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简称“铜”,别名
铜都,古称定陵、义安,
安徽省辖地级市,是
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地处中国
华东地区,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东与
芜湖市接壤,南与
池州市交界,西与
安庆市毗邻,北与
合肥市相邻,总面积2991.8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铜陵市下辖3个区、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铜官区湖东路666号。截至2023年末,铜陵市
常住人口130.1万人,
城镇化率67.2%。
历史沿革
夏、商
周
秦
西汉
鄣郡改为
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
春谷县、
陵阳县。
东汉
设置铜官镇(在今义安区五松镇)。
三国
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
西晋
铜陵地区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
东晋
义熙年间(405—418年),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在此侨置
定陵县,县治设在今
顺安镇。定陵县的设置,使今铜陵地区的区域大体确定下来。
南朝
隋
唐
唐初,铜陵属宣城郡南陵县。
唐朝后期,从南陵划出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五乡,设置义安县,县治在今顺安镇,属
宣州。
五代
仍为宣州义安县。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属昇州。铜陵县设置后,即将县治由顺安镇移至铜官镇(今义安区五松镇),当时称
江浒。
北宋
开宝七年(974年),
曹彬伐南唐,闰十月克铜陵县,初
江南道(路),后改属
江东路池州。
元
明
清
清初,铜陵县属
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后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
江南省。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铜陵县属安徽省池州府,后设
徽宁池太广道,池州府为其所属。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府,铜陵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三年(1914年)6月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属安徽省
芜湖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后,属第二专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6日,改属第八专署至铜陵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3日,划归
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8年9月5日,撤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
1959年4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保留铜陵市建制,仍属省直辖;恢复铜陵县建制,属安庆专区。
1964年7月29日,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为省直辖。
1971年12月11日,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属省直辖。
1974年3月1日,铜陵县由原属池州地区划归铜陵市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5年10月13日,安庆市
枞阳县划入铜陵市,撤销铜官山区、狮子山区,以原铜官山区、狮子山区的行政区域为
铜官区的行政区域,铜官区人民政府驻乌木山社区木鱼山大道666号。
2015年12月3日,撤销铜陵县,设立铜陵市
义安区,以原铜陵县的行政区域为义安区的行政区域,义安区人民政府驻五松镇人民大道95号。
2018年10月14日,铜陵市实施区划调整:将枞阳县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划归铜陵市郊区管辖;将义安区五松镇齐潭村、双桥村、查壬村、建立村、马冲村、董冲村、新江村、湖边社区、石桥社区、近市社区、近城社区、联盟村、江滨村等13个村(社区)划归铜官区管辖;将郊区东郊办事处划归铜官区管辖;将义安区顺安镇长龙山村鲁村、新庄、花元、下湾、新塘、黄湾、上湾、毛湾、罗冲、马冲等10个村民组划归铜官区西湖镇管辖;将铜官区凤凰山社区(含新建村)划归义安区管辖。
2019年12月27日,省民政厅正式批复铜陵市:同意将铜陵市义安区政府驻地由五松镇人民大道99号迁移至顺安镇和谐路399号,保持其行政区域不变。
2021年1月,铜陵市调整枞阳县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枞阳县枞阳镇、铁铜乡,设立新的枞阳县枞阳镇,以原枞阳镇和原铁铜乡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枞阳镇的行政区域,新的枞阳镇人民政府驻蒲州社区;撤销枞阳县𠙶山镇和凤仪乡,设立新的枞阳县𠙶山镇,以原𠙶山镇和原凤仪乡的行政区域为新的𠙶山镇的行政区域,新的𠙶山镇人民政府驻大港村;撤销枞阳县汤沟镇、长沙乡,设立新的枞阳县汤沟镇,以原汤沟镇和原长沙乡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汤沟镇的行政区域,新的汤沟镇人民政府驻跃进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铜陵市共辖3个市辖区、1个县,分别是
铜官区、
义安区、
郊区、
枞阳县。铜陵市人民政府驻铜官区湖东路66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东与芜湖市
繁昌区、
南陵县接壤,南与池州市
贵池区、
青阳县交界,西与安庆市
宜秀区、
迎江区、
桐城市毗邻,北与合肥市
庐江县、
芜湖市无为市相邻。介于东经117°04’—118°09’、北纬30°38’—31°09’之间,南北最长约56千米,东西最宽约103.9千米,总面积2991.87平方千米。东距芜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庆市80千米左右,距省会
合肥市125千米。
地质构成
铜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
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或称淮阴山字型构造的前弧东翼。境内出露地层自奥陶纪上统至第四系,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变质岩零星分布于侵入岩体周围。
地层
铜陵境内地层出露从早古生代奥陶纪开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纪,经历了5亿年的漫长历史地质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没有发生区域变质。
