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同
宋明之交宋江南行省叛将
汪同(1325年1362年9月30日),字仲玉,初名“武同”,避讳叔父名而改为“同”,是徽州路婺源州(今上饶婺源)吾村人。
人物生平
士豪出身
汪同,字仲玉,初名“武同”,避叔父名而改为“同”,父汪德润,因子不育,祈祷于雷坛,当晚梦见神降雷作,一觉醒来而汪同出生。汪同身长而瘦黑,其家族先代多以儒学为业。
大畈汪氏从宋代开始因商业上的成功而显名,北宋时,始迁祖汪中元的重孙汪惟瞻,有“为畲田支,富甲乡邑”之名;另一重孙汪惟庆,号称“良田万亩,财率倍之,为乡里雄”。至南北宋之交,汪惟瞻兄长惟厚的长孙汪绍,“严重好义,崇德乐施”“宗族贫病丧葬随宜周急…”“辟义学(四友堂)……捐田三百亩,以充膳费,学者无裹粮束脩之劳”。此间汪氏正快速兴旺,在汪绍乐善好施的背后,是有不菲的家资作为支持的。在财货的支持下,汪氏子弟开始向科举发展。家谱记载:“绍生宋进士、文学四友先生存,鳙溪老人仔”,“存,元丰七年领乡荐,时年十五”,元祐三年“于仔同入太学”。汪存、汪仔之后六世,已入蒙古贵族统治时期。有古逸先生汪炎昶,“先生姓汪氏,讳炎昶,字懋远,自号古逸民,学者称为古逸先生”,“因家于上游十里大畈。今大畈汪氏皆其后也”,是大畈汪氏中的重要人物。
汪同出身儒学为业的家族,却不肯学习文墨,好动而不检点,母叶氏怒其不成器,汪同却动辄自矜云:“同儿成器!”于是汪同异乎常人。其与众牧童游戏时,会把牧童们分成各队,任命队长,教其坐作进退之法,说:“我做将帅,就要在某处立营,在某处设旗鼓。”众牧童都听汪同的指令。
汪同十五岁时,渡江到淮北去买马,与当地的诸军校交游,学习骑射,耗尽了带的钱财,不能回家,经过庐江县(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鹭鸶桥,询问渡口,遇见一个贫穷道人,与其喝酒,道人说:“我能推命。你不要担忧,十年后你当凭武功出人头地,戴幞头,骑好马,名传天下,官居二品。可要慎重给自己保得个好结局啊。”话一说完,道人出门就不见了。
汪同回家后,因为所借的买马钱不能偿还,惹怒了父亲,汪同说:“哥哥替我还债吧。我会努力种地来奉养父母,不拖累哥哥。”其兄长汪睿,是汪存八世孙,自幼聪慧,十二岁就能作诗,十五岁就能作文,被族叔汪炎昶收在门下教导,成年后游两浙,应试科举不利,归与同乡倪士毅、郑玉朱升赵汸等人相互讨论,是个儒者。汪睿相信了汪同的话,并且说:“不要害得父母忧心。”汪睿就替汪同偿还借债,且所偿多于其数额,总计通宝二千四百二十,汪同则最终也没有种地来奉养父母。
镇压义军
大宋治平二年(1352年)闰三月二十一日,宋世宗皇帝(徐宋天完皇帝”)莲台省红军攻克徽州路婺源州,效忠北庭的知州张士谦被擒而死。
当时,莲台省红军所过之处“保结小寡,破坏富强”,得到“无赖”贫民支持而深受富家大族仇恨。在莲台省红军攻克婺源、本地乡里遭受焚掠后,乡里人士推汪同为首,依山结寨自保,汪同分别部署,其寨后乘五岭、前倚溪谷,宋“天完皇帝”莲台省兵对其不敢进攻。其兄长汪睿跑到蒙古贵族军中陈策以决进取,统有鞑靼宿卫军的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三旦八喜曰:“得到你们兄弟,我无忧矣!”
