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港(英语:
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
香港岛和
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港口简介
水面宽阔
“维多利亚港”系英国人纪念
英女皇维多利亚(Victoria)而起。而维港亦坐落香港首府
维多利亚城的北面。未起名维多利亚港之前,英文就叫Harbour of Hongkong或者Hongkong Harbour,即“香港之港”的意思。初期维多利亚港西界没有这么远,只系包括
香港岛北角,九龙红磡到
昂船洲的水域。
维多利亚港是位于香港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港口和海域。维多利亚港水面宽阔,景色迷人,海港的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
集装箱运输中心之一的“
葵涌货柜码头”。每天日出日落,繁忙的渡海小轮穿梭于南北两岸之间,渔船、邮轮、观光船、万吨巨轮和它们鸣放的汽笛声,交织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华景致。
海岸线长
维多利亚港的海岸线很长,南北两岸的景点多不胜数。香港岛一岸既有充满现代感的高楼大厦和已成地标的香港会展新翼,也曾有怀旧的
天星小轮码头(已拆除);九龙则有
香港艺术馆和
香港太空馆。
维多利亚港日间蓝天白云碧水,小船和万吨巨轮进出海港,互不干扰,到了夜晚便更加灯火璀璨,缔造“
东方之珠”的壮丽夜景。香港有多种海上观光船,其中天星小轮最受欢迎。天星小轮主要往来
中环、
湾仔及尖沙咀等市区旅游点,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人生50个必到的景点”之一。
一百多年来,维多利亚港的角色远远超越了一个普通的港口。维多利亚港一带,在位置及地貌上来说都是香港的中心,它是香港重要的天然资源,也是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数百万人次跨越南北两岸;经济上,它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见证着香港的商贸、经济和旅游业的变迁;文化上,维多利亚港以及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建设、发展、
花絮、新闻、是是非非和喜庆盛事影响着香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香港这个
国际大都市不断增添华彩和魅力。
设计情怀
设计者罗晓腾当年失落高考,无缘心仪的设计学系,为坚持兴趣,他再读书后投身设计行业,他称作品以港人角度设计,V字形状代表Victoria Harbour(维多利亚港),亦表达海水波浪,令人感到身在维港,放松心情。
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2005年10月23日,
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
《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 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优点。
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
湖泊、森林、草原、沙漠、
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
沼泽湿地等15个类型。其中,维多利亚海湾的海岸被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丘福灿诗赞:“初心风雨路征程,使命百载正前行。”香港维多利亚港是粤港澳大湾区发祥之地,也是中国对世界对外开放重要城市窗口。
地理位置
根据2004年的资料,维多利亚港面积为41.88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达12米。最深的航道是
鲤鱼门,深约43米,最浅的航道则是
油麻地,约为7米。范围东至鲤鱼门,西至
青洲、
青衣岛南湾角及
汀九(该带水域又称为“西锚湾”)。维多利亚港
潮差约1米。海港内包括青衣岛、青洲、
小青洲及
九龙石等岛屿,以及
蓝巴勒海峡、
硫磺海峡及鲤鱼门等水道。
维多利亚港是一个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当
海平面比今天还很低之时。当时的维多利亚港是太平山与九龙之间的一个山谷。后来随着
海平面上升,原来的山谷被海水淹盖,成为了海港。维多利亚港全景图,图上方可见
香港岛的
中环至北角一带,图下方是
尖沙咀。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纪录为3.96米,纪录于1962年
台风温黛袭港期间产生。因
全球气候暖化、大型