岩石
铜陵地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都有分布。沉积岩总厚度大于4262米,划分为10系28个组地层单位。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共有49个岩体,地表出露面积59平方千米。
构造
1、褶皱境内印支期形成的褶皱分为金口岭向斜、铜官山背斜。大通—顺安复向斜、永村桥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里复向斜;大通——顺安复向斜中分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里复向斜包括凤凰山向斜、仙人冲背斜、元宝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皱中分村复向斜,其主体已出铜陵地界,境内仅见其中次一级的褶皱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皱有汪家村向斜。
2、断裂境内已知断层共有143条,依据地层与地层,岩体相互之间的切割、控制和覆盖情况,并考虑裂隙形成时的相互关系和褶皱之间的关系。境内断裂可分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个形成时期。此外,尚有18条规模较小、切割岩层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查明时代的断层组合关系。
3、地壳演化历史铜陵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浅海沉积,多次地壳运动造成了褶皱和断层构造,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了岩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内生有色金属矿藏,以后,又经过多次的地壳抬升和剥蚀夷平作用,才逐渐成为现今的面貌。
地形地貌
铜陵市位于长江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境内南部低山、丘陵纵横交结,呈北东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岩、页岩和砂岩组成。海拔300—500米为主,多褶皱型山、丘,少数为断层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体比较完整,山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中部丘陵、岗地起伏,也呈北东向展布,丘陵的组成物质与南部丘陵相似,岗地由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统组成。地面切割比较破碎,发育了一系列冲、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为最宽广,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仅铜官山、棋盘石等兀立丘陵、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过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仅15—20°左右,仅断层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显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势低下坦荡,由长江及其支流的冲积作用发育而成。地面海拔小于15米,大部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于1/5000,水网密度高,河沟纵横,湖沼广布。
低山
主要有铜官山、棋盘石、小孙山、大帽顶、羊山、铜山露天、来龙山、神仙山、姥山、大乌猪尖、犁头岩、宝山、大团山、寒山、岩山、鳖形山等。
丘陵
主要有黄木岭、狮子山、旗山、螺蛳山、笔架山、天鹅抱蛋山、羊山矶、铜山、东马鞍山、西马鞍山、九华山等。
岗地
砂砾石岗地:海拔50—60米,比高30—40米。主要分布在铜陵市东北郊。
黄土岗地:海拔30—40米,比高20—25米。主要分布在铜陵市北部的城郊。
石质岗地:海拔50—60米,相比高25—30米,主要分布在扫把沟至长江街道的沿江地带。
平原
冲积平原:海拔8—10米左右,呈狭长状态分布在铜陵市大轮至小轮码头之间,由于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岸边堆积而成。高程从上而下逐渐降低,地面坡降小于1/5000,最宽处可达4千米,最窄处仅数百米。
低阶地:海拔15米,分布在铜陵市中心至扫把沟一带。
气候特征
铜陵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虽然铜陵地处欧亚大陆之东部,距海洋350千米,但受江浙一带山系所阻挡,海洋性气候并不明显,冬夏温差比较显著,冷暖气团交锋频繁,气候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冬季受内蒙古高压控制,北方冷空气南侵,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天气炎热,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渡的季节,春季南北气流交锋频繁,锋面进退不定,造成雨水偏多,天气多变,常出现低温连绵阴雨天气。秋季以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退缩,内蒙古高压增强,铜陵地区又渐受北方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少雨,出现秋季干旱。
水系水文
河流
铜陵市境内的地表水主要是
长江铜陵段,有55千米,最高洪水位16.64米(1954年),最低水位3.29米(1979年),年平均流量295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620立方米/秒(1979年)。
湖泊
天井湖位于铜陵市区西北部长江西路北侧,水面1222亩,平均水深1.5米。
桂家湖位于铜陵市区西南7.5千米,水面1241亩。
地下水
铜陵地下水以交替带潜水为主,靠降水补给,滨江冲积平原孔隙水及石灰岩丘陵地区的岩溶裂隙水是其主要类型。含水层面积为49.5平方千米。含水层厚度沿江一带36.32—61.54米,支流两岸5—15米。
土壤类型
铜陵市土壤共六个土类,13个亚类,49个土属,85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铜陵市
水资源总量约5.3亿立方米,人均1660立方米。亩均1890立方米。地表水主要有长江铜陵段。地下水以碳酸盐岩类溶岩裂隙水为主,总蕴藏量约6570万立方米,日采强度18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铜陵市地类数据如下:
总面积299187.35公顷,按照“三调”分类,主要包括:耕地93470.09公顷,占31.24%;种植园用地1606.43公顷,占0.54%;林地79976.41公顷,占26.73%;草地1182.84公顷,占0.39%;湿地3092.84公顷,占1.0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6575.02公顷,占15.57%;交通运输用地5593.32公顷,占1.8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4971.28公顷,占21.72%;其他土地2719.12公顷,占0.91%。
