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姓源出有二: 1、出自
任姓,起源于夏代,是
黄帝的后裔
奚仲之后,以祖(地)名字为氏。 2、出自中国古代北方
少数民族。据《
路史》载:
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有奚氏。又据《
魏书·官氏志》载:“薄奚氏、
达奚氏均为改奚氏。”
历史发展
奚[奚、傒,读音作xī(ㄒㄧ)]
姓氏起源
奚(xī)姓,源出有:
出自
夏朝管辖的奚地,为黄帝之子禺阳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为氏。在传说中大
禹治水的时候,有个叫
奚仲的人发明了车子,帮运土石木料,有力地协助了大禹治理水患,故有“大禹治水,
奚仲造车”之说。在史籍《
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记载:“奚,源于
任姓,夏朝‘车正’奚仲之后,以
王父字为氏。”该支奚氏的始祖是禺阳,而禺阳为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受封于妊地(今山东
济宁),故为
妊姓,后改作
任氏。禺阳有个裔孙名叫仲,
夏王朝时期食采于奚地(今河北
承德),以地名为姓氏,故而史称其为奚仲,他发明了车,因此被夏王大禹封为车正(车服大夫),负责管理和制作车舆。奚仲后来居于薛邑(今山东
滕州市),后迁至邳邑(今山东
微山),再后又迁于邱(今江苏
苏州)。
奚仲过世后,被世人尊奉为车神。后人在他生活过的妊(任)、薛、邳、邱诸地都修建了
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一句“祭拜奚仲,平安出行”流传千古。
在奚仲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奚氏,世代相传,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奚氏族人大多尊奉奚仲为
得姓始祖。
出自
夏王朝时期稷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史书记载:“奚,夏禹功臣稷之后,曾封以
奚国以为姓”。该支奚氏“原籍为山东省
曲阜县本圣门高弟西贤,后世被追封为“济阳侯”。西贤生子西容点。该支始祖西贤,就是孔子的贤弟子
公西赤,字子华。西容点就是
公西舆如,又称
公西点、公西舆,字子上。他们父子俩皆为
孔门弟子。到了汉朝时期,公西点的 后以子孙
被官封为“鲁侯”。西容点有个儿子叫公西涓,他改复姓公西氏为
单姓傒氏,再后简笔为奚氏,称奚涓,加升北海郡王。到了
西晋王朝以后,直至隋、唐朝期间天下大乱,奚涓的后裔子孙便隐居至山东
潍坊一带地区,不复外出为官,世代称奚氏。
该支奚氏有一个独特的堂号,称“楚善堂”,皆以北海为郡望。
出自西周时期役仆奚人,属于以支撑称谓为氏。奚人,就是两周时期直至战国末期的一种官役,男役称傒人,女役称俾人,就是宫廷、官府中的专职役人。要注意的是,奚人是一种职业,而非奴仆。傒人除了在内宫执役之外,还可以与君王一起饮酒作乐,经常陪同君王一起饮酒娱乐的傒人在典籍《周礼·天官》中被称作“酒人奚”,以后就称这种职业化的傒人或俾人为“奚人氏”。官民有别,民间的豪绅门阀中私役杂仆则多为奴隶,不得称奚人,只能称卑人。卑人与奚人的分别为:卑人中的男仆称僮人,女仆称婢人,时称奴僮、奴婢。
在奚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傒人氏、俾人氏,后统改为奚人氏,最后皆省文简改为
单姓奚氏,还分衍有一支酒氏,皆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出自汉末
三国曹魏时期,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今
上海市
浦东区有一支奚氏族人,千百年来一直为浦东望族。据其家谱文献《奚氏族谱》的记载:“原本姓方,来自
安徽。因三国时受
曹操迫害,坐船避难来沪申南汇地区,改姓为奚氏,世代相传。”实际上,该支奚氏在《奚氏族谱》中的记载是错误的,其祖先的姓氏并非为方氏,而是
方士,其鼻祖是三国时期
孙吴政权下的道家方士,与著名的方士葛玄一起,拜在道家名人乌角先生左元放(
左慈,公元156~289年)门下,属于
庐江道教。该支奚氏鼻祖的原姓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当在谢、王、李、许、刘、曹、吕、张、蔡这九个姓氏之中。由于东汉末期的丞相曹操是一个尊奉法家刑名之术的政治家,他根本就不信什么方士神仙之说,因此,他在汉相任上,一直就对道教以及在当时有名的道士、方士们采取了利用加清剿、改造加限制相结合的政策,特别是在对“
五斗米教”的利用与镇压过程中,曾一度进行残酷滥杀,因此,该支奚氏鼻祖方士在当时因避难而迁入今安徽省的
安庆市一带地区。直至晋武帝
司马炎太康元年(
东吴归命侯孙皓天纪四年,公元280年),东吴政权灭亡,西晋王朝一统天下之后,其族人方改姓氏为奚氏,是取道家虔语“奚人服道”而来,就是尊服于国统道教的意思。
此后,其后裔子孙的历史上逐渐向东北方向迁徙,最终在清朝中叶以后形成了浦东奚氏一族。
