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是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内或进入他国境内向外国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的贸易行为。主要方式有: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
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
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其中,服务包括
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
工程服务,
销售服务,
教育服务,
环境服务,
金融服务,健康与
社会服务。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
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服务贸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广义的。
信息介绍
概念起源
西方学者对服务贸易概念的探讨是从“服务”本身的概念开始的。早在1977年,霍尔(T.P.Hill)n论界所公认的服务概念。霍尔指出:“服务是指人或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即消费者单位的变化和生产者单位的变化是同时发生,这种变化是同一的。服务一旦生产出来必须由消费者获得而不能储存,这与其物理特性无关,而只是逻辑上的不可能……。”
8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
巴格瓦蒂(J.N.Bhagwatti)(1984年)及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1985年)相继扩展了霍尔的“服务”概念,他们把服务区分为两类:一类为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另一类为不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以此为基础,巴格瓦蒂将服务贸易的方式分为4种:
(1)消费和生产者都不移动的服务贸易;
(2)消费者移动到生产者所在国进行的服务贸易;
(3)生产者移动到消费者所在国进行的服务贸易;
(4)消费者和生产者移动到第三国进行的服务贸易。桑普森和斯内普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同巴格瓦帝基本相同,只是把服务消费者换成服务接收者,并且它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与此相类似,1987年格鲁柏(H.G.Grubel)则直接把服务贸易定义为人或物的国际流动。
特征
上述服务贸易的定义抓住了服务贸易的特征,即服务和贸易者的
不可分,可以把服务贸易同传统的
货物贸易清楚地区别开来。但是,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仅仅探讨至此是不够的,因为它存在明显的缺陷,即无法把服务贸易同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区分开。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巴格瓦蒂等人把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区分为暂时流动和永久流动,认为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暂时流动为服务贸易,而生产要素的永久流动则不属于服务贸易--资本在国际间的永久流动是
国际直接投资,人力在国际间的永久流动则是国际移民。
行业状况
近年来,
中国服务贸易稳步发展,
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在
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世贸组织日前公布的各国服务贸易排名显示,2012年中国服务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总额达到4705.8亿美元,全球排名提升到第二位。
中国服务贸易处在较快增长区间。产业洞察网
统计资料《中国知识型服务贸易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服务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3%,超过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增幅10.3个百分点;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6%,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19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9.3%。
服务贸易结构渐趋优化。部分
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增速迅猛。与上年同比,高附加值
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其中咨询服务增长17.8%,计算机和
信息服务增长18.2%,广告宣传增长18.6%,
金融服务增长122.5%,专有权利
使用费和特许费增长40.1%;高附加值服务的进口同样快速增长,比如金融服务增长158.4%,通信服务增长38.6%,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增长20.7%。
重点领域服务贸易取得显著成效。运输和
旅游服务占比进一步提高。运输和旅游服务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到58.8%,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旅游进出口总额突破了1500亿美元,居各类服务之首,同比增长25.6%;运输服务进口总额达到1247.7亿美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长7.5%。
服务外包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吸纳
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144636份,
合同金额6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执行金额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4.4%,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1%。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有
服务外包企业21159家,从业人员428.9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291万人,占总数的67.8%。
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从2010年的10.4%提升到2015年的约13.2%;“十二五”期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超过13.6%,位居
世界第二。
2013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第一
贸易大国,但仍不是
贸易强国。贸易强国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在国际贸易交易当中具有
主导权和
话语权,必须拥有具有竞争力的
国际品牌产品。全球500强企业当中中国有91个,我们应该拥有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在
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当中不断跃升。
兴起与发展
中国的学者探讨服务贸易是从90年代开始的。最早的代表者可能是
汪尧田、周汉民教授。他们就服务贸易念曾经明确指出:“
国际服务贸易在概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无形的,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符合于严格服务定义的直接服务输出与输入活动。而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劳动力的输出输入,也包括无形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的交易活动,如卫星传送与传播、专利
技术贸易等” 服务贸易的概念不仅仅是学者们专门讨论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问题。在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过程中,服务贸易的概念一直是各国争论的焦点之一。