(一)耕地93470.09公顷(1402051.35亩)
其中,水田69367.72公顷(1040515.80亩),占74.21%;水浇地1903.14公顷(28547.10亩),占2.04%;旱地22199.23公顷(332988.45亩),占23.75%。枞阳县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市耕地的54.58%。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73017.80公顷(1095267亩),占全市耕地的78.12%;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4545.33公顷(218179.95亩),占15.56%;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5640.53公顷(84607.95亩),占6.03%;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55.02公顷(3825.30亩),占0.28%;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1.41公顷(171.15亩),占0.01%。
(二)园地1606.43公顷(24096.45亩)
其中,果园416.11公顷(6241.65亩),占25.90%;茶园987.86公顷(14817.90亩),占61.49%;其他园地202.46公顷(3036.9亩),占12.61%。园地主要分布在枞阳县,占全市园地的60.70%。
(三)林地79976.41公顷(1199646.15亩)
其中,乔木林地67185.95公顷(1007789.25亩),占84.01%;竹林地1817.47公顷(27262.05亩),占2.27%;灌木林地4186.64公顷(62799.06亩),占5.23%;其他林地6786.35公顷(101795.25亩),占8.49%。枞阳县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市林地的43.59%。
(四)草地1182.84公顷(17742.60亩)
其中其他草地1182.84公顷(17742.60亩),占100%。草地主要分布在枞阳县,占全市草地的38.40%。
(五)湿地3092.84公顷(46392.60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全市湿地全部是内陆滩涂3092.84公顷(46392.60亩)。湿地主要分布在义安区,占全市湿地的55.26%。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6575.02公顷(698625.30亩)
其中,城市用地7807.94公顷(117119.10亩),占16.76%;建制镇用地5030.30公顷(75454.50亩),占10.80%;村庄用地29996.46公顷(449946.90亩),占64.40%;采矿用地3324.61公顷(49869.15亩),占7.15%;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15.71公顷(6235.65亩),占0.89%。
(七)交通运输用地5593.32公顷(83899.80亩)
其中,铁路用地491.53公顷(7372.95亩),占8.79%;公路用地2846.40公顷(42696亩),占50.89%;农村道路2092.12公顷(31381.80亩),占37.40%;港口码头用地134.76公顷(2021.40亩),占2.41%;管道运输用地28.51公顷(427.65亩),占0.51%。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4971.28公顷(974569.20亩)
其中,河流水面20280.79公顷(304211.85亩),占31.22%;湖泊水面16550.86公顷(248262.90亩),占25.47%;水库水面696.89公顷(10453.35亩),占1.07%;坑塘水面18356.40公顷(275346亩),占28.25%;沟渠6226.80公顷(93402亩),占9.58%;水工建筑用地2859.54公顷(42893.10亩),占4.41%。枞阳县水域面积较大,占全市水域的53.23%。
植物资源
铜陵市自然分布植物1233种,栽培的植物553种,占安徽省植物3200种的54%。南部低山植被保存较好,多数为
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用材林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河柳、榔榆、糙叶树、青檀、檫木、泡桐、杜仲、枫香、南京椴、女贞等,它们分布在天门山、叶山、水龙山和金榔等地,大都是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
经济林
主要有茶园、野山楂、野弥猴桃、苦楮、野葛、菝葜、山苍子、花椒、野薄荷、油桐、重阳木、香椿、臭椿、山胡椒、化香等,多散布在南部和中部的低山、丘陵区,是常绿、落叶乔、灌木和藤本植物。
竹林
有毛竹、桂竹、刚竹、水竹、实心竹等。多分布在本市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的坳部和麓部。
特用林
包括防护林和绿化林。防护林以旱柳、银叶柳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江、湖滩地;绿化林有圆柏、小叶栎、垂柳、黄连木、合欢、棣棠、南天竺、紫玉兰、杜鹃、桂花、紫藤和中华常春藤等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它们在公园、路旁栽种,也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
其它杂林
主要树种有枫杨、槐树、三角枫、楸树、刺楸和南酸枣等,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和岗地,大都是落叶阔叶树种。
中药材品种
铜陵市植物药材共有197科1551种,国家提出普查的363种药材,铜陵有208种,占57.3%。安徽省提出普查的219种,铜陵有182种,占83.1%。
国家规定的24种二类中药材中,铜陵有11种,占46%:杜仲、厚朴、白术、白芍、麦冬、贝母、银花、元胡、桔梗、连翘、芋肉。
安徽省规定普查的68种重点品种中,铜陵有46种,占67.69%,主要有:丹皮、白芍、白术、玄胡、积壳、木瓜、吴芋、太子参、贝母、夏天无、杜仲、厚朴、黄柏、银花、射干、辛夷、桔梗、丹参、明党参、石斛、半枝莲、南沙参、玉竹、黄精、半夏、前胡、覆盆子、防已、胆草、枇杷叶、柏子仁、百部、柴胡、天冬、光菇、断血流、百蕊草、青木香、徐长卿。
动物资源
铜陵市共有陆栖脊椎动物125种,其中鸟类71种,兽类21种,两栖类野生动物6种,爪行类动物22种。
鸟类:白颈乌鸦、黑颈黄鹂、黑卷尾、灰卷尾、发冠卷尾、赤腹鹰、燕华、黄脚三趾鹑、白胸苦恶鸟、白腰草鹬、山斑鸠、蓝翠鸟、黑枕绿啄木鸟、四声杜鹃、鹰鹃、池鹭、夜鹭、牛背鹭、苍鹭、白鹭、大白鹭、金腰燕、白鹃鸽、白头鹤、寿带鸟、丝光椋鸟、鸟鸫、画眉、暗绿绣眼鸟、白脸山雀、红嘴长尾蓝雀、柳莺、八哥、百灵鸟、鹌鹑、野矢鸟、绿头鸭、油鹕芦、雁、鹳、草号鸟、苇莺、董鸡、竹鸡等。
兽类:白鳍豚、江豚、梅花鹿、穿山甲、苏门羚、獐、麂、兔、金钱豹、狗獾、狐狸、豪猪、狼、松鼠、斑狗、刺猬、黄鼬、野猫、香灵黄、果子狸、猪獾、水獭、花面狸、蝙蝠等。
两栖类:大蟾蜍、无斑雨蛙、泽蛙、黑斑蛙、林蛙、姬蛙等。
爬行类:水龟、黄喉、鹰嘴龟、金钱龟、甲龟、多庞壁虎、蓝色石龙子、北草蜥、蝎、赤链蛇、水赤链蛇、金环蛇、银环蛇、乌风蛇、蝮蛇、五步蛇、竹叶青蛇、菜花蛇、竹芦蛇、蟒蛇等。