源于
奚族,出自汉、唐之际
鲜卑族库莫奚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奚族,即库莫奚族的简称,是
北方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原为汉末东部鲜卑宇文部的一个分支,也有史学家认为其原为
匈奴的一个分支,甚至有的学者认为,
契丹民族本来也是库莫奚族的一员。据史籍《魏书·库莫奚传》的记载:“库莫奚国之先,东部宇文之别种也。初为慕容·元真所破,遗落窜匿松漠之间。其民不洁净,而善射猎,好为寇钞。”前
苏联东方学家威廉·
巴托尔德(William Bartold,公元1869~1930年)则认为,在唐玄宗
李隆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后
东突厥毗伽可汗阿史那·
默棘连为纪念其亡弟阿史那·
阙特勤阙善将兵而竖立于
巴彦呼舒(今
蒙古国呼舒柴达木湖畔)的《
阙特勤碑》中,所用
突厥文记载的“Tataby”就是指当时的库莫奚族。库莫奚族在魏、晋时期崛起,到南北朝时期的
北魏王朝统一中国北方之时,称其为“库莫奚”,其部众的聚居地范围在古弱
洛水(今
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南部)至吐护真水(今内蒙古
老哈河)之间的流域。
唐太宗
李世民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库莫奚族大酋长
可度者率五大部众内附(辱纥主部、莫贺弗部、契箇部、
木昆部、
室得部)归于唐朝,唐太宗赐其酋首贵族为
汉姓李氏,并在其地设置了
饶乐都督府,在奚五部游牧之地分设
五州,饶乐都督府由
营州东夷都护府辖领。唐玄宗
李隆基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将
外甥女固安公主嫁给了库莫奚族大酋长
李大酺。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唐玄宗又将
唐中宗李豫之女
成安公主的女儿
东光公主嫁给库莫奚族大酋长
李鲁苏。到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再将唐中宗之女长宁公主的女儿
宜芳公主嫁给库莫奚族大酋长李
延宠。因此,一直到“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库莫奚族与盛世唐朝的关系总体上一直是比较融洽的。在库莫奚族中,有相当一部分族人在开元年间加入了
平卢军节度使
安禄山(康·扎荦山)的军队之中,在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农历11月安禄山联合
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后,库莫奚族各部族人则大多积极参与叛乱。直至唐代宗李豫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安史之乱”被平定,协助唐朝政府平叛的
回纥部曾一度统治了库莫奚族。至
后梁末帝朱友瑱
贞明二年(契丹大圣大明太祖天皇帝耶律·
阿保机神册元年,公元916年),
辽太祖正式建立了以契丹民族为核心的
辽国政权,其后,库莫奚族各部迅速为契丹民族征服,开始了被契丹
民族同化的进程。在辽国时期,库莫奚族人的
政治地位往往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是被契丹人征服的被统治民族,遭受契丹贵族的剥削与压迫,另一方面其
社会地位仅次于
契丹族人,因此被契丹贵族利用作为对内镇压其它被统治民族的反抗和对外与
北宋王朝抗衡的工具。
到了辽国末年的北宋徽宗
赵佶宣和四年(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二年,
金太祖完颜·
阿骨打天辅六年,公元1122年),辽国为
金国所败,
国体分崩离析,辽天祚帝逃往夹山(今内蒙古
土默特左旗西北一带),时为辽国兴军节度使的耶律·大石和库莫奚族大酋长
回离保共同拥立
辽兴宗的第四子耶律·淳为
北辽皇帝,即
辽宣宗,与逃亡中的辽天祚帝分庭对抗,并降辽天祚帝为淮阴王。至北宋宣和五年(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
天会元年,辽保大三年,公元1123年)年初,耶律·大石纠集回离保与金国军队大战于
奉圣州(今河北
涿鹿),结果大败,北辽政权就在金国的攻击下灭亡。回离保乘机脱离了
辽国统治,自称
奚国皇帝,改元“天复”。然而,回离保称帝没有得到库莫奚族各部的支持,才到农历5月即为部众所杀,成为库莫奚族历史上唯一的皇帝。
不久的北宋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金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辽国政权在金国与北宋王朝的联合攻击下彻底灭亡,库莫奚族各部族人分散,大部分族人被金国控制为奴隶,少部分族人退迁至