治平三年(1353年)三月,统有鞑靼宿卫军的三旦八平章自建德路(今严州)攻陷徽州路,以元帅韩邦彦、都镇抚司都镇抚哈迷军攻陷湖州广德,以会于徽州路,汪同率众破宋莲台省兵营栅,杀宋将,打开五岭道路,献馘于军门,于是铁古铁儿军由回岭进,元帅刘脱因军由亭子岭进,汪同先领兵直趋婺源州城。
四月一日,汪同为蒙古贵族攻陷婺源州。消息传到统有鞑靼宿卫军的三旦八平章处,三旦八遣使带着白金、盂色绸缎、新印刷的纸币二万券赏汪同,委任汪同为义兵千户所千户。三旦八令其率“义兵”协辅蒙古贵族人马,由浮梁(今浮梁县界田迎合韩邦彦、哈迷军马,以攻陷饶州路
四月十六日,汪同率先于蒙古贵族人马,由浇岭迎韩邦彦等军马会师于浮梁(今浮梁县)。
四月二十二日,宋莲台省兵大至,韩邦彦分队逐敌大破,宋莲台省军积尸满野,蒙古贵族人马三战乘胜进取。
五月一日,蒙古贵族人马攻陷饶州路三旦八平章得知消息,遣使犒劳汪同为馀干州同知,汪同之兄汪睿浮梁州同知,汪睿即刻辞任而归,韩邦彦苦劝其留下,汪睿回答说:“汪睿本是农家子,不熟悉军旅之事,只是因遭反贼荼毒才到这里,仰受战胜之威,饶州既已平定,那么婺源山中就可以稍安宁,上奉养双亲,下教育子女,是我的本心,功名非我所望,弟汪同是为国,我只是为家而已。”
秋,宋莲台省军再至,当时干旱饥荒很严重,饶州路民众争先加入宋莲台省义军,汪同效忠蒙古贵族,随韩邦彦军,七月至十二月大小八十馀战,每战都是先锋,积极镇压义军,运铁简,冒矢石,出入于义军阵中,或出其后,宋莲台省众兵皆溃,没有能抵挡的人,于是汪同之勇锐善战没有人不赞叹且佩服,统有鞑靼宿卫军的三旦八平章下属江浙行省左丞老老至饶州路,首先嘉奖犒劳汪同,三旦八说:“汪同的战功多,而且数次险些丧命,应当稍优待。”
治平四年(1354年)正月,汪同被蒙古贵族委任镇守圆沟八涧桥(在今江西乐平市涌山)。当时大饥荒末期,民众被饿得人吃人,涧桥驿道百余里无人烟行商不敢经过,汪同设法招谕,从害人者中选择处死一二人以敲打,于是驿道没有忧患了。
七月,汪同被蒙古贵族调到浮梁(今浮梁县)镇守,宋莲台省义军一来,即被汪同击败而去。在此之前,万户田汪保被调到西营镇守,宋莲台省义军无所顾忌,不料汪同到来,遂遭兵败,自相议论云:“不料汪老子又来到了此地。”汪同夜率壮士突袭宋莲台省军营,放火焚营。万户田汪保恼恨于自己没立功劳,于是说:“我负责守西营,请汪同知自己去守景德镇。”万户田汪保居西营未逾月,宋莲台省义军攻破西营,擒获田汪保,攻克浮梁州(今浮梁县),汪同率兵替蒙古贵族前去将其重新占领,请蒙古贵族派官镇守,且称病辞职归家,蒙古贵族所遣使者接连而至,汪同说:“我随军镇守饶州路,身经百战,不敢侥幸获得朝廷官爵,只是士卒因为饥劳,大多逃亡,我也病了,不能堪当重任。”当时元帅福童镇守徽州路,知道汪同回家了,推荐汪同为徽州路判官。
龙凤元年(1355年)三月,汪同到任于徽州路。四月,汪同前往镇守祁门县(今安徽黄山市祁门县),因元帅马国宝相信左右对汪同的诽谤之言,汪同谢病休宁