填海、
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
沉积物,以及南
中国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04年共50年其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厘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在1987年至1999年期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
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过,在1999年后,维港水位已急速下跌。
维多利亚港在香港开埠之时颇为广阔,因为当时两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线。在北角东部,直到1930年代还是一个海滩,而在1970年代时,即使在
筲箕湾的码头,仍然会有人在岸边游泳。然而,随着都市的发展,使污水不断排入海港里,使海港受到极大的污染;加上维港两岸不断的填海取地,使海港内变得大浪和湍急。1980年代当香港政府草拟
香港机场核心计划时,曾建议把海港从维多利亚港外迁到青衣的
蓝巴勒海峡或
南丫岛外的博寮海峡,但未有成事。自古就是一个主要航道,古时就有当时的中原军队驻守。不过香港在1840年以前只是一个5000人的小渔村,有关古时的维多利亚港的文字纪录很少。据史书所说,宋朝已有军队留守,保护当时的盐商和盐的海上贩运。
清朝时期,英国人看中了维多利亚港有成为
东亚地区大港口的优良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夺得香港及其优良的港口,以发展其
远东海上贸易,也为了不让当时的其他列强占有这个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优良深水港,翻开了香港成为
英国殖民地的历史。
名字来源
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位长达64年(1837—1901),她在位期间是英国强盛的“
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女王登基仅三年,英国便在1840年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同年强迫
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
南京条约》。1841年,英国占领
香港岛。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署
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同年4月,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当时的女王而命名为维多利亚港。英国人占领维多利亚港之后,在南岸(香港岛)逐渐修建了漂亮的建筑和街道,香港岛一边的维多利亚港是如此的漂亮,和当时香港的其他地方的风貌很不相同,以至于曾经有
西方国家出版的
百科全书把维多利亚港的香港一岸的陆地区域错误称为香港的首府,直至1970年代仍有
印刷版的百科全书是这样说的,已经没有这样的提法。
在190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对维多利亚港是这样描述的:“香港或维多利亚港常给人一个生气勃勃的印象,在一日之内曾经有多达240响
礼炮鸣放,首府‘维多利亚’,人口超过166,000,其中6,000是欧洲或美国人。鸦片仍然是香港这小镇的
经济命脉,因为香港没有制造业。”
回顾百年历史,英国人给香港带来了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经济腾飞和都市繁荣,这些都反映在维多利亚港百多年的面貌变迁上,而今天的香港和维多利亚港,早已不是昔日英国殖民时期贩运鸦片的
贸易港,得益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的
基本国策,
香港回归以来经济保持繁荣发展。
地理特性
一万多年前,维多利亚港附近的地域是大陆山脉的延伸部分。后来由于山体断裂下沉与海水的入侵,
香港岛与陆地(今天的
九龙半岛)分离,形成今天的
维多利亚港湾。
维多利亚港地处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港阔水深,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可以停泊远洋巨轮。维多利亚港有三个主要出入水道,是进入香港的门户,维多利亚港有72个供远洋轮船停靠的泊位,其中有43个可供长达183米的巨轮停泊。整个港区的码头和货物装卸区总长度近7公里,进出港的轮船
停泊时间只需十小时左右,效率之高为世界各大港口之冠。
维多利亚港港区海底多为岩石星底,泥沙少,航道无淤积,港区水域辽阔,港区水深足,万吨级的远洋巨轮可以全天候进出港口。港内有三个海湾和两个避风塘能躲风避浪。维多利亚港口东面的