谈判的初期
在谈判的初期,
发展中国家坚持认为服务贸易仅仅指越境服务贸易,即不涉及消费者和生产者物理接近才能发生的服务贸易。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持这种观点,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尤其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上处于劣势地位,担心如果服务贸易和范围过宽会增加本国
贸易自由化的负担,给国内经济和政治造成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的观点把服务贸易的
定义过窄,明显不符合服务贸易的现实,因此遭到了
发达国家的反对。发达国家出于扩大本国在服务贸易尤其是资本和
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上的
绝对优势的目的,强烈要求把涉及
生产要素流动的服务贸易也包括在内,甚至把服务业的
国际直接投资包括在服务贸易之内。
4个标准
双方的观点严重对立,长期相持不下。为了打破僵局,印度曾经提出定义
国际服务贸易的4个标准,即服务和支付的过境流动;目的的具体性;交易的
不连续性;有限的
服务时间。1988年的蒙特利尔会议接受了印度的意见,既肯定服务贸易包括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但同时又明确规定,只有生产要素的流动目的明确、交易
不连续和持续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才能视为服务贸易。这就明确把
国际直接投资和移民排除在服务贸易的范畴之外。最终,
乌拉圭回合协议把服务贸易定义为:
(2)在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
(3)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的
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
(4)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
显然,这一定义是和巴格瓦蒂等学者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提供方式
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内或进入他国境内提供服务的贸易行为。按照WTO于1994年签署的《
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方式。
1.
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方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在中国境内通过电信、邮政、
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实现对境外的外国消费者的服务;
2.
境外消费:指
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中国公民在其他国家短期居留期间,享受国外的
医疗服务;
3.
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领土内设立
商业机构,在后者领土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外国服务类企业在中国设立公司为中国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
4.
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领土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某外国律师作为外国律师事务所的驻华代表到中国境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WTO新回合谈判时程已与当初所订的目标时程落后甚多,服务业市场开放承诺的延滞情况更为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即为开发中中国认为由于服务贸易
统计资料严重缺乏,使得会员们无法由统计资料中得知市场开放后对中国之冲击与影响。因为开发中会员的中国
服务行业(如金融、电信与
运输服务业等)一般来说较欠缺
国际竞争力,若是贸然开放将会对其中国业者造成极大的冲击,使得开发中会员迟迟不肯做出市场开放之承诺,或提交初始回应清单与修正回应清单。依据WTO
统计数据显示,初始回应清单约只有六成会员提交,而修正回应清单方面,更仅有约四成会员提交。另外,
欧盟东扩后,其服务业承诺更有缩减之情况,其中有十馀个WTO会员提出补偿谈判的要求,但因谈判双方会员都欠缺足够的统计数据来支援谈判,致使谈判时程一再延后。台湾与
加拿大均透过管道想要收集服务贸易相关统计资讯,但结果也都不如人愿。
功能
以上这些情况在在显示出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对WTO整体谈判的重要性。因为
服务贸易谈判亟需统计资料作为市场开放要求与承诺、
事后监督承诺,与提供解决争端之依据;并且这些服务贸易统计资料也能评估
市场进入机会、决定谈判优先次序与策略、比较各国承诺、评估特定市场自由化程度之基础,以及了解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变化情形。因此建立各国一致、具
公信力的统计资料,不仅可以应用于贸易谈判中,也得以对于服务贸易进行
全面性乃至以个别行业为基础之评估。如此才能作为各会员政府执行政策与驻外谈判人员争取中国最大利益时之参考。
3.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扩大
现状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
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
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
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
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中国2006年仅为39%。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
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
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
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
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
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
劳动密集型产业,而
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
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
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
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
需求量不断增加,
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
欧美一些大
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
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
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二、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因
中国服务业落后制约了服务贸易发展尽管中国服务贸易相对增长较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在不断扩大。
相对于国民收入水平而言,中国服务业产值在
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低。
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美国
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72%有些
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达到了64%(巴西),而同年中国的这一比重只有33.2%,2006年也只达到39.4%,2001年至2006年一直徘徊在40%左右。
中国服务业落后直接导致
服务出口缺乏竞争力,从而造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于货物贸易。中国服务业落后是与中国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必然导致较低水平的服务需求。