七月,宋莲台省倪文俊攻克宣州。北庭所置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肃政廉访使周伯琦从宋莲台省辖境脱身后,来驻徽州路,礼聘汪同会和元帅杨英部队攻宣州,中途遇效忠蒙古贵族的苗帅杨完者,想要拉汪同往杭州,汪同不想前往,托病回婺源
饶州路自平章三旦八离去后,北庭以脱脱阿鲁灰并为元帅,分别统率三旦八的部队,遇到义军就镇压,参知政事恩宁普军镇守州城,都镇抚哈迷素来仰仗着战功不受约束,于是军队指挥不统一,宋莲台省义军得以乘隙而进,蒙古贵族人马溃败,恩宁普兵马还驻婺源州,以束帛玄纁起用汪同为婺源州知州,当时宋莲台省义军已至境内,蒙古贵族人马各支队伍皆无斗志。
十二月二十五日,汪同率军出北门高峭的河岸,遭遇宋莲台省义军,战马失蹄,坠入荷池,拔剑且退却。在此之前,十二月间,汪同与义军战于横槎严坑,回去后对诸帅曰:“军士应当合力为国家铲除反贼,如果婺源不守,又能退往何地?”众人没有回应汪同的,明日义军到婺源城西,汪同才给诸军士兵发粮,未披甲就上马,出北门高峭的河岸,遭遇义军,与之战斗,因道路狭隘,剑戟弓矢皆没有能施用的,义军于高处射箭扔石,于是汪同稍退却,战马失蹄,坠入荷池,汪同跃出池,拔剑且退却。
龙凤二年(1356年)正月,汪同追上恩宁普军于开化(今浙江开化县)之蒻溪。汪同因为是徒步追赶,身受数创,恩宁普亲自给汪同敷善药,列脱因解衣给汪同穿上,把汪同抬到其所骑的马上,扬于众说:“汪知州的胆勇才略,诸将谁能比得上!”
正月十三日,汪同率部出于白霁岭响应俞嵋。在此之前,汪同驻扎在开化县马金,募兵镇守险要之地,休宁的俞嵋集合民兵占据岭南溪西之险要以抵抗义军,不能胜,派其从兄俞士英(字岳卿)来告急,汪同说:“我军士兵未集,缺乏器械,不可前往。”俞士英强求说:“俞嵋对公而言是懿亲,因为公的缘故才占据险要,抵抗反贼以待,公若前往,士气自然高涨;如果不往,那么乡里之人旦夕之间就要变成齑粉了。”汪同不得已,出于白霁岭响应。军士缺粮,俞嵋请求汪同进兵,汪同说:“反贼初到,必然众多,我军士兵未集,粮草器械全没有,进军而不成功,徒然祸害乡里,此行只是为声援而已。”
正月十五日,汪同退驻马金,宋莲台省义军大至,俞嵋逃走,俞士英逃匿,被宋莲台省军追上抓获杀死,其子俞茂逃出,随汪同为先锋队长,参政恩宁普休宁县县尹之职起用汪睿,招谕休宁婺源,于是兵日日集结。
四月,汪同划分部署,严整队伍,令汪德贤、汪圭为左右两翼,器械稍备,吴观国、吴止善、叶保翁、汪周来从者众多,而吴观国、叶保翁即以此为播弄握权之机。汪睿心中厌恶其奸贪邪媚,不与其同事
四月十七日,汪同兵渡马金岭,至羊栈岩,徐宋义军来,被汪同击败,汪同至凤林,又击败宋莲台省军,于高枧渡又击败宋莲台省军,二十三日攻陷休宁县
五月二日,汪同攻陷徽州路,会同深渡蒙古贵族人马进驻徽州城,陞徽州路治中,实授承直郎、徽州路判官。
五月五日,汪同领兵攻陷黟县
五月六日,汪同攻陷祁门县