鲤鱼门和西面的
汲水门较窄,加上受九龙半岛和
香港岛的群山所包围,形成港口四面环山,
强风因而被山势所阻,另外,由于九龙半岛向南伸入海中,削弱了风浪,使港区相对平静。维多利亚港内设有多个天然及人工的港湾与避风塘,足够让船艇在平日与台风来临时避免受到风浪侵袭。除此之外,香港气候暖和,港口终年不结冰,船艇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在天时地利下,香港成为了优良的港口。
港口资料
海运繁忙
维多利亚港是国际上重要的港口之一,今天每年到港的船艇达22万艘,海上运输相当发达。早期维多利亚港已被视为重要商港。直至后来维多利亚港西部的
葵涌货柜码头的兴建,香港的海运才逐渐离开维多利亚港中心地带,转而以旅游和交通为主,但仍有不少货船来往。现时维多利亚港的中流作业仍然十分频繁。
昔日船坞见繁荣:香港作为亚洲重要港口,由1900年代至1970年代的
造船业十分发达,香港在当时拥有亚洲区其中两个规模最大的船坞,分别是位于
鲗鱼涌,由
太古洋行开设的太古船坞,及位于
红磡的
黄埔船坞,雇用工
人数以千计,造船技术及可生产的船艇
排水量皆与日本齐名。但1970年代起航运业开始衰退,而香港的
地产业则开始起飞,两间船坞分别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拆卸,在
青衣合作开设香港联合船坞,原址则改建成住宅及商场,成为
太古城与
黄埔花园。
海军基地今与昔:香港开埠以后,
英国皇家海军在
中环设立
海军基地,其后命名为添马舰,当下该地段已经被决定发展成新的香港政府总部,预计2011年年底完成,耗资52亿港元。
1990年代中期,原海军基地迁往
昂船洲。香港由于是一个优良的
避风港和补给港,又位于
东南亚与远东航道的
中心点,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以前,维多利亚港常有英国和美国军舰停泊。1997年后,仍常有不少美国军舰来港进行补给,一般每次停留数天。每逢有美军军舰来香港停留,都给
湾仔和中环一带的酒吧、餐厅和酒店带来不少生意。
2017年7月7日上午,海军
辽宁舰航母编队停靠。辽宁舰即在维多利亚海港西面
锚地顺利靠泊。
葵涌货柜码头位于香港
葵青区醉酒湾,是香港最主要的货柜物流处理中心,1992年至2004年,香港均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
葵涌货柜码头占地庞大,由葵涌、
青衣伸延至昂船洲一带,共有九个货柜码头,泊位24个,可停泊最大型的货柜船。码头全年总
处理能力超过1800万个标准货柜单位,2004年,葵涌货柜码头处理的货物总量约为1342万5千个货柜单位。葵涌货柜码头处理的货物来自香港及
珠江三角洲一带,对整个中国
华南地区的对外贸易极为重要。
娱乐盛事
维多利亚港的两岸常年有不少文化和体育盛事。
渡海泳:香港在1906年起开始举办维多利亚港渡海泳,曾经是一年一度的盛事,
当时的渡海泳由九龙
尖沙咀公众码头游往
中环皇后码头,赛程长1600米。但由于海面交通繁忙令封闭海港困难,海港水质每况愈下,加上兴建
香港文化中心而封闭尖沙咀车站的铁路码头,渡海泳在1979年停办。当下政府称东部已渐渐改善,加上在一些机构如
香港业余游泳总会倡议下,有意再度举办渡海泳以吸引旅客,但公众反应仍未有共识。2005年港九拯溺员工会亦曾计划以发动救生员进行集体渡海泳为争取权益。但当下
香港法例第313章附属法例《船舶及港口管理规例》下,未经海事处处长批准,任何人均不得在维港游泳,最高可罚款
港元2000元。
烟花汇演
维多利亚港是香港举行烟花汇演的主要场地。1982年起每年农历年初二、以及1997年起回归纪念日及
国庆日,维多利亚港都会成为大型烟花汇演的舞台,每年吸引不少市民及旅客在维港两岸欣赏。另一方面,在部分日子的
幻彩咏香江表演中,将在维港海上加插烟火表演,使汇演更添吸引力。
龙舟邀请赛
香港旅游发展局的前身
香港旅游协会,曾在维多利亚港举行
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该活动始创于1976年,首届于
筲箕湾避风塘举行,及后举办地点多于
尖沙咀东及
湾仔对开海面,每年均邀请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代表队前来较劲一番,是香港龙舟界的一大盛事,吸引不少观众前往维港两岸观赏。
香港维港日
维多利亚港早年曾是不少水上活动的举行场地,但当下由于海港污染严重,及受填海工程影响,部分活动已移师其他地区。2005年起多间机构合办“香港维港日”宣传活动,希望引起市民关注维多利亚港的问题。
维港巨星汇
“维港巨星汇”是2003年十月至十一月举行的盛事,目的为了在该年年初严重
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沙士)爆发后的
香港经济打气,给国际和
亚洲流行歌手及歌迷文化交流提供机会,并且吸引更多游客去香港旅游,让香港成为国际的焦点。香港特区政府更为了这项盛事,出资一亿港元支持,这也是重建香港
经济活力计划的一部分。该盛事由
美国商会主办,香港特区政府协办,邀请了多位香港本地和世界各地的著名歌手和乐队组合前来演出,更邀请得著名的