鱼类:黄颡、铜鱼、胭脂鱼、鲚刀鱼、银鱼、河魨、鲟鱼、鳜鱼、鲥鱼、鳗鱼等。
矿产资源
铜陵市地处长江铜铁成矿带上,内生成矿条件有利,以有色金属铜矿著称。已发现的矿产地115处,包括大、中、小矿床和矿点,按其成因分类有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工业分类可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床和燃料矿床。金属矿产计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19处,铜矿为主,还有铁矿、金矿、银矿、钼矿、锰矿、铝矿、锌矿、分散元素等。
非金属已发现矿床9处,矿种主要有硫矿、白云岩、石灰岩、粘土、大理石等,此外还有石英岩、黄沙、膨润土、玄武岩、磷矿、硅灰岩、富钾岩、珍珠岩和玛瑙矿等。
铜陵地区燃料矿产主要是煤矿,探明储量为6106万吨,截至1985年底,保有储量5470.8万吨,煤层可采厚度在1.5—2.5米之间;含硫及灰份量属中偏高。
人口
截至2023年末,铜陵市常住人口130.1万人,与上年末持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2%,提高0.7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铜陵市生产总值(GDP)1229.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69.2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597.1亿元,增长6.5%。工业增加值483.5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47.4:47.3调整为5.2:46.3:4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530元,增长5.3%。
参考资料来源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铜陵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3%。工业投资增长24.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9.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9%。民间投资增长2.7%。
财税收支
2023年,铜陵市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1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79.8亿元,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亿元,增长6.5%。重点支出项目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4.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6.4%,卫生健康支出下降7.2%,教育支出增长9.6%,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9.8%。
人民生活
2023年,铜陵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90元,比上年增长7.2%。人均消费支出23200元,比上年增长5.7%。恩格尔系数为31.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67元,比上年增长5%。人均消费支出28609元,增长4.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6%。全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65元,比上年增长7.9%。人均消费支出16660元,增长5.4%。农村居民
恩格尔系数为32.6%。
2023年,铜陵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2%。
第一产业
农业
2023年,铜陵市粮食播种面积152.2万亩,比上年增加0.6万亩;粮食产量58.6万吨,比上年增产1.2%。其中,夏粮5.8万吨,增产3.4%;早稻10.1万吨,减产0.3%;秋粮42.6万吨,增产1.3%。油料产量7.1万吨,增产13.7%。棉花产量0.2万吨,减产2.7%。
畜牧业
2023年,铜陵市生猪存栏32.6万头,比上年末减少12.6%;全年生猪出栏27.9万头,增长3.7%。猪牛羊禽肉产量4.7万吨,增长2.1%。禽蛋产量3.7万吨,增长10.6%。水产品产量11.4万吨,增长3.3%。
渔业
2023年,铜陵市水产品产量11.4万吨,增长3.3%。
生产条件
2023年,铜陵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2.6%。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7.7万亩,其中新建2.2万亩,改造提升5.5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铜陵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9%;股份制企业增长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6.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7%,制造业增长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6%。分行业看,有生产活动的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2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3.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工业产品中,全市124种产品中59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35种产品产量呈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88.9亿元,比上年下降17.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47.5亿元,下降21.9%;股份制企业69.5亿元,下降2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9亿元,下降5%。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6.6亿元,增长6.3%;制造业77.4亿元,下降2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9亿元,增长27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2.7元,比上年降低0.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2%,下降0.4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3年,铜陵市建筑业增加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28家,比上年末增加3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07.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01.3万平方米,减少115.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铜陵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9.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8亿元,增长4.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14.8%;金融业增加值60.3亿元,增长10%;房地产业增加值56.5亿元,下降2.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3.7%,其中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8.4%。