三、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
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2.国际生产关系制约了国际分工发展的方向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因此,当今国际分工格局由生产力先进国家决定,水平分工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占主导地位,该格局首先符合先进
国家利益,后进国家也可能取得一定程度收益,但与先进国家的收益比是不对称、不平等的。而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分工以
垂直分工为主,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特征之一:先进国家主要从事产品的
研究与开发,而后进国家则集中于产品的生产,它强化了分工参与者之间的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在这种分工格局中,
发达国家对
发展中国家有掠夺性与强制性,发展中国家只有被迫迎合这种分工格局才可能获得发展机会,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滞后是正常的。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在学校教育、培训、
医疗保健、迁移和信息取得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人力资本具有
规模经济效应;而且人力资本是
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首先,人力资本造成各国服务业
生产技术及
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为以各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
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服务业中不同部门之间的贸易(部门间服务贸易)奠定了基础--亚
产业间贸易。
其次,人力资本的作用导致服务的生产通常存在
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的存在导致服务业中相同部门之间的贸易(部门内服务贸易)成为可能--亚
产业内贸易。
再者,从需求的角度看,人力资本与收入高度相关,收入与需求密切相连,服务
需求量的放大和
需求结构的多样化,成为服务
贸易量扩大和
贸易模式多元化的
推动力。
五、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
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
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
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
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
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
连锁作用,加大
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
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
服务创新,创造新的
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
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
金融保险、
国际运输、
教育培训、信息技术、
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
外溢效应,提高中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
管理手段,优化
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
跨国企业来中国开展
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
政策措施,进行
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
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
离岸外包的
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
环境建设。
在当今这个全球相互依赖的世界上,更为均衡的经济秩序,将使所有的国家受益。当代有2/3的人生活在低发展和越来越落后的国家里,有1/4的人
营养不良和失业。在这种情况下,整个
经济系统是岌岌可危的。更为均衡的秩序致力于弱化两极分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冲突和矛盾,致力于
资源分配、资金流动、
市场分割和利益共享方面,促成南北之间、东西之间的更加公平合理。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
国际经济秩序,为无论是
发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国家提供从全球化中获益的机会;应当以诚信为基础,以此来促进
人类文明的进步,为经济和
社会活动有序地开展提供保障;应当以合作为途径,各国之间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发达国家应该做出更大的让步以促进发展在国家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应当以发展为核心,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与促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发展中国家
经济结构优化。
七、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立法
由于许多服务业如运输、通讯、金融、保险与医疗、教育等部门涉及一个国家的
基础结构;同时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服务
贸易逆差扩大问题,因此,一方面致力于振兴中国服务业并积极推进出口,另一方面对国内
新兴服务业予以一定的保护。按WTO 规则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竞争规则发展服务贸易, 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既符合中国实际又不违背
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 规则的
法律法规。
首先,要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制定措施,加大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各种
经济形式对服务业进行投资,以现代化的
技术装备改善国内的服务手段,提高
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从总体上提高国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要大力推进服务业
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手段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的
研究开发投资力度。第三,要改善服务供给。打破国家对一些服务业如银行、保险、电讯等服务业的垄断,允许国内非公有制形式对这些行业的投资或参与经营,鼓励国内
民营资本涉足这些服务领域,并强化
竞争机制。
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
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
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
发达国家的
生产性服务业也出现了向
发展中国家转移的
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
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
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
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
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
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