汪同每次为蒙古贵族打仗,都充当先锋击破宋莲台省军,其所部人马乘着锐气,所向无前。汪同委任万户朱文选守镇守祁门县,还军休宁,路途中见有一对父子家里没有耕牛、只能亲自拉犁耕地,便下马慰问,并找来耕牛给了这对父子,远近之民感动喜悦,兄长汪睿当时奉双亲于开化县恩宁普遣使邀请汪睿开化县,委托其集馀兵,督守诸险阨之所,来充当汪同声援,其父谓汪睿曰:“婺源是祖宗坟墓所在,你要留意,况且你弟左右抱有忠心的人很少。”汪睿于是招谕婺源,寄书信给汪同,刻日会兵于中平。
五月十九日,汪同军渡五岭
五月二十日,汪同攻陷婺源州,会合元帅朵粘等军驻守。
五月二十五日,汪同还驻军休宁县,升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佥都元帅府事,汪睿驻中平,结集民兵以卫乡里。
六月二十一日,宋莲台省军又来攻婺源州,蒙古贵族所置守兵溃败。
六月二十六日,汪睿领兵与宋莲台省军相遇,动辄胜利,进而攻陷婺源州,升摄婺源知州
汪同分兵设策,守饶州路境,宋莲台省军不敢过,恰逢元帅朵粘帖木儿、万户王敬、田松山军来婺源州,不肯驻扎在州治,于河西寅坑口构筑栅栏自固,放纵军四出,杀掠不止。
八月,汪睿见诸军不进,自行率兵破汪可梅田砦。
九月,汪同率军二万馀众破西坑山、充田山、凤游山诸义军,直抵浮梁州,接连与宋莲台省军军战,全部胜利。
当时汪同正要乘胜前往攻陷饶州路城,因朵粘帖木儿忌其成功,威胁断绝军粮,汪同于是还军想要与其战,汪睿极力阻止而使其和解,于是汪同归还休宁县。
元帅刘玖来镇守徽州路,贪婪暴虐为甚,汪同进攻浮梁县,吴观国以元帅府都事之职代理元帅府,不以礼对待刘玖,又徇私专杀以造衅端,人以忠言告诫者都被吴观国所打压,汪睿曾经说“赵汸学识高远,可为师表,事情应当咨询赵汸而后实行,汪幼凤正直可作为辅佐。”至此,赵汸极力以书信讨论事物,继而又当面解释其缘故,与汪幼凤一同被吴观国所短毁,不被听用。刘玖先是以小惠收买吴观国的枭将汪圭、曹马、汪德贤杀吴观国,将要以计取汪同的性命,汪同手杀其骑兵五人,抢夺其马,擒获其一人说:“放你回去告诉刘元帅,我与元帅都是为国家铲除强暴,哪里意料肆贪暴的欲望稍微不遂心意,即以计杀害忠良。假如一定要战,请元帅约个日子亲阵,我不敢逃避,不要表现这种盗贼的见识。”刘玖知汪同不中其计,说:“我不可留在婺源了。”还军驻扎在严州,赵小九元帅因为私愤与刘玖战,刘玖败逃衢州,被当地负责监察的宋监司所杀。
十二月,蒙古贵族所遣使者至婺源州,升汪同散阶为朝列大夫、官职为徽州路治中兼浙东宣慰司都元帅府同知、副都元帅。
徽州路万户八尔思不花(八尔思普化)请汪同俱守徽州路,汪同至徽州,即建议修缮城垒且说:“近处有强敌,退无所归,应当完善城墙,为固守作打算。”有关衙门都嫌麻烦,八尔思不花懦而无断,汪同说:“此事取决于元帅,元帅世代镇守此地,汪同亦生长在此土,不宜再为严陵客也。”八尔思不花回答说:“汪元帅暂且喝酒,明日再议。”汪同说:“事关国家大计,怎可因酒废议?元帅假若不想要修城,那么元帅在祁门的精兵,应当调回来驻守,汪同把镇守休宁的兵士调守祁门,这样也两便。”八尔思不花说:“甚好。”汪同回到休宁,八尔思不花又听左右言进,认为驻守祁门的兵马不可移走,因而阻止,汪同说:“这怎可与之同事!”