辽东地区,还有一部分族人向南迁入宋朝境内,按汉俗以本民族称谓为汉化姓氏,即称奚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
源于
蒙古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奚拉氏,亦称喜拉氏、锡喇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
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东海
萨哈连部(今黑龙江北
俄罗斯境内)。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
满语为Sir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
汉姓为奚氏、
赵氏等。
⑵.蒙古族奚哈氏,亦称锡尔哈氏,世居阿拉克绰特(今新疆
塔城)、乌鲁特(今内蒙古
兴安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irha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奚氏。
源于满族,出自金、元、明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
金史》、《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女真女奚烈氏,源出金国时期
东海女真女奚烈部,历为贵族大姓,在白号之姓中排位第三,早在金国晚期就多冠
汉姓为奚氏。
⑵.满族锡尔弼氏,
满语为Sirbi Hala,世居扬什木(今辽宁彰武)。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奚氏。
⑶.满族锡克德氏,亦称希克特氏、锡赫特氏,满语为Sikde Hala,世居卦尔察(今俄罗斯
乌苏里斯克)。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奚氏、郗氏、线氏等。
⑷.满族
锡克特哩氏,亦称西克忒里氏、石克特立氏、锡得胡立氏,满语为Sikteri Hala,属于卦尔察女真,世居讷殷(今吉林
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乌拉(今吉林
永吉)、松花江、黑龙江沿岸。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奚氏、西氏、胡氏、石氏、郗氏、邵氏等。
⑸.满族
喜塔喇氏,亦称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满语为Sitara Hala,汉义“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
俄国学者
史禄国认为,喜塔喇氏与
瓜尔佳氏同属“阔雅里
满洲”,在明超时期为女真望族,曾冠汉姓为刘氏,有学者认为喜塔拉氏即其演变而来。喜塔喇氏世居
尼雅满山(今辽宁新宾)、蜚悠城(今吉林
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长白山、佛克顺(今辽宁新宾)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
汉姓为奚氏、赵氏、图氏、祝氏、文氏、齐氏、
孙氏、希氏、喜氏、线氏、祁氏等。
⑹.满族奚尔佳氏,
满语为Sirgiya Hala,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今
北京市的满族同胞中有
此姓,所冠汉姓多为奚氏、线氏等。
源于
鲜卑族,出自北魏时期鲜卑拓跋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
魏书·官氏志》记载:“薄奚氏、
达奚氏均为改奚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中有达奚氏部族,族人以部名为姓氏,后在北魏高祖
孝文皇帝拓拔·宏进行汉化改革的举措中,绝大多数改汉字
单姓为奚氏,少数改汉字单姓为达氏等,定居中原,成为河南奚氏的主流之一,世代相传。按宋朝著名史学家
罗泌所撰《
路史》的记载:“鲜卑族
拓跋氏之后有奚氏。”
司马光在《
资治通鉴》中亦记载:“今奚氏系由达奚氏改称而来。”其实,达奚氏的鼻祖实际上就是拓拔·达奚,是北魏显祖献文皇帝拓拔·弘的亲弟弟,他以自己的名字达奚为姓氏来统称属部,因而有达奚氏一族。北魏
孝文皇帝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间(公元493~496年)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时,对上述十个鲜卑姓氏首先进行了汉化:纥骨氏改为
汉姓胡氏,普氏改为汉姓
周氏,拓拔氏改为长孙氏,
达奚氏改为汉姓奚氏,伊娄氏改为汉姓伊氏,丘敦改为汉姓丘氏,
侯氏改为汉姓亥氏,乙旃氏改为汉姓叔孙氏,车焜氏改为汉姓车氏,而北魏孝文皇帝自己则将嫡系皇室皆改为汉姓元氏,自己首称
元宏。这就是北魏王朝历史上著名的“拓拔鲜卑帝室
十姓”,凡此十姓氏者,彼此之间“百世皆不得通婚”!
