的医生万绍怎样处方,若处方对症则放心离去,如药方不妥就会提出修改意见。万密斋果然发现万绍所开处方很不对症,当即提出修改意见,万绍却拒不接受。胡元溪也帮腔说这是秘方,不必修改,并且怀疑万密斋是在嫉妒同行。万密斋说:“吾为此子忧,非相妒也。”万密斋不无忧虑地摸着小儿的头说:“(此药)且少吃些,可怜疾之复作奈何?”说罢,不辞而别。
胡家小儿吃了万绍所开处的方药之后。咳嗽复发,而且气促吐血,病势陡然危重起来。孩子哭着说:“吾吃万(全)先生药好些。爷请这人来,要毒杀我。”胡元溪的妻子“且怒且骂”,大骂丈夫愚蠢固执,不该辞退万密斋而另请他人。胡元溪到了此时才感到后悔不已,只好硬着头皮再次前往向万密斋求治。其时,万密斋正在朋友家饮酒已经大醉,胡元溪只好赶到那里等待,直至夜半万密斋酒醒,胡元溪一边检讨,一边恳请万密斋再次出诊。万密斋长叹一声说:“早听吾言,不有此悔。要我调治,必去嫌疑之心。专付托之任,以一月为期。”万密斋重新来到胡家,胡元溪的妻子当即取出白银五两做酬金,并说待孩子痊愈后再付白银五两作为酬谢。万密斋说:“只要信我用我,使我(集中精力)治好了,不在谢之多少也。”万密斋仍然开处润肺降火茅根汤予以加减化裁而治之,效果良好。仅仅历时17天就将胡家小儿治愈。
上述医案说明,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密斋不但医术十分精湛,而且医德非常高尚,仍很值得人们效法和学习。
万密斋医院
罗田县万密斋医院原名罗田县中医院,创建于1979年。1984年罗田县委、县政府为了纪念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报经省卫生厅批准,更名为“罗田县万密斋医院”。医院占地面积38.9亩。是全县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和技术指导中心,是湖北中医学院教学基地,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技术协作医院,是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实习基地
万密斋是我国明代与李时珍齐名的中医学家,精通内、妇、儿科及养生学,尤以儿科驰名于世,他的养生四要:“寡欲、慎动、法时、却疾”,无人超越。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在国内广为流传,还传播到日本、朝鲜,影响深远,在当代中医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已被国家列为我国明清两代30位著名医学家之一。2011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湖北省万密斋中医养生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万密斋医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罗田县城西,面临万密斋大道,背倚大别山主峰南麓,交通便利,环境幽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生态园林气息浓郁,近年来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和示范单位”等。注册的“万密斋”商标6类59项,被评为黄冈知名商标和湖北省著名商标
万密斋墓
万密斋墓在罗田县大河岸镇石井头村,石塘湾北面的山岗上。该墓依山营造,封土堆高约1.7米,墓阙面阔三间,宽2.5米,通高1.4米,每间嵌置石碑,碑均高0.7米,宽0.4米,正面碑刻“明考授廪膳生国朝加封医圣万公讳密斋先生之墓”等字,两侧分立清康熙年间罗田知县沈庭祯所刻万密斋事迹碑和光绪年间十二节妇捐产建万密斋记事碑省政府1992年12月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养生四要
1.节食寡欲,固护脾肾
万氏在《养生四要》一书中,列寡欲为养生学之第一要义。其所言之寡欲,不专指房室而言,而包括有食色两方而例如他在该篇中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口腹之养,躯命所关”。是人类赖以繁衍生命,维持生理机能活动正常进行的两大需要与本能。他坚决反对方士们那种“谢绝谷,必休妻,而后可以长生”的荒谬言论,指出谢绝谷则“枵腹之瘠,救死不赡,使天下人尽坠厥宗”。反对佛门道流那种“弃人伦,绝生理”,以绝欲为长寿康健重要途径的说教,认为男女既达成熟的媾和条件,婚嫁则是无妨之事,谈不到对人体有什么害处。恰恰相反,如是时不能实现婚欲,则会志欲弗伸,抑之于内,产生病端。关于房室对人体是否能带来损害,灾他则以“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极则生悲”的道理来解释。指出只是在过度的条件下会造成损害,房室的过度,必致肾精先耗,“肾之精不足,取给于脏腑,脏腑之精不足,取给于骨髓。”以致日久天长,精气耗竭于中,病象见诸形外。病到此时,又须从根本上“远色断想,移精于清静法界”。万氏的这些见解,是完全符合客观现实的。
食物为维持人体生命话动的必需物质。《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人体的构造复杂,故对饮食的需要也是多方而的,若过多地偏嗜一味,或不知约束、暴饮暴食,又必然会超出了肠胃的容纳、吸收和消化限度,从而引起脏气的偏盛、偏虚或损害而引致病变。故万氏特别强调饮食的多源与食量的自节。“饮食多少,当有分数”,“喜食之物不可纵口”,“五味虽能养人,多食则反伤人”。他还以酒为例,取类说明。对于饮食的次数,他主张以一日三餐为宜“三餐之外不多食也”。脾胃有疾,则分别寒热肉面丰厚所伤原委,分施以消导之品。主症一除,则主张立停峻剂,而嘱以节食慎疾,从根本上消除病源,维护根基。