滚石乐队作
压轴表演,在滚石乐队表演的最后几个晚上,入座率几近爆满。
帆船比赛
香港早于1864年已曾举办环岛帆船比赛,2003年沙士
疫症过后,采用原有航道恢复举行。而皇家
香港游艇会亦每年举办“环岛行”游艇比赛。
海景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两岸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港的景色。坐拥维多利亚港海景的住宅、酒店或办公室,在香港被视为富裕的象征。因此,“无敌海景”往往成为物业的卖点之一,有海景的物业售价或租金和没有海景的可以相差很大。维多利亚港的存在,让香港无数的建筑物增添了景观价值和金钱价值。
避风塘与
避风塘炒蟹,香港每年夏季不时遭受台风侵袭,因此维多利亚港内设有多个避风塘供船艇躲避风雨及停泊,也有不少经营游览维港以及香港一些离岛的船艇,部分更提供娱乐设施和
餐饮服务。
铜锣湾避风塘除了是游艇的停泊点外,也以避风塘菜闻名,以富辛辣及味浓特色的海鲜料理为主,当中的“避风塘炒蟹”更是香港著名的
地道美食之一,昔日的不少食店已“上岸”移到北角至
铜锣湾一带经营。
维多利亚港上的主要避风塘包括
铜锣湾避风塘(香港第一个避风塘)、
油麻地避风塘、
筲箕湾避风塘、官塘避风塘、
鲤鱼门避风塘、
九龙湾避风塘、
土瓜湾避风塘,其中的很多地方都有“避风塘炒蟹”。最正宗的“避风塘炒蟹”特指铜锣湾避风塘的出品,其他的一般标榜“避风塘风味”。
人生50个必到的景点之一,香港有多种海上观光船,其中
天星小轮最受欢迎。天星小轮主要往来中环、
湾仔及尖沙咀等市区旅游点,也接驳不少其他交通工具,非常方便,收费廉宜。游客除了可以依靠天星小轮穿梭港岛和九龙外,也可在船上饱览维多利亚港两岸景色。天星小轮作为游览维多利亚港首选途径之一,曾被美国《
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人生50个必到的景点”之一。
维多利亚港出口位于东西两边,在黎明和黄昏的时候均能在船上观看到日出和夕阳在海岸线上的景色。乘坐已有百年历史的天星小轮,一个繁荣璀璨的美丽海港尽入眼帘;熙来攘往的船艇,升降频密的航机,泊在港湾的国际邮轮,瑰丽壮观的会展新翼 。
新年热门地,每逢迎新年的
除夕夜,都有数十万名香港市民聚集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庆祝新年的来临。在2007年12月31日的除夕夜,就有40万名市民聚集在港口的南北两边庆祝新年倒数,而且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首次在楼顶施放烟花表演,景况热闹,蔚为奇观。
维多利亚港夜景全景:幻彩咏香江,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夜景是世界知名的观光点之一,由于
香港岛和
九龙半岛高楼大厦满布,入夜后万家灯火,相互辉映,香港的夜景因而与日本
函馆和
意大利那不勒斯并列“
世界三大夜景”。为庆祝特别节日及吸引游客,维港上每年都会举行数次烟花表演。2004年起
香港旅游发展局在每晚均举办“
幻彩咏香江”的激光
射灯和
音乐表演,有超过40座建筑物联手参与。2005年11月21日,该表演成为“全球最大型灯光音乐汇演”被列入《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太平山山顶,太平山(Victoria Peak)一般指“太平山山顶”,因而被香港人简称为山顶(The Peak),是
香港岛著名旅游景点,因此有“游港第一正选”之称。相传太平山原名“硬头山”,后来太平山又称为
扯旗山、炉峰或柯士
甸山,此外也被英国人以
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命名为维多利亚山。太平山海拔554米,是香港岛的最高峰。
山顶是游客热门的游览地方之一,香港的壮丽美景可尽收眼底,而晚上来到此地,从山上俯瞰世界著名的
香港夜景,可感受香港
动感之都的魅力。太平山山顶已是香港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超过六百万人次的市民和游客。早年太平山一带由于景观优美、风高气爽,吸引不少英国人居住和发展,所以也留下不少
历史建筑,如
狮子亭。太平山山顶也是购物和娱乐的中心,有不少高级食肆。
太平山山顶早年就发展得很好,设立了香港最早通车的
公共交通工具——
山顶缆车,沿途可饱览维多利亚港美景。登上太平山最好的方法是乘坐山顶缆车,电缆轨道沿着陡峭的山坡直上山顶。缆车的靠站处在
凌霄阁的三楼,凌霄阁还有“时光漫游列车”、“信不信由你奇趣馆”、超动感影院、还有亚洲首间杜莎夫人蜡像馆。
尖沙咀
海滨长廊,
九龙半岛最南端的
尖沙咀位于维多利亚港正中央,三面被维港环绕,因此尖沙咀海旁设有海滨长廊,又名
尖沙咀海滨公园,可看到维多利亚港全海景。2004至2005年,香港政府耗资1.9亿港元对该长廊进行美化,美化之后的长廊有文化中心、香港
星光大道、餐厅、交通接驳站、海傍及
市政局百周年纪念花园等。
西九龙海滨长廊,
西九龙海滨长廊占地36000平方米,坐落西九龙南端,其入口位于九龙尖沙咀