另外,在北魏王朝时期,还有鲜卑慕容部的可奚氏部落,被拓拔部一时吞并,亦随改为汉姓奚氏。
源于
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漠北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
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有复姓薄奚氏、纥突邻氏、纥奚氏、可奚氏,迁徙定居中原后,改为
汉姓奚,遂成奚氏。”宇文部,原为古代鲜卑族中的一支势力庞大的部族,其中包括了
纥突邻部、
纥奚部两个部分。按史书的记载:“纥突邻
大屋地革蕞,而纥奚居大库寒等地”,这两个部落原来游牧于意辛山附近一带地区(今山西
大同北塞),意辛山,山阳面古
鲜卑语称“纥突邻”,山阴面则称“纥奚”,纥奚部的称谓便由此而来,后成为部族人的姓氏,称纥奚氏。
东晋孝武帝
司马曜太元十五年(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登国五年,
后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建兴五年,公元390年)农历4月,北魏道武帝与慕容·垂之子慕容·贺驎联手大破“贺兰、纥突邻、纥奚诸部落”,此后,原鲜卑宇文部的纥突邻、纥奚两部在东晋太元二十一年(北魏
皇始元年,公元396年)自动归附于北魏道武帝,被鲜卑拓拔部所吞并。后史书将之归于鲜卑拓拔部,就是在此之后。薄奚氏,本就是代北鲜卑拓拔部的一个分支部落。而可奚氏部族则原本为鲜卑慕容部的一个分支,后
亦在北魏道武帝于东晋太元二十一年(北魏皇始元年,公元396年)发动攻击后燕国之战后,被北魏道武帝所吞并。到了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纥奚氏族众在这个过程中皆改为
汉姓嵇氏,同宗的纥突邻氏、薄奚氏、可奚氏皆改为汉姓奚氏。后在东西两魏时期,
西魏政权末位皇帝恭皇帝
元廓复辟旧制,此族又复旧姓纥奚氏、纥突邻氏、薄奚氏、可奚氏等。
进入隋、唐朝时期后,薄奚氏、纥突邻氏、纥奚氏、可奚氏族众的大部分已经融合入汉族之中,仍然改为汉姓嵇氏、奚氏,亦有改为汉姓纥氏、
何氏、贺氏者,皆世代相传。
得姓始祖
奚仲。奚姓起源于夏朝。据《
古今姓氏书辩证》指出:“出自
任姓,夏四正奚仲之后,以
王父字为氏。”黄帝的后代奚仲出任夏朝的车正(掌管车辆的官职),奚仲本身据说也是车辆的发明者,车正这个官职十分重要,古代只有贵族才能够坐车,因此,这个官职,只有王族可以掌握。奚仲因功被封于“奚”,因此,奚仲的子孙后代就以封邑的名中的“奚”为姓,称为奚氏。故奚氏后人奉奚仲为奚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的中国大陆与
台湾省均未列入前二百位,在宋版《
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十五位门阀,在当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一位,人口约二十五万八千余,占全国
人口总数的0.015%左右。奚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奚姓是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姓。早在帝、舜、尧时期皇帝还没有姓,但是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个叫
奚仲的人发明了车子,有力地协助了大禹治理水患。故有:“大禹治水,
奚仲造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姓氏记载。据《
古今姓氏书辩证》指出:“出自
任姓,夏四正奚仲之后,以
王父字为氏。”“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而我国古代早有载入史册的“奚仲造车”的典故。我
国姓奚的人不太多,但一份十分光荣的家世,奚姓的始祖是为人类造福谋利的伟大
发明家奚仲。奚仲是4000多年以前夏朝时人,担任“车正”的官,《
说文》上说:“车舆之论之总名也,
夏后时奚仲所造也。”根据以上的记载,我国奚姓的始祖奚仲,本来是黄帝的任姓后裔,传到夏代的时候,由于奚仲造四对国家有贡献,其子孙就以他的字作为姓氏,而世代沿用下来。奚姓并不都是黄帝后人,在历史上
鲜卑族拓跋氏的后代有改姓奚的,在
代北地区有
少数民族达奚氏、薄奚氏也改姓“奚”,都是随同北魏孝文帝南迁到中原后改
汉姓,慢慢融合进中华民族的。奚姓后来在谯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谯国望。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谯国郡:亦称谯国、