龙凤三年(1357年)三月,领有鞑靼怯薛兵的镇南王孛罗不花专使致书嘉劳,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庆童三旦八书问不绝。
五月,出身鞑靼“世胄”的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把北庭元顺帝“庚申君”妥欢帖睦尔皇帝所赐御酒赏给汪同。
投诚归宋
龙凤三年(1357年)七月五日,宋龙凤皇帝(韩宋小明王)江南行省将领邓愈胡大海等攻取绩溪县
七月七日,宋江南行省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朱元璋麾下元帅胡大海进兵徽州路,守城的蒙古贵族八尔思不花及建德路万户吴讷等拒战,被胡大海击败,徽州城被攻克。吴讷与守臣阿鲁灰、李克膺等退守遂安县,胡大海率兵追到于白际岭(今白际山),再次击败蒙古贵族人马,吴讷自杀。此前三日,宋将邓愈宣城来取徽州,汪同日夜往攻,由于宋军有备而受挫,而元帅帖木儿朵粘由婺源州攻宋军之后。此时,汪同之兄汪睿正因为母忧的关系家居,为蒙古贵族掌管徽州元帅府的吴观国则潜逃遂安县
七月九日,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朱元璋以元帅邓愈为行枢密院判官,管军总管郭子兴为统军元帅,都先锋陈德为帐前大元帅,万户吴复为统军元帅,康茂才为秦淮翼水军元帅。七月十二日,朱元璋改徽州路为兴安府,立雄峯翼元帅府,命邓愈镇守。七月十三日,朱元璋命元帅叶公权、汪君信等取黟县
七月二十三日,宋元帅胡大海克休宁县,进攻婺源州,效忠蒙古贵族的苗帅杨完者率兵十万欲复徽州,胡大海还军。
九月一日,效忠蒙古贵族并担任婺源州元帅的汪同与守将铁木儿不花不和,以总管王起宗、黟县县尹叶茂、祁门元帅马国宝诣雄峯翼降宋,朱元璋命皆仍任原官。在此之前,李克鲁本来以进士的出身担任元帅府都事,与汪同相处的很好,当时留在邓愈军中,以书信告汪同曰:“元帅前后受敌,计将安出?幸至中途,论心不必疑也。”汪同先派叶保翁、余善见李克鲁,李克鲁然果在黄墩等候说:“我说一定要汪公来,却是怀疑我吗?只是必须面会才能谈论而已。”叶保翁回来说:“李克鲁在黄墩等着呢,元帅不要吝啬走一趟”,汪同至黄墩,随从说:“前面已备好酒菜,就等元帅来了。”走了数步经过了黄墩,壮士百数骑突出,李克鲁说:“主将请元帅相见。”汪同拔剑想要自杀,李克鲁急忙跑来抱住阻止汪同说:“天下豪杰自有人,元帅平日以意气相许,亲自见了,就知道了。”即驱马疾行一同到兴安府,行枢密院判官邓愈送其往应天府(今南京),遂见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朱元璋,朱元璋使其平婺源寅坑口营栅,还居兴安府城。
十月,胡大海、邓愈等破苗军于城下,杀其镇抚李才,苗帅杨完者遁去。
龙凤四年(1358年)正月十六日,行枢密院判官邓愈遣部将王弼孙虎及汪同、孙茂先等取婺源州。兵至城西,与元守将铁木儿不花战,自旦至日冥,杀伤五百馀人不下,乃分门逼之,孙茂先攻北门,王弼、孙虎攻南门,汪同攻东门,三道并进,复杀三千馀人,遂拔其城,斩铁木儿不花,获士卒三千人,复遣万户朱国宝攻高河垒,克之。
三月十八日,随邓愈建德路,还送妻孥往应天府(今南京)居。
十二月二十五日,朱元璋立星源翼枢密分院于婺源州,以元帅汪同为院判,镇守婺源州。
汪同就任后,筑城治兵,始于龙凤四年(1358年)十二月,龙凤五年(1359年)冬告完,为四门,门各重檐,复屋城上环树杨柳,官舍仓廪一新,于是饶州路德兴县浮梁县皆来归附,儒贤并归,军集食足,分兵教战,名誉甚隆。
当初,为蒙古贵族掌管徽州元帅府的吴观国逃往遂安县,依附当地长枪军邢同佥,邢同佥自行到婺州归降宋军,吴观国背叛邢同佥并回到徽州一带,通过汪同族父汪周以求见在徽州一带镇守婺源州的汪同,汪同欣然招见,汪同之兄汪睿听闻后,寄给汪同书信称:“观国当危难则逃,事有绪则来,岂可再令隳成业乎!”汪同得书笑称:“宁人负我。”吴观国再三到来,日日抛出“历尽艰难,才能成功”这类说辞劝诱汪同。与此同时,盘踞福建的蒙古贵族以福建行省参知政事之职招引汪同,盘踞江浙的蒙古贵族以江浙行枢密院同佥一职招揽汪同,企图对其策反。