柯士甸道西与雅翔道交界。长廊在2006年进行过优化工程,在2007年2月1日起全面重新开放。西九龙海滨长廊沿海而建的全长700米的木板步行道、蜿蜒1.6公里的文化灯饰走廊(由123座4米高的
三角形灯箱组成,灯箱顶装置了风铃),还有长1500米的
单车径(自行车专用的小径)。
香港星光大道是尖沙咀海滨长廊其中一个景点,2004年4月27日开幕,为表扬为香港电影事业作出过贡献的杰出人士(包括去世的和活着的)而建造,大道上有他们的手掌印,是香港的新旅游景点之一。当中有国际武打巨星
李小龙的铜像,铜像高2米,按照电影《
龙虎门》的造型而制成。
金紫荆广场位于
香港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人工岛上,三面被维港包围,在维港的中心位置,与对岸的尖沙咀对峙,是观景的好地方。金紫荆广场是为纪念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而设,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把一座金紫荆雕像送赠香港,并安放在当时新落成的
会议展览中心新翼,面对海港的广场上,现已成为香港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金紫荆广场每日早上八时有升国旗仪式,在特别日子,如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
行政长官等政府官员会出席仪式,并由
警察乐队奏国歌。
海军基地变身新
政府总部,英国皇家海军在维多利亚港旁的前“添马舰
海军基地”当下是一块很大的空地,该地段已经被决定发展成新的香港政府总部,预计2011年年底完成,耗资52亿港元。
添马舰发展工程包括兴建三座建筑物,
总建筑面积136,000平方米。第一座是政府总部大
楼高座,楼高40层。第二座是政府总部大楼低座,包含行政长官办公室,
行政会议办公室等,楼高10层。第三座是
立法会综合大楼,楼高10层。此外,工程包括兴建不少于2公顷的公众休憩用地。
交通信息
维多利亚港分隔
香港岛及
九龙两岸,因此维多利亚港的交通对香港的经济、民生、发展尤其重要,香港政府一直为如何连通两岸费尽心思。1890年代起,早已有渡海小轮往返维多利亚港两岸。随着香港经济发展,维多利亚港的
交通设施由原来渡海小轮发展至海底隧道、
地下铁路等现代化设施。
渡轮服务
在未有过海隧道和过海地铁前,渡海小轮是往来维港两岸的唯一办法,香港的渡轮事业也曾一时兴盛。最早的渡轮公司是1888年成立的“九龙渡海小轮公司”,由一位
波斯教徒创办,来往尖沙咀与
中环。1898年,
九龙仓收购“九龙渡海小轮公司”,并把小轮公司改名为“
天星小轮公司”。
1900年代初,承办来往香港和九龙的小轮公司多达16家,海港上的渡轮一度蔚为奇观。由于太多公司承办,担心混乱,香港政府在1919年起,批出
专营权予“四约街坊轮船公司”,营办港九之间的渡轮服务。1924年1月1日,“四约街坊”专营权届满,由香港
油麻地小轮船有限公司接办服务。
此后,有一段长时间大部分航线由
油麻地小轮提供服务,主要路线有北角至观塘、九龙城及
红磡,中环至
佐敦道码头、
大角咀及
深水埗。1980年代初期,
港岛东区至中环的交通十分拥挤,出现了走水路比陆路还快的奇特现象,油麻地小轮于是开办由
太古城至中环的非过海渡轮服务,1985年,地下铁道港岛线通车后,服务取消。渡海小轮的
服务时间至午夜止,停航后市民只能等待第二天早上过海,又或者乘搭收费较昂贵且危险的“哗啦哗啦”私营电船。
中环渡轮码头(港外线码头)的行人路牌上可以看见来往离岛及新市镇码头的编号。1990年代之后,由于陆上交通事业的发达,香港政府对渡轮事业没有大力支持,一些码头像佐敦道码头及大角咀码头一类往昔较繁忙的大型码头,在西九龙填海后并没有重建。今天,除了
尖沙咀和
观塘外,
九龙区就只剩
九龙城码头和
红磡码头这些没有铁路连接的区份设有渡轮服务。
汽车渡轮
过去
油麻地小轮还有汽车渡轮服务,驾驶人士如需过海,便需把汽车驶至汽车渡轮码头,驶进特制的汽车渡轮过海,沿途可在车上欣赏两岸风景。1980年代末
东区海底隧道通车后,汽车渡轮服务因使用需求大跌,加上
营运成本昂贵而终止。
海底隧道
维多利亚港上虽没有桥梁横过,但它的底下现有三条过海行车隧道,分别是1972年通车的
香港海底隧道(
红磡海底隧道)、1989年通车的
东区海底隧道,以及1998年通车的
西区海底隧道。政府正考虑规划香港第四条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又名红磡海底隧道(简称红隧或旧隧),是中国
香港第一条过海行车隧道,于1972年8月通车,耗资
港币3亿2千万元兴建。目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四线行车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
使用率最高的道路。该隧道使用旧式设计,只有双程双线行车,早于通车10年后行车流量已经饱和,往港岛方向每天上下午尖峰时间出现拥挤的情况已是家常便饭。虽然先后有东区海底隧道及西区海底隧道通车分流,但由于两隧均收费高昂,
地理位置又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故隧道的饱和程度日益恶化,在周末及假日前夕,有时到凌晨12时仍可见车龙。2005年,平均每日行车量达121,700架次。