国内贸易
2023年,铜陵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亿元,比上年增长7.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1.3亿元,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7亿元,增长8.8%。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4.8%,肉禽蛋类增长0.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8.2%,中西药品类增长13.8%,汽车类增长8.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5%。
对外经济
2023年,铜陵市进出口总额79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出口84.8亿元,增长14.2%;进口708.6亿元,增长21.3%。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下降6.3%,农产品出口增长115.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5.6亿美元,增长19.4%。其中,出口6.4亿美元,增长84%;进口9.2亿美元,下降4.2%。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家。合同外资0.3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0.2亿美元,增长135.5%。全年实际对外投资0.2亿美元,增长1476%。
房地产业
2023年,铜陵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4.8%。商品房销售面积99.1万平方米,下降34.2%;商品房销售额55.9亿元,下降24.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96万平方米,增长27%。
邮电通信
2023年,铜陵市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8061.7万件,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快递业务量(不含邮政公司包裹业务)4120.6万件,增长33.6%。电信业务总量13亿元,增长19.4%。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161.8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46.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5.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5万户。
旅游业
2023年,铜陵市接待国内游客25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1.7%。国内旅游收入211.5亿元,增长87%。年末全市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22处。
金融业
2023年,铜陵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2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2亿元,增长10.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37.2亿元,增加155.8亿元,增长9.3%。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85.5亿元。其中,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60.7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筹资24.8亿元。年末全市有A股上市公司11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863.5亿元。
保险业
2023年,铜陵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4亿元,增长8.2%;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5.3亿元,增长18.3%。赔付支出15.4亿元,增长9.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10.2亿元,增长23.2%;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5.2亿元,下降9.1%。
交通运输
交通
2023年,铜陵市境内等级公路5870公里、高速公路158公里。
铜陵市境内
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143.9千米,
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
宁铜铁路、
京台高速公路、
沪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铁路
2015年6月28日,
合福高铁通车,
铜陵北站正式运营。
2015年12月6日,
宁安高铁通车,
铜陵站宁安场正式开通运营。
公路
铜陵位居
长三角经济圈和
武汉经济圈的交汇中心,
沪渝高速公路、
京台高速公路、
铜商高速公路、
宁芜高速公路和
天天高速公路(铜陵段待建)等交通大动脉在此形成“十”字交汇和绕城高速公路。4条国道、6条省道过境。农村公路有县道18条,总长275.3千米;乡道40条,总长224.3千米;村村通507条,总长794.4千米。
水运
铜陵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水运交通便捷。
铜陵长江大桥建成于1995年,是八百里皖江第一桥。
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暨铜陵长江二桥,建成于2015年。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暨