谯郡。
东汉朝
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
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
谯县(今
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
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
灵璧县、
蒙城县、
太和县、
鹿邑县、
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北海郡:汉朝时期
景帝中元二年(
癸巳,公元前148年)分
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
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
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
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谯国堂:以望立堂。
北海堂:以望立堂。
家谱文献
江苏武进
晋陵奚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清)奚庆瑍奚、应德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
活字印本八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
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
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
南陵奚氏宗谱六卷,(清)奚城心、奚方善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
安徽省博物馆。
江苏武进晋陵奚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奚佑康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衍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
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
常州焦溪奚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奚廷瀛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
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缺三卷)、
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
芜湖奚氏
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六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九卷、第三十九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字辈排行
安徽芜湖、
上海浦东奚氏字辈:“首中居正邦家之光功从立志”。
安徽芜湖奚氏一支字辈:“方正家国增光言”。
江苏
大丰奚氏字辈:“全莱公正臣一万乔如文春延茂盛广怀仁道友德礼义宏财宽、文常学爱正、堂忠桂同昌”。
江苏
丰县奚氏字辈:“先德养玉道修传世广震华庆永翔”。
浙江天台、
宁波奚氏字辈:“未(纪)拥(永)熙(喜)基圣尊先宏”。
广东惠来奚氏字辈:“开辉启世亿文光昌明达克振宗道荣茂”。
河南社旗奚氏字辈:“德国兴太中文芳春林庭富贵庆荣华永祥万世融”。
陕西奚氏通族字辈:“闻吕光贤德承宗启后祥齐家从礼义华国本文章富贵荣明显迎春同绪昌”。
江西
南康奚氏字辈:“云嗣仲以诚,克方玉中应。元宪大廷登,崇钧惟良仕。如同日月星,
光明常照远,时开万国兴,祖德永
长声。世昭诗书泽,家传宝鼎铭。昌隆由积裕,俊彦贵通经。”
吉林正蓝旗
满族奚氏字辈:“广善贤明本德润锦世长崇文宏云志秉忠振国良绍继维英耀永毓庆兆祥”。
重庆奚氏一支字辈:“唯益正仁兴”。
奚氏一支字辈:“克志国永巨”。
奚氏一支字辈:“做乃家谚恩”。
重庆
铜梁奚氏一支字辈(远祖奚伍什迁自贵州