东区海底隧道
东区海底隧道简称东隧,是中国香港第二条过海行车隧道,1989年启用。隧道连接
香港岛东部和九龙东部,全长1.86公里,共有五条管道:两条双程双线行车管道、两条为地铁
将军澳线使用,以及一条容纳
环境控制系统的管道。隧道南端为
鲗鱼涌,与四号干线(
东区走廊)交汇;北端的
茶果岭出入口设有
收费广场。
中信泰富旗下的
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在1986年获东区海底隧道30年的专营权。在2003年,该隧道平均每天行车量仅71,284架次。
西区海底隧道
西区海底隧道简称西隧,是中国香港第三条过海行车隧道,1998年启用,是全港首条双程三线行车的过海隧道和全港最大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长2公里,连接
香港岛的
西营盘和九龙
油麻地附近的西九龙填海区,是香港第一条双程三线分隔
沉管式隧道,并与机场铁路的第三条过海
铁路隧道同时兴建。该隧道设计先进,当中四条行车线可随时改变
行车方向,遇上尖峰时间便可为同一方向提供12条行车线。
香港西区
隧道有限公司在1997年获西区海底隧道30年的专营权。因其高昂收费,西区海底隧道车流一直偏低,未能分流香港海底隧道的负担,被喻为“有钱人的海底隧道”。在2001年,平均每日行车量只有39,700架次,远低于可供行车数目的180,000架次。
香港第四条过海隧道是一条计划中的海底隧道,研究在香港海底隧道东面兴建另一条海底隧道。倡议中第四条海底隧道由连接
香港岛的
炮台山和九龙的黄埔,并考虑同时兴建铁路管道。
有关工程的建议已经存在了一段长时间,目的是舒缓红隧的
交通流量压力。虽然先后有东区海底隧道及西区海底隧道通车为香港海底隧道分流,但由于这两家隧道公司垄断经营,收费高昂,加上地理位置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故红隧的饱和程度没有改善,因此兴建第四条过海隧道的呼声不断响起。
过海铁路隧道
今天有三条地铁路线从水下穿过维多利亚港,包括:
第一条过海铁路隧道:
荃湾线(接驳港岛金钟站及九龙尖沙咀站一段)
第二条过海铁路隧道:
将军澳线(接驳港岛
鲗鱼涌站及九龙
茶果岭一段,与东区海底隧道一同兴建)
第三条过海铁路隧道:
东涌线和机场快线(两路线使用同一隧道,接驳港岛香港站及九龙的九龙站一段,与西区海底隧道一同兴建)
1967年,政府在检讨香港交通同时,同时邀请
英国交通研究专家就香港整体交通作出研究,首次出现过海铁路隧道计划的雏型。
1980年代,因第一条过海铁路隧道开始出现饱和,政府决定在维多利亚港东面兴建第二条过海铁路隧道。
1998年,第二和第三条过海铁路隧道在同一年建成通车。
小轮服务
天星小轮
中环天星码头天星小轮有限公司,简称天星小轮,在1880年代晚期开始提供渡海服务,现经营四条渡海小轮航线,航线包括:中环←→尖沙嘴、中环←→
红磡、
湾仔←→尖沙嘴、红磡←→湾仔航线。其中红磡←→湾仔航线是在1999年4月1日才由油麻地小轮转到天星经营。
新渡轮
新世界第一渡轮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新渡轮,于2000年1月15日起接办原本由油麻地小轮所经营的8条以持牌形式营运的港内及离岛客运渡轮航线。现时在维港内经营有:
中环←→长洲、中环←→
梅窝、中环←→
坪洲、尖沙咀←→梅窝←→长洲、北角←→
红磡及北角←→九龙城航线。
新世界第一渡轮(澳门)有限公司则经营由尖沙咀往返澳门的航线。
港九小轮
港九小轮有限公司共开办三条服务
南丫岛的航线,其中包括2条来往中环市区的:中环←→南丫岛(榕树湾) 及中环←→南丫岛(
索罟湾)航线。
贸易
维多利亚港是国际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据政府纪录,2006年抵港的远洋轮船及内河商船分别有39,040和190,820航次,
海上运输相当发达。早期,维多利亚港已被视为重要
商港,直至后来海港西部的
葵涌及青衣货柜码头的兴建,香港海运才逐渐离开维多利亚港中心地带,转而以旅游和交通为主。现时,维多利亚港仍有不少货船往来,
中流作业及内河商船仍然十分频繁。香港现时处理的货物对整个亚洲地区极为重要,而且大部份货物大部份地区与亚洲地区有关。
维多利亚港是天然的
深水港,
港口水域广阔,平均水深达12米,海底泥层亦没有淤泥阻塞,可同时容纳上50艘万吨级的大型远洋轮船。另外,港口东面的
鲤鱼门和西面的
汲水门较窄,加上受九龙半岛和香港岛的群山所包围,形成港口四面环山,强风因而为山势所阻。港内又设有多个天然及人工的港湾与
避风塘,足以让船只在平日甚至
热带气旋来临时,免受风浪侵袭。此外,由于香港气候暖和,港口终年不结冰,船只可自由进出。基于各项优秀条件,香港因而成为优良
转口港。
中流作业区
1970年代,货柜码头开始发展时,货柜码头可供
集箱船只所装载的泊位不敷使用,
班轮公司为减低船只等候泊位所造成的损失,决定直接在货船上分派货柜,在海中系以
浮筒或抛海通过
趸船来进行装卸集装箱,利用趸船将货柜运送到附近的码头起卸,目的是要辅助货柜码头的角色,成为香港
中流作业的雏型。
为方便将