自然资源或
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
澳大利亚、
加拿大、
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
ITO与
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
菲律宾、
墨西哥以及
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
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
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
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连带关系
服务贸易发展与
商品贸易发展,经济发展三者之间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服务贸易发展与商品贸易发展相互补充,良性互动。
三、节约了商品贸易所需要的成本
一方面,服务贸易的发展节约了商品贸易所需要的成本,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效率,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商品贸易的发展,在金融,
专业服务等方面促使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服务贸易发展的物质支持。
服务贸易包括运输旅游,通讯,
建筑工程承包,视听,教育卫生,金融,广告设计等等,服务业对于商品贸易发展的贡献是无法用数字来准确描述的,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地域扩展,节省了商品贸易的交易时间,建筑工程承包,提供了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厂房促进了商品的生产,教育为商品贸易提供了合格的从业者,金融为商品贸易提供了资金支持,方便了
商品交易,特别是信用的使用,极大了降低了
交易成本,防范了
交易风险。广告的设计与使用,促进了商品的消费,增进了厂商和各级经销商的联系。因此服务贸易对商品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若服务贸易出现问题,则极有可能伤害到商品贸易,如此次的金融海啸,是由
次债危机引起的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动荡,最终的结果是伤害到了
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基础
商品贸易的发展是服务贸易发展的物质基础,服务贸易的发展需建立在物品贸易的基础之上,若物品贸易发展出现停滞,则服务贸易就像无水之木,必然枯萎。举个例子,以软件为例,首先需要
IBM等电脑制造商制造出电脑提供给电脑销售者,在此过程中 IBM 需要面对消费者做广告,然后消费者购买回去后将电脑用于
软件开发,向软件需求者提供软件包装,若是消费者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这就又涉及到了服务贸易中的金融,若是
消费者需要通过培训班或者大学学习到软件
编程技术就涉及到了服务贸易中的教育,但IBM的高管因为业绩良好而获得奖励上国外度假时就产生了
国际服务贸易的旅游贸易。因此,可以说商品贸易的发展才是服务贸易发展的衣食父母。
商品贸易在经济的发展中贡献了主要力量,商品贸易占一国贸易的比重最高,二是在
世界贸易中
货物贸易亦占主要地位如下表所示,货物贸易普遍占到一国
对外贸易总额的80%,而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六、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服务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
GDP所占的比重亦有一定比例,特别是在一些
发达国家,体现的更为明显,2000年美国服务贸易
出口额高达2534亿美元,服务
贸易顺差达73亿美元,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70%,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占就业总数的80%。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304.3亿美元,服务
贸易逆差为56亿美元,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32.3%。另从经济增长的速度来看,一国服务业的增幅往往要高于商品贸易的增幅,从这个角度上说,服务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国
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099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68亿元,增幅18%,要超过经济的增幅,另以建筑业为例,2006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4%。其中,城镇投资93472亿元,增长24.5%;农村投资16397亿元,增长21.3%。大量投资通过建筑业的转化,促进了
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人民居住水平和
生活水平,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
城乡统筹发展。2006年,全国
建筑业企业完成
建筑业总产值41557亿元,比上年增加7005亿元,增长20.3%;
建筑业增加值8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又如旅游业的发展,发展进出口旅游,可以增加
外汇收入;发展
国内旅游可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扩大就业;促进国民
经济发展。
从国际贸易来看,服务贸易亦成为
国际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不断提高,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即服务贸易发展与商品贸易发展,经济发展三者之间为良性互动关系。以中国2006年对外服务贸易为例,2006年中国
跨境服务贸易(按
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下同)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再创历史新高。服务贸易
进出口总额为1917.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2.1%。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进口世界排名继续保持2005年的水平,分别为第八位和第七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3.4%,比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6%,比2005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个别行业的出口出现可喜的势头,以
中国通讯出口为例,2006年,中国通讯出口7.38亿美元,进口7.64亿美元,
逆差0.26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出口增长52.16%,进口增长26.7%,逆差减少了0.92亿美元。通讯服务在全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0.69%上升到0.78%,地位有所提升。通讯服务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36.79%,全部服务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21.89%,通讯
服务出口增速高于全部服务贸易出口增速14.9个百分点。如下表所示,服务贸易的总额在一国进出口额的比重是挺高的。
2001年,
中国服务进出口额仅为719亿美元,2003年首次超过了1000亿美元,2008年超过3000亿美元,2013年达到5396.4亿美元,入世以来,年均增幅达到18.3%.中国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也从入世之初的2.2%增长到了2013年的6%,全球排名从第13名跃居第三位。
经济的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发展有
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使人民的收入增长,人民收入增长后可供消费的金钱数量增加,人们更倾向于选择
金融理财产品,更倾向于利用