叛宋身死
龙凤六年(1360年)六月,汪同领军征饶州路,驻太阳渡,终于借机叛逃,单骑潜往蒙古贵族辖境、投靠出身鞑靼“世胄”的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达识帖睦迩向北庭保奏汪同为同佥行枢密院事,阶嘉议大夫,且称:“空着此位等待你到来,可有一段日子了。”已经投靠北庭并受封太尉的姑苏张士诚又以礼召汪同至平江路,进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汪同见姑苏张士诚虽投靠北庭而心思不纯、暗中将鞑靼“世胄”达识帖睦迩诸大臣迫害致死,于是前往淮安与史椿左丞见,二人气义甚和。二人议论中原事,言道:“李察罕公的忠义之心足以倚仗,前去见他一面也不妨。”于是汪同前往见效忠北方蒙古贵族的河南李察罕(察罕帖木儿),曰:“明公以一身担负天下之重担,可要广揽英雄豪杰,为天子扫清寰宇,建起万世不拔之基业。”李察罕回答说:“好啊,真是相见恨晚!”又说:“待我中原这边的事稳定后,平定江南一事,当自姑苏开始。您此番远道而来,一定要朝见主上、竭所欲言。待您回来,我就与您定约。”
龙凤七年(1361年)冬,汪同朝觐于北庭,至大都(今北京),在北庭做郎主元顺帝“庚申君”妥欢帖睦尔皇帝拜汪同为资善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亲笔褒宠其为“江南忠义之士”,汪同回江南的路上见河南李察罕,李察罕说:“张士诚不是忠于国家的人,早晚要声张其罪讨伐,你与史君应当为此事协力。”汪同回答:“诺。”回到淮安,史椿恰好与姑苏张士诚有隙,亦委心于李察罕。
龙凤八年(1362年),河南李察罕被宋降将田丰所杀,消息传来,史椿对汪同说:“如今不幸落到这步田地,你我壮志得不到施展啦。眼下应当邀请金陵兵马前去攻取姑苏,这样姑苏张士诚就顾不上谋算我们了。你我可待中原之事稳定后,再作打算。”汪同于是派使者暗中带着暗通宋宰相吴国公朱元璋的书信前往应天府(今南京),使者本是苏州人,至中途叹息说:“我宁愿前往姑苏告密,为保全妻儿做打算。”姑苏张士诚得到其暗通朱元璋的书信,大怒出兵。姑苏张士诚之弟、据守高邮的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张士信与史椿关系好,招史椿到苏州,汪同说:“此番前往,下场不可料啊。”史椿说:“(如果不去,转而起兵反抗,)如今将士们全家人都留在苏州,准要有所顾虑,这是第一个难处;中原局势如此,后援不能期待,这是第二个难处;金陵兵马一时也来不及向太湖进兵,这是第三个难处。我们姑且等待时机也不妨,他们未必就会杀害我们。况且我曾经解救四平章(张士信)于危急,他应该不会坑害我到此地步。”
八月二十五日,汪同前往会见姑苏张士诚之弟张士信高邮。八月二十八日,汪同登船。
九月二日,汪同一抵达平江路(今苏州),姑苏张士诚立马拘执汪同问道:“我给你的待遇极厚,哪里对不起你,为什么反叛我啊?”汪同回答:“我之所以来投奔,是因为你身为元太尉,忠于国家;如今你既已叛国,我哪里会跟着你造反啊?”张士信极力营救汪同,且置办酒席为其送别,汪同说:“替我告诉张平章,甚受厚意,我能为忠而死,不为无义而活。只是我死后,诸公亦不能久于富贵罢了。”
九月十二日,汪同被处决。当时,汪同临刑时,脸色亦没什么变化。先前,汪同离开高邮的时候,北庭元顺帝“庚申君”妥欢帖睦尔皇帝正从大都(今北京)下令以汪同为荣禄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任命下达,汪同就死了。享年三十七,事闻后,蒙元赠推诚效节辅国功臣,追封平阳郡公,阶官如故。
龙凤九年(1363年)八月,宋朱升将汪同留在应天府(今南京)的儿子汪澄随其妻带回老家。
亲属成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4 22:2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