货柜船的货物运送至港九各地,香港在维港两岸设置多个中流作业区。由于中流作业可将货柜船在市区部份码头直接进行起卸工作,无需经过货柜码头起卸,可避免路面上的交通挤塞或所泊位不足造成的延误。加上中流作业的成本低廉,为不少客户提供多一种装卸选择。现时,香港约有20% 的
货物装卸工作在系泊或锚泊港内的船只上以中流作业的方式进行。
码头变迁
维多利亚港两岸的码头,随着经济发展和
社会变迁不断在增加、减少、拆除、兴建,是香港发展的一面镜子。
维多利亚港的码头列表
渡轮码头:湾仔码头、
尖沙咀天星码头、北角码头、
九龙城码头、官塘码头、
红磡码头公众码头:九龙城公众码头、
观塘公众码头、分域公众码头(
湾仔区)
公众码头主要供小型驳船、游艇、观光船等作上落客服务,也进行小量的补给和货物转运。
汽车渡轮码头(已全部停航)
统一码头、
佐敦道汽车渡轮码头、九龙城汽车渡轮码头、北角汽车渡轮码头、
观塘汽车渡轮码头 离岛码头(港外线码头)
中环渡轮码头 离境航线码头。
有出入境口岸的码头
维多利亚港上设有两个大型的出入境码头,来往
澳门及
广东省
珠三角各口岸,并设有出入境关卡办理离境手续,分别是“
港澳码头”和“
中国客运码头”。
港澳码头位于香港上环
信德中心,1985年启用,提供往来香港与澳门的高速客轮服务。码头设有出入境设施。码头可应付每年1500万的旅客量,设有内、外两座码头,中间有60米宽的水道供
船艇行驶,并以行人天桥连接。
中港码头(俗称中港
客运码头或中港码头)位于香港
九龙尖沙咀中港城,是香港第2个跨境渡轮码头,于1988年启用,提供往来香港与广东省多个港口及澳门的高速客轮服务。码头设有出入境设施。
位于九龙尖沙咀
海运大厦的邮轮码头是香港当下唯一的
邮轮码头。海运大厦于1966年落成,除码头外还有写字楼及商场,不少著名邮轮曾在海运大厦停泊,包括曾经是世界最大邮轮的伊利沙白号。
当下政府建议在前
启德机场所在的
东南九龙兴建一座新的邮轮码头,但公众仍未就该前
机场用地的填海面积达成共识。而一些
商业机构也曾建议其他地点,如
港岛北角区兴建邮轮码头,但遭反对而被搁置。
保护措施
填海工程
港英政府早年便已开始进行填海工程以扩展土地,以致海港面积不断缩小。今天,不少香港人开始关注维多利亚港的填海计划,并开展了不少保护维港的运动,当中以
保护海港协会最为人所认识。该会在1996年发动签名行动得到170,000个市民签名支持而成功推动保护海港条例,后于1997年6月于立法局最后一次会议时成为法例。
香港主权移交后,反对填海的声音渐趋强烈。1998年,因为保护海港协会为首的多个环保团体的反对,逼使政府先后需要暂缓及重新检讨启德及添马舰对出的填海工程。其后,部分团体及市民及曾就政府于
湾仔北与
中环的填海计划作出法律诉讼,直至2004年,
终审法院就政府的湾仔北填海计划判定政府败诉;但在2005年,政府在中环的填海计划上获得胜诉。尽管政府在中环填海计划获得胜诉,但为避免再次引起诉讼,政府亦成立咨询性的共建维港委员会,以听取民间对于填海工程的有关意见。今天的维多利亚港在多次填海造地后面积已大幅减少,但交通却越来越繁忙,海浪因而比往日大,体积较小的船只在海上航行会摇曳不定。
维多利亚港两岸是香港著名的观光点,不少旅客会到太平山项远眺维多利亚港及九龙半岛的景观,但地产商多年来不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临海地段新建高楼,部分高楼甚至遮挡了狮子山
山脊线,令海旁景观及两岸山脊线受破坏,阻碍旅客观赏维多利亚港两岸景观。
环保团体
环保触觉主席谭凯邦指出,虽然香港已立法在填海方面保护维多利亚港,但没有在景观保护方面立法规管,地产商仍可以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兴建高楼。该团体调查发现,香港人普遍赞成政府应着手
立法保护维港景观。
维多利亚港的水质曾被长年忽视,其中以1970年代香港工业起飞对水质污染影响。当时政府仍未有措施监控工厂排出的污水,香港每天向维多利亚港排放约150万立方米筛滤后的污水,其中有不少含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的废料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维港,沉积在维港海底的污泥中。
缺德者乱抛垃圾到海中,船只漏出的油渍等问题均是水质下降的来源。此外,充满化学物的家居
清洁用品经厕所排放到维港,特别是
非典型性肺炎事件时期,市民大量使用
漂白水,致使海水中的氨含量偏高。
多次的填海亦是一个
间接影响水质的因素:填海工程将海岸线修直,造成一些海水流量不大的
死位,海港的收窄也减弱了潮水的冲刷能力,这些均造成维港上一度积聚垃圾及臭味。根据
水质测试证实海水中的
大肠杆菌含菌量偏高,
氧含量偏低,容易令鱼类及其他
海洋生物窒息。有
香港立法会议员更提出,若维多利亚港再继续填海工程,将来必定会变成维多利亚渠了。
政府于是推行策划性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又推出“
净化海港计划”及“海港污水处理计划”(原名“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或“策略性排污计划”)以处理水质下降之问题。据