闲暇时间旅游,休闲,更愿意主动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或者各种各样的或艺术或文艺的培训。因此,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综上所述,三者之间为良性互动,在良性互动的推动下,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经济贸易形成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体系,就像滚雪球一样,在前进的道路上越滚越大。
前景
2009年11月25日来自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
经合组织四大全球权威
经济组织的负责人24日齐聚北京“第二届
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把脉全球的贸易复苏前景。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亚历杭德罗.哈拉表示,服务业在这场
国际金融危机中所经受的冲击远远小于
商品贸易。尽管金融业、交通业和旅游业在危机初期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其余服务业在各国国内经济以及
国际服务贸易当中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经验证明,在
经济低迷的时期,服务业的恢复要比其他行业迅速,而服务业的复苏将带来生产力的提高。
因为从全球来看,服务贸易已占贸易总量的1/5,服务业
跨国投资也已接近全球跨国投资的2/3。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146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3.9%;服务贸易
进口额1580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4.5%;近3年服务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23.8%。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维诺德.托马斯认为,服务贸易恢复快于货物贸易,主要是因为服务贸易对
货币流动性的要求较小、较少依赖于
外部资金,服务贸易领域的
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也要少于货物贸易领域。因此,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应对
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此外,服务贸易也是经济发展多样化的重要
推动力,将促使各
经济体的
经济模式更加灵活可持续发展。联合国贸发会议副秘书长佩特科.德拉加诺夫指出,服务贸易对
调整经济结构作用很大,服务贸易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提供了通道,它使得
发展中经济体能够从全球
技术研发中获益,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将帮助这些经济体发展通信、零售、
银行业以及IT行业。在提高人们
生活质量方面,服务业在很多方面比
传统工业具有更多的优势和竞争力。
中国发展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
关于同意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同意在
天津、上海、
海南、深圳、杭州、武汉、
广州、成都、
苏州、
威海和
哈尔滨新区、江北新区、
两江新区、
贵安新区、西咸新区等省市(区域)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试点期为2年,自国务院批复之日起算。
2020年8月,《
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获批,28地开展深化服贸创新试点。
2020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6617.2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进出口中的占比为6.8%,其中服务出口在世界的份额为5.6%,居世界第四位,比2019年提升一位;服务进口在世界的份额为8.0%,居世界第二位。
2021年6月30日,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1—5月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2021年1—5月,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19380.6亿元(
人民币,下同),
同比增长3.7%;其中服务出口9117.8亿元,增长20.1%;进口10262.8亿元,下降7.5%。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27.6个百分点,带动服务
贸易逆差下降67.3%至1144.9亿元,同比减少2355.9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服务进出口下降11.5%,两年平均下降5.9%,其中出口增长17.3%,两年平均增长8.3%;进口下降27.3%,两年平均下降14.8%。
2021年1—8月,中国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32716.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4%;其中服务出口15499.9亿元,增长25.3%;进口17216.6亿元,下降1.8%。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27.1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66.7%至1716.7亿元,同比减少5156.2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服务进出口下降8.4%,两年平均下降4.3%,其中出口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0.7%;进口下降25.4%,两年平均下降13.6%。
2022年2月10日,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达52982.7亿元,服务贸易逆差缩窄到2112.7亿元,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
结构调整、
出口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2024年2月1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6575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服务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旅行服务增长最快。全年旅行服务进出口14856.2亿元,同比增长73.6%。
2024年3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中国服务贸易逆差567亿美元。2023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2078亿美元。
2024年1-2月,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11910.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8%,其中出口4861.7亿元,增长17.9%,进口7049亿元,增长26.5%;服务贸易逆差2187.3亿元。
2024年1-5月,中国服务贸易继续快速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0219.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12195.6亿元,增长11%;进口18024亿元,增长19.6%;服务贸易逆差5828.4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服务贸易继续快速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55181.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22733.4亿元,增长15.3%;进口32448亿元,增长14%;服务贸易逆差9714.6亿元。
2024年1-10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快速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61255.8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出口25449.1亿元,增长16.6%;进口35806.7亿元,增长13.2%;服务贸易逆差1035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