铜陵长江三桥已于2020年开建。长江流经铜陵60千米,
铜陵港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已开通对台湾直航。铜陵港亦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
航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都在铜陵设有城市候机楼;已通航的
池州九华山机场距离铜陵直线距离约为20千米。
公共交通
铜陵公交线网已覆盖三区,向南已通至
天门镇、
大通镇,向东已通至
钟鸣镇和芜湖市繁昌区黄浒,向北已通至
胥坝乡、
西联镇,向西已通至
周潭镇和枞阳县
横埠镇,开通公交线路70条。
枞阳公交已开通县城以及各乡镇到县城的公交,并已开通至市区以及安庆市和池州市的城际公交。
运输
2023年,铜陵市铁路旅客发送量30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8%,货物发送量69.1万吨,与上年持平。公路旅客运输量116万人,增长16%,货物运输量4962万吨,增长47.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0282.6万吨,增长9.8%。机动车保有量29.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7%,其中个人汽车23.1万辆、增长4.6%。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铜陵市拥有
高新技术企业475家,比上年末净增70家,其中当年新认定177家。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177个,其中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省产业创新中心1个,省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省产业创新研究院1个,省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院士工作站2个,省重点实验室6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工业设计中心24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0个(国家级4个),省企业研发中心12个,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7个(国家级5个)。拥有省级以上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国家级1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7个(国家级3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0个(国家级5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2个。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159件,每万人口
发明专利拥有量32件;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428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98件。全年授权专利278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13件。全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79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安徽省专利优秀奖6项。
教育事业
2023年,铜陵市有普通高校3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5所,普通高中21所,初中59所,小学107所。2023年,铜陵市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626人次,其中本科1302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73人,其中本科58人。
文化事业
2023年,铜陵市拥有登记注册的
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站)33个;
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56万册;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117.1万卷册,馆藏资料6.6万册。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100%。
体育事业
2023年,铜陵市拥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所。全年
体育彩票发行额4.3亿元。
卫生事业
2023年,铜陵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62个,其中医院31个、卫生院2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9680张,其中医院7995张、乡镇卫生院866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103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81人,
注册护士5032人。
社会保障
2023年,铜陵市参加城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6.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1.2万人。
2023年,铜陵市共有2.2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环境保护
2023年,铜陵市已建成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当年完成
人工造林面积646.7公顷。共有县区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2个。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32.5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0.1%。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良。长江干流铜陵段水质为Ⅱ类,总体水质状况为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良。枫沙湖湖区平均水质为IV类,水质轻度污染,白荡湖区平均水质为III类,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量达标率为100%。
安全生产
2023年,铜陵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8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
义安县为铜陵县,县治由顺安移于古铜官镇,即今