香港环境保护署监察所得之数据,当下虽然水质污染情况略有改善,但是仍需继续改善维港的水质。政府一方面亦制作了不少电视宣传片以呼吁市民不要将垃圾投入海港中,一方面则有部门负责检拾海中的垃圾,及定期对水质进行调查。长远方面,政府曾考虑过以导管将污水排出
公海以减低维港内的水质污染。
过往维港上有不少捕鱼活动,但由于水质污染影响,令不少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死亡。虽然一直仍有不少人在维港两岸垂钓,但由于有关的海产
有机会吸入
有害物质,因此维港中的海产却不宜食用。
另一方面,由于维港污染问题严重使能见度下降,加上海面交通繁忙令封闭海港困难,使往日在维港上盛行的渡海泳活动消失。【“净化海港计划”—耗资逾200亿港元的庞大工程】
“净化海港计划”是环绕维港两岸区域所进行的污水收集及处理综合工程。这项属世界级污水处理
基建计划分阶段进行,至2007年年底,香港政府为此所投入的
建造费用已达82亿港元。首期的计划竣工取得重大进展,而污水排入维多利亚港引致海水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已受到控制。事实上早在2001年底,透过“净化海港计划”第一期设施全面启用,维港的水质已大为改善,维港东面水域的含菌量大幅度减少了90%。
“净化海港计划”的第一期设施涉及建造一个长度达23.6公里的深层隧道系统,每日将来自九龙及港岛东北部的140万立方米污水,输往
昂船洲的化学强化一级
污水处理厂处理。昂船洲污水处理厂1997年投入服务,当下已经可处理七成半排入海港的污水。
“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的目标是使维多利亚港回复天然清新的面貌。建议中的第二期计划分
两个阶段进行,共耗资200亿港元,将提供额外设施,把海港一带的污水输往昂船洲作
化学处理和消毒,计划中的第二阶段更会包括生物污水处理,整个工程从2008年开始实施
香港维港日
2005年起多间机构合办香港维港日(香港海港日),希望引起市民关注维多利亚港的问题,培育市民关注海港的意识,提倡欣赏并爱护这个城市的珍贵资产。
发展历史
昔日辉煌
在1922年,当时的官方报告说每年有672,000艘船进入及在维多利亚港口卸货,运载的货物超过43,000,000吨。
辛勤清理
当下每天有约70艘船组成的一支船队负责在维多利亚港进行清理漂浮垃圾的工作。
皇后码头的故事
皇后码头是香港一个可供小型船艇泊岸上落客的公众码头,后来的新建筑建于1953年,位于
香港岛中环爱丁堡广场,毗邻
香港大会堂,面对维多利亚港。皇后码头于1925年兴建,当时的皇后码头有拱门及圆柱,上盖以钢铁建成,并采用混凝土桩柱,耗资20万港元兴建,这个数目在当年是巨款。
殖民地时代,皇后码头是香港政府官员及
英国皇室成员使用的码头。197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次访问香港,和1989年
戴安娜王妃访问香港时都在皇后码头上岸。皇后码头也是历届
香港总督的就任、离任的必经场所。查尔斯王子和
彭定康前总督在1997年7月1日清晨参加了香港主权回归仪式之后,也是通过该码头离开香港。
皇后码头在很多香港电影和电视剧中常常出现,不论是男女主角英雄救美、偶遇、相识、谈心、定情、分手、三角恋摊牌等,都在此地发生,十分有趣。
因香港政府2000年代的中环填海计划,2006年11月新
中环码头启用后,皇后码头与天星码头要一起清拆。清拆事件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香港多个
民间团体阻止清拆决定,绝食和请愿等活动持续了一百多天,市民说这些旧建筑是香港市民的“集体回忆”,让香港人有
归属感,“集体回忆”成为了当年香港一个热门的词语和新闻话题。
但皇后码头最终被拆除,码头的海事运作在2007年4月26日开始被中环九号码头取代。
蝙蝠侠与维多利亚港
2007年11月,
好莱坞大片《蝙蝠侠》系列的最新一集《黑暗骑士》在三大城市取景拍摄,包括
芝加哥、
伦敦及香港。在香港取景拍摄时,香港市民及传媒十分关注。据说原计划蝙蝠侠的扮演者
克里斯蒂安·贝尔(
克里斯汀·贝尔)在电影中要跳入维多利亚港的水面,但因维港水质不佳而放弃跳海镜头。传闻一出,香港市民不悦,导致
摄制组要在香港通过
新闻发布会给予澄清,导演表示之所以不让“蝙蝠侠”在维多利亚港下水,是因为剧情并不需要。导演拿“蝙蝠侠”开玩笑说,“如果维多利亚港的水被污染了,我会亲自将克里斯汀·贝尔推下水。”
很多瞩目的盛事都离不开维多利亚港。“
空中客车A380”是
空中客车公司最新的巨型客机,是全球
载客量最大的客机。2007年九月三日,A380在全球的环球首航停留香港的时候,特地选择在维多利亚港上空以离开海面仅600米的高度进行来回低空飞行,让香港的大批飞机迷和市民可以近距离欣赏空中巨无霸的英姿。由于维多利亚港两岸高楼大厦不少,很多市民从办公室都能观看A380,
巨型飞机在美丽的维多利亚港低空飞行的镜头,被很多人拍摄后放在互联网上以视频广泛流传,也是当时香港本地新闻的焦点。
维多利亚港大火 多船被毁
2015年9月 27日下午2点,
香港维多利亚港发生大火,火势很强,现场浓烟冲上了天空,几乎遮蔽了港口。现场有多艘船只被毁,还不断传出爆炸声,大火导致5人受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