2.动静适度,养心益肝
如其所言过激之动即“失性之动”,计有: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乱耳,使耳不清。五臭熏鼻,困恼中颡;五味浊口,使口厉爽。趣心滑心,使心飞扬。其实质是对《素问》“久视伤血,久劳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的补充与阐发,至于治动之法,书中列举了药饵、打坐与五行相胜等多种方法。在治疗侧重点上,则又以心肝为先。因心藏神肝藏魂,魂离神乱,为病变之源。心神不安,血不归舍,则悸动不宁;肝失条达,则逆窜中外,变证滋起。故《内经》云:“怒气上逆呕血,下乘脾虚飧泄。”横逆于中,则胁痛支满,食饮不下。至于厥晕烦躁、暴聋瘈纵,亦为常见之候。故万氏书中所罗列的定志丸、安连丸、平肝汤诸方,无不为此二脏所设。
万氏所说的打坐,实是在吸收了古代医家、佛门、道士诸打坐方法之后的融汇与创新,乃是瞑目闭口、静心养志、呼吸定息,以养元真。这与现代气功师的静思发功、修生却疾的养生之术颇为相似。与传统不同的是,万氏根据自身的实践体会,认为打坐不仅限于静坐,不应“如聋哑痴呆一样全然不思外界事理”,而是要“将一件事,或解悟精义,或思索某首诗文”,亦能静下心来,收到传统打坐不能得到的好处。万氏的这一发挥性论述,是其长期的亲历体验。再就人体的各个脏器部件而言,既有以运为健者,又有以静为养者。故万氏又根据不同的脏器特性与不同的形体部分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保养措拖。如:“目宜常瞑,暝则不昏”,“齿宜数叩,叩则不龋”,“腹欲常摩,摩则谷不盈”。这种根据不同脏器、形体部分而采取的不同保育方法,足见万氏对养生学研究之入微。
3.法时应天,调摄阴阳
顺应天地四时,以养脏腑形体,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万氏在这方面,领会颇深,且多心得。他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认识,首先从“阴阳平和,精神乃治”着眼,认为“阴阳和则气平,乖则生病”。养阴养阳,都是为了使阴阳之气趋于平和。其所养之法,亦颇丰富,针对五脏的属性喜恶,他提出了“春食麦与羊,夏食菽与鸡,秋食麻与犬,冬食黍与彘”的具体食疗措施,以根据不同的季。在天气节令来到,气候变化明显之时,则嘱咐人们在起居活动时应予以相应的适应性调整。“月令冬至则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息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所定”。春生夏长,乃阳气发泄之时,教以礼乐者,歌咏以养其性情,舞蹈以养其血脉,亦养阳之道也。”
针对当时流行的“春月喜服过药利数行”,并谓可宣发阳气的习俗,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若无寒折之变,则宣剂亦不必服也,岂可下之,以犯养生之禁,以逆上升之气也耶。此春行秋令,肝必受伤,至秋乃发病也。”其“法时”的中心思想乃在于如何顺应天时,未病先防,以避免妄行逆动,自身受戕。
所谓中宜,指的是临证用药遣方,既要药能对证、随症化裁,又要在中病之后,把握机要,适可而止,以避免邪去正虚,变乱又起。“与其病后才服药,弗如药前能自防”,“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万氏“却疾篇”的立论宗旨。他说:“善养生者,当知五失:不知保身一失也;病不早治二失也;治不择医三失也;喜峻药攻四失也;信巫不信医五失也”。道出了医患俱应遵守的准则。至于其治病施方,更一本以上宗旨,不妄投峻剂。但并不是说他完全反对用通泄汗吐峻剂,如其对于邪实重证,不但主张用,还把“汗、吐、下、针、灸”五法融于一体,以达邪祛正安之目的。认为“外感风寒,不急汗之,何以得解?内伤饮食,不急吐下之,何以得解?惟虚怯之病,贵乎用补,不可攻也。故攻其邪气者,使邪气退而正气不伤,此攻中有补也;补其正气者,使正气复而邪气不人,此补中有攻也”。万氏力陈“误服壮阳辛燥之剂鼓动真阳之火,煎熬真阴之水”的危害,告诉人们勿滥用金石补剂,“金石功速易生疾,不可轻饵,恐毒发难治也”。发皇古义,针砭时弊,实为难能可贵。万氏《养生四要》的理论精辟而通俗,方法效宏而易行,全书列方110余首,载药240余种,为妊娠、婴幼儿至百岁老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病治病、强身用药的措施,是我们研究优生学保健医学老年医学、长寿医学的珍贵文献资料。
健康长寿
万密斋享年84岁,是当然的老寿星。他不仅长寿,而且健康,儒医兼通,博学多才,活人济世,医德高尚,既是仁者又是智者。
据万密斋《年谱》,得知他在70岁那年,为知县治病到过京师,为督抚家人治病到过郧阳(自罗田至郧阳,凡五昼夜驰驱而往),为当地百姓治病奔走于鄂东数县,当年还修订刊刻了其痘疹著作《痘疹心要》两部23卷,可知其体格强健,精力旺盛,亦见其活人济世,仁心仁术。资料显示,直到76岁高龄,连年都有他出外治病的记载。自71岁开始,除外出治病之外,在其后的十数年间,先后写成了《伤寒摘锦》、《保命歌括》、《万氏女科》、《妇科摘录》、《广嗣纪要》、《育婴家秘》、《幼科发挥》、《养生四要》、《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等10多种著作,即今所流传的《万密斋医学全书》。若非身体健康,才智超人,则不可能在垂暮之年如此登峰造极。可以说,是万密斋的晚年,创造了他的人生辉煌,实现了他的济世宏愿,从而奠定了他在医学史上的显赫地位。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6 14:29
目录
概述
生平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