义安区五松镇。至此,历史上“铜陵”地名第一次出现。“铜陵”二字的来历,未见有正式文字记载,其说法有三种:一是“产铜之山陵”说,因此地产铜,又是丘陵地区,故名;二是“产铜原属
南陵”说,故取名“铜陵”;三是“铜地原属‘陵阳'说”,铜陵地区汉时归
丹阳郡春谷县、
陵阳县,取“陵阳”之陵,合为“铜陵”。
文物古迹
截至2020年,铜陵市共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凤凰山铜矿遗址(金牛洞、木鱼山),浮山摩崖石刻,汤家墩遗址,阮鹗墓石刻
非遗项目
截至2022年,铜陵市列入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共4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7项。
青铜文化
作为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桐城派文化发源地,古朴厚重、熔旧铸新的“青铜文化”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桐城派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先后涌现出盛度、方以智、方苞、刘大櫆、姚鼐、章伯钧、黄镇、朱光潜、储炎庆、慈云桂、汪旭光、陆大道、丁汉、王福生、陈学东等著名人物。历代文人墨客踏访游览,李白、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都曾来此游历寻访。
唐代诗人
李白一生遍历名山大川,在其晚年曾两次巡游到铜陵,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铜陵的采铜业在唐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李白理所当然地要把它记录在诗文中。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李白巡游秋浦,往来于铜陵、贵池之间,写下了组诗《秋浦歌》,其中第十四首写道: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首很有感染力的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工人劳作的佳篇,有很多高的文学地位和价值。
同年,在另一首《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中,李白以他惯有的浪漫主义手法写道: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这首诗是李白告诉杜秀才在铜陵期间对冶铜场景的感受。自李白之后,历代名人学士纷踏而来,多有诗文传世。李白的作品开以采冶铜入诗的先河。
民俗活动
大通鹊江龙舟赛由来已久,由最早抛棕入江悼念屈原,变为水上运动项目,唐张建村作《竞渡歌》,明嘉庆年间铜陵县知县李士元作《观竞渡》。这两首诗均赞颂龙舟赛。往日,大通龙舟赛本地互赛,且有铜陵城关、邻县贵池、青阳等地参赛。
方言
铜陵本地话为
吴语—宣州片方言,分为:当地话、圩里话、山佬话三种。当地话是指铜陵县(现
义安区)所使用的方言,属
吴语方言,主要分布于
顺安、西湖、朱村部分、城关部分等地;沿江一带讲的是圩里话,分布于:城关部分、
钟仓、
流潭、太平、和平等地;山佬话主要是指山区居民讲的话,分布于:
钟鸣、
金榔、新桥部分、朱村部分等地。
铜陵市区除吴语外亦有江淮官话,类似
南京官话,比较接近
普通话。19世纪的
太平天国兵燹使皖南地区的土著人口锐减,战后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涌入城区和部分乡镇,极大地改变了本地区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带来的客籍方言(江淮官话等)已在土著式微的条件下反客为主;除市区外,铜陵董店、大通、新建、老洲、陈瑶湖、周潭以及枞阳县等地所讲的话属于
安庆方言,俗称“桐城腔”;胥坝、安平、老洲乡等地所用语言属无为腔。
风景名胜
2023年,铜陵市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22处。拥有
天井湖、
浮山、
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拥有天然湿地543.8平方千米,
白荡湖、菜籽湖、
枫沙湖、
陈瑶湖和市区东湖、西湖等湖泊星罗棋布,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水域条件对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
白鳍豚进行养护的基地也坐落于此。
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主籍人物
盛度(970—1040年),字公量,铜陵县石洞耆(今董店镇)人。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
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等。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陈翥(982—1061年),字凤翔,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
钟鸣镇)人。代表作《桐谱》系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栽培的科学技术著作。
罗京,铜陵贵上人。自幼在狮子山清凉寺筑室刻苦读书,
南宋绍宝二年应试中进士,后官至户部侍郎。后人为纪念罗京刻苦读书、勤奋好学的精神,建“罗公书堂”,列为清凉八景之一。
佘翘(1567—1612年),字聿云,铜陵县合二耆(今
大通镇)人,
明代戏曲作家、诗人。有传奇剧本《
量江记》、《赐环记》,杂剧《
锁骨菩萨》等。
左光斗(1575年一1625年),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乡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著名水利专家,
东林党的重要成员,累官至左佥都御史,万历“六君子”之一。
方以智(1611—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今铜陵市枞阳县
浮山镇陆庄人。
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
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
方苞(1668—1749年),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祖籍今铜陵市枞阳县
义津镇方皋庄。清代散文家,
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
姚鼐、
刘大櫆合称
桐城三祖。
刘大櫆(1698—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铜陵市枞阳县
汤沟镇陈家洲人。方苞见其文章,称赞他是韩愈、欧阳修一流人物,一时名噪京城,士大夫多愿与其结交。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祖籍铜陵市枞阳县义津镇姚王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
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四库全书》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