桐梓):“伍朝文仕国,先成天子家,思宗新德泽,世代显荣华”
湖南
麻阳一脉奚氏一支字辈:“可正承祖德,宏开定大昌”
宗祠楹联
源自夏代;
望出谯国。
——佚名撰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奚姓的源流和郡望。
清代铁生。
上联典指
夏禹时的大臣
奚仲,传说黄帝曾造车,
少昊为车子配上牛拉,奚仲则为车子配上马,因此被任命为车正。下联典指清代篆刻家、画家
奚冈,字纯章,号铁生,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散木居士、
冬花庵主,浙江省钱墉人。性格孤僻耿直,年轻时就以画而出名。乾隆皇帝南巡时,他正在应
童子试,杭州知府派人把他抓起来,让他为行宫画壁画,他说:“哪有请作画而被抓来的!头可断,画坚决不作!”抓他的人说:“你不是童生,简直是铁生。”于是便以铁生为号,从此终生不应
科举考试。
篆刻学丁敬,又有发展,风格清隽,为“
西泠八家”之一;擅画山水,也能作花卉竹兰;兼工行书及隶书。著有《冬花庵烬馀稿》。
车正世泽;
弘农家声。
——佚名撰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
奚仲,黄帝时任为“车正”,以造车著名。下联典指
北魏·奚斤,封弘农王。
古传车正;
——佚名撰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黄帝时奚仲为车正。下联典指奚蒧,孔子弟子,有文采。
世称忠孝;
邑号廉能。
——佚名撰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魏·奚斤,以忠孝著称于世。下联典指宋·奚祀,佐郡邑,有廉能声。
高门圣地裔,
西汉鲁侯家。
西泠占一家。
——佚名撰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五代时制墨名家奚廷珪,奚鼐孙。他制的墨如玉,文如犀,时称廷珪墨。与“
澄心堂纸”、“
龙尾砚”并称
文房三宝。下联典出清代画家、篆刻家
奚冈,字纯章,钱塘人。篆刻风格清隽,为“
西泠八家”之一。
七榆屏山樵;
万骑大将军。
——佚名撰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清代诗画家
奚疑,字虚白,亦字乐天,归安人,号
方平山樵,又号榆楼。其家在郡城之南,临溪有楼,近对岘山,植榆七株,蔽其外,曰榆楼。下联典出后魏万骑大将军
奚斤,累从征伐有功。后太武为
皇太子,听政,以斤为佐辅,聪辨强识。卒谥昭。
文武兼备惟户部;
诗书俱妙有铁生。
——佚名撰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明代
南京户部主事
奚世亮,字明仲,
黄冈人。
嘉靖进士,历
延平府同知。时倭寇,亲冒矢石拒之,南城已陷,犹西向迎战,身被数剑死。下联典出清代诗书画家奚冈,号铁生,工诗及书,精篆刻,善山水,以潇洒自得为宗。得南田翁遗意。兰竹亦极超脱。
四璧书声小邹鲁;
一庭秋色古黄虞。
——奚冈撰奚姓宗祠通用联
临变不避,忠气塞乎两间。
——佚名撰奚姓宗祠通用联
明代延平府同知奚世亮的
事典。下联典出汉代名将奚涓的事典。涓从高祖丐沛,入汉,以将军定诸侯,封鲁侯。
学本孔门,七十子贤人,同传圣道;
功高汉室,亿万年香火,永奠山河。
——佚名撰奚姓宗祠通用联
姓氏名人
奚仲:夏
禹之臣。初黄帝作车,少吴加牛,
奚仲加马,乃命奚仲为车正。造不同式样的车,安装不同的标志,以别尊卑等级。
奚箪:北魏时代郡人,世典马牧,有宠于昭成皇帝。时国有
良马曰“騧骝”,一夜忽失,求之不得。后知南部大人
刘库仁所盗,养于窟室。奚箪闻而驰往取马,库仁以国甥恃宠,惭而逆击奚箪,奚箪捽其发落,伤其一乳。及符坚使库仁与卫辰分领国部,箪惧,遂奔卫辰。及道武灭卫辰,奚箪晚乃得归,故名位后于旧臣。
奚斤(369-448),北魏时
万骑大将军,代人,奚箪之子,机辩有识度。
奚鼐:唐朝易水人。制墨家。他的弟弟、儿子因制墨著名,
南唐赐他姓李。他的孙子李庭硅制的墨更好,世称“李庭圭墨”畅销各地。
奚陟:字殷卿,其先自谯亳西徙,故为
京兆人。少笃志,通群书。唐朝代宗大历末,擢进士、文辞清丽科,授
弘文馆校书郎。德宗立,
谏议大夫崔河图持节使
吐蕃,表陟自副,以亲老辞不拜。
杨炎辅政,召授
左拾遗。居亲丧,毁瘠
过礼。
朱泚反,走间道及车驾于兴元,拜
起居郎、
翰林学士,不就职。贼平,改太子司议郎,历金部、
吏部员外。会左右丞缺,转
左司郎中。
奚荣蒧:字子皙,春秋末年
卫国人,
孔子的学生之一。《
史记正义》谓为卫国人。唐开元封“下邳伯”,宋封“济阳侯”。
此外,还有西汉鲁侯奚涓、
成汤侯
奚意,宋代
奚士逊,明代
监农御史奚铭,
清代诗画家
奚涛、画家奚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