吴汝纶(1840—1903年),字挚甫,一字挚父,今铜陵市枞阳县
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晚年被任命为
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与
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
章伯钧(1895—1969年),今铜陵市枞阳县
横埠镇人。中国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
光明日报》社社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黄镇(1909—1989年),乳名百知,又名佩寰,学名士元,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黄山村人。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
将军大使”。1948年底主持并亲自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朱光潜(1897—1986年),号孟实,今铜陵市枞阳县
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方东美(1899年—1977年),原名方珣,今铜陵市枞阳县人。任教于台湾大学哲学系,精研哲学,被称为“一代大哲”,为现代
新儒学八大家之一。
储炎庆(1926—1974年),今铜陵市枞阳县
雨坛乡储家老屋人。为新中国
铁画艺术事业创始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储炎庆锻制的《
黄山迎客松》,长4.5米,高3米,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挂在国家领导人会客厅。
慈云桂(1917—1990年),今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人。任
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和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常务委员,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十一届代表大会代表。
客籍人物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唐天宝、至德、上元年间,李白曾三次漫游铜陵(时属南陵县境),留下诗作13首。
裴休(813—887年),年公美,河南济源人。唐中和年间(881—885年)来铜陵,留有《铜官山保胜侯庙》等诗作。
梅尧臣(1002—1060年),字圣俞,世称梅宛陵,北宋诗人。宣城(今安徽省宣州市)人。多次来铜,留有《铜官山》等诗。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眉山(含四川眉山)人。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抵常州(今江苏常州),路过铜陵,与黄庭坚会游于铜陵县陈公园,留下《
题陈公园》等诗作。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北宋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黄庭坚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自南昌泛游至铜陵,恰遇苏东坡自黄州抵常州,路过铜陵,二人相会于陈公园。黄庭坚在铜留下《
阻风铜陵》、《
阻水泊舟竹山下》、《铜陵县望五松山集句》等多首诗作。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数次路过铜陵,留下《
舟过大通镇》、《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夜宿羊山矶》等诗作。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王安石在拜相和实行变法前后,曾多次涉足铜陵,写下了数十首与铜陵有关的诗文。
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土、清远道人,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今江西
抚州)人。汤显祖因与铜陵人
佘翘父子交往过甚,多次来过铜陵,留下《
过铜陵》、《答佘聿云》等数篇诗作。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明朝浙江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哲学家、教育家。曾在故乡阳明洞筑室讲学,人称阳明先生。王守仁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以“宸濠之变”邂逅铜陵,登
五松山乐之游咏累日,留诗3首。
荣誉称号
铜陵市是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017年12月,获中国最安全城市称号。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铜陵排名第37。
2019年8月,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第37。
2019年8月,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19年11月,入选“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排名第67。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
2020年8月,入选“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25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评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月6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命名为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
2021年10月,入选“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21年11月,安徽省铜陵市上榜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自2021年11月开始,为期2年。
2021年12月,被全国爱卫办表彰为“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022年1月,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2年4月,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1月6日,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铜陵市入选。
2022年5月,获评2021年度全省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
友好城市
国内
国际